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体》读后感

时间:2024-10-22 13:19:31 读后感 我要投稿

《三体》读后感15篇[通用]

  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三体》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三体》读后感15篇[通用]

《三体》读后感1

  “豁然天地通,倏忽人事终。

  万物不能去,一一入画中。

  执剑止兵戎,乘舟堕寒空。

  当时传音处,再无夕阳红。”

  一场革命给叶文洁的心理留下了无法治愈的创伤,也使得她做出向三体文明发送信号的决定,致使地球的位置被暴露,继而宇宙发生颠覆性的变化,最后一切消失殆尽。

  《三体》第一曲,由于经历过一场革命,深知人性的黑暗面,叶洁文对于同类已产生绝望,遂以太阳为天线,将地球的地理坐标暴露给了外星球文明。经历了上百次毁灭而后重生的三体文明收到了讯息,其中一员起初劝阻叶的进一步行动并讲述了自己的文明历程,然而命运的齿轮终究还是选择继续它的转动。

  不得不说的是作者接近残酷地将作品中的英雄置于一个个极端的情景,孤独的`面对着极致的困境。《三体1》——“叶文洁面临难题之初,作者已经走向黑暗的宇宙之心。”《三体2·黑暗森林》——“他设想的‘宇宙社会学’两条公理可以视为达尔文进化理论的宇宙版本,在更加宏观的尺度上,在其展开的过程中,就其淘汰的规模而言远比达尔文版更加惊心动魄。”人类在这些宇宙英雄面前又是显得那么地微不足道。作者跳出了东方世界的某种自恋式的价值观与世界观,又一次残忍的展现出人类之外的绝对力量,蚍蜉撼大树怎能成功?爱,善,责任打破了它们那主角光环式的万能形象,人类内在的突破是充满既是是意料之中充满曲折,又是毫无悬念的失败告终。《三体3·死神永生》中可以不难体味到,人类试图证明也发现到,所谓的世主就是自己,于是在宇宙中流浪探索救赎之道。

  《三体》系列情节递进,人物性格在篇幅的制约下已经足够鲜明,整体描述了人类道德选择的困境和宇宙和平的探索。作者,有着丰富的理科知识,严密的逻辑能力和妙不可言的想象力,且笔锋稳定,沉着,圆熟,文字风格类似近代纯文学式,作者在不同维度上的的描写使我脑洞大开,面对这些壮丽的宇宙景观和精妙的物理设想,如同探索到了新大陆。

  《三体》触到了我的未曾想到,告诉了我什么是我的想说说不出,它在对于人类如何与环境,与自身和平共处上的试图表达,使我们更加的认识到目前相处模式上存在的这些弊端;或许人类的文明只是这个宇宙中微不足道和最为薄弱的,放眼宇宙看来有那么一丝丝的讽刺和可笑,人类在几百年甚至几千年以后终究走向何处。

  还记得那句话吗?“弱小和无知不是生存的障碍,傲慢才是。”

《三体》读后感2

  我这个人,读书就是读书,一旦陷进去了,在读完之前,别的事都不放在心上。在读长篇的时候很容易出现熬夜,爆痘,脑袋疼的情况。如今,我又顶着满脸痘准备码感想了。

  科幻题材是我从未接触过的一个类型。就今年读的小说题材来讲,也新见识了圣经题材、谍战题材、都市犯罪题材,但读完那些以后,也仅仅是觉得,恩,不错,增长了知识面,甚至可以评说哪哪写得妙,哪哪有功力。但是《三体》给我的冲击是巨大的,它一下将我的视野和思维极大拓展,拓展到在宇宙尺度体会情节,在光速层面体会情节,在四维角度或者二维角度体会情节。这是宏大立体的思维拓展,我只能说我是在体会、消化作者的思想,是远远无法读完后站在和他一样的高度俯瞰、评价整部作品的。

  看《三体》的过程中也记了三页的随想,但是真等读完后再整理思路,却发觉三页的随笔是没法码在读后感里的———小说中可讨论展开来讲的细节太多。所以有厉害的读者续写三体,能将其中的一部分细节再展开成一部部小说。

  三体这个系列,一部比一部构架宏大,而且前面的铺垫后面也能接上,甚至有一次又一次的反转。按往常大多数科幻作品的套路(我只看过科幻大片),地球危在旦夕,但总能千钧一发力挽狂澜;又或者以留白的方式让观众想象。但三体就是有这个能力往细节处写,正面刚;地球毁灭了,太阳系毁灭了,甚至最后站在宇宙尽头,整个宇宙都毁灭。

  按说写下这些话从字面上看是很幼稚的,也无法想象的,但作品中发生的这些就是能让你信服。所以读完后我非常佩服刘慈欣这位作家。我原先就认为,读书笔记。能在一本小说里把时空架设好,并能顺利写完就已经很不容易了,时空跨越越大,架构越大就越难写。三体系列三部是从地面写到地球,再写到太阳系,银河系,整个宇宙。将读者的视野思维一次次拓宽,一次次扩大,能框住这么大还写不崩并写得恢弘大气,真是令人惊叹

  上党课的时候听老师讲过一句话令我印象很深刻,“千年的文化成就百年的世家,百年的世家成就一世的淑女。”文化的沉淀是由时间累积的,是需要一代代人传承的。百年家族的'言传身教为族人搭就的平台和形成的三观是远高于普通人穷极一生靠自身经验教训沉淀下来的人生感悟的。普通人一生的经验教训也局限在自身一辈子能接触到的一亩三分地,更大的平台和更多的知识是未曾想象的。所以就我们普通人来说,只能尽力作为百年家族的“先祖”,先努力提高自身的知识面,提高自身的能力,愿后人平台越来越广。

