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中的玫瑰读后感

时间:2023-04-29 16:39:54 读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行走中的玫瑰读后感

  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后感呢?那么读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行走中的玫瑰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行走中的玫瑰读后感

行走中的玫瑰读后感1

  一日,与友人闲逛“季风书园”,一个相对精致的书店。这店里可点上20元一壶茶,坐着慢慢品读。许是疏离书店太久,对购书又有了几分饥渴,捧回了十来本书,《行走中的玫瑰》是其中一本,这本书是冲着作者闾丘露薇买的。

  对于闾丘露薇,只知道她是凤凰卫视有名的记者,其它一概不知。带着一究香港成功女人生活面貌的好奇购买了这本书。原本以为她是香港人的,看过书才知道其实她是一个普通上海人,因婚嫁随夫去了香港。这个普通人家的孩子凭着自己的努力进取、追求卓越获得了今日事业的巨大成功。

  这本书,闾丘以真诚面对自己的心,坦呈自己40余年来的生活与感悟。

  读过书以后,最大的感想是:同是普通人家的孩子,为什么名人能成功,如自己这般平庸之人却只能平庸,只能在职场忍辱负重过活?不是不能和人家拼爹,也可能不是资质差异,而仅仅是你有没有抱负?你有没有决心与行动。

  闾丘露薇自小就父母离异,跟奶奶一起生活,这样的起点,可能很多人就不能健康成长了,逞论其他?但她却能以自己的`实力考上上海最好的中学——华师大二附中。被激发的旺盛的生命能量还让她在学习之余参与了不少社会活动,担任学生干部,学计算机、在《青年报》做学生记者,就是这个重要的经历,成为她以复旦大学哲学系毕业生的身份能加入凤凰卫视等媒体的重要基础。

  在深圳,她换过几个工作,特别是她居然有进会计师事务所做会计师的经历,我真叹服她超强的能力,想到就能做到,还能成功。她在香港职场中,也看到她恪尽职守,努力工作的身影。所以,才会有进入巴格达地区采访伊拉克战争的唯一的华人女记者,被誉为“战地玫瑰”。

  躬身自问,没有自小就那样的努力却要那样的成功,不是强求而求不得的事情吗?过去的自己好像一直不明白,总在强求一些自己实力并不到的东西,自己做得也异常辛苦。其实,成功应该是水到渠成的事,是自内而外的东西。

  人生几度秋,逝者不可追,今生只能安于此庸常生活。不过,名人有名人的生活方式,名人生活也可能不是尽如意的。闾丘露薇的婚姻不能算是美满的,与她自身的太过优秀有关吗?我不得而知,也许有那么点关联吧!普通人也有普通人的生活方式,没有事业的过于忙碌,没有事业成功带来的喜悦享受,但我却可以有离开职场时的自由自在,其间也可能有别样的愉悦,生命于我同样可以绽放欢颜。写着写着,又为自己找出了不思进取的理由,不能不承认人与人之间这客观存在的巨大差距啊!

行走中的玫瑰读后感2

  因为写论文要用的那本理论书北校区的都借出去了,只得长途跋涉去南校区借。在公车上的那一个多小时把闾丘露薇的《行走中的玫瑰》看完了。以前对她的印象是一个勇敢的战地女记者,其他都不怎么了解。在图书馆偶然瞥见,随手一翻发现写得挺浅显易懂的就借了回来。

  题外话:现在每逢看到安妮宝贝体或郭敬明体就有点厌恶,总觉得有种装腔作势的感觉,不好好说话。有时候耐着性子看完还是没理解作者的中心思想,就很郁闷了,好像是遇到了蹩脚的译文,好想狠批狂改一番。越是大师写的东西,越好懂。这让我想起了最近看的几本散文集,刘文炳的《为了莎士比亚》,写得通俗易懂,但是翻来覆去就是那几句话,一个本子收了好几篇文章,看了前两篇后面的就不用看了。吴兴文的诗文集,果然是学者,学术味十足,还是比较喜欢他的译作。卞之琳的话,文章里不知怎么地带着文革时代的文气,文章不及他的诗作好。最赏心悦目的就是王佐良了,真是写散文的好手。

  看她干练的摸样,以为她为人一定很严肃正经,结果发现她和我们一样,也听孙燕姿,也是爱情至上,也会为了茶余饭后有谈资看看八卦新闻。让她与众不同的是她的视野,她的较真劲儿,她的勤奋和她的豁达。书中好几句话,我都觉得是专门给我开的偏方。她在第69页写道:“很多人总是觉得自己是一个很有能力的人,有些人更是老觉得自己怀才不遇。觉得只要给自己一个机会,就能够证明给大家看。但是其实事情不是这样简单,有时候真的要经常地反省一下,当机会出现的时候,为什么总是轮到别人而不是自己,自己还有什么地方需要提高。”上回口译比赛时,当得知没进最后一轮,我第一个反应是难以置信:信息没我全的`选手都进了。第二个反应是开始质疑评审的评判标准。却一直没有在自己身上找问题,一味地揪着自己比别人强的地方不放,不反省自己薄弱的环节。那时候还不甘心,真想拽着老师说,“再来一次,我要证明给你们看”。就像闾丘露薇在书中所写的那样,有时候机会来了不一定是好事,关键要看你准备好了没有。我还半斤八两就老想着得到别人的认可,现在回想觉得那时的自己实在是太可笑了,不禁为自己感到羞愧。

