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坦尼克号》观后感
细细品味一部作品以后,这次观看让你有什么领悟呢?需要写一篇观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观后感你想好怎么写了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泰坦尼克号》观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泰坦尼克号》观后感1
时隔多年的后的今天,重温了《泰坦尼克号》这部经典的电影,细心品味,不一样的心情,不一样的体会,不一样的感慨!
影片的内容其实真的很简单,它主要讲述了一段“生死不渝的爱情和一个惊心动魄的灾难”。影片以年轻的杰克救了从英国到美国的泰坦尼克号豪华客轮上相遇的想跳海自杀的露丝的命,并相爱了为线索。讲述了接下来船因为撞到了冰山而不得不沉入大海,杰克为了让露丝生存下来,便安慰他,自己却冻死在冰冷的海水中的爱情故事以及在灾难来临时一船的人各自不同的行动。内容很简单,但影片所反映的思想却很深刻,它以爱情故事贯穿影片,却要折射出社会的复杂性,不是每一个都是好人,不是没有好人。
想想小时候,我只是简单的认为这是一部讲述爱情故事的电影,现在想起来真的觉得好笑。就像一张白纸上有一个红点,我就只看到了这个红点而忽略了整张白纸。现在再看,我用新的视觉体会到了不一样的感受。
人在死亡面前如此渺小,极度的恐慌和因此产生的种种丑恶的行为便全都表现得一览无遗。为了存活,有人在海面将别人的头往水里溺,自己靠此浮在海上;为了登上妇女、儿童优先的救生船,一个男人用钱买通了船员;为了保障自己的安全,可以乘坐70多人的救生船字只承载了十几人,而船上的人因担心自己的性命,竟不愿去救客轮上众多患难的人,包括亲人在内。这些现象那么的可恶而又现实。然而,人性中的美好总是多于丑恶的。大多数的男人们遵守着制度,将妻子、儿女送上希望之船后,自己留在泰坦尼克号上;沉着冷静的船员们作好了殉职的准备,安排着乘客有序登上救生船;当船身倾斜,人们纷纷向后滑去时,有人紧抱着柱子,另一只手去拉别人的手;当影片中两位主角被席卷而来的海水追逐,却看见一个无人照看的孩子不知所措地大哭时,毅然抱起那个孩子,带他一起逃亡??这些,都是面对生死抉择时,崇高的精神与高尚的做法。
还有许多令人感动的细节,无不表现着对待死亡的从容与震惊。三等舱中,年轻的母亲知道生存的希望渺茫的如同幻影,便讲着美丽的童话让孩子安然入睡;年老的夫妇流着泪轻轻相拥,安详的躺在床上等待死神降临;船上的演奏者们拉着一曲曲哀伤的乐曲,在生命的尾声最后一次合作;年迈的船长走进船长室,选择将生命的最后一刻交给这融入了他人生最大热情与辉煌的地方;露丝不愿与杰克分离,在救生船往下放时,勇敢的跳上泰坦尼克号的窗口。对她来说,生命的意义远远超过了对生命的留恋。