  越读书越觉得自己的见识是狭隘的,越觉得自己的知识是断代的,断层的,不同文化间是不连贯的(读完三体能衍生出这样的感慨也是醉了哈哈,又一次证明三体极大拓宽了我想象力的广度,认为自己之前的世界观还是太小了)。也要承认周围人确实有见多识广的人才(现在觉得博而不精也是一种能力,毕竟很多人只是一方面精通或深入,博且样样精通的人才很少)。深度阅读是必要的,但多读泛读也是增长见识的手段。自己在泛读这个领域还从未涉及,希望以后能有所突破吧。

《三体》读后感3

  《三体》获奖以后,最火热的那段时间,我并未去读,但基本上已被剧透光了。最近读了第一部,读完后惊讶地发现,哇,和那些人说的一模一样!

  当然,小说的结构与剧情的呈现方式和我想象中的不太一样。随后去网上翻看了对《三体》的评价,很多人都有一个观点,说大刘文笔不行,说小说结构有问题,说人物塑造太偏平。

  说到结构,我倒觉得并没多大问题啊,是一般类型小说的展开方式:开篇的叶文洁被发配到红岸的故事,可以当做一个引子;随后回到现代,通过研究纳米技术的科学家汪淼遇到的奇异现象和一些命案来设置谜题,制造悬念,并穿插三体游戏的情节,使读者对三体先有一个粗浅了解;最后逐步解开悬念,给出真相。

  这部小说主角很明显应该是叶文洁,这位改变人类历史进程的人。这大概是很多人觉得结构有问题的原因吧,毕竟主角露脸不够多,描写又比较跳跃,很难让人产生代入感。至于贯穿全篇的研究纳米技术的汪淼只是一个用来推动故事发展的工具而已,伪主角而已。

  说回文笔,到底什么才叫做好文笔,我也很迷惑。其实很难有一个标准的定论吧,我特意去知乎学习了一趟,发现观点也是五花八门,各种举例,从古代的司马迁,到近代国外的那谁谁谁,其实真是很难说的清。

  不过有一点是基础的吧,那就是能够准确表达,用词精确,并避免病句。就像《三体》里提到的,要想让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基础科学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所以我觉得,提高一个人的词汇量是非常重要的,脑子里词的多了,才能择优而用,选择最合适,最直观,最优美的表达方式。插一句题外话,《三体》里提到三体人要通过绝育的方式让人类灭绝,哈哈,这不是人类对付蚊子曾经用过的方法吗,真是很有意思的设计。

  另外就是感觉好些人还有点分不清楚文笔和文风的区别。看到一篇文辞华丽的文章,便觉得文笔很好,其实那也不一定,只不过是文风的一种而已。华而不实,各种比喻、拟人、通感连串的来,但读半天没什么内容,这其实也是一种走火入魔的表现。

  我以前写的`一些小说,也有说我文笔好的,也有说文笔很不行的。作为一名业余写手,我感觉自己并没有受过什么正经的文笔训练,语文课或者作文课能算吗?语文书本上的文章,对我产生过影响的,只有鲁迅。倒是受课外小说,像金庸和张爱玲的文字多一些。只不过这几年一直多读翻译过来的日本和欧美推理小说,通常文笔水平一般,自己又只贪图了解小说的结构和诡计,也未沉下心来字斟句酌的读过,致使如今写作语感似乎有所下降。

  再说到《三体》对人物的塑造,确实不够立体。当然,这其实是许多类型小说的通病,尤其是科幻与推理。因为不同于以人物为主,以人物性格来左右情节、推动情节发展的小说,科幻或者推理小说是以设计有极大看点的故事为主的,更注重讲故事,在写作之初就已经定下了它必然的结局,而且是基本无法更改的结局。小说所有人物的塑造都是为了推动这个故事朝着既定结局进行,所以就无可避免的导致人物的性格发挥空间有限。

  相信读完《三体》的读者,很多都被大刘的奇思妙想,宏大设定所征服吧。很显然的,《三体》可以代表科幻小说的一大门类,这类科幻小说和本格推理小说非常的像,靠的就是出色的点子来征服读者,本格推理中需要过硬的诡计,科幻中要有对科技、对宇宙的极致想象,具体到《三体》中那便是“太阳电波放大器”、“黑暗森林法则”、“降维打击”等这些绝妙的脑洞创意。

  曾听过一个故事,说大刘某次在杭州参加作家聚会,大家讨论如何灭掉阿里巴巴总部的好方法,大刘酒后失言说到了“降维打击”,酒醒后心有余悸,幸好众人当时没有深究,要不然这个绝妙的点子说不定被别的有心人抢先写出来,那自己的小说里就没法再用了。可见,在科幻小说中,创意是相当重要的一环。

  因为《三体》后来获了奖,这就导致一大批或许从来都未接触过科幻文学的读者要争先一睹风采。盛名之下,这类平日里只读言情小说,或者严肃文学等的读者却发现《三体》的风格和自己以往接触过的文学类型完全不同,调调根本不一样,由于期待不符,便不能接受,甚至妄加评判,是十分不客观的。

  我个人如今读书是秉持一种包容,虚心的态度的,对一本多数人都认为好的小说无感时,只归结于口味不符,或自身局限。

  毕竟,当在基数足够大的情况下,不可能出现明明百分之七八十的好评,真理却掌握在余下的那百分之二三十读者手中的情况吧。

《三体》读后感4

  寒假期间,我读了《三体》这本书。

  轻轻翻动着雪白的书页,细细品味着优美的文字,我被它深深吸引住了,如饥似渴,手不释卷。精彩的内容,跳跃的思维让我的内心受到了巨大的震撼,以至于有点埋怨自己从前的阅读范围是如此的狭窄,像《三体》这样精彩的小说竟未曾发现。

  《三体》是一部科幻巨作,是中国科幻文学的里程碑之作,刘慈欣著。虽说也是一部科幻小说,但它却与其他的科幻小说大相径庭,在骨子里就是一本独特的书。举例来说,在大多数小说中,外星人都有着上帝般的形象,对人类亲切至极,会安慰人类,帮助人类,可谁知外星人是善是恶呢?

