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芳华》观后感
看完一部作品以后,这次观看让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这时候最关键的观后感不能忘了。到底应如何写观后感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芳华》观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芳华》观后感1
周五,观看了电影《芳华》,被对美好青春的赞美“世界有朵最美的花,那是青春吐芳华”所振动。
做为一名教师,芳华中不仅有自己,还有学生,今天是20xx年的最后一天,老师们,愿你芳华永在。
看到了这样一篇文章:未破晓,当万物还在熟睡的时候,已有人开始了一天的忙碌,三更灯火五更鸡,他们用勤劳,催动着新的一天。这也是老师的写照。
浙江衢州黄坛口乡83岁的毛师花奶奶,24年来,每天五点半她都出摊到学校门口卖早点。石磨磨的豆浆,土鸭蛋做的蛋饼,手工包的糯米粿,都只卖五毛钱。物价涨她不涨,每月都贴三四百元。她说舍不得这些孩子,身体允许会一直摆下去。
所有的老师,和毛师花老人一样,都有一个“坚持”,坚持用自己的青春去培养一代代的学生。
老师,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用自己的爱心,用自己的知识,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发观学生的美,鼓励学生,与家长朋友一起,使每一个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愿每一位老师芳华永远都在!
《芳华》观后感2
《芳华》虽已是去年的老电影,可再次观看时,心中还是五味杂陈,有着说不出的滋味。
这部电影实属良心作品。它包含着文工团中文艺兵们一起训练一起生活时的愉快;包含着何小平翩翩起舞时的优美和战场上救助战士们时的勇敢无畏;它有着战场上战争的冷酷无情,也有战士们的`坚毅与誓死守卫;还有着六七十年代人们最美的年华。
当然,它包含了令人向往的美好回忆,但也带着让人避之不及的阴暗一面。何小萍初到文工团时遭人排挤,烂好人刘峰最终落得残疾、受人欺负的结局。我不禁地想:为什么好人总得不到好报呢?反而是那些存有私心,抱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人过得滋润呢?难道正应了"坏人吃香的喝辣的爽死,好人吃糠咽菜的穷死”这句俗语?但其实啊,不是说好人做不得,但也需有个度,像刘峰这“烂好人”,大家都把他的好当做了理所应当,也就造成了如今的情况。
在电影的最后,刘峰和何小萍相互依偎在一起,衣着虽简朴面容却带笑。这也许就说的是好人看穿了虚名,得到了真正平淡的幸福吧!不信,那你瞧:一代人的芳华已逝,面目全非,虽然他们谈笑如故,可还是不难看出岁月给每个人的改变。倒是刘峰和何小萍显得更为知足,话虽不多,却待人温和。
仅以此谈,献给我心目中的《芳华》。
《芳华》观后感3
第一次知道这个片子,是在几个月前的上海国际电影节上。导演是我欣赏的,演员黄轩是我喜欢的,原著作者是我倾心的,所以就记住了这个名,盼着去看。12月15日上映,就想着要去看。16日那天是个周末,我提议一家人去,被女儿拒了,她说这种选题没兴趣,我和她爸尊重了她,特意挑了一个她上学的时间去看。结果满怀期待地去,看完后有些失望。心中庆幸女儿的决定太对了,我不用听她吐槽,嘿嘿!过了一天,我跟先生交流观感,原来他也失望。
演员还是演得好的,故事其实也不错的,关键是导演对故事的表达方式不好。人多故事散,主线不突出,时间跨度大,叙述不细腻。故事铺陈不成线也不成面,而是一个一个的点,于是人物特征不明显,难以入人心。抓不住导演想表达的东西,似乎很多,但就是因为多了,反而不知所云。有些情节的设计似乎很多余,就像单纯的情节堆砌,一大堆很热闹,但看过就忘,留不下记忆。而且片子还有些让人很沮丧的东西,或许可以叫负能量,让你对这个社会、制度、甚至是人性有点难过哦!
