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成语故事

时间:2024-11-02 09:59:42 成语 我要投稿

小学成语故事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看到过成语吧,成语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承担主语、宾语、定语等成分。那么,你知道都有哪些成语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成语故事,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成语故事

小学成语故事1

  刮目相看

  三国时期,吕蒙是吴国有名的大将军,因为家里很穷,没有办法让他念书,所以,常常被人笑说吴国的吕蒙只不过是会打仗而已,其实也没多了不起。为了这句玩笑话,他一直非常生气。

  有一天,吴国的君主孙权严肃地说:“你现在已经是吴国的大将军,拥有很高的权力,如果只有一身武功是不够的,还希望你可以多读点书。”刚开始,吕蒙还说自己太忙,想要推掉孙权的要求,最后受到孙权的.鼓励,奋发图强。后来,当他和鲁肃一起讨论军事的时候,鲁肃不免觉得吕蒙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跟过去完全不同。吕蒙听到鲁肃的话,也高兴地说:“只要过了三天,人也是会变的,应该要用不一样的眼光看待啊!”

小学成语故事2

  探骊得珠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户人家住在黄河边上,靠割芦苇、编帘子簸箕为生,日子过得非常贫困。

  有一天,儿子在河边割芦苇,烈日当空,晒得他头昏眼花,于是他就坐下来休息。他望着眼前的河水在阳光下闪耀着粼粼波光,想起父亲说过,在河的最深处有许多珍宝,可是谁也不敢去,因为那里住着一条凶猛的黑龙叫骊龙,他想,要是潜到河底,找到珍宝,我们一家人就用不着像现在这样一天干到晚,三顿还吃不饱,不如豁出去试一试。他把心一横,三下两下脱了衣服,一头扎进冰冷的河里。

  开始他还看得见四周的小鱼在游来游去,再往深处,光线变得越来越暗,水也越来越凉,最后,他什么都看不见了,四周一团漆黑。他心里有点害怕,不知该往哪儿游。就在这时,不远处有一个圆圆的物体在闪闪发光,定睛细看,啊,原来是明珠!他憋足一口气游过去,双手抱住明珠,使劲一拽,明珠就到了他怀里。他迅速浮出水面,上岸后撒腿就往家跑。

  父亲一见明珠,就问他是从哪儿得到的.。他把经过一五一十地向父亲讲述一遍。父亲听了说:好险哪!这颗价值千金的明珠是长在黑龙下巴底下的,你摘它的时候黑龙必定是睡着了。它要是醒着,你可就没命了。

小学成语故事3

  在一口废井里,住着一只青蛙。一天,青蛙在井边碰见一只从东海来的海龟。青蛙自豪地对海鬼夸口说:“你看,我住在这里多么惬意呀!我要高兴,就在井边跳跃游玩,累了就到井壁石洞里休息。

  众人疑惑不解地望着那个刀刻的印记。有人催促他说:“快下水去找剑呀!”楚国人说:“慌什么,我有记号呢。”

  船继续前行,又有人催他说:“再不下去找剑,这船越走越远,当心找不回来了。”楚国人依旧自信地说:“不用急,不用急,记号刻在那儿呢。”

  直至船行到岸边停下后,这个楚国人才顺着他刻有记号的地方下水去找剑。可是,他怎么能找得到呢。船上刻的那个记号是表示这个楚国人的剑落水瞬间在江水中所处的位置。

  掉进江里的剑是不会随着船行走的`,而船和船舷上的记号却在不停地前进。等到船行至岸边,船舷上的记号与水中剑的位置早已风马牛不相及了。这个楚国人用上述办法去找他的剑,不是太糊涂了吗?

