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集)《我的教育理想》读后感
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我的教育理想》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我的教育理想》读后感1
最近一个月断断续续读了朱永新教授的《我的教育理想》,虽然只挑了其中的几个章节来读,但是受益匪浅。他让我重新审视自己,找到了自己努力的方向,学到了很多切实有用的教育方法。下面我就简单谈谈自己读后的收获。
我心中的理想德育。
陶行知先生说,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让人成为一个真正的人,而不是别的东西,当一个人通过教育尽管知识渊博,但是连一个最基本的人的品质都缺乏那么他的整个教育都是失败的,我们每天去学习很多的知识但只有我们学会了做人才能真正的掌握其他知识才能使知识对社会有所用。我非常赞同这个观点,德育是所有教育的基础。现在有很多孩子成绩很好,但是却利用自己学习的知识做不道德是事情。每次看到这样的新闻就会让我感到心痛。本书中就指出教育不是说教而已。德性应该贯穿在自然活动中,让学生在游戏和多彩的自主活动中体验和感悟道德,提高修养,而不是把德育文字化,大纲化。学校不应该变成铁笼子,孩子八点到校,四点放学,与世隔绝,只上课写作业。学校应该注重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帮助孩子解决问题,引导如何处理矛盾冲突,面对挫折。孩子与孩子直接多交流,老师与孩子之间多交流,德育才能有良好的效果。同时也要培养孩子健康的生活情趣和才艺,而才艺绝不是一种技能,它不是孩子用来表演的工具,而是当孩子难过和无聊时,可以找到一个出口。有的时候青少年在遇到挫折的时候没有人疏导,也不知道做什么,他们就学会抽烟喝酒谈恋爱,很多好孩子就这样误入歧途。而如果他们从小有自己的兴趣爱好,比如喜欢运动,喜欢弹琴,这些都会成为他情感宣泄的出口。因此这些“才艺”真的对陶冶情操非常重要。也是德育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心目中的理想智育
德智体美劳,智排在第二,在我看来智不只是学习知识,更是掌握学习的能力。不是死读书本上的知识,而且要学会思考和创造。中国的孩子想象力和创造力都是世界靠后的水平,我们每天花了很多时间学习前人的观点,一遍一遍的背诵,书写,很多老师说多背诵这些东西就变成你自己的了,我觉得这固然重要,但是别忘记思考。课堂上应该有质疑的声音。学习是一个接收,思考再输出的过程。而我们很多时候只让学生被动的接受。我想以学生为主体不应该只是说说而已,要让课堂成为学生的舞台,而我们老师就像一个主持人,把整节课串起来就好了。这样学生可以真正的`参与到课堂中。
我心中的理想教师
作为一名教师,需要各方面的知识和能力,一个知识面不广的教师,很难真正给学生以人格上的感召力。俗语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更多,而老师就要变得更加的博学才能让学生信服你,这“一桶水”已经满足不了学生的要求,需要一缸,一汪水,甚至是“长流水”才能面对瞬息万变的社会。面对渴求知识与创新能力的学生,这已是教育界的共识。目前,新课程改革风起云涌,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明确自己在当前形势下“不学则退”,因此我们要努力修炼自己,做一个有深度的教师。在我工作的这一年中深深感激自己的知识储备不够。作为语文老师,我觉得我需要变成一本百科全书。低年级的孩子每天都有问不完的问题。讲《姓氏歌》给“吴”组词“吴国”,孩子们就问我老师什么是吴国,我就瞬间变成了历史老师。讲《一个接一个》这一课,孩子们对月夜踩影子有很多想法,孩子们问起了太阳,地球,月球的运动,我仿佛又变成了科学老师。讲《树和喜鹊》的时候,讲到鹊桥,我开始讲《牛郎和织女》的故事,我讲着讲着就发现故事中的很多细节我自己有些记不清。中午午读我给孩子读《一千零一夜》孩子们问什么是所罗门,我只能跟孩子说“老师查一下再告诉你们。”就这样在孩子们的督促下,我告诉自己一定要多读书,我也算是和他们一起成长了。所以老师也要不断自我提升和学习。
