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草木》读后感

时间:2024-06-17 10:06:04 读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人间草木》读后感

  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你有什么领悟呢?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那么读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人间草木》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人间草木》读后感

《人间草木》读后感1

  在外婆家,我瞥见了书架上汪曾祺的《人间草木》。不曾想,它就如同一缕阳光照进我心间。

  一张系着红绳的书签,被夹在了书中。翻开那页,是“生机”一章。一段文字,带着一本书特有的气味,飘散过来:

  “我忽然发现了一个奇迹,一棵芋头!煤块里竟然长出一棵芋头!”

  两个惊叹号,实在醒目。汪老内心的欣喜、惊讶与激动,被一一包蕴其中。“几片碧绿肥厚的大叶子,在微风里高高兴兴地摇曳着。……使我欣慰,并且,并不夸张地说,使我获得一点生活的勇气。”汪老笔下几片碧绿肥厚的叶子,处处昭示着它们顽强的生命力,确实令我为之一振。这蓬勃的生机,让我开始留意生活中的小美好。

  我尝试着做一个细腻的人,用心留意着生活中的小美好。

  一棵苋菜,细细的,从外婆家门前的砖缝里钻了出来,茎叶虽柔弱却仍在风中挺立;一片青苔,密密麻麻的,为池塘边的鹅卵石小路铺上了一层绿毡;一排矮小的马兰,绿油油的,在后院的平房下,长得那么喜庆妖娆……

  夏日里,这些小美好的出现,让平淡的生活多了些趣味。傍晚,坐在井边感受着从井口升腾的丝丝凉气,用蒲扇一扇,那贴心的凉意包裹了全身,远胜空调硬生生的凉风,整个人顿时舒爽起来。

  凤仙花盛开了,我缠着外婆捣碎花瓣,为我染个大红的指甲,美甲店的化学药水又怎能与此相比?

  或是秋高气爽,流连于公园、街头,看菊花吐蕊,闻桂花飘香……

  原来,一个细腻的'人,不一定要像林妹妹那样多愁善感,却要能够敏锐地发现生活中的小美好。多亏了《人间草木》,它如同一缕阳光照进我的心田。

  “如果你来访我,我不在,请和我门外的花坐一会儿,它们很温暖,我注视它们很多很多日子了。”汪老的文字,不似名贵花木耀眼,却闲适淡然,让我们不由得放慢脚步,俯下身子,定睛凝神。

  他说桂花既有观赏价值,又具经济价值,要多种一点;他批评广场上扎成龙的菊花,因为菊花应该一朵一朵赏。在他笔下,一草一木,一石一鸟,皆有独到的情味。

  我捧起书本,有时真不知自己是徜徉于文字中,还是流连于草木间……久而久之,我似乎也成了一个细腻的人,许多小美好,都在向我微笑。

  汪老,谢谢您!您的草木间,不仅有花草的芳香,还有生活的阳光。感谢您,教会了我用一颗细腻的心,去发现生活中的小美好!

《人间草木》读后感2

  我一向对散文是敬而远之的,这种痛还是来自于高中时期,不管自己如何拼词造句,作文分数始终保持在中下水平,成绩很稳定。那个时候十分羡慕小笨同学,看似随意写出的几句话,就可以拿到作文高分,十分不解。最近有些疲累,这天下班后,我打开了躺在kindle中有一段时间的这本散文集,打算让我这个快秃了的脑袋切换一种模式,放慢一下,放松一下。

  我在每开启一本新书的时候,总会有种默默的小兴奋,直到最近流行起来了盲盒,我才确认了自己的这种情绪。开启一本新书,就像是打开一个盲盒,对此充满了期待,同时又有些担心其内容自己是否喜欢,在打开这本《人间草木》时,这种情绪更胜以往。

  我的担心多余了,在一开篇,我就被文中的词句所吸引了,越往后读,越发感叹汪先生对细节描述的`拿捏,对感情流动的捕捉着实是信手拈来,恰到好处。汪先生对食物的描写实在是细致入微,看其字,闻其香,品其味,尤其是在下班路上的我,越看越饿。

