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作文

时间:2024-11-01 09:28:48 初中作文 我要投稿

【推荐】中学生作文五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都尝试过写作文吧,作文是人们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记叙方式。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该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中学生作文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推荐】中学生作文五篇

中学生作文 篇1

  盼望是希望之火,有了盼望,才会萌发生希望;盼望是一把钥匙,有了盼望,才会打开属于自己的那一片天地;盼望是一捧清泉,有了盼望,加上努力便能看到成功的曙光。

  在很小的时候,有一次,我去爸爸的书房寻找爸爸,可爸爸没找到,却看到了一幅很奇怪的画。那幅画上的背景全是黑色,隐隐约约的还能看到一个人在路上走,在那个人前面的不远处,一盏灯散发着昏黄的`光线。我奇怪的问着爸爸:“为什么你要挂这么一幅奇怪的画,还不如你的那些山水画好看呢!”爸爸是个画家,有不少著名的画,可这一幅我却实在看不懂,既不好看又很无趣。爸爸看着那幅画说:“这光是希望之光,在这个人即将面对绝望的时候,为他照亮前面那很小很小范围的路。”看着我那茫然不知的模样,爸爸叹了口气,摸了摸我的头,笑道:“闺女,你长大以后,就会懂了。”我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

  时间飞逝,转眼间,我已是个十六岁的大姑娘了。有一次,在帮爸爸整理书房时,无意间,我又看到了那幅画。它被放在柜子的一个夹层间,上面已满是灰尘,我慢慢的将画展开,用纸巾细细擦试着灰尘。擦完后,我对着那画看了许久,也沉思了许久。那年那天爸爸的话仿佛犹在耳畔。对呀,这黑暗中唯一的一点灯光就如同黑暗遇见了光明,即使很小,小得渺茫,却仍给人的心里带来莫大的希望。就好像是在茫茫沙漠中,看到了一片真实的绿州,令人向往,引发人们内心深处对生命的热爱。

  也许数十年以后,当我看到这幅画,又萌生了新的想法,又有了新的认识。但它的初衷却永远都不会变。

  绝望的尽头,如果你依旧带着盼望之心,那么终会遇到那盏希望之灯,燃烧着新生之火,永不熄灭。

中学生作文 篇2

  放在心里的东西,不能忘,更不想忘。——题记

  晚风吹过河面上的最后一波涟漪,夕阳收起它最后一束余晖,秋雁目送最后一只归雁。独立湖边,月光如水,静静地流泻在我身边我感到了心沉水底的清凉,引起了对你无尽的思念,曾记得也是这样一个月色溶溶的夜晚,我看着你的背影匆匆离去,如今,远在他方的你,还好吗?

  记得那个黄昏,我和你又像往常一样在公园玩耍。一路上,再也没有往日的嘻嘻哈哈,就这样静静地在公园的路上走着,走着。终于,你打破这令人窒息的沉默。我们尽量“轻松”地交流着,尽量避免“离别”的字眼,往日伶牙俐齿的我竟是如此的木讷!走到树下,树影婆娑,晚风袭来,凋零了一地秋叶,你弯下腰拾起了两片,一边递给我,一边说:“喏,这是‘幸运叶’,会给你带来好运的。”看着你认真的表情,我只觉得鼻子酸酸的。秋叶啊,为什么总在不经意间,撩起忧伤的愁思?

  时光如流水般消逝,转眼间,夕阳已经坠了下去,一颗颗耀眼的星星镶嵌在夜色浓重的.空中,一闪一闪的,似乎在述说着什么。接下来便是离别,我送你去车站,晚风吹落桦树的叶儿,在空中飘转,飘转。此时,随着“呜—”的一声,车到了,我看着你上车,坐了下来,一切都是那么简单,我站在车外,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呆呆地站在那里,如同一棵在风中摇曳的树。又伴着“呜—”的一声,一股黑烟向空中喷涌而去,逐渐消散了,你也在我的视线里,逐渐化作一道背影,握着手中的“幸运叶”,心潮不禁汹涌澎湃起来,泪水在眼中打转儿,看着渐行渐远的背影,在它消失在天际的那一刻,我终于按耐不住我心中的所谓的“理智”,喊着“兄弟,保重”,先前跑去。纵使一切都已成为徒然。