教育理想听起来很大,但是也很小,说起来简单,做到又很困难。我想让孩子喜欢我,喜欢我的课,让每节课,每位孩子都有所得,想用我微小的力量去撼动身边一个个纯洁稚嫩的灵魂。在接下来的教育生活中,我定会不忘初心,和孩子们一起携手前行。
《我的教育理想》读后感2
我有教育理想吗?我的教育理想是什么?朱永新教授在他的力作《我的教育理想》一书中告诉了我。
作者的教育理想观是什么呢?本书从多个角度,运用了平实而有哲理的语言讨论了“教育”这个课题。共有十五个论题,分上、中、下三篇。上篇是从超越现实的理想层面,对教育的主要载体或承担者所作的应然性追究,包括理想的学校、理想的教师、理想的校长、理想的学生、理想的父母等五个论题,这实质上体现了作者的“教育理想观”。相信无论是教师、校长、学生还是父母看了,都会有所启发。中篇是从教育政策的层面,对目前中国教育领域中一系列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在宏观上的探索,旨在为教育的决策提供理论参照,这集中体现了作者试图将教育理想转化为实践或教育理念与教育实践接轨的愿望,是教育理想的进一步深化,是对教育理想的理性探求。下篇则从教育预测的层面对未来中国教育发展的走势及发展前景的展望。 反映了作者将教育的历史、现实、理想整合贯通的`愿望,也体现了作者“鉴古”、“知今”、“察来”的勇气,是在把握未来教育发展形势中探索教育理想从而将教育理想切近为现实的一种可贵尝试。
这本书告诉了我们如何去实现教育理想。第一,教育理想与教育现实相结合。作者并未抛却对中国现阶段教育现状的剖析与观照,相反,是在对中国教育现实深入考察的基础上阐明自己的教育理想观的。第二,教育理念与教育实践相结合。一种成熟的学术思想必须注意教育理念与教育实践的整合。也就是说,教育理念必须具有指导性、可操作性,才能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本书对此亦作了有益的尝试。比如,在对基础教育改革趋势的揭示中,既体现了作者关于教育指导思想、教育目标、教育方法与手段、教育管理等教育理念,又体现了作者力求使这些理念与教育实践结合的探索精神,既有旁征博引,又有理论阐释;既呈示观点,又有方法论剖析。第三,教育热情与教育沉思相结合。朱教授可以说是学贯中西、谙熟古今,他对教育理论研究中的诸多热点问题及前沿问题作出了新的阐述与探解,如关于教育现代化与人的现代化问题、创新教育与教育创新问题、可持续发展与教育问题、国际理解教育问题等。作者又不仅仅局限于热情的释放,也不仅仅囿于对问题的暴露、洞察,而是在关注教育进展、对教育发展充满信心的基点上,对教育作理性沉思和理论关照。作者针对改革目前教育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而提出的构想、策略,体现了作者对教育的沉思与关怀。
在朱教授的心中,理想的教师应该具有哪些方面的素质呢?他说,我心中的理想教师,应该是一个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教师,一个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的教师,一个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一个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我想,这四点当中,第一点是基础。一个教师只要胸怀理想,才能为其奋斗终身。正如朱教授所说的:作为教师,走上教育岗位以后,必须为自己设置一个一生为之奋斗的目标。只有设置这样一个目标,才能把自己的所作所为锁定在这个目标上,才能不断增强自我意识和使命感,才能不断地进行自我挑战,否则会走弯路,会荒废时间及精力。
理想中往往都有梦的成分。因为有了梦,生活才会有诗意,有激情,才会使追梦之人永远处于奋斗的热情当中。教育的理想也不例外。朱教授说:一个理想的教师,他应该是个天生不安分、会做梦的教师。教育的每一天都是新的,每一天的内涵与主题都不同,只有具有强烈的冲动、愿望、使命感、责任感,才能够提出问题,才会自找“麻烦”,也才能拥有诗意的教育生活。写诗是要灵感、悟性和冲动的,真正的教育家也应具备这样的品格,永远憧憬明天。冲动停止,教育就会终结。他还说:一个优秀的教师,必须具有远大的理想,不断地给自己提出追求的目标,同时又要有激情。对一个成长中的教师来说,平静的思考是需要的,但更要富有激情。人要会做梦,优秀的教师要永远伴随着自己的梦想。当生活没有梦时,生命的意义也就完结了,教育就没有了意义。