  《三体》便一反常态,将外星人刻画成一个合情合理的形象——迫于生存的危机而侵到目前为止,《三体》给我的最大感受是深邃。首先,三体问题本身就是一个深邃难懂的天体物理学问题,尤其对我这样一个文科生而言。由这样一个问题引出的一个全新的世界,这样的`世界会产生一种什么样的文明,这本身就充满了吸引力。

  第二,科学的发展是否有上限,人类对世界的探索和旅行能否突破太阳系的范围。小说的内容让读者对这样问题产生思考,作者的对科技的发展充满幻想,并非完全的胡说八道,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第三,我们的头顶就是星空,恒星之间漫长的距离以光年为单位。

  天体的诞生与毁灭以亿万斯年为记录。至今为止,我们所知道的,拥有生命的星球只有地球,而地球上拥有生命的时间也不过短短的数亿年而已。人类是否是宇宙的唯一宠儿,宇宙是否还有其他生命的存在?这种具有大众趣味的问题,也是吸引我的另一个原因。

  合上书本,当我偶尔抬头仰望星空时,遥想到宇宙的漫漫无际和时间的漫长,相对于人类生命的短暂和渺小,内心中多少有些莫名的恐慌。它有时让我感觉,人类仅仅是宇宙的一个偶然现象,人类的存在相对于整个宇宙,并不比一个细菌更渺小。人类的生活空间仍只局限于地球的某些角落,对整个地球尚且不能完全了解。相对于茫茫宇宙,类似地球的星球数以亿计,几乎所有的都是荒凉冷漠的世界,或许这才是世界的本来面目,地球迟早也将如此。

  《三体》除了科幻之外,还有对人性的反思和形而上的思考。比如红卫兵的无知和残暴、人类对自然的破坏以及人类对人类未来的绝望,远远超出了某些哲学或者社会学大师的思考。

  我读初中的时候比较喜欢科幻内容的东西,但那时候资源匮乏,能够接触到的除了电视,就是几本过期很久的《飞碟探索》杂志。后来莫名其妙地报了文科班,逐渐地也就很少看科幻内容的文章。读科幻小说感觉和看穿越剧差不多,冗长而枯燥,味同嚼蜡。但内心深处,还是对科学充满好奇和敬畏。《三体》小说给了我更多思考。

《三体》读后感5

  对中国文学氛围和文学形式习惯的片面认识,导致我曾经一度认为中国写不出这样宏大而又有质感的科幻作品,不过刘慈欣的《三体》让我认识到了我的错误,这也让我认识到中国的文学不再局限于历史、神话修仙,武侠等具有“过去感”的作品,也不局限于都市言情等“现在感”的作品,具有“未来感”的作品越来越多(不包括那些粗浅的所谓的科幻小说),曾经的哲学家或者文学家对于宇宙常常采用“阴阳”“八卦”等玄学解释,而现在却更多的有摩登的解释。不同于软科幻作品给人带来的惊险刺激身心愉悦,硬科幻作品更多的是给人以深邃,让人有一种内心深处的'充实感,也让人深思。而《三体》这部作品被把握得很好,刺激和深邃结合十分完美,用朴实的语言解释了真实的科学理论,这不会让人感到突兀,反而让人更有兴趣读下去,而幻想的外星人、太阳系之外、乃至宇宙的尽头,同样用朴实的语言表达出了人类对宇宙的哲学理解。

现实与想象,人类与宇宙他们的完美配合,标志着《三体》在中国科幻文学史上的里程表地位是无可撼动的。

《三体》读后感6

  在我们身处的这颗蔚蓝色星球之上,人类文明创造出了种种的“奇迹”,这无疑也是使我们感到自豪的事情,而《三体》却给了我们另一个视角,将人类从通常的食物链顶端的强者下放到被征服者的视角去去思考,其结果引人深思。

  故事的背景设定在人性和人的个体需求被扭曲、被忽视的年代,主人公叶文洁的父亲在中被活活打死,母亲和妹妹为了自保,也与父亲划清界限。与此同时,军方探寻外星人的计划正如火如荼地展开,深刻体会到人性罪恶的`叶文洁在接到外星人的信息后,作出了对人类的超级背叛,在想外星人发出信息的同时,她彻底改变了人类的命运。

  与大多数科幻小说不同,《三体》带给我的更多的不是对未来科技的向往,而是对人类自身的反思。故事中地球叛军的两位领袖:叶文洁和伊文斯,都是认识到了人类的丑恶本性才背叛了人类,而将改造人类文明的希望寄托在外星文明身上。叶文洁看到了父亲遭受迫害和母亲的背叛,她看到了人性的自私与丑恶和人类的卑鄙本性,在强大的政治压力面前,无人敢说真话,为了自保,不惜出卖至亲。人性之脆弱、之罪恶在此淋漓尽致地体现了出来。对于伊文斯而言,他看到了人类科学飞速发展对其它物种造成的极大破坏,而他多年环保的努力却只是沦为当地人牟利的工具,这又是怎样的悲哀呢?

