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调查报告
随着社会不断地进步,报告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逻辑的合理性。相信许多人会觉得报告很难写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工作调查报告,欢迎大家分享。
工作调查报告1
一、调查目的与方法
在《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管理条例》中,国家对幼儿园的卫生保健工作提出了一系列要求和规定。为客观了解我市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的现状,分析和研究当前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与《规程》、《条例》的差距,从而为改进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确保卫生保健工作质量,真正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提供现实依据,我们对本市21个区、县(市)各种类型幼儿园的卫生保健工作现状进行了抽样调查。
调查内容包括:幼儿园健康检查制度;幼儿园卫生保健设施设各及环境卫生;幼儿健康状况(生活卫生习惯、体格、健康发展记录与分析评价);幼儿园保育员、医务人员素质等情况。根据以上内容,我们设计了5张调查表,用随机抽样法,向全市各类型园发出调查表200份,收回调查表97份,其中,公办园17所,机关和系统园23所,厂矿园35所,农村园22所。此外,我们还查阅了幼儿园有关资料。查阅的资料由被查园提供,内容有:卫生保健工作计划;幼儿每周食谱;幼儿一日生活作息制度。
二、调查情况分析
1.幼儿园卫生保健制度基本健全,但卫生保健工作的随意性、盲目性仍未完全克服调查结果表明,幼儿园各项健康检查制度(幼儿入园前体检、幼儿每年体检、半年测幼儿身高、季度量体重和测幼儿视力、工作人员上岗前体检和每年体检、幼儿晨检和全日观察)基本健全并执行较好。这说明,各类幼儿园对这些工作是认真负责和高度重视的。但也还有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有73.2%的幼儿园尚未执行“季度测幼儿视力”这一制度,其余7项健康检查制度平均有3.7%的幼儿园是“有时执行”,有15.8%的幼儿是“未执行”。又如:没有建立和执行饮食用具、玩教具、沙池消毒制度的幼儿园分别为12.4% 22.7%, 87.6%。由此可见,少数幼儿园的卫生保健工作,还带有一定的随意性和盲目性,这是需要扭转的。
2.幼儿园卫生保健设施设备基本齐备,但尚不完善多数幼儿园的卫生保健设施设备比较完善,要做好卫生保健工作,基本条件是具备的。但也还有少数园的卫生保健设施设备不符合要求,如,51.5%的园没有防蚊用品,24.7%的园没有防署设施,85.6%的园没有取暖设备,61.9%的园没有隔离室(床)。
3.幼儿园清洁卫生工作出色,但环境“达标”令人担忧调查结果表明,坚持每周大扫除、每日小扫除、每日定时开门窗流通空气的幼儿园,分别占98%, 100%, 91%;由于各园都长期坚持认真做好幼儿园的清洁卫生工作,因而不少园都被评为市、区、县(市)的“精神文明”单位。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城市幼儿园的环境卫生应达到“人均用地面积13澎,’.“人均建筑面积8.8扩”、“绿化面积应不少于2.Z”,但从本次调查情况看,这三项指标的“达标”率的确很低,只分别为35.%,19.7%、11.5%。处于这样一种环境、卫生水平可想而知,幼儿的活动空间多么狭窄,多么拥挤,幼儿的绿化天地多么有限。面对如此现状,怎不令人担忧呢?
4.重视幼儿的身体健康,但在实践上缺乏全面性、一贯性幼儿卫生保健工作的最终目的是养成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J质和健康的行为,使幼儿成为身心健康的人。从调查结果看,80%以上的幼儿园非常重视幼儿“饭前便后洗手”、“每周剪指甲”等良好卫生习惯的培养,但“饭前、运动后洗脸”、“饭后漱口”等良好卫生习惯的培养则较差,重视培养的幼儿园分别为66%23%。
按《规程》要求,幼儿每日户外体育活动时间不得少于1小时。达到此要求的幼儿园占60.8%,未达要求的占39.2%-调查结果还表明,“三浴锻炼”仍是一个薄弱环节,开展了这一特殊锻炼的幼儿园仅占42.3%。而且其中有些幼儿园的“冷水浴”、‘旧光浴”、“空气浴”还缺乏科学性,没有发挥应有的锻炼价值。
5.幼儿一日生活作息制度趋于合理,但仍有不妥之处调查结果表明,各幼儿园的“幼儿一日生活作息制度”在时间连续性上,内容整体性、综合性上,活动的动静交替上,内容整体性、综合性上,活动的动静交替上,作了较为合理的安排,但还存在一些问题:
①户外活动时间未完全保证,达到“不少于2小时”(全日制园)的幼儿园仅占12.3%,另有21.1%的幼儿园未安排此活动,情况就更难估计。
②游戏活动每日达到2小时以上的幼儿园只占54.4%。这反映出,游戏成为幼儿基本活动的新的教育思想还没有真正付诸实践。
③生活活动的'安排问题明显,表现在早餐与中餐间隔时间偏短,达到不少于3.5小时的幼儿园仅占33.3%,中餐与晚餐间隔时间偏长,超过5小时的幼儿园占42.4%。
6.幼儿园医务人员素质较好,但保育员、保健员配备不齐,素质也有待提高调查表明,至今城镇还缺保育员、保健员的幼儿园分别占29.8%, 31.2%、,农村园几乎没有或很少配备保育员。现有保育员和保健员多数学历“达标”,但受过职业培训和保健培训的分别只占74.6%和48.8%0这说明,解决好保育员、医务人员的编制,加强此类人员的业务培训仍是今后应努力的方面。
三、建议本调查告诉我们
我市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亦喜亦忧。为了扬长避短,改变不良状况,以缩短与《规程》、《条例》的差距,现提出以下措施和建议:
(1)学习·理解掷程》、《条例》,确立“保教结合”产保教并重”的观念,树立卫生保健工作的目标意识,提高各园切实做好幼儿生理卫生和心理卫生保健工作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2)进一步修订和完善幼儿园各项卫生保健制度,增强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的规范性、科学性和实效性。
(3)积极筹措和适当增加办园经费,不断改善和充实幼儿园卫生保健设施设各,为幼儿创造良好的健康的生活环境。
(4)积极开展幼儿健康教育,加强幼儿体格锻炼,重视培养幼儿的健康行为,提高幼儿的健康水平。
(s)尽快落实保育员、医务人员的配备及培训工作,不断提高幼儿园保教人员素质。
工作调查报告2
一、安全技术培训调查的背景和的现状
煤矿安全技术培训是一项严肃、认真的安全基础工作,搞好职工的安全技术培训,努力提高煤矿职工队伍的安全素质,是实现煤矿安全生产的根本,也是维护职工人身安全的基本保证。强化煤矿安全技术培训,是煤矿安全工作的重要任务,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的具体体现。《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规定:“煤矿企业应当对职工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未经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不得上岗作业。”《煤矿安全监察条例》也对煤矿企业提出了强制性开展安全技术培训工作的严格要求。对在新体制下加强煤矿安全技术培训、提高安全培训质量提出了新课题。这充分说明了煤矿安全技术培训工作由于行业的特殊性,比其它行业显得更为重要。 据查阅资料统计,xxxx-xxxx年,全国煤矿职工死亡人数114878人,百万吨煤死亡率为5.94。而同期美国煤矿死亡人数仅为1261人,特别最近三年煤矿死亡人数每年均控制在40人以下,xxxx年以后百万吨煤矿死亡率一直保持在0.05以下。我国安全生产形势如此严峻,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人员安全意识差、能力较低,构建和完善安全生产培训体系,加强各类人员的安全生产培训是当前安全生产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
二、存在问题
从大量事故调查资料分析结果看,80%以上的事故都是“三违”(违章指挥、违章作业和违反劳动纪律)造成的。国外工业发达国家的经验充分说明,强化安全生产培训,提高人员安全素质是减少事故最有效的手段之一。但是,长期以来,很多企业并没有真正意识到这个问题,或者认识不深,理解片面,对安全技术培训工作抱着敷衍了事和走过场的态度,没有给予充分重视。
三、规划措施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煤矿机械化、自动化水平在不断提高,国家的法律法规都在不断健全和完善。为跟上时代的步伐,就必须杜绝“一劳永逸”的学习态度,树立不断培训和努力学习的思想。为使安全培训教育取得预期效果,必须注重培训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同时考虑到煤矿行业的特点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根据培训对象的不同因人而宜、因地制宜,制订不同的培训规划措施如下:
1、 安全培训内容 (1)法律法规教育。主要有法律基础知识,如《行政诉讼法》、《行政复议法》、《行政处罚法》、《行政监察法》、《安全生产法》、《矿山安全法》、《煤炭法》和《劳动法》等。 (2)煤矿安全基础知识。包括井下各种有毒有害气体、粉尘的性质和危害及防治办法;采、掘、机、运、通各个环节中的工作常识、要领及安全注意事项,如采掘工作面的安全技术、爆破安全技术、“一通三防”安全技术、矿井提升运输安全技术、矿井电气安全技术、井下现场救护常识等。 (3)煤矿安全技术法规。主要包括《煤矿安全规程》、《煤矿安全规程执行说明》、《煤矿安全监察条例》、煤矿“一通三防”责任制和各种《操作规程》及《作业规程》等。 (4)煤矿事故分析和处理。主要是案例教育,包括煤矿各种事故产生的原因、特征、发生发展过程、分析技术方法的理论和防治对策等方面。 (5)计算机、互联网通信等方面的信息技术。 在具体培训中,可根据培训对象不同安排选用不同的内容。
2 、培训形式 (1)入矿培训。对象为新招收的工人,一般是脱产培训,按《煤矿安全规程》规定,时间为2个月。但在实际中很多矿并未严格按照规定进行培训,内容简化,时间仅有一个星期左右,使得进矿的新工人刚一参加工作在安全方面的素质就先天不足,从而为以后的违章埋下隐患。 (2)现场培训。对象包括经过理论培训的新工人和对工艺、设备等不熟悉的所有各种工作人员,时间可能只有几分钟,也可能长达数月之久。内容包括手工操作过程、工艺设备流程、工作原理和使用维护方法等。 (3)脱产集中培训。对象为在煤炭企业工作的各类人员,根据工作岗位和性质,可制定不同的培训内容和培训周期。对特殊工种和各级安全监察管理人员,必须按规定进行上岗资格培训和定期安全培训,对其他工作人员也应进行定期安全培训。 (4)在职培训。对象为在煤炭企业工作,没有时间或不需要进行脱产培训的各类人员,如班前、班后安全培训,利用会议间隙培训,利用有关图书资料自学等。
3、安全技术培训措施
(1)对安全培训设备与教学管理要两手抓,不能一手硬一手软。有些单位要么只重视更新培训设备和教室的装修,多媒体教室、实验室、计算机房等一应俱全,但对培训具体计划和落实执行情况疏于管理,人员培训缺少明确目标;要么只注意落实计划和任务数,但由于设备陈旧,缺乏必要的教学手段,教室或专职教师不足,安全培训流于形式,培训的质量和效果难以保证。
(2)加强监督管理,防止安全培训变成走过场。为不违反《煤矿安全规程》等有关规定,许多单位也对有关人员进行定期的安全培训,但培训模式和培训内容比较单一,缺乏针对性,且只要参加学习就能通过考试,拿到合格证,难以收到应有的`效果。而且,由于生产比较紧张,全员培训经常得不到落实,生产能手、技术骨干和单位正职等人员需要参加培训时经常因为人手紧和工作繁忙无法参加,为了完成“任务”,只好指派他人参加。最后培训部门和接受培训单位的培训任务指标虽然完成了,双方皆大欢喜,但并未达到全员培训的目的。
(3)增加安全培训投入。如在安全培训资金安排上,美国煤矿提取比例为0.02美元/t;文化程度方面,美国矿工高中以上占77%,其中大专以上占15%。相比之下,我国煤矿职工素质低,企业在安全培训方面的投入也较低。为提高本单位职工素质,增强安全意识,减少各种事故的发生,就必须加大安全培训资金投入,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安全的被动局面。
(4)加强和改进师资建设和教学方法。长期以来,作为安全培训机构的专职教师往往没有实践经验,专业技术课主要靠聘请生产技术人员来讲授。虽然他们都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和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对各种规章制度比较熟悉,但受时间和精力限制,难以保证培训内容的系统性。表现在教学上,对培训的具体方法研究较少,讲授时具体技术法规讲的多,理论和案例讲的少,而案例教学是培训中具有针对性能够提高培训质量的关键一环,只有抽象,没有具体,讲授效果往往不尽人意,使安全培训质量大打折扣。
四、体会
