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空谷幽兰》读书笔记
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书笔记了!到底应如何写读书笔记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空谷幽兰》读书笔记,欢迎阅读与收藏。
《空谷幽兰》读书笔记1
小隐隐于野,大隐隐于市
作者沿着终南山—华山—太白山,寻访在深山中的隐士。作为无神论者,每次遇到寺庙道观,我自然是不上香的,因为我知道我的心不诚,但是依然尊敬这些修行人。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选择,从没有对错,有人追逐名利就有人清心寡欲,没必要效仿谁,也不需要夸贬,你只需要知道你真心需要的是什么就好。
有人说过选择信佛信道的人都有逃避心态,可能是我见过的假信徒太多,让我对佛道有种抵触感。这本书的内容确实让我对佛道,修行人有很大的改观和更深的了解。
对于生活在城市里的'人很难想象深山老林里的修行生活之艰苦,看到书中很多位大师,为了不受人们的打扰往搬到更深的山里去住,路途艰险,生活艰苦,真的很动容。
在整个中国历史上,一直有人愿意在山里度过他们的一生。吃的很少,穿的很破,睡的是茅屋,在高山垦荒,说话不多,留下来的文字更少——也许有几首诗,,一两个仙方什么的。他们与时代脱节,却并不与季节脱节。他们弃平原之尘而取高山之烟霞。他们历史悠久,而又默默无闻——他们孕育了精神生活之根,是这个世界上最古老的社会中最受尊敬的人。
《空谷幽兰》读书笔记2
本书的视角有点儿独特,美国汉学家比尔。波特,一个外国人,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沿着终南山山脉探寻走访着遁隐深山的道士与和尚,顺便讲了讲与山脉、道观、寺庙等相关的历史故事。这本书里提到的一些历史内容我暂时敲定不准,所以先不评论对错,但我确实因为这本书对西安以及终南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十三朝古都确实有太多历史了,随便在哪儿挖一锹都能挖出文化,有机会得去看看。
下面着重说一下有关隐士和禅修的话题。这就不得不抛出两个问题:“何为道”和“怎么修”。“道”我们可以理解为万事万物的运行轨道或轨迹,或者一切客观事物存在的规律,是能够达到寂空涅碦的`究竟法门,这种东西可悟不可修。修,为成佛,在求;悟,为明性,在知。有人认为,禅修与孤独密不可分,不脱离红尘的禅修会欠缺思考的空间与时间。我倒觉得人生也是一个道场,活着本身就是在悟道,如果非把修行悟道局限在林泉野径之中,或者更为甚之的圈定在抄写宗教书籍、初一十五吃素,那未免有些太形而上学了,正所谓“小隐隐于野,大隐隐于市”。我大学同学李振忠有一次在黑龙江松峰山的一个公厕中偶遇一个道士,他挑衅的问道:“操,老道也尿尿啊?”道士怒斥道:“操,老道不是人啊!”......
悟道休言天命,修行勿取真经。一悲一喜一枯荣,哪个前生注定?袈裟本无清净,红尘不染性空。悠悠古刹千年钟,都是痴人说梦。
《空谷幽兰》读书笔记3
空谷幽兰,先有比尔的书,后有许巍的歌。
这是一本讲述一个美国人在中国的“寻隐旅行记”。青峰之巅,山外之山,行尽天涯,静默山水间。不讲情爱,不谈道理,只有优美的风景,传统的文化。
这本书对于功利性读书的人,如同鸡肋,枯燥无味;对于纯粹兴趣而读书的人,能体会到超越感官的精神乐趣。
古有隐士:黄帝克敌,延年益寿;许由洗耳拒尧;伯夷和叔齐拂袖而去;屈原“众人皆醉我独醒”;高山四皓和张良,助刘邦灭秦;诸葛亮躬耕卧龙岗……
现如今隐士在哪?
