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读书笔记

时间:2024-06-23 09:59:48 读书笔记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亲子读书笔记

  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书笔记呢?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亲子读书笔记,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亲子读书笔记

亲子读书笔记1

  无意中在《早期教育》上看到一篇对《儿童行为管理》一书的介绍也或许是因为我园正在做的一个课题与孩子的行为有关,于是我就迫不及待的到网上买了这本书来看,本书是由英国学前教育研究家希拉。里德尔—利奇著,由刘晶波翻译。我对译者序篇中的一小段话印象特深:“你明白,为什么上帝要把小孩子们造得那么可爱吗?因为上帝明白,小孩子们会把大人弄得很累,甚至折磨得筋疲力尽,如果不把小孩子们造得可爱一些,他担心大人会忍耐不住把他们杀掉的”这让我想起与孩子共同生活的这么多年中,有气恼,有悲哀但也有惊喜,有欣慰,有快乐还有期望。我深刻体会到作者在书中提到对教育工作性质的阐释“快乐并痛苦着”。

  “尽管每个人都能够列出一长串中生活变化着的观点,目标和行为,但是这其中必定有某些会终生持续的稳定的核心特征。这些特征是由儿童的童年经验和家庭影响塑造的”读完这段话后,我不竟心理抖了一下,原先我们的一言一行在孩子其一生的发展过程中都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但我们怎样才能将一个已经养成不良习惯的如一盘散沙的班级培养成一个有良好常规和正气的班级呢?怎样才能让那几个重点难管理的孩子听我们的话,管好自己呢?作为老师我们都明白讲道理有时甚至在幼儿做错后去批评教育他,孩子们很显然都会屡错屡犯,屡犯屡错。有些孩子虽然不会再出现这样那样的不适当的行为并不代表他真正已经懂得了如何做才是正确的,而他是害怕老师的`批评他。即使他在我们面前是个乖乖的好孩子,也未必就这么信服你。

  “在开始了解儿童某种行为的原因之前,我们有必要审视自己关于行为的立场和价值观”。那作为一名幼儿老师,我的行为立场和价值观是什么呢?“一切为了孩子好”这就是我的立场和观点。那怎样做才是为孩子好呢?那些上学学过的理论大部分被抛在脑后了,整天拿着工作忙,孩子多,班级遗留问题搪塞着自己,从来没有好好审视,自己与这些科学的教育理论观点偏离了多少。

  因此,我每一天依旧那样忙,处理完这一堆事情,还有另外一堆事情,我只想着每一天怎样去管理孩子,怎样作为一个好的管理者,孰不知一个好的“管理者”而应是让他的学生学会如何管理自己。我们就应给予他们自我管理的技巧和潜力,鼓励他们自愿的在自我愿望和规范要求之间折中。我此刻是一位管理者,管理着一个班的将近五十名孩子和他们的家长。如何让我班的孩子学会自我管理呢?如何学会调节自己和别人的需要,不能因为孩子才上小班,年龄小,很多道理不懂,而放下这个想法,孩子每一天都在不断地长大,心智在不断地成熟,这正是一个很好的时机也是一个很难很艰巨的任务,既不能放任孩子也不能压制孩子,孩子需要爱和赞同。他们需要明白,如果自己很自私就不会赢得别人赞同。我们要给他们爱要适当宽容他们行为,也要有理由地赞赏他们。正如这句话“增强潜力更多着眼于发展自信和用心地自尊,这些品质对于儿童用心地行为养成是有利的”。

  我们就应通过哪些方式方法来增强孩子的自尊和自信呢?而且还要注意不能让孩子最后成为一个受不了挫折的孩子。有理由,有根据的表扬,鼓励,赞赏。但我认为这些远远不够,班里的孩子毕竟不是一个,班里的事情并不是只有几件,作为教师的我们应尽可能去关注每一个孩子,并不是当孩子需要我们微笑的那一刻我们才会出现。当下,我认为让孩子懂得道理,明白做对了不仅仅有老师会赞美,小朋友会喜欢,自己也要夸奖自己,也要大声对自己说:“真棒!加油!”

亲子读书笔记2

  学习如果具有思想、感情、创造、美和游戏的鲜艳色彩,那他就能成为孩子们深感兴趣和富有吸引力的事情。我对学习成绩的关注是从下面这些事情开始的:孩子吃得怎样和睡得怎样,他的自我感觉怎样,他玩得怎样。他一天有几个小时呆在户外新鲜空气中,他读了哪些书和听了哪些故事,他画了什么画和如何在画中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大自然的音乐和人民音乐家们创作的乐曲在他的心灵中激发了什么感情,孩子喜欢什么劳动,他对别人的欢乐和悲痛的敏感性如何,他为他人做了些什么,并因此产生了什么感情。(《育人三部曲》苏霍姆林斯基 第134页)

  与现在许多老师、父母关注孩子的成绩一样,苏霍姆林斯基也十分关心他们的学习成绩。但是,苏霍姆林斯基对于成绩和分数的关注是从另一些细节开始的。

  孩子们的饮食与睡眠情况如何?有没有充分的营养和休息?孩子们有没有时间户外运动和游戏,他们的身体状态如何?孩子们有没有阅读和听故事的.时间,他们的精神生活是否充盈?孩子们有没有时间涂鸦作画、欣赏音乐,他们的情感生活是否丰富?孩子们有没有朋友交往,有没有与别人相处的敏感,孩子们的自我感觉如何,他们能不能接纳和欣赏自己?

  所有的这一切,都不是孤立的。每一点,都可能影响到孩子生活的方方面面,影响到他们学习态度与生活方式。所以,亲爱的父母、亲爱的老师,学会做一个细致的教育观察家吧,在孩子需要的时候去提醒、协助,才能真正成就孩子。

亲子读书笔记3

  为什么费尽心思教育孩子,却视你为“仇人”?