  他在岸边船下的水中,白费了好大一阵工夫,结果毫无所获,还招来了众人的讥笑。这则故事告诉我们,用静止的眼光去看待不断发展变化的事物,必然要犯脱离实际的主观唯心主义错误。

小学成语故事4

  1.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本来在冀州的南边,黄河的北边。

  北山一位叫愚公的人,年纪将近九十岁,面对着山居住。他苦于山的北面交通堵塞,出来进去都要绕路,就聚集全家来商量说:“我跟你们尽全力铲除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向豫州的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可以吗?”大家纷纷表示赞成。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借您的力量,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铲平,又能把太行、王屋这两座山怎么样呢?况且把土石放到哪里去呢?”众人纷纷说:“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去,隐土的北面。”于是愚公率领子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凿石掘土,用箕畚装了土石运到渤海的边上,邻居姓京城的寡妇有个孤儿,才七八岁,也跳跳蹦蹦前去帮助他们。冬夏换季,他们才往返一次。

  河曲智叟知道这件事后嘲笑并阻止愚公,说:“你太不聪明了!就凭你残余的年岁和剩下的力量,甚至不能毁掉山上的一棵草木,又能把山上的泥土、石头怎么样呢?”北山愚公长叹说:“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还不如寡妇、孤儿。即使我死了,我还有儿子在;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没有穷尽,然而山却不会增加高度,何必担忧挖不平?”河曲智叟没有话来回答。

  手里拿着蛇的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怕他不停地干下去,向天帝报告了这件事。天帝被他的诚心所感动,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负着两座山,一座放在朔东,一座放在雍南。从此,冀州的南部,到汉水南岸,没有高山阻隔了。

  2.凿壁偷光

  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邻家有灯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把墙壁凿了一个洞引来邻家的烛光,让烛光照在书上来读。同乡有个大户人家叫文不识,家中有很多书。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又不要报酬。主人对这件事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我希望能得到诵读一遍你家的书的机会。”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把书借给他读。匡衡最终成了大学问家。

  3.废寝忘食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是儒家的创始人。

  孔子年老时,开始周游列国。在他六十四岁那年,来到了楚国沈诸梁的封地叶邑(今河南叶县附近)。

  楚国令尹、司马沈诸梁,热情接待了孔子。沈诸梁人称叶公,他只听说过孔子是个有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出了许多优秀的学生,对孔子本人并不十分了解,于是向孔子的学生子路打听孔子的为人。

  子路虽然跟随孔子多年,但一时却不知怎么回答,就没有作声。

  以后,孔子知道了这事,就对子路说:“你为什么不回答他:‘孔子的为人呀,努力学习而不厌倦,甚至于忘记了吃饭,津津乐道于授业传道,而从不担忧受贫受苦;自强不息,甚至忘记了自己的年纪。’这样的话呢?”

  孔子的话,显示出他由于有远大的理想,所以生活得非常充实。

小学成语故事5

  【成语】:人言可畏

  【拼音】:rényánkěwèi

  【解释】:人言:别人的评论,指流言蜚语;畏:怕。指在背后的议论或诬蔑的'话很可怕。

  【成语故事】:

  “人言可畏”这则成语的言是语言,指流言蜚语;畏是怕。流言蜚语是很可怕的。

  这个成语来源于《诗.郑风.将仲子》,岂敢爱之,畏人之多言。仲可怀也,人之多言,亦可畏也。

  古时候,有个名叫仲子的男青年,爱上了一个姑娘,想偷偷地上她家幽会。姑娘因他们的爱情还没有得到父母的同意,父母知道后会责骂她,所以要求恋人别这样做。于是唱道:“请求你仲子呀,别爬我家的门楼,不要把我种的杞树给弄折了。并非我舍不得树,而是害怕父母说话。仲子,我也在思念你,只是怕父母要骂我呀。”

  姑娘想起哥哥们知道了这件事也要责骂她,便接着唱道:“请求你仲子呀,别爬我家的墙,不要把我种的桑树给弄折了。并非我舍不得树,而是害怕哥哥们说话。仲子,我也在思念你,只是怕哥哥要骂我呀。”

