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不做教书匠》读书笔记
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书笔记吧。现在你是否对读书笔记一筹莫展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不做教书匠》读书笔记,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不做教书匠》读书笔记1
这学期读完了朱校长赠给我们的有一本书《不做教书匠》,当时我刚刚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有疑惑:“一名教师,不做教书匠,那做什么呢?”但当我认真去细读的时候,我觉得收获颇多!
对于才工作一年多的我,对于教师这份工作的理解还是肤浅,觉得教师这个职业没多大前途,感觉人们对教师不重视等等。读完这本书以后,我重新思考了这些问题,所以把这个感想也写出来,好让我时刻牢记着当初选择教师这份工作是一个无悔的决定,我要做一名有责任有爱心的教师,积极探索未知,永不放弃学习,这将是我一生的追求!在《不做教书匠》这本书中,管建刚老师提出了做一名有方向感、约束感、责任感、上进感、奋斗感、专业感、亲和感、智慧感的老师。这为我们刚到教师岗位的教师提供了方向和目标,为我们成为一个什么样的教师提供了一种参考。人不一定能使自己伟大,却可以使自己高尚,生活可以没有灿烂,但不能失去执着。要照亮别人,首先自己身上要有光明;要点燃别人,首先自己心中要有火种。时间在自己手中,我们要向成功奔去。
老师从小都教过我们一句话: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其实读书我们要学的是珍贵的精神,要学的是一种执学的精神。在《不做教书匠》中,我们可以看到像珍珠一样熠熠发光的思想做教师,我们不期盼从书中可以搜寻到黄金,但是我们要追求一种精神,让我们能够不断成长,思想能够升华,也能够更好地教导学生们。如今的教师我们应该不断地发展自我,提高自身素质,才能让教育教学焕发出
生命的活力。
这本书中还有很多的小故事,这些故事中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所以我觉得应该借鉴一些故事或者去找到一些适合的时候让学生能够明白一些道理,小故事,大道理,教育到学生,同时也告诫着自己。同时我们也要充实自己的阅读,只有给自己不断充电,积极掌握各个方面知识才能在工作中得心应手。比如书中的这个故事:有位哲学家让弟子们在麦田里行走,并摘下一颗最大的麦穗,前提是只许进不许退。结果,当哲学家说“时间到了”的时候,很多弟子两手空空。因为他们总在比较中,总以为前面的机会还很多,没有必要过早决定,于是一次次的错失良机。直到此时,弟子们才恍然大悟:人要追求生命中最大的麦穗,就有把眼前的那个握在手中,才是最实实在在的。 就如管老师说的:一个人的`活法有很多种,归根到底的哲学问题只有一个:精神立身或者富贵立身。选择了教育就意味着告别了富贵立身,那么就要做到精神立身,唯有“紧握自己手中的麦穗”,明白自己是干什么,这是一名教师必须具备的方向感。”
作为去年才踏上工作岗位的我,我觉得管老师的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为此,我要做到: 1、多阅读,与书籍为友。2、勤练笔,与思考对话。3、多思考,与思考为伴。
我现在印象最深是书中所说z;“你改变不了环境,但你可以改变自己;你改变不了事实,但你可以改变态度;你改变不了过去,但你可以把握未来。”既然选择了教育事业,那么我们都要调整自己的心态,把握自己,从而获得一个充满自信,永远开拓发展的积极人生!
用激情和思考点燃生命,放飞梦想的地方。每个教师都应该用自己的激情,来点燃学生的灵魂跟生命。
《不做教书匠》读书笔记2
最近读了一本好书《不做教书匠》,感慨颇多。这部书里的每一篇文章宛如一道道涟漪,荡涤着我们混沌的心灵;又像一声声响鼓,敲响着我们沉睡的心灵;如同一级级台阶,拾级而上,步入教育人生的精神顶峰。
初读《不做教书匠》之时,蓦然发现自己原来是个彻彻底底的教书匠,读完此书,心中的很多困惑都烟消云散。面对以后的教育人生,眼前豁然开朗了,心中也有了方向,深刻领悟到了:人生很精彩,教育能出彩的真谛。
阅读《不做教书匠》,我懂得了做一名合格的教师应当具有亲和感。苏霍姆林斯基看到摘花的小女孩,不是批评教育,而是亲切地问:“孩子,你摘这朵花送给谁?能告诉我吗?”小女孩回答说:“给生病的奶奶看,看过之后,我就把花送回来。”多么纯真的孩子啊!有的时候,面对犯错误的孩子,不要急于批评,耐心的了解真相,你就会有意想不到的发现。如果我们用心去关爱学生,收获的不仅仅是讲台上那一束束美丽的花,耳旁那一声声清脆的“老师,您好”……更多的,是一种为人师的幸福与自豪。
书中说年轻的教师从事教育大致有三种态度:第一种态度,把教育的事当作学校的事来做。学校布置的工作,视之为包袱,能把事情应付过去就行了。第二种态度,把学校的事当作自家的事来做。这类老师工作很辛苦,他们只知道干,干,干,但不去进行深入的分析与思考,不知道教育人生的真义在哪儿。第三种态度,把自己的事当作教育的事来做。这类教师有了明晰的教育人生方向,所做的一切有意义的活动就是教育的活动、教育的`意义。他们的生活状态已经和教育密不可分,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教师专业发展的美好明天。怎样成为第三类教师,书中给我们提了几点建议:不做机械重复的事,做出灵气来;不做不动脑子的事,做出思想来;不做人云亦云的事,做出个性来;不做应付检查的事,做出实效来。让我们朝着第三类教师努力奋斗吧!
一本书,就是一面镜子。《不做教书匠》就是我们大家的一面镜子。当我们在教育的十字路口徘徊时,别忘了捧起它;当我们在教育的道路上迷失时,别忘了照照它。它会给我们一种力量,一种使我们勇往直前的力量,让我们带着这种力量奋勇直前吧!
