- 相关推荐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掌握6、7的组成,加深对10以内数的认识。 2、发展初步的动手实践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
了解6和7的组成。
【教学难点】:
怎样有序地把6的5种组成方法摆出来。
【教具准备】:
小棒小圆片(1——7)的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某某同学领着小朋友做我来问你来答游戏,小朋友我问你5可以分成几和几,老师告诉你5可以分成4和1……
2、我们玩4、5的对口令,我出1,我出3,1和3组成4……
3、师:前面我们认识了两位新朋友6和7,请大家找一找我们周围哪些物体的个数可以用6或7来表示。
生:自由发言:一周有7天,6只小鸟,6个桃子……
4、师:我们生活中确实有很多的物体的个数可以用6或7来表示,数学王国的小猴子今天想和我们一起来研究6和7的组成(师板书课题)你们高兴吗?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学习6的组成
(1)、研究6的组成
师:瞧,他来了投影出示小猴子看到这些“○”他觉得不好看就把第一行上的6个“○”涂上了5个,还剩1个(投影演示),他想问大家一个问题,6可以分成几和几。
生:师指图学生说,领读6可以分成5和1。
师:小猴子又把第二行涂了几个,还剩几个(投影演示),把6可以分成了几和几,涂这些圆是有一定规律的,你们能猜出小猴子第三行想涂几个剩几个吗?同桌商量一下
生:小猴子第三行涂3个剩3个(投影演示)。
师:你太聪明了,大家夸夸他。
师:都是谁猜到了,请举手,真的很棒,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涂一涂呀!
生:想。
师:好!请把小猴子送给咱们的礼物翻过来把第三行、四行、五行按照一定的规律涂一涂,咱们比一比看谁涂的最漂亮,坐姿最正确。
生:涂
师:巡视,如果不会涂同桌可以商量,还可以举手问老师。
生:汇报6 6 6
师:板书3 3 2 4 1 5齐读。
师:观察(师手指着板书)你发现了什么?
生:涂的下行比上一行少1,不涂色的下行比上行多1
生:6的分解,左边的数一个比一个少1,右边的一个比一个多1(师指着板书) 6 6
生:1 5 5 1这两种的数都相同就是把1和5调换了一下位置。 6 6
师:你真棒!那我们写出5 1时就可以想到另一种1 5 6 6
生:4 2 2 4这两种的数都相同就是把4和2调换了位置。
师:你们真了不起。看看小猴子是怎么想的,出示(投影出示) 6 6 6 6 6 5 1 1 5 4 2 2 4 3 3生:齐读
(2)巩固6的组6 6 ( ) 6
师:投影出示:1 () 3 () 2 4 ()()引领学生做手指游戏,6可以分成1和5,6可以分成3和3,2和4组成6,6可以分成5和1或4和2,强调不准写与前面相同的。
2、研究7的组成(1)和小猴子一起研究7的组成
师:把自己准备好的学具摆放在桌面上,将7个学具分成两堆,看有几种分法,一边分一边把结果讲给同桌听(分完后请坐正)
(2)找不同的分法摆到黑板上,总结7的组成
师:请摆的同学说一说自己的分法。板书:
生1:把7个木块左边放6,右边放1,也就是把7分成6和1
生2:把7个木块左边放5,右边放2,也就是把7分成5和2
生3:把7个木块左边放4,右边放3,也就是把7分成4和3
师:同学们看到这三种分法后还会想到什么? 7 7
生1:看到6 1想到1 6 7 7
生2:看到5 2想到2 5 7 7
生3:看4 3想到3 4
师:你们真是一群小精灵,我们用看一个记两个的方法能快速度记7的组成。
(3)同桌互读7的组成。
(4)巩固7的组成
师:出示魔术箱,魔术箱里共有7朵花,拿出几朵让学生猜箱中还有几朵,并说明理由,谁坐得最好就让谁猜。
师:刚才我们变魔术,猜的很认真,下面我们比一比谁的小耳朵听的清楚,听的仔细。
师:拍2次手,又拍4次手,问老师先拍几次又拍几次
生:先拍2次,又拍4次
师:谁能用我们今天所学的知识说出几和几组成几
生:2和4组成6师生、生生进行对口令游戏(我出1,我出6,1和6组成7……)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创设游戏吃螃蟹(课堂作业)感悟6和7的组成
师:同学们的`口令对得那么棒,小猴子高兴极了,给我们准备了许多大螃蟹,看一看怎么才能吃到螃蟹呢?
生:把螃蟹身上的数分成钳子上的两个数
生:把钳子上的两个数组成身上的一个数
师:太棒了,谁填对那只螃蟹就归你吃,最后看谁吃到的螃蟹多!
生:写作业纸(师准备的作业纸)
师:谁来先吃第一只螃蟹(生汇报)
2、找朋友游戏每队派一名代表到前面来蓝队说6的组成绿队说7的组成,红队说6的组成,黄队说7的组成,其他同学在桌上摆(规则用1——7的数字卡片中取两个数,这两个数可以组成6或7。)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师:师手指黑板这是你们动手,动脑学会的知识,谁能说一说,今天你学会了什么?生自由回答。师:今天同学们玩得高兴又学到了知识,老师也为你们感到高兴,老师还有一个小小的要求,请你们把今天学的和做的游戏回家与爸爸、妈妈一起玩一玩,好不好!这节课就上到这里,小朋友再见! 【板书设计】:6和7的组成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2
教学内容: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第74--75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观察、联系生活情境,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含义和运算顺序。
2、发展初步的计算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在教师的指导下能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体会生活里数学问题的多样性和问题的不确定性。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通过观察情境图并交流感受,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含义和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正确描述图中的动作过程。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计算。
6-3-16+1+2
10-5-2 2+2+2
指名学生口答,并说说思考的过程,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复习连加和连减运算的顺序。
2.争做文明小学生。
出示两幅关于群众乘坐公交车的图片,让学生评一评两幅图中的行为,如果你是一个文明的小学生,上下车时应该怎么做?(强调有序下车,排队上车,做文明小学生的规范意识。)今天,就让我们化身小记者一起来公交站看看吧。
二、探究新知
1.多媒体演示例题情境动画,学生观察动画,寻找数学信息,自问自答。
(1)学生自由举手说一说,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根据已知的数学信息,尝试提出相关的问题。车上原来有7人,先下车2人。问:车上还有几人?
你会列式解答吗?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7-2=5
(2)引导学生继续观察图例,发现数学信息:然后上车3人。提问:现在车上有几人?
要求学生自问自答,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5+3=8
(3)教师回答“现在车上有几人”这个问题,直接出示一个算式,要求学生根据动画,说一说算式的意思,并尝试说一说计算的过程,确定运算的顺序。(打开课本第74页,完成例题的填空)
7-2+3=8
观察、比较这两组算式,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哪种更简单些?
相同点:(1)都是先算前面的运算,再算后面的运算。
(2)左边两种运算,右边也是两种运算。
不同点:左边两道算式,右边一道算式。(通过比较,让学生直观感知加减混合算式的简洁。)
2.深入探索,揭示算理,研究算法。
出示植树图,要求学生根据先根据图1说出图意,再出示图2,获取数学信息,尝试提出问题,并列这样的简便算式解答。
指名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教师相机板书:6+2-3=5
集体分析计算的过程,确定运算的顺序。
3.分析算式,揭示课题。
观察这两道简便算式与计算方法,你有什么发现?与我们学的连加、连减有何异同?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适时小结。
(1)连加、连减的算式里,要么都是加号,要么都是减号,而我们今天学的算式里既有加号,又有减号,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加减混合”。(板书课题)
(2)加减混合的算式计算同连加和连减计算的顺序一样,也是先算前面的,也就是从左往右算。
三、巩固练习
1.图式结合题。引导学生根据部分算式说出图意,再在书上填空。
请几名学生说说计算的过程。
2.闯关题
(1)计算题。
指名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明确运算的顺序。
(2)送鱼雷回家图。
指名学生上台演示将鱼雷送回自己的家,集体核对结果。
(3)看图说话列式。
谈话:动物游乐园有猴子、小猪,还有兔子。根据老师的要求,你准备列一个怎样的算式?请在书上填空,填好后,同桌互相说一说每个算式表示的意思。
教师依次出示三道算式,请同学说说老师的想法,然后全班交流。
3.课后作业:完成书本上第75页的练习。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学到了什么知识呢?加减混合运算应该怎样计算?在计算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
板书设计:
加减混合
7-2=5
5+3=8 7-2+3=8
6+2-3=5
前——后
左——右
教学反思:
教材设计了学生熟悉的上车、下车的生活情境,帮助学生感受生活里的加减混合的现实问题。在“想想做做”中安排了联系生活实际的问题,还安排了一幅可以列出连加、连减或加减混合算式的图,意在让学生体会生活里的数学问题的多样性和答案的不确定性。
利用学生熟悉和喜爱的闯关游戏,把“想想做做”中的题目用游戏的形式展现,直观形象、图文并茂地显现生动有趣的素材,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巩固所学知识,在游玩中解决数学问题,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最后以鼓励的语句结课,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3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8~19页的例题,第19页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材简析:
教材在认识1~5和0这两段内容后面,安排了=、>、<,使学生认识表示数的大小关系的这三个符号,并加深对已学的数的认识。
比较两个事物的多少,基本方法是一一对应。教材以森林运动会上的动物为素材,引导学生用一一对应的方法进行比较,并把比较的结果用=、>和<表示。先从兔子和猴子的只数一一对应的比较中,认识同样多,理解=的`意思、读法和用法;再把松鼠和小熊一一对应起来,通过观察认识比多、比少,联系比较的结果,理解>和<的意思、读法和用法。教材中还分别安排了=、>和<的写法。
想想做做根据数的大小进行判断,使学生会用=、>或<表示两个数的关系。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会用=、>或<表示两个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是会用>、<表示两数关系。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了解同样多、多、少的含义。认识=、>和<表示的意思及用法,会比较5以内数的大小。
2、发展初步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的活动,喜爱学习数学。
教学过程:
一、游戏复习导入,诱发参与
(1)导入:小朋友们,前面我们认识了6个数字宝宝,下面我们来做个数字宝宝抢读游戏,第一个举起小手的机会就是你的。准备好了吗?
