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洋淀纪事读后感

时间:2023-05-18 13:49:35 读后感 我要投稿

白洋淀纪事读后感

  看完一本名著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后感呢?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白洋淀纪事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白洋淀纪事读后感

白洋淀纪事读后感1

  我对现代著名作家孙犁的印象,就是这篇《荷花淀》。在这篇三四千字的小说中,作者以宽广的白洋淀为舞台,将水生嫂等一帮妇女既义无反顾送丈夫上战场打日本侵略者、又对远走的亲人牵挂万千的普通人情怀演绎的活灵活现。作者用很浅显、轻松的语言塑造了这些鲜活的女性形象,联想到此文发表时中国大部分女性所受到的双重压迫,更体现出作者眼光的独到。

  《白洋淀纪事》中的五六十篇散文和小说,大都是作者孙犁写作于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但作者并没有大书特书战争中挥斥方遒的英雄人物和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而是将视点聚焦于当时生活在白洋淀周边的'男女老少,通过生活、战斗中的点点滴滴,表现出冀中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对土地的热爱、对国家的爱,还展现出底层人民在大革命时代思想上的成长。作者特别偏爱于对成长的女性形象的描写,不管是跟着战士离开落后家庭、从学习和传授卫生知识中发现自己价值的童养媳刘兰,还是最后学会射击、与水生并肩战斗的水生嫂,帮助原生参军、照顾原生父母的秀梅,自主婚姻的妇女部长多儿,作者塑造了一大批突破传统、自立自主、形象鲜明的女性角色。在她们努力下,传统的男尊女卑思想被打破,女性俨然成为家中的支柱、协助战士反侵略的好帮手,让解放女性思想和地位成为社会变革的主要内容,从一个侧面体现出抗击侵略者和剥削阶级的战争带给基层人民的思想进步。

  另外,作者也没忘了老人和孩子,抬铁轨的银顺子和小黑狼,芦花荡里单靠一条船就干掉几个鬼子的老头子,念念不忘被鬼子吃了鱼鹰的老头……仅仅用一天、或几个时辰发生的事,这些可爱的老老少少形象顿时跃然纸上。

  作者用朴素简洁、带有诗意的文字突出表现平凡的底层人民百折不挠的毅力和渴望胜利后美好生活的乐观主义精神。现在回看这些人和事,虽然其思想脱离不了时代限制、有很多理想性和局限性,但联想到当时的艰苦环境,更觉革命战争胜利和新中国成立之不易。

白洋淀纪事读后感2

  一次见到这样与众不一样的著作,一下子就明白那些名流作家为何把孙犁捧得如此之高了,确实,这本书带给了我不一样的感受,作者的笔墨都用在刻画人物和记录琐事上了,很少有过描述残酷战乱的场面,在那样的年代,孙犁果真十分乐观。

  翻开书,好像走进了一个个细微励志的故事里,虽是在抗日战争时期,但真的看不见杀生抢掠的画面,抗日精神就是从作者笔下那一个个丰富鲜明的人物形象中体现出来的。走进《老胡的事》,你会被梅的秀丽所吸引,走进《荷花淀》,水生嫂对丈夫的支持和妇女们勇敢值得钦佩,走进《芦花荡》,老头子的好强能干,机智自信令人震惊;走进《藏》,你会了解浅花有多能干,走进《光荣》,你会认识到秀梅的体贴、细心,走进《村歌》,双眉的正义、志气,好胜蛮横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看吧,从这些农村妇女的身上就流露出许可多贵的品质,而作者也正是抓住了这些来写事,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

  整部书中,作者用很多笔墨描述冀中人民,尤其是劳动妇女,她们为了让在外边抗日的丈夫安心抗战,打击日本侵略军和蒋介石军队,一力承担了繁重的劳动,并照顾家里的孩子和老人,实则不易。那些处在战争背景下的人们,虽然深受战争的.威胁,可是他们的心灵世界却充满了美的存在,这些完美的人物,和白洋淀美丽的景象一齐为我们造就了一幅幅白洋淀画图。他们看起来貌不惊人,普普通通,可最终却成为了一个个了不起的英雄,给人以挥之不去的记忆。

  这本著作让我震惊,也十分感动,受益匪浅。妇女们都能拿起枪来战斗,那我们就更应当努力学习,同样成为祖国的光荣!