最后,我想用管老师在《不做教书匠》里的一段话结束自己的感想。“教育的幸福即人的幸福,教育的幸福是双向的。当学生感到幸福的时候,你将感到幸福;当学生感到幸福的时候,你的幸福将是几十个学生的幸福的总和。”用心去做,教育原来可以这么有滋有味,让我们从今天开始,用心体会,你会发现幸福就在我身边。
《不做教书匠》读书笔记3
1、不少青年教师就在这种目标混乱的无谓中长久徘徊,消耗自己最珍贵的青春年华。乃至过了浮躁岁月,却再也没有青春的活力,再也没有奋斗的勇气了,一切就在表面的安逸中走向人生的的尽头。
2、我敢和任何一个教师打赌,如果你拿出对子女四分之一的爱放在学生身上,学生对你的感恩将超过孩子对你的感恩——中国子女向来认为,获得父母的爱是天经地义的。
3、当你投入地工作的时候,你就会感受这份工作的意义和乐趣,正像你投入地恋爱时,会觉得恋人是那么可爱,连那些缺点,也一并为你所疼,为你所爱。
4、抱着缺点的人,容易有意无意地放大自己的缺点,从而失去正确认识自我的.机会,自己把自己打垮。即便有缺点,我们也能将缺点化为自己的特点,成为教育的亮点。
5、一个人做事的时候能像针一样尖锐,无坚不摧,也就能不受外界纷扰的影响,心如止水,静下心来做事,就易产生智慧,这就是佛家讲的“静能生慧”。
6、努力使自己成长起来,获得发言权;你有了发言的权利,才会有改变的力量。
7、一个人的心胸有多大,就能做多大的业绩。如果你的胸中装的仅仅是个人的教学成绩,那么你也只能做一个普通的教书匠;如果你的胸中装的是整个学校,思考的是整个教育及教育发展趋势,那么你就是未来的校长和教育家。
8、纪律是一种必要的存在,它不仅是一种必要的规范,而且能帮助我们远离人性中的懒惰,催促我们更好地成长。严格要求自己,看似委屈了自己,强迫自己放弃很多生活的乐趣,不能够随意、“潇洒”地生活。其实,正因有了它,才让你有了进入享受高质量生活的机会和希望。
9、他们一言一行逐渐地和教育融为一体,教育的事就是自己的事,自己的事就是教育的事,他们离不开教育,离开教育就像离开了水,再也游不起来。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一种“人”的力量、“人”的气魄;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到教育的情感与智慧,看得到教育的希望与光明,看得到教师专业发展的美好明天。
10、人,只有当勇敢地面对种种不安全感的时候,才会迸发出无穷的勇气和潜在的力量与智慧,才能突破制约人生腾飞的瓶颈。
11、每一个有成就感的人,都是一艘负重前行的船,沉重的责任感时常压在心头,砥砺着他们人生坚稳的脚步,从岁月和历史的风雨中走出来,走出一个大写的“人”。而那些胸无志向的人,像一个没有水的空水桶,只要一场人生的风雨,就能把他们彻底打翻。
《不做教书匠》读书笔记4
时间真快,我做教师已经七年了,特别是做班主任的时候,感触特别多。也许是自己的思想幼稚和社会阅历不足的原因,所以总是感觉特别操心,特别矛盾。虽然读一些有思想的书的时候也感觉自己是个有思想的人,但是是一到工作岗位就开始将自己的目标定位:管好班级,学生别出事就好;提高成绩,通过考试就好。
一个假期读完了《不做教书匠》,收获很多。“不做教书匠”!————是的,不做机械教育的老师,不做遗忘学生需求的老师,这便是我今天最大的感受!做一名有积极感的教师,做一个把教育当成自己奋斗的事业来做的教师,做一个积极探索、常想一二的老师是我的追求!
一、“认真做事只是把事情做对,用心做事才能把事情做好。用心做事的人必然对工作充满热情;对工作充满热情的.人必然富有创造的活力。一个真正的教师,对学生的爱是深刻的,不只关注今天,更关注明天;不不知关注其智力,更关注情感;不只关注其基石,更关注其创造。思想源于对教育、对生命、对自然与生活的感性实践和理性探索。没有深刻的思想就没有深刻的教育、智慧的教育;没有深刻的思想,往往就没有深刻的爱、睿智的爱。”
我以前往往认为只靠着年轻和热血沸腾就能把工作做好,认为只要自己努力就会提高学生的成绩,现在看起来是错的,不管是当班主任还是教师都应该把思想的肤浅的劣根性挖去,要在做的过程去想,去思考,把教育这份神圣的工作做得更深刻,更长远。让把对教育这份爱变为深刻的、睿智的爱。
二、“我们的面子是建立在学生的痛苦之上的吗?我们的成就是建立在戕害学生的青春年华的基础上的吗?我们的荣誉是学生的汗水、泪水甚至血水换来的吗?真的让我们刮骨反思。学生是个未成年人,可有时我们却站在自己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弄得两半俱伤。我们班的李元胜因为身上有各种各样的缺点,我帮助他,宽容他,可这朵冰山上的雪莲却迟迟不开花,没有再期待,最后和他冲突,让他在家反思,我也反思着。再来学校时,我已冷静了很多,让学生学好知识是教育关怀的一个重要内容,但不是唯一的。我们定下目标后,我悄悄地提醒他,也让同桌打电话提醒,有时还让同桌去他家写作业,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一个月后,他没有在课堂说一句废话,没有再出现不交作业现象,月考的成绩虽然没有达到目标,但也进步了不少。我找了个台阶下,再次定目标,若完成目标后,让他做到最崇拜的子鑫身边,这也是他梦寐以求的。最后如愿以偿。我解脱了不少,一个最顽固的刺让我拔掉了。”教育是一种超然的帮助,很感谢管建刚老师的妙招。
《不做教书匠》是一本催人奋进的书,是一本充满智慧的书,是一本提升思想,净化思想的书,是一本让生命永放光彩的书,是一本珍藏升值的书。我很幸运,发现了这本书,它是我的精神世界再次被激励,使我的生活方向不在迷茫,更帮助我勇敢的迈出了走向成熟的第一步!
