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典故
成语典故1
典源出处:宋玉《大言赋》:“楚襄王与唐勒、景差、宋玉游于阳云之台。王曰:‘能为寡人大言者上座。’……宋玉曰:‘方地为车,圆天为盖,长剑耿耿倚天外。’”
释义用法宋玉《大言赋》中描写巨人的形象,手持光芒闪耀的长剑,倚在天边。后以此典形容志气或才气豪迈纵横,凌绝世上。
用典形式
【天外倚】 清·朱祖谋:“怕苍黄柱触共工折。天外倚,剑花裂。”
【长剑倚】 清·郑文焯:“不信天心浑如醉,好江山换了啼鹃血。长剑倚,向谁说?”
【耿长剑】 清·谭献:“耿长剑,何处倚?杨枝渡口船系。”
【倚天剑】 唐·李白:“手中电曳倚天剑,直斩长鲸海水开。”宋·陆游:“醉斩长鲸倚天剑,笑凌骇浪济川舟。”明·孙承宗:“倚天剑破长风浪,小结画影腾空。”
【倚长剑】 唐·虞世南:“耿介倚长剑,日落风尘昏。”
【长剑倚天】 魏·阮籍:“弯弓挂扶桑,长剑倚天外。”金·元好问:“紫髯落落西溪君,长剑倚天冠切云。”
【倚天长剑】 宋·苏辙:“入海明河惊照曜,倚天长剑失提携。”清·丁子复:“剩有倚天长剑,分付平生知己,未便死前休。”
【倚剑青云】 元·萨都拉:“孤臣泣血紫塞外,壮士倚剑青云边。”
【倚剑凌空】 宋·范成大:“锵金绝世诗情妙,倚剑凌空隶墨鲜。”
【碧天长剑】 元·虞集:“老矣浮丘,赋诗明月,千仞碧天长剑。”
【长剑倚青空】 明·于谦:“萧涩行囊君莫笑,独留长剑倚青空。”
【倚剑气凌云】 唐·刘长卿:“自矜倚剑气凌云,却笑闻笳泪如雨。”
【倚剑白云天】 唐·李益:“几处吹笳明月夜,何人倚剑白云天。”
成语典故2
典源出处
《史记 ·汲郑列传》:“黯隐于田园。居数年,会更五铢钱,民多盗铸钱,楚地尤甚。上以为淮阳,楚地之郊,乃召拜黯为淮阳太守。黯伏谢不受印,诏数强予,然后奉诏。诏召见黯,黯为上泣曰:‘臣自以为填沟壑,不复见陛下,不意陛下复收用之。臣常有狗马病,力不能任郡事,臣愿为中郎,出入禁闼,补过拾遗,臣之愿也。’上曰:‘君薄淮阳邪? 吾今召君矣。顾淮阳吏民不相得,吾徒得君之重,卧而治之。’……黯居郡如故治,淮阳政清。”
释义用法
汉代汲黯善于治理地方,选贤任能,把握大计而不苛求,政绩很好。当时淮阳一带多有私铸钱者,治安较乱,汉武帝特意起用汲黯为淮阳太守,借重他的威望,因为他多病,允许他“卧而治之”。后用此典颂扬地方官治理有方。
用典形式
【卧治】 南朝梁·丘迟:“坐啸昔有委,卧治今可尚。”
【卧理】 唐 ·李颀:“闻道淮阳守,东南卧理清。”
【淮阳卧】 唐·羊士谔:“自叹淮阳卧,谁知去国心。”
【淮阳绩】 宋 ·刘敞:“愧无淮阳绩,高卧亦终年。”
【薄淮阳】 明 ·马世奇:“总为至尊忧社稷,汉臣何必薄淮阳。”
【汲黯卧理】 宋·苏辙:“谢安未厌频携妓,汲黯犹须卧理民。”
【淮阳多病】 唐·杜牧:“淮阳多病偶求欢,客袖侵霜与烛盘。”
【淮阳高卧】 南朝齐 ·谢朓:“淮阳股肱守,高卧犹在兹。”
【淮阳效理】 唐·李绅:“淮阳效理空多病,疏受辞荣岂恋班。”
【淮南卧理】 唐·贾岛:“淮南卧理后,复逢君姓汲。”
成语典故3
一字千金
形容诗文作品精心创作、极有价值的典故。事出《史记&iddt;吕不韦列传》:&ldqu;吕不韦使其客人人著所闻,集论以为八《览》、六《论》、十二《纪》,二十余万言。以为备天地万物古今之事,号曰《吕氏春秋》,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此典的主要形式有:一字千金、千金字、金悬秦、悬金等。
成语典故4
