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皮书》观后感

时间:2024-09-12 16:40:19 观后感 我要投稿

《绿皮书》观后感

  在观赏了后,心中感慨万千,不禁为作品所深深折服,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吧,透过观影,我们可以发现一些深刻的感悟。可是观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绿皮书》观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绿皮书》观后感

《绿皮书》观后感1

  这个寒假,我观看了美国的一部电影,就是拿下奥斯卡最佳影片大奖的《绿皮书》,剧情使我感触颇深。

  这部电影主要讲述了白人托尼因为酒吧封停失业了,无奈之下他被聘用为世界上优秀的爵士钢琴家唐开车。钢琴家将从纽约开始举办巡回演奏,一路上俩人之间一段跨越种族、阶级的友谊的故事。

  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多民族、团结和谐的国家,无法理解美国旧时代种族歧视的痛苦。但影片中的很多剧情让我们越来越深刻体会到那种歧视的无知与可怕。

  托尼迫于生活,向现实低下了头,成了钢琴家唐谢利博士的司机,陪他踏上了南下巡演之路。

  开车一直南下,从城市至农村随地点的不断转移,而歧视黑人的氛围也越来越浓重,这时绿皮书就越来越重要。与其说它是一本黑人生存指南,不如说是社会歧视黑人的一种表现。

  里面的内容让人无奈,但又充满着善意。上面标注着黑人可以去的`旅馆,可以进食的餐厅,可以购物的超市。即使如此,也依然体现了社会对黑人的歧视。

  这本书俨然像部严肃的法律。黑人就是不能往进高档的旅馆,只配住进脏乱差的旅店。对白人而言,黑人唐谢利只是一个可以消遣娱乐的工具。从他离开琴凳那刻开始,一切的掌声与赞美与他无关,他只不过是个“低贱的老黑”。

  听到这里是不是觉得这是个悲惨的故事?其实不尽然,其中也充满着温馨与快乐。

  在南下的旅途中,托尼渐渐被唐的才华所吸引,更了解了唐的不同,喜欢思考,追求平等。

  发光的灵魂不会因为皮肤的颜色而失去光彩。在这个过程中,如果说托尼对唐来说是带给他温馨,那唐带给他的则是思想的一次洗礼。

  看完这部电影我不禁想起《唐人街探案一》中思诺问秦风的一句话“一张纸怎么立起来?”折一折便立了起来,一面为阴,一面为阳。暗示着万物皆有两面,而人更是如此。

  有的人生来位高权重,有的人生来便是白人,可外表真的这么重要吗?更重要的应是精神与内在。

  再华丽的外表也有衰落的一天,再富有的财产也败落的一天,只有内在与精神可以永存。

  我庆幸我生长在一个生而平等的国家,没有种族歧视,没有阶级压迫,一切梦想都可以靠自身努力去实现!

《绿皮书》观后感2

  电影中优雅的钢琴家和粗俗的白人司机,一个感觉很高,一个太脚踏实地,一个收入丰厚,一个忙于谋生,一个经常拿着一本书,一个经常鸡块,一个做得体,一个简单而直接...

  两个人走在一起的差异太多了,他们都非常敬业,穿着得体。一路上,他们互相影响,互相帮助。除了友谊的温暖,他们还很容易微笑。他们讨论了很多关于人性、孤独和偏见的话题,但他们没有说教,而是用乐趣传达温暖,温暖了人们的心。

  这部电影让人们欣赏美国不同洲的风景和酒店,但也让人们感到深刻和内涵。与大多数国内肥皂剧相比,质量确实很高,有中心、主线和清晰的传输路线。

  家庭纽带:家庭非常重要,因为家庭英雄愿意通过各种方式赚钱,支持家庭,家庭是第一个,为了赚钱愿意离开家两个月,电影传达离开家这么久,家庭聚会非常重要,无论如何在平安夜回家,否则没有他的床。

  人们不得不思考人活着是为了什么?生活的中心是什么?

  传情纸信:为了省长途电话费,托尼一路给老婆写了很多信,从最初的流水账到后面的情画意,从最初的`照片到后面的自成一套,让音乐大师感到满意,老婆感动,加深了夫妻关系,说明沟通很重要,表达很重要。

  然而,在这个互联网时代,谁会写信呢?我们可能已经失去了这条路。

  什么是幸福:点燃一支烟,喝一杯酒,读一会儿书,写一封信,吃三明治或鸡块,在公共酒吧演奏音乐,家庭晚餐,朋友之间简单的聊天,在无边的道路上开车...快乐其实很简单,只要是一个自然、随意、简单、纯粹的小举动。

  现在我们的幸福变得越来越困难,忙于追求物质和一些遥不可及的东西,也许我们已经忘记了我们生活的初衷...