白洋淀纪事读后感3

  《白洋淀纪事》中的五六十篇散文和小说,大都是作者孙犁写作于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但作者并没有大书特书战争中挥斥方遒的英雄人物和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而是将视点聚焦于当时生活在白洋淀周边的男女老少,经过生活、战斗中的点点滴滴,表现出冀中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对土地的热爱、对国家的爱,还展现出底层人民在大革命时代思想上的成长。作者异常偏爱于对成长的女性形象的描述,不管是跟着战士离开落后家庭、从学习和传授卫生知识中发现自我价值的童养媳刘兰,还是最终学会射击、与水生并肩战斗的'水生嫂,帮忙原生参军、照顾原生父母的秀梅,自主婚姻的妇女部长多儿,作者塑造了一大批突破传统、自立自主、形象鲜明的女性主角。在她们努力下,传统的男尊女卑思想被打破,女性俨然成为家中的支柱、协助战士反侵略的好帮手,让解放女性思想和地位成为社会变革的主要资料,从一个侧面体现出抗击侵略者和剥削阶级的战争带给基层人民的思想提高。

  另外,作者也没忘了老人和孩子,抬铁轨的银顺子和小黑狼,芦花荡里单靠一条船就干掉几个鬼子的老头子,念念不忘被鬼子吃了鱼鹰的老头……仅仅用一天、或几个时辰发生的事,这些可爱的老老少少形象顿时跃然纸上。

  作者用朴素简洁、带有诗意的文字突出表现平凡的底层人民百折不挠的毅力和渴望胜利后完美生活的乐观主义精神。此刻回看这些人和事,虽然其思想脱离不了时代限制、有很多梦想性和局限性,但联想到当时的艰苦环境,更觉革命战争胜利和新中国成立之不易。

白洋淀纪事读后感4

  白洋五日看回花,馥馥莲芳入梦来。碧波滚滚,淀鸥嬉戏,一簇簇的芦苇挺立在湖面上,像是训练有素的士兵,守护一方安宁。白洋淀水乡的景致当然不止于此,但若不是读了《白洋淀纪事》这本书,我想任谁都不会知道这地方,更不会知晓这里曾经硝烟弥漫。

  那时正值抗日战争爆发的特殊时期,白洋淀以及周边地区都饱受日本侵略者的摧残与折磨,人民生活凄苦不堪,但却依然保持着对祖国、对民族的忠诚,对生活充满热情。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山河破碎,硝烟四起,身为国民的一员,又怎能坐视不理?有些人主动离别亲人,加入抗战队伍,有些人则在后方通过自己的办法为抗战事业作出贡献。

  “这里到处是苇,人和苇结合的那么紧,人好像寄生在苇里的鸟儿,整天不停地在苇里穿来穿去。”一句话,将白洋淀人民与苇之亲密展露无遗,“如果单纯是苇,如果单纯是好看,那就不成为冀中的名胜。”的确,这片苇地,如果没有它背后的.故事,没有那些日夜奋战的抗日英雄们,又怎会显得如此与众不同?水生,原生,芦苇荡中的老头……他们是平凡的,平凡到也许你与他擦肩而过,都不曾忆起;可他们又是伟大的,舍弃小家,保卫大家!

  霍去病的“匈奴未灭,无以家还”固然令人敬佩,董存瑞高举炸药包舍身炸碉堡却也可歌可泣,但革命的胜利,却不仅是仰仗于这些英雄的,在他们名垂千古的背后,还有亿万万的人民子弟兵和怀抱极大革命信仰的普通百姓。

  你的名字无人知晓,你的功勋与世长存!正是因为有千百万像《白洋淀纪事》中水生嫂一样的普通民众,才使我们的民族历经磨难而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百年前华夏儿女立下报国鸿志,不惧炮火硝烟,砥砺前行;或有人躬身案牍、悉心钻研,为复兴祖国挥洒青春热血。吾辈青年,亦当接过振兴中华民族的重任,以吾辈青年意气,谱祖国大美华章。

白洋淀纪事读后感5

  《白洋淀纪事》是孙犁所写,它主要分为两篇,一篇是芦花荡,一篇是荷花淀,但我更喜欢的是荷花淀,或许是因为一听到荷花两字就感觉一股清新的气息扑面而来吧,眼前仿佛溢出了一幅清新、淡雅的画卷。