我现在印象最深是书中所说z;“你改变不了环境,但你可以改变自己;你改变不了事实,但你可以改变态度;你改变不了过去,但你可以把握未来。”既然选择了教育事业,那么我们都要调整自己的心态,把握自己,从而获得一个充满自信,永远开拓发展的积极人生!用激情和思考点燃生命,放飞梦想的地方。每个教师都应该用自己的激情,来点燃学生的灵魂跟生命。
《不做教书匠》读书笔记5
当踏上教师这个工作岗位时,就想这辈子我要干好“教书、育人”这事。不但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教做人的道理。然而,读了《不做教书匠》这本书后,深深感到要做的远远不止这些,要做一名有方向感、有约束感、有责任感、有上进感、有奋斗感、有专业感、有亲和感、有智慧感的教师。《不做教书匠》这本书,是值得慢慢品味的好书。
教育,要从小事做起。在生活上每天要注意孩子的衣服穿得是否适当,是否整洁,哪个孩子拉在裤子上,还要立刻通知家长送来干净的裤子,还得帮他脱掉换上。还得教育他们,你们正处在长身体的时候一定要好好吃饭,一日三餐还要注意营养均衡,才有一个健康的身体,长大了才能报效祖国。在学习上要从细小的教起,比如读书的姿势,写字的姿势,文具的摆放等,在课间活动是也要引导学生玩什么样的游戏,应该注意什么……。还要常常教育孩子,要时时讲平安、处处讲平安、事事讲平安、一生才平安。每个教师只要投入地工作,都能把这样的小事做好,做到位,每一个把这样的小事做好的教师,就是中国教育的脊梁。大家一起来把这样的小事做做好,做到位。
让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有亲和感的教师”,首先要学会微笑。因为微笑是可以传染的,微笑可以是鼓励,也可以是奖励,微笑可以让一个孩子高兴一整天,微笑可以让老化思维放松心情,也可以让学生放下警惕,敞开自己的心扉,微笑是拉近师生距离的一种剂催化剂。每天我在与班上的每个孩子的交流中,一个爱的目光,一个爱的微笑,一句鼓励的话语,一个爱的拥抱,都能去感染孩子,去发展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所以,我们不要吝啬我们的目光、鼓励、拥抱和微笑,教师的亲切,可以赢得学生的尊敬和信任,教师真正地爱孩子,才能真正地亲近孩子;关心孩子,才能激发学生的追求。在教育中还要有一颗宽容心,要有博大的胸怀,允许学生犯错误,错是学生的天性和权利,不犯错误的是圣人。在教育中要尊重学生,尊重不是什么都听学生的,什么都随学生所想,而是蹲下来,眼睛和学生能够平视,和学生交流;站在孩子的立场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紧紧围绕“育人为本、质量第一、突出特色、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倡导“言必信、行必果、诺必践,做诚实守信的文明育才人”。让每一位学生从捡起一片树叶、一块废纸做起,从身边的没每一点每一滴的有意义的小事做起,从每一个细节入手,切实改变我们的校容校貌,真正成为学校的主人。因为教育是面向心灵的`工作,惟有用心“做教育”,才能心心相印,焕发出教育的人文精神来。正如管校长所说的:把“用心”工作说得细碎一点的话,那就是爱心、同情心、责任心和上进心。一个真正的教师,一个真正的人,面对工作和人生,是随时带着这四颗心的。虽然教师有着更多的烦恼与痛苦,但我现在感到只要你是用心做教育,你还是能够享受到无比的快乐。
打开《不做教书匠》,就像打开一扇思想之门。读书的时候,心灵仿佛逃脱了尘世的羁绊,不再为一次小小的挫折而肝肠寸断,不再为世人的误解和中伤而烦恼无边,云水悠悠,体味出人淡如菊的境界。让书香溢满我的心田;让书香释放我的情感;让书香提升我的境界。每天不间断的读书,潺潺的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我把这篇文章看作人生的导航灯,它让我明确了目标,知道该朝哪个方面努力。也让我清醒的认识到作为教师,如果不以积极的心态关注和学习新的知识与技能,将愧对“太阳下最崇高的职业”这一赞誉。
我曾经看到过这样一句话:如果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学会自信,如果孩子生活在宽容中,他学会厚道,如果孩子生活在表扬中,他学会赞赏,如果孩子生活在接纳中,他学会友爱,如果孩子生活在肯定中,他学会自珍,如果孩子生活在赏识中,他学会立志,如果孩子生活在共享中,他学会慷慨……。如果我们能做到这些,那一定不是个“教书匠”了。
《不做教书匠》读书笔记6
学校为了加强教师的业务学习,用本不充裕的经费给老师们订购了很多教育书籍。《不做教书匠》那淡雅封面上兰竹的幽香立刻吸引了我。拜读之后,感触良多。书中八个章节里面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在深深打动我的同时,也指明了成功教师的八个目标:做一个有方向感、有约束感、有责任感、有上进感、有专业感、有奋斗感、有亲和感和智慧感的教师。
该书由浅入深地分别论述一名年轻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与方法。这对我们年轻教师中普遍存在的急躁、浮躁心理来说,无疑是一剂“苦口良药”。管老师把自己成功的经历与振聋发聩、令人惊醒的经典故事结合着,向我们年轻教师们讲述着教师如何才能更成功。这对于青年教师来说是一本量身定作的励志书,而对于上了年纪的老师也是一本提高修养、修炼“内功”的教科书。这本书凝聚着管老师的教育人生经历与教育智慧,它告诉我们一名教师的“出身”并不重要,一名教师在教育的历程里跌倒过也不可怕,只要我们在教育的十字路口选择好方向,在教育的过程中不断的反思、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实践,终究会成长为一名有智慧的教师。
在书中我深深感受到管建刚老师强烈的责任感,感受到他对教育的无限忧患,对我们年轻教师的无限希望??他针对教育现状和年轻教师的思想言行,与青年教师聊人生,谈教育。讲述了一个个令人警醒的教育案例,他心平气和地将社会对教师的期望告诉青年教师,他以他的热情、智慧和广博的知识来激励青年教师。全书的字里行间,无不体现着他对教师群体的“终极关怀”,可以说,他是以教育生命和教育人生的锻造为己任来写这本书的。因此,“教师”被人戏称为“教书匠”。我从心里不喜欢这个称谓。一个充斥着功利性的“匠”字,把“师”的神圣和崇高全淹没了。但反思一下,作为一名教师,只把目光集中在一个分数上,把快乐建立在孩子们认真完成了冗长的作业,坐得笔直地听讲,做事情以老师的意志为准绳,把判断好与坏的标准狭隘地定义在成绩和是否听话上,而对孩子们真正喜欢什么,对什么充满好奇和迷惑,却不闻不问的老师,不就是一个教书匠吗?“教书匠”和“教师”相同的都是一种职业,最大的也是根本上的差别就是:教师是一种理想;而教书匠却是一种糊口的工具。前者是引导学生学习,开发学生的思维和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后者只是把自己的知识灌输给学生。