  汪先生的字里行间中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是的,我们生活在的这个世界其实充满了玩味。夕阳下,沙滩上,一人一狗;车窗外,大街上,一老一少;又或者是,新雨后,屋檐下,一草一木,每一张定格画面的背后,都是生动的故事,都是百味的人生。快节奏生活状态下的我们,无心留意身边的美好。“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慢下来,适时地让自己慢一些,感受一下世间的美好。

  汪先生说北京人是爱喝花茶的,在我这里是可以被印证的。记忆里,爷爷那长满茶锈的茶缸,即使倒入一杯清水,也会伴有茉莉茶香;奶奶栽种的茶叶花,每次花开,我都会蹲在花盆前,鼻子凑上去,一口深呼吸,白色小花透着淡淡花香,沁人心脾。我也是爱喝茶的,但是没有那么讲究,红茶、绿茶、白茶、普洱什么都喝,最爱是花茶。

  今天对着茶杯发呆了好久,思绪千回百转,似乎想参透些什么,却又把握不住瞬间而过的灵动,于是我写下了这篇关于茶的联语,以结束今天的思绪万千。

  浮浮沉沉,世上福祸相倚;

  酽酽清清,齿间甘苦留香。

《人间草木》读后感3

  汪曾祺的《人间草木》给我带来了深深的宁静和喜悦。这本书让我重新发现了生活中的美好和细节,仿佛带我回到了那个充满人情味和乡土气息的时代。

  汪曾祺用他那独特的笔触,描绘出了草木、花鸟、人物等世间万物的生动与灵动。他的文字既有深厚的人文情怀,又有对自然的敬畏和赞美。每一篇文章都像是一幅画,让人在品味文字的同时,也能感受到那种来自大自然的清新和宁静。

  读完这本书,我更加珍惜身边的每一个瞬间和细节。我开始学会欣赏那些被忽视的美好,比如一片绿叶、一朵小花、一个微笑、一句问候。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事物,其实都是生活中最珍贵的'财富。

  《人间草木》不仅是一本关于草木的书,更是一本关于生活、关于情感、关于人性的书。它让我更加热爱这个世界,更加珍惜我所拥有的一切。

《人间草木》读后感4

  印象中,菌子是我们家食谱中的重要配角,母亲独创了一道番茄炒海鲜菇,奶奶炒时蔬时会加入些杏鲍菇或是湿木耳,火锅时少不了的鲜蘑菇、金针菇,还有炖排骨汤用到的红菇......这些配角永远不是最引人注目的,却也在一道佳肴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还有一种菌,在奶奶做包子发面时用到的,它叫酵母菌,通过课堂的学习,我知道这是一种小型的单细胞的真菌。

  母亲很喜欢在西红柿的制品中加入菌类,比如西红柿蛋汤,她会加入通体奶白的海鲜菇,或者扁平可爱的小平菇,一勺入口,脆嫩爽滑,比普通的西红柿蛋汤多了一些鲜味。

  金针菇是我们家餐桌上经常可以看到的,大多数时候,它是作为配料铺在最底层,比如奶奶做的`粉丝蒸扇贝,她会在盘子上先铺上一小层金针菇,再放上扇贝和粉丝,蒸完出锅,在扇贝的鲜味加持下,金针菇很香很甜。突然我想到一句话:世界上有很多事物看着渺小,但是在适当的时候,总能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看了汪曾祺先生的《菌小谱》后,我发现自己知道的实在太少了。文章中提到的很多种类是我完全没有听说过的,正如很多美好事物于我而言是未知的神秘的,需要我不断去探索,去感受,去体会。

  我们总在抱怨自己的压力有多大,在一路的奔跑中无暇顾及身边的美好。所以,不妨在适当的时机,放慢脚步,像汪先生一样,用心聆听,用心体会身边的一草一木、一星一月、一山一水、一虫一鸟,将他们记录下来,留在你的美好记忆中。

  愿美好与我们环环相扣!