(2)数字宝宝说:小朋友们真能干!
谢谢你们还记得我,为了奖励你们,我请你们去参加动物们的森林运动会,在那里,我们还学会很多数学知识呢!
(3)打开文本18页
二、引导探究,学习新知
1、教学=。
讲述:刚才有小朋友说小兔队和小猴队队员同样多,是不是这样的呢?让我们将它们排一排、比一比就知道了。
提问:小兔队有几只?(4只)贴出4只兔。小猴队有几只?(4只)对应贴出4只猴。
提问:一个对一个地比,你从中知道了什么呢?(小兔和小猴同样多;4个对4个正好同样多;4和4相等)
提问:4和4相等,我们可以在4和4中间用什么符号来表示呢?(学生猜一猜)
讨论交流,说明:像=这样的符号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朋友,它的名字叫等号,4=4读作:4等于4。(板书)
学生齐读,观察=号的写法。(板书:等号上下两横平又直)
教师示范写法,学生描红。
教师操作:先摆几个○,再对应摆同样多的△,然后让学生写一写,
并说一说几等于几。
2、教学>。
讲述:小兔队和小猴队同样多,现在再让我们看看松鼠队和小熊队的情况。
指名贴出松鼠的只数,再一一对应贴出小熊的只数,让学生说说从图中知道了什么。(松鼠队比小熊队多;小熊队比松鼠队少等)
提问:从图中看出松鼠比小熊多,也就是几比几多?
提问:4和4同样多,我们可以用等号来表示,那么5比3多,可以用什么符号来表示呢?(学生猜一猜,再看书上是怎么告诉我们的。)
3、学生猜一猜,相互交流。
说明: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另一位新朋友(板书>),它的名字叫大于号,5>3读作:5大于3。(板书)
提问:让我们仔细瞧瞧,>长的是什么样子?学生汇报。(板书:嘴巴朝左大于号)
讲评书写,学生描红。
提问:你们能用手势做出>的样子吗?
学生用食指和中指做出>。
提问:让我们想一想>的哪一边对着的数大,哪一边对着的数小
呢?(学生讨论交流)
3、用同样的方法教学<。
4、总结。
提问:今天,我们认识了哪几位新朋友?
讲述:>和<长得很像,老师经常会把它们给认错了,哪一位小朋友有办法能帮我很快记住哪个是大于号,哪个是小于号呢?
学生讨论得出结论:嘴巴朝左是大于号,嘴巴朝右是小于号。
教读儿歌。学生边读边做手势表演。
互动游戏:教师打手势学生说符号,同坐互动。
三、巩固强化,拓展思维
1、想想做做第1题。
指名填空,其余学生书上练习。(集体订正,选题说说是怎么想的)
2、想想做做第2题。
指导学生看清是谁和谁比的,联系比的结果,在○里填上合适的符号。(学生练习,交流校正)
3、想想做做第3题。
鼓励学生思考和交流,初步体验结果的不确定性。(学生先思考,再组织交流)
四、归纳小结,提高认识
提问:小朋友们,今天这节课你认识了哪几位朋友呢?和它们在一起你学到了哪些本领呢?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在游戏的过程中,感知左、右这两个方位,初步掌握判断左、右的方法。
2、能按左右的方位要求处理日常生活里的简单问题,能运用左、右等词语描写物体所在位置,发展初步的位置观念。
3、让学生经历在现实情景中描述或交流物体间位置关系的活动,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从而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难点
重点:会辨认前后、上下、左右方位。难点:理解左右的相对性。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生高兴的说:喜欢。
这节课我们先一起来做个有趣的游戏好吗?(好)
(板书:有趣的游戏)游戏的名字叫“听口令做动作”,老师说你们做,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先把你的手放在鼻子上,老师说哪你就指哪,请注意听。
准备:指耳朵(大家手不要放下来,相互看一下,谁错了帮助改正过来。)
指眼睛、鼻子、头发、脸蛋
(同学们真棒,都指对了,反映很快。)
二、游戏中,体验左右
1.谁还想继续玩?现在,老师要增加点难度,仔细听:指左耳(你指的是左耳吗?想一想,应该是哪只耳朵。)
指右眼(手不要放下来,同桌相互看看,有没有错误,应如何改正。)指左眼,指右耳我发现小朋友们这次速度慢了,而且还有出错的地方,那大家想一下,我们这次的游戏比上次难在什么地方?增加了左右(板书:左右)
(真是认真听讲的好孩子)
师:看来,要想玩好这个游戏,首先我们要很快地分清左右,谁能结合我们的生活说一说,怎样才能分清左右呢?
2.师小结:这个方法真好。请小朋友们伸出你的右手,和老师打个招呼,再伸出你的左手来,摸摸你可爱的小鼻子。
师:左手和右手是一对好朋友。小朋友们再来瞧瞧自己的身体,还有这样一左一右的一对好朋友吗?
学生会发现:左腿、右腿;左胳膊、右胳膊;左眼、右眼等。可以引导他们边找边做动作:踢踢左腿,再踢踢右腿;伸伸左胳膊,再伸伸右胳膊,,,,)
师小结:小朋友真聪明,刚才说的这几对好朋友,都是一左一右的。这次我们就知道了我们右手的这边就是右边,左手的这边就是左边。
师:其实我们的生活中经常用到“左右”的知识。你能说说吗?
3.听口令,做动作(由慢到快)
师:听老师的口令,我们一起来做动作。伸出你的左手,伸出你的右手,双手拍拍放下来;
左手拍左肩,右手拍右肩;左手摸摸右耳朵,右手摸摸左耳朵,双手拍拍放下来;左脚跺两下,右脚跺两下,双脚一起跺两下。
5.听口令,摆文具。(师生同时摆)
数学书摆中间,橡皮摆在书的'左边,文具盒摆在书的右边。
师:怎么我的文具盒在这边,而你们的在那边?
师举例说明,师生同时举起右手,问:你们举的右手和我举的右手怎么不在同一个方向?教师转过身去,这样就和小朋友们的右手方面一致了。(生也向后转,体会相对性。)
三、利用左右,认识同学
1.师:谁能给老师介绍一下自己前后左右的四个同学呢?(生介绍)
2.师:在我们的教室里,坐在最左边的同学举起左手,坐在最右边的同学举起右手。从左边数,这是第一排,第二排,(师指着说)从右边数,这是第一排,第二排,(师指着说)下面我们来玩“猜同学”的游戏。从左边数第二排,从前边数的第5个同学。从右边数第三排,从后边数的第2个同学。请学生上前说。
四、做韵律操起立,大家把座位放好,立正!(放音乐师生一起做)小朋友们,大家跟我一起做:拍拍右肩膀拍拍右肩膀右脚跺一跺右脚跺一跺向前跳一跳向后蹦一蹦
左手摆一摆右手摆一摆左腿踢一踢右腿踢一踢
(请坐。小朋友们做得真棒,反应很快。)
五、认识前后、上下
1、认识前后
小朋友们有没注意听,我们刚才的活动中除了左右之外还用到了什么方位?
生:前、后你们听得真仔细!(板书:前后)来,我们一起来指一下前后,再指一遍。哪位小朋友能告诉老师你的前后坐的是谁呀?谁能把你的前后、左右坐的是谁都说出来?
2、认识上下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除了前后、左右之外,我们还经常用到什么方位?(做出指上指下的动作)生:上、下(板书:上下)
(真是细心观察、认真思考的好孩子)我们再一起指一下上,再指一下下;指上、下、前、后、左、右。
六、游戏巩固新知
1.现在,上下、前后、左右你都能分清吗?好,试试看。
师找一名同学示范一下(师生面对面站,师先说。拍手做“上上下下、前前后后、左左右右、反反正正、石头、剪刀、布”然后生说。)
师:大家学会了吗?同桌之间试一试。
2.小红住在()家的楼上,()住在小兰家的楼上。谁在最上面?谁在中间?谁在最下面?