杰克是个顽强、乐观的人,他的这种精神感染了露丝。泰坦尼克号沉没之后,露丝和杰克找到了一张竹筏。经过一场惊险、辛苦的逃亡,他们在海上被疲惫和寒冷折磨得精疲力竭。活下去的决心让他们不停的说话,只有不停的说话,才有生存的可能。满天星斗在夜空中闪闪烁烁,这本应是个浪漫的夜晚,却发生了历史上最惨重的一次沉船事件。北大西洋的海面上漂浮着一群群穿着救生衣的尸体。只有一艘救生船回来救人。船员的探照灯灯光在海面上来回的寻找活着的人。冻得瑟瑟发抖的露丝看到了希望之光,她满心喜悦的想唤醒杰克。可是她的.呼喊显得那么苍白无力,杰克在沉睡中已无力醒来。露丝的热泪滑过冰凉的脸。救生船此时正往远方驶去。露丝眼中含着痛苦的神色将杰克的尸体放入海洋,哆嗦着爬下竹筏——她要履行她的诺言,她曾答应过杰克一定要活下去。“come,bace,come back,come back??”露丝微弱的呼唤伴随着坚定的眼神,那眼神透着无比的决心,蕴含着对生命无限的渴求,她在绝望的边缘拼命挣扎,顽强的与死神搏斗。她必须登上救生船,否则她会被茫无涯际的黑暗与死的沉寂所吞噬,她的灵魂会在北大西洋刺骨的寒水中融化。她不要在刚领悟了生命的意义之后就失去了它,她不要违背她亲口答应的诺言。她颤抖着游向一个已死的船员,取过他挂着的口哨,用所有的力气吹响了它,吹响了她对生命的热爱,吹响了她对世间万物的留恋,吹响了她对一切美好事物的眷念。上帝听见了她虔诚的祷告,救生船调转方向,朝哨声响起的地方驶来。探照灯明亮的灯光照在了露丝写满坚强的脸上,她终于在救生船上温暖的毯子里沉沉睡熟了。睁开双眼时,她看到了旭日柔和的光芒,黑暗过去了。
然而世界不只是有美好的一面,让我感触很深的还有那些利欲熏心的人,例如卡尔。他为了自己所想要得到的东西而不择手段,威逼利诱,即使算不上是十恶不赦,也绝对不是一个好东西。卡尔以为钱可以支配这一切,但是他的想法是错误的,之后的事实很明显地告诉了我们一点:至少钱是买不到爱情和生命的。当然,卡尔也看不起那些住在三等仓的人,把他们和老鼠并称,靠运气才上船的杰克就更是他的眼中钉、肉中刺了。这是嫌贫爱富的庸俗人物,迟早会被社会所遗弃。可气的是,卡尔为了自己要活命,竟然在船上抱了一个孩子,装作是他的唯一的亲人,从而有机会爬到了救生船上。卡尔这种做法有点像想混进羊群的披着羊皮的狼,这种卑鄙的偷梁换柱的方法实在应该得到唾骂。更可恨的是,他把孩子带上船以后就丝毫不管这个孩子了。如果他能抱着一个孩子上船,并把他安全的送回家,我还不会这么鄙视他,至少他挽救了另一个生命,然而,他的所作所为,真实而露骨的揭露了人性中黑暗的一面。
这部电影深刻地告诉了我们人类本性中的善良与丑恶、高贵与卑劣。在这部影片中,生命的真正价值也体现得淋漓尽致。众多人面对死亡用的是畏惧的心态。其实每个人都怕死,只是平时没有触发而已,。
生命就是这样短暂,脆弱的不堪一击。然而一年后的今天呢?我抱怨过这,也埋怨过那,我一会觉得忙起来很累,一会觉得闲起来很无聊。是我自己不会管理时间,却还怨这怨那。我怀疑过周围的朋友,因为他们不都是和我是同样的性格。看了这部电影,引发了我很多的思绪,那些在时间匆匆流走时也渐渐淡忘的梦想和目标,那些被大学悠闲的生活所冲垮的壮志和雄心,那些在一天天忙碌中渐渐淡忘的远方的亲人和朋友??我忘记了那些不该忘记的点点滴滴,在平庸中又靠近世俗。
看了这部电影,思绪万千。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生活,也再一次明确了生命的意义更多的是快乐,而不是抗争。我会清晰的沿着自己的路线走下去。从今天起,做一个快乐的人!
