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醒》读后感

时间:2024-07-21 16:42:51 读后感 我要投稿

《觉醒》读后感

  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现在你是否对读后感一筹莫展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觉醒》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觉醒》读后感

《觉醒》读后感1

  认知觉醒是一本探讨人类思维和意识的重要著作,第二章承接了第一章对于认知觉醒的基本概念的介绍,进一步深入探讨了人类思维的产生和发展。通过阅读第二章,我对于人类思维的本质和特点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同时也有了对于意识的一些新的思考。本文将从五个方面阐述我在阅读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首先,第二章强调了人类思维的多样性,并提出了思维的演化理论。在我看来,人类思维的多样性是我们作为人类的独特之处。通过观察和思考,我们能够解决问题、创造新的概念和理论。同时,思维的多样性也带来了许多挑战。不同思维方式的人们往往会产生分歧和冲突,但正是通过讨论和辩论,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和尊重彼此,并共同进步。

  其次,第二章讨论了人类思维的产生和发展。通过对早期人类思维的研究,书中指出了思维的产生与人类的生存环境息息相关。在面对不同的生存挑战时,人类开始发展出各种思维方式来适应环境。这一点使我想到了现代社会中的挑战。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我们也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思维方式,以适应新的环境。只有不断学习和创新,我们才能在竞争激烈的时代中保持竞争力。

  第三,第二章探讨了意识的概念。作者将意识定义为“对外部和内部信息的感知和认知”。通过对意识的解释,我意识到意识是我们理解和认知世界的关键。我们的意识使我们能够思考、学习和感知自己和他人。正是通过对意识的研究,科学家们才能发现意识的脑部基础,进一步推进神经科学领域的发展。

  第四,第二章还讨论了思维与语言之间的关系。作者指出,语言是思维的一种表现形式。思维通过语言的工具进行表达和共享。这使我想到了语言的重要性。语言不仅是人类最重要的交流工具,也是我们思考和理解世界的方式。通过学习不同的语言和文化,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和理解其他人的思维方式,从而培养全球化思维。

  最后,第二章还讨论了人类思维的'局限性。作者指出,人类思维受限于我们的感知和记忆,并易于走入思维定势。这使我意识到我们在思考问题时往往存在的盲点和偏见。只有意识到我们的思维局限性,我们才能更好地进行思考和决策。在解决问题和推进科学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更加谦虚和开放,不断质疑和探索,以求得更准确和全面的答案。

  在读完认知觉醒第二章后,我对于人类思维和意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对于思维的多样性和意识的作用有了新的认识。我将继续深入学习和探索人类思维的奥秘,不断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并应用于实践中,以推动个人和社会的发展。

《觉醒》读后感2

  “生逢乱世,必有人心向阳光” 。时代的车轮滚滚转动,如今我们生活在一个和平年代,那是因为有无数革命先辈们无畏的英勇牺牲,才换来如今的繁荣昌盛。他们无畏的英勇牺牲是因为他们坚信中国人一定会觉醒,中国这头雄狮终会觉醒。

  在这个多姿多彩的暑假,我妈妈给我买了几本有意义的书,一拿到书我马上就津津有味的阅读起来,其中有《细说觉醒年代》这本书,觉醒年代,如其名,当时的中国动荡不安,中国人民也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幸好出现了像陈独秀、蔡元培、李大钊、胡适等一大批革命知识青年。他们志同道合,一致认为只有觉醒才是拯救中国的唯一办法。他们在这条觉醒的道路上慢慢摸索着前进,然而这条道路并不好走,他们奉行的新文化不仅经常与旧文化发生一些碰撞,也时常遭受到当时北洋政府的迫害性阻拦,如北京大抓捕等一系列的迫害手段。

  书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陈独秀,他为人正直善良,乐于助人,也爱护家人。他一生都致力于救国救民的的伟大事业。生活中也发生一些温暖人心的小故事。一次他答应了要带孩子们去吃涮羊肉,但就在那一天他得知了一名学生没钱交学费,陈独秀二话不说,立即从口袋里掏出仅有的三个大洋交给了那位学生,仅剩的的钱没了,这下就不能带孩子们去吃涮羊肉了,他正在为此事犯愁时,碰巧北大校长蔡元培这时来给陈独秀送工资来了。蔡元培可真是及时雨啊!这下一家人可以高兴的去吃涮羊肉了。俗话说一粒老鼠屎能坏一锅粥,在众多的有志青年中有一位叫张丰载的贵族学生,他可谓是坏事做尽,他不仅帮北洋政府抓陈独秀和爱国学生,一时间,爱国学生满监狱,不仅如此他还出书侮辱陈独秀,虽然他在书中是一个虚拟人物,但在当时确实有一部分人做了像他这样的汉奸、卖国贼,令人深恶痛绝。

  后来,终于在一代又一代人的艰苦奋斗下,中国这头雄狮从沉睡中苏醒了,中华人民站起来了,入侵者们最终被赶出了中国。无数革命先辈们用生命为我们开辟出一条和平复兴的道路,所以我们应该让革命先辈们的精神绽放的更加光亮,让和平与复兴的道路在我们脚下越走越长。

  作为二十一世纪的小学生,我们要努力学习,认真完成学业,将来才能用知识的力量来为祖国做贡献。“成大事者,需自律”,心中要有坚定的信念,要以学习为首要任务,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的提高自己的.能力,坚信终有一天我们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奋斗来为国家与社会做贡献,在这个过程中还能实现自己个人的人生价值。我们要做站在社会前沿的开拓者与奋斗者,将爱国铭记于心,让中国的明天变得更加美好。