我原本没有教育的理想,但读了朱教授的《我的教育理想》之后便有了理想。我愿做一名有理想的教师。
《我的教育理想》读后感3
《我的教育理想》是朱永新教授写的一本关于教育的书。拜读之后,我对“我心中的理想教师,应该是一个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的精神”这句话印象很深,感受颇多。现就其中的两点谈谈自己的一点粗浅认识。
1.朱永新说,我心中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我深有同感,完全赞同他的观点。确实,现代社会的一个显著特征是竞争,但别忘了,竞争的基础是合作。社会是这样,教师职业也是这样,一个不善于合的教师,他走不了多远。有不少教师个人素质很好,但是缺乏合作精神,不懂得或不善于与别的老师合作,孤军奋战,即使自己再努力,花再多的力气,也不会有多大的出息。教师与教师要合作,教师与学生要合作,教师与家长要合作,教师与校长要合作。在竞争中善于合作的教师。才是一个好教师,才能实现自己的教育抱负。我们学校这几年在教育教学上取得那么大的成绩,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学校教师是一个团结合作的集体。
2.朱永新说,我心中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充满爱心的教师,爱教育,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所以要成为一位成功的教师,首先就是要热爱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你不爱这个职业,这个职业也不会爱你。你不爱教师这个职业,你就不能从教师这个职停业整顿中获得乐趣。还有,要成为一位成功的教师,还要热爱自己的学生,对学生要有爱心,没有爱心,不是担任教书育人的角色,当孩子们非常正常,非常优秀的时候,我们要去肯定他们,激励他们,既使他们在学习上,其他方面表面不怎么好的时候,也要耐心去帮助他们,爱他们,不要他们一有缺点就对他们有怨气。这不是一个教育者的角色。所以。我现在体会到,要做好一位教师很重要的一点是要有爱心,只有在爱的基础上,很多问题都会解决。
读了这段话,我情不自禁地想到了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过:“我会尽量地去严格要求每一位学生,也会尽可能地去尊重每一位学生。”
这句话透出了一个有爱心的教师的真谛——学会辨证地严格和去爱一个学生。
我心中的理想教师,应该是一个关注人类命运,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教师。苏霍姆林斯基说,孩子在离开学校的时候带去的不仅仅是分数,更重要的是带着他对未来社会的理想的追求。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孩子的.未来做准备,让学生在感叹“外面的世界很精彩”的时候,也享受着“学校的生活很多彩”。
我心中的理想教师,应该是一个坚韧、刚强、不向挫折弯腰教师。教师需要一种理想,能否达到则是一个结果问题。因为人各有志,我不能勉强自己一定要有成为理想的教师,但我可以要求自己有理想,我可以一生都在这个理想下指导教学工作。我在顺境时付诸我的理想,我在逆境中时我坚持我的理想,我可能一生在追逐这个理想,即便是这样,我也感到满足幸福。
“教育是永恒的事业,一代教师的追求,两代教师的追求,全体教师的追求,会在校园里燃烧起理想的火花,并从而使我们的民族燃起理想的火花,我希望中国的教育充满理想!我们的教师充满理想、激情和诗意!”走上教育这个工作岗位今后,我也有过理想,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理想好象有点尘封了,现在应该掸掉灰尘,让他发出更亮的光芒,让他指引我进取、拼搏……