《人间草木》读后感5

  《人间草木》有一个很神奇的地方,那就是这本书的序言,竟然是汪曾祺老先生的儿子汪朗作的序。不同于其他人比较官方、公派的序,这部序言,满满是儿子对老子之间的尊重和爱戴,犹如茶前饭后的唠叨,只言片语中流露着对老先生浓浓的思念。

  可怜天下父母心,把儿女时时都放心上的,永远是父母。这几日回到家都比较晚,父亲总是留好一碗温热的`稀饭,既能充饥,又能降燥热去火气。喝的是白稀饭,更是无声的父爱。

  自己当了父亲后,才更能体会父爱的伟大。女儿开学那天,遇到了让人揪心的小插曲,小孩与她奶奶上地铁时,因为人多走散了,女儿上了车,她奶奶没有上车。小姑娘很聪明,在下一站下车找到了工作人员,让工作人员给我来电话。我的心在那一瞬间高度紧张,但理性又让我感动,感动她的成长和冷静。当我赶到那个地铁站,牵着她的小手时,一切又是那么的踏实。

  父亲可能是少言的,可能不那么细心,但却是最深沉的。

《人间草木》读后感6

  那天夜里,下着小雨。随手合了书本放在桌前,伴随着思慕人间草木的雨的情怀,我在窗边大梦一场。

  一位少女,清逸出尘,入我梦来。“缅桂花是雨季的花。”她说。雨帘密密的叩击着房瓦,水雾把她的发髻都沾湿了,窗棂边滚下几粒水珠,我倚着栏杆去听雨声,思绪飘远。

  初春的雨,没有洋洋洒洒,也没有润泽大地的意思,就突然降临了。石阶下,藤架旁,满园新鲜,雨声作响。不由得想起书中昆明的雨,明亮,丰满,易使人倾心,也极易萌生向往之情。

  雨声听得倦了,再把书合上时,雨季的花儿,雨季的`菌子,雨季的婀娜多姿,也就全数煎进了茶汤里,细细的啜饮了,甜到心坎儿里去。

  细看书名,就胡思乱想着参悟,就解读些世事。懵懵懂懂的雨季中懵懵懂懂的灵魂,蹒跚前行仿佛孩童。古人云,人非草木,孰能无情?那草木真的无情如此吗?

  不是的。不是的,她说。草木本来就是至情至性之物,至少在此间如此。那隋唐盛世的琼花,为了不让昏君观赏而自行败落:严冬中的牡丹,违抗女皇而被迫迁入洛阳。相比之下可是世上有情之人的楷模。

  “你讲的那都是传说,草木既不能动,又不能语,怎个至情至性法?”我笑道。无甚道理。她有些恼了,声音就盖过了雨声,像细碎的木香花。

  你看那竹林,自顾自密密的长起来,可曾阿谀奉承?那腊梅,大雪中朵朵的绽将开来,她是弯腰了,还是低下头?我又不同你顽,草木的精气神可远远超过你们的所谓正人君子,自成你那“世间”,也说不定。

  自成世间的草木?虽然荒谬,到也真实。我心不在焉的叩着栏杆,看着雨幕渐渐停了。满园春色也都醒过来,绿起来,葱葱茏茏,草木人间。

  人间草木,写着草木人间,人间本是嘈杂的喧闹着,草木的干净又平添一笔清香。这是游离于世外的香味儿,也许我们缺的就是这点儿清净罢。

  栀子花头的纯白呵,有款款清香自花架间飘荡下来。一缕阳光从玻璃窗间划过,我睁开眼睛。终归是又回到了人间罢,梦里人间草木,那般超然,大概也只有汪老先生可以成全并倾注于作品中。

  枕边是一朵开得正盛的缅桂花。

《人间草木》读后感7

  世界上,一草一木都有爱。春花秋果,万物生长,秋收冬储,哪怕只是落叶,也蕴含着浓浓的情愫,让人感叹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然而,这些感受是经历了很多,赋予了世间万物的人才体会到的。所以,爱草木就是爱人。