成语典故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在这里你不仅可以学习历史人物的智慧,吸取历史故事的经验,还可以收获许多学习生活上的小哲理,感受历史文化的魅力,快乐学习,成长为一个更加睿智的'人,整理了许多富有哲理的成语典故,以下是:以邻为壑。
禹在视察了各地洪水的情况后,觉得光用息壤来堵水,不能根本解决问题;更重要的,应该把水疏导出去。为此,他大力开掘沟渠让水流到汪洋大海中去。禹带领百姓们在野外辛勤地工作了十三个年头,曾经三次过自己的家门而不入。最后,他终于战胜了洪水,使江河通畅,东流大海,湖泊疏浚,能蓄能灌。原来被淹没的土地,如今又变成了良田。到了战国初,有个叫白圭的水利专家,也非常出名。什么地方河堤有了裂缝、漏洞、渗出水来,他一到就能修好。后来,他被魏国请去当相国,魏国的国君对他很信任。有一次,孟子来到魏国,白圭在会见他的时候,表露出自己有非凡的治水本领,甚至自我吹嘘说:“我的治水本领已经超过大禹了!”孟子是位非常有学问的人,当场驳斥他说:“你说的话错了。大禹治水是把四海当作大水沟,顺着水性疏导,结果洪水都流进大海,与已有利,与人无害。如今称治水,只是修堤堵河,把邻国当作大水沟,结果洪水都流到别国去,与已有利,与人却有害。这种治水的方法,怎么能与大禹的相比呢?”
成语典故5
楚、晋: 春秋时代的诸侯国名。材: 人才。楚国的人才被晋国所用。典出《左传·襄公二十六年》:“楚虽有材,晋实用之。”
春秋时期,楚国的伍举和声子互相交好。伍举的丈人申公犯了罪,逃亡外地,楚人造谣说:“申公实际上是他女婿伍举护送出去的。”伍举不免害怕,逃奔晋国。正好声子出使晋国,两人在路上相遇,声子说:“你在晋国暂避一时也好,我一定设法让你回去。”
声子从晋国回到楚国后,楚令尹子木问及晋国的事,同时还问道:“晋国的大夫和楚国的大夫相比,谁个更贤明?”声子回答道:“晋国的大夫个个贤明,都是当卿的人才啊。比如杞木、梓木、皮革,而这些人都是从楚国逃亡去的`。虽然楚国有人才,但实际上都被晋国重用了。”子木听了,不由失声道:“正是这样呀!”声子于是乘机提出伍举的事,为伍举辩白。子木当即派人到晋国接回伍举。
后人根据这段故事引申出“楚材晋用”的成语,比喻自己的人才被他人所利用。
成语典故6
商纣王宠信妲己,过着酒池肉林的生活,谁要敢反对他,就会被挖心或受火烙之刑。老百姓被逼得活不下去了。周武王决定讨伐他,在盟津会师各路诸侯,举行了誓师大会。武王说:“将士们,请听我说!善良的人做善事,只怕时间不够用。凶恶的人行起恶来,也怕时间不够用。现在商纣王荒淫无道,把大臣当成贼人,把朋友当成仇敌。说自己代表天,作恶多端却无所畏惧。老百姓只能祈求上天让自己远离他。从前夏桀很强大,但是倒行逆施,上天就派成汤来将他流放。今天他们虽然有千万人,但是离心离德,我们虽然只有十个人,但是同心同德,上天一定会看见百姓的心愿、一定会听到百姓的声音。请让我们为老百姓讨伐他,请让我们把成汤的事业发扬光大。”武王的军队势如破竹,在牧野打败了强大的`商朝军队,商纣王自杀,商朝灭亡了。
“同心同德”是指为同一个心愿,同一目的而努力。
成语典故7
提起酒徒二字,耸人听闻,实属小题大做。所谓酒徒,只是嗜酒的人而已。《辞海》说,自称酒徒,意含狂傲,称人酒徒,多带贬义,颇有道理。但在古人看来,意未尽然,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元结,对酒徒就写了一首颂扬歌,歌曰:山为樽,水为沼,酒徒历历坐洲岛。提到高阳酒徒,汉代称他功著与国,还有一番酒成大事的.记载呢!