若有一念净心,花开遍世界。每临绝境,峰回路又转。但凭净信,自在出乾坤。恰似如梦初醒,归途在眼前。又何须远山归隐?正是小隐隐于山,大隐隐于市。或许当你遇到隐士,你认不出他们,除非他们愿意让你找到。
现在这个年头,物欲横流的.时代人们的心不再单纯,太复杂了。更别说去过那种“在云中,在松下,在尘廛外,靠着月光芋头和大麻生活。”只有空谷幽兰的人,真正体会到伴着一些泥土,几把茅草,一块瓜田,几株茶树,一篱菊花,风雨晦暝之时小憩的乐趣。
《空谷幽兰》读书笔记4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隐者,沉浸在终南山的云雾深处,要么求佛要么问道,让一个对中国文化着迷的美国人在被告知可能会“不遇”的情况下开始了“寻隐者”之旅。
作者在书中引用了大量的中国古诗歌,而他在这部应该称作游记或者随笔的'书中以自由随性的笔法所营造出的意境也颇有中国古诗的素朴淡雅的味道。其间一树一花一景一人,亦如澹泊的中国水墨画,清新扑面。
隐士在中国是一个文化概念,是脱离尘世回归自然的人
或是隐修专注研究学问的士。他们是逃遁者,是苦修者, 他们渴望用更多的时间面对自己。他们以诗意的栖居来参悟诸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禅意,逍遥而怡然地享用一份禅定的从容和清凉。
老子作为道教的创始人,他那 骑青牛, 出关归隐的背影是那么的神秘又赋有深意。 司马迁《史记》中关于老子的那一句:“莫知其所踪”给了我们足够的想象空间。
这是我非常喜欢的一本书,因为它常常可以get到我的点,让我读得幸福感爆棚,我甚至
不忍多读,唯恐读完了会有不舍,期待下一部《禅的行囊》。
《空谷幽兰》读书笔记5
一个外国人,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为寻找传说中的隐士,这是一种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精神!
这是缘!
中华文化是一种神传文化!中国人的骨子里,都是追寻智慧,追寻解脱的!
文化基因决定,中国人有隐士梦!
修道,就是为了寻找本性,开悟!
甚是喜欢王维的'这首《终南别业》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空谷幽兰》读书笔记6
也许是因为歪果仁儿的写作习惯和中国人不同,也许是翻译原因,觉得这本书缺了点优美的韵律。我在本书最大的收获竟然来自评论,书友们上传的每一处关于佛教、道教的知识点是我最感兴趣的,我想说书友们的.补充说明支撑起了这本书的灵魂。
道教是中国的本土宗教,但道教发展至今却越来越萧条,反而来自印度的佛教越来越香火鼎盛。究其原因 我想 ,道教以长生修仙为终极追求目标,所以大都归隐深山修炼,条件艰苦苛刻,所以它注定不会发展壮大。而佛教修的是心、修的是性,也更适合普通人修炼。
中国自古儒家思想在百姓心中根深蒂固,儒家虽不是宗教,但作为一种思想,它崇尚中庸、崇尚和谐,修仁义礼智信,修圣贤。歪果仁一直认为中国人是没有信仰的,其实儒家思想一直藏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
隐士这个词在现代社会很少被人提起,真正的隐士我们也从未见过。终南山作为隐士修行的重要场所,自古以来从不缺名家大师的歌颂。李白曾作诗:出门见南山,引领意无限。希望做一个隐者归隐山林。王维算是南山的隐士了,那句: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如果不是身临其境怎会有如此梦幻般的感觉。我喜欢他的:行到水穷处 ,坐看云起时。更是一种悠然洒脱的境界。田园诗人陶渊明更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也正因为这么多大师的赞美,南山才更让人向往。
《空谷幽兰》这本书虽讲的是寻找隐士的过程,但其实也是修行的过程。它让每一位读者在心里修篱种田,成为更好的自己。谁说这不是一种修行。
【《空谷幽兰》读书笔记】相关文章:
边城读书笔记12-24
目送读书笔记01-08
简短读书笔记01-03
哈姆雷特读书笔记12-19
《呐喊》读书笔记11-29
雷雨读书笔记11-26
《围城》读书笔记11-27
《项链》读书笔记11-28
匆匆读书笔记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