  诗人张九龄说:“草木自有心,何必求美。”汪曾祺先生应该是最明白这句话的人了。正因如此,他笔下的一草一木,才显得那么的人文和精神,这是其他散文所没有的.美。

  汪曾祺在散文集《草和世界上的树木”。

  文章中对葡萄的描述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王先生以自己的经历和细腻的感悟写出了葡萄的前世今生。葡萄在他的笔下有了鲜活的生命。我仿佛听到了,葡萄喝水的声音,甘泉在葡萄藤间流淌的声音,是那么美妙,那么沁人心脾。一串串的葡萄丰满诱人,水润惹人喜爱。

  每当读到汪曾祺先生的《人间草木》,我都会有这样的感受:一个老人陪你坐在满是冬日阳光的小花园里,时而指着腊梅树,跟你讲趣事关于他的过去,有时会开玩笑地告诉你,“塔罗斯可以从煤里长出来”。

  汪曾祺先生正是对这些“人间草木”的一种纯粹的爱,一种寄托着自己的感情却又不想据为己有的爱。或许对于汪曾祺先生来说,一株植物就是一段往事,一段深情。

  散文后半部分,王先生回忆了自己的人生经历。在《一路走好》中,他将自己的右派经历视为人生之幸,如此洒脱,令人羡慕。王老的文笔总是平淡朴素,却充满了他的人生智慧。

《人间草木》读后感8

  “星斗其文,赤子其人”这八个字,是汪老的老师沈从文去世的时候,张充和夫妇送来的挽辞中的。“不折不从,亦慈亦让”,或许,在张充和的眼中,这几个字,是颇能够代表沈从文的一生的,而这我眼中,这几个字,用来形容汪曾祺先生,也是十分贴切的。

  这本《人间草木》,收录了汪老三十余篇文章,选择的题材大都同生活中寻常花鸟草木有关,读来分外感觉到浓浓的生活情绪,除了这些,还收录了几篇写汪老当年在西南联大时候认识的那些大师们的生活轶事,描写诙谐有趣,栩栩如生,简直仿佛见到了那些大师们本人。

  汪老的一生并不舒畅,生于战时,长于混乱,就算在名声斐然的时候,也因遭遇那个动荡的年代被打成右派,然而最难得的是,就算遭受磨难,屡屡被人误会,他也能够随时保持豁然达观的心态,用一颗平淡宁静的心去认真体会平凡生活的好处,去写就着平凡生活的动人。

  所以有人说:“他的一切都是诗。”

  我想,能够把文字写得像诗需要非凡的才气,而能够把自己的一生都过得像一首诗,则一定需要一颗永不熄灭的赤子之心了。

  汪老的文字并不华丽,也不够惊人,他从不刻意去说理或论教,他只是淡淡地,写着自己眼中真真切切看到的那些花草—一颗芋头,一把石头下压着的豆芽,紫薇,菊花,还有各种野花;那些鸟木鱼虫—比如北京遛鸟人,香港的遛鸟人,木芙蓉,车前子,瓢虫,蝉,刀螂;那些最普通的人最普通的事,北京的国子监,胡同,泰山上的担山人……

  他诚实地记录着生活中的一切,语言平淡却又真味,闲闲地翻过他当年在被打成右派时在农场里写的这些文字,在某个北京的早晨遛弯时候想到的文字,在后来平反后作为一名作家四处云游写到的文字,在作为一个传统的中国知识分子走在美国街头写下的文字,在自己渐渐老去的时候回忆起西南联大里的青葱岁月写到的文字……

  这些文字没有一个句子是煽情的,却不由得叫人感动。

  这些文字没有一个语句在刻意地给人打鸡血,却在不知不觉间让读者受到温馨地鼓励。

  比如他说起有个人随手将一把豆子扔在了石头下,过了一阵,翻起石头一看,一群豆芽竟然将石头顶起来了。

  与此同时,汪老,还非常具有独特的审美和生活情趣,比如他说人工琥珀不如天然的,“美,多少要包含一点偶然”。说起养鸟人让画眉学叫,他说,“画眉本来的鸣声是很好听的。让画眉自由地唱它自己的`歌吧!”