高阳酒徒郦食其(音义基),陈留高阳人(今河南杞县西南),为汉高祖刘邦的谋士。少有壮志,喜读书,家贫落魄,无以为衣食业。嗜酒,后来只好充当看管门户的监门吏。县中官府和贤豪,都不敢任用,皆称之为狂生。他坚信不移等待时机。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打起伐无道,除暴秦的旗帜,于是天下群雄起而响应。时有项梁起兵会稽,刘邦起兵于沛,起义风暴席卷全国。陈胜、项梁等起义军路过高阳,皆为郦生鄙视,认为都是些鼠目寸光之辈,不能听大度之言的人。惟独沛公刘邦,嫚易人,有大略,此真吾所愿从游!于是,他自荐于沛公。
沛公刘邦,字季,为人仁而爱人,不爱生产劳动,喜施舍,意豁如也,常有大度。壮年为泗水亭长,是一个地方有名的无赖。他好酒及好色,常醉卧于酒家,又是一个地地道道的酒徒,幸醉酒为吕公所识,以女吕后为妻;因醉酒而斩白蛇,得名自负,起兵反秦。公元前207年(二世三年),沛公引兵西,相遇强盗出身的彭越起义军,遂共同攻打秦军,战不利。后攻昌邑不下,乃西过高阳为郦食其所识,当为大人长者以求见。
一天,刘邦正坐在床上,有两个女人为他洗脚。忽报乡里有位儒生求见,此人年以六十有余,身高八尺,人都称他为狂生,自称非狂。刘邦一向轻视儒生,过去见到儒生,常以儒生帽子当尿盆,以污辱儒生。今天忽听有儒生求见,盛怒之下,叫人谢绝接见,并说:我以天下大事为重,没有时间接见儒人。在外等候已久的郦食其听罢,立即瞋目案剑叱使者曰:走复入言沛公,吾高阳酒徒也,非儒人也!使者忙报之,刘邦一听自称高阳酒徒,来者不善,慌忙连脚都来不及擦,‘据足杖矛’曰:‘请入!’郦食其入内,见沛公长揖不拜曰:你不是想要诛暴秦,为什么还这样傲慢对待长者?你是想助秦攻诸侯呢?还是率领诸侯破秦呢?此时,刘邦不知所措,辍洗起衣,忙请食其上坐,谢罪曰:过去听人说先生的容貌,今天见面才知先生的来意!并问其计?这位高阳酒徒曰:足下起瓦合之卒,收散乱之兵,不满万人,欲以径入强秦,此所谓探虎口者也。夫陈留,天下之冲,四通五达之郊也。今其城中,又多积粟。臣知其令,今请使令下足下,即不听,足下举兵攻之,臣为内应。大事可成矣。
成语典故8
1 概括螳螂捕蝉的故事
园中有一棵榆树,树上有一只知了。知了鼓动翅膀悲切地鸣叫着,准备吮吸些清凉的露水,却不知道有只螳螂正在它的背后。
螳螂伸出两只像砍刀一样的前臂,打算把知了逮住吃掉。它正要捉知了的'时候,却不知道黄雀就在它的后面。
黄雀伸长脖子,想啄死螳螂吃掉它。它正想啄食螳螂时,却不知道榆树下面有个拿着弹弓的小孩,把皮筋拉得长长的,正在瞄准它。
孩子一心想射杀黄雀时,却不知道前面有个深坑,后面还有个树桩子。
2 螳螂捕蝉的故事寓意