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技术培训有待于我们在今后的培训工作中继续研究和探讨,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煤矿特种人员培训方法要拓展教学思路,应用现代化教学的方式,利用现代科技教学手段教学。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多种现代科技教学应运而生,如运用多媒体教学改变传统的统一时间,统一地点的被动式课堂讲授模式,实现学员主动学习。要着力提高教师的素质;抓安全培训师资的充实提高,做好煤矿特种作业人员培训的高质量教材、教案的编写,满足不同层次学习人员学习的需求;不断改进教学治理、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和培训形式,提高培训质量和效果,通过各种形式不断强化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切切实实提高煤矿特种作业人员全技术素质,推动煤矿企业安全治理,促进安全生产。
工作调查报告3
为解公司员工的薪酬价值观、心理取向、对分配律的认识等问题,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单位300名员工的薪酬满意度进行调查。涉及对公司现行薪酬制度、结构、福利政策、公平性、激励性的满意程度和薪酬改革等11个方面共40个问题的内容,问卷设计以单项选择题为主,辅以少量多项选择题和开放式问题。参与问卷调查的300名员工中,包括所属单位的中层管理人员39人,一般管理人员96人,生产人员165人。
1.对现行薪酬制度的总体感觉
从调查结果看,对现行薪酬制度的总体满意度较低,表示非常满意的只有4%,而较不满意及非常不满意的达到35%。此外,从公平性、激励性、对人才吸引性三个纬度进行的调查结果也表明,非常不满意均接近或达到10%,各个纬度的满意度均较低,非常满意度不到8%。一般情况下,完善的薪酬制度应该获得60%以上员工的认同,满意度调查说明现行薪酬制度存在一些问题,有必要重新设计薪酬制度。
2.对付薪因素在现行薪酬制度中体现的满意程度
员工对各类付薪因素在现行薪酬制度中体现的满意程度不高,对现行薪酬制度中体现个人绩效、岗位价值、个人技能的不满意的为35%-41%,满意度较高的仅为14%-30%,反映出现行薪酬制度以职务等级作为主要付薪因素,缺乏考核、奖金固化,以及忽略岗位价值和个人技能差异。
3.对现行薪酬的结构满意程度
调查结果表明只有33%的员工对现行薪酬结构表示满意,可见现行薪酬结构以职务级别定薪的模式存在问题。对待级差的态度上,管理人员、生产人员和中层管理人员的满意度分别为27%、67%和56%,说明不同层级人员对薪酬等级差距的大小存在矛盾,这就说明要通过规范、合理的岗位评价,客观体现岗位价值的差异,以获得大多数员工认同。
4.对现行福利政策的态度
非常满意的占28%,较满意的占46%,可见员工对福利政策的满意程度较高,这与企业一直延续国有企业较高的福利水平的实际情况相一致。主要是因为企业为员工提供各种津贴,包括交通津贴、节日津贴或实物、住房津贴、购物补助以及子女升学补助等;服务,包括班车、工作服、体育锻炼设施、娱乐设施、集体旅游、食堂与卫生设施以及节日慰问等。
5.对现行薪酬公平感的感受
从调查结果看有42%的员工认为自己的付出与回报不对称(可理解为付出多,回报少),说明薪酬的`内部公平性存在较多的问题。有39%的员工对薪酬的相对公平性不满意,根据公平理论,如果对这一现象不及时采取措施,员工一旦感觉到不公平,往往会自己采取行动纠正这种情景,这会对企业产生不利的影响。
员工对资历回报的满意度较高,这与现行薪酬结构中多个工资项目均能体现工龄因素有关。对个人技能与收入相比较的满意度较低,在年龄小、学历高的员工群体中表现更为突出,可见现行技能工资主要与工作年限挂钩,缺乏合理的技能评定体系,个人技能提升在薪酬中得不到体现。员工对岗位与收入配比不满意,还是说明没有客观的岗位评价。
6.对付薪因素的取向
根据各层次员工对付薪因素选择频次及总序数调查结果,岗位价值和个人绩效表现为最主要付薪因素,其次是技能和资历,这就意味着岗位管理和绩效管理将是薪酬改革中面临的难题,也是薪酬改革成败的关键。另外,员工对资历因素较为重视,也体现国有企业认同积累贡献的文化,也应引起重视。
7.对待薪酬改革的态度
中层管理人员中赞同进行薪酬改革的占95%,一般管理人员和生产人员中赞同的分别占81%和68%,总体来讲员工是支持薪酬改革的,但员工由于管理层次不同,在态度上存在差异,说明基层员工对于改革的不确定性存在顾虑,存在改革可能影响既得利益的担心。这就要求薪酬改革中,一方面要把改革的目的、意义宣传到位,在全体员工中形成共同愿景;另一方面要考虑最基层员工以及在竞争中弱势员工的利益。
8.改革后薪酬结构、水平的想法
在收入的固定部分与浮动部分的比例上,多数员工认为固定部分不应小于浮动部分,这与公司大多数岗位多从事规范性工作的因素有关。在收入级差问题上,中层管理人员与一般管理人员和生产人员的观点发生分歧,职位高的员工对拉开收入差距的意愿要强,而一般员工则反之。这就要求建立起一套能体现不同层级员工岗位价值的指标体系,客观反映岗位相对价值,同时通过薪酬调查获取外部相关信息。
9.竞争淘汰机制
75%以上的员工赞同建立竞争淘汰机制,82%的员工赞同异岗异薪,说明员工具有良好的工作动机,认为优胜劣汰是正常的,具有承受压力的心理准备。企业近年来推行的岗位竞聘制得到员工的广泛认同。
10.岗位分析、岗位评价和竞聘上岗的态度
80%以上的员工赞同进行岗位分析和岗位评价,反映员工通过岗位评价体现岗位价值,以岗定薪的愿望。同时认为在薪酬改革中进行竞聘上岗非常有必要的员工占87%,这就要求绝不能再延续过去工资调、整时套改的方式,而应该在薪酬改革中同时推行用人机制的改革,实施竞争上岗,给员工足够的选择空间。
11.对薪酬提高的态度
中层管理人员与一般管理人员和生产人员的态度存在一定差异,前者将岗位提升放在第一位,而后者将个人绩效放在第一位。但员工总体上认为岗位提升、绩效优良、技能提高、工龄增长应作为提升薪酬的主要因素,这也与员工对付薪因素的态度相一致。因此在薪酬制度设计中,不能忽略岗位晋升机制、绩效与薪酬挂钩机制、技能提高与回报机制等薪酬配套制度的建立。
根据以上调查分析结果,企业应立足多年的分配指导原则,按照岗位确定基础工资与岗位工资,按照工作年限确定年功工资及积累贡献工资,按照企业自身的承受能力,确定奖金水平。合理的、员工满意度较高的薪酬体系是企业稳定发展的根本。
工作调查报告4
近年来,xxxx党委、政府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人大的监督和支持下,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精神,全面落实省、市、县关于“三农”工作的部署,经济社会平稳健康运行。现将“打好种业翻身仗”和“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工作实施情况及存在问题、建议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xxxx位于xxxx城以东15公里处,辖区总面积279.6平方公里,202国道、沈吉铁路、沈吉高速东西并行从镇中穿过,交通极为便利。全镇下辖13个行政村(76个村民组)、1个社区,总人口16828人,其中农业人口12273人。耕地确权面积为75875.8亩,林地面积23.38万亩,森林覆盖率62.5%,境内水资源丰富,是清河的发源地。中药材种植历史悠久,享有“东北药材生产第一镇”和“龙胆之乡”的美誉。是一个以道地中药材种植为主导的农业乡镇。
在全镇现有耕地中玉米种植26000亩,水稻5000亩、大豆2500亩、中药材种植40000亩、绿化苗木1000亩。畜禽养殖86.8万只(头),其中养猪9500头,养牛3850头,养羊5100只,养鸡85万只。
xxxx种植中药材有四十多年的历史,目前药材产业已成为我镇的主导产业。全镇13个村村村发展了中药材,有药材专业村6个,从事中药材生产的农户有3120户,有6120人以种植中药材为主业,全镇有中药材专业合作社28家,有规模药材加工企业9家,其中2020年新建1家,有家庭农场25家,农村经纪人55人,这些对当地的农产品流通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尤其是药材的加工企业对稳定药材市场的价格发挥了决定性作用。
二、工作完成情况及成效
(一)抓好基层农技推广工作,保障农业生产安全。
按照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的要求,我镇在打好种业翻身仗工作中,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在种植业方面,重点推广玉米抗旱和抗倒品种,鉴于近几年自然灾害频发,特别是2018年、2019年、2020年风灾、旱灾、春季冻害对我镇大田作物、中药材造成严重影响,我镇玉米受灾面积达到5000亩,减产粮食1500吨,经济损失300万元,中药材受灾2000余亩,经济损失3000余万元。因此我们农业部门在全镇推广玉米抗旱、抗倒伏品种,如108、先锋系列品种,根系发达,抗旱性强,以确保玉米的稳产。在水稻生产上推广优质水稻,全镇5000亩水稻,主要推广品种如稻花香这个品种既优质产量也较高,适合本地生产。中药材种植方面积极引导药农增加覆盖物等措施,抵御春季冻害保证药农增产增收。
二是在畜禽良种繁育方面,主要推广改良黄牛,推广品种,引进西门达尔牛品种,生长快,抗病强,全镇2020年改良达1000头,增加产值1000万元,农民收益显著增加。
三是种子经营方面,全镇有5家农资商店,销售各种粮食作物种子,农民购种的主渠道仍然在县城的种子商店购买,在xxxx商店购种的都是种地小户。种子经销商服务意识非常强,在孤山子村建设300亩的玉米品种示范田一处,引导农民种植优质品种。
四是在种子质量监管方面,镇农业站积极协助县执法大队,严格市场准入,严厉打击制假贩假行为,对全镇种子销售点采取日常检查与突击检查相结合,突出重点季节、重点品种,抓源头,把质量,做好良种示范基地检查和市场监督检查,通过共同努力,我镇的种子市场得到进一步规范,种子质量得到较大提高,近几年没有假种、假肥、假药情况发生。
(二)推进农业绿色发展,中药材产业再上新台阶
1、积极推进有机绿色农业产业发展。2014年2015年连续两年推进有机中药材产业发展,全镇发展有机中药材种植2万多亩;因为药材产业是高效产业,刺激农户大量施用农家肥,改善了土壤结构,提高了地力。
2、秸杆综合利用方面,全镇每年新播药材8000亩,投入到药材覆盖的稻草为3200吨还田。近两年新建村集体养殖场三家,一些玉米秸杆转化为饲料。
3、药材生产把残留在地里的地膜拣出,地膜使用量大大减少,近几年我镇很抓药材生产,龙胆草、苍术等药材根须在起挖的时候把残留在地里的地膜全部拣出,净化了土地。
4、农药使用通过近几年的宣传,中高毒农药在农作物生产上使用的逐年减少。
5、畜禽粪便得到有效治理,农田地力得到有效改善。为更好的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有效加强畜禽粪便和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加大肉牛养殖产业的示范作用,带动全民发展现代农业。例如:新民屯村,现存栏肉牛90头,新建蔬菜大棚10座,牛粪经生物发酵后还田,全部用于有机蔬菜生产,2020年新民屯村村集体分红收益达17.5万元,真正做到了村集体自力更生、自己自足。孤山子村、幸福村、长春屯村大力发展肉牛产业,每年除消化处理养牛场所产畜禽粪便外,还可消化处理周边地区秸杆1000余吨,有效改善和保护英额河上游水源地水质及防止农民焚烧秸杆污染空气,真正实现了养、排、加工和销售一体化的产业链,带动全镇养殖业蓬勃发展。
(三)取得成效。
1、全镇推广保护性耕作模式,我镇农业站在2009年开始连续三年试验了玉米秸杆覆盖种植技术试验,在丁家街、大石沟、英额门等村,采用免耕高留茬栽培的玉米每年在5000亩左右,试验表明秸杆覆盖在沙性地、干旱地块增产明显,得到农户的认可。2021年落实重型农机免耕播种2060亩,采取保护性耕作模式,既起到培肥地力,保护土壤又能使玉米根系牢固,抗风抗倒。
2、镇政府通过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生态农业、千亿斤粮食等项目,扎实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全镇高标准农田规模不断扩大,为推进现代化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投入提供了基础性保障。完成了xx和xx两个村农业综合开发治理项目;完成xxx8个村的.千亿斤粮食项目。共治理河道修河堤13公里,砌防护墙8000延长米,修田间作业路20公里,修防渗渠5000延长米,改良土壤1万亩,配套各种喷灌200多台套,打抗旱井14眼。项目建成后,项目区内玉米产量每亩从750公斤提高到850公斤、龙胆草每亩产量从300公斤提高350公斤,农民人均增收500元以上,项目的实施,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目前,全镇有大型农机具120台套,中药材生产几乎实现了全程机械化,农业机械化程度处较高水平。
3、引导农户科学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农业站技术推广员多次深入到各村,向农户讲解如何科学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主要讲解施肥的时间、方式,农药的配比、喷施方式等等,哪些是禁用农药,以及农药瓶使用后要及时回收处理不准随意扔掉造成二次污染。从每一个环节入手改变农民的一些不良习惯要相信科学,从而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确保我们的产品让人吃的放心。
4、争取农业产业强镇项目建设,进一步夯实中药材产业发展
为做大中药材产业,2020年我镇积极申报国家农业产业强镇项目,由于准备的不充分,没有申报成功。2021年我们又进行了申报,到目前为止,通过了省专家组的评审,获得省政府的推荐,申报材料已报国家农业农村部。4月2日在国家农业产业融合发展项目创建名单公示公告,经审批后可获得国家补贴资金1000万元补贴。
