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安德烈读书心得
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何不写一篇读书心得记录下呢?那么你会写读书心得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亲爱的安德烈读书心得,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亲爱的安德烈读书心得1
告别了多情的雨季,告别了留恋的往昔,拨动七彩的琴弦,我们踏上了青春的界域,却离开了父母这个温暖的港湾,与他们越走越远。
读了《亲爱的安德烈》,我才明白,与母亲即使分隔两地,也能够互相认识彼此。书中的龙应台女士和他的儿子安德烈,不仅仅是两代人,还是两国人。母子不能时常团聚,并且分隔千里,但他们却能够用书信的方式来互相了解对方,龙应台女士在书上写道:“我们原先也可能在他十八岁那年,就像水上浮萍一样各自荡开,从此天涯淡泊,但我们做了不一样的尝试——我努力了,他也回报以同等的努力。我认识了人生里第一个十八岁的人,他也第一次认识了自我的母亲。”而我呢,自从升上初中起,就作为一名住校生住在学校里,与妈妈见面的机会变少了,但我们两个人之间并没有代沟,每个星期天回家到家后,我总有千言万语要对她说,和她谈论学校里的事情,我的学习情景,我的学校生活,甚至于我未来的志向,她经常给我鼓励,让我好想一向留在她身边,永不分离。
今年夏天,我怀着憧憬与不舍离开了初中,也离开了她,成为一名高一新生,依然继续着我的住校学习生涯,由以前的一周回一次家变成了一个月回一次家,我对妈妈的思念日日增加。读到龙应台女士写给安德烈的一段话:“孩子,在这个台北的清晨三点,我的窗外一片含情脉脉的灯火,在寒夜里细微地闪烁。然而母亲想念成长的孩子,总是单向的;充满青春活力的孩子奔向他人生的愿景,眼前热切的望着前方,母亲只能在后头张望他越来越小的背影,揣摩那地平线有多么远,有多么长,怎样一下子,就看不见了。”我便想起了妈妈送我坐上回学校的公交车的情景,她的眼睛直视着公交车,那是一个母亲爱与不舍的眼神,可是她只能静静的看着,因为她明白,为了孩子的未来,她只能选择放手。
明白了安德烈与龙应台女士的交流方式之后,我开始和妈妈频繁的交流,但我们用的不是书信,而是微信。妈妈总在微信上给我发一些她认为重要的,对我有帮忙的学习方法,资料等。我每次都找借口和她聊一会天。
为了不让她担心,我会和她聊一些我最近的情景,告诉她我的欢乐。开学第一周的周测中,我没有取得好的成绩,这对一向关心我的她来说并不是一个好消息,但她没有责骂我,而是帮我分析原因,鼓励我,让我下次努力。我在她的面前快要哭了出来,泪水在眼眶里打转,回到家后,她发微信给我说,要坚强,我永远是她的骄傲。就像安德烈的妈妈对安德烈说:“我也要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就,而是因为,我期望你将来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的、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我就是被妈妈这样用鼓励来培养成长起来的。
书中写道:“人生其实像一条从宽阔的'平原走进森林的路。走平原上同伴能够结伙而行,欢乐地前推后挤,相濡以沫;一旦进入森林,草丛和荆棘挡路,情形就变了,个人专心走个人的路,寻找个人的方向。
那推推挤挤同唱同乐的团体情感,那无忧无虑无猜忌的同侪深情,在人的一生中也仅有少年期有。”我也曾像安德烈一样面临过与伙伴的分离,我的妈妈也用同样的道理开导我,教育我,鼓励我,让我去交一些新的朋友。其实妈妈就像我的朋友一样陪我一齐度过了欢乐的童年,紧张的初中,对于未来的高中三年,我期望她也将和我一齐度过。
读了《亲爱的安德烈》,我看出了母亲对儿子那种深深的爱,也体会到了妈妈对我的爱。我要告述她,我“心中有一个小镇,在我驶向大海远走高飞之前”。
亲爱的安德烈读书心得2
《亲爱的安德烈》是龙应台人生三书的第二本,从第一本的《孩子,你慢慢来》到两代共读的36封家书再到《目送》,她在向我们诉说着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相处模式,而我比较青睐第二本书,可能对同样处于青春期的我,会和安德烈与母亲的信更有共鸣吧。
可能说起龙应台,人们脑海里都会出现这段话,“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这段话写出了我们每个人的.人生痛点,我们这一生,被父母目送着,然后我们再目送着我们的孩子,但是我们都很难去回头张望,只因为我们知道那份可以依靠的爱一直坚实地存在着。
但是撇开龙应台对亲情的敏感和理解,在《亲爱的安德烈》这本书中,她对孩子的关心与教育绝不仅仅停留在说教上,而是选择走进儿子的内心,了解作为一个18岁孩子的内心世界。而这种了解不仅跨越了年龄的代沟,还跨越了国度,跨越了种族,跨越了文化。
为了更好的了解对方,与儿子分隔多年的龙应台选择了以信的方式打开儿子封闭已久的内心。面对儿子来自青春期的“叛逆”,她既坚持自己的原则,但同时也选择相信儿子;面对中西方两国不同文化,龙应台与安德烈更像朋友一般,讨论着他们对政治,对文化的看法,而不是强行让他接受自己的观点;面对儿子的“落榜”、“失败”,她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他成功的定义不是唯一的,要敢于质疑。