螳螂捕蝉的故事告诉我们只顾眼前的利益,而不顾身后的安危早晚就会吃大亏。表示的是一群目光短浅,不顾长远利益着想的人。在我们做任何一件事情时都要居安思危,设身处地为自己着想。小朋友不要只顾好玩,就忘了回家老师布置的作业啦,在做一件事前一定要先思考。
成语典故9
嘉鱼(嘉魚)
(1).美好的鱼。《诗·小雅·南有嘉鱼》:“南有嘉鱼,烝然罩罩。” 汉 焦赣《易林·困之晋》:“南有嘉鱼,驾黄取麟,魴鲤瀰瀰,利来无忧。” 清 戴名世 《日本风土记》:“﹝ 日本 ﹞所产米穀甚美,过於 中国,亦多嘉鱼,他花树亦多奇品。”
(2).鱼名。 晋 左思 《蜀都赋》:“嘉鱼出於 丙穴 ,良木攅於 襃谷 。” 宋 宋祁 《益部方物略记·嘉鱼》:“ 丙穴 在兴州 ,有 大丙 小丙 山,鱼出石穴中,今 雅州 亦有之, 蜀 人甚珍其味, 左思 所谓嘉鱼出於 丙穴 中。”参阅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鳞三·嘉鱼》。
嘉致
优美的景致。 五代 齐己 《怀武陵因寄幕中韩先辈何从事》诗:“ 武陵 嘉致跡多幽,每见图经恨白头。”
嘉容
(1).喜悦的神色。《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居丧而不哀,在慼而有嘉容。” 杨伯峻 注:“有嘉容,容色喜悦。”
(2).美好的容貌。 晋 陆云 《寒蝉赋》:“彫以金采,图我嘉容。”
嘉醴
甘美的泉水。《文选·扬雄<剧秦美新>》:“甘露嘉醴,景曜浸潭之瑞潜。” 李善 注:“嘉醴,醴泉也。”
允嘉
谓符合标准。 汉 王粲 《蕤宾钟铭》:“皇命孔昭,造兹衡鐘,纪之以三,平之以六,度量允嘉,气齐允淑。”
嘉遯
亦作“ 嘉遁 ”。旧时谓合乎正道的退隐,合乎时宜的隐遁。《易·遯》:“嘉遯贞吉,以正志也。”《三国志·魏志·管宁传》:“在乾之姤,匿景藏光,嘉遁养浩,韜韞儒墨,潜化傍流,畅于殊俗。” 宋 范仲淹 《祭吕相公文》:“辞去台衡,命登公衮,以养高年,如处嘉遁。” 明 许潮《武陵春》:“盖世有肥遯,有嘉遯,有吏遯,若吾辈又所谓玄遯者也。” 汤用彤《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第二分第七章:“是以士大夫跼迹全生,见几远害。或厉操幽栖,高情避世,是曰嘉遁。”
清嘉美好。 宋 柳永 《望海潮》词:“重湖迭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元 无名氏《猿听经》第三折:“小生心胸豁畅,肺腑清嘉。” 清 方文 《送缪湘芷水部北上》诗:“美人为政自清嘉, 江县 新栽万树花。”
嘉言善行