在《不做教书匠》中,我明白对待学生要真诚,要爱每一个学生,去尊重他们,考虑问题的时候要从多方面,不同的角度去思考,从好的角度去想你的学生,为学生创造属于他自己的成功的机会,并帮助他成功。一个好的老师不仅能教书育人,而且能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改变一些陈旧迂腐的观念,树立新的发展的眼光,完善自己的人格素质,能不断的锻炼自己,培养出属于自己的,富有个人特色的教育风格。一个老师要是用心灵去感受它所面对的一个个纯真、可爱生命的话,得到爱的情感的回报是无法用功利去衡量的。我想古人用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园丁等来形容我们就是最好的回报。就像管老师所说“给我一个班,我就心满意足了”,不要埋怨班级的好坏,每一个孩子都是可爱的,发现他们的优点,表扬他们,不是说好孩子是表扬出来的吗,放宽心,耐心教吧,找借口只能给自己,别人带来更多的烦恼,因为事情总得做下去。是啊,要成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请让我们记住管老师的一段话作为今后激励我们爱岗敬业,开拓进取的动力吧:工作的乐趣往往蕴藏在你做事的态度里,而非工作本身。课堂上和学生亲切平等的学习生活,学生学习中闪现的智慧火花,以及你灵动生成的一个成效极佳的教学场景,都将给你带来极大的乐趣。教育的乐趣来自思考,当你把思考变成文字,当你的文字得到他人的阅读和支持,你将获得乐趣,并且将乐此不疲,充满自信与自豪,这些文字将提升你的生命和生活的质量。
我要反思自己:我把教师当成了自己谋生的职业,还是当作一件事业来做?为了谋生,为了这份职业,自己也恪尽职守,兢兢业业,但也就是“职业”和“事业”这一字之差,也就使得自己的心态,态度不同,从而使得自己的工作状态和工作结果也就不同了!我的工作到底该怎样来做,我到底要做一个什么样的教师?管建刚老师的《不做教书匠》一书给了我们一个响亮的回答!我真正感悟到了“师,并非简单的传道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教学生怎样做人,教师应该对学生负责。”“一个教师一生要教成百上千的学生,遇到一个没有责任感的教师,那真是学生莫大的不幸”这些话的分量。 那不做“教书匠”,我们应该做什么呢?智慧型教师,或许该成为不愿做教书匠的老师们的一种追求。我们应该对学术和专业有专门的研究,不但有学问,而且具有教育智慧。我们不能单单将知识塞给学生就了事,还应该思考如何使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悦,学得扎实,并且使学生习得学习的方法,启迪他们的智慧。而教育智慧火花的闪现应该表现在吃透教学内容和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方面。管建刚老师说现在的教师有三种状态;第一种状态,把教育的事当作学校的事来做。将学校布置的工作视为包袱,视为学校不让我过安宁日子,总想着早点卸了这包袱才好、才自在。第二种状态,把学校的事当作自家的事来做。他们对于学校布置的各项工作,或许有牢骚,最终都会认认真真地去做了,尽可能地去做了。第三种状态,把自己的事当作教育的事来做。他们明确地把自己的人生价值锁定教育,于是一切有价值的活动都围绕着教育展开,自己所做的一切有意义的活动就是教育的活动,就是有教育的意义了。在他们身上,有了一种教育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他们不满足于现状,他们努力探求着教育的有效之路、高效之路,他们把教育的创新看作人生最大的乐趣和最大的满足,并且,享受着探索路上的种种欢乐和痛苦。回顾自己走过的教育路程,反思自己的教育状态,充其量是第二种。看来是得回过头来思考一下自己的教育人生,再规划一下自己的教育人生了。因为“一个真正有成就的人,过的都是类似于第三类教师的生活。”
叶圣陶先生曾言:教是为了不教。当某一天,我们教给学生的不是书本中现成的知识,而是物化在书本中一种人生智慧的时候,我们就达到教育的最高境界了。我或许没有那么高的悟性,但我将一直努力下去!
最后再次重申: “教师”和“教书匠” 的差别就是:教师是一种理想;而教书匠却是一种糊口的工具。前者是引导学生学习,开发学生的思维和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后者只是把自己的知识灌输给学生。总之,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教书不再是我们唯一的标准,育人才是我们更高的追求。虽然我们不可能都成为教学专家,但是我们决不能仅仅做教书匠,让我们做一名真正合格的教师吧!
《不做教书匠》读书笔记7
无意中在书店看到这本书的题目——《不做教书匠》。我不禁在心里嘀咕着:老师不就是教书匠吗?那还能是什么呢?我便买下了这本书,看得断断续续,模模糊糊,一个学期才勉强把它看完。看完后没啥感觉。
这个学期,压箱底的这本书被我翻了出来,我要求自己再认认真真地看一遍。并且在书上还圈圈画画,应该说是挺认真的。但是,让我写一篇读后感,还真有些难度。只好坐在电脑前,重新翻阅记录前两次筛选下来的重点章节,希望在此过程中能理清自己的思路,真正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挫败中走向成功——生命永不贬值
年轻的老师们,不管你经受何种失败,你不会贬值,只会升值。因为你的年轻就是你的本钱,失败本身就是一种收获。对于一个勇敢的人来说,惟有失败,真正给你带来进步的思索。或许你的教改实验没有预期的效果,或许这次评优质课你失败了,或许这堂研讨课你上砸了,或许这次论文评比你名落孙山了,或许你多次投稿都石沉大海,,或许这学期你的教学质量不高。请记得,你没有贬值,在这些磨练中你已经升值,只是这些价值还没有以适当的方式和机会展露出来,它需要在下一轮的实践中带给你惊喜。
读着这些文字,我好象在和一位智者倾心交流,他娓娓道来,我静静倾听。脑海中慢慢浮现出这几年工作的一切,心灵在渐渐舒展。我认同了作者的观点,也希望在这观点中让自己再次找到了激励和自信。短暂而肤浅的阅历,印证着在挫败中走向成功——生命永不贬值的深层含义,我会用这句话来鼓励自己,一如既往,继续前进。
上帝啊,那扇门原来是虚掩的——绝不,绝不,绝不能放弃
年轻的老师们,请不要放弃,不要在五年内放弃。朝着奋斗的目标,坚持五年,你一定会做出属于自己的一片教育的天空。这五年里,你也可以选择某个内容做为教育教学上的一个点进行突破性研究,如果你是一位班主任,可以研究班队活动,或是班集体建设,或是晨会课,或是和后进学生的谈话,等等;如果你是一位语文老师,你可以研究阅读教学,或是研究作文教学,或是研究课外阅读,或是研究写字教学,或是研究识字教学,或是研究提前读写,等等。先把这一个点做好,做出自己的特色来,再迁移或拓展。
是啊,我们每天重复着这些工作,然而我深入研究了吗?没有坚持,何谈放弃呢?想想看,如果选定了一个人生目标,坚持下去,会有多么巨大的变化和人生乐趣啊!一味抱怨机遇,不如从现在开始磨砺,让自己真正成为推开上帝虚掩之门的幸运女神。
专业化的教师形象——具有实践的智慧