  我想,这样的思想与面对艰苦的淡然,与汪老早年在西南联大受到的教育息息相关,印象最深的是,是说起当年在联大每次躲警报的时候,有位同学,“听着炸弹乒乒乓乓在不远的地方爆炸,依然在新校舍大图书馆的锅炉上神色不动地搅合他的冰糖莲子。”

  而后人在议论为何西南联大在短短几年间培养了那么多人才时候,只说了两个字:“自由。”

  汪老在此后的几十年间,一直坚守的,或许就是这样的从容,和内心深处对自由地不懈追求。这样的汪老,才能够写出如今我们能够看到的文字吧。

《人间草木》读后感9

  这本书没有看完,今天抽着空继续看下去,这几周时间看的还是汪曾祺的作品,但是每看一篇文章都会有新的收获,汪老的文字中,都是些精彩的对话,很感人的情节,至今还在默默地感动。可是今天在回忆这周看的内容还记得吗?说实话,忘掉了,这是不好的习惯,真的很可惜。废话不说了,继续阅读精品集《汪曾祺精品集:人间草木》。

  城隍·土地·灶王爷

  这是一篇很长的文章,讲述了三个建筑有关的故事。讲述城隍,先引用很多经典来重视这个城隍,还用历史朝代的记录了这个城隍,刻意用碑文来记录了城隍。

  城隍庙是供奉城隍的地方,后面也是,土地也是供奉的地方,在这一点,自己不是那么了解,所有的庙都是去看看而已,从不在脑海里思考一下,而记住自己曾经来过这里,比如大庙、圣水寺等等。从来没有去深入的研究。

  总体来说,城隍、土地、灶王爷是和中国人民大众生活关系最密切的神。

  老舍先生

  这篇写的有点意思了,一个著名的大作家怎么会一个手下写作呢?汪老把老舍的生活中记录下来了。老舍在生活中有爱好,比如爱花、喝茶、收藏画品、好客等等。

  读起来才发现老舍对每个人真诚的对待,还是一个为他人着想的人,深知老百姓的底层生活,还会为人民着想,想让他们过上很好的生活。对部下很关心的,客人来了,他要亲自去倒茶,当上了北京市人民代表,要为人民说话。

  后来作者调离北京市文联,很少上老舍先生家里去了。整篇文章,没有用过很华美的`词语,但是把老舍的生活记录下来写活了。

  齐白石的童心

  这篇有意思了,重点是童心,不管年龄多大,都要保持一种心态。没有好奇心的话,就没有什么见识。确实是,不然自己的生活成了呆木头。就好比文章说,蜜蜂在花间上下乱飞,很有画面感。汪老又写道:此画之美,在于有一片温情,一片童心,一片人道主义。

  结束语

  读了这几篇文章,让我们真正感受到了,汪老写的普通平民的生活姿态,值得我们去学习和欣赏的地方,比如真诚对待人,要阳光点,精神点。读作者写的文章就是一种能量,让我们在生活中找到那么一点点归属感。

《人间草木》读后感10

  寒来暑往,春去冬来,细细回忆起来,初读汪老先生似乎已经是一年前,但我仍清晰地记得汪老先生笔下的世界那样灵动,那样可爱,《人间草木》中的一花一树都别具风味。

  在汪老先生的书中,飘散着清晨馥郁的栀子花香,弥漫着糖炒栗子甜蜜的香味,充溢着葡萄酒香醇的味道。他似乎很懂生活,也很会生活,怀着满腔的爱去探索世界,云南、昆明、成都…在他的笔下,每个城市都那么温柔迷人,他爱吃、爱旅游、爱风景,却不爱游手好闲,他说:“我不愿当什么’离休干部’,活着,就还得做一点事。”汪老先生真真切切的在爱着这个世界,爱着山川河流,星辰大海,用自己的方式去感知世界,触碰世界。在河岸边、山顶上留下自己的足迹,留下自己对自然最美好的描绘,在多年以后,人们可能会想到:噢,原来汪曾祺这么有趣,他的书这么经典,这难道不是人生的意义所在吗?