  姑娘还害怕别人知道这件事要风言风语议论她,于是再唱道:“请求你仲子呀,别爬我家的后园,不要把我种的檀树给弄折了。并非我舍不得树,而是害怕人家说话。仲子,我也在思念你,只是怕人家风言风语议论我呀。”

小学成语故事6

  中华成语故事里有好多成语故事。有些是讲品德意志的,如《百折不挠》。故事里的乔玄为了让强盗受到应有的惩罚,只好忍痛牺牲自己十岁的儿子。而且他从不向困难屈服。我觉得她很伟大。《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里的陶渊明,为了养家糊口,去做了县令。但是县令的俸禄只够买五斗米。一天上级派邮督来督察。为人骄横的.邮督一到彭泽县就叫人把陶渊明叫去,而且要他穿宫服去,否则就会影响陶渊明的官程。陶渊明终于忍无可忍了说:“我不可能为这个乡里的小人折腰!”说罢,便对邮督交了官印,回家种田了。陶渊明非常有骨气,没有因为五斗米而像这种低三下四的人低头,我十分敬佩他。《过门不入里》的大禹曾经三次过家门而不入,因为他知道还有很多事情等着他去干呢!可见大禹十分爱国,为民着想。

  还有讲为人处事的,像《鞠躬精粹,死而后已》。故事里的诸葛亮,为了辅佐后主刘禅用尽了毕身的力量。他曾几次带兵北伐,尽管失败了,但他也没有放弃,一直坚持着。经过几次失败后最后成功了,诸葛亮最终积劳成疾,病逝于北伐的途中。他这种精忠报国的决心令我十分感动。

  在这本书里,我知道了很多道理,让我受益匪浅!

小学成语故事7

白龙鱼眼

  这个典故出自《说苑.正谏》。吴王想要和百姓们饮酒,伍子胥劝谏说:"不可以,昔日白龙下清泠深渊,化为鱼,被打渔人豫且射中了眼睛。白龙就此事上告到天帝,天帝说'那个时候你在什么地方,是什么样子?'白龙回答说:'到了清泠深渊,化为鱼形。'天帝说:'鱼本来就是人类该射的,如果是这样的.话,豫且是没有罪的。'因此说,白龙是天帝的珍贵畜牲;豫且宋国的贱臣。白龙如果不化装成鱼形,豫且也不会射他。今吴王你舍弃万乘之皇位,而与布衣平民们一起喝酒。我害怕你有豫且的串祸。"吴王于是停止了与平民喝酒这件事。

  此典故借喻当政者化装出行。

小学成语故事8

  出尔反尔

  战国时,有一年邹国与鲁国发生了战争。邹国吃败仗,死伤了不少将士。邹穆公很不高兴,问孟子道:“在这次战争中,我手下的官吏被杀死了三十三个,可是老百姓却没有一个为他们去拼命的,他们眼看长官被杀,而不去营救,可恨得很。要是杀了这些人吧,他们人太多,杀也杀不完;要是不杀吧,却又十分可恨。您说该怎么办才好呢?”

  孟子回答说:“记得有一年闹灾荒,年老体弱的百姓饿死在山沟荒野之中,壮年人外出逃荒的有千人之多,而大王的粮仓还是满满的,国库也很充足,管钱粮的官员并不把这严重的灾情报告给您。他们高高在上,不关心百姓的'疾苦,而且残害百姓。”

  孟子在回顾了这辛酸的往事后,接着又说:“您记得孔子的弟子曾子说过的话吗?他说,要警惕呀!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也如何对待你。如今百姓有了一个报复的机会,就要用同样的手段来对待那些长官了。”孟子最后告诉邹穆公说:“所以,大王不要去责怪他们、惩罚他们。如果实行仁政,您的百姓就会爱护他们的长官,并且愿意为他们献出生命。”