《泰坦尼克号》观后感2
当泰坦尼克号上映的时候,那时我还是一个小孩子。不知道什么是爱情,只知道看完电影的人们热泪盈眶。如今多年过去,当我长大之后再看这部杰作的时候有了很多新的感触。十五年前,那曲苏格兰风笛依在天空飘荡,席琳迪翁最后爆发力般的演唱激荡着每一个人的心。如今再听这首曲子,缓慢的旋律萦绕在耳际,依旧是悲伤绵绵,但是那永恒的旋律无疑在拍打着我们灵魂的最深处。
《泰坦尼克号》毫无疑问是一部商业片,也预示着将来电影的发展趋势和走向。作为一部商业电影,它的票房是惊人的,在《阿凡达》之前,它一直稳居票房榜第一名。尽管泰坦尼克号被超越,但是我们不得不说,这是这如奇迹般的电影不折不扣的影响了一代人。《泰坦尼克号》仿佛是人类的缩影,指引着人们。丰富精彩的电影内容和商业的完美结合,使得这部电影变成了经典中的经典。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饰演的杰克,凯特.温丝莱特饰演的罗斯已是人们永恒的追忆和向往。
为了寻找一个名字叫“海洋之心”的钻石,寻宝探险家门走进海底,在泰坦尼克号的残骸中找到了一个保险柜。里面有一幅素描画,画上的女人优雅美丽,在海洋之心的陪衬下,画面显得格外明媚动人。此时电视上坐在电视旁的一个老人留意到这则新闻,激动地她坐着直升飞机来到了打捞船上,原来画中之人就是这位老人。
泰坦尼克号是工业史上的奇迹,一些有幸的人搭上了这艘巨轮见证了这次处女航,有贵族,有平民。一辆豪华轿车停了下来,一个美丽的女孩走下车,帽檐下是绝世的容颜,优雅的动作,奢华的衣服,她和她的家人朋友是贵族的代表。一个桀骜不驯的男孩,在赌博中赢得了船票,他是平民的代表。当所有事情各就各位的时候,这艘巨轮出发了。
罗斯拥有着贵族的身份,她爱好图画,收藏图画。他的未婚夫霍利位高权重,对罗斯的爱好没有丝毫兴趣,甚至是略加嘲讽。俩个人貌合神离,根本没有什么共同的语言,所有的一切都是出于贵族的形式。资产阶级贵族阶级有着很多的繁文缛节,他们穿着考究,讲究礼仪,对于罗斯来说,她的贵族生活是无趣的,她自己也说生活在绝望之中,对于成长中的她来说,贵族无时无刻不在压抑她的欲望,她被贵族剥夺了自由,尽管外表看起来很奢华,也很健康,但是憔悴的内心在折磨着她,她有了死的冲动。晚上来到船尾,想要跳海自杀,被杰克阻止。于是就有了那句经典:“Youjump, I jump”.解救后,霍利邀请杰克去参加头等舱的晚宴。
杰克换上了西服,他学习贵族的礼仪,我总感觉贵族的东西对杰克来说不是很合身,年轻的莱昂纳多那时候还显得很稚嫩,而他自己的那件衣服才是杰克最好的诠释,那是真实的杰克。罗斯的母亲是一个阶级主义者,它对杰克深感厌恶,所有的人都对杰克冷嘲热讽,但是杰克却说出了自己的生活,那里充满了自由,渴望,这是对资产阶级最大的讽刺。
罗斯看见了杰克的绘画作品,十分羡慕,邀请作画,他们谈论着,罗斯默默发现,和杰克在一起很自在,没有束缚感,只有欢乐。她的'母亲劝说罗斯不要和杰克在一起,因为如果和杰克在一起,她们将没有金钱,只有贵族的空头衔。罗斯犹豫了,面对母亲,每个人都有脆弱的一面,在挣扎后,罗斯还是去找了杰克,于是有了在夕陽下两人相拥那动情的一幕。
霍利在保险柜里看见了罗斯的画像深深引起了他的嫉妒,于是他把海洋之心放进了杰克衣服里面,诬陷他是小偷。杰克被人抓了起来,绑在一个屋子里。霍利打了罗斯,罗斯离开了霍利去找杰克。
在夜晚驾驶员发现了冰山,他们极力想躲过冰山最后还是相撞了。自大的设计师和自信的船长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船在慢慢下沉,所有的人都吓呆了。船上没有足够的救生船,这就意味了有很多人可能会牺牲在冰冷的海水之中。电影的另一边,罗斯找了杰克,她用斧子砸开了枷锁救出了杰克。本着先就女人和孩子的原则,一些人有秩序的走向救生船。面对死亡所有的人都有恐惧,那一刻有着人性的光辉,也有人性的阴暗与罪恶。在壮烈的就剩过程中凝结了人的一生。人类自私,贪婪,利己主义是对人类最好的写照,也有大公无私的人,他们救了别人牺牲了自己,这是人类最光辉的一面。霍利为了逃生,带着一个小孩走向了救生艇,为了保全自己,他是显得那么肮脏。