最后,从书中深刻体现了一个好的教师应该胸怀理想,充满诗意,还要善于认识和发现自己。到哪,我们都要自信,甚至是“骄傲”,我们要能够感受到,自信使人自强,适当的“骄傲”使人成功。一个人可以在交往中适当自贬,却不可在内心深处自贬。一个人永远不会超过他追求的目标,同样,一个人也永远不会超过对自己的评价。培养人,就是培养他的自信;摧毁人,就是摧毁他的自信。朱永新教授认为一个人的成功有两个重要前提:一是追求成功,二是相信自己能够成功。从这个意义上说,人的生涯设计就是不断设计发展蓝图,不断超越自我的过程。超越自我的过程是学习、实践和反思的过程,在网上,我几乎每天都抽时间参与话题的讨论,在思维的碰撞和智慧的交锋中使自己的认识得到提升,一个人除了工作和生活,再忙也不能少了学习和思考的时间,因为这是创造性工作、高效率工作的前提。
《我的教育理想》读后感4
我国古代广为流传的“曾子杀猪和孟母三迁”的故事告诉我们父母的在家庭教的重要性。身为一个五岁孩子的母亲。对于孩子的教育还一知半解的时候,我读到了朱先生的大作,感触较深。对于自己将来将怎么做,有了一小点认识:
一、理想的父母,应该是把孩子的人格健全、道德完善放在首位,努力培养孩子追求卓越、独立自主、持之以恒、勤俭节约等个性品质和良好习惯的父母。
父母是孩子最早的启蒙老师,古今中外的许多教育家都认为,对孩子的发展来说,人格和道德是第一位的,人格发展和道德完善的意义远远胜过智力的开发。
良好的个性品质是对现代人的基本要求。家庭教育对子女良好个性的培养包括以下五个方面:1、追求卓越。2、独立自主。3、持之以恒。4、勤俭节约。5、良好习惯。叶圣陶曾说,教育归根到底是培养习惯。好习惯来自于平时的点滴培养。对父母来说,从小养成孩子良好的习惯,那么习惯就会成自然,就会成定势,孩子以后自然而然地就会从事某种格式化的行为了。因此,父母可以从生活习惯着手,从培养孩子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习惯。
二、理想的父母,应该是永远保持年轻心境,懂得把童年、童心还给孩子,让孩子轻松、自由、愉快成长的父母。
父母在教育孩子时,自身要保持年轻的心境。父母要像回到自己的童年时代一样,努力和孩子一起玩耍,一起成长。
三、理想的福母,应该是善于发现孩子天赋,善于挖掘孩子潜能,善于培养孩子特长的父母。
父母对孩子要有耐心,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要对孩子失去信心,鼓励子女在不断尝试中发现和找到适合自己的东西。这种发现只能在孩子产生兴趣的过程中,否则效果适得其反。
四、理想的父母,应该是以大朋友的平等身份来对待孩子,而不是以长辈的身份来压制孩子和以棍棒的方式教训孩子的父母
民主型家庭的家长往往是以一个孩子可以信赖的大朋友的身份出现在家庭中,通常具有创新意识、活泼、天真、开朗的孩子都有一个比较平等、宽容的父母。在与孩子的关系上,人们往往对父母的“没大没小”持否定态度,其实这反而应该提倡
五、理想的父母,应该是有着和谐家庭关系,能以身作则,一诺千金的父母
父母是一个教育整体,教育孩子必须要有父母双方的通力合作,也只有双方共同努力才能教育好孩子,这是家教成功的最好保证。人的行为的养成很大程度上是通过模仿,这是孩子学习的根本途径之一。父母稍有闪失,就会给孩子带来不良影响。让孩子学会尊重人,获得别人的尊重看作是仅次于自己价值实现的最高心理需要。苏霍姆林斯基把自尊看作是人最敏感的角落,父母要像爱护花朵一样爱护孩子的自尊心。
六、理想的父母是永不对孩子失望,决不吝啬自己的表扬和鼓励,决不使用侮辱性批评的父母
哀莫大于心死。父母对孩子的失望意味着真正教育的停止,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很多父母都十分吝啬自己的表扬和鼓励,他们不知道自己的表扬和鼓励会对孩子有多大的激励作用。父母的一声鼓励“你行,你一定行!”会让孩子重新振作起来。
七、理想的.父母,应该是善于学习,具有教育理性和自觉性,能够善于利用各种教育情景,富有教育机遇的父母。“生活处处是教育,生活时时有教育。”为了培养家长的教育素养,社会应该给家长提供一些适合他们阅读并富有教育理性的读物。
八、理想的父母,应该是努力配合学校、社区对孩子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教育,从而促使孩子健康、快乐成长的父母
孩子是父母心中的太阳,是父母生活的希望。看着子女健康地成长,做父母的就感到自己的生命在延续。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天下父母的共同心愿,但如何成为一个合格的父母却是子女成功的关键因素。请天下所有的父母记住这样的话:“你可以不是天才,但你可以成为天才的父母。”让我们每个父母都不断努力提高自身的素养,为天才的成长插上展翅高飞的翅膀!