  我们现在的生活其实就是觉醒年代的延续,我们不光要坚持革命信念,也要发扬革命信仰,更要将革命信念发扬光大,最重要的是要让五千年的历史文化继续传承下去。

《觉醒》读后感3

  第一段(引入)。

  读书是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之一,阅读一本好书,有时可以让我们拥有不同于一般知识的启示,并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而伴随着国家的崛起和时代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中国读者开始关注阅读,更多的中国作品也得到了世界的关注。在这些阅读中,有一些共同的体验——读者的觉醒。

  第二段(叙述体验)。

  在阅读中,读者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他们开始变得更加主动和积极。作为一个中国读者,我发现自己在阅读中也有这样的体验。无论是阅读经典小说,还是了解世界的科学与文化知识,我会认真的对待每一个字。这一切的改变都离不开中国教育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人们也更加了解到阅读的重要性。

  第三段(解释原因)。

  在中国,从小学到高中,读书都是基本功之一。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关注孩子的阅读习惯,让他们接触更多种类的书籍,从而拓宽视野,丰富阅历。同时,国家的鼓励和扶持下,出版社也开始出版更多优秀的书籍,更多的作家也开始创作更具代表性的作品。这些优秀的书籍不仅让人们学习到知识,也让人们习得更多的价值观、社交技能等生存技能,拓展了人们的社会眼界,这样一来,中国读者也变得更加自信、积极和开放,开始加深与世界文化之间的交流。

  第四段(阐述成果)。

  中国读者的积极性不仅体现在个人阅读上,更体现在整体阅读氛围的改变上。在中国,有越来越多的文学节,阅读活动也越来越普及,读书人的组织也越来越庞大。在全民阅读的大潮中,阅读已成为了文化的一种形式而不仅限于传统形式,不断增加的文化需求使得阅读市场不断升温。在此基础上,国内外出版机构纷至沓来地积极贡献了更多的优秀图书,持续激情满满的文学氛围不仅培养了中国读者的创新能力,从而真正让阅读成为了中国推进文化创新、促进经济发展的基石。

  第五段(总结感受)。

  阅读不仅是获取知识的方式,也是开启梦想的方式,可以向我们内心之中注入更加开阔的视野和更加积极的精神追求。在阅读的道路上,我和许多中国读者一样,时刻注意着读书的时机和内容,也用书籍滋养自己内心的欲望和精神追求。读书可以使人变得开放、聪明、乐观和合理化。我们正在成为更有创造力的阅读者,也是实现中华文化复兴的新生力量。阅读改变了我们的思考方式、个性特质和未来职业发展,也开始影响着我们的家庭、学校和社区。因此,我相信,读书的觉醒是我们未来成长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的阅读之路也必将带领我们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觉醒》读后感4

  如果用一些词来形容我读完《认知觉醒》的一个感受的话,我觉得用受益匪浅,醍醐灌顶等都不足以完全表达我的一个感受,好久没有这种被文字的力量震撼到的感觉了。

  之所以能够引起我的共鸣,是因为它不像我之前读到的一些心理、励志的书籍一样,一味的引经据典,一味的列举名人事迹,每每读完都会给人一种要想出类拔萃就得付出别人几倍的努力,而那些有所作为的人都有着超越常人意志力的感觉。这些书在刚读完时确实能给人以一剂强心针,于是我们开始制定一个“宏伟”的目标,想要确确实实作出一些改变。但是时间一长往往发现自己难以坚持下来,这个时候我们往往会把问题归咎于自己意志力不够,不够勤奋等主观原因,几次三番以后,我们发现自己很难做成一件事,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甚至开始陷入自我否定,自责的漩涡。从此不敢制定什么计划,或者在潜意识认为自己制定了也完不成。

  针对上述问题我在《认知觉醒》里找到的两点启示是:

  1、你面临的问题是整个人类都会面临的问题。首先我们要建立一个新的认知,即人的大脑由本能脑、情绪脑、理智脑组成,而在人类进化史中本能脑和情绪脑一直占据主导,毕竟人类真正解决生存问题到现在这个时间长度在整个人类进化长河中不值一提。所以理智脑目前进化的程度最弱。这也是我们时常做选择时不够理智的原因。避难趋易,降低无谓消耗是自然生存法则。所以不要再归咎于自己意志力不够或者不够勤奋,你面临的问题是整个人类都会面临的问题。

  2、在“舒适区边缘”提升自己。舒适区边缘就是做一件事的难易程度刚好在超过我们感觉到舒适一点点的状态。这个难易程度下,我们的本能脑和情绪脑才不会那么“排斥”,而当我们完成时情绪脑也会获得一些正向反馈,慢慢的形成一种良性循环,当我们做一件事是由情绪脑驱动时,我们会感觉到轻松并且快乐,也更容易坚持下来。如果一开始无法找到自己的舒适区边缘,这里有一个方法可以借鉴,设定一个超低的下限,而不设上限。切忌好高骛远让自己一下跳进困难区。在痛苦折磨里最后放弃,又进入一个恶性循环。

  另外我觉得书中提到的关于如何提高自己的专注力、学习力、行动力、情绪力上也给我很大启发。说几个感触最深的点:

  1、做什么就在想什么。这看上去像是一句废话。但我们可以回想几个这样的场景,一边跑步一边想着待会吃什么,而一边吃饭一边又在刷剧等等诸如此类的行为,我们看似具备了一种更强的能力可以双管齐下更高效的做一些事,然而慢慢的我们却开始丢失自己的专注力。所以吃饭时就全身心体会吃饭这个行为,跑步时就去感受自己的呼吸,感受迎面吹来的微风。活在当下活在生命的每一秒。这将大大提升我们的专注力。

  2、不要陷入量化式满足的误区。如今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人们都想着各种方式来提升自己,今日阅读一小时,今日背了五十个单词,今日跑步五公里……我们可能会时常满足于自己给自己设定的种种“打卡”行为里不能自拔,不可以说这种方式不好,只是当我们设定了这些量化的指标时,我们的关注点会不自觉的由原本这项活动而转移到那个量化的指标上。无形中相当于我们放弃了发掘这项活动原有的乐趣。甚至当我们有几次完不成“打卡”时还会陷入自责之中。

  3、用积极反馈来应对焦虑。竞争激烈的环境下各个年龄段的人都会有自己的焦虑。面对焦虑我们不要让它一直埋在自己潜意识里,而要360度刨根问底式的去寻找焦虑的点,以及可以影响焦虑的因素,当我们一点点解决掉这些因素时,我们也会一点点收获正向反馈,当这些正向反馈足够多时,我们会突然发现自己早已不再焦虑了。

  4、“从现在开始”。当我们想要发生改变,想要有所行动时,不妨用这句话提醒自己,不要纠结什么现在开始是不是太晚了之类的,因为现在不开始,你会把现在开始也错过,可能十年二十年之后你还是老样子。任何我们学到的动西如果没有行动上的改变都等于零,读了一波鸡汤感触满满,发个朋友圈配上自己见解。好像自己收获了很多,然而时间一天天过去,突然发现自己生活还是没有任何转变。于是开始感慨,“读了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所以任何改变最后都要落实到行动!

  “输出”是提高学习力的一个好方法,它标识着你正在把这一块东西内化成自己的东西,这也是我写这篇文章的一个目的,我觉得《认知觉醒》这本书很适合那些想要改变却总是坚持不下来或者找不到好方法的人。另外书中还提到关于反思和冥想的一些话题,推荐感兴趣的朋友阅读一下。

《觉醒》读后感5

  从孩子降生的那一刻起,父母的角色仿佛自然而然确立起来了。这样的水到渠成自然掩饰了我们身在此山无知懵懂的状态。我们养育孩子的态度和方式大多来自于父母对待我们的方式。当我面临孩子的很多问题无法解决甚至激化时,我很感激与《父母的觉醒》这本书的相遇。

  面对青春期的男孩我是忐忑的,《父母的觉醒》让我看到这忐忑就来自于自己的自负感、控制欲和焦虑。我在内心没有认可孩子是一个独立的精神个体,我极其想把自己的思想行为强加于他,希望孩子的思想和行为符合我的构想。

  在读书会每周所读的内容不多,但我们在老师的指引下,同伴的讨论中对其中内容有更多的感受和认识,并从中获益。逐渐的我在孩子起床、睡觉、吃饭、穿衣、交友、言谈......,更甚于上卫生间、剪指甲洗澡这些大大小小零零种种的事中都能够看到自己的自负感控制欲。当然最严重的杀伤力最大的自负感是在孩子的学习上。哦,崩溃!我竟然是这样的妈妈!一天中这样的次数太多,我就不得不一次次翻阅这本书,让它帮我平复内心的暗流涌动翻江倒海,并从中获取继续觉醒的力量。

  此刻的.我希望自己能洋洋洒洒写出上千字的文章。我知道这也是孩子写作时我对他的期待。这期待让我看不到当下的孩子,他的优点和他的真实感受被忽略了。此刻的我感受到了自己的努力和局限,对“接纳孩子的程度同接纳自己的程度成正比。”有了更真切的理解。

  接纳现在的自己和孩子,我们会在觉醒的状态下,相处的过程中一起收获成长的幸福。感谢《父母的觉醒》!感谢段老师提供家长成长的平台!感谢卫老师的指引!感谢一起陪伴的伙伴们!

《觉醒》读后感6

  周岭老师说有人读书是在和作者交流,这句话提醒了我。非常荣幸的是我在春节假期间通过再次阅读《认知觉醒》,和周老师又进行了一次交流。

  书中给我触动的点非常多,我以后需要时不时的将它拿出来翻一下,它会是我的老朋友。

  我承认我是个有上进心的人,虽然生而平凡但是不想此生就此平凡。但是我做事没有耐心,我很想很想一步登天,每天看到别人尤其是同龄人的优秀,我的内心是非常的向往、渴望和焦虑,我羡慕他们的优秀,我什么时候才能进步才能像他们一样优秀?