3.小动物排队:
4、水果排排坐
5、住在最下面,是第__层。第2层住的是_____,它在_____的上面,____的下面。第3层呢?___
6、森林运动会:加油!谁在最前面?谁在最后面?
我的前面有谁?我的后面有谁?谁得了第一?
7、1号车在()号车的前面,在()号车的后面。1号车排第();5号车在()号车的后面,在()号的前面。
8、上山时,谁在前?谁在后?
结果呢?
9、从左数是第()个。左边有什么?右边呢?
10、练一练:从右数大客车是第5辆,
一共有()辆车。
11、涂一涂
将最左边的圆涂上红色
将最右边的圆涂上蓝色
将最中间的圆涂上绿色
将从左边数第二个圆涂上黄色
将从右边数第二个圆涂上黑色
12、贴一贴:指出上下左右
师:同学们刚才表现得真棒,老师送给大家一个礼物(一棵大树)。大家看,大树爷爷自己站在这儿太孤单了,咱们给它找一些朋友吧!刚才,老师
奖给大家好多的奖品,有小鹿、小兔、小鸟、小蘑菇的卡片,得到奖品的同学把奖品举给大家看。我们让这些奖品去陪大树爷爷好吗?
师:你们瞧,4只小鸟已经飞来了。请小鸟说说在大树爷爷的哪边?3只小兔也蹦蹦跳跳跑来了,下面的小同学,你能说说它们在大树爷爷的哪边吗?还有5只小鹿和6个蘑菇呢,你想让它们贴在哪儿?(学生指挥贴。)
七、小结:
小朋友们,你们玩的开心吗?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新知识?下课以后你可以接着玩有趣的游戏。
板书设计:认识左右、上下、前后左右上下前后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5
知识目标
1. 结合具体的情境,通过通过数一数、比一比等活动,能正确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掌握比较多少的方法,借助情境,初步体会一一对应的思想。
2.学习读写“>”、“<”、“=”,并能正确运用“>”、“<”、“=”,表示两个数的大小关系。
能力目标
在操作过程中感受相等和不等关系。
情感目标
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学习比较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认识“>”、“<”、“=”的含义。
难点:能正确区分和运用大于、小于符号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
教具准备
教具:教学课件、各种动物头像图片
学具:小棒
教学方法
演示法、观察法、小组合作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小朋友们,一年一度的动物大聚会就在今天,好多小动物都来到了动物乐园,它们要在这里举行盛大的宴会,可热闹了!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课件出示情境图“动物乐园图”)
二、发现问题,自主探索
1. 数一数
师:动物乐园的动物真多呀,你从图中发现了什么?它们分别有几只?请小朋友们自己在心里数一数,一会儿我们来汇报。
生:我看见有4只小白兔、我看到小猴是3只、有2个秋千、还有2只小鸟、4个篮子。(生汇报的时候,教师在黑板上贴出1只动物图片,并板书相应的数量。)
师:你们数的这么快,是怎么数的呢?把你的`方法在小组里跟小朋友交流一下。
预设:
生1:我是手指着小猴一个一个数的。
生2:我是用铅笔点着小兔子,一只一只数的。
生3:我是按从左到右的顺序数的。
生4:我是按从上到下的顺序数的,树上一只小猴子,洞里一只小猴子,还有一只小猴子在地上跑。
生5:我是数一个就在旁边做个记号。
教师小结:大家用不同的方法数出了每种动物的只数,真不错,学习数学就应该掌握方法,学会有序观察。
【设计意图】关注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比获得一个具体结果更重要。教师不仅注意到学生数的结果,更重要注意到了数的方法,学生介绍了自己很多的方法,有的学生按一定的顺序也有的学生作一个记号,教师及时给予肯定。
2. 说一说,摆一摆,比一比
①学习“=”
师:老师要为小动物们发奖了,老师手中有4朵红花(教师拿出4朵红花),要送给一种小动物,要每种小动物都能得到一朵,你认为送给谁最合适?
预设:
生1:给小白兔,小白兔最可爱。
生2:4朵红花4只小兔,,应该给小兔,小兔正好有4只,一人一朵不多也不少。
生3:还可以给小篮子,篮子也是4个,一个篮子一朵正好。
师:怎么才能清楚地看出小兔的只数和篮子的个数一样多呢。
生:一个对照一个来帖,演示。
师:恩,很不错,这就是一一对应的方法,一只小兔对应一个篮子……
师:小兔和篮子一样多,一样多还可以怎么说?
生:也就是同样多(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同样多”的意思)。
师:怎样用一个算式表示小兔与篮子一样多呢?
4和4是一样多的,我们用一个符号来表示:等号。同时板书:4=4。
讲解:这个式子读作4等于4。(齐读2遍)等号表示一样多,所以这两横很平,而且还一样长。写在田字格的中间,我们一起来写一写,(学生书空)表扬看得认真的孩子:只有看得认真才能写得漂亮。
请学生观察周围,写出类似的算式,并说说表示什么,学生写出6=6、3=3、……
②学习 “>”
刚才我们比了比小兔和篮子,让我们再来比一比其他吧。
生:小兔和小鸟比。(让我们请上小兔和小鸟,边说边摆)
师:它们谁多?谁少?你是怎样知道的?
生:小白兔有4只,小鸟有2只,一只小白兔对应着一只小鸟,小白兔还剩下一些,小白兔比小鸟多,也就是4比2多。我们用一个数学符号来表示就是:4>2。
引导学生正确读:“4>2”读作4大于2,表示4比2多。指导学生书写“>”。开口对大数,尖头对小数。领学生齐读。一列读,男生读,女生读。
【设计意图】学生第一次接触大于号,感觉较难,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动脑,大胆创想,把形和义结合起来,学生便于记忆,理解深刻,为学习小于号作下铺垫,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③学习“<”
师:4只小白兔比2只小鸟多,还可以怎么说?
生:2只小鸟比4只小白兔少。
师:2只小鸟比4只小白兔少,又可以怎样来表示呢?
生:2小于4。
师:这位小朋友说得真好,小组讨论一下用什么符号来表示“2小于4”。
生:用“<”
师:为什么用这个符号表示?
生:我认为“大于号”和“小于号”一定相反。
教师及时给于肯定,让这位同学领读一遍,作出板书:2<4,读作2小于4。
强调小于号的写法,并指导书空。
④最多和最少
师:在这么多的动物里面,哪种动物最多?哪种动物最少?
(采用师生拍手对话:***我问你,请问哪种动物最多?
***我问你,请问哪种动物最少?)
三、练习与拓展
1. 打开课本:
书写“=”“>”“<”
2. 填一填:
7○3 4○9 3○3 5○8 10○1
2>□ 6>□ 6=□ □=8 □<9
四、游戏
1. 数字找朋友游戏
规则:找六个学生每人发一个数字卡片,然后一个男孩和一个女孩找朋友,必须男孩的数字大于女孩的数字,在一定的时间内找到朋友。
2. 数字卡片游戏。
一个小朋友和老师抽数字卡片,老师出一张,小朋友也出一张,看看两个数的大小,底下的学生用我们刚学的知识说一句话。
3、排排队游戏
将数字娃娃按大小排队。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学生可以用数字卡片自己摆摆看)
4. 摆图游戏:
规则:教师摆出4个苹果圆片,要求梨比苹果少。
问:有几种摆法?
四、课堂小结
这一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在现实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有关比较的知识?课下说给你的好朋友听。
板书设计
动物乐园
4=4 4?2 2?4
4等于4 4大于2 2小于4
教学反思
本节课力求做到学生学习的趣味性、自主性和开放性。通过教师有效的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的读法、写法和用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分享彼此的见解,交流彼此的情感,求得新的发展。凡是学生能独立思考的,老师绝不包办。让学生多思考、多动手、多实践,自主探索,合作学习。在设计练习题时,采用游戏的形式,使学生既巩固了新知,又增添了学习兴趣。
优点之一:设计符合一年级学生特点。
教学一开始,利用动物图片创设情境,变枯燥的数学问题为具体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
优点之二:关注学生的发展。
让学生自己数一数、说一说、引导孩子动脑、动口、全方位参与教学过程,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优点之三:灵动的语言富有魅力。
用顺口溜帮助学生记忆大于号、小于号,为孩子们运用解决了困难。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认识上、下前、后的基本含义,初步感受上与下、前与后它们具有相对性,并能用上、下、前、后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
2.在学习活动中,借助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抽象出四个方位词,使学生会用上、下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3.把学生生活中的位置认识提升到数学化的认识,体会方位在生活中的价值,发展空间观念。
目标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上、下、前、后等空间方位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经验,但不一定能准确地表述清晰。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要将学生的生活中位置经验转化为数学化位置的认识,能用四个方位词准确的表达物体所在的位置。教学重点:正确辨认上、下前、后的基本含义,会用上、下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难点:
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上、下前、后的相对性。
教学准备:
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谈话引入
(一)活动中初步感受上下。
1.学生按要求做:把数学书放在桌面上,铅笔盒放在数学书的上面。
2.说一说:桌面上有什么?数学书的上面有什么?铅笔盒的下面有什么?
