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读后感
读完一本书以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孙子兵法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孙子兵法读后感 篇1
我本认为行军打仗,变数不定,这是绝对不能靠什么一成不变的用兵之法来决胜负的。我又认为,将帅是一军的灵魂所在,挥手之下,就是的动向。但是,虽然我现在仍这么认为,《孙子兵法》却让我发现,本来没有什么事情是简简单单的,而我的想法实在很表面。比如说,行军打仗,变数不定,但是连章法都没有,首先在知己上就输了,何来取胜?比如,将帅是一军的'灵魂,但是纵观全局,不过是棋盘中重要的一枚棋子,乃道、天、地、将、法之一。若是不能将整个局势了然于心,单凭一人之力,也是垂死挣扎。
此兵法是孙子留下的传世奇作,由于兴趣拿来拜读,短短十三篇的计谋,竟然种种变数真的化为一套完整的体系,看似杂乱确是娓娓道来,有章有法。
我不懂那些兵家的事,就着写些颇有感触的地方。
用兵打仗是诡诈之术,能打却装作不能打,想打却装作不想打,攻近处却装作攻远处,威逼利诱,出其不意,挫其锐气,这些都要视情况而定。所以我说,这兵法不是一本书,而是战场的模板,可以让人先预胜负而后战。它也可以是商场、生活的样本,全凭怎么用,能看懂多少。商场如战场,先观察天时地利,估计差距多少,筹划周密,便足了底气,谈判也有了筹码,至于分寸也有了把握。欲擒故纵,审时度势,周旋也会游刃有余。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便能变不利为有利,再有一分运气,就是万事具备了。
这些计策实在很完备。但是在谋攻篇中我有一点疑惑。“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话说百战百胜不是最高明的,不战而屈人之兵才是上上策。而这“不战而屈人之兵”重在气势和心理。如果实力悬殊,“少则逃之,不若则避之”可以减少损伤,但是士气大减,倘若多个几次,胜负也就不言而喻。我认为不妥。在人多就制造声势,一鼓作气,短时间决战,人少不见得逃避,就可以以千人造出万人的架势,运用地势,兜兜转转,气不输,万事不休。以少胜多的例子也不在少数。
我认为,将除了“智、信、仁、勇、严”之外,还必须舍小取大。打仗大多时候血流成河不可避免,刘备太“仁”终究不是皇帝的命,诸葛亮为诺言不取而代之,这不能怪他们,是性格使然,但也就注定了结局。如果牺牲一万人能换取全军胜利,就不能有妇人之仁,果断的将领有助于人心的收拢。
孙子兵法读后感 篇2
虚实,从效果上看,就是真假。虚假真实,真假,杀机隐藏,生死一线。为将者,明辨真假,善用虚实。在战场上,避实而击虚。主动求变者为实,被动应对者为虚;局部优势者为实,反之亦然;明确进攻为实,假装为虚;真实目的为实,表面目的为虚。虚实控制全局,化自己被动为主动,化对方优势为劣势,因地制宜,因敌定策,才能取得最终胜利。
孙子说,首先在战场上占据有利位置的一劳永逸,然后到达战场的一方疲惫被动。最重要的是要牢牢把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主动权并不总是光顾自己,所以我们应该尽量让舒适的对手忙碌起来,有足够食物和草的敌人吃不饱,让被迫在另一个地方休息,把对方的优势变成劣势。“出其所不趋,趋其所不意”,这就是避实就虚。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这里的'“虚实”是劣势和优势的含义。选择敌人防守薄弱的地方可以日行千里而不疲劳;进攻赢家是因为攻击对方的弱点;防守赢家是因为防守处于不可攻破的位置。
擅长进攻的部队,对手不知道他的防守安排在哪里;擅长防守的军队,敌人不知道他的进攻瞄准了哪里。“至于无形”、“至于无声”,虚实相间“故能为敌司命”。当进攻处于下风时,“冲其虚也”;撤退时不能被对方追逐,因为“速而不及”。因此,我们希望战斗,敌人即使躲在城里也要和我们战斗,因为“攻其必救之”。我不想战斗,“画地而守之”,诱使对方改变攻击目标就放心了。