  抬头仰望并没有低头踏实的做自己该做的事。直到我看到书中写着缺乏耐心是人的天性,不要责备自己,而是要用理智的大脑去和情绪脑、原始脑和解。于是我从大脑的生理上开始了解自己,也因此接纳了自己,不再责备自己。理智脑就是年轻的经理,它只有几岁,而情绪脑、原始脑就是公司多年的元老他们年当力强,这个非常形象的比喻一下子将我代入,要用智慧去引导着两位长者。

  接纳自我的天性,并不是屈服于他们,而是有商量的领导着他们。当我在看书时刚开始非常着急,我内心的声音在说赶紧刷完,我就会停下来跟自己对话,急什么吗?我的目的是提升自己的认知并不是把它扫完就结束了,不要急,慢下来。

  书看一半的时候,就不想再看了,转向了别的方向,当我意识到之后,我就继续跟自己对话,我们读书就是和作者在聊天,不能聊一半就站起来走哈,继续和作者聊天。

  当我的工作发生变动的时候,要离开自己多年的专业转向陌生的战场,心里有些失落也有些难过更有些焦虑,前方是未知,我有些害怕。我按书中的方法将它写下来,当我写下来的时候,清晰了,也更明了。当我赋予它另外一个意义的时候,领导既然给我换岗位是出于对我的信任和爱护,交给我一个新的领域,那对我来说何尝不是一种挑战?我的内心顿时豁然开朗,我仿佛看到前方是个天大的机会。当我想到了这一点之后,我不再垂头丧气,而是精神焕发。

  我时不时会想起十几年前去逝的父亲,感觉非常痛苦每当念起常常眼中泛泪。书中有写道痛苦反而是我们的成长信号,说明我们改变的时机到了。痛苦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对痛苦的麻木、无视,最后将痛苦变成了潜意识中,要把它挖出来,不然它会时不时的来折磨自己。

  我要直面痛苦,不再逃避,于是我坐下来按书中的方法逐个来拆解它:

  到底是什么让自己这么痛苦?父亲已经不在了,这是事实,为什么过去了这么多年,我还在纠结的到底是什么?是什么让自己痛苦?我用了一个月的时间逐个回答自己的提问,等我梳理完之后才发现我一直在逃避的是当年自己太年轻,没有在父亲生病时去承担一个子女应该承担的责任。而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愈发觉得“子欲养而亲不在”深深的遗憾和无比的痛苦。

  当我用很多天去思考去面对的时候,我仿佛听到一个声音“爸爸他也希望我现在过的幸福而不是一直活在痛苦之中”!至此,我才真正的走了出来。

  所以《认知觉醒》治愈了我,我的内心至今充满感激,非常感谢作者为我们呈现的这本书。是什么拯救了我,我也希望来拯救别人,如果看到这篇文章的你也被各种痛苦折磨,那你就用书中的方法去试着写下来,我们真的可以做到自我拯救。

  我也是通过本书认识到元认知能力,元认知能力是我们的终极能力。我们的大脑不但可以自己思考,而且还可以自我修正,也就是我们的大脑不但可以钉钉子还可以自己捶打自己。启动元认知能力可以让我们走的更远,走的更好。

  那么元认知能力如此重要,我们该如何获取元认知能力?

  1.通过学习古人的智慧。

  通过学习他人的经验可以让我们掌握更好的方法和技能,从而让我们的头脑保持更敏锐。

  2.通过反思自己的生活经历。

  通过对自己生活的反思盘点从而提升自己的元认知,这件事我怎么就错了,我为什么错了,我可以总结出来什么样的经验和教训。

  3.灵魂伴侣常伴左右。

  在自己的身边时刻飘着自己的灵魂伴侣,当自己做一件事的时候,有它在耳边提醒自己,我这么做对吗?我这么说对吗?时刻和自己的灵魂伴侣在一起,随时将它唤醒。

  4.冥想。

  通过冥想可以让自己的心跟上自己的'身体,对自己的心灵保持着觉知。

  那么觉察自己就可以了吗?还不行,还要产生在行动上,如何行动呢?

  那就要有自我控制的能力。如何控制自己呢?需要用“元启动”,当我们要刷视频的时候,要用瞬间的“元启动”问自己,我现在就要玩视频吗?我的工作做完了吗?我的书看完了吗?不断的启动自己的“元启动”,在每次行动、说话之前给自己来个10秒钟的暂停,就在那一瞬间让自己想一想,我是不是真的要做这件事,我是不是该说这句话?

  有天晚上当自己想看书时,这时耳边传来其他人直播的声音,我就跑过去听了,听了一晚上之后发现没什么收获,更懊恼的是浪费了时间。

  然后我想那以后再遇到这种情况就要问下自己,我是真的放下书本去看某大咖的直播吗?在手去点手机的瞬间问下自己,是看书对自己更有实际的收获还是听直播更有收获呢?

  正如书中所说“每一次克制自己,就意味着比以前更强大。”愿我们每一次都让自己慢一个瞬间,不需要太长,只要几秒钟,我要的是什么?我是不是真的要做这件事?天啊,我到底在做什么啊?多想些此类的问题,通过这些问题我真的比以前更有自控力。

  遇到一本好书就是遇到一位恩师,这也是一场缘分。周老师是我未曾谋面但已经指点并引领我走出困境的导师。

  因为他分享出来的成长心得,为我平凡的人生之路点亮了一盏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一本书的好与不好就在“疗效”。无法形容我对周老师的感激,因为这是一本治愈我的书,当然在此之前我也读过很多成长类的书,但是只有它将我真正拯救。

  我遇到了一本好书,诚心向你推荐,它非常值得一读再读。

  写下此文,在此向老师表达发自内心的感谢和致敬!