强镇项目主要围绕扩大基地规模,建设道地药材集散中心和中药材深加工三个方面,具体提出了五个项目。分别是优质中药材种苗繁育基地建设、椽子沟流域万亩药材景观带建设、千亩龙胆草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东北道地小药材集散中心(即中药材市场)、中药材切片厂(原产地趁鲜切片)建设项目。项目建设总投资xxxx万元,近期基地建设项目正在落实。
三、存在问题
1、药材种源复杂,急需审定提纯。目前全镇有20多个药材种植品种,主栽龙胆草已严重退化,从91年种植到现在已经30年了,近几年越冬冻害经常性发生,从而导致药材减产、甚至绝收。
2、关于龙胆草药材秧子焚烧的问题。我镇是药材产业特色乡镇,种植龙胆草近1.5万亩,其秸秆处理普遍性采取焚烧处理,优点是可以有效杀死各种越冬病虫害、补充土壤的微量元素和矿物质,确保药材更好的生长。处理秸秆的最佳时间在4月8日到12日之间,气温高的年份可能提前或延后,但此时正值防火戒严期,与上级要求的禁止一切野外用火相冲突。
3、因没有回收机制,农药瓶袋随意丢弃现像仍十分普遍,易引发水源污染。
4、保护性耕作工作难度较大。我镇主导产业是中药材,种植面积大,一些好的地块、大块地多是种植药材,玉米种植多是零散地块,现在上级要求大力推广黑土地保护性耕作工作,实行重型免耕播种机播种,全镇任务数为2060亩。此项工作难度较大,一是村干部村民对此耕作方式不认可。二是土地零散机械播种难度较大。我镇保护性耕作是从2009年开始按照上级政策进行试验,当时采用玉米高留茬免耕技术,采用点播镐进行播种,大约做了3年,1万亩左右,试验表明秸杆覆盖在沙性地、干旱地块有所增产,一些低洼阴凉地块不适合免耕技术推广。
四、意见和建议
针对上述问题,镇党委、政府将高度重视,结合我镇实际,重点研究,确保农业绿色发展持续、有效推行。
1、加强农村机耕路的维修、维护工作。农村机耕路建设主要是通过一事一议、高标准农田、镇村自行实施等方式进行,高标准农田建设相对比标准能高些,效果好些,但数量较少。因机耕路多是在沟沟岔岔,建设时因资金不足,建设标准不高且没有边沟等,一到雨季,一场山水就把路冲毁。在维护方面,每年镇村都要投入资金对破损地段进行维修,以保证农业生产正常进行。
2、抓好基地建设,加快中药材生产基地规模化、标准化发展。一是抓住制药厂和中药饮片厂“溯源”机遇,引进药企自建基地。实施封闭式、规范化管理,安排技术人员到现场指导,把基地建成优质无公害中药材种植基地。二是实施企业带动农户。由药企或者药商按照市场要求向药农提供种子种苗、栽培技术和销路,与农民签订种植合同,确定中药材保护价,统一组织药材生产,降低药农的种植风险,激发农民生产积极性。三是合作社联农户。利用已有的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组织农民参加,负责技术培训、现场指导和提供市场信息,做好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农户采取土地流转或者入股的方式,提倡集中连片搞标准示范园建设,便于集中管理,进一步起到引领和推广示范作用。
3、弘扬健康养生新理念,促进产业融合发展。中药材产业的发展不能仅局限于供货于市场,要做好上游下游产品开发。要发挥中医药在大健康产业发展中的独特优势,适应大健康产业发展的需要,促进一二三产的融合发展,重点是加快与中医药健康旅游产业的融合。要推广中药材养生理念,将药膳、药浴、药熏等现代休闲方式引进中药材种植基地,重点发展药食同源品种。鼓励专业合作社开发药食同源产品,在玉竹煎饼、紫苏油、黄精切片等传统产品的基础上,开发药膳、药浴、药熏等产品,延伸产品链条。同时,重点打造农家游系列项目,将中药材景观带与果蔬采摘、满族人文景观、自然风光、休闲农庄等有机结合起来,打造原生态观光旅游、中药健康体验的风景区和绿色旅游景观带。
工作调查报告5
我国在“十一五”规划中明确地提出,到“十一五”末全国单位gdp综合能耗下降20%,这是一个政治任务,也是一个约束性指标,能源统计工作的重要性开始显现。加强能源统计是我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需要,是转变发展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一个重要抓手。现结合纳溪能源统计实际,谈谈当前能源统计工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能源统计现状
1、领导重视,建立健全了能源监测统计机构。纳溪区政府及相关部门高度重视能源统计工作,及时成立了能源监测统计股,设立了办公室,建立了能源统计指标、监测和考核体系,落实了人员。各乡镇、街道办明确了1名能源统计人员,建立了能源监测统计制度,建立了能源监测统计台帐,配备了电脑等信息化办公设备,统计力量基本得到了保障。
2、经费保证。目前在财政预算中安排了专门的能源统计经费,对统计工作所需的必要经费采取了实报实销的方式给予保证,保证了能源统计工作顺利开展必须的经费开支。
3、现行能源统计报表制度。现行能源统计报表制度是在工业能源统计制度基础上逐步建立起来的。目前,区级统计部门只负责公共机构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能源统计工作,统计范围仅包括全区公共机构单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等。统计内容为能源产品的生产、购进、消费和库存等情况;设置的报表周期为月报、季报、半年报和年报,主要表种有:公共机构基本信息、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状况、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统计部门汇总情况、工业企业能源购进、消费和库存表、工业企业能源购进、消费和库存附表、主要能耗工业企业单位产品能源消耗情况表和工业企业水消费表。
二、能源统计存在的问题
(一)能源统计队伍稳定性差。能源统计人员身份构成比较复杂,主要来自公务员、事业人员和“村官”。据了解,从近两年来看,全区乡镇从事能源统计的人员变动达到三分之二左右。由于能源统计人员的频繁变动,加之能源统计业务受人、财、物等多方面的制约,虽每年举办数次业务培训,但仍达不到本专业的要求,造成新接手的人员业务不熟、概念不清,直接影响了能源统计数据的质量。
(二)能源统计人才严重缺乏。据调查了解,全区乡镇能源统计人员虽然大多数均有统计从业资格证,但无一人是学统计专业的。加之统计人员多数身兼数职,对能源统计业务钻研不够。短期的培训满足不了专业的需求,能源统计专业水平明显较低,难以适应新时期能源统计事业发展的需要。
(三)能源统计基础薄弱。近年来,能源统计基础工作得到了明显加强,特别是能源监测机构的成立,带动了全区能源统计工作的'发展。但是,随着统计人员的频繁变动,新接手的统计人员不了解能源统计工作,甚至找不到统计报表,严重地影响了统计工作的正常进行。有的企业和单位对能源统计工作的配合程度不是十分理想,对能源统计工作的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尽管大会小会三令五申要完善能源统计基础资料,但是极少数到目前也未完成,甚至一些不引起重视。当前纳溪区能源统计基础工作面临新的课题,需要各方面的关注来加强工作。
(四)能源统计工作任务繁重。近年来,能源统计工作任务有增无减,要求越来越高。既有月报、季报,还有半年报、年报,加之各项专项调查、抽样调查、典型调查及大型普查任务,基层既要纸质报表,同时还要网上直报。报表的逻辑关联逐年增多,能源统计审核任务十分艰巨,专业技术性强、质量要求高。能源统计涉及面广,报表种类多,工作量大,如此繁重的能源统计任务,尤其是在年报期间和普查年份,能源统计任务与统计力量的矛盾日益突出。
三、几点建议
(一)充实能源统计力量,加强能源队伍建设
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给予支持,充实和强化能源统计队伍建设,要给机构、给编制、给人员,积极组建专业化的能源消耗统计机构和网络。基层能耗单位是能源数据的源头,是实施gdp能耗公报制度的基础和关键环节,各能耗单位要有专门人员负责能源统计工作,为圆满完成能源统计工作打好坚实的基础。以适应日益繁重的能源统计工作。
(二)加大《统计法》的宣传力度,狠抓能源统计执法检查。
要进一步加大新《统计法》的宣传力度。在全社会开展大张旗鼓的、形式多样的统计法律法规宣传活动,努力提高各级领导和广大统计人员及社会各阶层的法律意识,营造依法统计、支持统计、重视统计的良好社会氛围;要进一步加大能源统计执法检查。切实改变处罚不到位,执行不到位的问题,做到违法必究,执法必严。对违反《统计法》的单位和个人要坚持依法处理,并通过新闻媒介予以曝光,真正起到教育作用。
(三)强化能源业务培训,提高能源统计水平
能源统计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从事能源统计工作的人员,既要有专业的统计知识,也要有能源消耗与计量等方面的相关知识。目前,区级及区以下企业统计人员业务素质都较低,水平急需提高。要通过培训学习、交流经验、参观学习等多种形式,提高统计人员的责任心和业务水平。只有不断提高能源统计人员业务水平,并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才能有效保证能源数据质量。
工作调查报告6
随着城区政府投资建设项目规模不断扩大,我区城中村改造项目、棚户区改造项目、旧城改造项目、公共租赁住房项目推进迅速,征地拆迁评估审核工作已是政府投资审计工作的主要内容,项目快速推进的同时也带来政府投资审计过程中的矛盾和问题凸显。为了畅通政府投资项目建设进程,规范政府投资行为,提高投资效益,防范投资风险,促进科学决策,切实发挥政府投资审计的监督和服务职能,笔者结合近年来的工作实践,就政府投资项目审计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谈几点粗线的认识和看法。
一、征地拆迁项目复核审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抢装修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数量的刻意增加(防盗网、防盗门、马桶等)和装饰装修不符合规范(地板砖、复合板铺设于水泥地面上,衣柜无柜门等)。相关征收实施单位报审的评估报告未对该部分进行价格调减,且数量与被征迁户事先进行了确认,造成复核审计时确认矛盾突出。
(二)随意变更评估结论的问题。少数征收实施单位和评估公司,在审计部门已出审计结论后,根据与被征迁户谈判的情况,采取变通的方式随意调整原已上报审计部门的评估报告,要求重新审计复核。主要表现方式为:一是调整提高房屋等级、成新率;二是对补偿方案中未列示补偿单价的项目,调整提高单价;三是虚列漏项提高补偿金额;四是有的在审核现场已经不复存在的情况下,重新更改评估报告,要求审计部门再次审核。
(三)分户及还建人口认定的问题。由于补偿政策的限制,货币补偿中存在分户并根据分户进行奖励的情况,在过程中可能会产生舞弊行为的发生;同时,涉及还建人口的政策性认定标准,也可能产生人为扩大还建人口的现象。受政策规定的影响,审计部门无法对分户及还建人口进行有效的审核、确认。审计部门只能对征收补偿项目的数量及价格确认。
二、工程项目结算审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项目招投标不规范,造成工程建设风险的增加。一些符合公开招标条件的项目,采取邀请招标或议标的方式确认承建商;有的建设单位存在分割工程采取邀标、议标方式发包的情况;有的单位招标时对建设项目关键数据不锁定,暂定价项目较多。
(二)施工单位竣工结算高估冒算现象严重。部分施工企业受利益的驱动,抱着蒙混过关的侥幸心理,采取高套定额、虚列项目和工作量、虚报隐蔽工程等各种手段,故意抬高工程造价,存在审漏就赚、审出就减的想法,造成工程结算报价虚高。
三、针对政府投资审计中存在的.问题建议
(一)鉴于政府投资审计中存在的诸多实际问题,建议切实理顺工作关系,明确各相关部门和单位的工作职责,层层夯实工作责任。对特殊事项政府部门可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处理。
(二)对征收项目中存在的分户、还建人口、市场价格的认定及及其他征迁审核过程中需确认等事项,建议按照责任分工,由相关单位分级负责,据实审核认定,出具明确意见,并实施责任追究。
(三)各项目指挥部所委托的中介评估机构应严格按照评估资质允许范围进行评估,如超越资质范围进行评估,或者出现虚列项目、模糊偷换概念、调整补偿单价、采取变更、对已审减项目及金额调整后进行重复上报等现象的,由审计部门视情节及误差金额大小提出处理意见,将其纳入黑名单不准在我区从事相关业务。若情节严重的,移交相关部门处理。对违规聘用中介评估机构,或参与弄虚作假的单位和人员由区纪检监察部门进行追责问责。
(四)区政府应出台相关管理办法明确严禁工程建设单位人为将项目化整为零,如因需要确需分标段,必须由建设单位书面说明分标段的原因及理由,报经分管区领导批准。
工作调查报告7
一、概况
位于,东侧为南北商业主干道燕山大路,南侧为东西商业中轴兴安大街。项目座北朝南,位置独一无二。项目由先锋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重金投资2亿元建造,占地面积5588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1000平方米,联合深圳港信东方商业管理团队,紧跟国际国内商业发展最新潮流,按照“商品时尚化、购物享乐化、体验式消费、情景式购物”的理念,确定了“首家品牌化经营的情景式商业中心”的项目发展定位,即商场不仅将经营品牌化、特色化的中高档商品为主,而且商场自身也将严格按照“品牌商场”的目标,通过内部购物环境、卖场布局设计、橱窗设计、形象展示、POP广告等塑造良好的感观形象、通过产品价格、质量、服务、促销策略等树立起良好的信誉形象,进而达到“迁安购物首选”的目标。精心设计的经营主题,时尚高雅的商业空间引领迁安商业全面升级!兴宝大百货的建成开业必将引领迁安商业革命,改写迁安商业发展走势,成为迁安商业发展的新标杆,成为迁安城市繁荣的象征。该百货财务科设有财务负责人3名,会计2名,出纳1名,保管1名,其主要是核算公司所发生的经济活动,报告该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并及时、准确、完整地记录、计算、报告财务收支和业务开展情况,为下一步工作提供真实、完整的会计信息。