  这本书的第三节写到了主人公水生嫂编芦苇席,“她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这里用了两个比喻,写出了水生嫂的纯朴、勤劳,也写出了夜已非常深。作者写景是随着人的眼神而动的,“她有时望望淀里,淀里一片银白的世界,水面隆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来,带着一股荷花的清香。”那一层薄薄透明的雾,使画面变得非常神秘,荷花的香气更为这优美的景色添加了一抹亮色。然而,景色是这么优美、平静,但水生嫂的心情却格外不平静,夜已这么黑,自己的丈夫还没回家,她正着急的`等着自己的丈夫回来呢!这里水生嫂夫妇的恩爱情状,与后面他们的互相照应,都能看出水生嫂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可是日寇的侵略打破了这和平美好的生活,这或许就是水生嫂决定参加抗日斗争的根本原因吧!

  书中,妇女和孩子都可以为国家而付出,为自己的亲人而付出,他们从来不是只为自己的利益,而是为了更多人有和平美好的生活。这让我不禁想起了小学学过的一片课文——《狼牙山五壮士》,五位英雄面对日本敌军的追杀,选择了牺牲自我,最终坠入悬崖,他们的壮烈牺牲,正是最伟大也最令人震撼的爱国行为!作为少年人,或许我们做不了太多,但至少,我们可以培养好自己的品格,锻炼好自己的能力,将来把自己的肩膀化作国家的一处栋梁。今天的努力是为了以后国家的强大,因为少年强,则国强。

白洋淀纪事读后感6

  微风翦翦动新荷,雪鲙银麟人市多。十里烟堤翻柳浪,数家茅屋挂鱼蓑。风景如画的白洋淀水乡,明月、清风、稻秧、芦苇,无处不在的美景,那是诗一般的意境。

  这本书主要描写的却是在七七事变后,敌人来到白洋淀烧杀抢夺,让百姓生不如死,并且奋起反抗的英雄之事。

  书中描写了许多女性形象:《荷花淀—白洋淀纪事之一》和《嘱咐》中的水生嫂,《山地回忆》里的妞儿,《光荣》里的秀梅……她们有着各自的形象,但使我印象最深的,还是《村歌》中的双眉。

  双眉是个爱劳动的`女孩,别人一天卸一个半布,她能卸三个,足足是别人的两倍。因此她很想去加生产组,可有些人觉得双眉因为某些原因是流氓,所以不让她参加生产组,怕影响不好。但双眉却觉得自己没有错,认真干活,与村里几个大娘成了组。看着看着,我突然想到了自己。

  曾经在班上,传出一句关于我考试作弊偷看别人试卷并且还和别人传纸条的谣言。一开始我没有非常在意。可后来风声传得越来越大,我真的感觉像是我作了弊,可我确实没有啊!但同学们不管,都开始疏远我,我也不敢告诉老妈,怕她说我多管闲事。我每天便只好这样过着,回了家还要装作什么事都没发生。

  就这样过了两三周,我忽然就想起双眉来。她受的冤枉可比我大的多,况且她在战争时年代,我在和平社会,这样一看,似乎什么都变小了。

  于是我决定用实际行动来告诉同学们我没有作弊。几次考试,我连头都没有抬一下,同学们似乎也觉得是误会我了,慢慢的,这种传闻终于没有了。

  我想着,双眉的这种品格,该叫什么呢?大概是叫自信吧,只要是自己没做过的事,就不去理会它,而应该认真做好自己。双眉这种独特的自信,为我成长的道路上添了一道保护罩。

白洋淀纪事读后感7

  在冀中平原上,有一个小村庄,叫白洋淀,那里的芦花做席子格外的好。就在这一个不起眼的小村庄,抗日的烽火正悄悄蔓延。

  《白洋淀纪事》里面没有什么英雄人物与事迹,只有平凡的农民与村级干部的互助互利,落后分子与积极分子的矛盾,以及游击队员对家乡的思恋……平静的日子却掩盖不住人民解放前生活的苦难与凄凉,以及解放后艰辛与欢乐。

  董存瑞炸碉堡固然可歌可泣,黄继光堵枪眼也的确让人感动;狼牙山五壮士的奉献自然更让人深受震撼。可是,革命的胜利,绝不是单单建立在这些英雄身上的,而是建立在数百万人民子弟兵身上的,是建立在艰苦奋斗,对革命有着不灭热忱的游击队员身上的,更是建立在成千上万的因帮助解放军而受苦受难却依旧热爱共产党的人民身上的。