  我家女儿刚满一岁,亲戚朋友都夸她乖,不哭不闹很为父母着想。说这些的同时,还会列举自家孩子的各种不省心的行为,比如,要什么不给就大哭,一直要抱着做童车都不行等等。其实我想说,并不是我家女儿不哭,而是我了解她的需求,在她哭之前就满足了她。

  只要有孩子的父母聚在一起,总会聊一些孩子的话题,大多会抱怨孩子让自己生气的种种行为,常用形容孩子的词语也多是,皮的很、不听话、烦人等,归结一个词就是“熊孩子”。而孩子也不愿意和父母沟通,反抗防御是常用的交流方式,仿佛和父母有仇一样,非要对着干。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熊孩子呢?我们的教育到底出现了哪些问题?

  1.单向“教育”

  很多父母认为育儿的主体应放在孩子身上,重在“教育”子女,要求孩子学习好、懂礼貌、多才多艺,其实我们都忽略了一点——育儿的主体应该是父母,在教育子女过程中,我们才是更应该关注的人,因为我们负责教。中国古语云,“子不教父之过”,又有身教远胜言教的说法,可见老祖宗早就参透了这个道理,只不过我们在继承的过程中变味了。想让孩子学习刻苦,首先父母要爱学习,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先让孩子培养兴趣,父母自己没有兴趣爱好,又不愿意花精力去培养,那么教育子女还有什么说服力。

  还有的父母把自己没有实现的梦想强加在孩子身上,你自己都做不到,为什么要逼孩子去做到?这种教育方式会给孩子很大的压力,使之产生逆反心理。

  2.一味认为孩子不听话

  孩子没有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就说孩子不听话,却没有想一想孩子为什么不听话。当孩子和自己的想法不一致时,不是去询问倾听孩子的需求,而是批评孩子,久而久之会有两个结果:要么孩子什么都听你的,变得没有主见,要么不在和你说自己的想法,拿你的话当耳旁风。

  3.忽略孩子的情感需求

  很多孩子是老人在带,相对于父母而言,老人更注重孩子的物质需求,在他们的观念中,吃饱穿暖就是带孩子。而真实情况是孩子不仅有物质需求,还有情感需求。这也是为什么很多留守儿童会有心理问题,长时间的和父母分离,孩子没有归属感、安全感和信任感。

  4.过分的娇惯

  现在,有一种新的情况出现了,父母太娇惯孩子,孩子说怎样就要怎样,不然就大哭大闹,父母显得很无奈。特别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带的孩子,都是小公主小皇帝。在孩子小的时候认为某些行为好玩,不加以制止反而鼓励,形成了模式即使长大了也很难改过来。

  另一方面,孩子为什么喜欢哭?一个是他的需求没被满足;另一个是,他习惯了用哭的方式来让你满足他的需求。孩子很敏锐,在几个月的时候就能记住奏效的行为方式,一旦他觉得哭很有用,就会反复使用这一策略。

  5.暴力沟通方式

  看到很多家庭的沟通方式,没说几句话火药味就上来了,很多时候问题很小,但是沟通的结果很严重。那些因为鸡毛蒜皮的.事而想去的离婚的,多数是沟通出了问题。

  父母通常都有一个习惯,总是拿别人家的孩子和自家的比较,别人的孩子都是优秀的、聪明的、乖巧的,自家的总是笨的、不听话的、让人担心的。孩子的心理是很脆弱和敏感的,你的比较、批评、责备和命令在达到目的的同时,也会引起孩子的反叛和自闭。

  正是父母的这些教育方法,让更多的“熊孩子”出现,是时候反思我们的教育方式了。《非暴力沟通—亲子篇》给出了这些问题的解决思路,它提出良好亲子关系的基础是尊重和合作,给出解决合作问题的七把钥匙,并分享了大量的故事。我是看过《非暴力沟通》这本书的,书里建议的沟通方式解决了我多年人际交往的问题,当我有了孩子之后就买下了《非暴力沟通—亲子篇》这本书。它果然没让我失望,书里不仅有理论知识来端正我们的理念,还有方法剖析来指导我们的实践。和很多外文译书一样,它提供了大量的案例和工具,让父母们实践起来有章可循。难怪会被《正面管教》、《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非暴力沟通》三大畅销书作者同时推荐。

  《非暴力沟通—亲子篇》是由苏拉·哈特和维多利亚·霍德森合著的,两人从事了40多年的小学教育和家庭教育,在写着本书之前,曾一起合著过《教室里的非暴力沟通》这本书。两人一起合作写作了20多年,既是挚友又是合作伙伴。苏拉·哈特更是CNVC(国际非暴力沟通中心)的认证培训师,为将非暴力沟通融入家庭和学校教育做除了重大的贡献。

  《非暴力沟通—亲子篇》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来阐述理念,认为良好亲子关系的基础就是尊重和合作,并提出合作出现的问题;第二部分给出七把钥匙来解决合作的问题,这部分是最重要的部分;第三部分是关于家庭合作的大量案例分享。修正观念提出问题、给出方法、案例证明,这样的内容安排符合我们的思维方式,一步一步给我们呈现出一个完整的育儿解决方法。

  1、尊重和合作是根上的问题

  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时没有“尊重”和“合作”的概念,家长希望孩子按照自己的期待行动,如果孩子不能满足自己的期待,就会觉得孩子是错的、不好的,然后就使用父母的权利让孩子屈服。

  在小的时候,我们看电视的时候常常会问“这个人是好人还是坏人。”,而现在我们不会很在意这个问题,因为我们知道实际生活中很多事情不是非黑即白的。小时候有这种想法是因为,那时我们常常被告知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父母很少有时间和精力来了解我们想法,更不会顾及我们的感受。“这是为你好”是最常见的说辞,以此来硬性塑造我们的是非观。所以,好坏就成了我们判断事物的标准。这就是“控制型育儿方式”,父母长提出一些要求和命令,当孩子反抗时,就会使用威胁惩罚、奖励承诺的方式来让孩子服从。这种育儿方式没有尊重和合作,只有要求和命令,父母主导一切,带来的只有争吵、伤害。

  “合作”就是要一起完成某件事,强调一起而不是单方面的;“尊重”是了解他们的想法和感受,尊重他们的需求。孩子太小不会表达时,常用哭泣来传达他的需求,大孩子可以用语言和行动来表达他们的需求。但有时候他们自己都不知道自己的需求,这时候父母的耐心和关注是至关重要的。