亦作“ 嘉言善状 ”。亦作“ 嘉言懿行 ”。美善的言行。 宋 曾巩 《<新序·目录>序》:“远至 舜 禹 ,而次及於 周 秦以来,古人之嘉言善行,亦往往而在也。” 宋 曾巩 《新序·寄欧阳舍人书》:“至於通材达识,义烈节士,嘉言善状,皆见於篇。” 元 关汉卿《谢天香》第一折:“老夫在此为理,多有见不到处,我料贤弟必有嘉言善行教训老夫咱。” 清 方苞《先母行略》:“默默衔悲忧,遂成心疾,六十后患此,几二十年,每作,昼夜语不休,然皆幼所闻古嘉言懿行及侍父母时事,无涉鄙倍者。”
孔嘉
非常美好。《诗·豳风·东山》:“之子于归,皇驳其马。亲结其褵,九十其仪。其新孔嘉,其旧如之何?” 郑玄笺:“嘉,善也,其新来时甚善。” 高亨 注:“孔,甚也。嘉,美好。” 唐 韩愈《奉和杜相公太清宫纪事陈诚上李相公十六韵》:“褻味陈奚取,名香荐孔嘉。” 清 管同 《恩县四女祠碑》:“炎 刘之间,畴则志之,其志则诬,其行孔嘉。”
旨嘉
指美酒佳肴。 汉 王充 《论衡·明雩》:“故共馨香,奉进旨嘉,区区惓惓,冀见答享。”
宠嘉(寵嘉)
荣耀华美。《左传·昭公三年》:“君有辱命,惠莫大焉。若惠顾敝邑,抚有 晋国 ,赐之内主,岂惟寡君,举羣臣实受其貺?其自 唐叔以下,实宠嘉之。” 宋 庄季裕 《鸡肋编》卷下:“ 莱公 贬 海康 以死。 仁宗 即位,赐諡‘忠愍’,命知制誥 丁度为词曰……再罹遐謫,遂及云亡,终悲零露之归,徒軫幽泉之痛。间虽洊伸澄雪,追賁宠嘉,而誄功易名,尚闕恩礼。沉谋秘书,沦於疑论,逝者莫愬,朕甚閔之。”
嘉响(嘉響)
犹佳音。《三国志·蜀志·后主传》“ 艾 得书,大喜,即报书” 裴松之 注引 晋 王隐 《蜀记》:“ 艾报书云:‘……衔命来征,思闻嘉响,果烦来使,告以德音。’”
嘉赖(嘉賴)
嘉许和倚赖。《左传·昭公七年》:“其先君鬼神实嘉赖之,岂惟寡君?” 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浊漳水》:“原其逆顺,揆其表里,脩防排通,以正水路,功绩有成,民用嘉赖,题云《漳河神坛碑》。”《清史稿·礼烈亲王代善传》:“必正身行义以相辅佐,朕始嘉赖焉。”
嘉称(嘉稱)美称。 晋 张载 《酃酒赋》:“垂嘉称于百代,信人神之所悦。” 北魏郦道元 《水经注·汝水》:“ 汝水 又东为 周公渡 ,藉承休之徽号,而有 周公 之嘉称也。”
嘉平
(1).腊祭的别称。《史记·秦始皇本纪》:“三十一年十二月,更名腊曰‘嘉平’。”
(2).为腊月的`别称。 元 方回 《留丹阳三日苦寒戏为短歌》:“自从书云入嘉平,一月曾无三日晴。” 清 钱谦益《王兆吉六十序》:“閼逢敦牂,嘉平之月,甲子一週,里之士友将往致祝,而请余为其词。”
嘉澍
