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读后感

时间:2023-04-12 10:18:10 读后感 我要投稿

幸福读后感14篇

  读完一本名著以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那么读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幸福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幸福读后感14篇

  幸福读后感 篇1

  让你想起爱过的人,错过的事,之后,向幸福出发。这是陶思璇《向幸福出发》封面的小标题,读着这些文字,看着封面陶思璇灿烂的笑容,信手翻开了书页,跟随她的目光,展开了幸福之旅。本书由大学校园里的年轻爱情拉开帷幕,爱上一个不爱我的人,异地恋的未知之伤,最后落笔于赢得一场幸福之战,校园恋、单相思、异地恋、幸福战役,演泽出一幕幕爱情戏剧。

  很喜欢阅读她的文字,如同散文般的叙述风格,将一个个咨询案例,娓娓道来,同时运用心理学分析的视角为迷茫、困惑、苦恋的人们找到幸福的方向,寻找幸福的彼岸。

  在旧性依旧,旧爱不再一文中,她讲诉余惠与自己老公因第三者插足导致离婚,后来第三者与前夫结婚,她又与前夫纠缠不清,造成个人困惑。人有时是矛盾的,明明知道答案,却总是在逃避,不愿正视问题的本身,也就是人们常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只有适时的调整自己,才不至于走入困境。分隔两地的姐弟恋中,让我看到欣欣和男友,在这场姐弟恋中的困惑,男友性格中内在的小孩,与欣欣性格中内在的父母,时常冲突,是造成困扰的关键,这也是原生家庭中涉及的问题,当孩子无力改变父母时,就把希望寄托在恋人、配偶,尝试改变自己的另一半,当愿望再次落空,就只能把期待投向自己的孩子,试图改变自己的'孩子,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去成长,完成改变他人的夙愿,这样的做法,使得家庭呈现出一代代重复类似问题的复杂性。

  记得三年前,自己曾经自己信手涂鸦写下,“幸福是什么/是暖暖的灯光/照耀回家的路/幸福是什么/是相爱的人儿/你侬我侬相依/幸福是什么/是老人们相守/共享含饴弄孙/幸福是什么/是两三知己/相邀品茗聊天/幸福是什么/是独自静心/慢慢向内回观/幸福是什么/是做完瑜珈/身心的全面放松/幸福是什么/是听完音乐会/感受灵魂的颤动/幸福是什么/是那一瞬间/发生的喜与悲/幸福是什么/在你我心中/会有很多答案/抓住那种感觉/感受那份心动/让幸福盈满心间。”就像六六在《蜗居》中写道,幸福就是筷头上的肉丝,即使只有那么一点,但是相互间彼此的关爱,却是持久的,就像萨提亚让我们学会积攒温暖,传递温暖,当温暖萦绕心间,你就会明白快乐的真谛在于自己的内心,放慢脚步,简单的生活,常怀感恩之心,想想恋人、爱人的关爱,此时此刻,让我们从他们的故事中得到启示,学会经营爱情,经营婚姻,踏上幸福阶梯,一步步寻找爱的伊甸园。

  幸福读后感 篇2

  假期里利用闲暇时间断断续续阅读了张万祥写的《这样做,教师更幸福》这本书,里面集结了众多优秀班主任在班主任工作中的事例,在阅读过程中,时常忍不住惊叹一声,呀,这不就是我也遇到的事吗?然后仔细阅读有智慧的班主任如何解决这些事故,有些自己也在做,只不过没有将之诉诸文字;更多的是从中学到了更好的方法。

  这本书从“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观念““当素养遇到考验时,应恪守师德”“沟通时,应走进对方的心灵”“面对问题与问题生,应三思而后行”“要想取得高效,应讲究工作的艺术”“面对专业成长,应勇于走快车道”等六个方面,用具体事例来展示了优秀教师在遇到具体问题时是怎样做的。

  第一辑的卷首语中写道:与其逼着学生去改变,还不如先改变自己。只有把自己改变得强大了,优秀了,卓越了,学生才会接纳你,才会信服你,才会把你当做他生命中的重要他人,才会与你共攀泰山之巅,才会与你华山论剑,或煮酒论英雄。教师也是凡夫俗子,也管油盐酱醋,也有喜怒哀乐,也会精疲力尽。纯粹的捧出一颗心,不一定就能收获一仓谷。要给孩子们带来最大的帮助,工作的巧劲和奉献精神一样重要。这段话触动人心,是的,作为一个老师,光有一腔热情,满腔热血,不一定能有收获,最后苦了自己的心觉得付出不值得,所以在工作中时常停一停,多思考多转变方法定能事半功倍。同时也能够带来更多更深的思考,对指导自己的工作有好的帮助。