  什么是宽容:宽容随意粗俗,包括,包括一点丑陋的外表,包括不同的性取向,宽容捡石头这么便宜,从扔掉别人喝的杯子到同桌吃饭,一起睡觉……

  在生活中,我们可能太在意一些事情和个人得失……

  电影还告诉我们什么:

  要有改变的勇气,尝试。

  听爸爸的话工作,笑,吃饭就像最后一顿饭" 。

  什么是孤独?不要总是一个人呆着,和家人朋友在一起。

  什么是耐心?有时候拳头什么都解决不了,有时候也能解决一些问题,面对别人的不尊重和理解,要有自己的态度和方式。

《绿皮书》观后感3

  电影《绿皮书》里的时代背景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种族隔离严重的时代。

  60年代的美国,种族歧视根深蒂固。南部多州在交通、住宿、餐饮等方面对于黑人多有歧视性政策。而《绿皮书》就是为这样的歧视而诞生。它全称为《黑人驾驶者绿皮书》。它详细标注哪些旅社、酒吧、加油站是“黑人允许”,帮助黑人同胞们规避风险。

  电影名《绿皮书》是一本历史上真实存在的黑人出行指南。在1962年,白人至上运动在美国又一次掀起小高潮,黑人邮政员格林编写了这本小册子,指出哪些旅店和餐厅可以让黑人入住和就餐。电影的两位男主角拿着这本绿皮书开车赶往美国各地巡演。一位是著名的黑人音乐家唐,一位是在夜总会打工的白人托尼,被召来当唐的司机。除此之外,电影还展现了很多层面的纠葛:种族歧视、同族不平等、主仆之间、音乐家的社会地位、家庭关系等等。

  这部电影通过隐晦的角度和日常生活中人们对唐的态度来讲述了当时社会的严重种族歧视。在北部离纽约还不远时,并没有出现对黑人的歧视态度。但当他们逐渐南下去进行音乐会时,田地里耕作的农民默默地看着他,生活中就渐渐出现了愈发严重的种族歧视。

  服装店的店主不愿给唐试衣服,俱乐部里的人随意地殴打这位钢琴家,在晚上,他被警察拉下车随意盘问,在他的音乐会前,他甚至不能进餐厅用餐……他深知自己只是被那些“有品位”的.人们利用的工具而已。在倾盆大雨的道路上,唐眼含热泪地喊出,我不够黑人,我不够白人,甚至不够男人。一路上忍受的折磨和歧视瞬间爆发出来。这就像是一句灵魂拷问,直击我们的心灵。

  “想改变人心,需要的是勇气。”唐完全可以待在城堡一样的房子里,坐在国王椅上优雅地弹琴,而不是狼狈不堪地,被人歧视着开南部巡回演奏会。这一程,唐不是为了的要巡演,他是要去南部,去找回自己。

《绿皮书》观后感4

  路始于两个人。

  一个住在布朗克斯的一个街区,为了家人的生计奔波,烟不离手,油嘴滑舌,是一个活得像黑人一样的白人。

  一个住在卡耐基音乐厅楼上,为上流社会的人士演奏,知书达理,举止优雅,是一个活得像白人一样的黑人。

  这一路, 像一场修行。

  对于唐,在种族歧视并不严重的纽约,他拥有他人梦寐以求的生活。但他仍毅然前往南部,希望以一己之力去除成见。

  每场演奏结束后,台下欣赏的白人便会热情地为他鼓掌,他满面笑容,优雅地起身致谢。但同时他也面对了:侍者弯腰恭敬地为他服务,但也恭敬地禁止了他走向“白人厕所”;在旅社他西装革履,坐在一旁品酒,黑人发出邀请,遭到拒绝后便嘲讽他“还不是怕把一身好衣服弄脏了”;在西服店他被禁止试穿;在酒吧他被歧视殴打……在台上,他光鲜亮丽,下了台,他什么都不是。他找不到合适的归宿,白人从心底还是瞧不起他,黑人因差距也讥讽他。“我不像个黑人,也不像个白人,那你告诉我,我是什么?”历尽痛苦后,他站上了酒吧的小舞台,敲响了那架不知品牌的钢琴。没有高雅的环境,没有安静的氛围,但唐却笑得很开心。