好雨;及时雨。《东观汉记·顺烈梁后传》:“ 顺帝 阳嘉元年立为皇后,是时自冬至春不雨,立后之日,嘉澍沾渥。”《后汉书·明帝纪》:“郡界有名山大川能兴云致雨者,长吏各絜斋祷请,冀蒙嘉澍。” 李贤 注引《说文》:“时雨所以澍生万物。”
嘉虞
犹欢乐。《汉书·礼乐志》:“神嘉虞,申贰觴,福滂洋,迈延长。” 颜师古注:“虞,乐也。”《宋史·乐志十》:“光熉紫幄,神流玉房。秉文侑仪,嘉虞贰觴。”
嘉谟(嘉謨)
犹嘉谋。 汉 扬雄 《法言·孝至》:“或问忠言嘉謨,曰:‘言合 稷 契 谓之忠,謨合 皋陶 谓之嘉。’” 唐 杜甫《奉赠太常张卿垍二十韵》:“能事闻重译,嘉謨及远黎。”《老残游记》第十三回回目:“滔滔黄水观察嘉謨。”
谠言嘉论
公正、正直而有说服力的言论。《元史·张孔孙传》:“孔孙素以文学名,且善琴,工画山水竹石,而骑射尤精,及其立朝,谠言嘉论,有可观者,士论服之。”
宁嘉(寧嘉)
安好。 唐 韩愈 《河中府连理木颂》:“举政宣和,人则寧嘉。”
筮嘉
谓卜问而吉。 明 何景明 《述归赋》:“寔获梦之曰吉兮,日舍寅而筮嘉。”
秦嘉
东汉 诗人。《玉台新咏》有 嘉 《赠妇诗》三首, 嘉 妻 徐淑 答诗一首,叙夫妇惜别互矢忠诚之情,为历代所传诵。 清 顾绍敏《秋日感怀》诗:“ 楚国 有人怜 息嬀 , 蜀 笺无信报 秦嘉 。” 张寿 《题亚子分湖归隐图》诗:“玉臂云鬟劳客梦,风流无奈让 秦嘉。”
亨嘉之会
亨嘉:美好的事物聚会在一起。比喻优秀人物济济一堂。《周易·乾》:“亨者,嘉之会。”
徒以早遘~,骤蒙奖拔之私。 ◎宋·欧阳修《谢参知政事表》
成语典故10
“人琴俱亡”这则成语常用来比喻对知已、亲友去世的悼念之情。
这个成语来源于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伤逝》,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曰......
王献之的哥哥王徽之对他的弟弟非常钦佩,王献之对哥哥也很敬重,两人感情非常深厚。
后来,兄弟两人都患了重病,王献之先去世。王徽之的家人怕他悲痛,没有把这坏消息告诉他。王徽之老是听不到弟弟的消息,很是担心。一天,他实在忍不住,便问家人道:“子敬(王献之的字)的病怎样了?为什么长久没有听到他的消息?是否出事了?”
家人含糊回答,不向他吐露真情。王徽之终于明白过来,悲哀地说:“看来子敬已经死了!是吗?”
家人知道再也瞒不下去,便说了实话。王徽之听了也不痛哭,只是下了病榻,吩咐仆从准备车辆去奔丧。
到了王献之家,王徽之在灵床上坐了下来。他知道献之生前爱好弹琴,便对献之的.家人说:“把子敬的琴取来。”
琴拿来后,王徽之就在灵床上一面弹,一面想着过去兄弟两人的情谊。他越想越悲伤,弹了几次,都不成曲调。于是举起琴向地上掷去,然后叹道:“子敬!子敬!如今人琴俱亡!”