  在第一辑里有一篇《每朵花都有开放的理由》,讲了老师引导孩子们学会遵守纪律。里面讲到孩子们在课间叽叽喳喳的跟老师说话,在排队时也还叽叽喳喳的聊起了天。老师感悟:孩子们如此这般的好动其实是再正常不过的了。孩子们无法按捺欢乐,需要同伴分享,我们能为了整队时的“鸦雀无声”而面目狰狞地去抑制吗?“我们慢慢来,好吗?”--这才是引导孩子的真切话语,我们应该看到孩子的灵巧和热烈啊。

  是呀,我时常想到,我们的孩子从早上进入教室到上课,能有多少属于自己的时间,她们的好动好玩的天性被压制在纪律、分数之下,尤其对于低年级孩子来说,他们有很多奇思妙想需要诉说,有很多我们不能体会的快乐需要分享,但我们时常面目狰狞的'去制止、批评,适当的留一些时间给孩子,在这段时间里孩子们是放松的,每个人可以不用想作业的事情,轻轻松松的聊几句天也未尝不可,陶行知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如果我们隔着心交流,无法走到孩子们的心里,那么教育的效果必定也是打折扣的。

  幸福读后感 篇3

  刚刚过去的一周是非同寻常的一个星期,我看了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被人相信是一种幸福》,故事讲述了黑人小男孩掉进了广阔的大西洋,船长发现他失踪了,并及时救起了他。为什么地位如此高的船长要救一个在船尾搞杂活的黑人小男孩呢?因为船长拥有一颗仁慈、善良的心,懂得众生平等,生命高于一切。

  读了文章,我不禁想起不久前发生的一件事,腊月的某个周五晚上,我去上课,八点放学。我妈正要接我,却突然听说在高技街那里有一只猫被车撞了,伤势严重。但此时已经接近八点了,到底是来接我还是救猫呢?因为事关生死,她就直接去救猫了,让爸爸来接我。

  妈妈告诉我,到了那里,地上一堆血迹,有只猫躺在地上,一动不动。天下着雨,很冷,那只猫发出了微弱的叫声。妈妈赶紧到邻近的动物医院去求助医生一起将猫送到医院。医生一查,体温很低,伤势很重。经过急救后,总算体温上升了。但因为骨折无法吃东西,就只能用管子穿入食道,用针一点点往里面注入营养液。过年了,工作人员回家时,就由我们来完成这个任务。经过我们的照料,它已经可以站起来,走路,跳跃,感染也得到了控制。幸亏当时去救助,不然一个生命又将离开这个世界。

  生命没有大小,没有高低贵贱。正如文章中所表达的,如果因为犹豫而耽误救人时间,结果只能看见尸体,那么船长会对自己非常自责,不能原谅自己,也许从此就一蹶不振,忧郁至死。

  如果他听信周围人的话,没有去救这个孩子,选择继续航行,那么他就是个置他人生死而不顾的人,就得不到大家的信任。一条船,没有一个好的'船长,是不能成功远航的。在远离大陆的大西洋上,潜伏着许许多多不可预知的危险。当危险来临时,他们就像一盘散沙,随之将走向灭亡。所以救了一个黑人小男孩,也许就是救了整条船的生命。

  小男孩得救后可能会成为一个了不起的船长,也有可能在平凡的工作中继续平凡。但是无论未来如何,只要活下去,就有生命的希望。就像那些小动物,虽然不会说话,但是从它们的眼神中能看出活下去的希望。我们救了那么多动物,我觉得自己很伟大,能够像超人一样,帮助一切弱小,这是多么幸福啊!这时,妈妈告诉我,那只猫生了只小猫,可惜是死胎。我想,有可能,它是拼了命活着把这个宝宝生下来的吧。

  生命很渺小,很脆弱,也很强大,很坚韧。而中间就相差了我们的一双手,一双给予温暖和帮助的双手。

  幸福读后感 篇4

  幸福,这两个字引出了我无数的联想。幸福要怎样才能被称之为幸福,幸福又是什么?毕淑敏则告诉了我们这个道理,回答了我们的这个问题。幸福人人都需要,但是也要恰到好处。我们在生活中,并不缺少幸福。而有时幸福却过了头。

  这本《恰到好处的幸福》,则是毕淑敏告诉我们的一个真理。他曾说过:“幸福是一种心的富足,不以物质的多寡来衡量,它是付出、分享和爱的感受。恰到好处,是一种哲学和艺术的结晶体。它代表的豁达和淡然,是幸福门前的长廊。轻轻走过它,你就可以拍打幸福的门环。”而我觉得幸福要恰到好处才是真的幸福。书中也有写过:“酒精的浓度不能太高,过了那个最佳值,结果就适得其反。幸福也一样,切不要贪得无厌。”

  恰到好处的幸福,只要用心,在平常仍能看到,就像平常的事。深深地话我们浅浅地说,长长的路我们慢慢地走。这里面,不就已经有幸福了吗!