  然而,与他们理想相去甚远的是,比地球文明科技水平更高的三体文明并没有更高的道德水平,他们只是将地球作为侵略和征服的对象。在他们眼中,人类就像虫子一样,杀死虫子并没有什么罪恶,只是社会发展的一个手段罢了。

  文明的自身道德水平或许与发达程度并无关系。相反,无道德底线的高科技文明更可能对其他文明造成灭顶之灾。就如同人类历史上的两次世界大战一样,科技发达的德国有领先的科技作为支撑,自身的野心不能得到满足,所以开始了扩张的步伐。

  人类之间的战争给人们带来是灾难,其实更容易被忽视的是人类对其他物种的破坏,工业革命是人类社会飞速发展,却也使其它物种遭到毁灭。在人类的视角看来,毁掉一片森林或许没有什么,但是这只是站在征服者的角度,或许,如小说中一样,将人类置于被征服的一方,那种绝望才会让人们真正醒悟。

  在我看来这部科幻小说,与其说是科学幻想,不如说是对科学的反思。科技的发展已经让人类拥有了征服宇宙的野心和信心。如果人类没有一个与自身科学发展水平相符的道德底线制约,那么对于宇宙的探索,也许并不能给人们带来想象中的益处。道德律令与物竞天择的自然法则的冲突,仍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

《三体》读后感7

  人类一直都希望找到外星的文明,却不想找到濒临毁灭的三体文明。三体文明用智子锁死了人类的科学技术进步的空间,然后便大举入侵。这时的一部分人主战,一部分人反战,陷入了内讧。一直等到第二代人移植到主站,并组建了数量上占绝对优势的军队。不不成想还没开打,便被三体文明的一个卡车大小的“水滴”全歼了。第二代的人全都崩溃了,这时只好让老的一代出来了……

  以上便是三体书中的一段,现在不如将中美看成三体文明,印度、朝鲜当做人类文明,他们虽然用尽了全力创建了数量庞大的军队,购买组装了一批较先进的武器。看似无比强大,实则只是在科技已经被封锁的情况下对现有科学一点应用。这样科技上的鸿沟是极难弥补的,在常规作战中一定会吃很大的亏。历史长河中,也就只出现了几次野蛮人打败近代工业强国的事,他们是:南非土著击败英军,海地黑人赶走拿破仑,亚比西尼亚打败意大利(现代几次战争中都有强国的参与)。现在的这些事感觉都像闹剧。

  就这样,三体文明一个重拳打来,人们眼看就要完了的时候。出了一个人叫罗辑,不是科技被锁死了吗?但是他们锁不死宇宙的奥秘!他的'理论是这样的:

  一个文明发现其他文明时无法区分它是善意文明还是恶意文明;

  一个文明发现外地文明,最好的方法就是把对方一举消灭。因为文明发展速度是不对等的,随时就可能反超自己,并把自己干掉;

  所以很多文明会把自己藏起来。

  那么我们要是公布了三体文明的位置,那些高级的文明岂不会好好的教训他们吗?

  三体人一听说人类了毁灭自己的方法,急忙向人类抛出了橄榄枝,说:咱们和好吧,互相学习。世界和平了好长一段时间。

  印度接连进行了五次核试验,巴基斯坦也报复性的进行了六次地下核试验,日本也偷偷的在攒材料,朝鲜已经将导弹瞄准美国了!五常害怕了,自家的反导系统还没研究好嘞!鉴于当今反导尚不成熟,终于和平了。在和平的条件下各方很好的发展着。

  但是生存空间愈发狭小的三体人并不这么觉得(世界上极少数挨过***的国家也跟他们一样这么想),于是他们发动闪击战占领地球上大部分土地,软弱的执政府放弃了反击,弃核,割地,滚蛋。正在宇宙飞船上的人类怒了,公布了两个世界的位置。

  人类,三体都震惊了,真要这么干!?

  一切就是这么说不准,这个东西让这个世界变得复杂,变得微妙。没想到就由这样的擦枪走火演变成全面战争。三体人的行星围绕的恒星被粒子炮击毁了。一支残余在与“喵星人”的战斗中被全歼,另一只逃向宇宙深处。人类周密的防御工程丝毫不起作用,遭受了意想不到的降维打击。从太阳开始,一切都变成了二维的一张薄薄的纸。还多亏了老对头三体人的帮助,在庇护所小宇宙才留了个种。三体人还告诉了人类,外面高级文明正在将自己降维,然后用这招去对付低级的文明。变来变去的,都不知道成了什么样子。高级文明间的战争是看不到的,即使看到了也即将走入毁灭。像人类一边挖洞,一边往上扔核弹。挖得越深,炸的也越深。看最后谁先挖不动,地表也被炸得千疮百孔,想开动核战争,谁也活不了。

  于是我找到了三体人,问:“你认为我们的战争是谁惹的祸?”