(二)活动中初步感受前后。
学生举手发言:自己的前面有几名同学?后面有几名同学?
(三)揭示课题。今天学习上、下、前、后。
【设计意图: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活动,初步感受上、下、前、后,从而揭示课题。】
二、交流辨析,探究新知
(一)引导观察,认识上、下。
1.课件出示主题图:
江上大桥图
2.学生观察,交流讨论。
(1)观察这幅图,你看到了什么?
(2)你能用上、下这样的词说一说这些交通工具的位置吗?
(3)大家一会儿说火车在上面,一会儿又说火车在下面,火车到底在哪里呀?这是怎么回事啊?
(4)怎样才能说清楚呢?
3.小结:有时我们需要说清楚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下面,这样别人才能听明白各种物品的位置。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主题图,让学生在对这幅情境图的观察和表述中,根据轮船、火车和汽车三者的位置关系,认识上、下方位,体会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二)认识前、后。
1.课件出示动画:汽车图
2.学生观察,交流讨论。
(1)你又看到了什么?
(2)你能用前、后这样的词说一说这些车的位置吗?车头开向的方向就是前。
(3)大家一会儿说卡车在后面,一会儿又说卡车在前面,这又是怎么回事啊?
(4)怎样才能说清楚呢?
3.小结:在说明位置时,有时需要我们说清楚是谁和谁在进行比较。
【设计意图:在对轿车、卡车、大客车三者位置的表述中,认识前、后方位。初步感受上、下,前、后方位的相对性。体会到对于两个物体,它们之间 上、下前、后的关系是一定的;对于三个物体,由于选择的比较对象不同,造成位置关系不同,它们之间上、下前、后的关系也会不同。】
三、巩固练习,强化认知
(一)进一步认识前后。
1.说一说。
请你用上、下、前、后说一说教室里的人或者物品的位置。说清 在 的上面,在 的下面; 在 的前面; 在 的后面。
2.课件:练习三第1题。
(1)说一说:谁在谁的前面,谁在谁的后面?
(2)讨论:小玉在小兵的前面还是后面呢?你是怎样想的?
(3)小结:一般情况下,我们把面对的方向叫做前,所以小玉的前面是小兵,小兵的前面是小玉。
【设计意图:结合现实活动,让学生对前、后有进一步的认识。】
(二)巩固练习:做一做。
把铅笔盒放在桌子的上面;把数学书放在铅笔盒的下面;请坐在xxx前面的同学起立;请坐在xxx后面的同学把手举起来;
(1)老师提要求,学生做一做。
(2)学生当小老师提要求,其他学生做一做。
【设计意图:将练习转化为在现实空间进行的活动,突破难点,帮助学生正确辨认、使用上、下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四、灵活应用,拓展提升
把附页中的小兔子和小乌龟贴在图中,再看图讲故事。说一说,谁在谁的前面,谁在谁的后面,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下面。
【设计意图:结合熟悉的龟兔赛跑故事以及生活经验,明确指向终点的方向是前 ;同时让学生在平面图上辨认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
“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
五、全课总结,畅谈收获
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积累40多则材料。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 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7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第52~53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活动,初步体会分类的含义和方法,感受分类在生活中的作用,能对物体进行整理分类。
2、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判断能力、合作交流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有条理地思考问题与良好的生活习惯。
教学重点:学会按一定标准来分类
教学难点:能用不同的标准来分类
教学准备:课件 学具
教学过程:
一、激思:
师:同学们,你们有自己的房间吗?谁是自己整理的请举手。我们一起来看看同学们整理的效果如何?
我们的好朋友淘气和笑笑也有自己的.房间,想不想去看看?
这是淘气的房间,这是笑笑的房间,你想说点什么?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帮淘气整理房间。板题:《整理房间》
二、启思
1、都说笑笑笑房间整齐,我们来看看她是怎么整理的?学习她的好方法来帮淘气整理好吗?生:好!
2、看看笑笑房间里都有些什么?这么多东西,她是如何摆放的?
3、你知道她为什么把球和玩具熊放在一起吗?仔细想想他们是干什么用的?(引出三类: 服装类、学习用品类、玩具类)
4、我们看到笑笑是把有相同用途的物品一类一类来摆放的,分成了“玩具类”“学习用品类”“服装类”。这就是:分类。
三、展思:
1、再来看看淘气的房间,看来淘气像你们大多数人一样还不会整理自己的物品。今天老师把淘气房间的一些物品带到了课堂上,来看看这是什么?应该放在哪一类?为什么放在这一类?
例如:这个是铅笔,学习用的,所以放在学习用品类。
2、看看这是什么?应放在哪一类?为什么放在这一类?
(袜子、玩具熊......)
师:现在淘气房间的其余物品都在你们手上了,拿到物品的同学请你想一想,你要把它贴在哪一类?为什么贴在这一类?准备好了来站队,把这些物品在黑板上分类贴好。
5、我们来看看淘气的房间中每一类都有哪些物品?(生读)
6、经过你们的整理,看看淘气的房间变成什么样了?
7、淘气要用铅笔该去哪一类找?玩具小汽车呢?
8、淘气的妈妈又买来了故事书,放在哪一类?为什么?
9、冬天来了,妈妈给淘气买了一条围巾,应该放在哪一类?为什么?
10、现在你觉得分类有什么好处?
四、促思: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分类也有许多分类,我们一起来看看(欣赏生活中的分类)
五、拓思:
1、今天学习了分类,帮淘气整理了房间,你收获大吗?敢不敢接受挑战?
2、那就让我们一起开启今天的阳光之旅吧!
(1)一缕阳光:
你能按照会飞和不会飞来给下列动物分类吗?
(2)光芒闪耀:
小组合作:你能给下列物品分类吗?温馨提示:
1、拿出学习袋里的学具,小组内说一说都有哪物品?
2、小组讨论,你想怎样给他们分类?说说你的理由。
(3)潜能无限:
请你给下列图形分类。(形状,颜色、大小)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相信你们一定收获不少,用你智慧的双眼和灵活的大脑去发现生活中的分类吧。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8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上、下的位置与顺序,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能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与顺序,会用上、下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3、初步培养学生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能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与顺序,会用上、下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是重点;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是难点。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课 前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大自然奥妙无穷,发生了许多许多有趣的事情(电脑显示)。松树林里有一棵茂盛的大松树,树上结满了松籽,饱满的松籽引来了一只可爱的小松鼠,它来采松籽。这时,从远处飞来一只小鸟,站在树枝上不停地唱歌,树爷爷问小松鼠:“你的上面是谁呀?”“你的下面是谁呀?”
二、掌握新知、合作探究
活动一:(电脑显示)先出现小鸟和小兔图,把松鼠从情境中去掉,重点观察小鸟和小兔的上、下位置关系。
(学生小组活动,充分自主地说出小鸟和小兔的位置关系)说出谁在谁在上面,谁在谁的下面。
1、再出现三个小动物的位置关系(电脑显示)。(通过小童话剧的情节揭示小动物位置关系的相对性,老师扮演松树爷爷说:“小松鼠,你的上边是谁呀?”学生扮演小松鼠说:“我的上边是小鸟”。(在这里老师要强调学生语言的完整性)
“你的下边是谁?”
“小兔的上面是谁,下面是谁呀?”
“小兔在小鸟的哪面?”
“小鸟在小兔的哪面?”
“小松鼠,你在小兔的哪面?”
“小松鼠,你在小鸟的哪面?”
2、大家小组合作,在一起讨论一下,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如果小松鼠和小鸟交换位置,又该怎样呢?
3、如果森林的医生啄木鸟也落在这棵松树上,该怎样描述这些小动物的位置呢?(小组讨论、合作交流完成)
活动二:摸鼻子,眼睛游戏
学生用右手食指指住鼻子尖,老师喊让学生自己摸,喊:“嘴巴!”学生指嘴巴,老师喊“眼睛”学生摸“眼睛”,摸完以后同桌说出“眼睛”“鼻子”“嘴巴”三者的关系。(自由发言)。
活动三: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一说生活中的上、下位置关系。
活动四:请同学们说一说教室中物品的上下位置关系。
三、巩固练习、扩展思维。
1、说一说65页3题(投影片)
2、请你分房子(第65页的4题)(设影片)(要求把确定的位置与简单的推理结合起来)
3、第59页的5题:小红住在小英楼上,小英住在小兰楼上,谁在最上面?谁在最下面?
四、课堂总结:
同学们通过“观察”“说一说”“摆一摆”等活动,能用自己的语言说出小动物及其物体上下的位置关系,也已经体验到:一个物体的上下位置不是绝对真理的,而是相对的,并且还可以变化。在我们生活中,有许多这样上下关系的例子,数学就在我们身边,让我们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我们身边的数学吧!