  我们要学会真诚地面对自己,不然如何去接受那幸福。

  有人问过,幸福有几种颜色?毕淑敏说有无数种,数不清。也有人说仅仅只有七种。但我相比起来更喜前一种说法。不同的人在面对幸福的同时,觉得幸福的颜色也不一定会相同。世界上有那么多人,不可能感觉到幸福仅仅只有七种颜色。

  有些人根本就误解了“恰到好处”这四个字的含义。因为某种机缘看到了好房子,就设想以后能在这屋结婚生子。看到了豪车,就设想能开豪车,知道寿星活到90岁,就发誓自已一定要活到100岁……这根本就是不合理的期望。目光太高,就违背了“恰到好处”这一原则。

  我们并不需要有太高的目标,我们只需做到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把它做成功了。这不就是我们想要的幸福么?只不过需要我们适度。

  幸福,在我眼中,只是平平淡淡地过好自己想要的却也并不过分的`生活。只需要自己不要太贪得无厌。

  走过恰到好处这一条不寻常的长廊,你就已经走到幸福的门前。你就可以拍打幸福的门环,就可以得到你自己梦寐以求的幸福。

  读了毕淑敏的这本《恰到好处的幸福》,使我对幸福的看法也有所改变,不像以前那样苛求。

  幸福,要恰到好处,才能称得上是幸福。要懂得珍惜幸福,别让它从我们的身边偷偷地溜走。

  幸福读后感 篇5

  信手翻开毕淑敏老师的散文集,是第一篇,《提醒幸福》。开篇就让人有了感同身受的认同感:我们从小就习惯了在提醒中过日子。仔细想想,确实如此。我们被提醒的,总是那些会让你猝不及防的灾祸,由此不经意间增加了对于危险的后摄抑制。我们开始在惴惴不安中预防,看不见的恐惧像乌鸦盘旋在头顶。

  毕淑敏老师或许同我一样不愿被警告苦难,她握起笔杆,向提醒的习惯发出质问:何不提醒幸福?

  幸福也需要提醒。那些认为自己不幸福的人断然不是真的不幸福,只是他们未曾发现藏匿于身边,融入在生活里的小幸福。倘若有人提醒:“喂,你的.同学在你来晚的那天帮你做了值日,别忘了感谢他呀!”原来你的庆幸并不是恰巧教室很干净,而是别人默默帮助的小幸福。有人帮助你,有人想着你,还不幸福吗?

  当你到达站牌时公车刚好停在你面前;你路过的街道花儿盛放得刚刚好;食堂阿姨多给你加了一勺想吃的饭菜;图书馆恰好空了一个座位给你;出去玩是阳光明媚微风不燥的好天气;赶时间遇到一路畅通的绿灯……明明是微不足道的小事,却连想想都能带来饱满的幸福感。就算别人给以不好的警诫也没关系,幸不幸福我说了算。我想要我幸福,所以我提醒自己提高对于幸福的警惕。

  当下是晴天,就别去顾虑明天的雨天,我们有一天时间准备一把雨伞;当下是春天,就别去着想尚远的秋天,我们有半年时间躲避枯荣的秋景;当下是丰年,就别去忧虑可能的灾年,我们有一年时间预防不利的气候;现在是幸福的,就别心患未知的苦难,我们有永远享受幸福的权利。

  幸福的时间无限长:从前,如今,以后。

  是幸福贯穿时间,或是时间承载幸福,亦或是幸福等同时间,都无所谓。因为幸福无关乎时间,你就是幸福的!

  无所不有时是幸福的,因为我拥有想要的一切;一无所有也是幸福,我还有一个健康的身体;疾病缠身也是幸福,我依然怀有一颗健康的心;甚至当我的躯体不复存在的时候,我的灵魂仍旧是幸福的。那时,我会停留在我生活过的空间,回忆我在人世存在过的痕迹。然后作为旁观者,静看每一个人,在局限的空间里完美着自己的世界,幸福着自己的时间。

