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故事》教学设计

时间:2024-06-29 17:08:17 成语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成语故事》教学设计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成语故事》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成语故事》教学设计

  《成语故事》教学设计 篇1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9个生字,绿线中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解课文内容,知道三个成语的意思。

  4、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理解寓意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育。

  二、教学重点、难点:

  1、讲清成语故事中精辟的语句,揭示其比喻义。

  2、加强朗读和复述训练。

  3、明白成语故事中包含着的深刻道理。

  三、教学准备:投影片、教学挂图

  四、 教学时间: 2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学习生字词语。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读通读顺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同学们,我们的头脑里已经记了不少成语了,你能说几个给大家听听吗?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来读几个成语故事。

  (板书:6、成语故事三则)

  谁来告诉大家,什么样的词称为成语?(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词组或短句,大多由4个字组成,一般都有出处)

  这里的“则”是什么意思?(量词,当“篇”讲)

  二、初读指导

  1、布置课内预习。

  过渡:课文中讲了哪三则成语故事呢?请大家读课文。

  (1)轻声读课文,边读边圈出文中的生字。

  (2)拼读生字表中的生字,想办法记住字音、字形。

  (3)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宇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4)画出文中不理解的词,准备质疑。

  2、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3、检查自学情况。

  (l)出示生字词。

  楚国、戳穿、演奏、腮帮、俸禄、滥竽充数、南郭先生

  (2)请你说说哪些字音容易读错,要提醒大家注意。

  “楚”、“戳”是翘舌音;“奏”、“腮”是平舌音;“滥”、“禄”是边音;“竽”是第二声,不能读成第三声。

  (3)启发学生质疑:文中的哪些词你不理解?让学生通过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夸口:说大话。

  戳穿:刺穿。(用实物进行演示)

  腮帮:腮。(让学生指指自己的腮帮,再鼓鼓腮帮)

  俸禄:封建时代官吏的薪水。

  (4)指名读课文,注意正音。

  (5)说说这三则成语分别讲了什么故事。

  三、指导书写

  “楚”上下结构,上面是“林”,下面是“”。

  “戳”书写时注意左宽右窄。第一、四笔都是“横折”,不是“横折钩”。

  “滥”左右结构,书写时注意左窄右宽。

  “奏”上下结构,下面是“”,最后一笔是“点”。

  “俸”左窄右宽。右边注意与“奏”进行比较。

  “禄”左边是“示字旁”,右下部不能写成“水”。

  四、布置作业

  1、用钢笔描红、临写。 2、抄写生字词语(习字册)。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精读课文,明白成语故事中包含着的深刻道理

  教学重点:

  抓住成语故事中精辟的语句,帮助学生理解成语的比喻义。

  教学过程:

  一、陶行知的名言导入: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还记得是谁的名言吗?)

  1、“真人”是指什么样的人呢?(实事求是,说真话,做实事的人)

  2、上节课我们初读课文后,你认为这三则成语故事的主人公是不是“真人”呢?为什么?

  (楚国人和南郭先生不是:说假话,做假事。张僧繇是:说真话,有真本事)

  过渡:这节课我们先深人地认识一下这两个做假之人。

  二、精读课文,品悟主人公的“假”。

  (一)读课文画出能看出他们“假”的词句,说说如何看出来的。

  (二)交流如何从具体的词句看出他们的假的。

  精读《自相矛盾》

  1、你如何看出“假”的?

  (1)“什么矛”、“什么盾”;(指任何的矛或盾,包括自己的吗?)“戳不穿”、“能戳穿”(一会儿说自己的矛戳不穿自己的盾,一会儿又说能戳穿)

  小结:是啊,像这样语言前后不一致,相互冲突,用书上的词说就是——自相矛盾(齐读)

  (2)“夸口”:什么叫夸口?(吹牛、大话、假话)那你就来吹吹你的矛和盾吧。(感情朗读)

  2、他为什么要说假话呢?结合他的职业谈谈。(当时他心里会怎么想)

  (1)指导感情朗读。

  小结:是的,在热闹的集市上,好好地宣传一下自己的商品,一定会有更多的人来买,赚到更多的钱。你现在就是那楚国人,快来夸夸你的矛和盾吧。(感情朗读)

  (2)以书为盾,以笔为矛,再现当时的情境,表演读。自己练习、指名读、推荐读。

  (3)同学们听了他的宣传,你们动心了吗?打算买了吗?为什么?(这不是骗人吗?怎么可能呢?)嗯,他周围围观的人也是这么想的。但是,没有直接指责他骗人、吹牛,而是采用反问的方法,让他自己认识到错误。谁来反问一下他呢?(指名读)他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太可笑了啊,还要读出一种嘲讽的'意味呢。(再指名读)

  3、说假话的结果怎么样呢?看图说说。(急得满头直冒汗,有口说不出话来)这句是书中说的——张口结舌(板书)采访一下:老板,你怎么不回答人家的问题啊?(如果我说能戳穿,那么我的第一句就是骗人的了;如果我说戳不穿,那么我的第二句就是骗人的了,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好啊)

  小结:他真是左右为难啊,谁来用朗读给我们展现一下他尴尬的样子呢?(指名读)

  4、分角色表演读(只说台词、加上动作和表情,不读旁白)

  5、看到楚国人因说话自相矛盾而落到如此下场,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

  6、如果让聪明的你来帮他卖矛和盾?(我就是那个楚国人我知道错了,请问我该如何去推销我的矛和盾呢?)

  7、生活中你有没有遇到过自相矛盾的人或事呢?

  精读《滥竽充数》

  1、你怎么看出他做假的?

  (1)“从来不会”、“混”:谁混到哪里去充数?(根本不会吹竽,混在会吹的乐队里充数)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哪个词语——滥竽充数

  谁来读读这句话,让我们感受一下。(指名读)

  (2)“每当。。。。鼓。。。按。。。装。。。。”:对于南郭先生的这种表现我们一般会用什么词来讽刺他啊?(装模作样、装腔作势、不懂装懂。。。。)

  2、他为什么要做假呢?读读课文,找找相关的句子,想想看。(想得到和别人一样多的俸禄、想不劳而获。。。。)

  指名读,读好“居然”、“一样多”

  3、做假的结果怎么样呢?为什么?