  前段时间看到一个事,让我重新认识了老人带孩子的弊端。一个大概2岁的小姑娘,在奶奶抱着进小推车时,脚踩在了小推车前面的扶手上,老人照着小姑娘的腿啪啪打了两巴掌,小姑娘疼的哇哇大哭。在老人眼里就是小孩不听话,为什么不好好坐,但对于孩子而言,她就是想用脚踩着玩一玩,本性使然她没有这么做不对的概念。如果时间紧,老人完全可以和她沟通要早点回家,或者重新抱着腿塞进去。这种打骂的方式,只会让她更想这么做。

  如果想让孩子和你“合作”,我们就需要更科学的育儿方式“赋权型育儿方式”。当父母提出的要求孩子不同意时,父母应通过倾听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感受,找到孩子真正的需要,然后和他们一起寻求让大家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用这种方式让孩子融入进来,化被动为主动,同时学会解决问题、决策以及承担责任。这两种方式,“控制型育儿方式”短期内更有效,后期弊端较大;“赋权型育儿方式”前期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有利于孩子的长期发展。

  2、摒弃坏习惯,非暴力沟通

  一天晚上,你正在看球赛,儿子在旁边玩。你正看得激动的时候,儿子也玩嗨了,各种叫唤你非常生气。

  “你该去睡觉了。”

  “不嘛,我再玩一会。”

  “那你小声一点,我听不见电视的声音了。”

  “好。”一会孩子又控制不住大叫起来。

  “已经很晚了,现在就去睡觉!”

  “你怎么不去睡觉,我就不。”儿子继续玩的起劲大叫。

  你抱起孩子就往卧室里送,孩子哇哇大哭,你错过了一个精彩进球,儿子也没有玩的成。

  换一种方式,完全可以有不同的结果。

  “你该去睡觉了。”

  “不嘛,我再玩一会。”

  “儿子,我知道你玩的正尽兴不想结束,我也想看电视,这场球赛对我很重要。所以可不可以想个办法让我们都能如愿。”

  “好吧,我同意你的提议。”

  “你再玩10分钟就去睡觉,或者去卧室玩,你觉得怎么样?”

  “嗯,那我我去卧室玩吧。”

  客厅清净了,你看到了喜欢的球赛,儿子玩到自己的玩具。

  这两种结果无疑你更喜欢第二种,这就是非暴力沟通。但是生活中我们常常按照第一种来行事,因为当别人与我们意见不一致时,我们会失去耐心被自己的情绪所操控。很多时候争吵,只是想证明别人的错误,或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这已经违背了沟通的初衷。

  《非暴力沟通—亲子篇》针对沟通问题,提出了两种语言“长颈鹿语言”和“豺狗语言”,两者代表了不同的思维方式。其中,长颈鹿语言就是基于尊重和关心每个人的需要的非暴力沟通语言。他强调先倾听对方的意愿,在了解对方需求后诚实的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请求,是能真正解决问题,而不是激化冲突的语言。

  长颈鹿语言:观察+感受+需要+请求

  举个例子,你的另一半最近经常出差,回到家不陪你和孩子还打游戏,你知道他这是在解压,但是你很气愤。这个时候为了不发生冲突,你可以用长颈鹿语言来表达。

  “亲爱的,非常开心你能回来,但当我看到你这么久回来后还在打游戏的时候,我很难过很孤独。因为我和孩子都需要你的陪伴。我希望你回到家可以多和我们交流,和我们在一起你同样可以缓解压力。”

  当你这样说的时候对方会有什么反应?想吵起来都难吧。

  需要注意的是,在表达的过程中要区别开“批判”和“观察”,“想法”和“感受”,“请求”和“要求”这几组概念。比如上面一个例子,如果在说感受的时候说成了“我觉得你很自私,一点也不顾及我和孩子的感受”结果会是怎样?对方一定会觉得受到了攻击,立马拉起防御系统并对你进行反击,以证明自己不自私,没有不顾及你们的感受。这时候只是情绪的碰撞,无法再解决问题了。在你提请求时,也不要提不明确的或无法执行的要求,这会阻碍你的目标。书中也给出了其他几组词语判断的方法,供读者参考。

  03营造家庭氛围,善于利用工具

  有一天,我不满老公的一些做法,一直叨叨的抱怨他。有一瞬间,我感觉这个情形很熟悉,这是幼年时我妈妈对爸爸做的事。我是不赞同这种做法的,但是不知道什么时候我也有这个习惯。可见,童年的家庭氛围,父母之间的相处方式,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不知不觉就进入了你的潜意识。

  从孩子会模仿开始,父母都要注意自己的言行,比起谆谆教导,孩子更容易受“父母做什么”影响。所以,很多长辈会给小辈们讲自己的经验教训,小辈们照着做的少之又少,反而会按照长辈的行为方式形式。

  《非暴力沟通—亲子篇》另外一个亮点就是给出了很多工具,家庭会议、长颈鹿和豺狗游戏、丰盈生命之体验等等,都是可供实践的。家庭会议是比较常见的一个工具,有些家庭每周都会举行一次,在会议上分享最近的成就或故事,提出问题,全家共同讨论解决方案等,是家人交流沟通的好机会。

  和《正面管教》类似,书中的一些理论和方法,并不是记住就行了,都需要在生活中反复的练习和总结,如果不实践对亲子关系的现状并没有什么改变。所以,在书的最后分享了很多真实的故事,在故事中可以找到自己的痕迹。

  很多朋友都有这么个现象,朋友都说他性格很好,但是和家人在一起就很暴躁,没有说几句话就要跳脚。这类朋友和家人生疏,和朋友亲密,把刺对着家人,把温柔给别人。这是因为在家里不被理解,不被信任,只能转向外界寻求这方面需求的满足。父母自认为的好的物质环境、好的学校、优质的资源,却不能让孩子感到你对他的好。