  汪老先生说:“一定要爱着点什么,恰似草木对光阴的钟情。”草木眷恋着光阴,汪老先生爱恋着人间。这世间万物,都值得被爱,爱一直陪伴身旁的亲人,爱倾情相助的朋友,爱一颗树,一束花、一只鸟,只要心中怀有爱意,世界就不会那么糟糕。

  青春正好,相比于死气沉沉的生活,为什么不让人生更加精彩呢?鸟兽虫鱼、美食美景,只要肯去看,肯去发现,对世间万物抱有善意,他们也会回报以同样的'温柔,当世界中充满了爱,人生就有了意义,这一辈子才不算虚度,多年以后回想起来,想到那个热爱生活,努力奋斗的自己,是多么可贵的回忆。所以,爱点什么吧,一草一木中蕴藏着繁华的世界,山海之间埋藏着闪烁的宝藏,爱点什么,这世间万物。(冯昕悦)

《人间草木》读后感11

  也不知从何时起越来越卷,工作10个小时以上成了标配,在内卷的时代里如何保持内心的充盈与平和,祛除焦虑成了每个职场人的必修课。

  工作日喜欢很早就出门,避免早高峰通勤路上被堵着的焦燥也可以有效利用早上这段清净的时间。第一件事就是给自己沏杯茶,像福建人一样,可以是岩茶,或者是白茶,天热了也可以是绿茶,花茶,不挑。冬日里红茶居多,用大肚杯沏上一杯岩茶,汤色红亮,香味浓郁,热热的一口,胃妥贴了,心也就妥贴了。

  散文,虽说短小精悍,但对阅读的心境要求是极高的。心里装着事儿,看完一篇也没捉摸出滋味来。所以最佳阅读时间是一早上,呷上一口茶汤后,站在窗前细细品老爷子的一字一句,偶尔瞥一眼窗外,园区里上班的车辆慢慢开始多起来了,鱼贯而入,还排起了队。远处浙大的`红砖色经过岁月的浸润,在越来越浓的绿意里蜕去浮燥,开始有了些中年的沉稳感。

  啜口茶,看老头写北京的秋花,有桂花菊花秋葵秋海棠以及爬山虎,六句话就是一篇小短文,比如说《黄栌.爬山虎》“霜叶红于二月花。西山红叶是黄栌,不是枫树。我觉得不妨种一点枫树,这样颜色更丰富些。日本枫娇红可爱,可以引进。近年北京种了很多爬山虎,入秋,爬山虎叶转红。沿街的爬山虎红了,北京的秋意浓了。”

  因为想多多码字,去年下定决心给自己开了个公众号,没想到难度超出想象,要码字要修改要精挑细选图,非常耗费时间,放慢了频率后就没下文了。而汪老就这么短小精悍的几句话,秋日的爬山虎景象就跃然纸上。我想我大概是搞错了自己的初心,公众号上写文,并不是为了别的什么,只是为了激励自己有一个思想的输出地方而已。还是要多写,不论长短。

  读老头写的果园,想起有一年在西溪湿地的一个农场,包租了一小块地,第一次从翻地开始种菜,从一开始嫌地块太小,到一举起锄头就觉得那一小块地怎么看不到边呀,怎么翻也翻不完,湿地的土质很泥泞,每举一次锄头就像做一次举重,好不容易种下番茄黄瓜秧,快到收获季的时候,顶着夏天的高温,收获的喜悦都被采摘时的灼热和虫子冲淡了许多,更别提仔细观察自己种下的产品各个时节的变化情况,种地可真不易!同样是劳动,汪老就没那么多牢骚,苹果的品种、葡萄的样子都分辨地一清二楚,“果粒小而密集,一粒一粒挤得紧紧的,一穗葡萄像一个白马牙老玉米棒子。”瞧瞧这描述,准确的画面感油然而生,劳动的喜悦是需要克服劳作的疲累,才会产生的。

《人间草木》读后感12

  四川人看《人间草木》又不一样,老先生在写“玉渊潭槐花”一节里,评价四川女孩子“做事往往很洒脱,想咋个就咋个,不像北方女孩子有那么多考虑”,北方女孩子什么样我接触不多,但就我认识的四川女孩来说,是当得起洒脱二字的。