板书设计 :
上 下
位置关系
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9
学习内容:
一年级上册《课程纲要》
学习目标:
1.通过交流《课程纲要》,了解本学期数学学习的课程内容、课程目标以及课程评价。
2.通过了解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方法,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
学习重点:
让学生了解本学期学习内容和评价方法。
学习难点:
通过分享《课程纲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学习过程:
一、谈话交流入主题
同学们新学期开始啦,从今天开始郭老师将带领大家一起学习数学这门有趣的课程,你们有信心学好吗?这节课我将和大家一起快乐得分享本学期我们要学什么、怎么学以及怎样评价大家的学习表现。
二、了解目录,建立单元概念
请大家把课本翻到目录认真观察,你发现了什么?通过看目录,让学生初步了解本册书有8个单元,我们将分单元进行学习。
三、数学之旅,翱翔知识王国
现在老师带领你们进行一次数学之旅,准备好的孩子对老师微微笑。在去之前,我们先来认识一下这次旅途中的新朋友。向学生介绍智慧老人、淘气、笑笑、机灵狗。
(一)数字王国 0—10的认识及正确书写,读数,数数(数字书写比赛)
(二)符号王国 “>”,“<”, “=”, “+”, “—”数字王国和符号王国是友好之国,经常合作交流,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很多问题,比较数的大小,加法,减法及加减混合是我们即将学习的内容。20以内进位加,不退位减法(看图说故事比赛;口算比赛)
(三)图形王国图形王国中的图形各式各样,种类齐全。这学期我们将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你想和它们做朋友吗?只要你们课堂专心听讲,抓住它们的“长相”,就会成为亲密无间的好朋友!
(四)动物王国走着走着,我们来到了动物王国,看,多热闹,它们在干什么呀?
出示开运动会情境,引出前后、上下、左右位置关系。
转了一圈,看到大家依然精神抖擞,老师特别开心,现在什么时刻呀?你会读表吗?没关系在以后学习中你会成为读表小专家。(整时、半时)
请大家跟随老师再次回到课堂中,你们现在是小学生了,每天要学会自己整理书包,把文具归类摆放,脱离父母的帮助,成为一个独立的好孩子,好吗?
四、学习表现评价
刚才我们了解了这一学期我们要学什么,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相信大家都会收获很多新知识、新本领。那怎样评价我们的学习情况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你可要仔细听,记清楚。老师要从下面这些方面来评价大家的学习表现。
我们先来看课堂评价,你认为怎样做才能得到优秀,可以得到智慧星?(坐姿、听讲、回答问题、课堂练习、课堂参与度)
那什么样的作业才是优秀的作业呢?(正确率和书写)
在单元检测和期末测试中,都会看小朋友的卷面成绩。在刚才的课堂评价和作业评价中,老师会继续给大家兑换“大拇指”和“表扬信”,看,今天的课堂上就有小朋友得到了一颗智慧星,多多努力吧!小朋友们,了解了老师会从哪些方面评价你的学习,可要加油,要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五、总结,交流分享。
今天,老师给大家分享了本学期的学习目标、内容和评价方法,请你回家后把这些内容或你的收获分享给家人,好吗?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1、在比一比的活动中,能够正确比较两个或三个物体间的高矮、长短等。
2、知道在比较高矮或长短时,需要在同一起点上进行,并初步学习寻找参照物进行比较的方法。
3、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比一比的过程,并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的过程,实现合作性互动,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2学情分析
学情分析:
学生刚入学还不到一个月,前面学习了比较物体大小、多少,是通过直观的判断进行比较。不会寻找参照物进行比较,没有抽象的思维训练。没有学习过比较的方法。本节课是在比较大小、多少之后的第二次比较。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难点:经历比较高矮、长短的过程,抽象概括出比较的方法。
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情境导入
一、“师生魔术表演活动”导入
师:在学习新知识之前,老师想为同学们表演一个魔术,你们想看吗?
师:请XXX同学到前面来,其他人转过身去,闭上眼睛。(此时教师站在讲台下,学生站在讲台上老师的背后。)
师:请转过身来,睁大眼睛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
师:(学生汇报后,教师及时评价)通过变魔术的表演,你能总结一下比较高矮的方法吗?
师:你总结的真好,可以当小老师啦。下面小组开火车学一学老师的话吧。火车头在哪里?
生:开火车强化记忆比较的方法。
(这一情景活动的设计,想通过学生观察熟悉的教师身高的真实变化,激发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产生了学习比较方法的需要,再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思考并总结出:站在同一起点,并把腿伸直才能比较高矮的办法。将生活中的比高矮的问题转化成数学的问题。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四能中的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活动2【活动】两个人比高矮活动
二、新课
(一)、看“教材情境图”初步比较高矮活动(白板出示图)
师:我们的.好朋友淘气和笑笑今天也来到课堂,他俩请大家帮助比高矮,你们肯帮吗?请看屏幕,说一说。(学生可能说出两种意见。)
师:哦,一个认为头部对齐就可以比脚下,另一个认为让脚下的起点对齐比。看屏幕,现在两个人站在同一起点上了,结果怎样?
师: (出示对比课件进行启发)也就是说,比较高矮,不论是看起点,还是看终点,只要怎样就能比较?
师:方才的总结,你认真倾听了吗?
男生,女生:起立一起回答
师:板书之后,颁发笑脸,及时评价和奖励。
(之前的魔术表演得出的结论并不全面。为了使学生的认识再次从感性到上升理性。我借助电子白板这一信息技术,直观地展示情境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给予及时的引导,使学生的思维层次得到提升。)
活动3【活动】三个人比高矮的体验活动
(二)、体验高矮是相对的活动
1、3个人比高矮的推理体验活动
师:你们想像淘气和笑笑一样到讲台前面比较高矮吗?
生:被叫到后,自己找一位。
师;再为其找另外一位。保证这三人的个子是高、中、低。
中间的生:汇报
师启发思考:他一会说自己高,一会说自己矮,这是为什么?
(学生立刻会发现,由于比较的人变了,所以高矮也变了。)
师概括:这说明高矮是相对的。相对于xxx,中间人高,相对于xxx,中间人矮。
师引导推理:大家看,左边的比中间的人高,中间的人又比右边的人高,那么左边的和右边的人相比,谁高呢?
师:学生推理后,教师适时地渗透思想教育。(你们现在正处在长身体的年龄,只要好好吃饭,不偏食,多锻炼都会长大个的。或许今天最矮的人变成了最高的人呢?)
活动4【活动】小组比高矮体验活动
2、小组每人比高矮的体验活动
师:下面请以小组为单位,六个人互相比高矮,请按照这样的句式进行汇报。看屏幕:()和()比,()高,说好后,组内的学生可到前面来汇报。
小组: 到讲台前汇报
师:评价小组的汇报,及时地总结。
(为了让学生经历比较的过程,体会比较高矮的相对性,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推理的能力,我设计了3个人比高矮,4个人比高矮的活动。引导学生观察、倾听、思考、汇报,使学生的主体性得以发挥,,思维活动得以显示,实现思维的可视化。便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活动5【活动】比长短
(三)、比较长短
师:手里拿着跳绳,启发学生观察:这两根跳绳,我们还有必要比较他们的高矮吗?比什么?
师:引导思考:“谁来说一说,比较绳子的长短要注意什么吗?”
师:指导操作活动。由于跳绳太长,我们就用短绳来代替跳绳,请组内两人合作。
1、动手操作活动
教师课前将粉色和蓝色的彩绳发给各小组,学生两两地操作后,再请两名学生到前面叙述比较的方法和结果,最后教师总结。
(由于前面已总结了比较高矮的方法。因此在这一活动中,重点是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活动6【活动】比谁走的路长
2、比较“谁走的路长”,总结比较方法。
师:不论是比高矮还是比长短,都只需要伸直,将一端对齐就能比。那么,现在打开教材20页,观看“谁走的路最长的情境图”,他们两个走路的起点相同吗?到达的终点相同吗?仔细看看,中间走的路是否相同呢?
师: (学生可能有两种观点,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他们走的路不能像绳子一样拉直,你是用什么方法比较的呢?
师:出示课件,演示数格子。
师:引导总结“现在,你学会了比较长短的方法了吗?”
师:一端对齐,伸直比较高矮方法同样适合比较长短,但如果起点和终点都对齐的时候,我们需要看中间部分的曲直,采用数格子的方法进行比较。(板书)
(为了丰富学生对比较活动的体验,为了引导学生发现用数格子的方法比较长短。教师借助电子白板的投影,直观地将数格子的方法展示给学生,突破了教学的难点,使学生的思维有了进一步的提升。)
活动7【测试】闯关游戏
三、应用知识,开展探索(闯关活动)
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进行物体的比较,都是在两组物体的比较中得出结论。
下面请同学们比较下面的两组物体,进行闯关游戏:(PPT),时间6分钟。
生:做题后汇报。
第一关:21页的第1、2题。
(学生汇报时,教师用教具演示2题展开的结果:圈数越少绕的线越短,圈数越多绕的线越长。线越短绕的圈数越少,越长绕的圈数越多。)
第二关:21页的第3题。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怎样才能让小汽车从桥下通过呢?