  《非暴力沟通—亲子篇》告诉我们安全感、信任感和归属感,也是家庭必要提供给孩子的,给与尊重,并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共同合作,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有主见、有责任、有爱的优秀孩子。

亲子读书笔记4

  篇名:《微笑背后的我很不开心》

  出处:《知心姐姐》

  感受:读了这篇文章,我对微笑有了一种新的认识,微笑不仅仅代表愉快的心情,更体现了一种坦然、平和的心态。文中的小作者一直在努力做一个快乐的人,很少和同学发脾气,每天都以微笑示人。可是有些同学好像觉得她没脾气,总往她身上发泄不满。虽然在这些同学面前很不开心,却还是强颜欢笑,心里有说不出的苦涩。我觉得她应该直接把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表达出来,让这些同学了解自己的做事原则,不是只会微笑的“老好人”。再说,微笑不是只能“示人”的,它也可以绽放自己的心里。想要以微笑面对生活,就先在心里给自己一个微笑吧。我相信,当她坦然、自信地面对这些同学时,同学们也会被她真诚的微笑打动,因为微笑是世界上最美的表情,它展示的'是一种气度和宽容。

  家长手记:微笑面对人生,是一种宽容,是一种大度,是一种气质。现实生活中要真正做到这一点,绝非是一件容易的事。我们难免会遇到一些不开心的事情,你会愤怒,会伤心,有时也会很无奈。这时候微笑就会彰显出它非凡的魅力,因为它有一种可以让坚冰融化的力量。微笑面对自己,微笑面对他人,微笑面对生活。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微笑,这个社会就会变成美好的人间。

亲子读书笔记5

  过去,我读和听我儿子的,很少有互动链接。我看到沉默的母亲和女儿之间的互动效果非常好,特别是当我看到沉默的母亲在女儿一年级时使用了一些新的单词和句子。改变句子感觉很好。在这段时间里,我也尽了最大努力。

  让我们从简单的事情开始。读完《魔法校车——抗击病毒》一书后,有一句话是:想想在如此重要的`一天生病是多么令人失望!我建议我儿子应该把“失望”这个词改一下。儿子不假思索地回答“失望”。在适当的时候,我赶紧申明这一点。

  我接着读到拉尔夫因离电脑桌不远而筋疲力尽。什么可以换成“疲惫”?我又问了一遍。“累了!”儿子立刻又回答了。

  当阅读“熊系女孩靠边停车”时,这一点也不烦人,但是太烦人了。儿子自告奋勇,“令人讨厌就是令人讨厌。”是的,我点点头,继续看书。他们更受不了的是熊妹妹每次赢了都会得意忘形。"得意忘形!"我问,我认为这一次“跳舞”有点难,我儿子的反应总是很快,但这一次有点牵强,因为跳舞和得意忘形都表现出极大的快乐,但是得意忘形太高兴了,以至于忘了你是谁,可以被得意忘形所取代。你认为这是对她的称赞还是降职?”秋儿笑着回答道。

  在《鳄鱼和鳄鱼岛》一书中,有一句谚语:我妈妈把我的房间装饰得很漂亮。房间太宽敞了,房间里什么都有!“一切都准备好了!一切都可以变成一切。”儿子兴奋地问自己。孩子们理解得很好。这些话很准确,他很快就称赞了它。

  这种换词方法不仅激发了儿子听故事的热情,培养了孩子认真听故事的良好习惯,也了解了儿子是否正确理解了这些单词,为孩子接下来写同义词奠定了基础。

亲子读书笔记6

  读了这篇文章,我对微笑有了一种新的认识,微笑不仅仅代表愉快的心情,更体现了一种坦然、平和的心态。文中的小作者一直在努力做一个快乐的人,很少和同学发脾气,每天都以微笑示人。但是是有些同学好像觉得她没脾气,总往她身上发泄不满。尽管在这些同学面前很不高兴,却还是强颜欢笑,心中有说不出的`苦涩。我觉得她应该直接把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表达出来,让这些同学了解自己的做事原则,不是只会微笑的“老好人”。再说,微笑不是只能“示人”的,它也可以绽放自己的心中。想要以微笑面对生活,就先在心中给自己一个微笑吧。我相信,当她坦然、自信地面对这些同学时,同学们也会被她真诚的微笑打动,因为微笑是世界上最美的表情,它展示的是一种气度和宽容。

  家长手记:微笑面对人生,是一种宽容,是一种大度,是一种气质。现实生活中要真正做到这一点,绝非是一件容易的事。我们难免会遇到一些不高兴的事情,你会愤怒,会伤心,有时也会很无奈。这时候候微笑就会彰显出它非凡的魅力,因为它有种可以让坚冰融化的力量。微笑面对自己,微笑面对他人,微笑面对生活。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微笑,这个社会就会变成美好的人间。

亲子读书笔记7

  假期中我学习了由著名的亲子教育家陆惠萍老师讲的《好父母决定孩子一生》。看完之后,感触颇深。

  陆老师在书中提到最多的是父母对孩子的影响,看完之后我总结出来的就是一种习惯,父母的习惯直接的影响孩子。习惯好坏影响一生成败!多一个好习惯就会多一次成功的机会!多一个好习惯,就会多一份成功的信心。好习惯是决定孩子一生命运的关键!

  这一字、一句无一不渗透着深奥的道理!良好的习惯不仅是对于孩子还是我们大人来说都是很重要的,同时,我也敢到了作为小学教师的我们的身上的重担的重要性,我们平时知道锻炼小学生的各方面的能力,也知道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但是通过阅读学习,我才更清楚、更明确的知道了我为人师、为人母在培养孩子的.道路上应该怎么样做,同时也反思了自己在哪方面不足从而在以后的生活和工作中需要怎样的完善自己,同时,也教我在以后的生活中怎样一步一步的更好的培养女儿的良好的习惯。

  好的习惯将会伴随孩子的一生,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生活、做人或者处世中均能体现。它以一种无比顽强的姿态贯穿于生活的每个细节,从而主宰着人的一生。对于孩子来说,要成就学业、事业,要拥有美好的人生,必须养成良好的习惯。好的习惯一旦形成,生活的一切都会变得顺其自然!