二、实践调查的目的
为了运用所学习的专业知识来了解会计核算的工作流程和管理办法,加深对会计工作的认识,将理论联系与实践,培养实际工作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为今后更好地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今后更好地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我于22019年6月1日——20xx年7月30日在进行了实践调查。
三、实践调查的内容与过程
百货的财务人员设置、账册设置、预算管理等具体包括为:
1、岗位设置状况,主要针对是否设有会计、出纳、保管。
2、人员素质情况,主要针对是否有专业证书、是否专职、是否遵守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等。
3、账册设置情况,主要针对总账、明细账、银行存款日记账、现金日记账等账册设置是否齐全,记载是否及时,账账、账证、账实是否相符。
4、主要针对内部财务制度是否健全。
四、实践调查的结果
通过这次调查、实习,发现该公司岗位设置,账册设置基本齐全,记载及时,基本上做到了账账、账证、账实相符。账务做到了日清月结。财务人员均取得了专业证书,都能够遵守会计职业道德,没有发现提供虚假财务会计报告、做账、隐匿或者销毁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贪污、挪用公款、职务侵占等与会计职务有关的违法行为发生。而且公司财务管理制度完善、健全,并制定了各项规章制度。同时我还发现该公司有几点好的做法:
(一)岗位设置与分工虽然该公司成立时间不长,但是他们合理的设置了会计工作岗位,坚持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确保了岗位之间权责分明,相互制约、相互监督,使内部控制制度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基本做到了数据维护管理与电算审核相分离;数据录入与审核记账相分离;记账人员与经济业务事项和会计事项的审批人员、经办人员的职责权限明确分工,并相互分离、相互制约。
(二)票据管理票据是单位财务收支的法定凭证和会计核算的原始凭证。因此,空白票据是由专人去保管,保管票据的人员没有参与银行的全部印鉴章的保管,这也遵循了不相容职务分离的原则。票据保管人员对票据的领用和使用上严格遵守了票据管理条例,基本上能够按照规定的要求使用,对因填写错误而作废的票据,做到了全部联次保存。记账人员在会计账簿的摘要中对已使用的票据号码作了记录,以便随时检查已使票据号码的连续性。另外,未经批准公司财务人员没有发现擅自将票据背书转让、擅自签发空白支票,对已经开出的银行本票、汇票等,做到了随时关注使用情况,期满后立即进行了使用余额的核对和记录。每月还由专人将银行对账单与账簿记录进行核对,还将票据的使用情况与银行对账单有关记录一一核对,做到了账证相符。加强票据管理是公司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工作中该公司建立了严格的票据保管制度,做到了专人保管制度;专库保管制度;专账保管制度;保管交接制度;定期盘点制度。
(三)资金管理一是加强现金管理,严格执行了国家现金管理条例及实施细则。对现金收入,如:银行提取的现金、职工归还的各种借款、其他收入等,按银行规定的库存现金限额,超出限额部分及时的送存银行,禁止挪用现金和白条抵库等现象发生。二是出纳办理的现金收支业务是以会计审核确认的会计凭证为依据的。职工个人预借的现金都是经过领导签字批准后,才予以支付的。三是出纳员对已办理收支业务的原始凭证都分别加盖了“收讫”和“付讫”戳记。同时还及时的根据记账凭证登记了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做到了日清月结,账账、账证、账实相符。
(四)经费管理加强财务审核制度,建立严格的支出审核制度,对于办公费、印刷
费、宣传费、设备购置费以及按规定支付给职工个人的工资、奖金、津贴等每一项开支,都严格按规定的权限审批后给予了报销。制定严格的经费开支报销程序,每一笔开支都必须取得合法的单据,并由经办人员签字,主管领导审批,财务人员审核后才能给予报销。加强资金的事前监督和事后监督。严格按照支出计划执行,坚持按制度办事,抵制了不合理开支,杜绝了浪费现象。
五、实践调查的总结与体会
(一)改进建议
1、为了促进公司经济业务的发展,提高公司的经济效益,规范财务工作,应该根据国家有关财务管理法规制度和公司章程有关规定,结合公司实际情况,严格制定一套合理的财务管理制度。
2、公司会计核算要遵循权责发生制原则。
3、做好财务管理基础工作,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认真做好财务收支的计划、控制、核算、分析和考核工作。
4、财务管理是公司经营管理的主要方面,公司财务管理中心对财务管理工作负有组织、实施、检查的责任,财务人员要认真执行《会计法》,坚决按财务制度办事,并严守公司秘密。同时要对财务人员的培训加大力度,财会人员的再教育主要是通过自学和每年一次的财政部门组织的培训来完成。致使相关专业知识更新较慢,涉猎不够广泛,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会计工作的发展。
5、加强原始凭证管理,在原来的工作基础上,做到更加制度化和规范化。
6、做好会计审核工作,经办财会人员应认真审核每项业务的合法性、真实性、手续完整性和资料的准确性。编制会计凭证、报表时,应经专人复核,重大事项应由财务负责人复核。
7、建立会计档案,包括对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和其他会计资料都应建立档案、妥善保管,按《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的规定进行保管和销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公司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该公司的财务管理制度也应当在保留原有好的做法的基础上,对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涉及到的新领域进行不断修改、补充与完善,以保证公司所需资金的筹集、分配和使用更加畅通、合理、高效。
(二)调查体会
在这短短一段时间的实习中,我还发现了一些自己所欠缺的地方,这些是以前没注意到的。通过与公司同事之间的交流,让我懂得了很多道理,明白了不管是在现在还是将来我要做好的不仅仅是自己的本职工作,当然本职工作是一定要做的好的,还有要尽
工作调查报告8
为加快我县文化事业建设,加大文化产业开发,推动我县民族文化产业培育、发展壮大,实现文化强县的战略目标,10月8日,县人大常委会民工委、财工委在时副主任的带领下,到县文化体育局进行了关于泸西县民族文化建设工作的调研。
一、近年来民族文化工作基本情况
我县的文化工作始终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以彝族文化为主打,努力实施“民族文化工程”、“精品工程”,在遵循艺术规律和市场规律,打破地域界限,优化组合艺术生产要素,提高精神产品生产能力和水平的同时,逐步完善运作机制,加快人才培养,挖掘本土文化,保护、传承和发展民族文化,使全县民族民间文化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一)挖掘、整理、保护、传承我县传统民族文化。
我县的民族文化,是各民族在千百年的生产生活中不断沉淀、积累起来的智慧和结晶,涵盖在生活习惯、风俗观念、宗教信仰、文学艺术、生产技术和工艺技能等方方面面。为传承、保护、繁荣和发展民族文化,打造“阿庐文艺”精品,我县曾组建了彝族“羊头鼓舞”大型广场文艺表演队、壮族“虫茧巴乌”演奏队和“洞经音乐”演奏团,成立了“城子古村”开发领导小组。同时,以“阿庐文化中心”建设为契机,成立了“阿庐文化”研究会,收集、整理、研究并编辑出版了《阿庐文化》刊物;并以省、州、县的大型文化活动为契机,以民族文化为基础,组织开展民族文化艺术创作和排练演出,邀请省、州专家进行指导包装,在一定程度上使民族文化得以传承。
根据《云省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条例》和《云南省民族传统文化普查》
(二)基层文化工作开展困难。
许多乡镇由于工作格局的实际情况和对文化工作的重视不够,基层文化工作仍然存在说起来重要,忙起来不要,检查时要,不检查时不要的现象,基层文化工作仅限于乡镇机关内打场球,搞场文娱表演。全盘研究、部署、检查基层文化工作不够,帮助文化部门解决实际问题少,文化工作在基层服务发展,传承文明,更新观念的作用没有
得到重视和发挥。
(三)民族文化产业化启动困难。
一个与泸西历史传统、民族文化息息相关的民族文化形式或实体的挖掘整理、宣传打造、直至市场化运作将是提升泸西城市品位、宣传泸西旅游形象,甚至直接产生经济效益的一个有效途径,在这方面我省我州都有许多成功先例,社会各界的期望值也较高,大家都在讨论以文化提升gdp的可能性,然而以目前的条件来看,民族文化产业化产展的三个基本条件:即充裕的资金投入,容易得到广泛认可和接受的鲜明的民族文化形式以及非常专业的艺术人员、策划人员目前我县都不具备或不成熟,结果只能是谈的多、动的少,也给文化工作者带来了一定的困惑。
二、工作建议
(一)建议县人民政府加大对文化事业的资金投入。
一是各级政府要加大对基层文化事业的投入,按照国家规定的“各级财政对文化事业经费的投入增长不低于当年财政收入的增长幅度”要求,在财政支出中确定对文化投入的具体比例;二是各级政府应在挖掘、搜集、整理、研究上投入必要的专项经费进行抢救性保护。应采取有效的补助、扶持措施,保护好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优秀项目;三是政府对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生产、经营单位和个人给予必要的政策倾斜。对优秀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传承、创作、研究、传播人员在生产、经营等方面给予适当的政策倾斜等;四是运用市场机制,拓宽投资渠道,建立科学的筹资机制,大力提倡社会投资办文化。采取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创建一个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发展基金会,积极吸引国内外企业、机构和社会各界人士的`资助。
(二)继续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民族传统文化活动,满足群众精神生活需求。
各乡镇、各有关职能部门要积极搭建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宣传、交流平台,让更多的人知道和喜欢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加强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教育,让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后继有人。要充分挖掘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潜力,广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在传统民俗、节日庆典文化活动中,充分整合、利用泸西现有民族民间传统文化资源,努力开展有价值的群众性文娱活动,使广大老百姓在吃饱穿暖之余玩得潇洒、过得愉快,远离一些低级趣味的娱乐活动。
(三)充分利用现代信息传媒手段宣传,打造我县民族文化形象。
要充分利用网络、广播、
影视剧等现代信息传媒手段宣传、打造、炒作我县历史、人文地理、民族文化方面一些较有特色的东西,促使外界关注泸县、对泸西感兴趣、想到泸西走一走、看一看,提升泸县人气、汇拢四方宾客,从而达到最终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的目的、为此,建议县人民政府重启《黑虎将军》、《马缨花》两部本土影视剧的拍摄筹备工作。
(四)建议县人民政府重建阿庐艺术团。
目前的县级艺术团队还是要以政府扶持为主,形成以政府为主导的民族文艺团队,广泛网罗各类突出的文艺人才,并解决其后顾之忧,以艺术团为基地,收集整理我县各类音乐、舞蹈、器乐、戏剧等传统民族文化形式并进行艺术加工创作、宣传展示和重点打造,宣传泸西,宣传阿庐古洞,在此基础上再来逐步寻求民族文化市场化运作和树立泸西民族文化品牌之路。
工作调查报告9
xx是我市唯一的国家级贫困县,但在城市面貌上却并不“贫困”。多年来,该县坚持“民生优先”的理念和“建管并重”的原则,探索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城市管理经验和方法。走进xx县城可以看到,这里的道路干干净净、绿化一街一品,经营规范有序、牌匾整齐划一,庭院内外整洁、花草树木遍植,加之清澈秀丽的“山河渠”穿城而过,呈现出整洁、清新、有序、和谐的城市面貌。xx作为一个地域偏远、发展基础较弱的县份,在城市管理方面到底有什么独到之处,对全市有何借鉴意义?带着这个问题,我们进行了实地走访调研,总结出xx县城市管理的“真经”。
一、管理体系科学实用。