  如果说英雄们是一盏光芒四射的明灯,驱散了四周的阴霾;那么觉悟了的人民群众就是缓缓升起的朝阳,更是让黑暗无所循形。他们固然微不足道,思想也未必那么进步,但千千万万的.群众,就能对革命产生深远的影响。

  而《白洋淀纪事》,就是讲述了千千万万小人物事迹的一本书。没有人描述他们,也没有人想到要去记载他们,他们过着平凡的生活,怡然自乐。但是,一到山河破碎,硝烟四起时人人都拿起了武器,人人都成了战士。就是这些英勇抗战的前辈,还了我们一个完整的祖国。

  革命也走过弯路,根据地也被扫平过,但是在幕后的人民却从不会放弃对美好未来的希望。台上演员的表演如此精彩,是因为幕后众多的群众支撑这帷幕;我们记住了演员的名字,难道就该忘记群众的艰辛吗?

  如今,百岁老人们都挡不住时间的流逝。但是,请不要让他们平凡又伟大的事迹,胆怯又英勇的精神,随着时间一同逝去!请记住他们,这些给了我们新生活的伟大的老前辈!

白洋淀纪事读后感8

  这个暑假,我读完整本《白洋淀纪事》,让我对那个时代也有了更多的了解和感悟。

  小时候因为不明白时代背景,只记得八路军战士的勇敢与敌人战斗,却忽视了蕴藏在普通老百姓中的力量,他们虽不是驰骋沙场的战士,但他们正是依靠自己的团结、顽强,帮助八路军渡过难关,打败日寇。

  当时的妇女在家也就是织布、烧饭,男人们都外出打工或打仗,水生就是其中的一员,是游击组长,为了不让敌人安上据点,他报名参加了地区队,水生嫂知道,她劝不动水生,只能简短叮嘱几句,但可以看出她的难过与不舍。过了几天,几个妇女聚在一起,嘴上说着不想去看他们,可还是准备了衣服。她们偷偷划着一艘小船到了马庄,可并没有找到他们,于是失望地回去了,其实,更多的是担心,怕他们已经牺牲了。这时,她们看到了一艘大船,是日本人的。她们拼命向荷花淀里摇,最后,努力地一摇,小船窜进了荷花淀。就在她们的耳边响起一排炮。她们害怕进了敌人的老巢,可再仔细一看,是她们的丈夫。等战士们击败敌人后,去打捞着战利品。

  巾帼英雄们配合子弟兵,出入在那芦苇荡。从水生嫂到孙犁,他们都是农家妇女的形象,到后面妇女机智掩护,再到最后上战场,所有细节处理到位。荷花淀美轮美奂的'意境,既让人见识到了当时妇女们的辛勤劳作,也凸显了女性的纯洁、宁静、深沉、温柔。

  读完《白洋淀纪事》,发现里面并没有什么英雄人物与事迹,只有平凡的农民与村级干部的互助互利,落后分子与积极分子的矛盾,以及游击队员对家乡的思恋……硝烟四起的时候,人人都拿起了武器,人人都成了战士,正是他们赶走了侵略者。

  如今,岁月流逝,但请记住他们平凡又伟大的事迹!

白洋淀纪事读后感9

  有位著名大师说过这样一句话:人能够一天不吃饭,但不能够一天不读书。可见,读书对于我们的重要性。这个寒假,我又认识了一位“朋友”,他叫做‘白洋淀纪事’。在作者出神入化的描述下,这本书深深地吸引了我!

  这是一本描述游击队抗日故事的一本书,书中介绍了许多抗日英雄的传奇故事。其中,给我印响最深的是原生,他17岁时就参加六年了村里组织的抗日游击队,跟着部队去抗日,这一走就是8年,家里留着年迈的父母和自我的妻子,自我一走就是8年,家里没有任何原生的消息,所以,原生那不争气的妻子开始故意刁难原生的父母,最终跟着一个有钱人跑了。幸好一位善良而又勤劳的姑娘帮忙原生的父母干家务!没错,她就是秀梅,原生小时候的玩伴!她每一天准时到原生家干活,任劳任怨。一向坚持了许多年!在原生的妻子与原生的父母争吵时,秀梅和小五赌气说不嫁人!这8年里,原生拼尽全力打鬼子,到最终,别人家的抗日队员回来了,仅有原生没回来。过了几日,秀梅与原生的父母耕地,远远地望到一个八路军骑着一匹枣红色的马,原先是原生!