  但习惯也有好习惯与坏习惯之分。一个具有良好习惯的人容易受到别人的尊敬;一个具有良好的习惯的人使别人更愿意与他相处;一个具有良好习惯的人会有更好的人际关系--------所以,一个具有良好习惯的人不会抱怨社会,不会抱怨人生,不会认为生活枯燥无味。

  因此我们要培养好习惯,改正坏习惯。

  孩子就像一块没有雕琢过的玉石,作为父母,作为老师你应该怎样做。陆惠萍老师讲到: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复印件。那么父母的言行习惯直接会被孩子复印所以我们父母老师千万不要增加孩子的错误记忆。弟子规中有这样一句话“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能也”父母做的好才可以提高父母对孩子的内在感觉所以“教”的意义就是上所做下所孝。没有哪一位父母希望把自己的孩子雕琢成一堆垃圾废物,相反,都希望他们是举世闻名的雕塑品。父母要将爱的细节感染孩子,要将爱的行为传达给孩子所以,要想把自己的孩子雕琢成哪种作品,就从培养孩子的好习惯,纠正我们的言行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行动起来吧!

  反思自己在教育女儿时,经常说你不要……不要……,其实应该多给孩子正面的引导,多树立身边的榜样,用身边的事例去影响她。

  作为父母的我们,作为一名教师的我们用科学理论来武装自己的头脑,用实际行动来感染我们的孩子!用耐心去扶好孩子人生路程的第一步!

亲子读书笔记8

  第一次写心得思绪万千、真不知道该如何阐述我所想表达的内容,其实在教育女儿这方面我也是在不断的去查资料,去找书看,去倾听别人好的教育方法。女儿很小的时候体质不好,我总觉得我应该给她更多的爱,应该什么都惯着她,依着她,可是渐进的我发现她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越发强烈,我当即决定重新寻找新的教育方法,幼儿园三年我似乎又变成了文中所描述的(控制型育儿方式)的家长,我深感很累,女儿应该也是一样。读了本书几页下来,感觉轻松了,理解只有尊重才能赢的合作,当然首先必须自我尊重,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尊重,朋友交往之间的尊重,要让女儿看到妈妈是怎样去做的,就算偶尔的跌倒和不完美,但是妈妈也在努力言传身教、身体力行。父母与子女虽然在年龄上有长幼之分,但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因此,父母要以平等民主的态度去尊重和理解孩子。合作不是要求父母一味的迁就孩子,也不是要求孩子对父母言听计从,真正的合作是在平等的基础上,双方都乐意接受的一种态度和行为。所以对我而言,在以后和女儿相处的过程中必须处处讲究合作的技巧。

  文章中所提到的奖励和惩罚实则对我的触动比较大,自从女儿上了一年级以后,在我的思维里我认为她已经长大了,所以“奖惩”几乎占据了我教育方式的50%,不管是女儿的生活能力还是学习能力只要有明显的进步,我都会加以奖励;反之,也会加以惩戒,有时的惩罚会让女儿无比激动的骂我是个坏妈妈,那一刻我知道不合实际的惩罚会让女儿对我失去信任,会让她在妈妈这里找不到安全感。再者,我真的需要把长时间贴在女儿身上的标签彻底撕掉,在读本书之前,其实我会给女儿贴各种标签,类似于:你好懒,你真笨,在说这些话的时候似乎根本没有考虑过她的感受,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最基本的就是尊重,那么此时我把对女儿的尊重又放在了哪里呢?

  在本章节中出现最多的词“目标”首先育儿的目标,对我而言我对女儿的目标有两点:一是保障她的人生安全,帮助他规避风险,这是作为监护人最基本的责任。二是丰富她的人生,尽可能地给她创造各种机会让她能够去了解和感受生活的多种多样,渐渐找到自己的兴趣。女儿在生活上的自理能力不强,很多事情都是奶奶在帮她整理,因为奶奶认为没关系,孩子小,家长可以代劳。其实不然,孩子从小就应该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样对孩子的成长是有好处的。

  看到行为背后的需要,第59页中的一段话“典型的围绕策略展开的争吵”仿佛是我经常跟女儿的对话,例如:你需要睡觉了,你需要写作业了,女儿的回复也总是:我想再玩会儿,等一会儿之类的话语。而我总是去批评她干什么事情喜欢磨蹭,浪费时间。这就是因为我没有很好的去了解我和女儿之间的需要和彼此尊重,我应该用尊重的态度去倾听女儿的需要,而不是评判和指责,让我们相互理解彼此的需要才能更好的去合作。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是在不停的需要,需要工作,需要学习,需要如何去更好的经营家庭。我们会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而去使用各种方法和策略,也会因为你的需要被满足而感到快乐和愉悦。

  父母要想真正地了解孩子,就要听听她的心里话。要做到这一点,需要我们放弃大人的成见,客观地认识她的世界,并试着用她的视角来感受她的生活。以前女儿经常会跟我分享一些学校发生的有趣的事情,一件事她需要阐述很久,放学的路上讲,回家继续讲,我总讲她你可以简短一点讲完结束,回家就写作业吧,别浪费时间了,絮絮叨叨讲个没完没了,她会很不高兴!嘴里还在说:“妈妈天天就只知道让我写作业,都不跟我玩。”我也会很生气,甚至很大声的说:“你已经是一名小学生了,就知道玩,你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别跟我讲那么多没用的赶紧去写作业。”显然我和女儿的情绪都糟糕透了,这种情况下孩子在我这里学到了什么呢?我的行为影响了她的情感和安全感,我为什么不能给她时间让她有机会表达自己,倾诉自己想法呢?应该让她知道妈妈愿意倾听她的点点滴滴,参与她每一个阶段的成长,让我们之间相互尊重,相互联结。