xx县的城管体制总体上分为3个层次:一是专门机构。由县城管局负责市容市貌、环境卫生、园林绿化、市政设施等管理及城市规划监察工作;同时,通过受托方式行使一定的行政处罚权,即在受托范围内以委托机关名义实施行政处罚,效果等同于综合执法。二是城市管理联席会议。由城管部门召集,公安、交警、工商、住建、环保等部门参加,通过依法厘清管理界限、细化职责分工,推动工作任务高效落实;采取错时、延时、分段管理和集中整治相结合的工作模式,消除了城管缝隙和盲区。三是街道、社区。xx全镇配备了30名居民小组长、50名社区环境卫生管护员,负责240余条巷道的日常环境卫生管护,并监督通报主要街路卫生状况。此外,在房屋征收中,还承担入户调查工作,因熟悉各家各户实际情况,有效解决了城市拆迁中经常出现的“涨户”问题。
启示:创新是发展的不竭动力。调研发现,xx县的城管体制机制的创新之处至少有三点:一是充分发挥街道办事处在城市管理中的基础性作用,将城管的触角延伸至背街背巷、进入到居民庭院。二是城管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在分工合作方面摒弃了简单叠加的做法,实现了多部门的协同,有效扩大了城市管理边界。三是创造性地执行政策,实现县城城管综合执法,不仅进一步理顺了城市管理权限关系,也较好地解决了城管与执法机构分设带来的管理效能问题。
二、管理方式贴近民愿。
xx县对待城管执法对象,采用的是疏导、规范,不直接使用强制性治理措施,做到先给出路、后施严管。比如:为根治摩的、港田车的违法经营问题,xx县巧妙运用了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先成立2家正规出租车公司,合法驾驶人只要购买汽车并办理合法手续后即可挂靠运营,正规出租车每乘次3—5元,摩的、港田车每乘次2—3元,在价格相差不多的情况下,百姓自愿选择既安全又有保障的正规出租车,摩的、港田车没有了市场,自然退出,其原车主大多通过购买低价汽车,在基本不增加成本的情况下,加入正规运营,解决长远生计问题。为解决占道经营问题,xx县引进资金7000万元,兴建了集商贸、餐饮、休闲于一体的大众商城,并实行免费提供库房、减免摊位费等优惠政策,由城管、工商等部门耐心说服流动商贩进厅经营,业户们看到进厅后不仅经营条件明显改善、营业时间得以延长,特别是大家平等占有资源、同一平台竞争,没有产生攀比、怨气和抵触情绪,短短一个月时间就完成了顺利、平稳过渡。为消除二次污染,xx县取缔了主街路的垃圾箱,改为上门收取垃圾。为此,专门购置了3台压缩式垃圾收集车,每日早6点至晚9点,定时循环收集垃圾。每当“步步高”的音乐声响起,街路两旁的商家住户提着垃圾袋、垃圾桶,纷纷奔向垃圾收集车,成为当地一景。
启示:以人为本是施政的基础。城市管理对象相当一部分属于弱势群体,对这部分人,动辄严厉打击、严格整治,效果不可能持久。xx县在城市管理工作中,能够主动换位思考,在关上一扇门的时候必定首先打开另一扇窗,并将人文关怀体现在每一个细节之中,这样的做法百姓自然乐于接受,和谐共赢也就成为必然。
三、规划建设一以贯之。
这些年,xx县的几届班子始终坚持一以贯之的发展战略,做到“一张蓝图绘到底”。在城市总体布局方面,xx县上一轮城镇总体发展规划编制于xx5年,7年来,其法律地位得到切实尊重,没有因迁就任何开发商而作人为调整,随着科学规划项目的陆续建成,形成了规范统一、特色鲜明的城市基调。如山河灌渠改造工程,策划于20xx年,规划设计于20xx年,
计划完工于20xx年,先后经历3届班子,连最初规划的细小景点都未改变。项目总投资5500万元,分三期工程,硬化道路26100平方米,安装路灯134盏,建设桥梁11座、景观小品56处,绿化92400平方米,颇有一点“小桥流水”的江南气息。在城市亮化方面,xx县政府首先出资28万元,聘请专业公司,对其主要街路进行了整体规划设计,形成了具体的《亮化方案》,细化到每一个路灯、楼体,随即按照“政府引导、部门参与、市场运作、居民受益”的原则积极推进。目前,全县亮化楼体达118栋,亮化比例居10县(市)前列,特别是各主要街路虽亮化主题各异,但整体上又保持和谐统一,给小城夜晚增添了几分亮丽的色彩。在绿化建设方面,xx县也是先由政府出资进行整体规划设计,然后全面实行市场化运作。通过工程招标的方式,将镇内街路及公园广场绿化施工建设和绿化浇水、剪枝、除杂草、修剪绿篱、保洁、涂白、病虫害防治等绿化养护工作进行发包。连续5年,在各类街路、公园广场、机关单位等地,载植串红、牵牛、孔雀草、彩页草等各类花卉20余万株,栽植大叶丁香、榆叶梅等各种灌木近300万株,栽植、移植、补植金叶榆、金丝柳等13个品种25700棵,形成了“一街一品,一街一景”的绿化格局。目前,该县城市绿地总面积达到261公顷,绿化覆盖率达到33。2%,绿地率达到29。3%,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7。1平方米。20xx年被评为省级园林先进县和省级园林城市。
启示: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从时间维度上看,城市规划不仅应该成为城市建设、城市运行的依据和前提,而且同样具有指导城市经济结构、空间结构和社会结构发展的重要作用。xx的经验告诉我们,只有做到规划先行、步步为营,才能确保城市建设管理工作不断向更高水平迈进。如果不切实尊重规划的根本性作用,以适应项目发展为名过度调整,或搞一些见缝插针式的建筑,或搞一些缺少配套的区域开发,极有可能使城市建设和发展失去根本,割裂了城市的整体功能,产业布局也难免凌乱不堪,更谈不上科学发展。
四、破解难题方法得当。
对城市管理中复杂问题的解决,xx县采取办法都比较直接、管用。在城市保洁方面,总体要求是全天候、全覆盖、不留死角。对一类街路实施机扫作业,并将城镇所有公园、广场、城乡结合部的卫生纳入日常管理,260名清扫保洁人员夏季早3点、冬季早4点开始晨清扫、日保洁,主街路每日早、午、晚3次上门收取垃圾,确保生活垃圾日产日清。环卫大队工作考核领导小组每日进行考核,严格兑现奖惩,对受到奖励的清扫保洁人员,在其保洁车上插1面小红旗,这既是奖励、也是监督,鞭策着清扫保洁人员不断努力工作,争创更好的业绩。在商业牌匾亮化方面,采取的方式是管理前移,即在商服业户办理户外牌匾审批手续时,通过循序引导、耐心说服,动员其对牌匾进行亮化。对主街路新挂或更新牌匾一律要求材质新颖、造型统一、亮化规范。几年坚持下来,各主街路的牌匾也成为当地的'又一灯饰亮点。在冬季清冰雪方面,为保护环境,xx县从不使用融雪剂,始终坚持“绿色除雪”。按照“政府主导、部门承担、全民参与、城管督办”的原则,主街路和公园广场由城管局直接负责;二类街路由县直部门单位分段承包,按各单位人员数量、经济实力确定分包面积;商服业户和居民住户将“五包”区内人行道上的冰雪清扫到路边石以下,由包路单位运出;背街背巷的冰雪,由街道办事处组织积攒成堆,由城管局清运。每到下雪天,机关干部均自觉提前1小时上班,自备清雪工具,赶赴承包路段,先清雪后工作。近几年冬季总有几场大雪,由于分工明确、责任落实、工作主动,实现了“以雪为令,随下随清”和“大雪三日清,小雪当日净”,保障了冬季居民的安全出行。
启示:思路决定出路,方法决定成败。面对当前城市管理中普遍存在的热点、难点问题,xx县没有以“共性”为理由推脱不管、放任自流,而是深入调研,找准根结,跳出传统思维的框框,采取看似简单但却十分管用的方法,以至于在一些地区追求多年的目标,在这里早已成为了常态。事实也再次证明,只要敢于担当,勇于实践,方法总比困难多。
五、文化引领教育先行。
xx县群众参与城管的热情极高,主动爱护共有的家园环境已经形成了全民的行为习惯、甚至可以称之为文化,这得益于党和政府多年来坚持不懈的教育引导。一是积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倡导“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的儒家思想,深入挖掘历史传承,总结提炼出“德、习、健、食、笑”五字养生精髓,并以小品景观形式矗立于街路两旁,倾力打造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寿”文化品牌,以此塑造城市的“魂”。二是努力营造公益为先的良好氛围。首要任务是坚持对城管执法的正面宣传,没有任何杂音,牢固树立执法人员的良好形象,让市民群众对城市管理与执法产生认同感,减少了城管工作阻力。其次是经济利益服从社会效益。xx各主要街道两侧的灯箱牌匾、工地围挡,一律刊登公益信息,为此虽然牺牲了一些经济利益,但收获的却是显著的社会效益。三是从娃娃抓起,教育群众逐步改掉陈规陋习。从xx6年开始,xx县大力推行城管教育进课堂,在中小学举办“小手拉大手”活动,先纯洁孩子的心灵,再去教育和影响大人。同时,在全社会开展“创建文明楼院”、“争做文明市民”活动,对杂乱无章的院落在电视上公开曝光,有效激发了市民群众自尊自爱、自我管理的热情。xx县各大街小巷的新建房屋并不多,但是家家户户房屋立面整洁、门前栽花种树、院子干净利落,279条主次干道绿化成活率达到95%以上,居民区全部实现美化彩化。调研中,我们还特别观察了一下孩子们的行为习惯,没有一个践踏草坪、攀折花树,让我们切实感受到xx的全民素质。
启示:上下同欲者胜。xx县的经验表明,加强城市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应放到百姓得到更好环境、更多实惠和更大便利上,在群众中切实形成共创共享美好家园的合力,唯有如此,才能将政府的管理冲动与百姓的强烈愿望有机结合,形成良性互动作用,实现可持续发展。
工作调查报告10
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保证,农民技术技能培训不仅仅是农村教育问题,而且是个社会问题。20xx年11月,根据重庆市市农业局的统一部署,南岸区农林水利局对我区农村经济现状暨农民教育培训现状进行了专项实地调研。
一、南岸区农业概况
南岸区幅员260平方公里,辖7个街道、7个镇,69个行政村,全区农业人口10.9万,农村劳动力6.5万人,现有耕地面积5.22万亩。南岸区坚持实施基层农业服务体系人才知识更新工程,每年对全区专业大户和有培训需要的农户全员进行3—5天专业技能实地培训。同时对农村富余劳动力进行了转移培训,每年培训人数约2200多人,顺利实现了再就业。目前,全区农业初步形成了花木(优质水果)、观赏鱼、生态休闲农业三大支柱产业。
二、调查方式及参与调查农户情况
根据要求,我区在农业比重相对较大的长生桥镇、迎龙镇、广阳镇和峡口镇4镇,采取抽样选点的方式进行调查,抽选到长生桥镇、峡口镇、迎龙镇三个镇后,继续采取抽样到村和农户的方式选择具体调查对象,在每个镇抽三个村,每村抽9家农户,共计81户。调查以入户问卷结合村民座谈、村干部总结陈述的方式进行。
(一)参与调查农民年龄结构:本次调查的农民中,男性54人,占66.67%;女性27人,占33.33%,接受调查的农户目前的职业主要是务农。其中年龄最小的21岁,最大的65岁,35岁以下18人,占21.97%;36岁至60岁53人,占65.07%;61岁以上10人,占12.96%。结果显示,目前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流失情况严重,留守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普遍年纪偏大。
(二)参与调查农户耕地结构:参与调查农户耕地面积为160亩,人均0.48亩,其中种粮耕地面积占17.88%(为自产自用),花木果园面积占70.15%,养殖水面面积占11.97%,表明被调查农民已基本完成从种粮为主向发展经济作物为主的转变,耕地总体价值得到进一步提升。
(三)参与调查农户收入结构:参与调查的农民及其家庭成员中有30%常年外出务工,有60%参加过本地短期务工。平均务工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40%,部分家庭则比例更高,达70%左右。从务工人数看,外出务工人员(包括常年和短期)占总劳动力的46%。参与调查的农民20xx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434元,其中种植业收入1001.69元(主要是果树、花木等经济作物),占29.17%;养殖业收入680.97元,占19.83%;非农收入1751.34元,占51%。调查表明目前我区农业比重较重的区域,农户增加收入的主要方式已从一产业为主转变到以二三产业为主,一产业已从传统的粮食作物为主转变为以经济作物为主。
(四)参与调查农户教育培训情况:参与调查农民平均受教育程度仅6.84年,其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者57人,占70.54%;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者24人,占29.46%。近五年参加过农业实用科技推广短期培训的有61人,占有75.3%;未参加过的有20人,占24.7%;参加培训的人员平均受训天数为3天。希望通过培训增加家庭收入的有76人,占94%;希望通过培训提高务工就业技能的有61人,占75%;希望通过培训提高生产技术的有48人,占59% ;无明显培训目的“凑热闹”的有8人,占9.8%。通过培训或宣传,农民对当前国家的减免农业税、良种补贴、粮食直补、农机补贴、农业综合补贴等五大政策的了解程度分别达到100%、81%、93%、48%和70%。调查表明,农民目前普遍使用的农业技术和知晓的农业政策70%来源于农业部门(农技中心)的推广宣传,表明明农业部门仍然是农民接受农业科学技术的主要渠道。
三、农民期望的技能教育培训的主要特点
调查表明:我区农民目前对教育培训的期望呈现以下特点:
(一)非农产业技能培训和学历教育对年轻人更具吸引力
被调查35岁以下农民中75%的人愿意参加城市就业技能培训,有48%的愿意参加大、中专学历教育。由此表明,身处都市发达圈的农民对城市化进程有了一定的认识,知道征地补偿只是暂时缓解生活困境,而就业是增加收入、改善生活的根本途径,因此普遍希望具有成为市民后的就业技能。希望培训和学习的专业主要是建筑、装饰、修理、餐饮、家政、物业管理、计算机操作等。
(二)种养殖业技术及产品销售技能培训对以一产业为主的农民更具现实意义
