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作文实用3篇
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作文吧,作文是一种言语活动,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创造性。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学生作文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学生作文 篇1
那是个不一样的夏天,为我的生活开启了另一道门,却阻隔了小学的情谊。六年级临近毕业的一天中午,妈妈突然打来电话,叫我去学校请一天假,她要回来接我去她工作的那个城市--**,去考试。那天正好是星期五,周末会放假,所以只请一天假,听了这个消息,我高兴的又蹦又跳,饭也是匆匆吃了几口,就跑着去学校,也不知道是怎样给班主任请的假,迷迷糊糊地班主任就同意了,跑回教室带上书包,直奔家里,说来也奇怪的,以前沉重的书包压的我喘不过气来,今天却轻的像棉花糖似的`;原本长而弯曲的小路,今天感觉也不过几分钟就跑完了,收拾好自己的衣服,坐在家里等,虽说我表面上很平静,但脑子里却很乱很乱,一会幻想着新学校是什么样子;一会又想想老师会是什么样子,和老家的老师一样吗?
各种猜想在我的脑子里一遍又一遍转来又转去,塞满了我的整个脑袋,对新学校的所有期待占据了我整个心灵。想着这些的时候,妈妈也到了,我和爷爷奶奶告别后,便上了车,很快就到了**。看着**的建筑,既熟悉又陌生,虽说以前每次放假都会到这里来,这里差不多每条街道我都认得,但这次来这的心情、意义却都与之前迥然不同,这次的到来,便意味着:这里以后是我长久居住的地方,我将要和以前生活的地方、以前的老师、同学脱离开来,一想到这些,我就很是不舍,很是痛苦,就像是自己是一个很小很小却又懂得与母亲的爱,与前些年不得不与母亲分离的那种不舍,痛苦一样难受。
第二天,一大早妈妈就把我带去学校登记、考试,坐到考场,我的心里很激动,直到发了卷子,我才平静下来,考完了试,便去学校逛了一圈,这个学校的确比我以前的学校大得多,景色虽然挺不错的,尤其是前门那两个小花园,但还是思念以前的学校里的那几棵很古老的榕树,还有在树下与小伙伴那几声打闹时的笑声。在**又待了一天,我又坐车回家办手续,在车上,我没有再像以前一样,看路边的风景,而是在沉思,在想着:这次回了家,要好好珍惜和同学们相处的时间了,但真的很不舍与他们分别。这个夏天是很难忘的,结束了小学的六年,离开了出生长大的家乡,差不多断了小学同学的情谊。两年过去了,不知道小伙伴们都怎么样了呢?
中学生作文 篇2
学了余华的《十八岁出门远行》之后,开始对余华有点产生兴趣,课间同学还不停的讨论着。不知谁说他的小说《活着》很有味道,太好看了。于是我抱着一丝好奇借了这本书,本着无聊便看了起来,谁知道一看就是一下午,看入了神。
《活着》是一个名叫福贵的老人用一天时间对其一生苦难的叙述。在近四十年里,他经受了人间的很多苦难,面临了与一家四代人的生离死别,他本应该死掉,可他活着,甚至只是为了活着而活着。正如作者余华自己所说的那样:活着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福贵的不死,让人很是迷惑,可是他活着,有着自己存在的价值,有着自己活着的意义,有着自己的不死。
起初,他吸引我的只是福贵的经历,即小说的故事情节。然后是作者的写作风格和特点。作者只是用了普通的叙述方法,但却有种特殊的渲染效果,越读越有沉重感。而这种沉重感并非故事情节本身所造成的.,作者明明用最普通甚至于冰冷的语气去描述不寻常的事情,那种沉重以至于难以自拔的感觉却悄悄地潜入我心里,也正因此有人描述说余华他就象一个熟练的外科医生慢条斯理地将生活的残酷本质从虚假仁道中剥离出来一样。
直到看到最后,看完了一本书,再回过头来看看作者的简介、别人的评语。我又有了新的感觉。我一直在想《活着》的目的何在。仅仅只是为了写小说而写吗。有人说他只是为了让人们就对此书留下深刻了印象。因为阅读是一次心理的恐惧经历。还有人说:实际上,这又暗示了中国文学的另外一个事实:以现实主义做口号的现实主义其实是最不敢面对现实的。比如:本质上,人活着本身除了活着以外,并无任何意义。那么如果一定要赋予意义的话,那么唯一可以算作意义的,恐怕只有活着本身了。《活着》的伟大感可能恰恰源于这里。
也正因如此,《活着》就明确了一个内容,活着在一般理解上是一个过程,但是,活着本质上其实是一种静止的状态。余华想告诉读者:生命中其实是没有幸福或者不幸的,生命只是活着,静静地活着,有一丝孤零零的意味。
中学生作文 篇3
什么是最好的教育?最好的教育就是最能充分发掘人的潜能的教育。马斯洛认为人的潜能不可能自然流露出来,只有通过学习教育等活动的发掘才能表现出来。他指出:教育如果能帮助个人发挥潜力、自我实现,那就是'好的'。(摘自《马斯洛教育观》)
语文课程新标准这一工程的全面启动,渗透着全面、和谐和创新的理念,让学习者乃至教育者都觉得教育、学习是一种享受。