在这里,我们可以分析“现实”这个词包含了“主动与被动”之间的关系。只有当我们自己的主动迫使对方被动时,我们才能很好地控制整个情况。“虚实”还有其他含义吗?有。“我专为一,敌分为十,是十攻之一”。我们集中精力,而对手则分散布局,在局部形成了以众击寡的局面。众则为实,寡则为虚。如果敌人不知道我们的作战地点,就会采取逐一防守的策略,即分散部队进行防守。这样就形成了虚实、寡众的局面,对方前后左右不能相顾,“无所不备,无所不寡”。“寡人,备人也;众人,让人备己也”,其实还是一种主动与被动的关系。主动性和被动性是以思维和辩证为基础的主观主动性问题;其实,众寡虚是一种客观的情况,需要区分和考验。如果你想制定策略,你应该分析对手的计划,通过挑衅对手来观察对方的战斗规则,通过假装找到对方的命运,通过小规模的战斗来判断对方的力量。
因此,士兵应该是“看不见的”,这样对方就不能掌握规则,也不能理解意图和计划。每一次战斗都应该根据客观事实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而不是简单地复制它来获胜。虚实用途,可以混淆敌人,可以避免敌人,可以控制敌人。掌握现实。这也是一个非常高的军事领域。
孙子兵法读后感 篇3
《孙子兵法》,想必大家都有耳闻,甚至有很多人专门研究过它,但我敢肯定的是大多数人未必真正搞懂了它。我是直到看过华杉老师的书《华杉讲透孙子兵法》才对它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
华杉老师的书中提到,历代有无数的注家都注解过《孙子兵法》,但能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也就十一家,是在宋朝整理编辑的这一本书《十一家注孙子》。那到底是哪十一家呢?
第一家说出来相信大家都熟悉,他是曹操。曹操对兵法是真正的知行合一,因为他本人就是一个军事家,带兵打仗多年,有过实践经验的人注解得最为准确。
在十一家里注解得最为详细的是杜牧,唐代诗人杜牧。
为何很多人喜欢学《孙子兵法》呢?我当初就想学一下它的战术,曾多次去了解,但每次看下来都没什么印象,也没能运用到工作生活当中。
直到看到华杉写的书,才真正开始了解到:
《孙子兵法》不是战法,而是不战之法;不是战胜之法,而是不败之法;不是以少胜多之法,而是以多胜少之法。
关于“以少胜多”,我相信很多人看《孙子兵法》就是想得到这样的方法,比如在股市,怎么样以最少的资金赚得最多的回报;在战场,怎么以最少的兵力获得最大的胜利。
其实这些都是错误的,就拿投资来说吧,投入的本金越多,当然赚取的回报也就更大。公司的实力越雄厚,在市场上的竞争优势就越明显,为什么那些独角兽公司能越做越大,就是这个道理,不仅得有实力,而且要有资本的`支持,以多胜少。这让我不禁联想到曾国藩带领的湘军,“结硬寨,打呆仗”,反而打败了太平天国的军队。
人们总以为孙子兵法能够化腐朽为神奇。其实腐朽就是腐朽,它是化不了神奇的,想成功必须苦练基本功,坚持基本原则,所有的一切都在基本面。
最后,总结一下书中提到的《孙子兵法》九大思想精要。
第一,《孙子兵法》是讲以强胜弱而不是以弱胜强,因为弱胜不了强。
第二,打得赢也要算代价,如果打得赢,但是打不起,也不要打。
第三,先生后战,赢了再打。
第四,要能等待、能忍耐。
第五,一战而定,胜而不定,则胜利就无意义。
第六,以正合,以奇生,分战法是基本的战术原则。
第七,诡道不重要。打仗跟我们平时做的事一样,不能靠诡计,还是得靠踏实的努力。
第八,知己知彼,关键在于知己。
第九,《孙子兵法》不是教你打赢,首先是教你认输。
好啦,书中的要点基本分享完啦。看完之后,我觉得不要太想信生活中的小概率事件,你以为的小概率事件,有可能是别人苦苦打拼多年才实现的成功,比如美团的创始人王兴,在美团之前多次创业,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之后,才有今天的美团。《孙子兵法》的核心思想就是苦练基本功和狠抓基本面。
【孙子兵法读后感】相关文章:
《孙子兵法》读后感07-26
孙子兵法读后感11-07
《孙子兵法》读后感04-29
【优秀】孙子兵法读后感09-08
《孙子兵法》读后感(通用)11-25
《孙子兵法》读书心得08-22
读孙子兵法有感11-16
最新孙子兵法读书心得06-19
伟大的悲剧读后感_初中读后感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