  时间担当了幸福的闹钟,你听,他在提醒你。

  幸福出没!请注意。

  幸福读后感 篇6

  在《幸福之路》一书中,罗素没有运用任何高深的哲理,而是把一些自己经历证实过的看法归纳起来,制做出一张获取幸福的良方,希望人们能够找出自己生活理念中的病因和治疗方法、也能够找到幸福的真谛并使自己变得幸福。他在序言里说:“在以下的篇章里,既无高深的哲理,也无渊博的征引。我只是把通情达理的一些意见归纳起来……因为不少烦恼的人凭着适当的努力可以变得幸福,所以我才写下这本书。”罗素书中论述不是抽象的理论,而是他自己生活实践的结果,是他的阅历和观察积累而成的人生感悟。因此,这本书浅显易懂,读起来趣味性较强,而且确实对追求幸福的人们有启发作用。

  在书的前半部分罗素谈了不幸福的原因和现象。他讲到人们不幸福一部分原因是由于社会环境,一部分是由于心理素质。显然,这本书主要是剖析世界观、伦理道德观、生活习惯等给人带来的不幸福或者幸福的感受。罗素认为,不幸福的人一般是因为深陷在“自我沉溺”之中而不能自拔,他分析了三种自我沉溺之人,分别是自责者、自恋者、自大者。

  罗素在书的后半部分则告诉人们如何走上幸福之路的方法。首先他分析了产生快乐的因素,然后论述了兴趣、情爱、家庭、工作、休闲、获得与舍弃等因素与幸福的`关系。罗素说,幸福,显然一部分要靠外界环境,一部分要靠自身努力。除了外界环境,他认为在个人自身的范围以内,幸福是很简单的事情。也就是说,如果能拥有温饱、健康、爱情、颇有成就的工作、小范围的受人尊敬,就足以使人幸福,这几乎是人人可以达到的自然的幸福。然而还有一种幸福是精神层面上的幸福,其唯一的条件是人们的热情和兴趣向外而非向内发展,也就是说人们想要得到这种幸福,首先要摒弃自我中心,跳出自我,放远目光,客观地看待自己和他人,满腔热忱地融入社会生活。

  另外书中还有这么一句话:“每个人都愉快地接受爱,又自然而然地奉献爱,由于这种相互幸福的存在,每个人便会觉得世界其乐无穷。”不断地付出和得到爱,幸福是平淡生活的体会、是点点滴滴的快乐,是大多数人都能拥有的。而且,幸福并不在于金钱的多少,也不在于名誉的多少;不在于是否荣华富贵、人前显赫,也不在于是否粗茶淡饭、平实无奇。一个普通的人,如果读懂了自己,读懂了生活,他就会找到幸福的真谛,同时也会感到:幸福近在咫尺,触手可及。

  幸福读后感 篇7

  李跃儿这个人一开始我并不熟悉,认识她来自于她的这本书《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

  翻开书的第一页,我就被里面生活、真挚的言语所吸引,她的字里行间流露出淡淡的温馨,没有华丽文藻,没有专业的术语。她站在一个叙事者的角度,详尽却不繁复的讲述一个一个她所遇到、看到、听到的故事。不讲为什么,应该怎样去做。

  她用一条条平凡的字句,领导你不由自主得去领悟、去思考,让人欲罢不能,越读越深入,完全地沉浸其中。

  在她的心中,每个孩子都是一粒纯净的种子,种子如何发芽、如何成长来源于浇灌者。所以,孩子犯得一切错误都是父母无知、不重视而造成的。首先应受到教育的应该是父母,只有父母拥有了健康、科学的教育观,幼儿的教育质量才能提高。

  书中有这样一段话,我记忆犹新:孩子是通过自己生活的经历来建构对这个世界的认识,当他发现他身边所有的人都爱他时,讲来他就会认为自己是被欢迎被接纳的;当他发现他的父母不爱他时,他就会认为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人都不会轻易爱他,也不会接纳他。

  我很认同这段话,在现今这个高速发咋还能的社会,我们更多关注、追求的是如何更高效、迅捷的方法。教育者被要求高学历、高素质,各种技能的比赛、书面的文章。而我们似乎忽略了一个重要的问题,教育者被评定能不能胜任幼儿教育这一职业时,是不是要再次评定他是否怀有一颗有爱的.心?幼儿工作之琐碎、繁复不同于其他教育工作者,在保育与教育两者间,我们更趋向于保育。

  刚刚脱离父母的孩子有着独自面对社会的恐惧,用蹒跚的小腿走向远方,离开他们的小世界迎接陌生。在这种环境下,我想再强大的技能知识都是无力的,如果这时的教育者没有一颗爱的心,面对孩子的哭闹,他烦了;面对孩子的调皮,他恼了;面对孩子的彷徨与无知,他厌了。

  那他就算天下第一又如何呢?如果我们心中都有爱,是不是就不会出现许多幼儿园教育者虐伤孩子的事件了呢?

