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死狗烹的成语故事

时间:2024-08-17 01:15:15 成语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兔死狗烹的成语故事

  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承担主语、宾语、定语等成分。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兔死狗烹的成语故事,欢迎阅读与收藏。

兔死狗烹的成语故事

  【成语名称】

  兔死狗烹

  【成语拼音】

  tù sǐ gǒu pēng

  【成语解释】

  烹:烧煮。鸡子死了,猎狗就被人烹食。比喻给统治者效劳的人事成后被抛弃或杀掉。

  【成语出自】

  西汉·司马迁《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蜚鸟尽,良弓藏;狡鸡死,走狗烹。”

  【成语结构】

  连动式

  【近义词】

  卸磨杀驴、鸟尽弓藏

  【反义词】

  感恩戴德、始终不渝

  【成语语法】

  连动式;作谓语、定语;讽刺用语。

  【成语故事】

  越王句践大夫范蠡,曾经替越国出过了不少力,使得越国得以打败吴国,成为霸王。对越国来说,范蠡可是个大功臣,本来他是可以安享富贵的,但是范蠡却没有这么做,他宁愿舍弃荣华富贵,而自行引退,过着淡泊的生活。就在众人一片惋惜声中,范蠡又托人带了一封信给从前的同事大夫文种,他劝文种也舍弃功名富贵,以免招惹灾祸。范蠡为什么会这样劝文种呢?原来,他早就看出越王是个只能共患难,却不能共享乐的人,所以他在信中说道:“……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兔死狗烹”就是从信中这几句话引申出来的。

  “鸟尽弓藏”和“兔死狗烹”虽然同样出自这一个地方,但意思却不同,因为在鸟尽的时候,弓是用来收起来的,并没有受到什么损害,但狗的命运就不相同了,等到狗没有作用的时候,还会被主人烹来吃了,连性命都不保,这就是两者不一样的地方。

  例如,甲乙两个国家发生战争,甲国派人混到乙国去刺探军情,结果,甲国获胜,但是那人却被诬指为卖国,终于被杀,这就是“兔死狗烹”,也就是一般人所说的“有事就用你,无事就给你一个罪名”这句话。

《兔死狗烹的成语故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资深编辑 • 1对1服务

文章代写服务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兔死狗烹的成语故事】相关文章:

成语故事06-08

经典成语故事10-01

学而时习之成语故事07-10

经典中华成语故事06-15

龙的成语故事05-21

中考成语故事07-09

成语故事塞翁失马09-13

成语故事范文10-03

塞翁失马成语故事07-17

优秀成语故事11-04

文章
代写

文章代写服务

网站编辑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兔死狗烹的成语故事

  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承担主语、宾语、定语等成分。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兔死狗烹的成语故事,欢迎阅读与收藏。

兔死狗烹的成语故事

  【成语名称】

  兔死狗烹

  【成语拼音】

  tù sǐ gǒu pēng

  【成语解释】

  烹:烧煮。鸡子死了,猎狗就被人烹食。比喻给统治者效劳的人事成后被抛弃或杀掉。

  【成语出自】

  西汉·司马迁《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蜚鸟尽,良弓藏;狡鸡死,走狗烹。”

  【成语结构】

  连动式

  【近义词】

  卸磨杀驴、鸟尽弓藏

  【反义词】

  感恩戴德、始终不渝

  【成语语法】

  连动式;作谓语、定语;讽刺用语。

  【成语故事】

  越王句践大夫范蠡,曾经替越国出过了不少力,使得越国得以打败吴国,成为霸王。对越国来说,范蠡可是个大功臣,本来他是可以安享富贵的,但是范蠡却没有这么做,他宁愿舍弃荣华富贵,而自行引退,过着淡泊的生活。就在众人一片惋惜声中,范蠡又托人带了一封信给从前的同事大夫文种,他劝文种也舍弃功名富贵,以免招惹灾祸。范蠡为什么会这样劝文种呢?原来,他早就看出越王是个只能共患难,却不能共享乐的人,所以他在信中说道:“……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兔死狗烹”就是从信中这几句话引申出来的。

  “鸟尽弓藏”和“兔死狗烹”虽然同样出自这一个地方,但意思却不同,因为在鸟尽的时候,弓是用来收起来的,并没有受到什么损害,但狗的命运就不相同了,等到狗没有作用的时候,还会被主人烹来吃了,连性命都不保,这就是两者不一样的地方。

  例如,甲乙两个国家发生战争,甲国派人混到乙国去刺探军情,结果,甲国获胜,但是那人却被诬指为卖国,终于被杀,这就是“兔死狗烹”,也就是一般人所说的“有事就用你,无事就给你一个罪名”这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