  三体人说:“是罗辑,是那个发现宇宙奥秘的人。”

  愿世界和平,战争停息。

  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总有一天会的。

《三体》读后感8

  昨天刚刚看完《三体Ⅱ》,得知其获雨果奖最佳长篇故事奖,第一反应就是——实至名归!如果说第一部仍然是依托现实叙事的关于人类最终命运的设想,那第二部便是超越人类现实的宇宙宏观背景下的科幻。

  看完第二部,给我留下三个感觉——首先,好看;其次,震撼;最后,沉思。小说是人类人文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种题材,不论是什么类型的小说,个人觉得好看是其能够成功的首要因素。说实话,这些年看过的小说不少,但能在我心里留下深深烙印永不褪去的也就只有那些让我恨不得一口气读完的书。

  说到《三体》的好看性,远不亚于路遥的《平凡的世界》,更不亚于雨果的《巴黎圣母院》。从故事的结构来讲,分上中下三部,各有脉络又互成一体,以面壁人贯穿始终,从一开始就是一个大大悬念,诱导读者想一下子揭开面纱,但大刘不慌不忙,娓娓道来,直至小说结尾,方见原委。首尾呼应,逻辑性与故事性达到高度统一,结局出人意料,但又在情理之中。从小说叙事的空间尺度上讲,完全超越了人类所能构建的尺度,大刘站在宇宙尺度层面叙事,构建宇宙社会学,设想宇宙文明。将地球置于宇宙千亿颗文明行星构成的宇宙社会文明之中,只不过是一个点,或者连一个点都算不上,这种宏大的叙事,与雨果《悲惨世界》式的宏伟,或者《白鹿原》式的宏伟完全不可同日而语。当读者置身其中,只有一个感觉,那就是渺小到不能再渺小。从叙事的速度上来讲,以光年为单位,几千公里的距离,秒秒钟到达,当人类沉浸在自己创造的行星级宇宙飞船中时,外星文明以超越人类想象力的.科技秒杀人类千艘行星级宇宙战舰,外星文明以无比狂妄的姿态再次将人类可怜的自尊和傲慢从天堂打回地狱——“毁灭你,与你有何相干?”

  从叙事的基本道德准则来讲,大刘超越了人类的基本道德准则,他构建了宇宙社会公理——“其一,生存是文明的第一需要。其二,文明不断增长和扩张,但宇宙中的物质总量保持不变。”看似简单,却蕴藏着无比的冷酷与残忍,大刘把宇宙比喻为黑暗森林,而置于其中的千亿行星文明如同行走其中的冷酷杀手,谁先暴露目标,谁必死无疑,在大刘的尺度上,外星文明完全有能力一枪摧毁一颗行星,这种残忍已经完全超出了人类的道德准则。在宇宙这个黑暗森林里,能量是一定的,一旦目标暴露,要么毁灭别的行星文明,要么被毁灭,不论对方当前多么幼稚或不堪一击,在宇宙的时间尺度上,其技术发展一旦超过某个阈值,就会发生技术大爆炸,都有可能瞬间远远超越你而发过来消灭你,而这种残酷来源于彼此间永无止境的猜疑,即大刘所说的猜疑链——我不知道你怎么想我/怎么想你;我不知道你怎么想/我怎么想你。这种猜疑永无止境,最终的结果就是一方毁灭一方,除此之外别无选择!做一个不太恰当的比喻,如果把伟大的小说比做一个美人,那“好看”是其首当其冲的条件,而“震撼”则是一种南方人第一次看雪、北方人第一次看海、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激动与喜悦,这种震撼对一个美人不过是锦上添花,但对一本伟大的小说而言则是他攫取读者之心的必杀技。而我想说《三体Ⅱ》这两点都做到了,如果只是让人觉得“好看”和“震撼”那无异于一场“泰囧”式的电影,但《三体Ⅱ》给读者的我想不止这些,犹如一个真正的美人一样,有其独特的思想,这种思想让人陷入沉思,让人着迷。当读完《三体Ⅱ》,我常常抬头仰望星空,总想看到点什么,但西安的天空大概率是灰蒙蒙的,连星星都很少见,事实上,我知道即便是夜空众星闪烁,我依然什么也看不到,只能感受其深邃和浩瀚,但却让我陷入了无尽的沉思,我站在夜空下,感到了地球的渺小,人类的渺小,我的渺小,又想起那句话——“弱小和无知不是生存的障碍,傲慢才是。”

  如果说《三体Ⅱ》有什么瑕疵的话,我觉得便是大刘为了给大家普及天文学知识,将其嵌套与人物的对话之中,显得有些生硬。除此之外,《三体Ⅱ》更像是一部基于未来的一种神话故事。

《三体》读后感9

  这个暑假,我看了《三体》这部获得雨果奖的科幻小说。

  当时妈妈把它买回家的时候,我不太想看看,因为它存有1000多页,而且三部一本比一本薄,又因为就是科幻小说,比较晦涩。我刚刚开始看看的时候,真的不好看看,但是念至后来,真的越来越引人入胜,我用了一天的时间就把第一部看看完了。

  《三体》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有两点。

  一点就是科幻。书中提及的“黑暗森林状态”在我当时写到时感觉很愤慨,再想一想似的又很正常。就似的在警告所有人类:宇宙就是高傲的,也许辨认出外星人可以给我们增添灭顶之灾!