第三关:21页的第4题。
(为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了三关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学生在课堂的时间内,能闯几关就闯几关。为了理解绳子的长短与绕圈数的关系,教师利用食物教具演示缠绕铁丝;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启发学生看着课件图片思考。)
活动8【作业】课后实践活动
四、课后实践活动
师:回到家里,比较家里人个子的高矮,比较腿和裤子的长短。
活动9【活动】拓展延伸
五、 课外延伸(借教材的下课情境图)
师: (投影下指着书)下课后,同学们可以在操场上做玩“情境图上的这些正当游戏。”如比个子、跳绳、踢毽子等。不过在玩之前先比跳绳的长短,踢毽子之后比谁踢得高?在玩中学数学,在游戏中学数学。同学们,现在,我们可以下课了。——板书“下课啦”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加法的意义,认识“+”号和“=”号,能正确读出加法算式,能通过操作计算5以内数的加法。
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3页例题及“做一做”,完成练习三的第1~3题。
教学设计
复习旧知
1.看图说数字。
2.示图(幻灯片)。
师:同学们认真观察这幅画,你看到了什么?
生1:我看了小熊在打鼓。
生2:我看到了5只小动物在跑步比赛,小兔跑在最前面。
生3:我还看到一只小鸟在喊。
师:这只小鸟说了些什么呢?
老师领读,学生读:一二三四五……
[一幅生动活泼的画面很快吸引了学生,打开“你看到了什么?”这一话闸,学生象小鸟归巢一样叽叽喳喳说开了,想表现的欲望非常强。一组琅琅上口的顺口溜不仅使学生掌握了旧知,而且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
如果这一幅图制作成课件,配以动态展现,效果就更好了。]
探究新知
1.引题。
师:请同学们注意观察,这时的情况发生了什么变化?老师反复操作活动片,如下图:
生1:小狗和小猫赶上了小兔。
生2:现在小狗、小猫和小兔排在一起跑。
生3:原来小兔跑在最前面,现在小狗、小猫和小兔一起跑在最前面。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1只小兔和2只小狗、小猫跑在一起,就是合起来的意思。(老师一边说一边用手势表示合起来)它们合起来有几只?
生:它们合起来有3只。
师:你们知道这是用什么方法计算出来的吗?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来认识它(板书:加法)[通过演示,学生发现“1只小兔和两只小狗、小猫跑在一起”引出“它们合起来有3只”,很自然产生“用什么方法计算出来的?”,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而且使学生明白了加法原来就在身边。]
2.直观演示,感知含义。
师:1只小兔和两只小狗、小猫合起来用数字表示,就是几和几加起来?
生1:1和2加起来等于3。
师:XXX同学真聪明!在数学上,1和2加起来,用“+”表示,等于3用“=”表示。板书:1 + 2 = 3 加号 等号
读作:1加2等于3。教师领读,学生读。
师:我们今天认识了两个新朋友,你准备怎么记住它们?
生1:加号像一个十字架,等吃像一双筷子。
生2:我是这样记的:原来就有一横,后来又有一竖,它们合起来就成了加号啦,上下两横一样长,是相等长的就是等号。
师:同学们的想法形象又神奇。
[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提出了那么多新颖别致的想法,有从形象上,也有从含义上的,这不仅对加法和等号有了进一步的`理解,而且培养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观察画面,体会含义。让学生看书上汽球图。师:谁来说说这幅图的意思?
生:3只红汽球,1只蓝汽球,合起来有4只汽球。师:与同桌一边说一边用手势表示,并且讨论怎样列式计算? 根据回答板书:3+1=4
让学生读一遍算式。
反思:我觉得这一环节处理得不恰当,老师一步一步牵着学生走,固定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学生对加法已有初步认识,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讨论、探究。4.发散联想,理解含义。
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事例,并用加法算式表示。
生1:我妈妈给我买回1个本子,我爸又给我买回2个本子,我一共有3个本子,1+2=3。
生2:我们家有2个大人,1个小孩,一共有3个人,2+1=3。生3:我们学校一年级有3个班在二楼,1个班在三楼,一年级一共有4个班,3+1=4。
生4.我们教室讲台上面有1盏灯,我们座位上面有4盏灯,一共有5盏灯。1+4=5。
[从学生的回答可以看出,学生学得主动积极,思路丰富多彩,数学与生活紧密相联的关系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
巩固提高
1.动手操作。
a.第23页“做一做”。
学生一边摆一边说,然后一学生上台在磁性黑板上演示。
b.看算式,摆小棒。2+1 1+1 2+2
教师出示口算卡,学生用小棒摆,同桌互相检查。
(老师注重采用多种形式的训练,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内化过程。练习设计围绕加法认识这一重点,采取摆圆片说算式,看算式摆小棒、画填方格、独立笔答、开放题等形式,使学生的知识构建在活动中,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达到了预定目的。)
c.用5个△摆出不同的加法算式。学生独立操作,然后汇报。1+4 3+2 4+1 ……
2.发展题(印发)。
a.看算式,先画○表示,再填得数(印发)
①1+2=□
②2+1=□
b.直接填得数
2+1=□ 3+2=□ 1+3=□ 3.开放题:□+□=5
教学设计说明
“加法”是在学生认识了1~5的数、比大小、第几、几和几(组成或分解)后进行的,是计算教学的起始课。初步认识加法,知识虽然简单,却对以后的学习计算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教学中,共设计四个环节,层层推进:
(1)直观演示,初步感知加法含义;
(2)观察画面,体会加法含义;
(3)发散联想,理解加法含义;
(4)动手操作,巩固加法含义。
首先让学生观察小动物比赛情境,把观察到的在小组内交流,使学生初步感知“合起来”就是“加起来”的意思,同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及探究欲望。接着,通过观察书上“汽球图”,同桌一边说一边用手势表示图意,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加法的含义,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然后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例举用“加法”来表示的事例,增进对“加法”含义的理解,使学生感悟到“加法”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最后是让学生动手摆学具,先是算算式摆,然后是用5个学具摆出不同的加法算式,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学习的想象力和创造意识。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12
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 56、57页
教材分析:8、9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本单元10以内加减法的第二部分内容的第2课时,它是在学生认识了数字8和9、7以内的加减法等内容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些内容是学生进一步学习2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计算的基础,是全册教材的重点内容之一。 通过系统学习8、9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进一步熟练和巩固计算的方法,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教材安排了两个主要教学环节,首先教材呈现一副“海滨游泳”的情景图和“一共有几个小朋友?”的问题,让学生在充分观察和了解图中数学信息的基础上,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并列出正确的算式,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由于学生已具有了“6、7的加减法”的学习思路,学生能提出不同的加减法的问题。
第二个教学环节是“算一算”,教材第一次呈现了大括号线的示意图,目的是让学生理解大括号线的意思,能正确列式计算。
在“练一练”的练习中教材安排了两道题,第1题是8、9的加减法的口算,让学生自己独立做在书上,集体订正,这样的练习可以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第2题是一个示意图,是一道6、7、8、9的加减法的综合练习题,设计的示意图趣味性很强,能够很好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目标:
1、经历观察情境图,发现、交流图中数学信息的过程。
2、会计算得数是8 、9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3、能根据情境图中的信息提出简单问题,培养初步的问题意识。
教学重点:会计算得数是8 、9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教学难点:能根据情境图中的信息提出简单问题。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1、复习:说一说8、9的组成。
2、谈话导入。通过师生之间游泳话题的谈论,引出教材情境图。
同学们,你们喜欢游泳吗?知道游泳有什么好处吗?
给学生充分的交流时间。
老师也喜欢游泳,在炎热的夏天游泳不仅可以解除闷热,而且还可以锻炼身体。但是小朋友游泳时一定要和大人一起去,避免发生危险的事。我们教材也选择了小朋友游泳的事情。
师出示情境图。
9、观察情境图,让学生说一说在图中看到了什么,了解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设计意图:复习8、9的组成,为8、9的加减法学习做准备。通过看图发现数学信息培养学生观察情景图和交流数学信息的能力)
二、自主探索
1、提出“一共有多少人?”的问题,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并计算。给予一定的思考和写算式的时间。
大家观察真仔细,发现了这么多的数学信息,现在,老师提出一个问题:一共有多少人?你会列式计算吗?自己试一试。
学生写算式,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充分观察和了解图中数学信息的基础上,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去计算,并列出不同的算式,培养学生观察情景图和交流数学信息的能力。)
2、启发学生提出其他加减法计算的问题,由于提问题对小学生来说有点难,教师可以作为参与者共同完成。
刚才同学们用不同的算式解决一共有多少人的问题。根据图中的信息,你还能提出其它数学问题吗?自己先想一想,可以同桌讨论一下。
学生提不出,教师先提。
谁来给大家提个问题。
学生提不出教师先提。
正在游泳的有几人?9-2=7(人)
还应该提出以下问题:
一共有多少个游泳圈?4+5=9
岸上有多少个游泳圈?9-5=4
学生比老师多几人?8-1=7
有几个女生? 9-6=3
有几个小朋友在游泳?5+2=7或9-2=7……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充分观察和了解图中数学信息的基础上,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并列出正确的算式,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
三、尝试应用
1、观察教材中的两幅图,指导学生理解图意,认识带括线的加减问题。
同学们的表现都很出色,下面我们一起看教材第57页的两幅图,谁来说说这两个图是什么意思?