  如今,我仍然保留着那片“幸运叶”,记得分别时,你曾告诉我“一星陨落,暗淡不了星空灿烂;一花凋零,荒芜不了整个春天;一水消逝,干涸不了整个河流;一友离去,改变不了命运前程。即使我走了,但你也应该爱自己,爱生活,要相信我,我们若是有缘,终能相见。”

  仰望天空,空中依旧月色溶溶;低看湖泊,湖面仍然平静如初,你已离去,我会像你说的,爱自己,爱生活,我坚信,有缘,我们终会相见。

  心中想着你,只因心里装着你;心里放不下你,因为曾经兄弟情深。如今你已离去,只好把你作一道心痕,抹在心间,时时思,时时忆,时时念……

中学生作文 篇3

  作文开头:

  1、文章开头简而得当,通过环境描写来衬托人物心情,十分艺术化。

  2、开头简明扼要

  3、文章开头新颖,具有先声夺人之效。使读者一见面就能对人物产生…的印象。

  4、文章开头引人入胜,吸引读者。…点面结合,使文章生动,具体,详略得当。

  5、文章语言生动丰富,可读性强。

  6、开头出手不凡,吸引读者

  7、开头打动人心,具有真情实感。

  8、文章开头交待得十分清楚,起到总领全文的作用。

  9、文章选材新颖,激起读者读下去的欲望。

  作文过程:

  1、以饱满的激情,描写了……

  2、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内容具体。

  3、比喻贴切,用词生动。

  4、文章语言通俗易懂,贴近生活实际,读来令人倍感亲切。

  5、…以轻松愉快的语气,向我们娓娓道来,令人回味无穷。

  6、叙述自然生动、结构紧凑,衔接自然连贯,中心突出。

  7、对于景色的描写,语言简练而准确,联想则为触景生情,情景自然融合。

  8、通过丰富人物的语言和动作,衬托出人物的思想品质。

  9、文章边叙事边抒情。

  10、充分运用动静结合的写法,并辅以比喻、拟人等手法

  11、小作者观察仔细,叙述时井然有序

  12、一些精妙词语的使用,无形中为文章增添了不少情趣。

  13、文章清逸婉丽、流畅连贯,尤其人物语言幽默风趣

  14、文章想象合情合理,

  15、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的描绘,使读者仿佛置身于梦境一般。

  16、文章线索明朗,主题突出,紧紧围绕…进行。

  17、细节描写颇具匠心。极富功底。

  18、对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等,进行精心细腻的描绘,这是本文的一大特色。

  19、描写细腻,生活气息浓厚,遣词造句准确传神。

  20、,语言准确,鲜明、生动,内容极其丰富具体,

  21、事例叙述得生动具体,人物的言行符合各自身份特点。

  22、文章来源于生活,因此语言虽然不怎样优美,但却真实有趣,写得入情入理

  23、文章将…写得细致入微

  24、语言活泼明快,富有情趣。

  25、大量采用生活中的口语,使文章更显自然亲切。

  作文结尾:

  1、结尾恰到好处地点明中心,语言朴实而含义深刻,耐人寻味。

  2、以感受开关,以感受结尾。这样便使文章前后照应,首尾连贯,同时又使文章主题回环复沓,感染力极强。

  3、结尾处对人物的赞美,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4、文章含蓄的结尾,既点题,又耐人寻味。

  5、结尾处集中表达情感,既照应开头又总结全文。首尾连贯,一气呵成。

  6、对细节传神的刻画,恰恰相反到好处地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这是本文的成功之处。

  7、文章以…为结尾,言简意赅,其味无穷。

  19.这篇文章选择了一个全新的角度,让你的思想可以在这里自由的驰骋,这是你最大的成功之处。老师要提醒你的是透过纷纭的世事,总有一些准则可供我们处世时把握,让你的思想更深刻些,你将会时时收到“滴水看世界”的效果。

  20.如许娟秀的字迹,清晰严整的结构,不由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这一点老师真的应该向你学习。就让我们在今后的语文学习中互相促进好吗?