  在我看来,四川人整体都是乐天派,天生的生活家,追求不大,享乐不少,难怪老先生要说“成都人的举止言谈都透着悠闲”。可不是嘛,四川人最爱说“安逸”,安音婉转,逸音上飘,听起来就很“安逸”。夸人最好的话是“你好安逸哦”,夸的人不羡不妒,被夸的一脸舒服自得。夸物也用“安逸”,什么外观、价格都不要讲啦,都这么“安逸”了,当然是深得我心。

  可惜老先生没写到四川的.麻将和茶馆(在四川,通常茶馆就是麻将馆,麻将馆也有好茶),那才是四川人“安逸得摆”,跟它们一比,早上九十点钟才开门的小店、夜里十二点的火锅,都不足以用作例证。

  一到高温预警,成都的各大报纸媒体就开始为成都人民的娱乐生活操碎了心,要耍水、喝茶、吹河风,要兼顾一家老小,还不能没有成都人最爱的消遣——麻将。于是,好耍的成都人玩起了水上麻将,简直自成一景,别处难得看到。

  想“安逸”的打水上麻将,找刺激的玩漂流,小朋友踩水、打水仗,饿了路边的烧烤摊摊有烤排骨、鸡、兔、全羊......还可以整点冻啤酒。

  看看《华西都市报》推荐的玩水上麻将好去处:都江堰、青城山、峨眉山、平乐/黄龙溪/柳江古镇、欢乐谷……就问你眼不眼红?

《人间草木》读后感13

  “如果你来访我,我不在,请和我门外的花坐一会儿,它们很温暖,我注视它们很多很多日子了。”情绪陷入低谷时,我总是喜欢在安静的图书馆阅读汪曾祺的《人间草木》,那些带有细碎的人间烟火味的文字,总能抚慰我内心深处此起彼伏的浮躁。

  《人间草木》是汪曾祺的散文集,书中旧人旧事居多,以怀念为主,充满了淡淡的温情。生活中除了追逐、奔跑的激情,那些与我们共生共长的自然万物,也在悄然地绽放着无限的生机,时时陪伴、默默治愈。

  书中有一篇《葡萄月令》,在安安静静的葡萄园里,一切都是那么美,读完让人内心暖暖的。葡萄花很小,颜色淡黄微绿,人们不钻进葡萄架是看不到花的,而且花期很短。很快,葡萄藤就结出了绿豆大的葡萄粒。那淡黄微绿的小花演绎着未来果实累累。

  生活中的`焦虑、繁杂因何而起呢?既然无法改变过去,也不能看清未来,为何不学会看见脚下的道路呢?

  书中,汪老回忆了自己在年轻时候的一段求职生涯。他想去上海找工作,但是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没有去成。他一个人在老家,天天无事可做,感到非常沮丧。有一次,他在阳台上发现有一堆煤块,那些乌黑的煤块里居然长出了芋头。这引起了他的关注与深思:一个人身处一堆煤块中又如何?不忘初心,去深耕便是,不去瞎想那些有的没的,反而有了自己独有的生命风采。高明如汪老,总是将生活中的感悟融入自己的作品中,那些细碎的文字充满了艺术气息与生活美感。

  《草木人间》可以成为一本枕边书籍,人们随手翻阅便能感觉到人世间的淡淡温情。汪曾祺笔下的花在时光里悄悄绽放,每一朵都带着幸福的味道。

《人间草木》读后感14

  汪曾祺的《人间草木》是一本让我深受启发的书。这本书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大自然的美丽和生命的活力,让我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感悟。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意识到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都充满了美好和意义。就像汪曾祺所描述的那样,每一株草、每一朵花都有其独特的美丽和价值。这使我更加珍惜生活中的每一个瞬间,不再忽视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事物。

  此外,这本书还让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秘和力量。它教会我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与大自然和谐相处。这种态度也让我更加关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希望能为保护地球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总的来说,《人间草木》让我重新审视了生活和大自然的美好,让我更加珍惜和热爱这个世界。这本书不仅是一本文学作品,更是一本关于人生哲学和自然观的启示录。