  她还在148页写道:“大学四年,书反而没有中学看得多了,时间花在了听各种各样的讲座上。那时候来大学做演讲,从来没有受到过明星般的待遇,遇到的都是台下那种挑战的神情。讲座的种类很多,艺术,哲学,还有企业管理,我都会去听,我觉得,听那些比自己聪明和有经验的人讲话,真的要好过看一本其实怎么也看不懂的书。”以后我会坚持每周六都去听公众讲坛,扩大自己的知识面。还要多读书,这样对事物的看法才不会只停留在表面。

行走中的玫瑰读后感3

  这本书是20xx年再版,书中每个话题都有相隔七年的两个视角,流年对照,闾丘露薇的成长轨迹,也是每个年轻人的参照,诸如梦想、大学、爱情、选择、生存、压力、婚姻、名利。

  “战地玫瑰”— 是人们对她最为熟知的称呼,每当世界上有大事件发生时,总有她的身影。然而以报道全球重大新闻事件闻名的闾丘露薇,,她不再评论时事,没有报道新闻。带着自己入行17年积累所沉淀下来的沉稳和厚重、对人生的思考,分享着每个人都在思考的人生命题。

  看到作者讨论的每个标题,总会产生些憧憬,从上学到现在工作一年,经历了人生中最最简单的时候。就像书的扉页写着“有了足够的积累,人会变得自信起来”,当我们在不断积累时,会发现身边的一切在变化。我们常要在走了一段路后,回头看看,也算是对自己的'总结。正如书里说的“七年的时间,想看看自己过去和现在的文字,最大的变化,我想,我不在看到我个人的成长,而是学会了把自己放在社会里。”是的,从这句话我读出了,没有人可以脱离社会和群体。学会反思,学会成长。

  关于大学,这是书里离我最近的一个话题,闾丘露薇阐述了七年前和七年后,关于大学的思考。

  关于自信,七年之前:真正的自信不是刻意去创造的,这是需要时间,需要经历,需要磨练,需要体验而自自然然得到的东西。七年之后:当然,到现在我还是觉得,自信和自大就是一线之差,而且我也觉得,一个人发自内心地谦卑一些,反而让自己的承受力更大,做起事情来更加专注,没有顾虑。

  七年前:大学的四年,学会如何学习,如何恋爱,学习面对社会,学会对待生活。这是多么似曾相识的声音。然而七年后的闾丘露薇却说:我明白,人生会怎样,不是依靠一句话来支撑自己,而是依靠自己形成清晰的价值观,依靠自己对应对变化的能力。也许大学带给我们的不应该仅仅是简单的学习和思想的迸发,它该有更深层的意义。就像我们在面对人生众多的选择时,不该仅仅想我们想选择什么,社会要我们选择什么,而是当我们做了选择,如何去承担责任,因为我们已经成年。

  关于成长,书里讨论了爱情、婚姻、压力、生存、健康、工作等诸多话题。成长是人生活的基本。从拥有只能留在心底,无法分享的爱情开始,到我们为了生存必须有勇气和韧劲来面对这个社会里的人和事。年轻时的无知者无畏是人生必经的过程,没有比较,哪儿来的成长?享受人生不同阶段的每一点乐趣。

行走中的玫瑰读后感4

  看一本书,就像在交一个朋友,看一本好书,就是在交一个好朋友。越来越能体会到这句话。读一本书容易,读一本能让自己产生共鸣的书却很难。难得的是最近读的书总是可以给自己很深的启发,以至于想动笔写这篇读后感。

  认真看看很多出名的优秀女作家的作品,字里行间总能让人产生共鸣并为之动容,同样的感悟在她们的笔下表达得如此美好,也难怪这么多人推崇了。我不了解她们私底下是什么样,但是我相信一本书就是一本态度,书里呈现出来的态度就是对生活的态度。有很多很优秀的女人,我不称她们为作家,因为她们正是在平凡普通的职业中有这样的成就才更让人折服。她们在流年中出落得越发美丽,比如龙应台,比如 闾丘露薇, 她们有思想但不自我。