  还有一点就是它对“人性”的描写。我当时看了人类在三体文明的威胁下不但没有拼命研究与之对抗的方法,反而为谁走谁留的问题争吵不休,最后甚至明令禁止逃往太空的时候,我觉得真的很可笑。仔细想想,不都是这样吗?人都是自私的.,现在已经没有人愿意牺牲自己顾全大局了。别说生死存亡的大事,就是生活中的小事也是这样:我小的时候,和几个小女孩一起玩,有一个人提议说,让我们其中一个人带其她人到她家去玩,并且要把自己的糖果和冰激凌和朋友们一起分享,也要把自己的玩具给大家玩。本来很高兴的事情,但是大家都不愿意去自己家,谁会愿意牺牲自己的东西呢?没有人主动站出来,那就石头剪刀布吧,但是被选中的那个女孩却反悔了,最后我们不欢而散。而三体人呢?却认为“这对我们来说不是问题”。我就觉得这部小说和其它的小说真是不一样。在这本书中,人类的情感反而成了毁灭太阳系的罪魁祸首,也因此,它给我带来了许多震撼。

  在第三部中,程心两次以快乐和责任的名义把世界推至深渊。但是最后,她还是没退出,为了挽回小宇宙的未来,把647号宇宙的物质交还了。智子说道:“你还是在为责任活著。”但是,智子最后也挑选了协助她。我想要,宇宙就是没高下的,虽然可能会招致祸患,但是永远不要退出快乐与人性。

《三体》读后感10

  抓紧时间看完要不然又忘记了。最初看了第一部的一点点然后放弃了,听完高晓松的解读《三体》又饶有兴趣地把书翻出来看。话说其实我比较喜欢被剧透…

  大刘的世界很宏大,不只是世界,而是宇宙。地球被二维化的结局,就像梵高画中的《星空》,定格在那一刻,甚至不留下任何证据。最后归零者在宇宙发布的广播中,地球文明和三体文明都在期待听到自己的语言,至少在浩渺的时空中自己的文明被肯定过,留下了印记。守卫着地球文明墓碑的罗辑也会欣慰吧。

  不懂得深究物理学原理,来不及细看行文描写,波澜壮阔的宇宙文明图景和跌宕起伏的人物情节都足矣让人叫绝。就像高晓松说的那样,大刘的每一个脑洞都足够去拍一部科幻大片,而这样的脑洞在书中一个接一个,不遗余力地把能想到的都展现了出来,称得上是伟大。

  第三部看到后面,好多人都在骂程心。几次写到她俯瞰众生的视角,她是圣母心了,可地球文明的毁灭怪她吗…在我看来她只是喜欢揽责任,什么都当作自己的`责任,保护全人类全宇宙怎是她一人能办到?响应归零者的号召回到大宇宙,却在小宇宙中留下一盆鱼缸。关一帆看淡了,不计其数的小宇宙不会全都归还质量,一个小鱼缸又能改变什么。没有单一个体有能力决定宇宙的命运。

  很多地方是诗意的,把地球变成画,把情报编进童话,送星星,送宇宙…说到这儿其实最希望看到关于云天明的番外,他在三体世界的生活,他和AA在小行星上的相守相伴。

  宇宙规律是无情可怕的,“弱小和无知不是生存的障碍,傲慢才是”。宇宙面前,人人都卑微而敬畏,唯有死神永生。

《三体》读后感11

  在我开始看《三体》这本书之前,我相信,事实也的确如此,刘慈欣的这本巨著已经非常火了。而我却一直没有一个合适的机会阅读。这个寒假,除了比赛、作业、上课,我庆幸自己还能端着一杯热茶,捧着一本书,慢慢品味,抒发感慨。

  当叶文洁按下发射键的那一刻,地球文明向宇宙发出的第一声啼鸣,以太阳为中心,以光速向宇宙中心飞驰......

  这句话是在引言里读到的,我霎时间明白了这本书畅销的原因,真的非常扣人心弦,引人入胜。

  然而命运总是那么的巧合,当“三体文明”正在苦苦挣扎——三颗无规则运行的太阳主导下的百余次毁灭与重生逼迫他们逃离母星的时候,他们收到了地球的“邀请函”。

  人们读到这里的时候,也许会由衷地感叹:地球的末日来了。

  这本书所涵盖的知识非常丰富,作者刘慈欣用他强大的物理学基础,带领我们进行了一次奇妙的外太空旅行。毋庸置疑,当刘慈欣决定开始写《三体》这一科幻类小说的时候,丰富的想象力与强大的逻辑推理能力也是必不可少的。

  读完《三体》,我颇为感慨。人们所说的地球末日到底回来吗?丰富多彩的地球文明会随着付之一炬吗?因此我即将谈论的更多的是的是与文明这个概念有关的思考。

  曾经读过这么一段话,令我记忆犹新。它是这么说的:

  毋须怀疑,文化时空和心理时空,并不是两个截然分离的概念。它们往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心理是有文化沉积的心理,它在时空错杂里寻找精神对应点。必然把它所沉积的文化折射到时空试镜上。同样道理,文化是经心理体验的文化,它在时空错杂里寻找意义对应点,也必然将它所经历过的心理体验融合在时空试镜中。然而在了解了它们的这些内在联系之后,又有必要在形式上把它们析而为二。我相信因这段话而抒发感慨的人一定不少。文化如此,文明亦如此。由此看来,文明是因为人而产生的,现有的文明也是在人们不断追求“真、善、美”的过程中得以不断发展的。在我看来,不论是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甚至是一个世界的文明,都像是一条抛物线,在经历过短暂的最高点后,将是永不停歇地坠落。因此,人类的文明是走向永盛,还是在短暂的繁华后走向覆灭?倘若是后者,相信会令很多人心头一震。

  令我们感到庆幸的是,至少到现在为止,人类的文明还在不断发展与进步,并愈加趋近于鼎盛。在现存的人类文明中,最具有代表性就是东方文明和西方文明。东方文明的价值核心是天人合一,讲究的是天时、地利、人和;西方文明的价值核心则讲求以人为核心以及科学至上的原则。经过时间上的调查与考究,我发现,人类文明的各个代表都表现出惊人的一致性。东西方几乎都是在同一时间演变出独树一帜、独当一面的文明,如东方孔子出现的时间就是西方耶稣出现的时间。我似乎看见,在人类文明的背后似乎有一只无形的手在调控着,这只手的作用,就是在一方文明盛行的时候,将另一方的文明随之托起,例如在东方元代散曲盛行的时侯这只无形的手托起了欧洲的文明,于是乎欧洲就出现了文艺复兴。也许,当一方文明发展到一个特定的阶段,这只无形的手就会举起这个时代的代表人物。但是,这只是一个假设,到底是时代赋予他这样的光芒与色彩,还是其本身带有那个时代所特有的精神特质,恐怕没有人会说出一个肯定的答案。