  托尼,尽管生活窘迫,却仍保有白人种族歧视者的傲慢。他拒绝接触黑人使用的'东西,会偷偷把来家里干活的黑人用过的杯子扔进垃圾桶。但迫于养家糊口的压力,他不得不为黑人唐做事。“他高高在上地坐着,把自己打扮得像一个阿拉伯酋长。”他向妻子这样形容唐。一路相处,一路磨合。托尼在唐的“逼迫”下改变自己。保持语言文明,学会合理处事。“你永远不会以暴力取胜,只有保持尊严才能战胜一切。”在控制脾气的同时,托尼也要收起自己的偏见。他在信中向妻子表达了他对唐高超音乐技巧的赞美,在唐遇难时总出手相助。在圣诞餐桌上,面对亲戚对唐“黑鬼”的称呼,托尼却阻止了他“别那么叫他”。

  “嗨,托尼。”

  “嗨,唐,圣诞快乐。”

  路终于一个拥抱。

《绿皮书》观后感5

  如果有两种人生让你选择:

  一种是拥有高雅的气质,优雅的谈吐,天生的音乐才华,衣食无忧的生活,出口成诗的情思。但却也有着被歧视的肤色和孤独的内心。白天坐拥澎湃的掌声,享受他人的肯定,夜晚却回到空无一人的大房子里独自喝酒。

  一种是有着简单的思维,发达的.肌肉,无所畏惧的洒脱,粗枝大叶的快乐,难捱于胸的正义。但却也有着冲动带来的惩罚和生活的拮据。因为冲动打了人,丢了一份工作,回到家还是有妻子温暖的怀抱和孩子们的咿呀快乐。

  你怎么选?

  很多人说,这两种人生我都不喜欢。我喜欢将它们二者中和一下,那就是我的完美人生。可是,人生,真的很难完美啊。

  电影《绿皮书》讲的就是这两种人生的故事。过第一种生活的是个黑人音乐家唐雪莉博士,有才华,有钱,但是没有朋友,充满了孤独。过第二种生活的是托尼,没有钱,没有地位,却有家人,有欢乐。

  我们大多数人过的都是托尼的生活,虽然我们没有住城堡,有时还为了房租而出卖体力;我们也没有光鲜亮丽的身份,走在大街上,没人敬仰。可是,我们也没有那么多的条条框框,活得简单而快乐。

  一开始,我是向往唐博士的那种生活的,有自律,有尊严。可是,看到他在大雨中崩溃的瞬间,我发现,他并不快乐,他活得太拘束,太苛刻。有时,我们自以为拥有越多的头衔,我们越能快乐,殊不知,有时,一种身份也代表着一个枷锁。有时,正是因为一无所有,可能才更轻松,更洒脱。

  放下我执,也许才能看到更广袤的世界。如果不是给唐博士当司机,托尼不可能知道挑剔的音乐家也有背后的孤独,唐博士也不会了解一个世俗享乐主义者的快乐。

  存在即合理,我们认定的不一定是最正确的,试着去改变,去接纳,去包容,可能才能体验更多,享受更多。真的有些明白了造物主的伟大,它给了玫瑰花的芬芳,也给了玫瑰花扎人的刺。

  卞之琳说,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还有句更俏皮的话,所谓的人生,就是笑笑别人,被别人笑笑。

  也许就是这么一回事吧,这是部很温暖的电影,大家可以去看看哦!

《绿皮书》观后感6

  “他们没有选择入场与否的权利,但是你有,托尼。”

  这是整一部电影中打动我最深的一句话,是在第一场表演结束后,谢利面对正在与一群下流的人玩骰子的托尼说出的。

  一个人是否同流合污,是否把自己代入他人的认知中,是否屈从于不公平的命运,全然掌握在自己手中。

  这是看罢电影后,充溢我全心的想法。

  【地狱的俄尔普斯】

  故事的背景,是上世纪的美国。在那个时代,白人与黑人间存在深刻的芥蒂,黑人被称作“黑鬼”“有色人”,诸如此类的歧视,使生活在美国的.黑人们受到不平等的待遇。在影片开头,托尼扔掉被黑人用过的杯子,足可见不平等的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谢利博士受到歧视,仍演奏着音乐,力图以黑人的身份成为著名的音乐家,是“地狱中的俄尔普斯”的真实写照。