  (1)开始成功了。

  怎么知道的呢?找出有关的句子谈谈。

  抓“许多人一齐吹”(a会吹的人多,一两个不会吹也注意不到,听不出来b南郭先生装得像)

  指名读,读出齐宣王的特殊喜好。

  (2)后来失败了。

  a怎么知道的?为什么会失败?找找有关句子谈谈。

  抓“一个一个地单独吹”,读出齐宣王和齐湣王喜好的不同。

  b你要是南郭先生听到齐湣王喜欢听一个个单独吹会怎么想?(那还不露馅啊,我一吹大王就知道我不会吹了,那可是欺君大罪啊,我还是溜吧。)

  看图,你们看那些乐师都排着队等着单独吹给齐湣王听呢,而南郭先生——只好逃走了(生齐读)“只好”有种无奈啊,再读。

  4、看着南郭先生狼狈逃走的背影,你想说些什么呢?(做人要有真才实学,不能只靠弄虚作假。)

  5、那么生活中你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人或事呢?(齐读齐背课文、假冒伪劣商品。。。。。。)

  小结:生活中,滥竽充数不仅用来比喻像南郭先生这样没有真才实学,混在行家中充数的人,还用来比喻用不好的东西混在好的东西里面充数的事。

  三、读了这两则成语故事,目睹了那个楚国人和南郭先生的狼狈下场,再想想陶行知先生的话,你最想说些什么呢?(提示:以后不要做怎样的人,要做怎样的人)

  让我们再来齐读一下陶先生的名言,把它铭记在心,用来指导我们今后的人生之路吧。(齐读: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下节课我们再一起去认识“真人”张僧繇)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精读课文,品悟张僧繇的“真”,练习背诵《画龙点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说说你眼中的那个楚国人和南郭先生。

  2、谈谈对成语“自相矛盾”、“滥竽充数”的理解。

  二、精读课文,品悟张僧繇的“真”。

  1、如何看出他是“真人”的?找出有关词句谈谈。

  (1)a“张僧繇推辞说,画上眼睛,龙就会飞走。”理解“推辞”。指名读这句话,你来推辞一下。(突出“眼睛”、“就会”)你听了他的话相信吗?会怎么想,怎么说?游客和你一样,也不信,你来读读写游客的话吧。大家一再要求,会怎么要求呢?

  b“霎时间,只见乌云密布,电闪雷鸣,被点上眼睛的龙腾空飞去。”好神奇啊,一眨眼画上的龙竟然真的活了!谁来让我们感受一下这种神奇啊?(指名读)

  小结:是啊,张僧繇说的话应验了,说的和事实一样,不像那个楚国人说的是大话、假话,事实证明他说的是真话,确实是一位“真人”啊。让我们齐读这句话再次感受

  一下这份神奇吧。看到此情此景你会说些什么呢?游客会怎么惊叹?指名读最后一句话。

  过渡;张僧繇的“真”不仅仅表现在这儿,和南郭先生比他还表现在哪儿呢?读读前面的内容。

  (2)“这四条龙张牙舞爪,形象逼真”(画技高超,有真才实学)指名读。最能体现他高超的画技还是后面的什么呢?(齐读:大家一再要求。。。。。。被点上眼睛的龙腾空飞去。)

  2、做真人的结果如何呢?(令人佩服)指名读最后一句话。

  三、三则成语故事学完了,你能用一两句简短的话谈谈你的收获或感想吗?能总结出陶行知先生一样的名言更好。把它写下来,当作人生的座右铭。

  四、让我们把《画龙点睛》的故事铭记在心里,在今后的人生中争做一个张僧繇这样的“真人”吧。练习背诵《画龙点睛》。

  《成语故事》教学设计 篇2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中的生字新词,理解相关的意思、

  2、学习第一篇成语《自相矛盾》,理解成语的表面意思,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自己的理解。

  二、教学重难点

  1、学习第一篇成语《自相矛盾》,理解成语的表面意思,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自己的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授

  教师板书:“成语”。问学生:同学们,什么样的词称为成语?(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词组或短句,大多由4个字组成,一般都有出处)

  你们知道哪些成语呢?

  师生交流。

  今天,老师将和大家一起学习三篇成语故事。教师继续板书“故事

  知道哪个字的意思是篇的意

  通过预习我们知道了三篇成语故事分别是:《自相矛盾》、《滥竽充数》、《画龙点睛》(教师板书)

  (二)学习生字新词

  这三则故事大家多多少少都知道,我们先来学习一下其中的生字新词。

  1、出示生字新词,自己小声地读一读

  矛盾 楚国 锐利 墙壁 逼 神韵 佩服

  戳穿 腮帮 僧人 唬人

  2、哪些字在读音或者字形上要提醒同学们注意

  (1)字形上重点应该强调的是“矛”、“壁”、“韵”、

  (2)字音中重点强调的是“戳”、“壁”、“韵”、“腮”、“僧”

  (3)通过预习,大家知道了哪些词语的意思?

  3、再读生字新词,如果能把这些词语的意思读出来,就更好了

  学生读生字新词

  4、下面请大家再读一读第一篇成语故事《自相矛盾》,争取把这个故事读得正确、流利。

  5、学生练读

  (三)学习第一篇

  1、同学们,我们先来学习第一篇《自相矛盾》,谁能给我说说这个故事。

  (1)指名说,教师鼓励:看来你在课前做了充分的预习。

  (2)再请一位平时表现一般的学生说,教师鼓励

  (3)同学们,见过人做买卖吗?哪些买卖人会在集市上吆喝些什么呢?

  (4)师生交流

  (5)请大家来看看这样一个句子;

  出示:他拿起自己的盾夸口说:“我的盾坚固得很,随你用什么矛都戳不穿它。”

  谁来模仿买盾人吆喝一下。学生自由练习――指名――点评――指名――一起吆喝(不需要很整齐,但是吆喝的味道要出来)

  同时,要让学生体会“夸口”这个词语的意思,再朗读,效果会更好一些

  再出示:又举起自己的矛夸口说:“我的'矛锐利得很,随你什么盾它都能戳穿。”

  同样请同学朗读――指名――评价――再指名――奖励学生两句连在一起读。齐读之。

  同学们这个生意人矛的特点是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矛 戳得穿

  这个生意人的盾的特点又是什么呢? 教师板书:卖 盾 戳不穿

  有问题吗?

  学生提问,鼓励学生多问,用不同的方式来问。

  2、请一位同学读这样的一段话

  出示:有个围观的人问他:“用你的矛来戳你的盾,会怎么样呢?”那个楚国人张口结舌,回答不出来了。

  同学们,什么叫“张口结舌”?

  这个楚国人为什么会张口结舌?

  师生交流

  3、现在你们知道“自相矛盾”的意思了吗?请大家用自己的语言来说一说。

  1)指名说

  (2)师生点评

  (3)再指名说

  4、是啊,难怪围观的人都在取笑这个楚国人呢!围观的人的话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呢?

  出示围观人说的话,指名读――再指名读

  5、分角色朗读这篇成语故事

  (1)自由练习

  (2)组合展示

  (3)师生点评

  6、同学们,听说学校最近为了迎接10月13日的建队节,要组织一次说故事大赛,我们想在班上先搞一次小小的选拔,选拔赛的篇目呢就是这篇《自相矛盾》,我们先来比试比试好不好?

  为了让大家说得更好,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个“锦囊妙计”。出示:

  成为故事大王的好办法:

  (1)不看课文,能说出故事的情节。

  (2)人物的对话要把表情、语气、台词表现得惟妙惟肖

  (3)适当地加上一些肢体语言就更棒了

  我们每个同学在底下先试试吧

  7、学生练习讲故事

  (1)指名上台

  (2)师生点评

  (3)提出更高的要求

  (4)师生评价

  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模仿于永正老师的方法和学生展开对话,问问孩子:为什么这个楚国人张口结舌呢?或者大家为什么要取笑他呢?生活中还有这样的“自相矛盾”的事情吗?与学生交流

  三、布置作业

  1、同学们,由于课堂上时间有限,无法让每个同学都得到展示的机会,我们会利用综合实践课的时间来继续完成这次比赛,请大家做好准备。

  2、写给“自相矛盾”的人的一封信为题写一篇小文章,你有什么话想对这个人说,你还有什么故事要和这个人分享,提醒和告诫他一些什么,都可以写在信上。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

  板书设计: 矛 戳得穿

  卖 自相矛盾

  盾 戳不穿

  8 成语故事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理解《滥竽充数》和《画龙点睛》的内容,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知道两个成语的意思。

  2、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理解寓意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育。

  二、教学重点、难点:

  1、讲清成语故事中精辟的语句,揭示其比喻义。

  2、加强朗读和复述训练。

  3、明白成语故事中包含着的深刻道理。

  教学准备: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词

  1、填字成词。

  自相( )盾 画龙点( ) ( ) ( )充数

  张口( )舌 张( )舞( ) 形象( )

  乌云( ) 电( )雷( ) ( )不已

  2、《自相矛盾》讲了一件什么样的事情呢?