  21.文如其人,你的文章和你的为人一样朴实、豁达。你的作文功底很好,这也是你长期磨练的结晶。希望你在未来的.学习过程中,用心感受和体味生活,写出更加感人的好文章。

  22.文能言声,我想文章正是你心灵的反映。人生的路途确实很曲折,也很漫长,但只要你努力执着地往前走,成功的桂冠必将属于你。

  23.文能怡情。不能把写作文当成自己的一项负担,而应该以积极的心态、细腻的笔触记录下自己的心路历程。

  24.可以说你的文章充满了真情实感。人嘛,失败在所难免,有勇气能面对失败就更加难能可贵。我相信是金子,总会有闪光之时。希望你尽快调整心态,你将会发现天空更加湛蓝。

  25.真是“下笔如有神”埃看来你一定阅读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内容如此丰富,更显示了你的文学功底。只是如果把材料再按一定的逻辑顺序调整一下,此文会更精彩。

  26.看了你的文章,仿佛眼前流过一条小溪,清纯,可爱。

  希望你能保持住这样的文风,用纯净的语言表达出丰富的内涵。

  27.作文如做人,从你的生活感受中可以看出你是个积极上进的好青年,你看事物有自己的独到见解,认识深刻,真是难能可贵。

  28.读你的文章真是一种享受。首先是思想感情的愉悦,当然来自你文章深邃新鲜的立意。所谓“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你是个生活的有心人,你用真情打动了别人,这是你作文的最大成功。

  29.清秀脱俗的字迹透脱着你的聪明智慧,稳中求进、扎扎实实是你今后写作努力的方向评语

  30。精心的构思,深邃的思索显示出你在写作天地中正在不断成长起来。今后的写作之路还很漫长,望你能努力思索,不断创新。

  31。虽然写作对你来说并不是很喜欢的,但你却像蜗牛一样踏踏实实走好每一步,坚持写作,从不辍笔。你的精神着实令人钦佩,以你的个性定会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32。虽然你能身心愉悦地生活在自己的天地里,但社会的发展已经全球化,所以你应该以崭新的姿态投入到集体生活之中,适应社会的发展。

  33。少年人生,总写着许多梦幻般的故事;少年心中,总装着许多神奇的向往。这一篇短小的文章,像是一叶载满梦幻的小舟,盛装着作者的童真、梦幻、向往和刚刚起步成熟,向着远方进发。

  34。关心生活,关注社会,并不是成年人的特权。通过这一篇《意外》看得出来,在你的心中,不仅装盛着童真和书本、学校,而更多的是不尽的关注社会的心事。这一篇文字,一波三折,尤其心理描写很突出,结尾的议论升华了文章的主题。

  35。语言得体而富有浪漫色彩,文脉畅通,彰显出知己“书虫”的形象以及“我”与“知己”的“知”“己”之情分,灵动、俊雅。

  36。关于生命脆弱的话题,我们在平时似乎已听了许多,它能在一刹那消失。如果你在田野,漫步于森林,脚踏落叶,仰望蓝天,你是否可以感到生命的呼吸?是的,世界因生命而美丽,生命需要互相关爱,这正是你的《断章》所要表明的主题吧。

中学生作文 篇4

  梅花,她就像人生的向标。她迎接着狂风暴雪的打击,却毅然挺胸直立,不会逃避寒冬带来的种种困难,而是暗自飘香。

  梅花,她就像冬天的画家。雪中白茫茫的一片,草木枯萎,鲜花凋零,梅,却给单调的世界添上了一线生机,一点色彩。让人觉得冬天似乎并不那么可怕。

  梅花,她就像寂寞中的使者。她渐渐地绽放,渐渐地凋谢,渐渐地死亡。她对这个世界充满了美好的憧憬,也对这个世界并无多少留恋。

  梅花,就像一位得道的高僧。看破了红尘,生死对她毫无畏惧可言。在她强健的身躯里,能看到的是对生死的感悟。

  梅花,就像一位坚持不懈的人。不管呈现在眼前的困难有多大,只要存在着一丝的希望,她也绝不会放弃。就算牺牲自己宝贵的生命也总是无怨无悔。

  梅花,她不像富丽堂皇的牡丹,不像争奇斗艳的杜鹃,也不像火红耀眼的玫瑰,更不像婀娜多姿的`荷花,在我的眼中,她最像山林中那一棵棵高大挺拔的竹子。她绝不随波逐流,而是严以律己,洁身自好。