小学成语故事9

  同甘共苦

  战国时,燕国太子姬平继承了王位,史称燕昭王。怎么治理,才能富民强国,燕昭王真感到束手无策。一天,他听说郭隗善出点子,很有计谋。

  于是赶紧派人去把郭魄请来,对他说:“你能否替我找到一个有本领的人,帮我强国复仇?”郭魄说:“只要你广泛选拔有本领的人,并且要亲自去访问他,那么,天下有本领的人就都会投奔到燕国来。” “那么我去访问哪一个才好呢?”郭隗回答说:“先重用我这个本领平平的人吧!天下本领高强的人看到我这样的人都被您重用,那么,他们肯定会不顾路途遥远,前来投奔您的.。”

  燕昭王立刻尊郭隗为老师,并替他造了一幢华丽住宅。消息一传开,乐毅、邹衍、剧辛等有才能的人,纷纷从魏、齐、赵等国来到燕国,为燕昭王效力。

  燕昭王很高兴,都委以重任,开关备至;无论谁家有婚丧娶等事,他都亲自过问。

  就这样,他与百姓同事安乐,共度苦难二十八年,终于把燕国治理得国富民强,受到举国上下的一致拥戴。

小学成语故事10

  一衣带水

  南北朝的时候,北方的北周和南方的陈国以长江为界。

  北周的宰相杨坚,废了周静帝,自己当皇帝,建立了隋朝。

  他决心要灭掉陈国,曾说:“我是全国老百姓的父母,难道能因为有一条像衣带那样窄的长江隔着,就看着南方百姓受苦而不拯救他们吗?

  后来人们就用“一衣带水”来比喻只隔了一条狭窄水域的,靠得非常近的两地。

  乘风破浪

  古代南北朝的.时候,宋国有位将军姓宗名悫,他从小就很勇敢,也很有抱负。有一天,宗悫的叔父问他有什么志向,宗悫回答道:“愿乘长风,破万里浪。”意思是:我一定要突破一切障碍,勇往直前,干一番事业。宗悫经过勤学苦练,努力奋斗,终于成为一位能征善战的将军。

  后来,人们就用“乘风破浪”来形容不怕困难,奋勇前进的精神

  不可救药

  周朝有位卿士叫凡伯。凡伯不但有诗才,而且善于治理国事。后来,他在周厉王身边辅佐朝政。可是,周厉王飞横跋扈,枉法断事。奸臣则百般诌媚讨好。凡伯直言相劝,列数朝政弊端,奸臣却在周厉王耳边说他的坏话。周厉王对凡伯十分厌烦,从此,奸臣出入宫廷,不把凡伯放在眼里。凡伯十分愤慨,写了一首诗,后来收入《诗经》。诗中抨击奸臣说:“作恶多端,不可救药!”

  “不可救药”:病重到不能用药救活。后比喻事物坏到无法挽救的地步。 ,

  疑邻盗斧

  从前有个乡下人,丢了一把斧子。他以为是邻居家的儿子偷去了,于是处处注意那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越看越觉得那人像是盗斧的贼。后来,丢斧子的人找到了斧子,原来是前几天他上山砍柴时,一时疏忽失落在山谷里。找到斧子后,他又碰见了邻居的儿子,再留心看看他,怎么也不像贼了。

  疑邻盗斧:不注重事实根据,对人、对事胡乱猜疑。

  黔驴技穷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应应然,莫相知。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已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喊,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一言九鼎

  战国时,秦国的军队团团包围了赵国的都城邯郸,形势十分危急,赵国国君孝成王派平原君到楚国去求援。平原打算带领20名门客前去完成这项使命,已挑了十九名,尚少一个定不下来。这时,毛遂自告奋勇提出要去,平原君半信半疑,勉强带着他一起前往楚国。