  第二天,就有人来报,说原生在战场上活捉了蒋介石的.旅长,要在全村里表扬。场面十分壮观。全村老老少少全部都来了,都为原生而高兴和骄傲!

  第三天,原生就要回部队里,原生的父母将家里发生的事一五一十的告诉了原生!之后,原生就又走了,又回到部队里,为人民而战,为新中国而战!

  当然,自我国的历史长河中,为了大家舍小家的人数不胜数,为了新中国而披荆斩棘、在所不辞,是他们用自我的鲜血染红五星红旗,用自我的脊梁为中国撑起一片天地,用自我的生命换来我们今日的幸福生活!处于新时代的我们,更有条件去用知识武装自我,去回报社会!所以,从此刻开始,让我们全心全意的投入到学习当中去,为最好的自我去奋斗!让时代的接力棒在我们的手中更加熠熠生辉!

白洋淀纪事读后感10

  《白洋淀纪事》是最能代表孙犁创作风格的一部小说与散文合集。它反映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冀中平原和冀西山区一带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战争、土地改革、劳动生产、互助合作以及移风易俗的生活情景。作品多方面勾勒了时代和社会的历史风俗画面,笔调明丽流畅,文风秀雅、隽永,人物形象鲜明。代表这种风格的是《荷花淀》。1945年《荷花淀》发表后,在文学艺术界影响很大;许多作家探索其写作技巧,并在艺术实践中体现其风格,不久便形成了一个文学流派。这个流派被评论界称为“荷花淀派”。

  其代表作家有刘绍棠,丛维熙,韩映山等。“荷花淀派”的作品,一般都充满浪漫主义气息和乐观精神,情节生动,语言清新,朴素,富有节奏感,描写逼真,心理刻画细腻,抒情味浓,富有诗情画意,有“诗体小说”之称。茅盾在评价孙犁时说过:“他的散文富有抒情味,他的小说好象不讲究篇章结构,然而绝不枝蔓;他是用谈笑从容的态度来描摹风云变幻的,好处在于多风趣而不落轻佻。”“一天云锦,如梦如诗”可以概括为孙犁所创作的“荷花淀”派小说的'风格。A。这类小说的主要特征是:内容上着重表现普通人民的性格美、灵魂美、人情美。

  它没有沿袭传统现实主义小说的叙事模式,而是着重以抒情笔触来形成一个自然流动的抒情结构,建立一个诗化的艺术世界。艺术表现上,它追求一种纯美的艺术个性,追求一种清新、隽永、秀雅的艺术风格。B《荷花淀》派小说对战争的描写有他独特的风格。孙犁一反以悲壮或悲怆为主要审美特征的战争小说流向,第一个以谈笑从容的态度,描摹时代风云的变幻,表现战争中人民精神世界与人性情怀的变化。孙犁通过《白洋淀纪事》描绘了一幅淡雅、清丽、脱俗的白洋淀画卷。

白洋淀纪事读后感11

  一个偶然的机会遇到了这本书——《白洋淀》,作者蔡楠,他采用了孙犁先生的《白洋淀纪事》的短篇小说文集样式,也就是小小说的文学样式,记录了1963年白洋淀的洪水时期,一向到20xx年的故事。作者被称为了“荷花淀派”新时期继承人。

  书中采用了很多的拟人手法,用“鸟”、“鸬鹚”、“荷花”、“芦苇”、“白洋淀的水”来表达物与主人、动物植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来叙述了一段段生死离别的故事。故事也讽刺了人性的贪婪和对环境的'破坏,以及白洋淀对水的需求。我最喜欢的一篇是《水家乡》,故事大概是这样的:

  我是一只野生的鸬鹚,白洋淀是我们候鸟的中转站。可那年我被陈渔夫的渔网逮住了。我啄瞎了他的左眼,留在了白洋淀,而他成了陈瞎子。我时刻等待机会报复陈瞎子,那一年他给我带来了一只漂亮的母鸬鹚——白鸬。我留了下来,我们生儿育女,白洋淀成了我的家乡。几年后,陈瞎子成了白洋淀有名的鹰王,他娶了媳妇,有了一个双目健全的儿子。陈瞎子的好日子最终在白洋淀几度干涸后结束了,就像他的老婆生完第四个孩子后突然病死一样,水干了,鱼净了,我们没有了用处。那一年,他挖了个坑,把白鸬埋了,陈瞎子盖好最终一锹土的时候,我发现他的独眼里滚下了混浊的老泪,就在不远的地方是他老婆长眠的地方,他抚摸着我的羽毛叫我回南方,淀里建了个旅游岛,你再不走就会被我卖到那里被游人观赏。我抖动着衰老的翅膀,开始了不曾有的飞翔。我最终没有飞出白洋淀,我找不到从前的野性,我已经融入到这片水土,白洋淀就是我的家乡,我愿意做白洋淀的最终一只鸬鹚,一只等到水的到来,一向等到鱼的到来,之后我成为了一只长脖子老等。

白洋淀纪事读后感12

  第一次见到这样与众不同的著作,一下子就知道那些名流作家为何把孙犁捧得如此之高了,确实,这本书带给了我不同的感受,作者的笔墨都用在刻画人物和记录琐事上了,很少有过描写残酷战乱的场面,在那样的年代,孙犁果真非常乐观。

  翻开书,好像走进了一个个细微励志的故事里,虽是在抗日战争时期,但真的看不见杀生抢掠的画面,抗日精神就是从作者笔下那一个个丰富鲜明的人物形象中体现出来的。走进《老胡的事》,你会被梅的秀丽所吸引,走进《荷花淀》,水生嫂对丈夫的支持和妇女们勇敢值得钦佩,走进《芦花荡》,老头子的好强能干,机智自信令人震惊;走进《藏》,你会了解浅花有多能干,走进《光荣》,你会认识到秀梅的.体贴、细心,走进《村歌》,双眉的正义、志气,好胜蛮横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看吧,从这些农村妇女的身上就流露出许可多贵的品质,而作者也正是抓住了这些来写事,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

  整部书中,作者用很多笔墨描写冀中人民,尤其是劳动妇女,她们为了让在外边抗日的丈夫安心抗战,打击日本侵略军和蒋介石军队,一力承担了繁重的劳动,并照顾家里的孩子和老人,实则不易。那些处在战争背景下的人们,虽然深受战争的威胁,但是他们的心灵世界却充满了美的存在,这些美好的人物,和白洋淀美丽的景象一起为我们造就了一幅幅白洋淀画图。他们看起来貌不惊人,普普通通,可最后却成为了一个个了不起的英雄,给人以挥之不去的记忆。

  这本著作让我震惊,也十分感动,受益匪浅。妇女们都能拿起枪来战斗,那我们就更应该努力学习,同样成为祖国的光荣!

白洋淀纪事读后感13

  老师要求我们在这一周内读完《白洋淀纪事》,为了多了解一下这本书,我特意在网上搜了一下这本书的背景:在这一本书里,全部都是发生在抗日战争年代的小故事。

  ‘’在冀中平原上,有一个叫白洋淀的不起眼的小村庄,那里的芦花做席子格外的好。就在这么个小村庄里,抗日的`烽火正在悄悄蔓延……”

  里面并没有什么伟大的,轰轰烈烈的英雄人物与事迹,只有平平凡凡的农民抗日的强烈意志,普通人民互助互利的平淡生活以及游击队员对家乡的思恋……平静的日子却掩盖不住人民解放前生活的苦难与凄凉,以及解放后的艰辛与快乐。

  说到中国的抗日英雄,也许大多数人都会想到像杨靖宇、张自忠那些抗日将帅,或像白求恩、赵一曼那样的传奇人物。但是,像白洋淀里以水生嫂为代表的男女老少,没有人去描述他们,也没有人去记载他们。他们每一个人固然都微不足道,但正是因为有千千万万对胜利有着不灭热忱的人们,才使中国多年的抗日战争取得了伟大的胜利。有一句话说得好,“你的名字无人知晓,你的功勋与世长存”。正是千百万这样的普通大众,才使我们的民族历经艰难困苦而依然生生不息。

  从香菊的母亲身上,我看出了一些道理。虽然她小时候经历了种种磨难,但是她挺了过来,并接受革新,抛弃旧思想,同自己的女儿一样认真做功课。而我们现在,也要勇于追求自己的理想,不断进取,改掉坏习惯。所有人都应是如此,把曾经的苦痛都留在过去,不停止奋进。