  既然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有如此密切的关系,那么总会有人有所疑惑:这么说两者之间就没有矛盾冲突点了?在文艺复兴之前,这样的冲突点的确不太明显。文艺复兴时期似乎是一条道在即将分成两条前的那个分叉口,也就是说,东西方文明在这之前的发展其实差异不算非常大。只是文艺复兴之后,两个文明产生了不同的价值核心,尤其是在这之后西方的几次工业革命,很大程度的提高了生产力。从那一刻开始,人类文明就注定分成两条愈分愈远的两条道路。竞争价值观的出现,毋庸置疑地改变了地球的命运。由于竞争价值观的出现,不论是东方还是西方,都开始全心投入到文明的建设中,两方都希望自己代表的文明能成为地球的主宰。而竞争的极致发展,必然导致自然的失衡,当人类对自然的伤害与自然地自愈能力之间的差距逐渐拉大的时候,人类的文明就像是经历过最高点后的那一段抛物线,如百川东到海一般,头也不回地滑落。我们所在的这个时代,是否就是即将步入最高点的那一段呢?

  目前,无论是东方文明也好,西方文明也罢,在我看来,都在向着一个趋势——大融合迈进,到了一个特定的时期,都将融合成地球文明。一个名词通常都具有两面性,当各个国家实现经济文化政治的交融,渴望互相借鉴,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的同时,却要不得不面对的是文化多样性的毁灭。在现在的世界中,大融合的确将一些垂死挣扎的.国家拉了回来,也的确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某些冲突与矛盾。然而,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经济、政治、文化亦如此。当一个地区或国家难以跟上世界发展的潮流的时候便会被彻底从世界的版图上消失,试问,如果这样的地区不止一个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呢?就像多米诺骨牌一样,一直到地球最后一盏文明被无情地践踏,然后熄灭。

  因此,有人认为大融合就是导致毁灭民族多样性的最主要因素。在以前世界并没有联合起来的时候,民族展现出来的文明多样性是如此的美丽丰富。然而,高新技术产业的出现完全改变了这个世界,在边缘苦苦挣扎的文明彻底消失。当世界各地的文化再也找不出一点不同的时候,取而代之的将是千篇一律的,无趣的大融合。

  独自也好,融合也罢,但两者之间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人类为了生存,不惜一切代价:人们为了耕种过度开荒,为了建造房屋砍伐树木,为了发展利益制造核武器……当人们真正意识到自己的文明已经到了不可挽救的地步的时候,只能对短暂拥有的所谓辛苦打拼赚来的成果,说一声再见,然后移至其他星球。

  人类的文明,好像使劲浑身解数,却都是悲剧收场,只是不知道这条抛物线将从哪一点开始停止升高,然后,滑落。

  如何能端正自己的文明与所谓的与自己的文明竞争的文明之间的关系,如何与环境和平共处。或许只有当我们所有人,当然,也包括我们的竞争对手明白了这一点的时候,我们所要探讨的文明永恒的话题,才得出了结果。作者通过《三体》一书,引发我们对自身的拷问和深思。

  当然,作者刘慈欣也在《三体》这本书中给我们展示出了另外的一种可能性:靠外太空的外星文明来拯救人类文明,殊不知,引入的可能是另外的一个噩梦。

  因此,人类文明,要想永不磨灭地发展,唯有不惜一切找寻可以生存的道路。不管是现存文明还是已消失的文明。对于那些已经消失的文明来说,在他们那个时代,人们哪里会想到自己眼前无比繁华的文明即将成为过去时。正如《兰亭集序》中说道: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想想都觉得悲哀。

  毁灭是宇宙唯一不变的主题。至于人们常说的大自然无情,那仅是蚂蚁看世界,此乃孤陋寡闻。并且,在因为自己的骄傲而导致文明衰落的时候,不反省自己,而是抱怨命运的不公,这未免有些太荒唐了吧。

  如果按照这个思路说下去,我们,还有我们的文明都已经无药可救了。结局真的会是这样吗?

  我不相信。

  与其终日以泪洗面,怨天尤人,不如回顾自身,相信自己,相信自己曾经引以为傲的文明,保持乐观,毕竟这个世界远没有到最坏的情况,做好自己,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用好的价值观去感染周围的人,去成为那个在抛物线急剧滑落的时候,首先改变方向的那一小块。也许就是我力所能及所能做到的拯救人类文明的极致了。

《三体》读后感12

  小时候看过一篇文章讲读书之法,说高效地读书是从最后一页读起。用这种跳跃的方式读任何一类的书都是一种挑战,也非常有意思。因为这样,你的阅读将成为一次探索之旅。结果已经在那里,然后一步步的剖析他发生的原由,你会惊喜的发现,即使是一个命中注定的结果,他的发生,也可能有各种各样的原因。这样你就不仅仅是在看一本书,而会穷尽世界的本源……

  三体第一部开头更像一部披着科幻外衣的侦探小说,但是直到结束你才会发现,人类已经完全地陷入一种无法自拔的迷茫。如果没有未来,世界将会怎样?基本上也就是一种无尽的黑暗,深深地黑暗……一种人们越来越意识到技术的意义,而最后又发现任何的技术都改变不了一切归于死寂之后的黑暗。