《我的教育理想》读后感5
回想从教25年,说自己知道怎么样教书,懂得什么教育理念、管理思想,那也只是从零散的文章、偶尔的专家讲座、校本教研等途径所获,从未全方面学习与钻研。这次学校为每位教师赠送了《我的教育理想》一书,所获颇多。
当今社会的竞争是以经济和科技为中心的综合国力的竞争,培养高质量具备综合素质的学生是办学的目标。学校、家庭、社会培养怎么样的学生,是国家、社会所需的。读朱永新《我心中理想的学生》一章,让我更清晰了。
一是要培养品行端正,善解人意,热爱生活,富有理想的学生。成人和成才是同一道理,不成人也就不能成才。成功的人生,都是以人的好品德、好品行为底蕴。同时,教育学生从小就要怀有远大理想,要永远热爱生活。革命年代,生活艰难,周恩来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成就伟大总理;史铁生生活给了他当头一棒,发出“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是一个必然降临的节日”的生死哲理。学校是教育主阵地,从这一点来说,立德树人是学校最最根本的任务。
二是要培养积极进取,敢于创新,富有独特见解和思想的学生。班级制、大班额、教师备课不深不厚,教师自身素质不够,动手操作机会少,导致学生这方面培养较差,学生上课“随大流”,不思考,偶尔有个别学生有见解,老师也难以抓住契机深入见解和思想的碰撞、指引、教育。社会层面也是人云亦云的思想。这要不得,教师要加强知识学习、理念学习,为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种下思想的种子、培养积极进取的态度。
三是要培养自信自强的学生。人在校学习是短暂的,但人生路是漫长的,不可能一帆风顺,总会碰到这困难,那挫折。教育学生心中充满自信,永不怕困难,显的尤为重要。坚韧不拔的意志、自强不息的精神不是谁天生就有,要靠教育、靠锤炼。学校、家庭、社会就是大练场,把人培养成具备普希金所说的一样“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请不要哭泣,相信吧!美好的一天一定在等着你”的乐观主义者;高尔基笔下“暴风雨就要来,来了。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的旺盛精力的斗志者。
四是要培养具有广泛兴趣爱好和一定特长,有丰富精神生活的学生。社会生活丰富多彩,千千万万不能把学生培养成了“读书机器”。知识的领域千千万,教育尽量让学生多面、广面接触知识领域,但不需要所有的领域都要让学生将来成为专家,只是要培养孩子去了解,在众多知识领域的海洋里找到自己的兴趣,将兴趣变成自己的特长,在特长的世界里,找到精神世界。每位老师都要明白,大酒店高超厨艺的厨师会让天下食客纷至沓来,赞不绝口;走家串户的精湛堪舆大师常被人上请下迎……人把兴趣培养成自己的专长,专长足够的特,也是社会所需人才,那怕只是种地,有特长在,也能成为农业专家。
五是要培养善于与人合作,善于合作的学生。“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单个的人是软弱无力的.,就像漂流的鲁滨孙一样,仅有同别人在一起,他才能完成许多事业。”人的性格固有先天自然的一面,但更重要的是后天的培养,教育,更多的是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努力扩大他的兴趣爱好,主动与人交往的能力,培养他活泼开朗、充满朝气、积极向上的性格。情商高比死记硬背知识更重要。
六是要培养有丰富的想象力,有专注学习力的学生。讲素质教育也好,说创新教育也好,目的都在于促进学生不同能力的提高。但不论什么能力的提高,扎实的基础知识是铺垫。掌握了基础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想象力是发明、创造的源泉,一个没有想象力的学生,是不可能具有不断探索的创新精神。一个富有想象力的学生,在学习中一定会苦干、实干。学习基础知识也讲究科学方法,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才能以最少的时间赢得最高的学习效率。每个学生的学习方法不一,但知识准备、身体准备、心理准备、物质准备不可少,这只指学生学习的良好习惯。学校、家庭是培养学生的重要场所,谁具备了好习惯,离成功成就就近了一丈。
读朱永新《我的教育理想》一书,让我对怎样当好老师,怎样当好副校长,思想更通透了,眼光更专注了。教育,就是要以人为本,以人的终身发展的素质、能力为本。
《我的教育理想》读后感6
在没有踏上教师工作之前,我认为教育是一项单一的:“教师的教,学生的学”活动。在踏上教师岗近一年的今天,我深刻领会到“教育”活动的不简单。
做一名老师简单,但是如何做一名好老师却并不简单。作为一名数学老师,在老师看来简单的数学模型,但是学生却很难理解,这就需要我们用多种方式去辅助他们理解。你的方式是否多样?你的方式是否有效?这个就需要我们去下功夫了。