左图学生很容易理解,学生可能会说:
左边有5条小狗,右边有3条小狗,问下面加一条线和一个问号,表示要求一共有多少条小狗,
右图的.图意学生不易表达清楚,可采取师生对话的形式进行。
看这幅图,括线下面写着9表示什么意思?
筐上这个问号是什么意思呢?
2、让学生自己列式计算,再交流计算的结果,并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这个图的意思是一共有9个玉米,外边放着3个,筐里有几个玉米?图意明白了,自己看图试着写出一个算式怎么样?
学生写算式,教师巡视。
谁把自己写的算式介绍一下,说一说是怎么提的?
左图可能出现两个算式:
+3=8或3+5=8
右图可能会出现下面的情况:
一共有9个玉米,筐里有6个,拿出来3个,列式:9-6=3。
一共有九个玉米,筐里有6个玉米,筐外有3个玉米,一共有9个玉米,列算式为:9-6=3。
筐里有6个玉米,筐外有3个玉米,一共有9个玉米。列算式为:3+6=9或6+3=9。
右图加法算式如果出现,教师应先肯定,给与鼓励,然后使学生了解“?”表示的意思是求筐里有几个玉米,用9-3=6更好。
让学生理解大括号线的意思,能正确列式计算。
(设计意图:让学生理解大括号线的意思,能正确列式计算。)
3、呈现补充的两个带括线的题,鼓励学生自己看图列式,然后交流。
(设计意图:加深学生对大括号线的理解,能正确列式计算。) 四、课堂练习
1、练一练第1题,学生自主完成,然后交流订正。
(设计意图: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2、练一练第2题,先组织学生仿照图意,每人手拿口算卡片做钻山洞的游戏;然后让学生在书上连线。
(设计意图:这是一道6、7、8、9的加减法的综合练习题,设计的示意图趣味性很强,能够很好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反思:
有了上节课学习的基础,学生对怎么想加减法算式得数的方法已掌握得很好了。并且在前面的学习中也已会看图说几句话。所以,上课一开始,我就出示主题例图,引导学生看看图中是怎样的情景,然后引导学生根据题意提出问题并能正确地列出算式,也能说出每个数字是什么意思,教师再强调加法的含义,紧接着我又引导孩子们提出还可以提出哪些问题?并列式。
在本堂课过程中8、9的加、减法部分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加上扩线和问号的学习,使理解题意变得更加有难度,在8、9的加减法中,减法的学习是学生学习的最大难点,加法则是学习减法的基础,在学习加法的过程中如果让学生充分理解扩线和问号的意义,明白问号在哪问题就在哪,减法的学习就会容易一些而在加法的授课过程中,我虽然注意了对扩线的理解,也由于学生对问号的学习没有出现问题,对图意理解得非常清楚,就忽视了对问号的讲解,学生对于问号在哪,就是对哪进行提问的意识不够强烈,导致了减法学习过程中学生不能准确说明图意,提出问题现象的出现。
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到了由扶到放循序渐进的教学策略。通过前面加减法的学习,学生已经有了一些加减法计算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我进行适时指导,帮助学生积累一些好的思考方法。鼓励学生不用借助学具,直接看着算式写得数。初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计算的熟练程度。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13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位置与顺序教材P64、65。
教学目标:
1.通过在具体的情境中观察、思考,认识上下的位置与顺序,体会上下的相对性。
2.能够联系生活中的实际情境,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与顺序,会用上、下描述物体的位置关系。
3.通过观察、交流等活动,初步培养学生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体会上下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能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与顺序,会用上、下描述物体的位置关系。
教学难点:
体会上下的相对性,初步培养学生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
教学准备:
课件、学力单(课前完成问题解决1题)、姓名纸片。
教学过程:
数学课前操:和小动物一起做操。
小白兔,蹦蹦跳(小兔跳);小鸭子,嘎嘎嘎(双手放前做鸭子嘴巴状);
小金鱼,游啊游(双手做鱼游状);小朋友,拍拍手,安安静静齐坐好。
一、回顾旧知、揭示上下
数学游戏(一):说反义字。
师:老师说一个字,请同学们说一个意思相反的字。如大(小)、多(少)、高(矮)、长(短)、重(轻)、前(后)、上(下)。
师:同学们可真聪明,说得又对又快。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与“上下”有关的知识。 (板书课题:上下)
师:这两个字你们认识吗?(生:认识)请你把手伸出来,跟着老师一边做手势一边把课题读出来,这是(上),这是(下)。
二、探究新知,理解上下
1.创设情境,确定两只小动物之间的上下位置关系
师:看!今天天气晴朗,森林里特别热闹,原来今天是大树爷爷的生日,小动物们都来给树爷爷过生日,看看谁来得最早。(课件出示小兔、小鸟)
师:小鸟和小兔来得最早。诶,树爷爷告诉廖老师,他想考考大家,“小朋友们,你们能用“上下”来说说小鸟和小兔这两只小动物的位置吗?”谁先来介绍一下小鸟的位置?(在黑板上贴出小鸟的图片)
生1:小鸟在大树的上面。(小鸟和小兔比,它在哪儿?)
生2:小鸟在上面,小兔在下面。(引导学生完整的描述:小鸟在谁的上面?)
生:3:小鸟在小兔的上面。(谁听懂他说的意思了?让学生多复述几遍。)
师:谁再来介绍一下小兔的位置?(在黑板上贴出小兔的图片)
生:小兔在小鸟的下面。(谁听懂他说的意思了?)
(让学生多复述几遍,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板书,再全班齐读一遍。)
2.确定三只小动物之间的`上下位置关系
师:不一会,小松鼠也赶来了。(课件出示小松鼠)那你能用上下来描述小松鼠的位置吗?(在黑板上贴出小松鼠的图片)
生1:小松鼠在中间。(师:能用上下来说说吗?)
生2:小松鼠在小兔的上面,小松鼠在小鸟的下面。(谁听懂他的想法了?)
(其他学生进行复述,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板书,修正学力单,全班齐读一遍)
3.体会一只动物位置的相对性
师:小松鼠刚才也在很认真的听小朋友们精彩的回答,可是现在小松鼠有点儿糊涂了,为什么有的小朋友说它在上面,有的小朋友说它在下面呀?它不是一直都在这儿的吗?谁能给它解释解释。 (指名回答)
师:哦,老师听明白你的意思了,说小松鼠在上面是因为把它和小兔子比,它在小兔子的上面。说小松鼠在下面是因为把它和小鸟比,它在小鸟的下面。那看来,同一只小动物由于比较对象的不同,它所处的位置也是不同的。
师:大家用自己的智慧帮助小松鼠解决了疑惑,那现在廖老师这里也有几个问题想考考大家。请问:小兔的上面有谁?小鸟的下面有谁?
生:小兔的上面有(松鼠和小鸟);小鸟的下面有(松鼠和小兔);
师: 那小鸟,小松鼠,小兔当中谁在最上面,谁在最下面呢?
生:(小鸟)在最上面;(小兔)在最下面。
(完成学力单上用上下说一说,全班齐读一遍。)
4. 数学游戏(二):我说你猜
师:小动物们给树爷爷过生日可开心了,它们还玩了一个游戏,也想请同学们一起来参加。这个游戏的名字叫做:我说你猜。游戏的规则是这样的,树爷爷呀会给我们一些小提示,我们要通过这些小提示猜一猜树爷爷说的是哪一只小动物,请你用动作来告诉大家。如果你觉得是小鸟,你就做一个飞的动作,如果你觉得是小松鼠,那就做一个小松鼠吃松果的动作,如果你觉得是小兔子,你就做一个长耳朵的动作,听明白老师的要求了吗?
师:准备好了吗?请看树爷爷的第一条提示:它在小兔的上面。
师:老师看到有的同学说是小鸟,有的小朋友说是小松鼠,那到底是谁呢?请看树爷爷的第二条提示:它不在最上面。那它一定是?(小松鼠)
师:小朋友们,你们都答对了吗?老师现在要采访一个小朋友,请他说一说他是怎么猜出来的呀!
师:想不想再猜一次呀!好,请看树爷爷的第一条提示:它在小鸟的下面。老师看到有的同学说是小松鼠,有的小朋友说是小兔,那到底是谁呢?请看树爷爷的第二条提示:它不在中间。那它一定是?(小兔)
师:小朋友们的反应能力实在是太快了,真让老师佩服呀!