教育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工作,这项工作固然需要经验的支持,更需要智慧的决断。一个教师是否具备专业水准正在于他是否具有教育实践的智慧,能否使教育的设想和意图在智慧、愉悦的实践中得以完成。可以肯定地说,一个爱敲教鞭的教师还不具备专业水准,一个爱发脾气的教师也不具备专业水准。具有专业水准的教师是睿智的'、平和的、博大的,他们能从多元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他们能从人的心灵深处出发,找到教育的契机和力量。他们还具备创生教育资源的能力,教材只是一个例子、一个样本,他们能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造出更符合学生的学习特征以及自己的教学个性的方法来。严格意义上讲,教师不是知识的象征,而是智慧的象征。
反思自己,在工作和生活中,是否具有智慧,或者是否将智慧作为人生追求呢?敲教鞭、发脾气一度成为我们无可奈何的代名词,对学生缺乏细致有效的心灵沟通,所以在教学中找不到教育的契机——学生作业没完成,原因何在,如何弥补?学生违犯了纪律,原因何在,如何改正?甚至是课堂上学生答错了问题,我们又有多少思考、面对的机会呢?更别说拥有“四块糖”的人生启示和教育智慧了。所以,从现在开始,调整心态,勇于实践,做一名专业化的教师,将是我们永久的追求。
很欣赏下面的一段话:
工作的乐趣往往蕴藏在你做事的态度里,而非工作本身。要么教育之水把你冷却,过那种冷却的平庸的生活,要么就用你生命的激情与烈焰把教育这锅水煮沸,沸腾的教育将带来一个充沛的,充满活力与生机、乐趣与魅力的教育人生。要想把教育这一锅水煮沸,要想使自己的教育工作不再枯燥乏味,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投入地工作,富有创意地工作,你的每一个教学设计都是属于自己的智慧和结晶,那么你将对你的每一堂课充满情感,不管成功还是失败,你都能感受到教学的生命力和震撼力,而不是死水枯潭、尸位素餐。课堂上和学生亲切平等的学习生活,学生学习中闪现的智慧火花,以及你灵动生成的一个成效极佳的教学场景,都将给你带来极大的乐趣。教育的乐趣来自思考,当你把思考变成文字,当你的文字得到他人的阅读和支持,你将获得乐趣,并且将乐此不疲,充满自信与自豪,这些文字将提升你的生命和生活的质量。
愿成为今后激励自己的奋斗目标。
《不做教书匠》读书笔记8
在拿到《不做教书匠》的那一刻,我的脑海中就浮现出一个疑问:“如何做,才不算是教书匠呢?”带着疑问,我开始细细品味起此书,书中管老师利用一个个鲜活灵动的小故事给我们谈人生、讲教育,在阅读的同时,我也逐渐感受到管老师所说的“不做教书匠”就是要求我们广大教师要用心做事,不做教书匠就是要求我们教师心中要有教育的终极目标。不做教书匠,做一名有方向感的教师;做一名有约束感的教师;做一名有责任感的教师;做一名有上进感的教师;做一名有奋斗感的教师;做一名有专业感的教师;做一名有亲和感的教师;做一名有智慧感的教师。
其中让我感触最深的就是――教育是朵带笑的花。是呀,世间最美丽的东西是什么?是微笑;最动人的表情是什么?是微笑。有的时候,一个微笑会让你的心情顿时好起来;有的时候一个微笑可以化敌为友,微笑的魅力,有时远出意料之外,所以我们千万不要吝啬与自己的微笑。正如管老师所说:“我们对学生微笑,生活就对学生微笑,学生也就微笑着面对生活。”可见,教师的微笑对孩子是多么的重要,孩子是天真的,他们不希望老师是凶巴巴的`,他们不愿意看到老师整天板着脸孔训斥他们。当我们用微笑面对他们时,能给他们创设一个宽松愉悦的心情,使他们感到亲切、温暖,也能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微笑的教育是孩子喜欢的、向往的教育。如:在课堂上,当我们提问时,很多时候会发现孩子们其实知道,但就是没信心举手发言,这时如果我们能微笑着向他点点头或微笑着做一个手势,他们会马上从微笑里感悟到老师对自己的喜欢、从温柔的目光里读到鼓励,随之就会找到自信、积极发言。又如:我班有个叫欣怡的孩子,初来时她哭闹很厉害,每天她都是“死”拉着奶奶的脖子、衣服或头发不放,每次我们都会微笑着费力得把她硬抱过来,还微笑着安抚家长安心的离去,我们的手好几次都被她给抓破,但我们还是以微笑对待她,逐渐地她从我们的微笑中感受到了老师对她的关怀;感受到了老师的亲切;感受到了老师就像妈妈一样的关心自己。不久她就独自进教室了,还能主动和我们老师问早,这次去她家,她还拿出了自己的好东西给我们吃。
很多人在提到教师时,总会与“严肃”、“不苟言笑”联系在一起。其实,通过实践,“微笑”的力量才是无穷的。恰当适时给孩子灿烂的微笑,会让孩子身心愉快、轻松学习,与教师亲密相处、无所不谈,心灵交融。微笑或许是架起师生情感桥梁的纽带,活跃的课堂气氛的创设少不了微笑的润滑剂。今后,我会在孩子们取得成功时,用微笑送去欣赏;在孩子感到失落时,用微笑送去鼓励;在孩子犯错时,用微笑送去宽容……
《不做教书匠》读书笔记9
我寻着一件宝贝,那是一本字字珠玑的书,也就是管建刚先生写的这本《不做教书匠》,它让我原本杂乱的教育思路更清晰,教育方法更讲求科学性,教育目的也更容易实现了。
19xx年从槐芽高中毕业,二十岁的我曾有美丽的梦想,正如管先生所说的,上课之余与学生聊海阔天空,谈人生的理想与抱负;课间与学生踢毽子打羽毛球;享受童真的乐趣,我是有过这样的日子,但那已成为永远不再的过去…如今,在这个教育本质被严重异化的年代,而我又从偏远的山村调到了繁华的小镇继续我的教育工作,眼前的教书生活却已远离了我的理想,那样苦,那样累,沉重的包袱有时甚至压得我难以正常呼吸。我想过逃避的方式,想过应付工作的方法,但是,出生农民的我,从小受到母亲“做人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的教育。我时时告诫自己,不管怎样,绝不能对不起学生,因为他们是祖国的花朵,一个家庭的希望,而这个花朵将来能结出怎样的果实,这个家庭有怎样的希望,重任就在自己的肩上!
因着母亲的教育,我不论是做人还是做教育的工作,都能这样的要求自己;因为只有这样,我才能深深体会到:面对学生,我的笑容更灿烂;面对学生,我的批评更有力;面对学生,我的道理更服人……
因着母亲的教育,十多年的教育之路我无悔地走着。这学期新做的班主任工作也做的有声有色,虽苦也甜。
我无愧于我的学生,因为我明明看到:他们中有些从刚开学进来的懵懂无知的小孩变成了现在勤奋学习的少年;有些从看见老师害怕拘谨变成能活泼自信地与老师交谈;有些从刚进来的顽劣不讲理变成现在的知荣辱明是非……
我无愧于我的学生,因为我还从家长的一个个电话中,听到了他们惊奇于孩子的改变和对我由衷的感激之情……
还有什么比这更让我感动的呢?这才是真正值得我快乐的事情,这是一个真正的'教师应该追寻的高尚的快乐!这正如于丹在《论语心得》中所说的:你给予别人快乐的同时,你才会感到真正的快乐。你怎样看待生活,生活就会怎样对待你!
今后的生活,教育仍是我生活的主宰,我想我会比以前更执着地去追求做一个智慧而有时代气息的老师,就摘录管先生在书中的一些语言来表达我的感悟吧!
是老师,就该是个读书人,用诗书气来滋养教师气;把工作和学习当享受的人,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因为他每时每刻都是快乐的,他们是生活的智者,人生的智者;把苦难当做锤炼自己的机会,如此你带一届学生的心得,将超过别人一生的教学所得;我们对学生微笑,生活就对学生微笑,学生也就微笑着面对生活,那么他们就不会辜负家的希望,而祖国的将来也会一片辉煌!
梦,在人的眼里总是美好的,理想化的,寻梦的历程,更是充满了希望,就让我们——教育的同行们,在教育的道路上追寻自己的梦想吧!