被调查40岁以上以一产业为主的农民中80%的人愿意参加种养殖业及市场销售技能培训。调查显示,期望参加花木(优质水果)、蔬菜和精品粮食种植技术培训的分别占40岁以上人数的46%、37%和17%;期望参加养猪、养鱼和养鸡技术培训的分别占29%、18%和15%。在其他培训中,农产品加工培训占18%;农产品贮藏占20%;期望参加农业机械使用及维修技术培训的占15%。调查还表明,87%的农民希望参加农产品市场销售技能培训,希望具备农产品市场销售技能,反映出目前农村年龄相对偏大的农民“自产自销”的小农思想意识仍然存在,对专业合作组织的认识不够、参与度不够。
(三)费用低廉、居住地附近的短期培训更具人气
调查发现,46%的农户愿出10元以下的费用参加培训,17%的农户愿意出20至50元以内的费用参加培训,9%的农户希望参加免费培训,表明在培训费用上农民普遍倾向于价格低廉者。28%的农民选择村作为参加培训的地点;20%的农民选择镇作为参加培训的地点;43%的农民选择区农广校或农技中心作为参加培训的地点;9%的农民选择市或其他部门作为参加培训的地点,表明大多数农民希望就地就近进行培训。在培训时间上,期望培训时间为1天的占26%;期望培训时间在2至3天的占42%;期望培训时间为4至7天的占18%;期望培训时间在7天以上的占14%,表明大多数农户倾向于短期培训。
四、目前农民教育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我区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的途径除传统的种养业外,更多依赖于务工、经商及发展观光休闲型农业。当前农村“一村一品”的产业格局没有完全形成,同时由于农村劳动力素质普遍偏低,缺乏专业技能,就业面比较狭窄,使务工收入普遍不高且得不到充分保障;经商风险相对较高,且一家一户发展规模有限;发展观光休闲农业受受用地、资金、基础设施等因素限制,普遍档次不高,效益难以持久。结合我区总体规划和城市化发展趋势,相对而言,从提高农民就业技能入手以确保农村经济和农民增收为成本最小、综合效益最大的投入方式。调查表明,目前农村就发展和开展规模化培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培训机构急需健全
现阶段负责农民教育培训工作,主要有区镇两极政府、农业、教育、科技、劳动等部门,不但缺乏必要的政策、资金和舆论支持,且管理部门与资源配置不相适应,缺乏明确的实施主体,全区现有的农民专业技术技能培训实习场所大多依托种养殖业大户的基地或企业操作车间,种养殖大户基地规模有限、比较分散且种养殖品种相对比较集中,缺乏综合性;企业处于自身利益考虑,培训的目的性和专业性很强,大批量、多口径、多方向培训存在实际操作困难。
(二)培训观念亟需转变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镇、村两级对农民技术技能的组织引导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部分干部认为农民只要能有活干、不上访闹事就够了,对组织农民参加教育培训重视程度不够,宣传教育不到位;二是农民自身认识存在误差。相当部分农民等待城市开发建设征地,认为征地后政府会包办解决就业问题,自主参加培训、提高自身就业技能的积极性不高、学习的目的不明显,学习的效果也不佳。同时部分农民存在急功近利思想。据培训统计调查,培训一项实用技术需25学时(4天),培训一项就业技能需50学时(8天),而部分农民希望通过2至3天的技能培训就能掌握一门技术,甚至在专家教授实地培训时,只要求讲“如何增加产量、如何减少投入”或直接传授“秘诀”,对应该具备的基本技术和管理知识缺乏兴趣。
五、对当前农民培训工作的建议
根据调查,我们认为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当前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事关重大,对此,有如下建议:
(一)以市场为导向,提高培训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一是从农民转移前抓起,搞好岗前培训。这类培训应以农村18—40岁的中青年农民为主要对象,以市场实用技能为主要内容,以定向、订单培训为主要途径,以提高转岗就业率为最终目的。根据社会和农民的需求设置专业,根据专业需要确定学制,根据培训对象因材施教,根据培训内容选择培训方式方法。二是以提高输出就业率为目的.,着力打造培训品牌。培训职能部门和培训单位要树立品牌意识和质量意识,按照国家职业标准和对不同行业、不同工种、不同岗位的从业人员基本技能和技术操作规程要求,制定培训规划,科学设置培训专业,实施短期培训与学历教育相结合,集中培训与分散培训相结合,按需培训与订单培训相结合,走先培训后输出的路子,促进劳务输出的良性循环。三是从企业发展需要出发,抓好岗位培训。引导用工单位充分认识提高职工素质对企业发展的意义,进而像注重技术革新一样重视对农民工的岗位培训,自身条件不具备的可委托职业培训部门代为培训。四是以农业实用技术推广为目的,搞好产业培训。这类培训应以农村中老年农民为主要对象。针对这部分人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家庭负担偏重的实际,将培训阵地前移,以农作物栽培、畜牧养殖、病虫害防治、农产品加工、农机维修等实用技术为主要内容,进行面对面、手把手式培训。
(二)整合教育资源,强化培训体系建设
农民技术技能培训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覆盖面广,培训群体数量大,需要对我市现有教育资源进行整合,形成合力,共同开展农民技术技能培训。目前,除部分定点的种养殖大户和企业培训基地外,我区有定点培训机构1家,属非营业性社会培训机构,隶属于区就业局;1家属营利性社会培训机构,隶属于市公安局;1家属教育培训机构,隶属于区教委;9家属社会办学机构,属私营、合伙、股份性质。针对农村有的是培训生源,缺的是培训资源;而教学单位有的是培训资源,缺的是培训生源的问题,一是强化政府统筹,进一步深化职业教育体制改革,打破部门和职业学校类型的界限,打破先建校、后培训的旧思路,在整合利用社会培训资源上下功夫,力避培训基础设施重复建设,增加不必要的资金投入,实现统一规划和管理,做到统筹规划、统筹政策、统筹办学、统筹资源,真正实现资源共享。建议政府成立领导机构具体负责这项工作。二是充分利用新闻媒体,搞好宣传教育与科技培训的有机结合。电台、电视台根据农业生产季节性变化,随时播放农民急需的新技术。
(三)多方筹措资金,加大培训投入
开展农民技术技能培训,经费是保障。国务院下发的《20xx—20xx年全国农民工培训规划》明确指出: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要加大对农民技能培训的支持力度,在财政支出中安排专项经费扶持农民工培训工作,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经费实行政府、用人单位和农民个人共同分担的投入机制,用于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的补贴经费要专款专用,提高使用效率。从实际情况出发,建议采取三个部分的原则筹措资金。一是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项目经费;二是财政专项资金;三是是参加培训的学员,适当交一部分,逐步形成政府扶持、用人单位资助、培训单位减免费用、农民适当承担部分费用的投入机制。
工作调查报告11
近年来,随着国家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实施,对“三农”的支持力度日益加大,支农专项资金规模逐年增加,这对于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等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从以往对财政支农专项资金的检查情况看,在具体分配、使用和管理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为提高资金使用绩效,本文对存在的问题和原因作一简单的分析,就如何创新财政支农资金使用管理模式和机制进行粗浅的探讨。
1、支农资金管理主体不顺。一是支农资金管理部门多。目前,支农资金管理有财政、发改、交通、民政、扶贫、农发、农业、林业、水利、国土等多个部门。二是同类资金涉及部门多。如:涉及农村公路资金的有发改、交通、扶贫等部门;涉及土地整理的有农业、国土、农发办等部门;涉及农民培训的有扶贫、农业、人社等部门。三是资金下达渠道多。同一个项目,有国债资金、转移支付资金等。
2、立项不科学。这些年,随着国家投入的不断加大,大大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但一些地方急于争取资金,对项目的可行性没有经过充分论证,盲目夸大项目效益,立项报告真实性不够,可行性内容空虚,对风险评估不够,缺乏科学性。“办公室项目”多,项目申报随意性大。
3、资金使用效益不高。一是资金使用重复。目前,项目管理普遍不规范,申报随意性大。一些项目经过包装后,同时向多个部门申请资金。多头申报、重复申报严重。更有甚者,以此套取国家资金,谋取个人私利。二是资金使用分散。支农资金虽然在逐年增加,但有些项目资金使用分散,发展重点不突出,效益低下。
4、资金监管难。由于支农资金管理部门多,来源广,同一项目可能得到多个部门的扶持资金,而各主管部门之间又缺乏配合,信息不畅,给监督检查带来难度,难以及时掌握资金使用情况和违规资金的多少,跟踪管理流于形式。
5、个别项目资金有被挤占套取现象。由于一些项目管理费难以到位,或个别项目单位经费紧张,在无其它收入来源的情况下,在项目建设资金上打主意,使项目建设内容大打折扣。
1、部门之间不协调。现行体制下,支农资金条块分割、分头管理,在政策和资金的分配上没有形成一个有效的协调机制,往往是各自为政,缺乏沟通、配合。客观上,部门利益思想仍广泛存在,许多部门仍掌握着对财政资金的“二次分配权”,严重影响了支农资金的正常运转和及时拨付,甚至滋生腐败的温床。
2、预算分配不健全。现在,国家对“三农”投入力度越来越大,种类越来越多,但是,每类项目建设,地方一年到底有多少资金,年初预算很难准确地反映。另外,支农项目和计划一般都由业务主管部门自行研究决定,并按各自渠道上报、批复,而一些主管部门对项目批复的随意性较大,透明度不高,不便于地方对资金的统筹安排。
3、事权财权不统一。支农资金并未按其性质归类管理,许多业务主管部门职能交叉、重叠,资金管理混乱,出现同一部门管理多类资金,同一项目可在多个部门争取资金的现象。这也造成了支农资金多头申请、重复申报,甚至损失浪费,同时,加大了监督检查工作的难度。
4、县域经济发展落后。目前,我国仍有许多县的经济发展比较滞后,财政增收困难,预算安排捉襟见肘,事业单位经费和绩效工资难以保障,在无其它增收渠道的情况下,许多单位想方设法在支农专项资金上做文章,挤占、挪用专项资金。同时,财政的'困难,也使得许多项目配套资金难以真正落实到位,造成一些项目难以按设计要求完整落实到位,工程量有所折扣,项目实施进度缓慢。
5、县级规划不到位。县级部门没有对全县项目建设进行统一规划,缺乏通盘考虑,项目库建设不到位,难以按照规划统一申请立项,统筹考虑,往往是由项目单位自行申报,而上级部门难以全面掌握下面的详细情况,项目的合理性难以判断。资金到位后,更缺乏统一的监管协调机制,对资金的使用方向不明,到最后,项目资金来了多少,做了什么,没人清楚。
1、充分赋予县级统筹资金权限。为反映支农资金全貌,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防止资金过于分散,对上级下达的专项,除给农民的直接补贴、救灾资金等具有专门用途的资金外,在不改变其基本用途的前提下,由县财政把握总量、优化结构、统筹安排、集中使用,真正做到同类项目一个部门批,同类资金一个笼子出。
2、深化预算制度改革。一是完善预算分配制度。在转移支付项目的设立上,按资金性质,如农村公路、水利、林业、土地整理等大类设立;在分配上,按各地农业人口、耕地面积、林地面积、水利工程处(座)数等,并结合当地财政收入及经济状况合理确定转移支付规模。二是完善现行支农项目和资金下达方式,取消部门对财政资金的“二次分配”权,支农资金打包下达到县,增强县级财政在资金使用和项目建设中的自主权。县级项目报省、市备案,除重大项目外,省、市对县的项目建设和资金安排不过多干预,只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绩效考评,县级政府对资金使用安全负责。
3、充分理顺支农管理部门,合理调整各部门的职能。发
改委等综合性的部门不具体分配资金、审批涉农项目,主要负责预算执行的监督、农业农村发展规划及政策的研究,将预算的具体执行、项目的具体审批和组织实施等职能划归相关主管部门。项目主管部门具体组织项目实施,并对项目建设的真实性、质量、项目效益等负责。财政部门要确保财政资金到位率,同时要加强对项目资金的日常监管。
4、适时调整县财政配套政策。近年来,国家对基层的大量投入,对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确起到了巨大作用,但相当一部分项目都要求地方配套,对一些财政困难县来说,压力相当大,配套不到位现象不同程度存在,严重影响了项目建设,造成工程质量低下或不能按计划完工,影响资金效益发挥。建议在国家财力已经好转的情况下,逐步取消县配套。
5、加强项目建设管理。一是认真规划、科学建库。地方政府要根据本地实际,分类建立项目库,作为项目申报的依据。二是加强项目资金设计的合理性。对项目资金,在支出计划中,要适当安排设计、监理等管理费用。三是建立项目销号制度。在统一规划,统一申报的基础上,建立项目销号制度,对已完成建设的项目,在一定周期内不再立项安排资金,形成项目建设的良性循环机制,从而有效防止多头申报、重复申报,套取国家资金的现象。
工作调查报告12
一、调查的背景与目的
我局始终将统计保密法制宣传教育及依法治统作为当年一项主要工作来抓,成立保密普法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切实抓好保密普法工作,在年度工作中将本年开展保密普法工作情况进行认真总结,并列入下一年工作计划当中。每年紧紧围绕计划开展工作,并做到年初有计划,年末有总结。(标准分4分,自评分4分)