《觉醒》读后感7

  (一)田中一光的经历和性格

  今天下午本来想翻看一会就继续写作业,结果又读了两小时,《设计的觉醒》读后感。因为后来实在是被田中的经历和性格所吸引了。

  田中一光的独特经历自是很吸引人,从一个从小对电影戏剧抱有浓厚兴趣的小孩到日本战后平面设计界的领军人物,一路走来,在他的经历中我也能同时看到战后日本社会从贫困到丰衣足食,再到商品过剩包装,最后反思生活方式,产生在商品里追求合理的设计的诉求。

  与田中的经历相比,给我更多感触的却是他的性格。

  田中似乎对生活中的一切有关设计的'元素都有强烈的好奇心,促使他谦虚地不断从各处来源,无论是国内国外平面设计的流派,还是从歌舞剧,日本传统戏剧中汲取养料,获得创作灵感。

  对感兴趣的事情,他总是富有激情地去做,比如大学时参加的戏剧社团,刚工作时迷上的美国爵士乐,步入平面设计界时常常模仿的吉野原良设计风格。难能可贵的是,在每次痴迷和效仿之后他没有成为“吉耶原良第二”,而总能将他人的风格融汇到自己的风格中。

  在田中的这种求索精神和激情里,我总能看到自己的人格的影子,虽然经历,环境,时代不同,但在性格上我和他同样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渴望创造力的展现。虽然设计和我目前的专业关系不大,但看到田中凭着旺盛的求知欲和创造力在设计界从初出茅庐到屡获奖项,崭露头角,再到引领日本平面设计的潮流,我的内心总是为之所动。

  我已经把田中一光列入我心中的World Builder List了。

  (二)田中一光的设计所

  田中一光要求设计所的新人在工作三年之后独立去海外游历,回来的时候要写清楚学到的东西,向设计所报告。田中是很看重个人独立思考的,创意只能在一个人的脑中完成,而不是由很多人讨论商定出来了。他认为出国游历是构成人的重要因素。

  在设计所里,田中大展厨艺,买好时令的蔬菜,不断挑战新做法。看完书中的描写,我突然发现既然厨艺是可以独创的,而不是我以前想象的照着菜谱加料。那大概挺有意思吧,有时间一定试试,而且要认真尝试。

  题外:我的大学生活不过只有一年多了,时间越来越宝贵,大概以后只有假期才有时间写书评了。不过如果能抽出时间,我一定继续写的。因为我相信如果说读书就是思维和想象的旅行,那么写作即是其中提炼出来的思考。

《觉醒》读后感8

  品读张瑞先生的《马刀》,只觉眼前一亮。题材虽是一部常见的剿匪类作品,但作者以其更为深刻的视角为我们呈现了坝上匪患的猖獗与敌后武工队的伟大壮举,犹如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其宏大的叙事场景和众多的精彩人物让人心潮澎湃,品咂不已。

  《马刀》开篇,三七年“七七卢沟桥事变”,日寇全方位侵华,八月十一日张家口沦陷,不久坝上地区也被日寇占领。面对恶劣的形式,主人公王志华坚持组织武工队,李铁南为队长,对土匪,反动地主进行斩首行动,打击了敌人嚣张气焰。

  《马刀》似乎没有所谓的颠覆与艺术的五彩缤纷,更多的是传承与弘扬。作品中,没有那种习惯手法上的温婉与细腻,也没有那种划破夜幕的犀利与震撼,只是在平静中讲述。有的,只是那种明快与简捷,直率凌厉。是真情的流露与理性的思索。是那种一鞭一痕的拷问与灵魂的触动。即便是随意的一段景色描写,都是那样的柔韧与粗犷,几乎写尽了那种透骨的寒意与萧瑟。蕴含着一种精神的力量与思想的光芒。或期待或祝福。清澈如镜,明净如水。

  诸如:已经是深秋初冬的坝上草原,大地一片灰黄。落地的树叶、地面干枯的沙翸、枯草被冷飕飕的秋风吹的满天飞舞,犹如天女散花,飘飘洒洒落在人间。秋风劲吹,云朵像棉絮一样,薄厚、形状、颜色不同地布满在灰蓝的天空上,随风的强弱不停的移动。深秋的风,明显得带着寒冷。草原上的狼群忽然多了起来,狼的嗥叫声刺耳、尖利,似乎坝上草原的牛羊已经是他们的囊中之物。“草原狼”是一种狡猾、残忍、群体攻击、记忆力极强、最善于报复的野兽。其实,和狼比起来,更残忍、狡猾、歹毒的就是坝上大股、小股、形形色色的'土匪,还有那惨无人道的日寇。

  读者完全可以从作品中抽取任何一段情节或篇章,寻找那种战火的硝烟,血腥的惨烈,人性的悲怆,以及血泪深仇等等。无论是野蛮的肆虐与疯狂,还是真情的颂扬与讴歌;无论是鞭挞的觉醒与揭示,还是不屈的尊严与灵魂等等,有着鲜明的对照。无论是“李铁南大闹县城”,“白桦智取大黄风”,“计取张北城,打跑苏美龙”,“王春夜袭尚义城”等等,无不给人以激荡,以喝彩,以欢呼。作品中,无论是王志华、刘志刚、李铁南、王杨、白桦等等的英雄人物,必将成为一座座屹立的丰碑,激励后世,永久缅怀。在先烈身上,在他们在故事以外,还有更多的精彩,这就需要仔细的品读和挖掘了。

  张瑞先生的《马刀》,作为一部长篇小说,在某种意义上,折射出的就是人民的心声,以及坝上儿女抗击外寇和剿灭匪患,正义战胜邪恶的礼赞,彰显着一种民族气节和大义凛然。可歌可泣。作品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与民众的疾苦,以及颠沛流离的不幸遭遇,匪患成灾,铁蹄蹂躏,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依然坚定地向往着和平与美好的夙愿……

  显而易见,长篇小说《马刀》似乎做到了这一点,成为了最好的例证。无论何时,都是那样的雄浑而壮丽,厚重而丰盈,不失为一部优秀的警世力作!