  【对命运的抗争】

  谢利从未停止与命运的抗争,在音乐中,在行动里。谢利博士对来自白人的歧视是极力反对的。当白人要求他去树林中破烂的厕所时,他坚决反对并要求回宾馆去;当白人反对他进入餐厅时,他放弃演出,转而去到小酒馆中尽情演奏……这一切,都能看到谢利以一个音乐家身份,对不公命运的抗争。

  【改变命运的契机】

  两人在旅途中从对方身上受益良多。他们互相扶持,互相影响着。托尼在与谢利的交往中,发现了谢利虽是黑人,却有着高尚的品格,由此,改变了一系列恶习。谢利在与托尼的交往中,感受到了托尼的乐观与善意。这是一个黑人与白人和谐来往的范本,黑人放下了与生自来的自卑,白人放下了对黑人的误解与歧视。谢利与托尼的交往,无疑是“地狱”中的希望。谢利将自己的希望,通过抗争与奋斗的方式,映射在了社会中。

  当不公的命运降临时,去抗争,去奋斗,怀着希望。当一个合适的契机来临时,那不公的命运终究会被击溃。

《绿皮书》观后感7

  临近三八妇女节,我的心情十分激动,因为当天下午会放假哦!三八节早上,妈妈对我说,下午你和同学去看电影《绿皮书》吧,它得过奥斯卡金奖呢!一听是看电影,我来了兴致,而且评分9。6的好电影呢!

  下午和同学约好,我们来到万达影院。这是一部喜剧,讲述了白人托尼找到了一份工作——做一个黑人演奏家的司机。一路上风景优美,曾几次因钢琴家雪利是黑人而受排挤,托尼都保护了他,托尼也从他身上学习了很多,二人渐渐成为朋友。

  电影中有许多幽默的地方让我哈哈大笑,最有趣的'是,托尼在吃热狗比赛中吃了22个,得了第一,真厉害!托尼曾是一个极冲动的人,一发火就动手,力气很大。但他认识雪利教授后,沉稳的教授耐心地说:“不是什么事情都能用拳头解决的。”他于是不再冲动,有次看到有人想打劫他们,他没有动手,只朝天开了两枪,吓跑了他们。我看了也若有所悟,做人不能太冲动性急,心急吃不了热豆腐,需耐下心来,细心走好每一步,做一个沉稳的人。

  托尼的勇敢、自信,对教授的忠诚很值得我学习,而教授的精神,也感染了托尼。托尼在仍下一个饮料瓶时被教授阻止了,我要为他点赞。教授在遭受外人排挤和歧视时,没有愤怒地动手,而是用出色的口才回击他们,捍卫了尊严,我要为他鼓掌。当他弹奏起悠扬婉转的乐曲时,我由衷地佩服他坚持的毅力……教授的内在美还有许多,他不易愤怒冲动,看上去英俊文静,虽是托尼的老板,但不奢华骄傲,十分朴素。他真诚地帮助托尼写信,圣诞前夕,托尼太太还热情拥抱了他……教授是坚强的,虽受歧视,也很孤独,但仍考双手创造出美好人生,雪利教授的人格魅力深深震撼了我……

  托尼这段旅程是美好的,看完电影我心中也充满美好。真是一部好电影!

《绿皮书》观后感8

  种族话题一直是个很敏感的话题,电影是很好的媒介。但是要让电影里的这个故事既在三界之外游离,又要观众有代入感和思考,这个平衡和角度很难取舍。一般这种类型的故事,常见的视角是强势视角,看见弱势的不顺利之后反思自己然后做出改变实现大和谐,这个故事有趣的地方在于,弱势群体中的强话语权人与强势群体中的弱话语权人之间的交集。好看的故事必然要有冲突有碰撞,tony和tang两个人物的们每一个点都在冲突,从灵魂到外壳,从外界到内在。发生冲突是理所当然,和解是漫长且考验人的。电影展现的和解过程漫长又残酷,从纽约出发一路向南像是把两个人从象牙塔抓出来丢进现实世界的雾霾里,从酒吧到西装店到警察局,对博士种族身份折磨的高点发生在伯明翰,但是和解的也从伯明翰开始拴上了最后一环。博士和tony两个人的和解是从澡堂和警察局这一段开始的,博士的那段自我剖析是他对自己的辩白和拉扯,给电影前段里的那个私下端的过分台上笑容亲和的黑人钢琴家的所有行为做了解释,同样,tony的市井气和义气总是来得恰到好处,俗的时候真的太俗,能干的时候又很能干。电影里有几个场景很让我动心,一路贯穿下来博士教tony写情书,以及圣诞夜妻子悄声对博士说谢谢他的信的时候。写信的部分有个博士穿着黄格子西装指导的场景,配着飘落的黄叶,那个场景太好看了。妻子那个拥抱和耳语之后两个人的笑真的太美了。以及博士用邀请tony作自己的经纪人委婉的.表达自己低头的意愿,那里真是有股倔强的可爱。当然,肯德基的出场是不能不留下印象的,别人家的全家桶有那么大一个鸡排!!虽然那天的晚饭没有吃成肯德基但是这个小片段真的很有趣。