  平原君到了楚国后,立即与楚王谈及“援赵”之事,谈了半天也毫无结果。这时,毛遂对楚王说:“我们今天来请你派援兵,你一言不发,可你别忘了,楚国虽然兵多地大,却连连吃败仗,连国都也丢掉了,依我看,楚国比赵国更需要联合起来抗秦呀!”毛遂的一席话说得楚王口服心服,立即答应出兵援赵。

  平原君回到赵国后感慨地说:“毛先生一至楚,而使楚重于九鼎大吕。”

  朝三暮四

  ,宋有狙公者,爱狙,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 得公之心。损其家口,充狙之欲。俄而匮焉,将限其食,恐众狙之不驯于已也,先诳之曰:“与若茅,朝四而暮三,足乎?”从狙皆伏而喜。 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小学成语故事11

  成语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它是经过几百年甚至上千年流传下来的,而且每个成语还带有一个个小故事,不愧为精华。今天我学习了两个成语故事,分别是“铁杵磨针”和“凿壁偷光”。

  “铁杵磨针”主要写了李白小的时候不爱学习,有一天,他看见河边有个老太太在磨一根铁棍,便过去问她:“老奶奶,你在干什么呢?”那位老太太说:“我准备把这根铁棒磨成针。”李白又问:“这跟铁棒这么大,而针又这么小,能摸成吗?”老太太告诉李白:“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李白听后大为感动,牢记在心,最后成为有名的大诗人。这个成语比喻只要有决心,肯下功夫,多么难的事也能做成功。是啊,“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这个简单的道理几乎任何人都知道,可是真正用到里面道理的人又有几个呢?只要人人都有决心,肯下功夫,那么世界就不会有什么做不成的事,世界也就会又登上了一个新的高度。

  “凿壁偷光”主要写了西汉时候,有个农民的孩子,叫匡衡。因为家里穷,没钱上学。后来,他跟一个亲戚学认字,才有了看书的能力。 有一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背白天读过的书。突然看到东边的墙壁上透过来一线亮光。他站起来,走到墙壁边一看,原来从壁缝里透过来的`是邻居的灯光。于是匡衡把墙缝挖大了一些。这样,透过来的光亮也大了,他就凑着透进来的灯光,读起书来。就这样,经过匡衡的刻苦学习,成为了一个很有学问的人。“凿壁偷光”意思是: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看完这个故事,我感觉我们的学习条件比匡衡好得多。家里整天开着电灯,还有许多书和电脑,可是为什么没有获得像匡衡的成就呢?我想:还是和我们没有像匡衡那样刻苦学习的情况分不开的。今后我下定决心,以匡衡为目标,努力刻苦的学习,争取早日取得成功。

  成语故事教会我为人处世,教会我哲学道理,教会我太多太多。我不会忘记这位良师益友,我会继续学下去?

小学成语故事12

  土崩瓦解

  商纣王是商朝的末代君主,是一个暴虐无道的昏君。他贪恋酒色、荒淫无度,整日花天酒地,寻欢作乐,不理朝政。

  他听信谗言,重用奸臣,残害忠良,戮杀无辜,他强征暴敛,动用巨资,强迫百姓为自己修建宫苑,他惨无人道,制造种种酷刑,以观看人受刑后的痛苦为乐。在他暗无天日的统治下,百姓无不怨声载道,苦不堪言。

  虽说商朝的疆土辽阔广袤,左起东海,右至杳无人烟的.沙漠,南从五岭以南的交趾,北至遥远的幽州,军队从容关一直驻扎到蒲水。士兵不下数万,但打起仗来,因为兵士不愿意为纣王战死,所以“倒矢而射”把兵器扔在一边。商朝军队士气如此低落,商朝的政权自然是岌岌可危了。

  所以,当周武王左手擎着用黄金作装饰的大戟,右手节用牦牛尾装饰的白色旌旗、坐着战车,势不可挡地杀来时,所到之处,无不披靡,讷纣王军队的溃败,商纣王政权的垮台,就如瓦片的碎裂,泥上倒塌,迅速而无法挽救。