  父母的爱、老师的爱、同伴的爱,缺一不可!教育者的爱尤为重要,他引导孩子幼小的心,让他们锻炼敢于面对困难的意志;他呵护孩子受伤的心,以爱抚平破碎使其强韧;他保护孩子懵懂的心,使他们有一个温暖的臂弯。

  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也许我们都要反思,看完全书我才觉得这句话是如何的刺目,如何的惊心。没有幸福的孩子,如同失去宝剑的骑士,这样的他将如何面对在以后道路上所遇到的荆棘?他的人生还能完整吗?请还给孩子幸福之剑,请守护孩子美好童年!

  幸福读后感 篇8

  老实说,我不是一个很细腻的人,在这个浮躁的现实里,我有的更多的是惰性和无所谓。我常常羡慕别人的才华满溢,有那么一刻觉得自己不该像现在这般无知下去,也许应该多读点书,多走些路,多出去看看这个大千世界,去学会怎样一个人去旅行,去感受这个世界的千万种姿态。

  如果不是这样,我的生活和芸芸众生在这个高科技占据主导地位的时代里浑浑噩噩过着空虚忙碌的生活有什么不同呢?还好,我是可以偶尔停下来的人,我愿意花一些时间去欣赏那些精神世界里开出的花儿,正如席慕容写的这本诗集《写给幸福》。

  在我的印象里,诗人总是习惯用华丽的词语去表达那种我们无法轻易领会到的高境界,可是我们只是一介凡人,有时候难免不能与他们心心相通,心有灵犀一点通。然而席慕容的诗不同,她是从平凡人的角度去看生命,看我们生命中拥有的那些幸福,她诗里写的那些人生感悟和我产生了许多共鸣。《写给幸福》这本书一开始给我的感觉就好像是席慕容的日常日记一样,字里行间,那落了一地的桐花,那一夜白花花的月亮,那一缕淡淡的花香,那一帮生命中的朋友,那一个红绿灯路口的小女孩,那一段孤独的旅途。

  这一切的一切都是我们人生中最普遍的遭遇,只是要怎么去看,怎么想,怎么样才能感受到幸福的滋味呢?我想大概要用我们的内心去感悟吧。

  《写给幸福》教我如何思考人生中的那些遗落的幸福。在生命的旅途中,我们看尽花开花落,年复一年。那满树的桐花在它的季节里开出自己最美的花骨朵,留下了短暂而最美的`年华。它来到这个世界似乎只是为了在最适当的这个时机和这个季节来一场最美的相遇,只是我们有没有想过,难道生命在片刻欢聚之后真的只能剩下离散与凋零?席慕容在转身的那一刹那,桐花正不断不断地落下。她心中紧紧系着的结扣慢慢松开,她俯首轻声向山峦道谢,感谢山峦给过她的每一个丽日与静夜。

  由此前去,她只记得雪白的花荫下,有一条不容你走到尽头的小路,有这世间一切迟来的,却又偏要急急落幕的幸福。我们每个人的世界太小了,终究有些人要离开,有些人会留下,即便如此,那些华丽谢幕的人们仍旧在我们的生命里带来过幸福的痕迹,正如有句话说的好:“朋友就像酒一样,越久越醇香。”我们只要还记得那一股幸福的醇香就好了,幸福不需要朝朝暮暮。

  幸福读后感 篇9

  手捧朋友推荐的《幸福的方法》,心中倍感安定。它让我不知不觉地开始品味生活,反思自我,实现幸福。

  幸福是一种心境,不在于拥有多少,而在于能放下多少。一个人不幸福,主要是妄想太多,追求不停。贪恋很重,总希望拥有一切。明明已经拥有很多,总觉得自己拥有的还不够,一直不停地追求下去;让自己不安心,只能越来越不幸福。

  其实,幸福就在我们身边。海子的诗《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给人一个极为幸福的意像,但写出如此文字的人幸福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要不然,他也不会走上绝路。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海子想从“明天”起做个幸福的人。“明天”每天都会来,却从来都没有真正地来过。海子把幸福寄托在虚无的“明天”,结果当然是不可能!曾经认为,今天累一点苦一些,放弃现在的幸福,就会换取明天的幸福。然而,最后等待我的只能是花落空折枝的遗憾。扪心自问:今天不幸福吗?为什么要等明天?从现在起,只要用积极的心态去对待每一件事情,用喜悦和期待的心情去接受每一项任务,在现实生活中挖掘幸福,那么你就会感到人生更充实,幸福就伴随左右。

  在工作过程中体验幸福。泰勒博士指出:对于把工作看成使命感的人来说,工作本身就是目标,他们对工作充满热情,在工作中达成自我实现。工作对他们来说是一种恩典,而不是打工。