  我们都希望孩子的童年无忧无虑,希望她们有足够的安全感去保障她们的快乐成长。

  家人之间、朋友之间、同事之间,在我们共处的生活中和工作中无时无刻都在体验着相互间的给予,以及给予后的那份快乐。在第四把钥匙:激励给予。学习这一章节的内容后让我很惭愧,因为女儿幼儿园大班时开始在外面学画画,起初每次学完之后回来都会画一张送给我,那时的我总是很感动,去拥抱她夸奖她,女儿也很满足,久而久之我也不那么在乎了。当有一次()她问我:妈妈、我送给你那么多幅画中你最喜欢哪一副呢?我敷衍她说:你画的都一样,而且你没以前认真了,谈不上喜欢哪一副。从那以后我几乎很少会收到她送给我的画了。我把她给予我的礼物制定的标准过高,没有用心去分辨并接受她给予我的礼物,同时也失去了我和女儿之间的情感联结。其实小孩子的给予是奉献的天性,不求任何回报的、很纯粹的给予,应该值得我们现在很多的家长去学习。我经常会想把对女儿讲出去的话收回来,语言中也会充满批评和命令,缺少对她的尊重,也缺乏和她的沟通。前段时间听过师傅发的一段夜读“别让脾气阻挡了福气”,如果我能多一些长颈鹿式的表达、多一些长颈鹿式的倾听,少一些豺狗语言,应该也会少一些脾气多一些福气吧!

  有段时间我的情绪比较糟糕,遇事总容易急躁,压不住火气,总觉得这个事情没有办法解决,唯有用争吵来发泄自己的情绪,弄的家庭关系异常僵化。在成长中学习教会了我面对问题时我们总会有很多解决方法,要相信办法总比困难多。当然说起来很简单,这一切的.方法还需要我们在遇到困难的同时保持一个清晰的思路,稳定的情绪,合作也会在这个时候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鼓励孩子跟你合作,当我们的策略得到孩子满足的时候,孩子的那份笑容也是建立自信的强有力的方式,即使失败了,总结经验,调整策略,继续学习继续前进。创建“无错区”首先让我想到的就是“尊重”这两个字,我做的很不够,缺少自我审视的习惯,缺少从孩子的视角去看问题,缺少控制自己的情绪,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希望自己可以慢慢的在和女儿之间和家庭之间创建一个充满尊重与合作的“无错区”。为此我要不断的学习和改变。

  今天我大声读完这一篇的,感觉好像比默念更有效果。标题:“每日提醒”我觉得太棒了,通过这个活动可以让书中介绍的这些概念不断的在我的脑海里更新。今天女儿的一句话让我触动很大,她在写作业,我下班回家后做在她旁边正好用手机在上网查一些资料,她抬头看着我说:妈妈你不看书吗?我说:晚上再看。她又说:你不是说要和我一起学习一起看书一起进步吗?我随即脱口而出:用心写你的作业,少讲话。紧接着女儿的一句:就知道你做不到。我似乎被什么东西刺了一下,这本书已经快读完了,我试问我收获了什么?学会了什么?为什么面对孩子却连最基本的承诺都无法兑现,我应该自我反省。我在说这句话的时候并没有考虑女儿的感受和需要,回应的方式也是有问题的。我需要“每日提醒纸条”不断的去提醒自己重温:七把钥匙,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建立我和女儿之间的信任、尊重与合作。

  来自“无错区”的故事分享,似乎觉得每一故事都在我的生活里出现过,昨晚师傅跟我说:学多少不重要,关键是能够会用多少是最关键。我思考了许久,辗转难眠,刚开始读《非暴力沟通亲子篇》,让我觉得我自己是个非常差劲的妈妈,样样不合格,样样不达标,缺乏耐心倾听,缺乏对女儿的尊重、未知女儿的需求,各种标签往女儿身上贴,豺狗式的语言也是屡见不鲜。今天中午我尝试性的问女儿:妈妈以后不再对你乱发脾气,不再对你大喊大叫了,好不好?她用怀疑的眼神看着我说:妈妈你能做到吗?我说:你相信妈妈吗?女儿说:我相信你,如果连我都不相信妈妈,还有谁会去相信妈妈呢?那一瞬间,我流泪了,感觉被女儿的爱和信任包裹着,女儿带给了我生命的真相。或许你会认为孩子不断地向我们索取,而事实上,我们从孩子身上获取的反而更多,让我们的生命趋于“完整”。当我们凶了孩子,误解了孩子,但孩子还是会原谅你,不是吗?最后孩子还是会紧紧抱着你,不是吗?

  这是孩子对我们的爱。但这不能成为我们一次又一次发脾气的“勇气”来源。

  请千万别忘了,我们是孩子最爱的人。要留一份平和、尊重、温暖的爱给孩子。因为我们的态度,决定了孩子童年的色彩!希望自己继续加油,期待自己和女儿的每一次改变,每一次进步。

亲子读书笔记9

  作为一个热爱阅读的人,我深刻地体会过阅读带给我的好处以及愉悦的感觉。我希望我的孩子也能成为一个热爱和享受阅读的人。因此,我特别重视亲子阅读,每晚睡前30-40分钟的亲子阅读时光,至今,坚持了4年。为了做好这件事,我请教过一些教育专家、读过一些专业书籍,经过了4年的实践,算是有些心得。

  亲子阅读如何开展?首先要想清楚,我们为什么进行亲子阅读?亲子阅读的目的是什么?

  对我而言,亲子阅读的目的有两个

  一是促进亲子关系,增进父母和孩子的感情。

  毕竟,职场父母每天陪伴孩子的时间有限,睡前的亲子共读算得上是一种高质量的陪伴,可以很好的弥补陪伴时间短的问题。

  二是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

  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会在孩子心中烙下这样的想法:原来书中的世界这样奇妙和丰富,从而对阅读产生兴趣。

  基于这两个目的,我觉得亲子阅读应该这样做:

  1.?从一开始就照书念。

  许多父母担心刚开始接触阅读的'孩子听不懂,习惯把书上的内容转化成口语,讲给孩子听。其实,让孩子一开始就适应书面语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能促进孩子形成规范的表达习惯;另一方面,现在知识的传递大多使用书面语,让孩子习惯书面语,能够促进他今后的学习能力和阅读能力。所以,这个过程,你只要尽量绘声绘色的“念”,偶尔解释一下比较难懂的词汇就可以了。