《人间草木》读后感15

  读《人间草木》,我才知道自己,曾经错过了那么多。

  人间草木,常常是大千世界的缩影,无限往往收藏于有限之中!汪曾祺笔下的芋头、豆芽、铁蒺藜、紫薇、秋花、冬树……无一不是隐秘在不为人所注意的小角落里。正是这样细小的生命,分织交绘我们这样美丽的世界。作为经历过风风雨雨的作家,拥有一双发现这些细小美好的眼睛,正是体现了汪曾祺细腻的心。

  世间风物,平中显奇,谈中有味,既有浓郁的人文关怀,又弥漫着最独特的气质。短短一篇《螃蟹》,揭露了“凶恶和滑稽往往相似”的真理;一片《刀螂》,呼吁孩子们从电玩中解脱出来,回归自然的怀抱……我们自阳光从天际中露出便投入另一片光芒下——屏幕的光。手机屏幕的光,电视屏幕的光,电脑屏幕的光已将孩子们的视野与心团团围住,封锁。这样的孩子们又如何知道遛鸟的学问,逗虫的乐趣呢?在互联网世界不断壮大的同时,现实世界正在以残忍的速度不断缩小。

  行者无疆。四周山色临窗透,一夜溪声入梦清。一叶飘落而知秋,一叶勃发而又春。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却又云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由此可见,出门远行,价比千金。国子监、胡同、泰山、天山……这些孕育着一方文化的地方,其魅力并非文字可承载。汪曾祺就像一个拿着大口袋的寻宝人,来到一个大宝窟,只能带走其中一二藏在自己的字里行间。宅在屋子里的作家如同没有阳光雨水滋润的种子,即便深埋于沃土之下,也无法生根发芽,更别提枝繁叶茂了。艺术永远是源于生活,不懂得热爱生活,发现生活之美的人,也无法写出动人的文字。

  北平是汪曾祺先生人生的过客,但是他对这里的`了解比我这个常住人士要多得多。关键就是他懂生活,懂发现。街边小草,枝头小鸟,也是锦绣山河中的一滴墨。关注这些一草一木,我们在能更好的诗意地栖息在这个世界中。

  我一直认为,一个作家的创作风格与其个人生命的两种要素息息相关:一是生他养他的一方水土;另一是他的成长经历。南来北往又轰轰烈烈,绚烂之极归于平淡——不仅是汪曾祺先生的人生轨迹,也浸润到他的作品《人间草木》中。

  透过这部作品,我看到了一个在苏北运河边成长的调皮男孩明澈的眼神,一个在五七干校粪池旁施肥的男人佝偻的背影,更看到了一颗至纯至善的心——犹如荷塘月色下微微的风,吹散了白日的尘嚣。

  “人生得意须尽欢”,汪先生得意而平和的人生在三个方面表现的淋漓尽致:写文、绘画、做菜。这三种人生爱好,我倒是觉得神似花中四君子:其写文如兰,空谷幽香;其绘画如竹,筛风弄月;其做菜如梅,剪风裁雪;而其为人,则如时下深秋之菊,恬然自处、清谈疏朗。汪先生在将个人价值充分展现、平和表达的同时,也满足了他人在精神和物质两个层面的需求,这种“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的共济局面,又何尝不是个人的欢乐和社会的福祉呢?

  书中自述,每日早上,汪先生都习惯久坐在家中的老沙发上,泡上一杯茶、点上一支烟,袅袅烟雾中,一篇篇文字油然而生。而就在这个深秋,每个双休日的早上,我也会坐在家中的沙发上,伴着一杯茶,在汪先生的字里行间,在窗外透过的暖暖阳光中,读懂这人间的一草一木。

【《人间草木》读后感】相关文章:

草木皆兵的成语故事08-23

成语故事:草木皆兵08-04

《在人间》读后感11-07

在人间读后感08-24

《在人间》读后感04-29

在人间读后感04-29

《人间词话》读后感09-15

在人间读书笔记12-12

爱,在人间小学作文03-01

人间真情作文初中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