算了,就说到这里,不能批评过多了。我想起上周看的《寻梦环游记》,心里美了起来,那是一部多么美好的.片子啊,告诉我们坚持梦想、重视亲情、保持正直和善良,享受动人的歌曲,欢快温暖,就是片名译得不太好,或者去掉“环游”两字?嗯,有点小小的缺憾,不过没关系,就叫英文名“Coco”好了,没什么意思,可以随意地加上自己的理解,也挺好的。
《芳华》观后感4
如果非要给《芳华》写一句观后感,我觉得没有“人性”“历史”什么的,唯有“命运”。
看到前面部分何小萍被集体排斥甚至被欺负的时候,我都有点不忍心再看下去。但是不忍又能如何,这人世间上有很多这样命运的人。在当事人看来,这份压抑难以承受,觉得自己也够善良,为什么到哪里都不受待见?在当事人之外的人看来,她无疑是有缺陷的人,是另类,言行都让人嫌弃。
其实我不想说起周易的,因为也显得很另类,但是我感觉这个解释是最科学的。比如八字官杀重而无力承受的人,活着就是有压抑感, 压力大口舌事多;比劫多而无用的人,不容易有朋友;伤官见官,容易和领导有冲突等等。
这剧最后的时候,刘峰和何小萍,这两个有“残缺”的人聚在了一起,我想这美好的结局应该是剧情的.需要了。
不想说人性,林丁丁当时如果不举报,也许这辈子被命运之神打上叉叉的就是她,可是剧情如果不是那么发展的,是刘峰飞黄腾达了,而林丁丁沦落了,那人性就有了吗?只能说是命运了,而且林丁丁的所谓的人性不完美,才让她活得很滋润,而完美的刘峰,老天必定也要让他的一生有残缺。
芳华岁月流逝,留下一串串故事。自古以来,最美的故事不是因为完美,而是因为不完美。
《芳华》观后感5
芳华怒放
白露,霜寒,冬至,每到这个时候我们都不由得感叹:年末了。
又到此时,我不想说又是年末,只想说:时光芳华,我们不老。
冯小刚的《芳华》上映派生出很多文字,其中或多或少都感慨那一代人的青春芳华,或自己的岁月芳华,但无不强调易逝。妇孺皆知: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其实,时间也一样,没有两天完全相同的时光,夕阳唤醒了星星,星星照亮了晨曦,晨曦通透了露珠,露珠耀眼了太阳……一个事物的隐退总演绎出另一种事物,万事万物就这样生生不息,周而复始。我们能说昨天的日子和今天的日子是完全相同吗?
“冬天都过去了,春天还远吗?”是的',四季更替是自然规律,时光流逝也不可抗拒,它的“逝”让我们得到生命的诠释,让我们懂得过日子的过程,让我们获得生活的馈赠……这些“得”是时光的“逝”的淬炼和升华,它是崭新的,芳香的,青春的,也是原汁原味的。时光里浸润了我们每一个个体生命的崭新和芳香,它纯粹、酣畅、浓烈、香醇!
每一个日子,每一个年华在我们的生命中都是独一无二的,它不可复制,不可雷同,站在岁末展望新年,走进新年耕耘岁月,我们用我们的芳华书写岁月的芳华,岁月用它的芳华充实我们的芳华,我们和岁月一起度过年年岁岁的三百六十五天,怒放生命,盛开芳华,时光不老,我们不老!
《芳华》观后感6
大家可能记得,这部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简述文工团的电影《芳华》。印象深刻的原因是何小曼以为文工团可以改变她的命运,然而文工团是她现实的缩影,孤独,不被群体认可。印象深可能觉得“好人没好报”无比怜悯为救队友而散失右臂的刘峰。
这部电影的原著作者是严歌苓。前几天在写作课上听严歌苓进行了写作分享。所以特别感兴趣她这部原著小说。于是我这几天用碎片化时间认真读完了,才觉得一部电影2小时的内容,太难承载小说一生的内容。
看完之后觉得是心酸,是人的一生在时代下无法逃脱的宿命。里面有人性的复杂性,时代价值观的扭曲…
好人就有好报吗?
里面塑造的刘峰是一个非常努力,非常愿意为他人服务的“好人”。他努力在于他是贫民窋里因为翻跟头厉害而被挖掘加入文工团,而他觉得为他人服务可以体现他的价值,他的形象如完美的圣人般,没有人性的一点点丑恶而显得“不像个人”,所以总期待他露出人性的一点点丑陋,直到“触摸事件”被批判的时候,他内心早已失望透了。也因此断送了他的人生。
我们理想的'世界里,好人是有好报的。
但现实的答案是“不一定”。
现实世界不是二元对立的,而且更多的灰色。里面充满着人性的复杂性,人性的多面性。
《芳华》是一部值得细读的小说。
《芳华》观后感7
《芳华》演绎了中越自卫反击战,在中国近期电影中,很少,战争场面很血腥,很震撼,描绘了一个残酷的战场和激烈的战斗画面。面对这祖国的将士的奋勇杀敌与重大的'牺牲,我的眼角依旧湿润,我依旧是那个小“愤青”。
从小受的教育要么是老妈让看的书,所谓的爱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要么是学校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总而言之就是:为人要正义,为了祖国要勇于奋斗与牺牲。想起小时候某些“小官僚”耍威风,也是当面斥责。家乡人喜欢说你算老几啊你管我,小学时候我就能说出每一个公民都有权利说出你们的错误。当时也是真楞!
正是由于这初心,才对新闻中的种种不平表示愤怒,对牺牲的将士得不到应有的的对待感到痛心;才对卫青霍去病的消失感到不安与愤慨,才对部分民族的肆意妄为感到内心压抑的悸动。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片刻都在耳边。
不知道你们信不信。我小时想的都是做一番大事,从来没考虑过金钱。即使长大了知道了金钱的奥妙,也是想有钱做一些想做的事,却从未包括吃喝玩乐。
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我辈如是。
【《芳华》观后感】相关文章:
深海观后感02-01
个人观后感02-14
圆明园观后感02-22
《心愿》观后感03-30
《论语》观后感11-11
《情书》观后感12-01
画展观后感04-26
风之谷观后感04-26
孔子观后感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