  2.?呵护孩子的兴趣,尊重孩子的选择。

  许多父母希望孩子多接触“有用”的书,到处收集优秀绘本、获奖图书。这些书固然好,但有时候孩子却不感兴趣,父母有可能一着急就会强迫孩子。这样做孩子可能会屈服,但阅读这件事件的美好度在孩子心中也大大打折。这样的经历我也有过,但后来经过多方请教和反思,我学会尊重孩子,充分授权。买书时,我会带上孩子一起去,由他来挑选自己喜欢的书,只是偶尔给些建议。

  同时,我给孩子专门买了一个书架,睡前由他自己挑选今天要读的书。现在,孩子阅读的兴趣非常浓,洗漱完毕就会迫不及待的去选书,当然买书时也会听听我的建议。这几年,我们利用睡前时间,一起读了许多非常棒的绘本。

  3.?不要用功利的心态去破坏亲子阅读。

  有些父母非常在意阅读成果,读完后老是追问孩子:这本书讲了什么?试图通过这样提问来考考孩子听懂了没有,记住了多少。这样做的结果就是让孩子对阅读产生压力,毁坏了阅读在孩子心中美好感觉。然而,比起学到了什么,培养孩子阅读兴趣才是更重要的事情。

  回到开头,我们亲子阅读的初衷是增进与孩子的感情、培养孩子阅读的兴趣。这是一切行动出发点和落脚点,不要忘了哦!

亲子读书笔记10

  昨天,由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和湖南省新华书店主办的倡议“陪伴孩子阅读,建设书香家庭” 暨《共读,我们的亲子时光》新书首发式活动在长沙图书馆举行。

  《共读,我们的亲子时光》由易春花和彭丹妮这对母女共同著述,是目前国内出版的第一本亲子读书笔记,记录了这对母女16年中的共读随笔。女儿彭丹妮,笔名水一,13岁时开始发表文章,有数篇习作在《中学生百科》《长沙晚报》等报刊上发表。妈妈易春花是省儿童文学学会会员、长沙市作家协会会员、湖南省新华书店职业经理人。16年来,易春花以书业观察者和妈妈的角色,生动记录女儿生命成长的时光,践行“亲子阅读是最好的'教育”理念。

  活动现场,湖南省新华书店和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向全社会1到12岁家庭的家长发起共同签名倡议“陪伴孩子阅读,建设书香家庭”活动,旨在推动全民阅读。现场,有20个家庭踊跃签名表达了他们对亲子阅读的支持。据悉,湖南省新华书店还将在100家中心门店设立“陪伴孩子阅读,建设书香家庭”签名墙,陈列亲子共读专题展台,并在湖南省新华书店阅达智慧书城APP平台上开辟“亲子阅读主题馆”。

亲子读书笔记11

  小托蒂的悲剧在于错过了眼睛受光的敏感期。

  经验证明,在各个敏感期,如果儿童受到干扰和阻碍,不能正常使用他们的身体的各种功能,相关的功能就会丧失。不使用鼻子,鼻子就会失嗅,不使用耳朵,耳朵就会失聪,不使用眼睛,眼睛就会失明。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当婴儿开始使用口和手时,成人的干涉就开始了。这种干涉刚开始还限于一些老人、低龄保姆和少数无知的父母,随着幼儿的活动越来越频繁,成人的干涉就越来越多。当儿童开始使用他自己的意志和思维时,成人的干涉会更厉害。

  试想儿童不能自己思想,不能使用自己的意志,那意味着什么呢?

亲子读书笔记12

  已经记不起认真地沉下心来读一本书是什么时候了,这次,和儿子一起共同阅读《从小爱科学》这本书,又重新找回了儿时读书的快乐感和满足感。儿子一直对一些新奇的事情感兴趣,喜欢问问题,如人为什么要做梦?星星为什么闪闪发光?有时,我还能解答,但随着他一天一天的长大,无数的疑问越来越深奥,好奇心越来越重,我就有点力不从心了。所以我们选择了《从小爱科学》这本书,让他慢慢地看,慢慢地了解,从而激发他对书的热爱,对科学知识的渴望。我们一起来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从小爱科学》是一种科普知识书,内容数不胜数。大到天文地理,小到生活琐事,每一篇文章都告诉我们一个科学的小道理。书中一个个新奇的知识,让孩子和我都感到大千世界的五彩缤纷和自然界中的千变万化。当我们翻开书卷,趣味盎然的知识故事让我们扑朔迷离。这本书集趣味性、知识性、启发性于一体,深深地吸引住我的孩子和我。它不仅能开阔孩子视野、增长知识,还能提高孩子学习的兴趣,也是家长的好帮手。这本书突出科学性、通俗性、趣味性,以通俗生动的语言,以问答的形式向孩子介绍科学知识,在问题的设计上,也突出实用性,让孩子对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现象能作出科学的解释。这本书既通篇标注了拼音,又有生动形象的漫画插图,非常适合孩子阅读。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为了当好这第一任老师,作为家长,我们必须不断充实自的小蜜瓜》时,我发现,原来一本好的童书也是能打动成年人的。这本书可以让家长站在孩子的视角上更加真实的了解孩子,使我们在教育孩子方面更细致,更透彻,更有针对性。可以让孩子的.思想历程少走弯路。这本书正好以一年级新生小蜜瓜的成长过程向我们展示新生的真实心理和心理历程。这些充满童趣的故事让我重温童真,与孩子的交流变得更加愉快。

  作者商晓娜保有一颗童心,将小蜜瓜纯真又美好的一年级生活展现于众。小蜜瓜尽管有那么多天真的麻烦,尴尬,不安和烦恼,但是童年的成长是一件多么幸福多么美妙的事情呀。读后不禁佩服作者如此了解儿童,尤其是儿童的心理。孩子就是孩子,他们有着和大人不一样的想法。

  同时这本书也给了我很多思考。我想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世界。怎么走进属于他们的世界,是家长永恒的课题。尽量压低身子,低些,再低些,和孩子平等,和孩子同视角,或许我们会和他们更近些。