  (1)指名复述

  (2)教师点评,要求再简洁一些

  (3)再指名

  二、精读《滥竽充数》

  1、教师板书滥竽充数。同学们,题目是故事或者文章的明白了题目的意思,对于我们的学习是很有帮助的。请问“滥竽充数”是什么意思呢?

  学生说

  竽:是古代的一种乐器,在这个词语中是指“吹竽”的意思,出示图片

  充数呢?就是蒙混其中,充数字。

  关键是这个“滥”,老师这里有几种解释:(1)坏的;(2)不加选择的:;(3)不会,看看题目,你会选择哪种答案?

  师生交流,说理由。

  2、接下来,我们一起进入成语故事的学习。指名读课文前半部分,边听边想:南郭先生从来不会吹竽,为什么也得到了和别人一样的傣禄?

  (1)师生交流

  (2)理解句子:“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竿竽,他总是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

  出示两个句子:

  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

  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总是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

  ①比较这两个句子意思有什么不同。

  谁能用“总是”说一句话?

  ②还有什么原因吗?师生交流

  朗读句子:“每当演奏时,他就鼓着腮帮,按着竽眼儿,装出吹的样子,居然得到和别人一样的傣禄。”

  ③看到这句话,我们能联想到一次词语:叫做装模作样

  教师板书:合奏

  (4)指导朗读――指名――点评――再指名――齐读

  3、就是这样一个不会吹竽的人混在演奏队伍中,居然也得到了和别人一样的俸禄,但是故事的结尾却说“只好”逃走了?同学们,什么叫“只好”?

  (1)师生交流

  (2)为什么南郭先生只好逃走了呢?请同学们迅速浏览课文,告诉我答案。

  (3)师生交流

  出示句子:“可是他不要许多人一齐吹,而要一个一个地单独吹。”

  指名用“不要……而要……”造句。

  教师板书:独奏

  4、教师小结:从不会吹竽却拿着与别人一样的俸禄到只好灰溜溜地逃走,东郭先生向我们介绍了什么样的道理呢?

  (1)师生交流

  (2)你们想对东郭先生说些什么?你们对东郭先生还有什么好的建议?

  (3)老师送大家两句名言:

  有真才实学 展鲲鹏大翅

  混得一时,混不得一世。

  希望东郭先生的教训,各位同学铭记。

  三、精读《画龙点睛》

  1、板书课题,知道课题的意思吗?师生交流

  请大家默读课文,边读边想:

  (l)张僧繇画的龙为什么不“点睛”?生交流

  (2)点睛前的龙是什么样子的?(张牙舞爪,形象逼真,但缺少神韵)

  (3)出示扫描的图片

  (4)指导朗读描写龙的句子(反复诵读)

  2、同学们如果你是一名游客,你相信吗?为什么?

  (1)师生交流,板书:“前”、“不信”

  (2)你会对张僧繇说什么?(多请几位同学说)

  (3)同学们,这就叫做“一再要求”。

  3、出示:游客不信,都以为张僧繇在唬人,大家一再要求,张僧繇只好提起笔来,轻轻一点。霎时间,只见乌云密布,电闪雷鸣,被点上眼睛的龙腾空飞去。游客们惊叹不已,无不佩服张僧繇神奇的点睛之笔。

  (1)教师范读,同学们体会一下,感受到了什么?

  (2)师生交流

  (3)体会理解一些重要的词语:“轻轻一点”、“霎时间”、“腾空飞去”、“惊叹不已”、“无不佩服”、“神奇”。教师板书:“后”、“惊叹”

  (4)指导朗读

  4、启发想象,领悟寓意。

  (1游客们看到画上眼睛的龙真的腾空飞去,会说些什么呢?让学生自由讨论――师生交流

  (2)通过这则成语故事,我们知道了什么?

  (3)在我们身边有这样技艺高超的人吗?比如在绘画、运动、学习等方面?

  (4)师生交流

  5、这样精彩的故事,我们再来读一读好吗?

  (1)齐读《画龙点睛》

  (2)在这则故事中有很多词语值得积累,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样的一个填空题。

  (将全文作为填空式打在幻灯片上,然后一边读一边完成填空,积累语言,然后再少一些文字,多一些填空,让学生自己试着说说。指名说,其他同学默默地跟着念)

  老师相信大家回家后一定能把这个故事记下来,说给自己爸爸妈妈听,好吗?要请家长给你们打分的哦!

  四、分类布置作业:

  (一)基础题:

  1、朗读课文。

  2、用“总是”、“不要……而要……”造句。

  (二)自选题

  1、续写故事。提示:当齐宣王要求吹竽者独奏的消息传来,南郭先生只好逃走了,后来又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呢?请你接着写下去,题目自拟。

  2、你是亲眼目睹张僧繇画龙点睛的人,面对被点睛的两条游龙腾空而起,你内心一定有很多话想说,请你以《给张僧繇的一封信》为题,说说这件事情的经过,以及你对张僧繇态度的变化和感受。

  板书设计:

  前 后

  齐奏 取得俸禄 画龙点睛

  滥竽充数 不信 惊叹

  独奏 只好逃走

  《成语故事》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8个一类字,认识12个二类字。

  2.了解8个成语故事的内容,知道这8个成语的内在含义。

  3.激发学生阅读成语故事,积累成语,研究成语的兴趣,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本课一类字,了解成语的内在含义。

  教学准备:

  成语故事书,成语词典等

  教学时数: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了解这8个成语故事,知道这些成语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看动画片导入。

  多媒体播放“掩耳盗铃”的故事,看后讲给学生“掩耳盗铃”这则成语出自于这个故事。什么是“成语”呢?(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形式简洁而意思精辟的,定型的词组或短语。汉语的成语大多由四个字组成,一般都有出处。)

  二、认读成语。

  1.自由认读。

  2、指名领读。

  3、齐读。

  三、讲成语故事,理解成语意思。

  1.根据预习情况,请学生讲成语故事,讲哪一个都行,其他的同学还可以补充。

  2.根据所讲故事,总结理解成语含义。

  四、复习巩固

  根据所给意思填成语。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会本课8个生字。

  教学过程:

  一、认读成语

  二、学习生字

  1.生字

  虎hǔ“虎”部,扩词:老虎、虎牙、壁虎、

  成语:虎视眈眈、虎头蛇尾、调虎离山、放虎归山、狼吞虎咽、生龙活虎

  赵zho周朝国名,战国七雄之一。

  扩词:姓赵、赵国、完璧归赵、围魏救赵

  捕bǔ扩词:捕获、捕拿、捕捉、被捕

  成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捕风捉影

  蝉

  chn昆虫,种类很多,雄的腹部有发音器,能连续不断发出尖锐的声音;雌的不发声。幼虫生活在土里,吸食植物的根。成虫刺吸植物的.汁。也叫知了。

  扩词:蝉联蝉鸣蝉蜕蝉衣

  翁wēng“羽”部,泛称男性老人。

  扩词:富翁、老翁、渔翁、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掩yǎn遮盖、捂

  扩词:掩藏、掩盖、掩护、掩饰、遮掩

  扩词:掩耳盗铃、掩人耳目

  矛mo古代兵器中的一种“刺兵”,用于刺杀。

  扩词:自相矛盾、矛盾、矛头

  盾dn半包围结构,扩词:盾牌、盾牌、金盾、自相矛盾

  三、复习巩固字词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完成课后练习。

  教学过程:

  这节课可以上成一节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可以把书后的四道题变成成语闯关的四个项目

  一、课后练习:

  1.成语接龙:

  愚公移山—山穷水尽—尽人皆知—知书达理

  伯乐相马—马到成功—功败垂成—成竹在胸

  掉以轻心—心之口快—快马加鞭—鞭长莫及

  2.有人物的成语:

  叶公好龙  塞翁失马  毛遂自荐  孟光举案

  3.有反义词的成语:

  七上八下  颠倒黑白  颠来倒去  是非分明

  4.有动物的成语:

  狐假虎威  马到成功  鸡鸣狗盗  狗急跳墙

  5.成语研究。

  二、作业:

  1.书写一类生字;

  2.选择一个你喜欢的成语故事,讲给家长听。

  三、板书设计:

  成语故事

  刻舟求剑  狐假虎威  完璧归赵

  愚公移山  自相矛盾  掩耳盗铃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成语故事》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熟读故事,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了解“胸有成竹”这个成语的出处。

  2、能熟练地复述故事。

  3、能结合最后一自然段,理解“胸有成竹”这个成语的意思,并能在学习中正确地运用。

  【教学重点】

  理解成语的意思并正确地运用。

  【教学难点】

  能正确地运用“胸有成竹”。

  【突破重难点的方法】

  让学生结合生活和学习理解成语的意思并掌握其用法。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程序】

  一、激情导入

  1、让学生讲成语故事:

  小朋友,你们一定听说过许多的成语故事,你能给同学们讲一讲吗?

  2、师小结并导入:

  小朋友们刚才讲的.成语故事很有趣,今天,老师要与小朋友们一起学习一个新成语,请小朋友们把书翻到38页。

  二、初读成语故事

  1、学生自读成语故事,要求读准字音,读通文章。

  2、小组交流:

  读了这个故事,你收获了什么?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吗?你能不能在小组内将故事复述出来?

  3、班上交流,并让学生复述这个成语故事。

  三、再读成语故事,理解它的内涵

  1、让学生默读成语故事,边读边思考:

  ⑴ 文与可的笔下为什么能出现一竿竿生动传神的竹子?

  ⑵ 从哪些地方能看出他画的竹子“生动传神”?

  ⑶ 你能理解“胸有成竹”这个成语的意思吗?可结合文中的哪句话来理解?

  2、小组内交流自己学习的结果,如果不理解的,就在小组内合作学习,或向老师请教。

  3、班上交流,师相机引导:

  ⑴ 文与可的笔下为什么能出现一竿竿生动传神的竹子?

  因为文与可经常去观察竹子,看它在不同时间、不同气候下的变化,总之,文与可对竹子非常熟悉。

  ⑵ 从哪些地方能看出他画的竹子“生动传神”?

  第三段话中,猫把那幅当成真的了,并把它抓着玩。

  ⑶ 你能理解“胸有成竹”这个成语的意思吗?可结合文中的哪段话来理解?

  最后一段。

  引导学生重点阅读最后一段,并让学生说说他们的理解。

  引导学生说出“胸有成竹”的意思。

  (指画画时,胸中有现成的、完整的竹子,比喻处理事情心里先有主意,有成算。)

  四、拓展运用

  1、过渡:

  刚才同学们理解了“胸有成竹”这个成语的意思,这还不够,最重要的是要能够运用它,下面我们就看看同学们是否真的理解了这个成语的意思。

  2、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胸有成竹”的意思:

  ⑴ 师举例:

  小明平常学习很努力,再加上他在期末前认真地复习了,所以,在期末考试时,小明是胸有成竹。

  ⑵ 学生举例,进一步体会”胸有成竹”的意思。

  五、作业

  1、让学生用这个成语说1~2句话。

  2、课后将自己喜欢的成语积累下来,写在积累本上。

  《成语故事》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 理清游客们“惋惜- 怀疑-惊叹不已”的态度变化过程,理解“点睛”的神奇,理解“画龙点睛”的意思。

  2. 理解作者用游客们在点睛前后的变化来表现张僧繇的画技高超,能把游客们的反应改写成人物的语言描写,使故事更加具体生动。

  教学重点:

  1. 能够通过阅读故事理解“画龙点睛”的意思。

  2. 能够把游客们的反应改写成人物的语言描写,初知把概括写具体的方法。

  教学难点:

  能够把游客们的反应改写成人物的语言描写。

  教学过程:

  一、抓住特点,导入新课

  “画龙点睛”这个成语我们都不陌生,它出自于唐代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成语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一般都有一个故事。今天,我们就来读一读“画龙点睛”的故事。

  二、理清变化,引导交流

  (一)请大家边读边画出点睛前后写游客们反应的句子。

  (二)学生交流:

  1.游客看了,觉得缺少神韵,很是惋惜,就请张僧繇把龙的眼睛补上去。

  (1)理解“惋惜”的意思。

  (2)如果我是张僧繇,你会惋惜地说……

  2.游客不信,都以为张僧繇在唬人。

  (1)理解“唬人”,明确这是怀疑。

  (2)你会怀疑地说……

  3.游客们惊叹不已,无不佩服张僧繇神奇的点睛之笔。

  (1)理解“无不、惊叹不已”。

  (2)你会惊讶地说……

  你会赞叹地说……

  3. 小结:游客们从点睛前的惋惜、怀疑到点睛后的赞叹不已,说明“点睛”是非常关键的一笔。张僧繇给龙画上眼睛,龙“腾空飞去”;如果说话的时候,用上关键的词句,说的话就变得………?如果写作文在关键处用上几个点睛的词或句子,习作就会变得……?所以我们知道,画龙点睛的`意思就是?

  三、清晰思路,妙笔生花

  现在,就让我们同学拿起手中的笔,把游客们面对张僧繇的画作时的表现写下俩,可以在提示语中加上表示动作、语气、神态的词语。

  四、小结方法,明确意义

  成语是中华民族经典文化中的一块瑰宝,言简意赅,表意丰富。如果我们再多读一些成语故事,不仅会帮助我们理解成语的意思,而且能够丰富我们的积累。如果你能学者今天把概括写具体的方法,发挥想象,充实故事内容,相信会对我们同学大有裨益。

  《成语故事》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1.熟读故事,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了解“胸有成竹”这个成语的出处。

  2.能熟练地复述故事。

  3.能结合最后一自然段,理解“胸有成竹”这个成语的意思,并能在学习中正确地运用。

  教学重点:理解成语的意思并正确地运用。

  教学难点:能正确地运用“胸有成竹”。

  教学设计:

  一、激情导入

  1.让学生讲成语故事。

  小朋友,你们一定听说过许多的成语故事,你能给同学们讲一讲吗?