校本教研作为一种新的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方式,已经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春风,走进了每一所校园,融进了每一位教师的生活。但是,随着新课改的的深入,由于职业倦怠、缺乏创新精神、教研功利观念等原因,相当一部分教师对校本教研的激情和新鲜感渐渐变淡,随之而来的现实问题、困惑却越来越多,影响、制约着教师业务的成长和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
我校开展《城乡“网上结对”互惠教研的有效方式与策略研究》这一课题研究旨在寻找教研新途径,拓展教研渠道,充分利用网络和信息技术,突破城乡学校间的时空限制,与拥有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的学校结对,寻求专业引领、教研合作与成果共享。通过充分整合网上结对学校的优质教育教学资源,集中结对学校的人力优势,让结对学校在新课程改革的实践中相互促进,取长补短,共同发展,进一步提高学校办学质量和水平。
为使该课题的研究有一个科学的起点,课题组针对学校基层教科研活动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设计调查问卷,先后在XX市XX中学、第八中学、XX中学开展了学校基层教科研工作的问卷调查。
此次问卷调查,目的在于准确了解学校校本教研的现状,总结出其存在的问题以及教师对网络教研的需求和期望,加强针对性研究,有效推动省级课题《城乡“网上结对”互惠教研的有效方式与策略研究》的深入开展,为接下来的研究提供客观依据。
主抓好课题研究队伍建设和青年教师队伍建设。加大了培养力度,一是大力宣传先进的科研理念,使之内化为教师的理性认识,物化为教师的教学艺术;二是大力倡导教育科研,组织教师参加各类培训活动,深入开展教育科研工作,以研促教,教研相长;三是以丰富的活动吸引教师自觉参加业务学习和锻炼,参加论文评比和优秀案例评选等,包括以下几项:(1)县级教学、科研论文征文活动;(2)县教科所案例评比活动;(3)县教研室论文评比活动;(4)中国教育编辑部论文征集活动等。
二、调查的基本情况
㈠ 调查对象:本次问卷调查我们面向XX市XX中学、第八中学、XX中学的全体教师,从中随机抽取了220名教师参与调查,共发放问卷220份,收回有效问卷218份,占所发放问卷的99.1%。
㈡ 问卷调查的设计方面:
问卷设计主要参照近年来国内学术界倡导的校本教研三要素:个人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问题主要涉及学校和教师的背景、学校教研工作、教师个体教研状况、教师群体教研状况、对教育科研的困惑和期望等六方面。
㈢ 调查方法:采取抽样的调查方法,问卷调查与随机访谈相结合,以保证调查结果的真实可靠。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1.在“新课程下,您最需要进修、学习的是哪些方面?”、“您最愿意参加的教研活动是哪些?”和“你认为,哪种方式的教研活动对你提高业务能力最有效?”这四个问题的调查结果中,大多数教师对提高自身专业素质亟需加强的方面有清醒的认识,把个人探索、同伴互助与专家引领相结合的方式,看作是提高业务能力的有效途径,这就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加强教研活动工作的重要性。
2.在“你认为开展教研活动对有帮助吗?”、“两年来,您认为你校开展教研效果如何?” 和“你觉得你们学校校本教研活动存在的问题有哪些?”这三个问题的调查中,我们发现有近60%的教师认为学校的校本教研效果不明显,对提高教学质量帮助不是很大。有70%的教师认为学校开展校本教研效果一般,看不出促进作用,从这一数据说明了大部分教师对学校教研活动工作的不认可,调查中教师普遍提出学校的教研活动常常仅限于听评课、教材研讨、形式单一、重复现象严重,虽然有时也有教研室组织的骨干教师送教下乡,邀请教研员到学校进行专题讲座等,都由于时间、精力和其它客观条件的限制,杯水车薪、教师受益面窄。这说明我们的教研活动还有待于进一步改进做法,因为只有高质量的教研活动,才能赢得广大教师的认可。
3.在“你认为制约自己参与教育科研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这个问题的调查中,我们也发现有相当一部分教师由于对个人专业成长不重视,认为教育教学任务重,压力大,只是把精力用于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对于搞教研心有余而力不足。部分教师认为学校的专业引领跟不上,也没有亮点和自身的特色,导致教师不能从教研活动中收益,感受不到教研活动对学校质量和自身专业素养潜移默化的影响。还有一些教师认为学校没有发展教育科研的激励措施,激励机制不完善,只能保证数量,难以保证质量。
4.在 “为了有效开展校本教研,你认为学校在校本教研活动中要采取哪些有效措施?”和 “你理想中的教研活动是怎样的?”这两个问题的调查中,教师们从教研活动的各个方面提出来许多具体的要求、建议和措施,分别涉及到教研活动的各要素,教研活动的主要形式,对教研活动的重视,对教师的培养等方面,尤其是对教研活动的形式怎样才能适合教师,怎样把先进的教学理论与实践统一起来,使广大教师通过教研活动获得培训和提高,最终有效实施新课程和促进学生发展等教学中的困惑提出了质疑,并阐述了自己的认识和看法,认为教研活动要从根本上解决教学问题,就要结合教学实际采取一些交流、探讨的方式进行,让教师乐于参与,敞开心扉去探讨交流,并有所收获。
四、调查给予我们的收获和体会
1.通过调查,我们深深体会到:校本教研,必须符合学校实际,必须适合教师实际,让每一位教师在研究的过程中得到发展。
2.通过调查,引发教师通过理性的思考问题,激发了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内驱力,致使教师改变以往的观念,积极投身研究,努力提升自身专业化发展水平。
每学期初教研活动有计划,学期末教研活动有总结。为改革课堂结构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坚持开展听、评、说课活动。而且把这个活动作为本学期重要的教研活动。本组教师十分重视听评课活动,听课前认真备课,设计教案,互相切磋。听课后认真评课,如教学内容安排否恰当,难点否突破,教法否得当,教学手段使用,教学思想、方法渗透,否符合素质教育要求,老师教学基本功等方面进行中肯,全面评论、探讨。听课、评课活动促进教学水平提高。
学校教育科研制度的建设最终是为了提升教师的素质,是为了最终达到无意识境界而采取的一种有意识手段。俗话说:“不依规矩,无以成方圆”。20xx年,我校全面推进教育科研工作制度改革,充分利用制度的规范性和指令性优势,确保学校教育科研工作有章、有序的开展。具体举措有:
一年以来,在学校领导高度重视下,在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我校的教科研工作成绩显著。校本研修,校内外专家讲座,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各级课题分层推进,规范过程管理,再次蝉联“西安市‘十二五’规划小课题基地学校”荣誉称号;中高考试题研修,以考代训,促进教师自主研修;教科研成果累累,研发校本教材12本,20多项教科研成果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50余项科研成果获得了省市级以上奖励。
3.通过调查,我们了解到了教师们对有效开展教研活动的.一些好的方法和途径的建议,这对我们以后的课题研究工作提供了更好的方法和思路,为课题的进一步有效实施奠定了基础。
4.通过调查,在今后的教研中,我们将组织教师以各种形式互相研讨、交流、学习,形成团队意识、合作精神,营造和谐、积极向上的校本教研氛围,扎实开展教研,提高实效性。
5.通过调查,我校将抓住《城乡“网上结对”互惠教研的有效方式与策略研究》这个课题,通过网上结对学校教研模式的实践研究,实现学校、教师结对常态化,促进日常教研活动与区域资源建设有机结合,充分发挥结对学校的资源优势,突破单校教研中实际遇到的师资、技术、空间等方面的“瓶颈”,为教师群体提供跨时空、跨学校、跨学科、跨区域交流的服务平台,切实解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棘手问题,从而提升教师教学教研水平。
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担任班主任以来,学生的思想转变了,成绩提高了.在我的班级“尖子” 学生会越来越多,差生会由多变少到无.举几个例子:⑴有个学生叫fwd,在进我班之前受过处分.我大胆教育重用他.使他转变成一个品学较好的“三好学生”;⑵chshh,关于 这个学生,是白塔小学老师都知道,发生的一件件事情,上学期就逃学多次,成绩很差,他有多种刀具,他在学生中说:“我敢说,把blsh杀了.”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我没有放弃,分析了解情况,进行耐心教育,并买4元多的学习用具给他用.终于使他考上了初中.在上届有两个留级生,大家知道,谁想要留级生.这两个学生进入我班,我不歧视,进行正确引导教育.结果,都考上了初中,其中fhy考了总分187.5分, 在全校是第一名.今年我们班四个留级生都考上了初中.
五、今后进一步做好课题研究工作的思考和建议
1.建章立制,规范校本教研管理。学校要牢固树立“科研兴教”、“科研兴校”思想,以新课程为导向,以促使每个学生发展为宗旨,着眼于教学活动的改进和教学质量的提升,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把开展校本教研作为学校教育工作的大事来抓。认真组织教研课题的实施,组织教师学习教育理论,树立现代教育观念,形成研究意识,自觉参与,提高素质。
2.让教师尝到教学研究的乐趣,引领教师走专业化发展的道路。 校本教研关键是培养教师的研究兴趣,让研究成为教师的一种自觉的行为。因此校本教研必须充分考虑教师的感受和内在需求,突出教师在教研工作中的主体地位。学校可以倡导教师积极利用网络,建立个人教研博客、参与学科群组讨论,使教师以研究者的眼光反思、分析和解决自己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用研究的态度来审视学生、审视课程,研究课堂,通过教师之间的互动,品尝到研究的乐趣,获得工作的成就感和满足感。
3.坚持多种教研活动相结合的模式。探索引领农村学校通过与网上结对学校的互动教研有效方式使校本教研走出困惑,以求改进、突破“瓶颈”并有所创新。使校本教研摆脱浅层次的徘徊状态,充分利用网络和信息技术,寻找专业引领,与网上结对学校实现“校际互动的专业共同体”,形成良好的问题研究的“人文氛围”,满足教师解决问题的需求,提高校本教研的实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达到校本教研可持续良性发展的目的。
4.加大经费投入,建立教研激励机制。落实教师参加教研活动的成果效应,定期对教师的教学教研成果给予奖励,并将教师的教学教研活动成果与评优晋级挂钩。激发教师工作热情,鼓励教师以积极的心态参与教研,以提高教研活动的有效性。
工作调查报告13
按照上级要求,县妇联针对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和巾帼志愿者者队伍建设这两个主题,认真组织开展了调查研究。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从目前情况来看,全县17个乡镇,10个社区,20个县直机关妇委会,有一支巾帼志愿者队伍活跃在社区,亦称为家庭暴力说劝队,主要由离退休老干部、计生专干、妇联主席等人员构成。社会工作从业人员的行政机构数21个(县妇联内设妇女权益维护类1个,城乡妇女发展1个,妇女宣传工作数1个,儿童和家庭工作数1个,再加上乡镇妇联17个),总人数25人,其中女性25人。社会工作从业人员事业单位数5个(妇女权益维护类1个,事业单位妇委会1个,妇女儿童宣传类1个,妇女儿童教育培训类1个,家庭教育和文化建设类1个),总人数55人,其中女性占39人。城乡社区妇女组织数10个,社区妇联10个,总人数10人,其中女性占10人;家庭教育和文化类机构数10个,总人数10人,女性占10人,其中家长学校数8个,总人数8人,女性占8人。
二、现状分析
从上述情况来看,目前,我县妇女儿童权益维护类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现状不容乐观,除了专门或兼职从事妇女儿童工作的妇女工作者之外,所谓的民间组织在一定意义上说存在的范围很小。专业范围更是受到很大程度地限制,绝大多数没有接受过系统的专业教育,从事社会工作专业或社会心理学等相关专业几乎为零。职业评价等级基本处于未获等级的状态。
出现上述现状的原因主要有:一是没有一定的行政执法权,在一定程度上限定了其发展的深度和力度。比如遇到妇女家暴投诉案件,我们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是我们通过组织给你调解一下,至于给施暴者多大的惩罚,多大的.威慑,给被施暴者多大的安慰,可以说是微不足道。就是这样的存在现实,就是让我们从事妇女维权的工作者也感到无可奈何,何况是她们呢?二是缺乏规范的岗位设置、有效的激励机制和良好的社会认同等,是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发展缓慢的普遍原因。三是待遇偏低、作用得不到有效发挥而不能安心工作,在一定程度上限定了其发展的内在活力。就拿村一级的妇代会主任来说,她们的工资经济好一点的村可以拿到200-300元左右,经济差一点村拿的更少,甚至有的还拿不到钱,至于说她们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对于她们来说已是她们最大的希望和满足了。