叹罢,他悲痛得昏过去了。一个多月以后,他也离世而去。
成语典故11
典源出处《晋书·王裒传》:“裒(pou) 少立操尚,行己以礼,身长八尺四寸,容貌绝异,音声清亮,辞气雅正,博学多能,痛父非命,未尝西向而坐,示不臣朝廷也。于是隐居教授,三征七辟皆不就。庐于墓侧,旦夕常至墓所拜跪,攀柏悲号,涕泪著树,树为之枯。母性畏雷,母没,每雷,辄到墓曰:‘裒在此。’及读《诗》至‘哀哀父母,生我劬劳’,未尝不三复流涕,门人受业者并废《蓼莪》之篇。”《南史·顾欢传》:“母亡,(顾欢)水浆不人口六七日,庐于墓次,遂隐不仕。于剡天台山开馆聚徒,受业者常近百人。欢早孤,读《诗》至‘哀哀父母’,辄执书恸泣,由是受学者废 《蓼莪篇》,不复讲焉。”
释义用法《蓼莪》是《诗经》 中的一篇,为孝子追念父母之作,诗中痛惜父母辛劳养育,而自己却不能报恩德于万一。王裒对父母克尽孝道,后因父王仪为司马昭所杀而隐居教授,每读《蓼莪》诗时,便痛哭不止,他的门人为免其哀痛,废去《蓼莪》一 篇不讲。顾欢亦有类似故事。后用此典表示对亡故父母的`追思伤悼之情。
用典形式
【废蓼莪】 宋·陈与义:“我已废蓼莪,感兹泪河翻。”清·邵长蘅:“汝从移疾卧烟萝,几载麻衣废蓼莪。”清·黄景仁:“故人新废蓼莪篇,我亦临风尺涕悬。”
【废蓼莪诗】 宋·陆游:“早岁已兴风木叹,余生永废蓼莪诗。”
【泪洒蓼莪】 明·高启:“自惭不及君庆多,泪洒蓼莪空废诵。”
【蓼莪开卷】 清·董道权:“今逾二十善词赋,蓼莪开卷徒伤悲。”
【蓼莪废讲】 宋·陆游:“负米养亲无复日,蓼莪废讲岂胜悲。”
【王裒废蓼莪】 宋·陈与义:“卢壶要传纱缦业,王裒忽废蓼莪篇。”
【生徒废蓼莪】 清·钱谦益:“知君耻读王裒传,但使生徒废蓼莪。”
【蓼莪泣数行】 清·黄遵宪:“阿母责读声琅琅,每至蓼莪泣数行。”
成语典故12
【基本内容】
废寝忘食(fèi qǐn wàng shí)
【释义】
废:停止。顾不得睡觉,忘记了吃饭。形容专心努力。
【用法】
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人刻苦努力。
【近义词】
兢兢业业、夜以继日、发愤忘食。
【相反词】
饱食终日。
【歇后语】
喜鹊跟着蝙蝠飞。
【典故】
春秋时期,孔子带领他的学生周游列国,来到楚国叶邑。叶县大夫沈诸梁,热情接待孔子。他对孔子不怎么了解,就偷偷问子路,子路不知怎样回答就问孔子。孔子说他努力学习不厌倦,甚至忘记了吃饭与睡觉,津津乐道授业传道。
成语典故13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西汉时候,有一位勇猛善战的将军,名叫李广,一生跟匈奴打过七十多次仗,战功卓着,深受官兵和百姓的爱戴。李广虽然身居高位,统领千军万马,而且是保卫国家的功臣,但他一点也不居功自傲。他不仅待人和气,还能和士兵同甘共苦。每次朝廷给他的赏赐,他首先想到的是他的部下,就把那些赏赐统统分给官兵们;行军打仗时,遇到粮食或水供应不上的情况,他自己也同士兵们一样忍饥挨饿;打起仗来,他身先士卒,英勇顽强,只要他一声令下,大家个个奋勇杀敌,不握牺牲。这是一位多么让人崇敬的大将军啊!