数学是一门很需要思维逻辑的学科,你稍有注意力不集中,你可能就跟不上这个知识点的学习,所以需要学生注意力集中,如何让学生注意力集中呢?如何才能让学生主动加入你的课堂探讨当中呢?在读完朱永新老师的《我的教育理想》后我深有感触。
浅谈德育,从古至今都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有先成人后成才的说法。对于“”先成人”,我的理解就是要先养成良好的品德。
德育,看似简单的二字,但其所蕴含的含义却是广泛的。我心中的理想德育,应该重视在日常生活中养成学生良好的品行,引导学生品味生活,从丰富多彩的生活中体会品德的含义,感悟道德的境界。
德育,最重要的是研究人的德性的形成规律。人的德性必须在自然的活动中形成,这是德性形成的一个基本规律。抽象的道德戒律光靠说教是不能深入人的心灵的,是不能为人所掌握的。因此我们老师应积极引导学生体悟日常生活中的道德境界。在我的教育理想一书中,朱永新老师指出,“理想的德育应该重视让学生与书本为友,与大师对话,在人类优秀的物质文化遗产中净化自我灵魂,升华自己的人格。”我非常赞成这种观点,优秀文化是人类积累了上千年的成果,把自己沐浴在优秀文化的海洋里,这是我们应该感到享受的海洋,这是我们提升自我品德的最便捷的途径。
浅谈智育智育”在整个教育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位置,那么我们智育的目的是什么呢?很多人的观点是传授知识,认为传授知识就是智力教育的全部,我认为这种观点是片面的,这是典型的“唯知识论”、“唯分数论”。当然也不是说把“知识教育”否认了,教育是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促进学生智力等的全面发展。
是什么让我们产生了“唯知识论,唯分数论”呢?我认为是由我国的教育国情决定的.——学生学习知识的目的是为了升学考试。近几年应试教育虽然有所改善,但是仍需进一步努力。应试教育虽然提高了学生们的应试能力,但是严重影响了学生的精神发展,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朱永新老师在《我的教育理想中》提出的“智育应该充满民主精神,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传统教育认为,教师是真理和知识的化身,更有“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的观点,是典型的“教师为中心”,学生把教师的思想作为自己的思想。新教育主张重新审视师生关系,我们应该建立一种民主的师生关系,师生应该是共同探讨真理的志同道合者,教学过程中师生应该平等交流。教师应该更多的倾听学生的心声,让他们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同时教师不能跟割韭菜一样教学,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差异,做到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得到很好的发展。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这里需要我们老师做到良好的引导作用。教师不经意的一句话可能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
“读书”是学生们感受优秀文化的重要途径。通过读书,学生可以学习伟人们的高尚品德,领悟道德的力量;通过读书,来净化学生的心灵,强调他们对道德的体验与感悟,最终上升到一种自觉的境界。
在这里我主要从“德育”和“智育”两方面谈了我的一些感触和收获。我认为多读读像朱永新老师这样的大师的优秀作品,我们现在巨人的肩膀上,定会成长的更快。从而不断增进和完善自我教学经验,为我国的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读书”,是一项很好的学习活动,可以汲取伟人们的经验,帮助你更快更好的成长。然而,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读书”变成了一种奢侈,取而代之的是“读手机”。我认为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应该做好“读书模范作用”,为学生树立读书的榜样。建立“书香校园”,进而到“书香社会”,这可能是一段比较长的路。但是我们要相信路是走出来的,你的坚持终将收获美好。
《我的教育理想》读后感7
书中有这样一段话“教育需要激情,需要全身心的投入与无私的奉献。教育需要诗意,需要洋溢着浪漫主义的情怀。”我心中的理想教师是什么样的呢?在准备教师招聘考试的时候,我想过这个问题。有时候会在学习的间隙畅想一下美好的“教师生活”,有时候会在读到书上的某一段话,沉思理论与实践该如何结合起来。理想的教师要胸中有丘壑,理想的教师要心中有爱,眼中有光,理想的教师要有征服星辰和大海的情怀 ......