《不做教书匠》读书笔记10
假期里,当我第一遍读管建刚老师的《不做教书匠》一书的时候,感觉像是在听课,听一名资深教师在谈教师的方向、约束、责任、上进、奋斗、专业、亲和与智慧,《不做教书匠》读书心得。"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其中那些精致深刻的语言,恰如其分的小典故,娓娓道来,令我耳目一新,深感管校长所言极是;第二遍读管建刚老师的《不做教书匠》一书的时候,感觉是在考试,边读边用书中的观点来检查、考量自己,不断反思和内省,十年从教,漫漫求索,既有"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的困惑与感慨,也有"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的快感与写意;第三遍读管建刚老师的《不做教书匠》一书的时候,感觉自己有了一种莫名的冲动,就像一个整装待发的战士,急于奔赴沙场,去领略"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的豪情。所以,借用今天的机会把自己的感想与大家分享。
"在挫败中走向成功--生命永不贬值"
年轻的老师们,不管你经受何种失败,你不会贬值,只会升值。失败本身就是一种收获。对于一个勇敢的人来说,惟有失败,真正给你带来进步的思索。或许这次评优课你失败了,或许这次论文评比你名落孙山了,或许这堂研讨课你上砸了,或许你多次投稿都石沉大海,或许你的教改实验没有预期的效果,或许这学期你的教学质量不高。请记得,你没有贬值,在这些磨练中你已经升值,只是这些价值还没有适当的方式和机会展露出来,它需要在下一轮的实践中带给你惊喜。
读着这些文字,我好象在和一位智者娓娓交谈。脑海中慢慢浮现出过去的一切,心灵在渐渐舒展。我认同了作者的观点,也在这观点中让自己再次找到了激励和自信。短暂的肤浅的阅历,印证着在挫败中走向成功--生命永不贬值的深层含义。
"成功的人永远在找方法,失败的人永远在找借口。"
给我感触最深的就是教育不要找借口。现在想想确实如此,我总感觉学生一届不如一届,而不从自身的角度思考问题,面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基础应该去找适应学生实际情况的方法,守着一成不便的老方法当然行不通。学生基础好,老师在教学上比较累,就要想方设法在教学上另劈途径,这也是教学能力的提高,由此想到这样一句话,懒妈妈的孩子勤劳,勤劳的妈妈孩子懒惰。
"给我一个班,我就心满意足了",不要埋怨班级的好坏,每一个孩子都是可爱的,发现他们的优点,表扬他们,不是说好孩子是表扬出来的吗,放宽心,耐心教吧,找借口只能给自己,别人带来更多的烦恼,因为事情总得做下去。
不过找借口的人也不是一无是处,他们有很强的责任感,正因为知道自己的责任重大,面对不如意的现状,才会说两句话,从而在心理上找到些安慰罢了。
上帝啊,那扇门原来是虚掩的--绝不,绝不,绝不能放弃
年轻的老师们,请不要放弃。朝着奋斗的目标,坚持,你一定会做出属于自己的一片教育的天空。你可以选择某个内容做为教育教学上的一个点进行突破性研究,如果你是一位班主任,可以研究班队活动,或是班集体建设,或是晨会课,或是和后进学生的谈话,等等;如果你是一位语文老师,你可以研究阅读教学,或是研究作文教学,或是研究课外阅读,或是研究写字教学,或是研究识字教学,或是研究提前读写,等等。先把这一个点做好,做出自己的特色来,再迁移或拓展。
是啊,我们每天重复着这些工作,然而研究了吗?没有坚持,何谈放弃呢?想想看,如果选定了一个人生目标,坚持下去,会有多么巨大的变化和人生乐趣啊!一味抱怨机遇,不如从现在开始磨砺,让自己真正成为推开上帝虚掩之门的幸运女神。
专业化的教师形象--具有实践的智慧
教育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工作,这项工作固然需要经验的支持,更需要智慧的决断。一个教师是否具备专业水准正在于他是否具有教育实践的智慧,能否使教育的设想和意图在智慧、愉悦的实践中得以完成。可以肯定地说,一个爱敲教鞭的教师还不具备专业水准,一个爱发脾气的教师也不具备专业水准。具有专业水准的教师是睿智的、平和的、博大的,他们能从多元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他们能从人的心灵深处出发,找到教育的契机和力量。他们还具备创生教育资源的'能力,教材只是一个例子、一个样本,他们能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造出更符合学生的学习特征以及自己的教学个性的方法来。严格意义上讲,教师不是知识的象征,而是智慧的象征。
反思自己,在工作和生活中,是否具有智慧,或者是否将智慧作为人生追求呢?敲教鞭、发脾气一度成为我们无可奈何的代名词,对学生缺乏细致有效的心灵沟通,所以在教学中找不到教育的契机--学生作业没完成,原因何在,如何弥补?学生违犯了纪律,原因何在,如何改正?甚至是课堂上学生答错了问题,我们又有多少思考、面对的机会呢?更别说拥有"四块糖"的人生启示和教育智慧了。所以,从现在开始,调整心态,勇于实践,做一名专业化的教师,将是我们永久的追求。
很欣赏下面的一段话:
工作的乐趣往往蕴藏在你做事的态度里,而非工作本身。要么教育之水把你冷却,过那种冷却的平庸的生活,要么就用你生命的激情与烈焰把教育这锅水煮沸,沸腾的教育将带来一个充沛的,充满活力与生机、乐趣与魅力的教育人生。要想把教育这一锅水煮沸,要想使自己的教育工作不再枯燥乏味,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投入地工作,富有创意地工作,你的每一个教学设计都是属于自己的智慧和结晶,那么你将对你的每一堂课充满情感,不管成功还是失败,你都能感受到教学的生命力和震撼力,而不是死水枯潭、尸位素餐。课堂上和学生亲切平等的学习生活,学生学习中闪现的智慧火花,以及你灵动生成的一个成效极佳的教学场景,都将给你带来极大的乐趣。教育的乐趣来自思考,当你把思考变成文字,当你的文字得到他人的阅读和支持,你将获得乐趣,并且将乐此不疲,充满自信与自豪,这些文字将提升你的生命和生活的质量。
不做"教书匠","做一名有方向感的教师;做一名有约束感的教师;做一名有责任感的教师;做一名有上进感的教师;做一名有奋斗感的教师;做一名有专业感的教师;做一名有亲和感的教师;做一名有智慧感的教师。"这是多么美好的希望,相信也是我们大多数从事教育工作者的美好愿望。
《不做教书匠》读书笔记11
“灵动的小故事来说理,来引领着我们走向自己美丽的教育人生。激励着我们广大青年教师。通过细细的品读,让我的确是受益多多。