  人就应该像这严冬中盛开的梅花,像她一样,我们应该有傲骨,而不可有傲气。在卢梅坡的《梅雪》中写道“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中学生作文 篇5

  极少这样一本正经地回忆母亲,并为之写文。

  努力回想着脑海里的片段,我只觉得母亲变矮了。只在须臾间,她需要抬头才能看见——当年如猴儿一般上蹿下跳、鼻涕横流的顽皮儿子,已经变得高出她一个头,变得沉默寡言、沉毅坚韧。日益浓密的胡须与坚实的肩膀,让她不得不把早已编织好的问候丢进他疲倦迷惘的眼神里,彻底沉溺。她只能用一句“他长大了”来宽慰自己。

  不知从何日起,与整个世界渐生出一种厚厚的障壁。

  每一个青春期的少年都是一个被放逐天际的诗人,一路上并没有什么人能同他言语,即使驻足,亦不过是因好奇的片刻。嘴里吟咏着即兴的诗篇,漫无目的地游荡,去到他被放逐的地方。可是,目的地又在哪儿呢?只有母亲,是唯一能透过这障壁并将目光和温柔传递进来的人。她一直不曾放弃对于子女的包容,原谅他们的无知、幼稚、暴躁、冲动、颓废、麻木……似乎一切在她的眼里,都不过是一场小小的恶作剧。

  昼夜纵横交替,白发绾进青丝,她将劝导和关爱渗透孩子们的心灵,只为我们能长高,只为我们能成熟。可我们并不知道母亲为之忍受了多少苦痛,只是一概挥挥手爱理不理,认为理所当然。

  我甚至有这样奇异的想法:人类千万年间,繁衍不绝的生命,其实只有一个。上一代的生命以自身的衰老交换新一代的成长。这不过是同一个灵魂在不同的躯壳里度过漫长无尽的岁月。生命传递之间,是母亲以伟大的情怀和含辛茹苦的养育让灵魂得以滋润,顺利成长。想到这里,便觉得母亲真是世间最伟大者,难有“之一”。

  我爱我的母亲,所幸,我们之间的争吵并未像一般母子那样水火不容,针锋相对。哪怕是偶尔的争执,也会极快地消逝。想着“子欲养,亲不待”的故事,我总爱看着母亲的眼睛,珍惜与她相伴的时刻,我觉得她是世界上最美的女人。仿佛人的一生,我与她的母子情分就在这一眼中如白驹过隙,地老天荒。

  天底下,无数的女人,以一种难以想象的坚韧支撑着世界,她们便是母亲。

  浙江省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学校中学部

  指导教师:xxx

  文如其题,通篇没有华丽的辞藻渲染,但朴实无华的.字里行间却句句含情。作者用亲身的成长体会道出了一个真相:母亲的伟大,不但繁衍生命,而且支撑着世界。每一个少年的成长轨迹都何其相似,看看作者的自我审视,我们也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如作者所言,成长的路上,谁都少不了无知、幼稚、暴躁、冲动、颓废、麻木……是谁用耐心等待我们的华丽蜕变?是谁用坚韧承担我们的肆虐?是谁用衰老兑换我们的青春?那个人,只有母亲啊!文末,作者自然流露其对母亲的热爱,这份感恩正是少年的觉悟,成长的收获。

【中学生作文】相关文章:

中学生作文10-05

中学生作文10-05

中学生作文10-08

[经典]中学生作文08-30

中学生作文08-31

中学生作文11-24

中学生作文10-10

中学生作文(经典)10-30

中学生作文11-06

中学生作文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