  2.师小结并导入。

  小朋友们刚才讲的成语故事很有趣,今天,老师要与小朋友们一起学习一个新成语,请小朋友们把书翻到38页。

  二、初读成语故事

  1.学生自读成语故事,要求读准字音,读通文章。

  2.小组交流:

  读了这个故事,你收获了什么?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吗?你能不能在小组内将故事复述出来?

  3.班上交流,并让学生复述这个成语故事。

  三、再读成语故事,理解它的内涵

  1.让学生默读成语故事,边读边思考:

  ① 文与可的笔下为什么能出现一竿竿生动传神的竹子?

  ②从哪些地方能看出他画的竹子“生动传神”?

  ③你能理解“胸有成竹”这个成语的意思吗?可结合文中的哪句话来理解?

  2.小组内交流自己学习的结果,如果不理解的,就在小组内合作学习,或向老师请教。

  3.班上交流,师相机引导。

  ① 文与可的笔下为什么能出现一竿竿生动传神的竹子?

  (因为文与可经常去观察竹子,看它在不同时间、不同气候下的变化,总之,文与可对竹子非常熟悉。)

  ②从哪些地方能看出他画的竹子“生动传神”?

  (第三段话中,猫把那幅当成真的了,并把它抓着玩)

  ③你能理解“胸有成竹”这个成语的`意思吗?可结合文中的哪段话来理解?

  (最后一段)

  引导学生重点阅读最后一段,并让学生说说他们的理解。

  引导学生说出“胸有成竹”的意思。

  (指画画时,胸中有现成的、完整的竹子,比喻处理事情心里先有主意,有成算。)

  四、拓展运用。

  1.过渡:刚才同学们理解了“胸有成竹”这个成语的意思,这还不够,最重要的是要能够运用它,下面我们就看看同学们是否真的理解了这个成语的意思。

  2.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胸有成竹”的意思。

  ①师举例:小明平常学习很努力,再加上他在期末前认真地复习了,所以,在期末考试时,小明是胸有成竹。

  ②学生举例,进一步体会”胸有成竹”的意思。

  五、作业:

  1.让学生用这个成语说1—2句话。

  2.课后将自己喜欢的成语积累下来,写在积累本上。

  《成语故事》教学设计 篇7

  教学目标:

  1、学生自主感悟文中的句子,体会南郭先生的人物个性。

  2、以学生的朗读文中的语言体会出寓言的含义。

  教学准备:

  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回顾含义: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成语故事《自相矛盾》,从成语故事中,明白了一个道理,你们还记得吗?

  指名学生回答。

  师:同学们回答非常好,我们说话、做事切不可矛盾,这就是农村中有一句俗话“搬石头砸自己的脚”,成语故事就含有一定的道理。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另外两则成语故事。

  二、学习《滥竽充数》:

  板书:滥竽充数

  师:这一则寓言故事,同学们有没有看过,谁能向大家说说故事的大概?

  1、指名回答故事内容。

  2、师质疑:南郭先生为什么开始能蒙混自己呢?而以后又不能呢?

  出示:他总是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

  每当演奏时,他就鼓着腮帮……俸禄。

  于是他不要许多人一齐吹,而要一个一个单独吹。

  1、分析句子

  2、进行造句

  ……总是……

  ……不要……而要……

  师:正因为如此,南郭先生走了,其实南郭先生的逃走给人留下很多启示,你想其他吹竽人会从中明白点什么?

  指名回答:

  假如我们来教育一下南郭先生,你想说什么,南郭先生又会怎么想?

  1、指名回答。

  2、生活中,还有没有滥竽充数的现在呢,你就这词明白了什么?

  3、教师小结。

  三、学习《画龙点睛》

  板书:画龙

  看课文,了解谁“画龙”,画得如何。

  1、学生浏览课文,读句子。板书:奇怪

  2、师:为什么当时张僧繇不点睛呢?板书:不信

  指名回答。

  师:张艺人点了睛后,出现什么样的情景,指名读。

  出示句子:

  霎时间,只见乌云密布……飞去。

  (1)指名读。

  (2)齐读。

  3、师:呀!多惊人的场面呢,形态逼真的龙居然活了,真是太不可思议了,看看这时游客是怎么样的?

  板:惊叹不已无不佩服

  师:游客们面对这情景,真是啧啧赞叹呀!想想那时他们会称赞什么?

  (1)学生思考。

  (2)指名回答。

  师:高,实在是高呀!你本来画龙就逼真,加上这传神之笔,就更显出神入化啦!这样的情景给游客什么样的.启示呢?

  指名回答。(谈游客的启示)

  师总结:三则故事给我们带来了三个道理,其实成语中还有很多的知识,请你们课余时间继续去研究成语给我们的乐趣,老师给你一道题,看看能否完成。

  四、作业练习

  写出成语:

  历史故事:

  神话故事:

  寓言故事:

  《成语故事》教学设计 篇8

  第一课时

  一、教学要求

  1.积累成语故事,加深对成语意思的理解。

  2.能用自己的话讲成语故事、写成语故事。

  3.能在平时说话、写作中恰当地运用成语。

  4.激发学习成语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情感。

  二、重点难点:

  1.用自己的话写成语故事。

  2.在成语故事的基础上进行个性化的再创作。

  三、教学准备:

  1.收集故事性比较强的成语。

  2.阅读、熟记并练说成语故事。3.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猜一猜,激发兴趣:

  1.出示多媒体课件,看图猜成语。

  2.复习。

  出示学习单:我读的故事是:

  我知道故事中的主人公是:

  我知道这个故事的内容是:

  我知道这个成语故事的意思是:

  我还知道哪些情况下可以用这个成语:

  3.小结:

  成语是我国汉语语言文化宝库中的.奇葩,它言简意赅,含义深刻,其背后的有趣故事常常令人发省。

  过渡:今天,我们就召开一个别开生面的成语故事会,学习把我们所熟悉的成语故事讲出来、写下来。(板书:成语故事会)

  (二)讲一讲,编剧表演:

  1.学讲清楚。

  (1)多媒体演示一个成语(Flash),学生边看边思考怎样讲成语故事。

  (2)师生讨论,归纳。讲成语故事要讲清楚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故事情节(发生、发展、结局),还可以讲讲故事给人们的启示。(师相机板书)

  2.学讲具体。

  (1)教师示范讲述一个成语故事。

  (2)学生听后思考:讲成语故事还要注意哪些方面?(声音响亮、举止大方、文明礼貌、绘声绘色)

  (3)绘声绘色就是要像演剧本一样,活灵活现地模仿故事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再现故事的经过。可以是一个人饰演多个角色,也可以有多个同学配合。(板书: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具体、生动)

  (4)小结:

  讲故事既要完整清楚,又要具体生动,还应表现个人特点。

  3.讲出“个性”。

  (1)学生主持,故事会开始。让学生分组合作,“化装”(头饰、道具)登台讲述成语故事。

  (2)每组讲述完毕,台上台下互动。

  (学生自评,互评。讲得好的地方,鼓励表扬。讲得不合适的地方,全体同学纠正,提出不同的建议和设想。教师相机引导)