  我非常赞同泰勒博士的观点。事实上,教师岗位这个大家庭里的 成员们都在以实际行动诠释着幸福。教师的幸福源于学生的成功和学生对教师的'真情回报,源于教育教学工作的成就,源于家长、社会的信任、尊重,源于领导的肯定和支持。

  在日常生活中享受幸福。生活不会特别眷顾某个人,人生总是福祸相依,苦乐参半,但你只要能做到从容处世、看淡得失和感恩生活,享受努力的过程,珍惜幸福的成果,知足长乐,你就会很幸福。放下匆匆的脚步,关注生活中极为寻常的事物,你就会发现,幸福来的如此简单。其实人们在疯狂的追求物质生活的同时,应该稍稍停下来深思一下,在最基本的物质生活得到保障后,幸福感并不因为物质的积累而增加,其实人们的需求并不多,幸福是如此简单!收集自己一点一滴的幸福, 你会发现原来自己生活在幸福的海洋里!

  幸福读后感 篇10

  利用三天时间断断续续地看完了大冰的处女作《他们最幸福》,感受颇深。

  我对大冰的印象之前一直是停留在主持人的标签上,并且对这位山东二线主持人的印象也并不怎么好,可以说除了感觉比较傻和二之外基本没有留下什么印象。直到雪歌推荐《一席》,看到他的一期《赶着音乐放牧》,一直到后来在《韩寒一个》上看到他的三篇文章,才发现自己原来长着两只有色的眼睛。

  大冰是八零后,山东济南人。他身上有众多的标签:主持人、民谣歌手、背包客、酒店掌柜、作家……然而我最感兴趣的是他从23-33这十年间在风马藏地、丽江古城这一路上经历的故事和碰到的人,因为从这些人和故事之中我们能寻到一些人生的密码。

  《他们最幸福》这本书讲了十多个这样的人,这些人都是行走在出世和入世边缘的人,他们对于人性自由的追寻,对于现行体制的叛逆,对于幸福的'另类解读,让你读来欲罢不能,时时有股与当下诀别,一身行囊立马踏上川藏之旅寻梦的冲动。

  什么是幸福?这几年好像好多人都在讨论这个问题,从CCTV到网络传媒,从商海精英到市井草根,声音不同,答案不一,不过讨论来讨论去大体还是离不开好车好房好职位,站在财富的至高点看风景更美。而书中的他们却在财富的最底层安贫乐道,用不一样的人生为我们描绘了别样的幸福风景。景物描写的句子

  比如大军,一件裤子从牛子裤到乞丐服,再到五分裤,再到短裤,再到三角裤穿了七八年,这么穷的一个流浪歌手,却下血本花16万去做一张专辑,还拍了一部短片《我想飞…》并在一个电影节上获了奖。

  比如从十七岁就单身闯世界,环球旅游的月月;比如从白衬衣的公务员叛逃到北京差点成为签约歌手又叛逃到丽江的“越狱者”路平;比如在雪崩中九死一生的成子,比如那位不用手机和大冰徒步从拉萨到珠峰的女孩,还有从名牌大学一毕业就踏上孤旅人生的王博和甜菜以及在沙漠中差点被冰雹埋住的既感性野性也性感的白玛央宗……

  他们每一个人的故事都会让你深深地陷进去而不能自拔,让你在那些看似清贫、潦倒、困厄的生活中,一品什么是逍遥、自在、幸福的人生。搞笑的签名

  不多说了,当你还在为当下苦闷的时候,来看看这本书吧,看了你就懂!

  幸福读后感 篇11

  幸福是一种生活的方式和态度,这是我从《牵手幸福》中体会到的。

  每一位女性都是从天而降的天使,都有权利让自己活的更潇洒,让自己的人生更加丰富多彩,从而创造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有些女性被过多的欲望和琐事束缚住了脚,迷失了自己幸福的方向,结果与幸福插肩而过,而有些女性则始终坚守自己的价值观、人生观,执着追求,真爱生活,牵手幸福,行走在幸福的路上。

  幸福是灵魂的香味,它来源于我们内心深处的感悟和释放。幸福需要我们用心感受,无论我们何时何地,只要自己感觉幸福,就是幸福的。这种感觉与财富、地位、美貌都无关,并且这种感觉不能复制、不能继承,也是永恒不变的。

  幸福不是奢侈品,而是必需品。每一位女性都需要它、追求它。其实幸福就在你身边,只要你用心体会,幸福将无处不在。它往往就在你一拿一放之间,有时也存在于你那温暖的心田。