其中让我感触最深的一段是“年轻的老师们,不管你经受何种失败,你不会贬值,只会升值。失败本身就是一种收获。对于一个勇敢的人来说,惟有失败,真正给你带来进步的思索。或许这次评优课你失败了,或许这次论文评比你名落孙山了,或许这堂研讨课你上砸了,或许你多次投稿都石沉大海,或许你的教改实验没有预期的效果,或许这学期你的教有贬值,在这些磨练中你已经升值,只是这些价值还没有适当的方式和机会展露出来,它需要在下一轮的实践中带给你惊喜。”这对于刚上岗并没有几年的我来说,看到这样的语句,这样深入我们年轻人内心的`语言,这样贴心地为我们分析失败,鼓舞进步,怎能不让人激动?我缺少的就是对失败的正确认识,我很多时候在去接受失败,让我有勇气去挑战失败,在一次次的失败中,吸取教训,勇于创新与改变,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教学之路。
《不做教书匠》是一本催人奋进的好书,读的越多就越感到看晚了。我按耐不住激动的心情继续往下看“每个孩子的心灵就像荷叶上晶莹剔透的露珠,年轻的你要尽一切可能,想办法呵护她、保护她……”是呀!小起我现在的一帮可爱的孩子们,和他们一起游戏的快乐情景。真是一副和谐的画面!年轻的我有理想、有憧憬、有许多作为教师作为青年应该有的。突然耳边响起熟悉的声音“这个小孩我一点都不喜欢”,“真巴不得早点送走他们”云云。刚舒张的笑容立刻收敛了下来。我在问自己,为什么?是在我身上缺少了些什么?我在书中找到了答案,那就是丢了教师当你能微笑着倾听学生讲述,微笑着赞许,微笑着抚摩孩子的头,那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无法比拟的快乐。反之如果老师板着一张严肃的脸,动辄就批评教育,那学生肯定是大气不敢出,战战兢兢的坐在课堂里。
如果说教师的人格力量是一种无穷的榜样力量,那么教师的爱心就是成功教育的原动力。陶行知先生说得好:“捧着一颗心来,不无私奉献爱心的典范。所有的学生,都十分需要老师的爱。老师的爱与尊重是照亮学生心灵窗户的盏盏烛光。我感谢这本书,它让教师们从中汲取力量,拥有自己的教育理想,以更多的激情投入到教育实践中去。
我国古人云:授人鱼,不如授之渔。当代教育界流行一句名话,即“教是为了不教”,并把它视为教学的最高境界。国外教育界提出“迁移而教,为迁移而学”。可见重视学生的后天学习、后天发展,是最科学的教学方法。回顾自己的教学,大部分时间只是老师所说的教书匠了。
《不做教书匠》只要我们心中有教育,心中有学生,我们每天都很努力地学习着,工作着,始终跟着时代的脚步在前进,我们就能成为学生心目的好教师。这是最重要的!
所以,从现在开始,调,做一名专业化的教师,将是我永久的追求。
《不做教书匠》读书笔记12
“读一本好书如同与一个高尚的人交谈。”的确,看管建刚的《不做教书匠》,就等于在与管老师进行面对面的交流。管老师睿智的思想,生动的例子和质朴的语言给了我很大启发。教书匠和教师的区别就在于教师把教育当 作事业来做,用心来做,教书匠是把教育当作工作来做,做对就好。那么今天,我们怎样做老师?今天,我们要成为怎样的老师?管老师也在书中作了有力而响亮的 回答:做一名有方向感的教师,做一名有约束感的教师,做一名有责任感的教师,做一名有上进感的教师,做一名有奋斗感的教师,做一名有专业感的教师,做一名 有亲和感的教师,做一名有智慧感的教师。
这本书令我感触最深的一个章节是——教育是朵带笑的花。教育工作需要微笑,微笑是笔财富,每个人都能容易拥有,而微笑在教育中又是那么重要。管老师说得好:“我们对学生微笑,生活就对学生微笑,学生也就微笑着面对生活。”是啊,微笑是最具魅力的。老师的微笑可以使学生心情愉悦;老师的微笑可以给学生增添信心;老师的微笑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实,老师的微笑还可以打开学生封闭的心扉;老师的微笑同时也让自己收获幸福!
管老师说:“教育在欣赏中微笑。”一个成功的教师,应该善于发现学生的美好,找出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以前我总是对聪明能干、遵守纪律的孩子笑 得多,对调皮捣蛋的学生总是板着脸。但事实证明,对于后进生越是用粗暴的教育方式,得到的教育效果越是令人失望。所以我也尝试着对他们微笑,这才发现即使 最调皮的孩子都有他惹人喜爱的一面。我想老师最需要做的事情之一就是把他闪光的一面找出来,夸赞他,鼓励他,欣赏他,在赏识中使他树立起“我行,我可以” 的信念。一时的落后,只是暂时的,只要他能保持一颗上进的心,必有一片属于他的领域。是啊,所有孩子都喜欢老师能把微笑挂在脸上。当你能微笑着倾听学生讲 述,微笑着赞许,微笑着抚摩孩子的`头,那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无法比拟的快乐。
就拿我们幼儿园来说,每年的九月,就会迎来 一批新入园的孩子,他们哭、闹、发脾气、难以适应新环境,更不要说遵守常规了。每当这时,老师总是给予他们慈母般的爱,微笑着抱一抱他们、微笑着亲一亲他 们的脸,微笑着和他们说说悄悄话,用自己的爱换来孩子的信任和喜爱。这样的一个过程,往往需要半个月、一个月,甚至一个学期。面对孩子的哭闹,老师从不会 厌烦、生气,更不会吝啬自己的微笑。因为,老师的内心充满着爱。当孩子稍稍习惯幼 儿园生活,老师就开始寻找每个孩子的优点,发现每个孩子的美好,表扬每个孩子的进步。对于常规不好的孩子委婉地提醒,耐心对孩子讲道理。渐渐的,孩子们听 话了,可爱了。当孩子调皮时、退步时、违纪时,我都要告诉自己:对孩子多一分理解,少一分责备,多一分宽容,少一分苛求。面对着日渐进步的他们,自己的内 心越来越快乐了。一个快乐的人才会有发自内心的微笑,一个时常微笑着的老师一定是孩子所热爱的。
不做教书匠,让我们做个快乐的教师吧,用微笑着面对生活的所有赐予!
《不做教书匠》读书笔记13
我工作已经第十五年了,虽然天天都要接触书,但真正静下心来看一本书似乎已经是很久之前的回忆了。但是看完《不做教书匠》后却感想很多。文中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一个人的态度就决定了他的高度。作者是这样诠释的:积极的态度就是积极富有生命意义的人生;消极的态度就只能收获庸庸碌碌的无为人生。积极的人生态度,应该有着不虚度此生、充分体现人生价值的强烈愿望。“一个人有很多种活法,归根到底的哲学学问题只有一个:精神立身或者富贵立身。”选择教育就等于选择了精神守侯,保持内心丰富的安静和寂寞的充盈。“地球上每晚有30亿人饿着肚子睡觉,有30亿人进出教堂寺庙,因为有生命的威胁;如果你的冰箱里有食物,有衣服穿,有房子住,有床睡,那么你就比这世界上75%的人富有。如果你在银行海域存款,钱包里还有钞票,那么你属于这个地球上8%的幸运的人。我们有着中等以上的收入,还有着可观的精神收入,这样屹立于世界上不也挺值得吗?”