《觉醒》读后感9

  今天读完了田中一光先生的这本文集。

  书中的文章都不长,路上床前顺手翻开一页就能开始读。回想起曾经在北京的地铁里和荷兰的火车上,本来是浮躁的环境,让人很难随意就扎进书里,却能多次片刻间被文中寥寥数语“秒杀”,特别受感动。要是能这么入了梦乡,延长这感动的时间,那真是件美事儿!我有一边看书一边划的习惯。这本恐怕是被我划的最花的一本了。即便如此,合上末页,觉得只领会了表层,意犹未尽。真想马上再重温一遍!

  大多数介绍设计作品的书或文字,都采取直线式的介绍方式。某位设计师,a,b,c,d一步步走下来,然后有了最后的设计作品。但凡写过简短的作品介绍的人都清楚,这种介绍方式,看似是条理清晰,符合逻辑的,当然这也是由于各种(潜在)甲方的限制,却不一定能反映出设计过程中所受到的各种因素的影响,以及过程中的随机性。不过,我以前所接触的各种书、杂志,大多是这样了。(恐怕是主题需要集中的缘故,而文集的主题可以相应的散开来。)也曾感叹过,其实它们并没有展示出,或教给我真实的思考和设计过程。因为我只看到那只结成的苹果,以及其所在的那枝枝干,以及部分根茎等。但是看不清整棵供给养分的大树,更不知土壤、大气等环境。

  之前对田中先生的作品,也只是肤浅的知道那些特征鲜明的几何形。但这本书为我展示了其后的大树。正所谓“未知的'已知”。先生回想着他从小观看歌舞伎的日子,借品茶、品尝料理、介绍他认为是“日本设计之源”的琳派绘画等娓娓道来令他醉心的日本美学和其与西方美学的异同。(这让我非常希望能去京都做一次深度游!)文中多次探讨西学东渐对日本战后社会发展的诸多影响,以及国际化背景下日本设计何以体现独特的日本文化。这对国内当前的设计行业发展状况也很有借鉴价值。其中很多问题和想法,也常浮现在自己头脑里。读时觉得自己很被理解,时而又豁然开朗。先生生活体验与设计思考的高度融合令人佩服和羡慕。“设计师工作的原点是观察。”这也是为什么有时候读完一段一抬头,觉得眼睛似乎变亮了,耳朵也更灵了,感官放大,头脑也自由起来,好像事物若隐若现的关联马上就可以一一呈现在面前。而一处意外的关联往往会成就一个设计灵感。只是,这感觉转眼即逝了。

  田中先生文笔朴实细腻,字里行间透着令人陶醉的淡淡香气。(朱锷也功不可没阿!)我想他肯定是个“温润如玉的谦谦君子”,肯定也是个从不停止思考的可爱工作狂老头子。仿佛我能看到他每天站在街头的人流中,冲着某处街景出神的样子。

  总之这是本很叫人享受的书。

《觉醒》读后感10

  田园园同学给家人每人买了一本书,这本书估计到现在为止,除了我,其他家人还没开始看吧。我看到了121页,一本很对应我目前需要的书。不知道正在看我的文字的你目前在想什么,而我想的最多的却是,怎么样找回我的健康。

  这本书我看的很慢,像蜗牛在地上爬行一样,蜗牛慢慢地爬,我慢慢地看,而且我一边看一边练习,经常还回头看看,这个叫“炒剩饭”吧。这两年闲了很多,有了一些时间阅读,但大多阅读,都是以考试为目的,这本书是目前唯一壹本不以考试为目的而看的书,所以才看的这么从容吧。

  书里有很多观点,都能给到我启发。到目前为止,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收回感受,让感受回归行动”。我大概回忆了一下,我是什么时候养成了习惯,做事情总喜欢超前呢,是小学还是初中?好像都是。我这里说的超前,就是做A事情的时候,已经进入了B的状态。比如,假期的时候,我总是提前结束假期的状态,让自己提前就进入紧张的学习状态;比如吃饭的时候,总是想着接下来要做的事情,所以我吃饭总是很快的;在工作中,我也总是做这个事情,想着后面的事情;做家务的时候,想着工作的事情,那就更是经常了,等等。现在这样快节奏的生活,每个人都似乎很赶时间,总是忙不停,总觉得事情永远做不完,时间永远不够用,我的状态是不是也是很多人的常态呢。

  曾经总是听到人说“身心合一”,身心合一原来它的道理很简单,就是收回你的感受,让你的感受回归到你当下的行动上来,把注意力放在你正在做的事情上来,去感受你当下正在做的事情,让感受和身体的行动一致。说实话,这么看似简单的.道理和方法,执行起来实则非常困难。我最近一直在练习,真的不容易。比如:跑步时,把感受收回来,悉心体会抬腿臂、呼吸吐纳和迎面的微风;睡觉时,把感受收回来,悉心感受身体的紧张与松弛;吃饭时,把感受收回来,感受每一口饭菜的香甜,体会味觉从有到无的整个过程不要第一口还没吃完就急着往嘴里塞第二口饭菜。不信,你也试试,看看是我觉得不容易,还是真的大家都觉得不容易做到呢。

  今天的文字的最后,我要跟你分享一个书中的小故事:

  一位行者问老和尚:“您得道前在做什么?”老和尚说:“砍柴、担水、做饭。”

  行者问:“那得道后呢?”