杰克让罗斯先上救生船,月光照亮着罗斯的脸,救生船缓缓地向下沉去,这意味了杰克和罗斯里的越来越远。罗斯最后还是从船上跨了回来,她想与杰克坚守最后的时刻。在最后的关头,他们在海中说完了最后的一些说。杰克让罗斯坚强的活下去。冰冷的海水侵蚀着杰克的身体,他用他的坚强抵御着严寒和罗斯生死告别。Youjump, Ijump.这是他们之间的承诺约定,这句话在当今被不少人不恰当的引用,你没有体会当时的情景,没有体会到那种生死离别,那么就请一些人不要污秽这句经典。有人说,轰轰烈烈的爱情不会有好的结果,在几天之内将自己的命运交给别人有待推敲,可是那又有什么关系呢,比起以后漫长折磨人的岁月,这种爱才显得浪漫,珍贵,壮丽,荡气回肠。罗斯一句:“Ipromise”.完成了她对他的承诺。杰克慢慢的沉向海底。
八十四年,这是一个很长时间。是什么让罗斯做到了当初的承诺,就是那生死离别时那句“I promise”,还有杰克对她的爱,一直支撑着罗斯,使得罗斯变得十分坚强。活着比死更艰难,但是罗斯顽强的活下来,因为有一个人一直生活在她的心中,一直在鼓舞着她活着。尽管没有杰克的照片或者文字图画,但是杰克一直在她的心中,足矣。
他用他的死换来了她的生,她用她的生完成了那份承诺。他用他的死承载者他们一生的爱,她用她的生延续着他们的爱。
杰克和罗斯,永世不忘。时光流转,经典永恒。
《泰坦尼克号》观后感3
感受老片子带给我们历久弥新或永久不变的双重感受,的确是观影过程中的一大乐趣。
《泰坦尼克号》在詹姆斯·卡梅隆的手下成为了一个神话和传奇,也让一个本来严肃的现实的历史事件平添了几分神秘色彩和浪漫气息,留给人们一段佳话,在民间静静的诉说。
影片以“寻宝小组”在幽深的海底探寻已经沉没腐朽的泰坦尼克号开端,并且不断闪回泰坦尼克号沉没前的原貌景象,由此产生的色度和明暗上的对比,引导着观众感受历史的厚重,同时引起我们在泰坦尼克号上发生的故事的兴趣。
影片的整体叙事采用交叉蒙太奇的手法,以重现历史为主,在历史和现实场景中不断更替,给人时空交错的感觉,同时过渡得相当自然。比如以人物的眼睛(实际上是心绪)和镜头的推拉为切入切出点,比如在船头的经典场景过渡到沉没后的景象,再从监视器上转到老年Rose上,这些叙事抒情的细处我十分敏感,因为它在微妙间给予人美感,那种叙事的自然、历史的沧桑、感情的真挚和观影的舒适。而老年Rose缓和、平静而略带回忆过——“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而产生无尽感伤和遗憾的独白,虽然戏份不多,但是这种以历史叙述者的角度“面对面”的交谈,呈现出强烈的抒情性和感染力。
Jack和Rose的`爱情是故事的主线,与之对应的是泰坦尼克号上其他人的故事,比如富裕并享有声望的商人和贵族,三等舱内的平民,船上的工作人员。镜头一边在呈现着Jack和Rose的旷世奇缘,一边也将社会层面的阶层隔阂、母女、未婚夫妻间的矛盾、普通民众的生存状态作为辅助,一切都在最后的生死一刻集中爆发。呈现出“形散神聚,貌离意合”的特点,颇显气势和煽情。
《泰坦尼克号》就是这样一部唯美而惊心动魄的诗集,是一篇唯美的抒情散文,是以细节构成宏大主题的佳作。
堪称经典中的经典,在船头Jack和Rose“迎风飞扬”的场景,导演特意采用移镜头的方式,从画面中人物的右下方到左上方来了个半环绕式的“围观”,而画面深处以绚丽的橘红色云彩为背景,以人声吟唱和笛子吹奏出的“My heart will go on”徐徐萦绕,如此唯美的画面,让这段恋情更显荡气回肠、真挚感人。
在起居室内的场景,主题曲由钢琴演奏,延续了之前的氛围。Jack为Rose作画时给了诸多眼神的特写,对真心爱人的满足、信任和幸福又略带紧张的眼神瞬间拽住人的眼球。接着在货仓内的那段“激情戏”,1998年中国上映时不晓得有没有被剪掉,这场戏应该说是“爱的生理表现”?也许吧,但不是最重要的。
影片在的节奏在泰坦尼克号撞上冰山后快速紧张起来,在船底、船外和船内,各个人物间的表情和心态间转换,人物的性格更为集中的展现。特别是Rose两次选择了放弃逃生的机会,选择和Jack相伴,对于权贵的藐视,真爱的持着追求,这种独立、叛逆、自由的品格让Rose显得与众不同,让人印象深刻。