  带着这样强大的心理定式跳过第二部,直接大结局……发现全剧终结于宇宙的`毁灭,相依为命的人天人相隔几百个世纪,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只能通过对未来的憧憬和对过去的回忆来实现。人类的覆灭反而倒也显得没有太大的意义了。

  歌者文明用最终将会灭绝宇宙的方式(也就最终也会毁灭他们自己的方式)像碾死一只蚂蚁一样的降维打击拍扁了对他们并没有实质威胁的人类文明,更像是在显示文明发展到高级阶段之后反而进入到了智慧倒流状态。再往前看圣母程心明明白白地用爱来毁灭世界自我感觉无比高尚,只能说是白痴发作的初期症状了。

《三体》读后感13

  很棒的书,无愧期望,一部更比一部好看。第三部最出乎意料,虽然篇幅最长,但我本身看的速度也比较慢。印象最深刻的两个人是同为执剑者的罗辑和程心,这是形成鲜明对比的两个人。罗辑表面是玩世不恭,一心只图享乐的人,从未有过要干一番大事业,拯救人类的宏伟理想。虽然他正式履行面壁者的'责任是被迫的,却也尽职尽责,不惜自己,面临一人独处、被人类误解唾骂、甚或被人类利用完就问罪也无所谓,意志坚定,无愧于三体人对他的敬畏。程心则是空有一腔宏图伟业,自我设定为慈善有爱心、实际既没有用自己的权利拯救多少人、又没有干出任何有益于人类生存的事情,生死关头总能掐了人类的希望,遇事就痛苦冬眠,还比任何人都活得长。到末了无耻而无奈地自己逃生去了,别提她是人类文明延续的希望了。说到这里,大刘对程心这个人设真是满满的恶意,我很不厚道地想,难道他身边有这么一个活生生的白莲花?

  也有人说,程心代表了我们大部分普通人,一是因为她是普通人选出来的,二是她的所作所为也是普通人的正常反应。我不这么认为,普通人很多还是会掂掂自己的斤两吧?没有金刚钻就不要揽瓷器活。她不仅占了维德的位置,还次次紧要关头拖后腿。我很奇怪,难道未来没有刺客?愚蠢无知又无情的人类面对她的时候,倒是宽容到极点了,这点有些不合大刘对普通大众的人设啊,总之,推荐推荐。

《三体》读后感14

  《三体》是“中国当代科幻第一人”刘慈欣创作的系列长篇科幻小说,很好看。今天,我把它推荐给大家。

  《三体》描述的是距离地球约4光年远的半人马座三星生活着三体人。它们经过了200多个文明的轮回,在地球上大革命进行得如火如荼时,三体人接收到了红岸基地发射的信息,并发出了警告。但三体人元首知道后立即让智子(被改造成超级计算机的`质子)锁死了地球人的基础科学,还派出了杀气腾腾的宇宙舰队向地球进发。人类面对前所未有的危机,地球人组建起了同样庞大的太空舰队,还利用三体人思维透明的致命弱点,制定了“面壁计划”,选出了四位“面壁者”。三体人也从地球叛军选出了“破壁人”,与“面壁者”展开了智慧博弈……

  《三体》中我最喜欢的人物是章北海和罗辑。章北海他很有头脑,料到了人类在末日之战必然失败的真相,为人类保存了5艘恒星级战舰,组成了星舰地球。罗辑则做了两次救世主,拯救了太阳系的人们,我希望自己将来也能够成为罗辑那样的英雄。

  在整个三部曲中,我认为第二部完成度最高,也最好看。有时我会想:要是有一天,三体人真的来了,怎么办?当然,这只是幻想。

  看完了《三体》,我发现:科幻小说的很多东西就如同我们看的神话,而神话里的东西已慢慢成为现实。从古至今就是因为人类没有停止过追逐梦想的脚步,不断地向未知探索,才使得人类社会不断进步,让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美好!

《三体》读后感15

  《三体》系列中对于两个文明接触的描述,让我痴迷不已。我曾在许多好莱坞大片中看到过人与外星人解除,然而在那些电影里人类总还是能与外星文明抗争,无论过程多么悲惨,人类总是胜利的一方。

  然而在三体中,人类的文明程度远远弱于三体,在三体人眼中,人类如同虫子一般,一个探测器水滴就全歼了人类的舰队,让我们认识到地球人与三体人的'实力差距。然而即便如此,我们这些“虫子”却竭尽自己的智慧,为了生存,不断奋斗着。

  三体文明最大的特征是他们不会说谎。他们的思维电波让他们个体之间无法隐藏思想,有如一张白纸,所有想法袒露无疑。这样的设定让我思绪万千,人类正是因为有隐瞒,所以才会有偏见,有居心叵测,有战争。人类在自己创建的文明之中,被虚伪和谎言裹挟着,每一个个体都无法避免地欺骗。然而,这一行为,在三体人眼中却是一种进化的缺陷,讽刺的是,正是这种进化的缺陷,最终打败了三体。

  或许这才是造物者的真谛,人类的真实与虚假不断交织在一起,才形成了如今的面貌。正如我们要“向死而生”,我们也要“面向虚假,追求真实”。

【《三体》读后感】相关文章:

《三体》读书笔记05-22

《三体》读后感07-17

三体读后感04-24

三体的读书心得06-05

《三体》的读书心得12-16

读《三体》有感05-21

正方体教学设计03-17

《长方体的认识》教案06-10

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