  老和尚说:“砍柴、担水、做饭。”

  行者又问:“那何谓得道?”

  老和尚说:“得道前,砍柴时惦记着挑水,挑水时惦记着做饭;得道后,砍柴即砍柴担水即担水,做饭即做饭。”

《觉醒》读后感11

  “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她从黄河的浩荡波涛中走来,身上满是浪漫的零光片羽;她在敌人的铁蹄下呐喊,长城是她不屈的灵魂,她踏着改革开放的大潮前进,四十载如一日始得盛世如愿,她载着十年四亿个梦想,随风舞动,身影翩惊动世界——她就是我们的祖国母亲。在党百年华诞之际,《觉醒年代》这部影片悄然走火。它描绘了我们祖国母亲百年前的疮痍,也为我们重现了百年前的青年觉醒和山河激荡。、

  剧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人物就是陈延年,陈乔年两兄弟。“我们的党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从地上生出来的,更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在长期不断的革命斗争中,从困苦艰难的革命斗争中生长出来的,强大出来的。“这是陈延年在1926年说的,现在被印在了上海龙华烈士陵园纪念书签上。

  共产党员陈延年,陈乔年是陈独秀之子。1917年,兄弟俩凭借自己的努力双双考入复旦大学。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1919年,陈延年与陈乔年一同赴法勤工俭学经过刻苦的学习与实际斗争的锻炼,他们逐步抛弃了原来所信仰的无政府主义,转而接受了无产阶级的革命真理——马克思主义。他们毅然决然地以此为信仰,投身革命事业。

  一直以来,陈延年坚持“不闲游,不看戏,不照相,不下馆子,不讲衣着,不作私交“的“六不”原则,一心完成党的任务,有“共产党中的两广王“之美称。直至1927年,29岁的他在上海被捕,宁死不跪,英勇牺牲。陈齐年的人生观,价值观都深受大哥陈延年的影响,生活简朴且意志刚强。和哥哥一样,他抱定“让我们的.子孙后代享受前人披荆斩棘的幸福”的信念,尽心为党的事业奔走。1928年,陈乔年被捕,敌人为了从陈乔年口中获得情报,使用了各种残酷的刑罚,牺牲时年仅26岁。他们都在为自己的信仰而奋斗,为中国寻找一条光明大道。

  最后,送上崔卫平先生的一句话,“你所站立的地方,正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你有光明,中国便不黑暗。”

《觉醒》读后感12

  《父母的觉醒》作者从心理学角度来探索、观照父母与孩子成长过程中关系的方方面面,揭示了父母与孩子关系的真相,指引我们在养育孩子的神圣旅程中,穿越情感与精神的复杂地貌;其深刻的教养之道,不仅将孩子身体、思维、心灵的培养融为一体,也让为人父母者得到充分的成长和享受。

  孩子的问题,往往是父母自身问题的折射。作为成年人,我们面临的头等大事就是将另外一个生命带到人间,并且将他养育成人。不过,我们大多数人在完成这项任务时完全没有把它当作一项严肃的工作去做。我们有多少人问过自己:“我为人父为人母的使命是什么,我的教养理念又是什么?在同孩子互动的过程中,我怎么体现这些理念?

  每个人都会把自己想象成最好的家长,绝大多数人确实做得不错,对自己的孩子也抱有深切的爱。我们会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绝对不是因为不够爱他们,而是由于我们缺少一种为人父母的觉醒意识。现实的情况是,我们大多数家长没有意识到自己同孩子之间的互动规律;在家长和孩子之间,这种规律是固有地存在着的。

  我们很少有人愿意反省一下自己是否觉醒;正好相反,大家对这个概念心怀抵触。我们都怀有一种戒备的心态,不愿意听人家评价自己的`育儿风格和方法;一旦触及到敏感地带,我们立即会作出反弹。正因为如此,要想重新设计好同孩子的互动,首先要正视并重视这个问题。

  父母缺乏觉醒,为此,孩子将要付出巨大的代价。过度的宠爱、过度的关注,这一切导致了许多孩子不快乐。这是因为在不自觉的情况下,我们会将自身的情感延续到孩子身上;在不自觉的情况下,我们会将自己未获满足的需求、没有达成的期望、没有实现的梦想传递给他们。这种一代代传承下来的情感可能会奴役孩子,削弱他们的能力;这种潜意识如果得不到彻底清理,就会一代又一代地渗透下去。

  唯有觉醒的力量才能制止这种回荡在家庭中的痛苦循环。

《觉醒》读后感13

  历史的长河奔流不息,思想的波涛卷起巨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什么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有人说始终以人民为本,有人说始终以和为本,还有人说始终以人为本……