三、意见和建议
1、加强源头维权,制定出台一些有关社会工作从业人员的好政策,在源头参与上提供可靠保障。
2、解决人员编制问题,使社会工作从业人员在政治上拥有一个合法的明确的身份。提供合适的条件和待遇,在物质上提供必要的支持。从而吸纳和接收一批热心妇女事业的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投入我们这支队伍当中来。
3、建立有效的奖励机制和良好的用人机制,注入新鲜活力,提高综合实力,丰富工作内涵。
4、采取多种措施,逐渐获得社会的认同,提高全社会的普遍认同感。这不是一个立刻就能见到实效的短期行为,需要社会方方面面的长期的共同努力。
5、加大媒体的宣传,增强社会对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和巾帼志愿者队伍的关注力度,借助电台、报纸、网络等主流媒体宣传报道一批典型,搭建平台,营造氛围。
工作调查报告14
局党组:
为进一步理清思路、解决问题,客观认识小车队在交通工作中的作用,分析小车队设立的意义及前景,现将小车队的工作情况及20xx年工作方案汇报如下:
一、前期工作情况
(一)小车队成立的背景
为进一步加强行政执法工作力度,加快交通新型企业发展,树立交通形象,20xx年,交通局购买普桑7部,长安之星2部、普桑1部(稽查站),县换给普桑1部(皖s30953)。由于是分配给各站队,统一管理及调控机制缺乏,加之站队自律意识不强,致使20xx年交通车辆各类事宜陆续出现,一是管理差,车辆丢失2部;二是车辆使用差,私人用车严重交通责任事故2次;三是车辆保养差,车辆人为损毁现象普遍;四是车辆监督差,随意使用、乱停乱放、以私代公,交通形象严重受损。为解决上述问题,提高车辆使用效率,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改善和树立交通新形象,20xx年初,局成立了交通局小车队,股级单位、企业性质,具体负责县城中队、稽查站、新型客运企业的车辆管理工作,由局办公室负责协调,分管办公室的同志分管。
(二)主要成绩
车队成立以来做到了“两下降、三保障、四提高”,即非工作用车次数及里程显著下降、车损率显著下降;保障了规费征收用车、保障了新型客运企业用车、保障了局及相关协调单位用车;提高了车辆使用与保管的安全系数、提高了服务质量、提高了工作效率、提高了社会形象。
20xx年,截至12月中旬,小车队已安全行车28万公里,全面完成运管所制定的里程计划,无重大责任交通事故,无出现人为的机械事故,车辆按时入库,驾驶人员服从调动,主动配合工作。
(三)具体做法
1、严格监管:交通局与车队签订目标考核责任书,对车队按照管用分离的原则,就人车的管理、所需费用的划拨、车辆使用的程序、安全责任的认定等作了具体规定。车队每月就车辆的使用情况、各单位用车情况、驾驶员考核情况、车辆维修及用油情况等文字及报表向分管负责人汇报、向相关负责人通报。
2、规范程序:用车由各单位申报,运管所长审批申报单,小车队调度车辆,对码表数进行确认,归库时由单位负责人对行驶里程进行签字确认,车队对每月根据派车单进行台帐登记并进行总结。同时车队坚持24小时值班制,对到归库时间仍未归库的车辆,由值班人员进行电话询问和催促。
3、车辆供油:由小车队派专职人员陪同驾驶员共同定点加油,实行满油箱制,统一加油,统一结算,确保了油料的供应,同时对驾驶员确定百公里耗油数,基本上杜绝了公油私用现象。
4、保养维修。由车队所属维修站定期对车队所有车辆进行保养,督促驾驶员时刻保持车辆良好的技术状况,保证可随时出车。车辆维修时,由驾驶员填写申报单,车队分管负责人核实签字后方可维修。
5、安全管理:由车队与各驾驶人员签定了《目标考核责任书》,制定了“十个禁止”规定,在阴雨、雾、雪等恶劣天气下,无特殊情况,车队原则上不出车。车辆晚间必须入库,归库后车门及车库门一律落锁。
二、存在问题及分析
(一)存在问题
由于以下因素导致出现了个别不协调现象。一是车队负责人综合素质
、车辆管理水平有待提高;二是站队负责人想控制车辆,随意用车;三是运管所油料标准核定低,里程不够;四是由于原先采取了“人定车,车不定队”的管理模式,致使车辆、驾驶员更换频繁(后经研究决定采用“保持稳定,局部微调”的管理模式,取得了较好效果);五是交通局因应付各类检查和上级领导用车,时常从车队抽调车辆。
为此,下步需加大协调力度,运管所与车队定期举行协调会议,分析和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以促进工作顺利开展。
(二)车队存在的必要性
由各站队管理车辆,各自为政,管理分散,无法统一管理,必然会引发以下问题:
1、“公车私用”现象严重,甚至会使公车变成各站队负责人的私家车,这在现在某些单位已成为事实。
2、由于车辆无固定停车地点,缺乏必要的`管理措施,可能会导致车辆的丢失。
3、车辆的定期保养、检修不能及时跟上,车辆技术状况难以得到保障,车损率较高,隐患极大,同时部分人员没有强烈的安全意识,“雨、雪、雾、冻”等恶劣天气出车,可能造成交通事故频发。
4、交通稽征车辆满街跑,乱停、乱放,影响交通形象。
5、车辆使用里程数无法控制,油耗损失难以估计,浪费极大。
三、20xx年工作方案
为进一步加强车队管理,提高车辆使用效率,保证运政、新型企业及其它临时性用车,保障交通事业的快速发展,结合上述实际,特制定20xx年小车队工作方案如下:
(一)管理
1、进一步加强车队班子建设,提高领导水平;加强车辆驾驶员考勤,保障驾驶人员在工作时出勤出力;严格落实值班制度,保证信息畅通,确保各用车单位随时有车可用。
2、设立意见簿。为加强车队、各用车单位的交流沟通,解决派车与用车之间的矛盾,促进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由小车队印制意见簿,发至运管所、稽管大队、四站(城东、城西、闸北、稽查站)、运政执法1-5中队和新型企业的负责人,对车辆技术状况、驾驶员、车辆维修保养填写意见和建议,每星期由小车队收集汇总一次,对所提出的问题认真加以研究和整改。
3、每星期出一期车队动态,将各单位的用车情况及时通报给各用车单位;建立车队与运管所、各站队、新型企业的协调会制度,更好地协调好车辆使用行为。
4、由小车队每月进行一次车辆使用情况统计,并形成报表,分别报运管所、稽管大队、企管股、局分管领导、办公室、计财股,同时抄送给各站队、新型企业。
5、小车队在加强县城各单位的用车管理的同时,进一步强化对乡镇交管站车辆的技术服务。
(二)核算
1、运政。截止20xx年11月30日,县城中队及稽查站经费及里程之比,折合每公里征费58.7元;按每百公里耗油11.5公升计算,每公升油征费510.4元。
依此测算,完成1480万元征费任务,需25.2万公里,2.9万公升油。
县城各站依据任务,按上述标准逐一测算并下达计划;运政执法中队考虑执法特殊性,收入每1万元另增加25公里(如每月完成20万元,增加500公里,每天折合增加16.7公里)。
2、新型企业。根据企业目前情况,仍按1.85元/公里计算,原则上不限定数额。
(三)调度
1、车辆:企业车辆原则上保障两部车,一部普桑(主要用于外出协调业务)、一部长安之星;运政单位从原所有普桑中调出皖s30953车,增一部长安之星。
2、运政:日常工作由各站(队)填写派车单,小车队调度车辆,出车时由车队、用车单位负责人对码表数共同在派车单上签字认定,归库时,对码表数和使用里程数最后在派车单上签字确
认,如无用车单位签字确认,小车队拒收派车单,其间发生的一切费用及责任事故由用车单位承担。特殊情况或突击性任务时,四站(城东、城西、闸北、稽查站)、五队用车由运管所长或稽查大队长批准。
3、新型企业:由用车单位负责人填写派车单,局三产办审批。派车、归库程序同运政。
4、重大问题,特殊任务由分管小车队领导批准。
以上车辆、驾驶员与站队的关系的总原则是“人定车、车定站”。
(四)考核
每月的工资单,按驾驶员档案工资的70%进行打卡,工资单上必须要有用车单位和车队负责人合签后才能发放(各用车单位要签明驾驶员工资的具体发放比例),另30%随各站队工资模式,年底由小车队统一兑现。
如果驾驶员连续两个月工资达不到70%,由小车队另行制定处罚意见。
(五)经费
按照“谁使用,谁付费”的原则,以1.85元/公里的标准,由局计财股根据运管所、稽管大队、各站(队)、新型企业认可后的报表统一划拨给小车队。
涡阳县交通局:办公室 企管股 小车队
二○xx年二月二十日
工作调查报告15
从源头上减少人口出生缺陷,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利国利民,关系重大。减少一个出生缺陷儿童,幸福一家人,快乐一群人,同时也减少了一份社会负担。落实出生缺陷干预措施是落实计划生育国策中“优育”的重要保障。特别是在“二胎”政策放宽的新形势下,育龄妇女人数将增多,产龄将普遍增大,人口出生缺陷发生的几率可能增加,为降低我市人口出生缺陷发生率,特提出以下建议。
(一)强化政府责任,完善工作机制。一要加强领导。成立由主管副市长任组长,市卫生局、发改委、人口计生委、财政局、民政局、环保局、食品药品监督局、妇联、残联及宣传媒体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__市出生缺陷综合防治领导小组,负责研究制定并组织实施全市出生缺陷综合治理防治工作规划,协调解决防治工作中出现的重大问题。二要完善工作机制。要进一步完善政府领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出生缺陷预防工作机制,建立市、县区、乡镇(街道)、社区(村)预防出生缺陷工作服务网络。三要将出生缺陷纳入当地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建立严格的政府绩效考核措施,将控制人口数量指标和降低人口出生缺陷指标统一考核,定期检查考核评估,确定各项任务目标落到实处。四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各级政府在财政预算中设立出生缺陷干预工作专项经费,把出生缺陷三级预防各项检查及治疗费逐步实行免费或列入城乡医保报账范围;切实改善妇幼机构的'条件,强化专业技术人员业务培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设备装备、宣传和治疗经费的投入。五要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出生缺陷防治。动员各方资源和力量,共同推进出生缺陷防治工作。
(二)强化优生优育意识,加大宣传力度。优生优育是预防和降低出生缺陷率的治本之策,要通过多渠道、全方位的宣传,强化优生优育意识。大力宣传《母婴保健法》、《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环保法》、《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食品安全法》、《药品管理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广泛宣传婚前医学检查、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孕产期保健等科普知识,提高群众优生优育自我保健意识,主动接受出生缺陷干预。要加强公益性宣传,在__电视台、《__日报》开辟专栏,普及优生优育知识,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行为方式,营造优生优育、预防出生缺陷的良好氛围。人口计生、文广、民政、卫生、妇联、共青团等职能部门,要联合开展形式多样、行之有效、深入持久的宣传教育活动,全面提高育龄群众对预防出生缺陷知识的知晓率及优生咨询率达到95%以上,不断增强育龄群众自我防范出生缺陷的意识和能力。
(三)强化
行政干预,确保出生缺陷三级预防措施落到实处。一要强化行政手段,确保出生缺陷干预措施的目标任务落实到位。针对当前__出生缺陷预防工作实际,按照__省出生缺陷干预工作要求,各相关部门要以预防严重、高发先天性疾病为主攻目标,完善以一级干预婚前医学检查、孕前医学检查与孕前保健为主体,防止出生缺陷的发生,做到婚前医学检查率和孕前优生检测率均达到80%以上;以二级干预产前筛查、孕期检查和孕期保健为重点,减少出生缺陷儿的出生,做到产前筛查率达到50%以上;以三级干预新生儿疾病筛查与听力筛查及治疗为补充,做到新生儿筛查率和听力筛查率分别达到80%和60%以上,对已出生的出生缺陷儿提供优质服务,有针对性地进行康复治疗,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二要强化监督考核评估工作。相关的行政部门及其监督机构要对出生缺陷预防措施的目标任务落实情况进行监督考核评估,要奖罚分明,对预防人口出生缺陷措施目标任务落实不到位的,要按照计划生育处罚规定对相关人员及单位进行责任追究。
(四)强化网络建设,提高服务监测水平。在全市建立全面、系统的市、县区、乡镇(街道)、村居(社区)四级出生缺陷监测服务网络,把出生缺陷网络纳入社会治理社区网格化管理之中,及时掌握全市出生缺陷发生情况及地区、人群分布情况,进行预测预报分析,为政府和广大群众提供科学有效的出生缺陷预防控制的咨询服务。各相关部门要积极开展出生缺陷长期监测性研究,寻找出生缺陷主要致畸物,研究原生环境和环境污染、营养、生殖道感染、常见职业病危害等与出生缺陷的关系,寻找有效预防、诊断与治疗的方法和技术。在全市建立一支技术精湛、业务过硬的出生缺陷监测、治疗、预防队伍,积极开展产前筛查、产前诊断、遗传咨询、新生儿疾病筛查、出生缺陷的治疗与康复,使出生缺陷能被及时发现并得到安全有效的医学干预服务。
【工作调查报告】相关文章:
工作岗位调查报告03-19
消防监督工作调查报告04-01
班主任工作调查报告03-16
优秀班主任工作调查报告03-16
优秀班主任工作调查报告3篇03-18
关于城市管理工作的调查报告02-25
水的调查报告06-20
调查报告范文06-29
商圈调查报告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