一、享受关注。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不仅在备课、上课、评价时都要全面关注学生。实施新课程后,教师普遍把着眼点转到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上,一是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努力,二是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成功体验。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地克服困难,由未知到已知,由知之不多到不断得到知识的过程。因此,要取得好的学习效果,在学习过程中付出努力是绝对重要的。关注学习过程中的努力,有助于激发学生内在的、持久的动机。尤其是教师对学生的关注更能起到督促激励的作用。
其二,学生自身是富有潜能的个体,他们犹如一块乌黑的煤炭,蕴丰巨大的能量,他们需要的是火花,教师就是火花,起的作用就是点燃,一经火花点燃,他们奖释放巨大的能量,燃烧成熊熊大火。(摘自《人民教育》)
以这样的眼光来关注学生,就是一种赏识的眼光,这种赏识的眼光不仅表达了对学生的尊重、信任,而且还表达了教师的期望,在这种赏识的眼光下就能够发生罗森塔尔效应。当学生获得成功时,及时给以鼓励、强化,教师及家长不要吝惜表扬怕他们翘尾巴,学生只有在表扬和鼓励中才能树立自信和自尊,这其中尤其要鼓励那些取得同样成功但付出更多努力的学生,给予他们良好的评价。关注学习过程,不是不问耕耘结果。关注学习过程打破了以往教育中的不良循环,是学习良性循怀的开始;关注学习过程,就是要优化学习过程,学习过程得到优化,自然就优化了学习结果,也使学生在您的关注中健康、愉快地成长。
二、享受自主。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必须转变一个观念,就是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学生自身就是最可利用的课程资源。 教师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评价者,而不是要什么都在学生之上的传统师者形象。
新颖的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等都将教师从传统的一包到底的角色中解脱出来,也将学生从“一言堂”的苦恼中解脱出来。而且教师不可能完全理解学生的思维,甚至,也不可能覆盖他们的知识面,那么,这个时候,把机会交给学生,这种方法是再好不过了。教师摆正自己的位置和角色,学生也摆正自己的位置和角色。这种角色的变化,使得学生和教师都能自信、从容地走进新课程的课堂。因为面对新的教学方式,教师可以利用的资源是越来越丰富了,课堂对教师的关注也大大转移了,学生得到最大的关注,从而使学习成为一种没有压力的享受。
三、享受合作。
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小组合作学习在形式上成为有别于传统教学一个最明显特征。它有力地挑战了教师一言堂的专制,同时也首次在课堂上给了学生自主、合作的机会,目的是培训学生团体的.合作和竞争意识,发展交往与审美的能力,强调合作动机和个人责任。
小组合作学习的几大要素包括:学生之间的相互配合,共同任务中的分工和个人责任,小组成员之间的信任,对成员完成的任务进行加工和评估,并寻求提高其有效性的途径。
从而我们可以得知,新课程标准把课堂还给了学生,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任,他们分工合作,勇于承担责任,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善于取长补短,得到成功的满足与喜悦。事实证明,这样的课才是真正有效的,能使学生学会学习的课。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中愉快、满足,学习成为他们的真正享受。
四、享受创新。
我们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到底是人还是知识?《语文新课程标准》为我们作出了正确的解答。创新教育要求以人为本,这在教育观念上和理论上必须对传统的教育理论模式进行反省和检讨。过去的教育理论,在人的认识上更多地着眼于社会性层面的认识和分析,很少关注人性本身的内在东西,如认知心理、意志、性格、思维特性、兴趣、智能、情感、脑功能等心理和生理成长的规律和个性特点问题,殊不知这些最根本的内在因素成长与否,对于一个受教育者的成长具有决定性。我们的教师观察学生更多的是表现出来的行为和行为结果,而对为什么造成这种现象和结果的内在因素很少作科学性的研究。创新教育,要求教师必须从人本性出发认真地研究我们的受教育者,让我们的学生从小得到完全的人的教育,使人性本身得到健康的发展,也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得到学习的快乐。
【中学生作文】相关文章:
中学生作文03-09
中学生作文03-09
中学生作文03-09
中学生作文03-14
中学生作文03-15
中学生作文03-15
中学生作文03-15
中学生作文03-16
中学生作文03-17
中学生作文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