  (3)指名学生重述某个评改后的故事情境。

  小结:今天的成语故事会大家表现得都很好,不仅台上的同学演得绘声绘色,引人入胜,台下的同学更是听得认真,纠正及时,评价到位。

  第二课时

  一、教学要求

  1.积累成语故事,加深对成语意思的理解。

  2.能用自己的话讲成语故事、写成语故事。

  3.能在平时说话、写作中恰当地运用成语。

  4.激发学习成语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情感。

  二、重点难点

  1.用自己的话写成语故事。

  2.在成语故事的基础上进行个性化的再创作。

  三、教学准备:

  1.收集故事性比较强的成语。

  2.阅读、熟记并练说成语故事。

  3.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写一写,画面再现

  1.从故事会中选择一个自己最喜欢、印象深的故事写下来。

  2.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从以下要求中选择一种方式习作。

  (1)用自己的话再现一个完整、具体的成语故事。

  (2)在某个成语故事的基础上,续写一段新的故事。

  3.教师巡回指导,发现典型习作。

  (二)评一评,编写装订:

  1.(教师出示设计好的《成语故事集》封面)同学们,你们的作文想入选吗?要想让你们的故事入选,还需经过我们仔细推敲,认真修改。

  2.出示小黑板,宣布评选标准。

  (1)语句是否通畅;

  (2)情节是否完整;

  (3)内容是否具体;

  (4)想像是否合理。

  (对照以上标准自评自改。把自己认为写得最棒的语句用着重号标记好)

  3.投影典型习作,学生评改。

  4.分组互评互改。

  5.学生再次修改成文。

  6.挑出优秀习作出刊、传阅或装订成《成语故事集》。

  7.小结:

  我们了解成语故事,就能更好地把握成语内涵。如果能在交流及写作中准确地使用成语,会使我们想要表达的意思更有说服力,使文章大为增色。同学们以后要多收集成语,学会讲成语、用成语。

  《成语故事》教学设计 篇9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学习生字词语。

  3、解课文内容,知道成语《自相矛盾》的意思。

  教学重点:

  1、加强朗读和复述训练。

  2、讲清成语故事中精辟的语句,揭示其比喻义。教学难点:使学生明白成语故事中包含着的深刻道理,在理解寓意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育。教学准备:投影片、教学挂图

  一、激趣导入:

  1、师:成语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简单的几个字却浓缩了深刻的道理,有些成语还包含着有趣的故事,你能说说几个这样的成语吗?

  2、学生交流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4、师:我们今天来学习几个新的成语故事,第一个是什么?

  5、板书:自相矛盾

  6、提问:什么是矛?什么是盾?

  7、指名说,看图理解

  8、提问:“矛盾”放在一起组词是什么意思?

  9、师:我们中国的汉字很有趣,每个字都有单独的含义,可是把两个字放在一起组词,意义又发生了变化,如:东西,斟酌

  10、过渡:矛盾这个词的意思就来源于一个有趣的.小故事,下面就让我们赶快走进课本,去看看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画出生字词和不理解的词语

  2、生自读,师巡视。

  3、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生字词,指名读,解释

  (2)重点指导:“戳”

  (3)指名解释,做动作

  三、精读《自相矛盾》:

  1、指名读,思考:这个成语讲了一个什么故事?用简洁的话概括。

  2、指名说3、理清故事线索:师:一个完整的故事由起因、经过、结果构成,请大家找出来

  4、故事起因:一个楚国人卖矛和盾

  (1)过渡:卖东西要吆喝,他是如何吆喝的呢?请同学表演,评价

  (2)注意关键词:夸口,什么叫“夸口”?

  (3)哪些词表现他在夸口?

  (4)再来读读,感觉他的夸口

  5、故事经过:有个围观的人问他

  (1)过渡:这个人正在自卖自夸时,围观的人听了后,会有什么表现呢?

  (2)指名读

  6、故事结果:那个楚国人张口结舌,回答不出来了

  (1)过渡:这个楚国人有何反应?

  (2)学生齐答

  (3)“张口结舌”是什么意思?

  (4)他为什么会“张口结舌”?

  (5)此时,这个楚国人会想些什么呢?

  (6)如果你是当时围观的人,想对他说点什么呢?能给他一些善意的忠告吗?

  四、拓展:

  1、你从这个成语中学到了什么?

  2、生活中,你有过自相矛盾的时候吗?

  五、作业布置:把这个故事说给父母和朋友听

  六、板书设计:

  8、成语故事自 相 矛 盾⊕ ⊕起因→→经过→→结果夸口问张口结舌教学反思:成语是我国的文化精粹,为了使学生喜欢学成语,在导入部分我通过举例“东西”、“斟酌”等词语分开解释的意思和组词后的意思有所不同,引起学生对汉语的兴趣,从而引出“矛盾”这个词,告诉同学们今天我们将学习“矛盾”的故事来源,引起学生对本堂课的兴趣。

  正式上课时,由于《自相矛盾》这个成语故事篇幅短小,内容简单,所以我的授课方式主要是学生自学,

  一是让学生理清故事的主要线索,

  二是抓住关键词“夸口”、“张口结舌”。结合学生表演,使学生在轻松活泼的环境中快乐的学习,最后总结故事带给我们的启示,升华主题。这节课我也有不足之处,在检查生字词时,我让学生表演“戳”这个字的动作,很多同学表演时过于用力,不理解轻轻的也可以戳,最后我通过讲解戳的字义,示范动作,使学生明白了这个字的准确含义,不过花费时间过多,造成后面的授课时间较为紧张。

  《成语故事》教学设计 篇10

  成语故事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成语故事短小、生动,富有教育意义,因而适合儿童阅读。让学生明白成语故事中包含着的深刻道理是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复述课文。学会9个生字,绿线中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解课文内容,知道三个成语的意思。会用总是、不是而是造句

  2、过程与方法: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生在理解寓意懂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育。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理解寓意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1、清成语故事中精辟的语句,揭示其比喻义。

  2、强朗读和复述训练。

  3、明白成语故事中包含着的深刻道理。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文朗读带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达成目标:激趣揭题,讲解成语则的意思。)

  1、同学们,我们头脑里已记下不少成语,你能说几个给大家听吗?

  2、今天我们一起来读几个成语故事。

  板书课题:6

  成语故事三则

  3、什么样的成语称为成语?(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词组或短语,大多由四个字组成,一般都有出处。)

  4、这里的.则是什么意思?(相当于篇)

  二、初读课文

  (达成目标:同预习要求。读准字音,记住字型,把句子读正确。 启发学生质疑。)

  1、布置课内预习要求。

  过渡:课文给我们介绍了哪三则寓言故事了?请大家自己读课文。

  (1)、轻读课文,边读边圈出文中生字。

  (2)、拼读生字表中的生字,想办法记住字音、字形。

  (3)、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4)、画出课文中不理解的词,准备质疑。

  2、学生自学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3、检查自学情况。

  (1)指导生字、正音。

  chuō 戳

  yú 竽

  sāi腮

  fèng俸

  lù 禄

  bì壁

  yùn韵

  (2)指导词语,注意正确书写。

  夸口

  俸禄

  自相矛盾

  画龙点睛

  戳穿

  围观

  滥竽充数

  张口结舌

  (3)请你说说哪些字音容易读错,要提醒大家注意。

  楚、戳是翘舌音;奏、腮是平舌音;滥、禄是边音;竽是第二声,不能读成第三声。

  4、质疑不理解的词语,小组讨论。

  文中的哪些词你不理解?让学生通过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三、指导预习及写字。

  (达成目标:学习预习及正确书写。)

  1、再读课文,进一步了解课文内容。

  2、指导书写习字册。

  3、小组交流,预习下节课内容。

  作业设计

  1、课堂作业

  抄写生字词语

  2、熟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说一说每则故事的意思。

  《成语故事》教学设计 篇11

  一、导语。

  1、在我国语言的宝库中,成语是一朵鲜艳的奇葩。有好多成语中包含着一个个生动的故事。了解这些成语故事,既能增长知识,又能积累语言。这节课中国的文学就像一枚橄榄,越嚼越有味道,再来读读课文,对人物有什么理解,拿出笔来划一划,注一注。

  2、学完了,挑一个成语在小组中交流一下。

  (一)自相矛盾(注重演)

  楚国人是怎么夸自己的矛和盾的?