  在最后,我想说:我们虽然处于和平年代,但是我们要对祖国充满热爱,要在背后默默无闻的为祖国做出自己应该的贡献。

白洋淀纪事读后感14

  《白洋淀纪事》是孙犁所写,它主要分为两篇,一篇是芦花荡,一篇是荷花淀,但我更喜欢的是荷花淀,或许是因为一听到荷花两字就感觉一股清新的气息扑面而来吧,眼前仿佛溢出了一幅清新、淡雅的画卷。

  这本书的第三节写到了主人公水生嫂编芦苇席,“她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那里用了两个比喻,写出了水生嫂的纯朴、勤劳,也写出了夜已十分深。作者写景是随着人的眼神而动的,“她有时望望淀里,淀里一片银白的世界,水面隆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来,带着一股荷花的'清香。”那一层薄薄透明的雾,使画面变得十分神秘,荷花的香气更为这优美的景色添加了一抹亮色。然而,景色是这么优美、平静,但水生嫂的心境却格外不平静,夜已这么黑,自我的丈夫还没回家,她正着急的等着自我的丈夫回来呢!那里水生嫂夫妇的恩感情状,与后面他们的互相照应,都能看出水生嫂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可是日寇的侵略打破了这和平完美的生活,这或许就是水生嫂决定参加抗日斗争的根本原因吧!

  书中,妇女和孩子都能够为国家而付出,为自我的亲人而付出,他们从来不是只为自我的利益,而是为了更多人有和平完美的生活。这让我不禁想起了小学学过的一片课文——《狼牙山五壮士》,五位英雄应对日本敌军的追杀,选择了牺牲自我,最终坠入悬崖,他们的壮烈牺牲,正是最伟大也最令人震撼的爱国行为!作为少年人,或许我们做不了太多,但至少,我们能够培养好自我的品格,锻炼好自我的本事,将来把自我的肩膀化作国家的一处栋梁。今日的努力是为了以后国家的强大,因为少年强,则国强。

白洋淀纪事读后感15

  静坐在窗台边,感受着阳光的气息,沐浴着玫瑰花的清香,伴随着时间的流淌,我开始了《白洋淀纪事》之旅。

  此书作者是荷花淀派开山鼻祖——孙犁,他原名叫孙树勋,创作过《荷花淀》、《芦花荡》、《白洋淀纪事》。被当代著名文学家茅盾称之为“不讲究篇章结构,然而决不枝蔓,他是用谈笑从容的态度来描摹风云变幻的,好处在于虽多风趣而不落轻佻。”孙犁的一生十分曲折:少小家贫,因为读书成才,后经历“北漂”,开始了“白洋淀生活”最后1937年在鲁迅艺术学院任职。

  《白洋淀纪事》写于抗日战争时期,以冀中平原为背景,反映了人们“从绝望中看到希望”的精神。“九·一八”事变以来,(这里)就屡屡感到日本帝国主义的威胁。卢沟桥事变不久,敌人的铁蹄就踏进了这个地区。这是敌人强加给中国人民的一场大灾难。在这个紧急的时刻,国民党放弃了这一带国土,仓皇南逃。而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各地人民顽强抵抗日本帝国主义,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反抗日本侵略者这一部分,主要讲了这样一支队伍:他们依仗着芦苇丛的掩护,凭着自身的水性用着大杆枪,与敌方交战70余次,消灭日寇上千人人,他们以血肉之躯和顽强不屈的'精神打倒了日本小鬼子。因为作战时枪上总爱插一支雁翎,所以命名雁翎队。还记得雁翎队命名者侯卓夫当时被敌军包围,他知道许多关于雁翎队的秘密,为了不让敌人得逞,剩下最后一颗子弹时,他出人意料地把枪口对准了自己。牺牲时年仅28岁,令人叹息不已。

  在白洋淀,像侯卓夫这样不向敌人屈服、勇于斗争、不怕牺牲的还有很多很多,正是这些可歌可泣的英雄赞歌,铸就了白洋淀“保家卫国、视死如归”的精神内涵。

  昔日的白洋淀,积淀着无数仁人志士的高尚情操和精神动力,今日的雄安新区昂首阔步,正传承着白洋淀人厚重的历史和文化气息,续写着白洋淀的传奇和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