  幸福就在当下,需要我们用力握住今天,不要为过去而悔恨,也不要为未来而彷徨。珍惜你现在拥有的一切,要有一种“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的恬然自安的心境。

  幸福也是一种快乐的感觉。快乐与幸福是一对孪生姐妹,如影随形。简单的理解,幸福就是天天都有好心情。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常八九,与其忧愁上路,不如让宽容化解恩怨,让感恩温暖你我,让乐观冲淡“变故”后的失意与落寞。幸福并非像一颗晶莹剔透的宝石般令女人付出再大的.努力也难以找到,相反,它是由一系列普通又细小的宝石连接组成的珠串,散发着快乐的光芒。

  幸福是一种爱。无论亲情,友情,爱情,或是博爱,都是幸福的源泉。幸福就是爱与被爱过程中,所以说,没有爱的女人便没有幸福可言。而最高境界的幸福,就是在给予他人幸福的同时,自己也获得幸福。……幸福是人类一种既古老又永远恒新的追寻目标。幸福观与人身观,价值观紧密相连,有什么样的幸福观就有什么样的人生追求。从这本书中感悟女性朋友幸福真谛,树立正确的幸福观,追求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我们真心希望每位女性朋友都可以把握幸福方向,做个幸福的女人。

  牵手幸福,与幸福同行!

  幸福读后感 篇12

  一盘幸福饼,成为了这本书的语录。从相遇到相知,在经历了别离之后的离别成了这本书的最后的结局。或许,“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成为了这本书的走向。也许“众里寻芳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成为了这本书的写照...

  从打开书到合上书的时间,不过三天。合上书的那一刻,我仿佛看到了爱情的伟大,也看到了人生最痛苦的事情——生离死别。有过这样一首歌叫做《幸福拍拍手》,每每唱出来,都觉得出奇的怪,明明幸福与拍手之间毫无关系,为什么总要将它绑在一块呢?而现在,回想回想,倒是认为拍手不过只是传递幸福的方式罢了!

  幸福是永远的,爱是永恒的。在我们这个年龄段的小孩,不奢求拥有它,只是不想失去它...

  只是幸福这个字眼太过伟大,我并不理解...

  一双羊毛袜,只是不想你忘记我。

  一双羊毛袜,只是你对我的挂念。

  书中说,真正的理由十分自私,我挂念在冰天雪地里的他。

  我理解了,幸福与爱应该是拥有的.。

  一串玻璃珠,只是你送个我的礼物。

  一串玻璃珠,只是你对我的祝福。

  我又理解了,幸福与爱,就是美在无法拥有。

  我又开始迷茫,那幸福与爱到底是拥有还是无法拥有?

  有人说:“我学到了寻找幸福的方法:限制自己的欲望,而不是设法满足他们。”

  又有人说:“幸福不表现为造成别人的哪怕是极小的一点痛苦,也表现为直接促成别人的快乐和幸福。照我看来在这一方面可以最为简明地表达为:幸福在于勿恶,宽恕和热爱他人。”

  在光明的世界里,总有黑暗。而且,从黑暗走出来的人,才真正懂得光明的可贵。社会上不只充满了幸福,因为不幸,所以会有幸福。

  这次,我理解了,原来幸福与爱最美丽的地方,就是无法拥有。

  叶散的时候,你明白欢聚。

  花谢的时候,你明白青春。

  令爱与幸福永恒的,是别离。

  唯一可以战胜光明的,是回忆。

  我们所放下的尊严,个性,固执,都只是因为放不下一个人。不要忘记被蒙蔽的幸福。不要忘记的就是瞬间沉浸在高贵中的自豪,自己亲身体验的幸福,比起在含糊不清的盲目自信中长年醉生梦死的幸福也好的多。我们要慢慢学会爱自己,因为,幸福,不需要别人成全。

  人生如朝露,何处无离散。

  幸福读后感 篇13

  看了毕淑敏的《提醒幸福》,我突感幸福的环绕,才发现幸福其实无处不在,只是我们缺少一处发现的窗口。

  我们说,世上有预报天气,台风、地震的……可没有人预报幸福,那是因为我们把幸福想得太理所当然,太遥远了,难道我们不可以从现在开始,认真看待幸福,珍惜每一刻幸福吗?

  我曾认为优秀的成绩,圆满的家庭,充实的生活,这些便是幸福,可是幸福,却远远不止这些。

  幸福好比衣服,千差万别各不相同,因人而异。服装有高档低档之分,幸福也有高尚和庸俗之别,坐在斗室通宵搓麻将与深居书城秉烛夜读,谁个优劣?滥用职权过纸醉金迷生活和一生正气两袖清风俭朴生活,哪个值得褒扬?