作者的话虽然很平实,但句句扣人心弦,说得很真诚,回想自己,和朋友同学在一起,很多时候都在羡慕别人的工资比自己高,别人的机运比自己好,却没有踏踏实实地做好自己的工作,很多时间就这样浪费了,可能自己在这样的想法中度过一生,真正到老可能一无所成,管老师的话就像当头棒喝,把自己叫醒了,也帮助自己确定了方向。书中有这样一段文字:“清闲,正是消磨人奋斗志向和勇气的杀手。拿出鹰的勇气来改变自己,把身上的懒惰摔打个粉碎,再把身上的清闲一片一片拔掉,最后把身上的借口一个一个无情的揭穿,像鹰一样勇敢地向自己开刀。教育,什么时候起步都不晚,可怕的是不想起步,只是在安逸中走向安乐死。”书中告诉我们,要做一名有责任感的'老师。我觉得这个责任感,首先是要对自己负责。我们不能期望一个对自己不负责的人,会对学生和学校负责,会把自己的命运和祖国的未来联系起来。人,只有一次青春。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对自己有责任感,最重要的行动是珍惜自己宝贵的青春年华。不少青年人认为只有趁着大好年华,尽情享乐,才对得起这青春。殊不知,这其实是糟蹋了青春。不管享乐主义怎样泛滥成灾,我仍要坚持说,教师就是教师,教师的存在特征,注定同普通人不一样,也只有这“不一样”,教师才能在精神的世界里,保持特立独行的清醒与尊严。对自己有责任感,就要对自己的教育人生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和规划,而不做一天教师撞一天钟。人说没有远虑必有近忧,如果不能给自己制定一个长远的计划目标,抱着过一天算一天的想法,那样只能在碌碌无为中浪费自己的一生。
做一个教师很苦很累,要做个好老师更难,可正如作者也告诉我们的:教育,有快乐的意义。这个快乐不是作者当初所想的任何一点,而是其他得更多,更有意义。
《不做教书匠》读书笔记14
很早就从网上购买了管建刚老师写的《不做教书匠》一书,迟迟没有阅读。最近的一个周里利用晚上的时间把这本书看完了,读完以后确实像书中的序言所说,“你很幸运,发现了这本书”。对于一个年轻的老教师而言,我读后心潮澎湃,原来真正的教师应该这样做。
全书由浅入深地分别从“做一名有方向感的教师”、“做一名有约束感的教师”、“做一名有责任感的教师”、“做一名有上进感的教师”、“做一名有专业感的教师”、“做一名有奋斗感的教师”、“做一名有亲和感的教师”、“做一名有智慧感的教师”这八个章节来论述一名年轻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与方法。这对现今年轻教师中普遍存在的急躁、浮躁心理来说,无疑是一剂“苦口良药”。管老师把自己成功的经历与振聋发聩、令人惊醒的经典故事结合着,向我们年轻的教师们讲述着教师如何才能更成功。这既是一部教师励志的书,也是一部人人可读的活的'教育学。这本书凝聚着管老师的教育人生经历与教育智慧,它告诉我们一名教师的“出身”并不重要,一名教师在教育的历程里跌倒过也不可怕,只要我们在教育的十字路口选择好方向,在教育的过程中不断的反思、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实践,再不断的反思、学习、实践,终究会成长为一名有智慧的教师的。我敢说这本书绝对值得我们年轻的教师一读,这本书处处体现着对教师这一特殊群体的“终极关怀”,对今天我们的教师来说,比所有的教育理论性的书籍更值得一读。
当读到第二章的时候,我被一个小题目“学校是我的”所吸引。读后我曾问过自己,也曾问过我的同事们,“学校是谁的”。我们都没有想过“学校是我的”,只是认为学校是国家的,有谁会去想“学校是我的”,这也许是中国人的一种传统的思维方式吧!这不由得让我联想到一所著名大学的校长高震东来国内做的演讲“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相当于天下兴亡,人人无责。对我们教师来讲,如果每人的年终考核都加十分,不就相当于每个人都没有加分吗?“一个人的心胸有多大,就能做多大的业绩。如果你的胸中装的仅仅是个人的教学成绩,那么你也只能做一个普通的教书匠;如果你的胸中装的是整个学校,思考的是整个教育及教育的发展趋势,那么你就是未来的校长和教育家。”这既是时代呼唤的教师工作意识,也是我们教师挖掘自己潜能的有效途径。一个学校如此,一个班级更应如此。当天晚上我写了一篇“有感于‘学校是我的’”的博文,第二天在办公室里写下了我给孩子们的一封信“7。8班是我的”。当我走进教室在讲台上把“7。8班是我的”这封信念给孩子们听的时候,很多学生在下面留了泪,我不知道他们为什么流泪,但我知道他们受到的震撼和我一样,我们都应该铭记“天下兴亡,我的责任”。
现在的社会是个浮躁的社会,很多年轻人不能静下心来本本分分地做事,在我们教师队伍里也不例外,很多教师已经享受不到工作的乐趣了,也有很多年轻的教师认为教育是一份工作,工作是为了获取报酬,报酬是为了工作以外的生活,忍受工作的痛苦是为了工作外的生活的快乐。殊不知,一个对工作充满厌恶和恐惧的人,即使是工作之外享受生活的时间,也往往不能完全放松下来,因为一想到接下来的工作,他就会浑身不自在,有一种说不出的压抑感。这也是现在很多教师多多少少地存在着一定的抑郁症的一个原因所在吧!其实工作是否单调乏味,是否毫无乐趣可言,不在于工作本身,而在于工作者的态度,工作者的投入,是否能做出让别人认可的工作成效来。要做到这几点,需要我们用大脑去思考,需要我们用智慧去创造。一个人对工作没有投入,不用自己的大脑思考,不用自己的智慧创造,那与机械性的作业有什么区别。而每一个教育者都清楚真正的教育是心灵的工作,是智慧的工作,是情感的工作,是“人”的工作,机器永远无法取代。也许正因为如此,管老师才把“做一名有智慧感的教师”放在最后一章,告诉我们真正的教育需要有智慧感的教师来全身心地投入。
最后我把管老师表白自己的话,拿出来与大家共勉。“教育,是我存在的家。我已注定是一名教师,我的存在依附于教育的存在,我的教育表现是教育存在的家,也是我自己的家。失去这个家,我的人生将一无所有。那一刻,我产生了流泪的欲望,那不是哭,那是一个游子蓦然回首发现为他亮着的灯火,他悄悄地蹲下来,静静地流泪。"
【《不做教书匠》读书笔记】相关文章:
《不做教书匠》读后感10-03
不做教书匠读后感12-08
“不做低头族”倡议书12-22
“不做低头族”倡议书08-11
读书笔记05-23
读书笔记08-25
《童年》的读书笔记11-17
童年读书笔记12-07
《养花》读书笔记07-19
《情书》读书笔记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