“信”是一个很伟大的东西,它不仅传递着远方亲人的思念,它还是一种了解对方内心世界的工具,很多难以启齿的想法和表达都可以通过写信去告诉[]对方。而通过写信以达到教育的目的是一种有智慧的方式,正如著名的《傅雷家书》一样。不得不说,龙应台是一位极具智慧的母亲,正如她所说的:我们是两代人,中间隔个三十年。我们也是两国人,中间隔个东西文化。我们原来也可能在他十八岁那年,就像水上浮萍一样各自荡开,从此天涯淡泊,但是我们做了不同的尝试――我努力了,他也回报以同等的努力。我认识了人生里第一个十八岁的人,他也第一次认识了自己的母亲。而她做到了。
亲爱的安德烈读书心得3
这本书主要是讲安德烈十四岁的时候,龙应台离开欧洲,回到台北,就任台北市首任文化局长。等她卸任回到儿子身边,安德烈已是一个一百八十四公分高的十八岁的小伙子,坐在桌子另一边,有一点“冷”地看着妈妈。他们是两代人,年龄相差三十年;他们也是两国人,中间横着东西文化。失去小男孩安安没关联,但龙应台必须要认识成熟的大学生安德烈。于是,母子俩用了三年时刻互相通信。龙应台“认识了人生里第一个十八岁的人”,安德烈“也第一次认识了自己的母亲”。收入此书的的三十多封书信,感动了无数被“亲子”之间隔阂与冲突深深困扰着的'读者。本书为读者弭平代沟、跨越文化阻隔、两代人沟通交流带来了全新的思维和方法。
平时生活中也听到很多位家长在抱怨自己的小孩不懂事,不发奋,而孩子们也抱怨家长不明白他们,甚至觉得自己的父母都落后了,跟不上时代,从而引发了一些不愉快的家庭事件,有的孩子还离家出走。
在我身边就有一些很真实的例子,因此看到这本书我就特有感触,好像是把钥匙打开心中的锁,正因孩子和父母之间的不合会给家庭带来很大的伤害,亲人变成敌人真的让人无法想象。从这本书中我看到到了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尊重,我想这是此刻很多中国家长很难做到的,他们往往以爱的名义去剥夺孩子的自由,觉得自己做什么都是为了孩子,因此就就应听他们的,否则就视为不听话,不懂事。
我个人觉得这反而会让孩子有叛逆心理或者会觉得压力很大,好像做的一些发奋都是为别人,很被动,当这种压力超过必须的限度就会选取逃离,也就引发了一系列的杯具。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很难说谁对谁错,只是缺少相互明白、相互尊重,其实人与人之间都就应做到这一点。在这本书中还让我看到了两个字用心,用心去做一件事情,用心去体会,用心去发现,就会有很多意外的收获。期望这本书会给你们也带来一些不一样的感觉。
亲爱的安德烈读书心得4
陆陆续续的最终读完了《亲爱的安德烈》,给我的最大震撼是书中那些关于父母与子女的沟通的描述,那些在我这样的中国孩子看来新奇无比的教育且见解独到的方式,令我耳目一新,那个既有成人的老道,又不乏孩子的偏激,既睿智幽默,又不失天真烂漫的安德烈更是给我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
书中的安德烈的生活充满了乐趣,他喝酒、聊天、听歌、开Party、旅行……,简直是五光十色,丰富多彩,再来看看我们学生时代的生活:早早地起床、匆匆忙忙地上学、没完没了地做作业、上不完的各种补习班……,即使偶尔也有短暂的放松和娱乐,也大多是来去匆匆,蜻蜓点水,从来无法尽兴,比起安德烈的自由和惬意差得何止十万八千里;安德烈遇到了挫折,妈妈龙应台来安慰他,而当我们遇到这种情景时,却往往收获的是家长和教师的联合斥责;安德烈成功时,妈妈、弟弟和朋友会为他送去衷心的'祝贺,但我们取得的成功却永远是理所当然,不足为奇,甚至在教师和家长眼睛里永远是那样微不足道,与他们的期望相距甚远。这难道就是东西方教育理念的不一样吗
菲力浦在第34封信《独立宣言》中总结归纳出一个十分精辟的结论:欧洲人看人是看年龄的,只要满十四岁了,连教师也要用“您”来称呼学生。可是,中国的家长和教师却往往忽略孩子的年龄,而是刻意的去强调辈分、尊卑,不管孩子是不是已经长大了,只要站在爸爸、妈妈或是教师身边,他的身份就永远只能是“孩子”,永远不能得到尊重,永远只能选择服从。难道在中国人眼里,孩子只能算一个成人们随身携带的物件
中国人之所以不肯尊称一个14岁以上的少年为“您”,仅仅是为了保全那点少的可怜的面子吗顺着菲力浦的遭遇探究下去,我又发现了一点,那就是中国的父母在夸赞孩子时总是对他的父母说:“你的儿子真厉害!”,“你的女儿真棒!”……诸如此类,真是可笑,这到底在夸谁呢别以为对方是“小孩”就能够剥夺他的努力和成就!“小孩”也是人,也是有资格获得尊重的人,也需要平等的对待,难道所谓的“人人平等”在孩子身上就不适用了吗!由此看来,在东西方在对待孩子的观念真的有着巨大的反差。
【亲爱的安德烈读书心得】相关文章:
亲爱的安德烈读书心得09-16
《亲爱的安德烈》读书心得08-22
《亲爱的安德烈》读书心得13篇11-02
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09-10
《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08-22
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04-29
《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04-28
《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15篇06-24
亲爱的汉修先生读书心得10-26
读亲爱的汉修先生有感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