后来,当李广将军去世的噩耗传到军营时,全军将士无不痛哭流涕,连许多与大将军平时并不熟悉的.百姓也纷纷悼念他。在人们心目中,李广将军就是他们崇拜的大英雄。
汉朝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在为李广立传时称赞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意思是说,桃李有着芬芳的花朵,甜美的果实,虽然它们不会说话,但仍然会吸引人们到树下赏花尝果,以至树下都走出一条小路,李广将军就是以他的真诚和高尚的品质赢得了人们的崇敬。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则成语出自《史记·李将军列传》,比喻为人真诚,严于律已,自然会感动别人,自然会受到人们的敬仰。
成语典故14
出处:《韩诗外传·卷五》等。
意思:指不接受以前失败的教训而仍走错误的道路,以致再次失败。覆辙:就是覆车,也就是翻了的那辆车子所走过的错误道路。也作“蹈袭覆辙”、“重蹈覆辙”、“前车之覆,后车之鉴”、“前车可鉴”或“覆车之戒”。 读书笔记
《韩诗外传·卷五》里说:“殷可以鉴于夏,而周可以鉴于殷。”意思是:夏禹王开创了夏的`天下,传到夏桀王,而被商汤王所灭亡;商汤王建立了殷商,传到商纣王,又被周武王所灭亡。夏的灭亡,本该使殷商引以为鉴,而殷商的灭亡,也可以使周吸取教训。可是自古以来,不少朝代的君王,往往不以前朝的失败为鉴。又说:“前车覆而后车不诫,是以后车覆也。”——看见前面的车子翻了,而后面的车子还不警惕,所以后面的车子也同样翻掉。
刘向的《汉书·贾谊传·治安策》里也说:贾谊上书汉文帝,其中有“前车覆,后车诫…&hellip,励志演讲;秦世之所以亟绝者,其辙迹可见也。然而不避,是后车又将覆也。”
南北朝时,王僧虔《戒子书》也引用道:“吾今悔无所及,欲以前车戒尔后乘也”。这里都有“前车覆,后车鉴(或‘诫’)”的意思。
后来,“前车之鉴”等意思相近的短语便作为一个成语流传了下来。
成语典故15
典出《孟子·尽心下》。
春秋时,晋地有一座高山上时有猛虎出没。这些老虎常常下山骚扰,见羊吃羊,见猪咬猪,甚至把在村里玩耍的小孩也叼去吃了。村里的老百姓对这些老虎又恨又怕,于是组织了一支由青壮年村民组成的打虎队,希冀能打死老虎,维护地方的'安宁。
然而,老虎依然故我。村民们打听到邻县有个姓冯名妇的人,早先是个搏虎能手,曾经搏杀过好几只老虎,但后来他弃武习文,成了一个读书人。村民们认为除了去请冯妇重新出山,别无他法,便推选出几个德高望重的老人作代表,带上礼物,到邻县去礼请冯妇。
代表们到了邻县,好容易找到了冯妇,向他诉说了虎患,并请他去帮助大家除害。冯妇推辞说:“我已经有许多年不搏杀老虎了,武艺也有些荒废了,手脚也不像过去那样灵活了,再去搏虎恐怕力不从心了,你们还是另请高明吧!”
几个老人苦苦哀求,终于感动了冯妇,答应随他们进山。
老人代表们便请冯妇登上一辆马车,直往山村驶去。刚到村口,恰逢打虎队发现了一只老虎下山,正一起大声吆喝,和老虎对峙着。
冯妇见了,立即捋袖下车。他从腰间拔出一把雪亮的匕首,排开众人,朝老虎逼近。
那老虎不知冯妇的厉害,见冯妇持刀往前,便咆哮如雷地朝冯妇猛扑过来。
冯妇早有准备,他一矮身,把手中的匕首闪电似地朝虎肚划去,顿时,老虎大吼一声,虎肚开裂,迸出大量鲜血。老虎受伤后更是怒气冲天,又一次朝冯妇猛扑过来,冯妇知道老虎失血过多,这只不过是垂死挣扎,便灵巧地闪避。果然不多一会,老虎便衰竭而死。
后来,“冯妇搏虎”这一典故,用来比喻有某一种技艺的人重操旧业;或用以形容勇猛的人不畏危险,敢于和凶恶的敌人拼搏。
归家乡。
【成语典故】相关文章:
成语典故大全07-27
成语典故简短故事02-21
经典的成语11-06
成语的故事11-20
优秀的成语11-21
汗牛充栋成语11-08
暗度陈仓成语11-10
母亲的成语11-03
春天的成语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