亲子读书笔记13

  我们发现一些2岁左右的孩子会出现用口腔即舌头、牙齿探索环境的敏感期,这个敏感期应该在2岁以前完成。儿童出现这些现象时家长一定要注意,使儿童顺利补上口腔的敏感期。

  伟伟是在用“咬人”这种方式来弥补自己落下的口腔敏感期。我对他妈妈说:“这些天留意伟伟,给他提供可以咬、尝的东西,比如橡皮圈,各种软硬不同的食物,干净的、不同质地的物品等,以满足他的口腔的味觉和触觉。”在老师和家长的共同关注下,过了一段时间,再也没有发生伟伟咬别的小朋友的事。

  儿童无意中用口、用牙齿认识事物,和人有意使用牙齿攻击有着本质的区别。儿童长牙时要用牙,舌头发育时要使用舌头,这是1岁左右孩子的特点。

  很多孩子在2岁左右开始咬人。这时我们给孩子提供了一些东西,如大象的'鼻子等,但效果不是很好,有时候孩子会明确告诉你,咬橡胶不好,咬皮肤的感觉才好。咬皮肤似乎能很快满足这一敏感期,并让孩子迅速度过这个时期。然后儿童会出现高度的宁静和下一步的智能需求。

亲子读书笔记14

  一个名叫托蒂的意大利小男孩有一只十分奇怪的眼睛。说“十分奇怪”,是因为眼科大夫多次会诊得出的结论都相同:从生理上看,这是一只完全正常的眼睛,但它却是失明的。一只完全正常的眼睛何以失明了呢?

  原来,当小托蒂呱呱坠地时,这只眼睛因轻度感染被绷带缠了2个星期。正是这种对常人来说几乎没有副作用的

  治疗,对刚刚出生、大脑正处于发育关键期的婴儿托蒂造成了极大的伤害。由于长时间无法通过这只眼睛接收任何外界信息,原先为这只眼睛工作的大脑神经组织也随之衰退了。

  小托蒂的`遭遇并非偶然。后来研究人员在动物身上做了很多类似的实验,结果都一样——生命的器官严格执行着“用进废退”的原则。

亲子读书笔记15

  现在的孩子,很少主动跑出去玩。大部分时间还是在家里,家长又不想让他看太多电视,只能各种陪玩,读绘本,唱歌,讲故事,时间长了自己也没招儿了。

  如果家长在养育的过程中只是放任不管的话,那么孩子的潜在能力是很难开花结果的。很理解家长们想让自己的孩子快速成长的心情,但绝不要让孩子做一些超出能力范围的事情。如果家长勉强孩子去做一些事情,孩子也未必会率直地回应,即使应家长的要求做了一两次,也绝对不会长久。

  所以,让孩子觉得有趣,从而自己主动快乐地去做,这才是关键。效果最显著的做法就是利用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场景,让孩子不知不觉地参与进来。

  《培养右脑思维的33个亲子游戏》这本书,介绍了在家里就可以简单做到的 33 种亲子游戏。家长将和孩子一起进行游戏。每一种游戏,都是快乐、简单的,可以让孩子怀着浓浓的兴趣参与进来。

  关于作者:

  七田厚,1963年生于日本岛根县。毕业于日本东京理科大学理学部数学专业,是七田式教育创始人国际右脑开发权威七田真之子。日本七田教育研究所社长,兼七田儿童学院特别顾问。曾经著有《头脑变得更敏锐!成人算术训练》《七田式掌握真正智力的100个智慧》《七田真心灵教育绘本系列》等书籍。

  内容简介:

  孩子在0到6岁的幼儿期时,大脑是以隐藏着无限可能性的右脑为主导的,这段时间可以称为“人生黄金期”。所有的孩子都平等地拥有着与生俱来的无限发展的可能性。但是这种可能是隐性的`,只有在正确引导之下,孩子的无线潜能才能够被激发。对于这个阶段孩子来说,游戏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本书以图文并茂的方式介绍了33种在家就能完成的简单亲子游戏。每一种游戏都是简单的,快乐的。

  阅读指数:

  阅读难度:1(非常容易)

  内容价值:7(很实用)

  读完精华后继续购买原文指数:8(推荐)

  原书字数:8万个字

  书评家浓缩内容精华:5815个字(阅读时间8分钟)

  书评家读书笔记:2296个字

  书评家浓缩内容精华(部分):

  第1章 孩子能力的发展取决于家长

  0-3岁,是孩子吸收能力最强的黄金时期;3-6岁,是非常重要的培育素质的阶段。在这个时期,家长是否使用了正确的引导方法,与孩子的能力培育与提高是有着直接关联的。进一步来说,天才养成的关键就在于0-6岁的幼儿期。

  第2章培养右脑思维的33种亲子游戏

  孩子们用耳朵来倾听和记住语言,然后自然而然地就可以说话了。记住“音”也与此相同。从孩子很小的时候起就为他准备好一个能够与“音”相接触的环境,培养孩子拥有一对优质的“耳朵”,这就是“音感游戏”。

  为了让家长向孩子清楚地表达自己的爱,并加深相互之间爱的联系,就一定要在实际生活中实践以下10条准则:

  书评家读书笔记(部分):

  什么样的书可以称得上是一本好书,窃以为,能给人思考的,提供正确的方向指导的书可以称为好书。本书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一本好书,也值得购买。但是,世界上并不存在十全十美的东西,本书也有其瑕疵所在。8万字当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在宣扬七田式右脑教育,宣传的痕迹很显见。而这本书最打动我的地方就是它所罗列出的“33个亲子游戏”,它也是此书的精华所在。

  本书当中反复强调的一个观念就是生来就具有无限的潜能,每个孩子都是很优秀的个体。在他们小小的脑袋里,蕴藏着巨大的智慧。我们所要做的就是适当的正确引导。

【亲子读书笔记】相关文章:

小学亲子作文05-15

小班亲子游戏教案07-12

读书笔记05-23

读书笔记12-11

亲子活动策划方案09-25

亲子运动会口号11-23

亲子活动策划方案05-27

小型亲子活动策划12-01

《恶意》读书笔记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