5. 数学游戏(三):摆一摆
师:下面咱们再来玩一个动手的游戏“摆一摆”。请用你们课桌上的数学书、本子和笔袋来完成。
①我来说,你来摆(师说生摆)
师:把数学书放在课桌上;本子和笔袋放在书的上面;笔袋不在最上面。
(生摆完后,上台展示摆法,利用电子白板拖动图片进行摆一摆。)
师:你能用上下说一说这些文具的位置吗?(指导学生完整描述:谁在最上面,谁在最下面。(中间的)谁在谁的上面,也在谁的下面。)
②你来摆,他来说(同桌互动)
师:按自己喜欢的方法摆好这些文具,然后请你的同桌用“上下”说说它们的位置。 (明确要求后学生开始游戏,并请一组上台展示,其他同学进行补充)
③师小结(整理用完的文具):请同学们快速地整理好自己的文具,坐好。
三、巩固练习,进一步体会上下
1.完成学力单练习联系第1题:用“上”或“下”填空。
2.百宝柜:完成学力单练习联系第2题,填一填,说一说。
师:同学们,树爷爷今天还给我们带来了它的百宝柜,(课件出示百宝柜)让我们一起来参观一下吧,里面都有哪些东西呀?那你能用上下来说一说它们的位置吗?(生自由的说,只要正确都予以肯定,并以开小火车的形式全班订正)
3.寻宝物:完成学力单练习联系第3题。
师:刚刚老师接到了一个电话,原来是淘气他说想请我们班的小朋友们去帮帮忙。看,小机灵狗要送给淘气一个宝物,宝物就在这三个盒子中的一个,但是却不知道宝物在哪个盒子里,根据小机灵狗的提示来猜一猜吧!
师:宝物放在1号盒的下面,那么宝物可能放在几号盒呢?
生:宝物可能放在2号盒,也可能放在3号盒。
师:我们来看看机灵狗说的第二句话,宝物放在3号盒的上面。那现在你能说出宝物放在哪个盒子了吗?
生:宝物放在2号盒。
师:你能说说为什么吗?
生1:因为宝物可能在2号盒,也可能在3号盒子,机灵狗又告诉了我们宝物放在3号盒子的上面,所以宝物就在2号盒。
生2:因为宝物在1号盒下面,所以就不在1号盒子,宝物又在3号盒的上面,所以宝物不在3号盒子里,宝物既不在1号盒子也不在3号盒子,那么宝物就在2号盒子里。
四、总结全课,收获“上下”
1、师:小朋友们,这节课你们学得开心吗? (生:开心)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生1:我认识了上下。
生2:我知道怎样判断物体的上下了。
2、师:你觉得谁的表现最棒呢?(完成自我评价加分表。)
五、拓展提升:小小推理家,完成学力单练习联系第4题。
师:小红,小兰,和小英是好朋友。她们三个人住在同一栋楼里面。这三个小女孩打算考考大家,请你们猜一猜她们都住在哪一层?瞧,她们给了我们两条提示。第一:小红住在小英的楼上,第二:小英住在小兰的楼上。那到底她们住在哪里呢?请你拿出学具袋中的学具,按照提示摆一摆,看看谁住在最上面?(小红)谁住在最下面?(小英) (学生动手摆,获得知识。)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14
一、教学目标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买铅笔”当中的数学问题。
板书课题:买铅笔。
二、探究新知,构建模型
1、模拟情景,探究方法
(1)学生独立探究(操作体验),初建模型。师:15支铅笔,卖给小白兔9支,还剩下几支?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算式呢?21教育网
生答后,师板书:15-9=?
师:如果你是售货员,请你把卖铅笔给小白兔的方法用小棒来摆一摆。
学生用小棒代替铅笔,在摆小棒的过程中探索15-9的计算方法。
(2)小组合作探究(讨论分析),再建模型。师:你是怎样摆的?请把你的方法和小组里的同学说一说。
接着各小组汇报计算“15-9”的不同的方法,教师同时用电脑演示各种不同的方法。
(3)自学课本(讨论比较),构建模型。
要求:把书上的方法和学生自己探索的方法进行比较,同时对4种不同的计算方法进行比较,确定比较好的方法,进行选择。2.运用模型,尝试解题教师让学生用喜欢的方法完成下面3道题。14-9=()13-9=()16-9=()
三、运用模型,巩固新知
1、试一试让学生用喜欢的方法把4个问题写在答题卡上。16-8= 17-8= 15-8= 11-8=选择一个喜欢的问题与同桌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2.玩一玩,做一做
(1)学生独立口答,说出计算的方法。
(2)集体进行“找朋友”的游戏,练习提高计算的.速度。
(3)小组“开火车”。先师生示范,后分组游戏。
(4)制作转盘。(给出基本模型,让学生设计制作)
(5)同桌同学玩转盘,练口算,回家和爸爸、妈妈进行数学游戏。
3.数学故事让学生自己描述故事情节,提出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
[设计思路]本节课的设计试图通过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和游戏,使学生在情境中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分组讨论、汇报交流的探索过程中,掌握“十几减8、9”的退位减法的方法,比较熟练地进行“十几减8、9”的运算,并且初步感知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是多样的。要注意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教学中,我努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课堂上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和主动学习的权利,尽最大可能发挥学生的创造力。
1、创设情境,引发学生提出问题提出问题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础。开课时,通过创设一个小动物买铅笔的情境,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在这一情境中给学生提出问题创造了空间。我问:你看到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在学生充满童趣的语言描述中,数学问题蕴涵其中。再进一步问:像这样的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你还能说出一些例子吗?数学来源于生活,让学生走进生活学数学是我们教学的理念之一。当学生找到生活中类似的问题后,我引入课题,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买铅笔”的问题。
2.模拟情景,让学生自己探索解决问题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他们应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主动学习,主动获取。问题提出后,怎样解决这类问题?让学生自己去解决!如果你是售货员,你怎样把铅笔卖给小白兔?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起来。学生拿出小棒,通过自己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在自己的探索中找到了方法,获取了新知。将学生应有的学习时间与空间还给了学生,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敢想、敢说、敢问,学会分析,善于创新。
3.让学生自己进行方法的优化和选择方法是多样的,只要是学生自己开动脑筋想出来的办法,就是好办法。注重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当学生在小组里展示自己的方法,倾听别人的方法时,实际上也是一个自我提升的过程。最后将各小组的方法进行汇报。由于学生的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也必然是多样的。在交流的过程中,对出现的每一种方法只要是正确的都给予充分的肯定。因此,我不急于评价学生的方法哪种好,哪种不好,而是通过两次比较,让学生比较各种算法的特点,让学生选择适合于自己的方法,自己进行方法的优化。
4.练习的设计讲究质量,形式多样有效的练习不在于教师出了多少道题,而是这几道题是否充分发挥了其内在的功能。我的练习只有一个数学转盘,却发挥了不同的功能。先个人抢答,说出思考的方法,进行方法的优化和理解。再进行“找朋友”的游戏,一人答一题,虽然练习的面很窄,但这一环节的设计突破了难点,达到人人都有练习的机会。然后进行师生“开火车”和小组“开火车”,不仅人人参与,而且可以快速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最后学生动手制作转盘,将活动引出课堂、走进生活,与爸爸、妈妈进行数学游戏。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15
教学内容:
10以内数的减法的自主练习
教学目标:
1、在与同学交流的过程中,初步学会有条理地思考问题,初步培养与同学共同学习的习惯。
2、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初步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看懂图意,正确列式解答;逐步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我们游览了孙悟空的水帘洞,在游览的过程中,我们学习了很重要的本领,认识了减法,今天我们用这些知识解决一些问题,好吗?
二、自主练习
1、自主练习第1、2题
让学生先仔细观察图,说清题意后,再列式计算。具体指导语言:
你看图之后,讲一个故事;独立列式;集体交流:学生说图的意思,学生连线,同桌看看对不对。
2、自主练习第3题
比一比,谁算得又对又快,学生写得数,后请小博士交流
教师读题,学生说得数。
3、自主练习第4题
小鸡回家,连线找得数。六所房子中有的住了一只或两只,有的没住小鸡。练习时,教师要鼓励学生认真口算,争取全算对。
三、走进生活
1、自主练习第5题
小猴分桃图,教学时,让学生借助学具分一分。把分得过程用等式表达出来,然后通过汇报交流感受方法的多样化,同时,体会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以及问题结论的'不确定性。具体过程如下:
(1) 学生看图说图的意思
(2) 师生一起摆学具
(3) 看学具列算式
(4) 同位交流
(5) 师生一起把算式分类找规律
2、自主练习第6题
这是一幅包含多信息的情景图。其中有小鸡吃虫子、兔子吃萝卜、小鸟飞走了等信息,是加减综合练习,教师可以启发学生在充分观察画面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加减法独立提出问题,进行解答,然后相互交流。
3、课外延伸
聪明小屋,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独立思考,如学生有困难,教师可以拿实物或学具摆摆看。
四、教学随笔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03-18
数学教学设计05-26
一年级语文上册《江南》教学设计02-03
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02-23
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07-08
一年级上册语文《i u ü》教学设计12-16
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09-27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12-18
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