  生一读句子,说理解。师:请你把楚国人夸口的话读好了。只有头脑简单的人才会这样夸口呀!

  (板书随机板书愚)

  师:请一个同学读这段话,再请一位同学读围观人的话,其余的大家一起读。

  小结:这样一个头脑简单,不会深思熟虑,做事怎么能不自相矛盾呢?

  (二)滥竽充数

  思考:他是怎么演奏的?画出有关的句子。

  生一读句子,说理解。请你来读好这句话。评:他演奏时的动作都是假装出来的。

  生二读句子,说理解,请你来演一演。

  这位南郭先生够虚假的了。板书假

  想想,用哪些词来形容这个南郭先生?出示学生填

  评:多么会(装腔作势)的.南郭先生!

  评:多么会(装模作样)的南郭先生!

  评:多么会(以假乱真)的南郭先生!

  一、齐读这句话。

  小结:没有真本事,鱼目混珠的人是不会有好结果的。

  (三)画龙点睛

  1、生一读句子谈理解,生二读句子谈理解。

  张僧繇推辞说:?

  张僧繇推辞说:!

  张僧繇推辞说: ……

  3、请一位同学来说第一种语气,轻轻一点由你来读,其余的大家一起读。评:好一个谦虚含蓄的张僧繇!

  请二位同学来说第二种语气,轻轻一点由你来读,其余的大家一起读。

  评:好一个幽默诙谐的张僧繇!

  请三位同学来说第三种语气,轻轻一点由你来读,其余的大家一起读。

  评:好一个胸有成竹的张僧繇!

  4、正因为张僧繇是这样一位充满底蕴的人,所以他轻轻一点,点出了万般的奥妙。想一想,说一说。

  三读成语,谈感悟:

  附板书:

  愚

  品人物言行假栩栩如生

  神

  《自相矛盾》

  [原文]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于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韩非子》

  [典故]

  《滥竽充数》

  【原文】

  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悦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闵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译文】

  齐宣王让人吹竽,一定要三百人一起吹。南郭处士请求为齐宣王吹竽,宣王很高兴。官仓供养的乐手有好几百人。齐宣王死后,他的儿子王继位。王也喜欢听吹竽,但他喜欢让他们一个一个地吹,南郭处士只好逃走了。

  《画龙点睛》

  原形容梁代画家张僧繇作画的神妙。后多比喻写文章或讲话时,在关键处用几句话点明实质,使内容生动有力。

  《成语故事》教学设计 篇12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读读记记“魔力、通融、刻薄、武断、熔岩、窘况、阔佬、撵跑、雅致、考究、妙不可言、十全十美”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托德和老板的性格特点,学习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

  3.激发学生阅读外国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点根据课文内容了解托德和老板的性格特点,体会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并在以后的写作中学会运用。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明确目标。

  1、谈话:感受了中国文学作品中的一些人物形象,让我们再来看看外国作家笔下的人。下面这篇课文选自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温写的短篇小说《百万英镑》。

  2、了解故事梗概。

  一个富豪之家的两兄弟,从银行中取出面额为一百万英镑的钞票,藉此验证这一百万的价值。他们选择了身无分文的年轻人作为实验品。于是一个流落伦敦街头的穷光蛋忽然之间得到了一张一百万英镑的钞票,他的'生活由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引起了他生活方式的突变……

  3、.揭题:24金钱的魔力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静心读文,用自己的学习方法边读边在书上作批注。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读准生字读音,看词语手册,理解词语意思。

  (蹩脚、刻薄、武断、窘况、兴致勃勃、撵跑、妙不可言、十全十美)

  3.根据词语理解再读课文,同桌说说课文中出现了哪几个人物,主要讲他们之间的什么事情。

  4、概括老板和托德的性格。

  三、细读课文,感受金钱的魔力

  1、再读课文,哪些地方刻画了托德和老板那副可耻的嘴脸。

  2、教师结合学生的交流,相机指导:

  那个家伙摆出一副非常刻薄的嘴脸,说道:“啊,是吗?哼,当然我也料到了你没有带零钱。我看像你这样的阔人是只会带大票子的。”

  (1)你读这句话时你眼前出现了一个怎样的人?

  (2)指导朗读 (其实啊,同一句话不同的人就有不同的读法,而且能表达出同样的意思,比如,“啊”这个字,要想表达讽刺就有很多种读法,大家试试。)

  (3)应该说顾客就是上帝,此时此刻托德看到“我”好像看到什么?

  (4)那托德内心的话语是什么?

  (5)托德这样说这样做都源于什么?

  3、但是当“我”吧一张钞票递过去,托德的脸上那个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找出来读一读。

  他微笑着接了过去,那种笑容是遍布满脸的,……恰像你所看到的维苏威火山边上那些小块平地上凝固起来的波状的、満是蛆虫似的一片一片的熔岩一般。

  (1)从中你体会到什么?是怎么读懂的?

  (2)同样写笑我们是怎么写的?

  (3)托德笑得怎么样?

  (4)了解一百万英镑 理解 蛆虫 熔岩

  (5)作者吧托德脸上的表情描写的这么丑,为什么?

  4、店里的伙计变了,那老板呢

  学生交流

  5、现在“我”还是瘟疫,还是魔鬼吗,那是什么?

  6、.过渡:此时站在老板面前的是位百万富翁,见钱眼开的老板已语无伦次,极尽奉承之能事,反反复复,啰啰唆唆,透过这言语,不难看出老板那副奴才相。

  四、总结全文,归纳写作特点。

  1、总结:读了文章,托德与老板的可耻嘴脸及性格跃然纸上,呼之欲出,这都缘于作者对人物的生动传神的动作描写,细致入微的神情刻画,入木三分的语言描写。

  五、拓展延伸,内化积累(作业)。

  1、拓展阅读《百万英镑》。在这个短篇小说中处处可寻觅到这样的生动描写。感兴趣的同学可读原文,进一步感受作家笔下的人物特点。有兴趣的同学也可以读读马克·吐温的其他作品。如《镀金时代》、《汤姆·索亚历险记》、《竞选州长》等。

  2、摘录课文中精彩的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情描写的句子。

  板书: 24 金钱的魔力

  无钱 → 有钱

  魔鬼上帝

  《成语故事》教学设计 篇13

  一、导入

  1、 成语接龙

  2、 过渡:成语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关于它的学问多着呢。大家回想一下,我们学过哪些跟成语有关的故事?