  其实很开心最后看到了全家福一样的和解画面。电影表现的是美好的一面,真正的种族歧视其实还是没有完全消灭,再将目光落回现实又会觉得很无力。但既然这是一个基于真实故事改编的电影,那还是抱着最后一点柔软先和自己和解吧。毕竟大雪夜的家庭聚餐太美好,每人能拒绝这份团圆美好。

《绿皮书》观后感9

  看过电影《绿皮书》后,我被这部电影深深打动,对种族中心主义、刻板印象、偏见和歧视有了更好的理解。

  托尼是纽约一家夜总会的保镖,是个十足的种族主义者,他看到一个黑人修理工用过的杯子,就把它扔进垃圾桶。唐是一位黑人古典音乐钢琴家,受过高等教育。他谈吐优雅,自律,有自己的一套行为准则,特别是对食物和衣着有很高的要求。

  无论种族、文化或个性如何,这两个人如此不同,以至于没有人相信他们会成为好朋友,但他们确实是。起初,他们互相瞧不起对方,因为托尼粗鲁的话语和唐的僵硬。然而,在托尼目睹了唐骏遭受的不公平待遇后,他宣誓为唐骏辩护。同时,唐试图理解和接受托尼,并教他优雅地解决问题。旅行快结束时,两人慢慢地开诚布公,成了好朋友。

  其中一些情节给我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当他们开车穿过平原时,汽车突然抛锚了。唐穿着体面的西装站在那里,而他的黑人同胞们正在破衣烂衫地耕田。他们停止工作,盯着他看。他们默默地互相打量着。这种伤害对唐和我来说都是压倒性的。还有,当唐对托尼喊道:“我不够黑,不够白,不够男人,我是谁?”作为黑人,他有着与其他黑人不同的地位,受到优待;作为黑人,白人只是把他当作消费者的产品。当他下台时,即使他是个钢琴天才,他也不得不在树林里使用厕所。他只是黑人,不是人。

  通过这部电影,我没有意识到最可怕的事情是别人的歧视,而是自我歧视。就像电影《天才是不够的,改变人们的心需要勇气》中的一句话当涉及偏见或歧视时,它们对个人和社会都有深远的影响,因此毫无疑问,必须对这一问题给予足够的关注。对于不同的种族或文化,“融合”是相当困难的,但我们最好欣赏、接受和尊重两者,然后我们可以选择我们喜欢的。

《绿皮书》观后感10

  故事梗概:1962年,作为一名优秀的黑人钢琴家,Doc(Dr、 Donald Shirley)想改变大众对黑人的偏见,为反抗种族歧视做出自己的贡献,因此选择在美国由北向南的去开演奏会,为安全起见,他雇佣了长期在夜店当保安但临时失业的Tony(Tony Vallelonga)作为司机。途中奔波期间,Doc教会Tony很多优秀品质,Tony也将自己的一些生活中的心得分享给Doc,两人从互相嫌弃到最终成为朋友。

  Doc教Tony不能贪小便宜

  Tony发现了生活中曾被忽略的美景。

  Doc讲自己做好了一个钢琴家,却没有成为一个好丈夫。

  Doc教Tony写信。

  Tony说服Doc在车上用手拿着吃炸鸡。

  Tony讲他的生活观。

  Doc强调环保。(随便丢掉的鸡腿骨头会被动物吃掉,但包装不会)

  Doc正在专心致志地演奏。

  Doc发现自己不能被黑人同胞接受。(因为钢琴家和农民的身份差异)