  幸福有时就像笼中鸟与笼外鸟,居庙堂之高、锦衣玉食,一呼百应,却感叹“有书真富贵,无事小神仙”的悠闲;处江湖之远,就写下“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的悲歌。

  幸福就像手心里的水,就像太阳匆匆的步履,任你千方百计却依旧无法挽回,只留下“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和“当时明月夜,曾早彩云归”的无限怀恋与回味。

  幸福四处环绕,但仍有人发现不了。

  “身在福中不知福”,这是人们常挂嘴边的话。说是如此,可到底能有多少人“知福”呢?

  穷人觉得富人是幸福的`:他们拥有无数珍宝与财产,日日穿金戴银,浓妆艳抹,全身珠光宝气,不管到哪儿都能挥金如土。可他们却不知,富人也很烦恼。富人们的确身家万千,可他们的思想已经被金钱财富所禁锢,在商场上对金钱的欲望愈加强烈,每当夜深人静,疲惫的他们也渴望能够像普通人一般简单快乐地生活,拥有着体贴的爱人,而不是为了金钱巴结讨好的势利眼;富人们也常在望着窗外时,憧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乡村生活,虽简朴,但却乐趣无穷。

  幸福无处不在,找寻你想要的幸福,便能有信念地活着。而我们总会被一层黑纱遮住双眸,认定幸福属于他人,永不会降临己身,然后怨天尤人,自怨自艾。请铭记幸福无处不在。怕什么,幸福有N种感觉,总有一种,属于你。

  幸福读后感 篇14

  利用寒假时间读了《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一书,收获颇丰,作者李跃儿有着二十多年的摸索经验,用一个个人性教育的个案分析,充分向我们诠释了孩子的幸福是如何被家长和教育者一步步拿走的,我们又该如何使孩子健康幸福的成长。

  幸福是什么?孩子的幸福又是什么?到底是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读过李跃儿的这本《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相信我们会找到答案的。

  “孩子是脚、教育是鞋”这是李跃儿提出的教育观点。教育者(教师、家长)是造鞋人,只有他们了解了孩子脚的.大小、形状、特点,造出合适的鞋,孩子才会感到幸福。

  成人应尊重自然赋予儿童的行为与动作,并提供必要的帮助,以免错失一生仅有一次的吸收性心智最强的时期。而大多数家长此时逼着孩子认字、计算,完全违背了人的自然属性。人的生理生长机制不但是预先设置好的,精神的机制也是预先设置好的。它就像一棵树,何时发芽、何时出土、何时抽叶、何时开花都由其内在预先设置好了的机制所决定的。这个阶段的孩子是处于感性认知阶段,还没有发展起逻辑思维的能力,如果逼着他们算算术,无疑于赶着鸭子上架,结果只能徒劳无功。不尊从孩子成长机制的行为是愚蠢的。

  在李老师的故事中,有一个“棍棒之下出逆子”家中有三个男孩,主犯杨杰和大弟、二弟以及他们的父亲都被判刑,这是一个悲剧的家庭,原本杨杰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孩子,但由于父亲暴烈的脾气,致使孩子走上了犯罪的不归路……正是因为孩子的父母,以及作为教育者的我们,在剥夺着孩子的幸福,那些扭曲的教育观念、错误的教育方法使得我们的孩子开始变得不再幸福,但这绝不是我们所希望看到的状态!这是一个惨痛的案例,告诉我们孩子的幸福是如何被一步一步的改变。

  作者李跃儿在书中还提到的“教育,首先是让人成为人的,是提升人的,拯救人的,其次是增长智慧、传达知识的。”而现实当中,尤其是在中国,成人对于孩子,大都是只注意孩子的身体和学习,却很少注意背后的那个心灵。

  我们作为家长也好,老师也罢,似乎都应该重新审视一下我们的教育观念和行为。给予孩子幸福这是我们共同的愿望,但我们要重新定义幸福的概念:人是否幸福,并不取决于他有多少财富,是否过着奢侈的生活,而在于人的内心有没有酿造幸福的工厂,有没有对于“幸福”这个概念的准确理解和把握,有没有获得幸福的智慧。作为教育者和家长,我们首先要清楚孩子“幸福的根源”,这绝非是孩子要什么就满足什么。

【幸福读后感】相关文章:

幸福读后感04-18

幸福读后感06-07

幸福的鸭子读后感04-30

《提醒幸福》读后感04-30

提醒幸福读后感06-23

《牵手幸福》读后感09-01

《幸福的鸭子》读后感08-21

提醒幸福读后感06-15

《拥抱幸福的小熊》读后感04-29

《幸福是什么》读后感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