  一百年前,一艘小船在浙江嘉兴南湖上停泊着,并不起眼的它,却庄严地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成为中国革命源头的象征,它就是红船。千秋伟业,百年恰是风华正茂,它现在正带领有五千多年文明历史的东方大国走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迎来民族复兴的光明前景,告诉了我们青年不能因循守旧,刻舟求剑,必须有力潮头敢为人先。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我总是在想,那时候的青年到底该是有多清醒,在一片混沌的中国,选择了一条这样的道路,选择了一条当时虽然很难成功,但成功了定然可以救人民于水深火热的路。

  一百年后的今天,现今的青年只有始终充满朝气锐气,才能在新时代长征路上续写不朽传奇。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

  我很幸运生在一个这样的时代,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这样的大变局不是一时一事,一域一国之变,是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能否应对好这一大变局,关键要看我们是否识变之智,应变之方,求变之勇。青年,是这个时代的顶梁柱,越是乱云飞渡,惊涛拍岸越要处变不惊,越要像我们这样的青年站出,扛起这个国家,接过上一代的接力棒,让青春在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为人类的不懈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

  长江后浪推前浪,两百年前震惊世界的五四运动,表明了中国青年的立场,中国青年们要一个统一的`中国,要一个思想先进的中国。两百年后的我们,日夜受到马克思主义熏陶,生活在一个经济发达,人民幸福指数高,安全的国家——中国。

  上一辈青年创造了一个奇迹,创造了人类社会历史上惊天动地的发展奇迹,使中华民族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今天我们已走过千山万水,但仍需跋山涉水,向前辈们的理想进发,如今我们的使命更光荣,任务更艰巨,挑战更为严峻。我们不能忘了昨天的苦难辉煌,无愧于今天的使命担当,不负明天的伟大梦想,下定决心,排除万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奋勇前进!

  有人曾说:“越是接近民族复兴越不会一帆风顺,越充满风险挑战乃至惊涛骇浪。”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要保持赤子之心,时刻保持警醒,以初心砥砺前行的精神,以使命鼓舞奋发的斗志,不断夺取伟大斗争性胜利。唯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方可告慰历史,告慰先辈。他的群星闪耀时,亦是我们的繁星璀璨时。

  请党放心,强国有我!

《觉醒》读后感14

  《觉醒年代》从年初开播以来,一直都没有停止热议。我也想好好欣赏该剧,苦于时间有限,事情繁多,无机会看。趁最近闲暇之余,静心品味该剧。

  该剧从配景,到人物性格刻画,再到故事情节的把控,都进行了精细地处理。我对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有一些了解,但不深入,该剧填补了我的历史漏洞。也把我掌握的近代史和研究生时期阅读的有关工人运动的历史整合起来。但对我触动最大的是人物性格的刻画。毛泽东的出场是雨里奔跑,预示着他将会带领中国人民披荆斩棘,走向美好的未来。鲁迅的`出场是闹市中人们争先恐后地去接人血,代表着鲁迅会唤醒麻木的人民群众。陈独秀面对警察不畏惧,送别儿子不流泪,却因为看到河边驻扎的贫困百姓而痛苦不已,并立誓要解救他们于苦海。陈乔年和陈延年牺牲时,是面带笑容,表明他们相信革命必将胜利。这一个个场景无不在展示着时代责任以及革命精神。

  很赞同某些评论写到:我们用已知的结果来回顾当时的事件,只是觉得他们精神可佳。可是当时的他们,并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建设美好社会,亦或是这条道路是否正确,但是他们仍然义无反顾地去探索,去奋斗甚至去牺牲。他们只是不断地去承担他们那个时代该承担的责任,至于以后,他们相信会有后来者继续努力探索。

  作为一名思想政治教师,也不断地思考应该着重教授学生什么?这部电视剧给我的启发是,应该要把承担时代责任作为自己课堂的灵魂。

《觉醒》读后感15

  我读了小说《父亲的难题》后,我觉得小保罗父亲的看法固然有道理,但小保罗的想法更符合时代要求。诚然,无论做什么事业都需要踏踏实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完成,这是事业成功的基本条件,无数成功的事例也都证明了这一些优点。那么,我们不要应该像乌龟那样学习,工作及建设祖国呢?我回答:绝不!我们是跨世纪的青年,应该具有“兔子”那样“善跑”的技能,而不可仿效“乌龟”,不急不忙慢慢地爬行。

  当然,我们要做觉醒的'“兔子”,拥有比乌龟快100倍的速度,而不要在中途美美地睡上一觉败给“乌龟”。乘着改革之风,中国好不容易才走上初步繁荣的富强之路,离世界强国还有一段慢慢长途,难道我们还要仿效乌龟那样爬行吗?历史上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革命先辈把中从列强手中夺了回来,是要我们后代把它建设成为富强的国家,我们只有努力拼搏,方可担负起历史的重任,时代呼唤觉醒的“兔子”!

  在当今竞争的社会中,好多人民都很踏实,但不能在竞争中获得成功,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缺乏“兔子”的实力。我们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从现在起就要练出“兔子”的本领,尽快把我国建设成世界强国之一。点评:题目新颖、鲜明,紧围绕生活实际谈感受!是篇不错的佳作!

【《觉醒》读后感】相关文章:

观《觉醒年代》有感07-09

觉醒年代观后感10-15

觉醒年代观后感07-16

《觉醒年代》观后感15篇09-29

伟大的悲剧读后感_初中读后感03-23

《昆虫记》读后感 -读后感06-16

《昆虫记》读后感 -读后感【荐】06-16

高中读后感_高中生读后感作文06-20

观潮读后感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