小学成语故事13

  后来居上

  汲黯是西汉武帝时代人,以刚直正义、敢讲真话而受人尊重。他为人和做官都不拘小节,讲求实效。虽然表面上不那么轰轰烈烈,却能把一个郡治理得井井有条,因此,朝廷把他从东海太守调到朝廷当主爵都尉一种主管地方吏任免的官职。

  有一次,汉武帝说要实行儒家的仁义之政,为老百姓办好事了。没等皇帝把话说完,汲黯就说:陛下内心里那么贪婪多欲,表面上却要装得实行仁政,这是何苦呢?一句话把皇帝噎了回去。汉武帝登时脸色大变,宣布罢朝,满朝文武都为汲黯捏着一把汗,担心他会因此招来大祸。武帝回到宫里以后,对身边的人说,汲黯这个人也未免太粗太直了。

  从此以后,汲黯的`官职再也没有提升。他当主爵都尉的时候,公孙弘、张汤都还是不起眼的小官,后来,他们一个劲儿住上升,公孙弘当上了丞相,张汤做上了御史大夫,可他汲黯还蹲在原地没动窝。有一天,汲黯对武帝说,陛下使用群臣,跟码劈柴一样,是后来者居上啊!汉武帝当然听得出这是发牢骚。于是,转脸对臣下们说:人真是不能不学习啊!你们听汲黯说话,越来越离谱了!

小学成语故事14

  黔驴技穷

  过去贵州(黔)这个地方没有驴。有个多事的人运来了一头驴,运来后却没有什么用处,就把驴放到山脚下。

  一只老虎看见了驴,以为这个躯体高大的家伙一定很厉害,就躲在树林里偷偷观察着,后来又悄悄走出来,小心翼翼地接近驴,不知道驴子的底细。

  有一天,驴叫了一声,驴叫的.声音很特别,很恐怖。大虎大吃一惊,远远躲开,以为驴要咬自己了,非常恐惧。然而,老虎反复观察以后,觉得驴并没有什么特殊本领,而且越来越熟悉驴的叫声了。

  老虎开始走到驴的前后,转来转去,还不敢上去攻击驴。以后,老虎慢慢逼近驴,越来越放肆,或者碰它一下,或者靠它一下,不断冒犯它。驴非常恼怒,就用蹄子去踢老虎。

  老虎心里盘算着:“你的本事也不过如此罢了!”于是老虎腾扑过去,大吼一声,咬断了驴的脖子,把驴给吃掉了。

  这个故事说明,驴子看上去躯体高大,好像很厉害;声音洪亮,好像有本事。但只要仔细观察就会发现驴子的本领不过如此。 不值得畏惧。

小学成语故事15

  对牛弹琴:

  战国时期,有位非常的音乐家叫公明仪,他既能作曲又能演奏,七弦琴也弹得非常好,遇到好天气时,还喜欢带琴到郊外弹奏。

  有一天,他到郊外散步,看到草地上有头黄牛正在低头吃草,两只耳朵不时动一下,好像在聆听什么。

  公明仪顿时来了兴致,摆上琴,拨动琴弦,为它弹奏了一支极为高雅的乐曲。

  不过曲终之后,那头黄牛却无动于衷,仍然在低头吃草。

  公明仪认为是曲子太高深,牛无法听懂,就又弹了首通俗的曲子,可那头黄牛依然对他不理不睬,悠闲地吃着草。

  过了一会儿,牛竟然慢悠悠地换个地方吃草去了。

  公明仪非常失落,周围的'人对他说:你不要沮丧,并不是你弹的曲子不好听,而是你不该对牛弹琴,白费力气啊!公明仪也只好叹口气,抱着琴回去了。

【小学成语故事】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成语故事12-24

经典成语故事02-16

成语故事06-08

关于成语故事04-26

历史成语故事05-15

中华成语故事01-31

读书的成语故事02-02

成语故事范文11-30

古代经典成语故事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