“种族的延续,文化的传承,社会的发展,唯有教育才能使其熠熠生辉。教师的教育理想应在对教育事业的无限热爱和对莘莘学子的真挚情感中前行!”我想教师身上肩负着的责任,往小的方面说是孩子的教育,是家长的期待;往大的`方面说,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我虽然入职不久,可是在这两个月中,我也感受到了我们汤河镇中心小学的老师们,都是“拼命三娘”和“拼命三郎”。我们的身影在教室里,在操场上,在办公桌前,在步履匆匆之中。我感觉,支持我们前进的动力除了教学要求,更深处的火焰就是那把名为“教育理想”的火炬。
如何将我们心中的教育理想外化为行动,外化为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成果,我想这与教师们不断进步是分不开的,尤其是我这样的新手教师,更要不断地学习,提高对自己的要求,精进自己的业务水平。虽说我不是英语专业出身的教师,可是教小学的英语总是能教的,可是怎么样提高学生的成绩,怎么样在众多优秀的英语老师当中不掉队,我要学习的还有很多。幸运的是,我们学校一群英语教师都很热心,每个人都不遗余力的告诉我她们的经验。我也在日复一日当中总结经验教训,每一天都有不同的感悟。
朱永新先生认为一个人的成功有两个重要前提:一是追求成功,二是相信自己能够成功。教师的进步就是不断超越自我的过程。超越自我的过程是学习、实践和反思的过程,在思维的碰撞和智慧的交锋中使自己的认识得到提升,虽然工作和生活很忙,但也应有学习和思考的时间。在读书中思考,在教学中实践,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改进,在改进中成长。我不敢说我最终会实现我的教育理想,我只能说我会一直向着我的理想前进,前进 。
作为一名教育理论家,朱永新教授的文章平易近人,而他提出的新教育实验,也大大推动了中国的教育创新行动的研究,我一直以来都很敬仰朱永新教授,他作为身处高位的官员对教育仍怀有如此激情,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是痴情,并且他对教育对学生爱的如此深沉而质朴,实在令人感动动容,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许嘉璐曾这样评价过朱永新的教授作品:“朱永新教授形成了自己的风格:有的文章读时需正襟危坐,有的则不禁击节而赏,有的还需反复品味。可贵的是,这些并非他刻意为之,而是本性如此,自然流露。这本性,就是他对教育事业的爱……”我觉得总结的十分到位,而我在寒假有幸阅读了朱永新教授的《我的教育理想》读完后我更是受益匪浅。
理想的学校、理想的教师、理想的校长、理想的学生、理想的父母、理想的德育、理想的智育、理想的体育、理想的美育、理想的劳动技术教育,在书中,他用他一贯的文字风格,用他对教育独特的感受,勾画了一副他的教育理想的蓝图。字里行间,洋溢着他对教育的热爱,阐述了教育的伟大使命和责任,使我们对未来的教育更加充满信心。
而书中的第二章《我心中理想的教师》更是让我受益匪浅: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善于合作,善于调动各方面有利因素。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关注人类命运,具有社会责任感。坚韧、刚强、不向挫折弯腰。朱永新教授对理想老师的八大标准,将会是以后教学工作中我要遵循的标准,我会为之努力。
教师,这个特殊的职位,被赋予了许多耀眼的光环,作为一名教师,在这些美丽光环的环绕下,我更明白自己应该恪尽职守,努力适应时代的发展,以朱永新教授对教师的八大理想标准为目标为动力,继续在教学工作上不懈探讨,与孩子们一起进步。
【《我的教育理想》读后感】相关文章:
《我的教育理想》读后感04-20
《我的理想教育》读后感06-09
我的教育理想读后感03-08
《我的教育理想》读后感04-30
我的教育理想读书心得01-27
《我的教育理想》读书心得09-16
我的教育理想读书心得03-31
我的教育理想读后感5篇06-09
《我的理想教育》读后感10篇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