同样在最后Jack和Rose的两个情节中拍摄得相当不错。一是寻找受困的Jack并逃离困境,走廊里闪烁的灯光和不断上涨的水位很有自然界中电闪雷鸣的感觉,在幽闭的环境中融入了自然美;(很想顺带提一下在《越光宝盒》里恶搞、复制同样的场景对比起来让人恶心,尽管在喜剧效果上做得不错。)
另外就是生与死的别离,Jack为了爱而死,Rose为爱而生。以人声为主的主题音乐再次响起,让人陷入如痴如醉的境界,完全被感化感动了。当我们回想起电影中前半部分的“You jump,I jump”、“Trust me!”和此时的“You must promise me that ,you will survive,”时,顿时觉得命运对爱情的“背叛”让人心痛和反思。
这其实和西方电影中“爱与死”的哲学相关,借用佛洛依德的一段话——“在爱的问题上,性过誉现象始终令我们深感吃惊。这种现象表现为这样的事实:那个被爱上的对象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免遭挑剔,它身上的所有特点都比那些未被爱的对象的特点,或确切地说比它自己在被爱上之前的特点得到了更高的评价。……这种性过誉和这种爱的现象如果愈强烈,那么对这幅图景的解释就会变得愈准确无误。这时,那种倾向于直接满足的冲动可能完全变成次要的了,如一个年轻人的炽烈情感经常会发生的那种状况。自我变得愈来愈谦卑,对象则变得愈来愈高贵,直至最后对象完全掌握了自我的自爱,这样一来出现的一个十分自然的后果是自我做出了牺牲,可以说这个对象吃掉了这个自我。”
《泰坦尼克号》这样的安排自然有很多前例,呈现所谓的“反文化”特点,因为在实际中圆满或者说有情人终成眷属是人们共同的心理渴求,在“经过痛苦而成熟的爱情,是最热烈的爱情”下,人们希望看到恋人最后的“持子之手,与子偕老”,这更符合社会价值认知和普遍的文化体系。
但是实际上,《泰坦尼克号》正是在20世纪末,人们对真挚爱情的一种渴望,一种怀旧意识的展示。在这种真挚爱情和怀旧意识当中,我们重新获得爱情的意蕴,重新获得对于死亡价值的一种感悟。悲剧性的结局,呈现的美学价值,正如同鲁迅所言“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泰坦尼克号》正是一出经典爱情悲剧,这种纯正的味道,时间也难以让人磨灭、忘却。
当然,影片也没有局限于此,在沉没的时间段内,从某些各个分开独立的画面上看几乎都静止的(比如等待那一刻来临的老船长、老年夫妇、为孩子讲睡前故事的母亲),只有流动的海水和微微向前推动的镜头,伴随着悲戚的小提琴声(如果换一种语境,也许就成了悠扬了),与船外的混乱和恐惧形成了鲜明比对。直到最后一刻海水将一切侵蚀——那些急于奔命或者等待上帝召见的人,那些具有强大负罪感的人,那些自私而穷尽一切办法登上救生艇的人,和那些明哲保身等待“救援”而一辈子也无法实现自我“救赎”的人。影片从而在各种细微出展现人性的美与丑、善与恶。同时重要的是,作为一部商业片也绝不缺乏大场景的制作,给予了泰坦尼克号自身诸多的全景写照,磅礴大气,与这段旷世的爱情相得益彰、遥相呼应。
最后,老年Rose扔弃了“海洋之心”,沉没在泰坦尼克号沉没之处。Rose在梦中重回泰坦尼克号,再次与Jack相遇,接着镜头向上,直达静美的天堂。
登上泰坦尼克号的人,都认为这是“永不沉没”的豪华邮轮,但是它还是被无情的海水吞没。但是《泰坦尼克号》作为一种符号象征,在影史和观众心理相信才是永不沉没的。
【《泰坦尼克号》观后感】相关文章:
泰坦尼克号观后感04-24
《泰坦尼克号》观后感(精华)08-25
《泰坦尼克号》观后感范文06-08
泰坦尼克号观后感10篇01-31
《泰坦尼克号》观后感15篇08-03
残奥会观后感06-15
消防观后感06-28
功勋观后感06-13
《袁隆平》观后感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