  今天我们就来学一学跟成语有关的几个故事。

  二、浏览课文,一边读一边在心中描画出几位主人公的形象。

  指名说一说你在心中画出了谁的形象?

  小结:一边读一边把你读到的情形在脑中还原,这样读书会更有效。

  过渡:现在首先让我们把目光定格在著名的南郭先生的身上,通过他的故事来了解滥竽充数的含义。

  三、学习《滥竽充数》

  1、 课件播放朗读动画

  2、 怎么学呢,首先让我们一起来了解题目中每个字的意思。滥竽什么意思?充数什么意思?其实滥的是什么?

  3、 师:好,查完字典了解字意后,我们来读一读课文,掌握故事的来龙去胧。

  课件出示:小组学习,哪些地方表现了南郭先生的滥?从哪儿看出他在充数?他又是怎么充数的?充数的结果如何?每个人跟其他小组成员表达你自己的看法,并且互相提出疑问或补充。

  4、 交流反馈:经过讨论你们又有了新发现吧,来,说一说你们的看法。

  课件出示阅读练习:每当演奏时,他就鼓着腮帮,按着竽眼儿,装出会吹的样子,居然得到了和别人一样多的俸禄。

  A、 圈出这段话中的动词,演一演。

  B、 用一个成语概括画线部分的内容。

  C、 想象南郭先生得到俸禄后的神态动作心情,写一段话。

  D、从“居然”一词你读出了什么?

  5、 充数的结果如何呢?

  逃走了——他愿意走吗?从哪儿知道?谁来读一读这句?读出他当时无可奈何的心情。逃走之前他又会想些什么?体会他的感受,我们再来读一读这句话。

  6、 为什么充数会有两种不同的结果?

  A、 用“总是”造句。

  B、 用“不要……而要……”造句。

  由此你想到了什么?

  怎样才能杜绝滥竽充数这种现象呢?

  7、师:好,在掌握了故事的来龙去胧的基础上,我们再来读一读课文。老师想问问大家,作者喜欢南郭先生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8、小结:在许多文章中,作者悄悄地把自己的爱憎或态度隐藏在字里行间,我们只有反复朗读,细心揣摩才能体会。

  9、能不能通过我们的朗读体现出作者的感情呢?试一试。

  评价,你觉得他哪儿读得好?你也读读?

  你觉得他哪儿还需要改进的,也来读读看。

  10、现在同学们结合这个故事说说滥竽充数的含义是什么。

  11、生活中有没有滥竽充数的'现象?说来听听。怎样才能让这种现象不存在呢?

  12、学了这个故事,我们有什么收获?

  四、总结学法。

  师:刚才我们共同学习了滥竽充数,回顾一下,我们是怎么学的。

  课件出示:了解成语意思。

  读课文,熟悉故事内容,理解课文重难点,在理解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结合课文内容说说成语的含义。

  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的见闻及感受。

  过渡:我们下面就用这种方法学一学《自相矛盾》这个故事。

  五、学习《自相矛盾》

  1、 生按第一项学习。查完字典汇报,师相机出示矛与盾的图片,学生说说它们的特点与作用。

  2、 师:接下来我们要进行最难也是最关键的第二项。为了帮大家学习,老师帮你们出了几道题,(课件出示)大家可以围绕这些问题展开第二步学习。

  A、 矛戳盾有几种结果?可是楚国人是怎么说的?他为什么这么说?这样说的结果是什么?

  B、 模仿他的语气,加上动作,读读他的话。

  C、 如果你们就是在一旁围观的人,你们互相会怎么议论?说一说,演一演。

  D、最后还可以与小组成员一起演一演这个故事,评一评谁演得最棒。

  3、 师检查学习情况。

  A、 矛戳盾有几种结果(相机出示关联词练习)

  B、 理解夸口的含义,明白他夸口的目的,读出夸口的语气。

  4、 结合课文内容说说成语含义。

  5、 齐读《自相矛盾》。

  6、 师:生活中你碰到这样自相矛盾的事情吗?小组内交流一下,每个人都得说。

  7、 按组汇报。师:说说你们这一组交流了哪些事情。

  8、 拓展延伸:谈了这么多,你们有什么收获?如何才能避免自相矛盾呢?

  A、 自己:实事求是,说实话就不会自相矛盾。

  B、 识破别人:用事实检验。

  六、小结两个故事的共同点。

  师;今天同学们共同努力学习了两个成语故事,现在同学们思考一下,这两个故事的共同点是什么?

  (实事求是,不弄虚作假)

  七、小练笔

  过渡:是啊,凡事要实事求是,不能弄虚作假,不然就得像南郭先生那样灰溜溜地逃走。

  课件出示:小练笔:南郭先生逃走了,如果你是他的好朋友,会对他说些什么?请以《南郭先生我想对你说》为题写一段话。

  《成语故事》教学设计 篇14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重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寓意。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课

  同学们,我们的头脑里已经记了不少成语了,你能说几个给大家听听吗?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来读几个成语故事。

  板书:6、成语故事三则

  二、初读指导

  1、布置课内预习。

  过渡:课文中讲了哪三则成语故事呢?

  ⑴轻读课文,圈出文中生字。

  ⑵拼读生字,记住字音,字形。

  ⑶朗读课文,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⑷画出不理解的词。

  2、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3、检查自学情况。

  ⑴出示生字词(幻灯片)。

  ⑵分析哪些字音易错。

  ⑶文中哪些词不理解。

  ⑷指名读课文。

  三、指名书写。

  四、布置作业。

  抄写生字,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词。

  1、认读生字词。

  2、填词。

  自相(矛)盾画龙点(睛)(滥)(竽)充数张口(结)舌

  二、精读《自相矛盾》。

  1、自由轻声读课文,想一想这个故事讲的是件什么事?

  2、讨论:“夸口”的意思。文中是谁在说大话?他说的'是什么大话?“张口结舌”的意思。那人为什么张口结舌说不出话的呢?

  3、联系实际说说有没有犯过与此人同样的错误?。

  三、精读《滥竽充数》。

  1、查字典:滥、竽、充、数4个字分别是什么意思?

  2、指名读课文,边听边想:南郭先生从来不会吹竽,为什么也得到了和别人一样的俸禄?

  理解句子: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总是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

  3、后来他怎么又装不下去了呢?

  4、朗读课文。

  四、精读《画龙点睛》。

  1、默读课文,边读边想。

  ⑴张画的龙为什么不“点”睛?

  ⑵后来为什么又给龙画上眼睛了?

  ⑶“点睛”的结果怎样?

  2、逐题讨论,指导朗读

  3、启发想象,领悟寓意。

  五、布置作业。

  朗读课文,造句:不要……而要……。

  板书设计

  6、成语故事三则

  自相矛盾夸口张口结舌

  滥竽充数得俸禄逃走了

  画龙点睛点睛飞走了

【《成语故事》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成语故事教学反思07-05

成语故事教学反思15篇01-11

《头饰设计》教学设计10-27

教学设计01-14

《给动物设计名片》教学设计12-15

《草原》教学设计07-14

《观潮》 教学设计07-15

《颐和园》教学设计08-12

《长城》教学设计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