  Doc多数时间为白人们演出。

  Doc教Tony要有尊严而非暴力行事。

  Doc说出自己心里的苦:白人和黑人都不接受自己。

  Tony教Doc要主动联系自己的兄弟。

  Doc和Tony一致决定放弃在顶级豪华酒店里的'演出(因为不让黑人就餐),而在一家小酒吧开开心心的免费弹奏。

  整个电影的剧情非常流畅而又自然,包揽了各种奖项。

  本人喜爱的除了经典台词,还有优美的取景,以及人物的饱满这是国外人物的特色,不仅有优点,还有缺点,比如Tony在开头故意藏人帽子,再拿出来从而获得好感、以及崇尚暴力的混混儿形象。

  Doc的缺点则体现在性格的孤独上,还有在被警察以同性恋罪逮捕后,对Tony的解决方式表示不满;当然优点很明显:知错能改,第二天就道歉了。

  给人的哲理不再赘述。总之,电影从原型入手,用生活中的一些小事情,体现出两个平凡人士的闪光点,给人无限启发。

  演员的演技更是没话说,随意,真情自然流露。Doc的举止活脱像英国王室贵族一样,气质两字拿捏的妥妥的。Tony有话就说有屁就放的性格是为极好。

  电影想要传达的价值观、立意更是令人赞不绝口。

《绿皮书》观后感11

  本片根据真实故事改编,故事的背景发生在1962年,这是一个神奇的年份,是黎明开始前最黑暗的时刻,1963年,联合国大会通过了《联合国消除一切形式种族歧视宣言》,美国的30个州也相应的公布了反对歧视黑人的法律,但这30个州中却没有一个南方地区……

  唐,雪莉是一名著名的黑人钢琴演奏家,为了前往南方地区雇佣了一个刚刚失业的白人司机托尼,雪莉虽然是一个黑人,却过着绅士一般的生活,而托尼虽然是白人却过着有色人种的生活,没什么文化,通过一些简单的苦力活维持着生计。在一起开车南下的过程中,两个人矛盾不断,白人开车,黑人坐车,在那个年代是不敢想象的'事情,人们像看动物一样注视着这对搭档,每到一个地方人们都无法理解为什么白人可以服侍黑人呢?从人们脸上我们看到的是不解和疑惑,从雪莉脸上我们看到的是怜悯和无奈。他们正经历着人类历史上最大的误解。雪莉可以被邀请上台演奏,但他所表演的酒店却拒绝让他进餐和入住,人们欣赏着雪莉的美妙音乐的同时,却打心里认为雪莉是个低人一等的黑人。

  雪莉受到的不平等待遇远非如此。许多餐厅和旅馆都禁止黑人入内,警察会无事生非,甚至连服装店都拒绝卖给雪莉博士衣服。托尼为雪莉的摆平了大多的困难,却不能改变人们心里的想法,为雪莉的遭遇愤愤不平,而雪莉却早已习以为常,雪莉为什么选择来南方开音乐会,他只是想证明,有色人种并不是低贱的人种,一个灵魂的高低贵贱与肤色无关。在相处过程中,两人开始慢慢放下偏见,找到了彼此的归属感,并收获了一段长久的友谊……

  “世界上孤独的人总害怕迈出第一步”肤色、阶级、性格天差地远的两个男人,因为音乐而结缘,因为公路旅行而成为一生朋友。改变人心有时候才华并不够,还需要勇敢,历史上的绿皮书(黑人行动指南)就像一颗小石子,投入黑白分明的美国社会,激起轻小而美丽的涟漪。

《绿皮书》观后感12

  这部电影的名字说来非常有趣,在美国,许多酒店对黑人的态度十分不友好,所以有人出了一本书,封面上写着《TheGreenBook》,书中列出了黑人能去的酒店。

  这个故事开展于1962年的美国,在那个种族歧视十分严重的年代,一个粗俗暴力的白人小混混托尼阴差阳错的成了才华横溢的黑人钢琴家雪利博士的司机。两个不同世界的男人,两段原本平行的人生,却因此要一起度过长达几个月的时间。托尼一开始对雪利有着强烈的种族歧视,甚至唾弃帮雪利提行李箱,但后来慢慢的被他的才华与上流的气质所折服。高贵古板的雪利也逐渐被不羁、幽默风趣的托尼所影响。刻板沉默的他也逐渐变得开朗活泼起来。慢慢的,两个差异很大的人成了知心的朋友,他们相互依靠,友谊持续了几十年,彼此接触到不曾熟悉的另一半世界。