  有很多很优秀的女性,身在不同行业,有的是作家,有的是演员,有的是记者,有的是歌星,有的是家庭主妇。进一步了解之后发现都有一个共同点:活得漂亮。她们在自己的领域足够优秀,为人自信大方,心地善良,生活态度积极向上,独立,能给人好的影响。我相信不仅仅是对我个人的影响,也有很多其他人。感谢你们带给我的思考和不同的体验,尽管不是我亲身经历,但给了我很大的.影响。让我明白只有去 经历,思考,沉淀,绽放,才扛得住流年。

  这篇文章我仅仅就细谈行走中的玫瑰的感悟。仅仅看了一半就忍不住敲字打下感悟。不成熟之处还望指教。

  书中闾丘分享入行17年的人生经验,朴实无华的语言,关于梦想,关于工作,关于爱情,关于价值,关于冒险,每个话题娓娓道来。认同并钦佩她骨子里的那股韧劲和闯劲。不论生活多难,压力多大,都怀揣梦想,摆正心态,做好手头的每一件事,时刻准备着,才会在机会到来时有敏锐的嗅觉和抓住机会的实力。不管现实生活中怎样,打点好自己的生活,积极乐观,谦逊友善,以一颗平和的心态面对生活。一个人发自内心地谦卑一些,反而让自己的承受力更大,做起事情来更加专注,没有顾虑。

  特别喜欢她那句“因为自信,就会变得宽容。 ” 因为这也是妈妈常常教导我的一句话。3。40岁的女人总有一种特别的魅力,跟多么得体有品位的打扮无关,跟多么精致的外表无关,这个魅力从她们的言行举止中散发出来,因为有阅历所以成熟,因为成熟所以自信,因为自信所以宽容,因为宽容所以美丽。这是一种积累,人生经验的积累,学识的积累,思考的积累。

行走中的玫瑰读后感5

  闾丘露薇,相信喜欢凤凰卫视的观众们,一定对这个名字不陌生。曾因20xx年在伊拉克战争时作为在巴格达地区进行现场报道的唯一一位华人女记者,而一举成名,被誉为“战地玫瑰”。《行走中的玫瑰》这本书是她所写的唯一一部个人传记,出版于20xx年,而我读的是20xx年的再版,最大的不同是书中从“七年之前”和“七年之后”的两个视角来讨论每一话题,流年对照,展现一位职业女性的成长轨迹和她所感触的社会变化。

  在《行走中的玫瑰》里,闾丘露薇放下了记者的姿态,没有报道新闻,没有评论时事,而是用她所收获的成长经历,以一颗朴素、敏锐、善感的心,分享着每个人都在思考的人生命题,如大学、情感、爱情、婚姻、选择、生存、困难、机会、自信、压力、变化、女人、品味、付出、快乐、学习、运气、缘分、做人、公平、名利、年轻、健康等等。她在书中说道:“七年的时间,最大的变化,不再只看到个人的自我成长,而是学会了把自己放在社会里。没有一个人,能够脱离社会和群体,而个人的修养和成长,如果缺乏一套完整清晰的价值体系的话,到了某一个时候,就会失去方向。”我想这应该是这本书最终的意义,每个人从小到大,由于家庭环境、与人交往环境、社会环境、成长经历等等的不同,造就每个人不同的价值观念,使对待问题的看法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都有所不同,而每个人都无法摆脱社会群体这个框架,只有将自己与社会完美的结合,才能形成一套完整清晰的价值体系,找到正确的人生方向。

  闾丘露薇对书中的每一个话题的思索和感悟,都那么直接而真实。在关于“机会”的话题中,她想告诉年轻人:“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的`。”如果没有每天认真工作的积累,没有提前拿到伊拉克签证,没有提前组织摄影团队,那么一个在战争一线采访的机会怎么落到一名女记者的头上呢?同时,她也谈到机会与时代的重要关系,时势造就英雄。她一直在思考:如果自己晚出生二十年,那还有机会上名牌大学和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吗?她联想到:“在二十年前,一个穷困山区的孩子,只要努力读书,知识可以改变命运,可以上名牌大学,可以拿到奖学金出国留学,可以创业,但是现在,这样的机会真的很少了。”所以她认为自己是时代的受益者,是中国社会发展的既得利益者。得到的多,就有责任回报社会,所以她一直为现在的年轻人创造机会而努力着。

  《行走中的玫瑰》这本书里,闾丘露薇以她丰富的人生经历和开阔的看事视野,引导着每一个在生活道路上奔走的人们进行反思。人生需要时常停下来静静地思考,对自身成长进行阶段性的总结,对自身价值感进行修炼。正如她在书中问自己的两个问题:我要成为一个怎样的人,我要一种怎样的生活?

【行走中的玫瑰读后感】相关文章:

行走初二作文10篇01-10

《玫瑰与教育》读后感03-06

《果壳中的宇宙》读后感10-26

乱世中的美神读后感11-14

关于玫瑰想象作文锦集七篇04-03

生活中的经典语录12-05

想象中的我作文03-07

奋斗中的经典语录11-11

成语中的名人故事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