  电影中有一个让人感到意味深长的镜头,烘托了电影的主题。在南下的路上,两人因发动机过热不得不停下来,路边是一片农场,一群黑人在烈日下大汗淋漓的工作,他们用奇怪的目光看着身着西装的雪利下车透气,站在马路的那一边。一边是衣着褴褛的黑人农民,一边是精致优雅的黑人钢琴家,相同的.肤色却拥有截然不同的生活和命运。马路边的栏杆,如同一条巨大的分割线,将两个世界分隔开来,如此的反差。在让人唏嘘不已的同时,使人们开始思考——平等。

  在白人的眼中,雪利是一个连在洗手间如厕的资格都没有的“黑鬼”。在黑人眼中,他是高高在上的“白人”。他不被白人世界认同,不被黑人群体接纳。他孤身一人站在两个社会的交界处,感受着来自大千世界的孤独。“所以如果我不够黑,也不够白,甚至不够男人,告诉我,托尼,我是谁!”

  我是谁?你是谁?这不是普通的发问,而是来自黑与白之间的呐喊。黑与白,不仅仅指的是肤色,更指的是人格。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改编,发生在上世纪60年代,距今已有50多年,但这种不平等的事却仍在世界各地不断上演。平等,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是行动的风帆,关心所有人,平等对待所有人,愿世上再无《TheGreenBook》,愿所有人都能被温柔以待。

《绿皮书》观后感13

  《绿皮书》背景是讲美国民权运动,黑人刚刚获得胜利后,在南方地区种族歧视严重地区,黑人钢琴家巡回演出践行法律实施的艰难。

  影片主人公托尼是钢琴家唐为巡回演出临时应聘的司机及保镖。唐是黑人钢琴演奏家。托尼有非常严重的种族歧视,家里来了两个黑人服务人员,用过的杯子都被他丢尽垃圾桶,而为了生计赚钱做起了黑人唐是司机。

  影片有非常多的对比,在托尼和唐身上种族、行为习惯、待遇等都有鲜明的对比。托尼虽然是白人但就是个小混混,社会的底层,啥不讲究,能吃能喝能睡,一点礼节没有,在黑人面前感觉有高贵的血统。唐是个黑人,受过高等教育,有贵族的礼节,在白人面前忍让,在艺术上受到白人贵族的崇拜,但在生活上一样还是受到歧视,住黑人专用宾馆,不能和白人贵族一起用餐,白人贵族也是把唐作为一个消遣的工具。

  但是唐不这样想,黑人刚刚获得平等的权力,在北方城市尚且还有种族歧视,在南方地区就更不用说了。他在北方城市生活的很多,但是为了黑人更多的利益及推行法律的执行,毅然决定去南方种族歧视严重的地方去巡演,其就是所谓的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制度规定了但没有去执行的等于零,执行也是需要刷流量的,流量多了,自然就习以为常样的黑人演奏家,在台上用精湛的技艺,给白人们带来美妙绝伦的'艺术享受,每次演出都赢得白人们的高度赞扬,但当他走下台后,又立刻回到了那个被白人贬低的,看不起的黑人。

  白人司机刚开始对此不以为然,但当他看到雪利博士遭受种种刻意的刁难,无端的欺凌,仍坚决维护自己的尊严后,他的内心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他开始痛恨那些怀有种族歧视的人,最后甚至与雪利博士成为了好朋友。

  所有人都应该是公平的,人没有贵贱之分,每一个人都有受尊重的权利。看完《绿皮书》,我更加觉得要公平地对待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无论他是什么肤色,无论他来自何方。

《绿皮书》观后感14

  在五十多年前的美国,种族歧视无处不在。虽然美国在南北战争后通过了废奴令,但一纸条文能否消除人与人之间的沟壑?

  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书的故事开始了。谢利,一位富有的黑人音乐家,住在美国北方,和一个不那么富有的白人小混混托尼在当时是一个奇妙的组合。钢琴家想去南方巡演,打破种族歧视,打破偏见和不公平,告诉南方种族歧视者:被歧视的`黑人也可以爬上树枝,实现辉煌的生活!

  于是,带着这样的梦想,音乐家带着托尼去了充满种族歧视的南方。

  他们终于发现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南方对黑人的歧视根深蒂固,所谓餐厅不接受黑人的规则只是新时代的种族歧视。

  谢利很生气。面对种族歧视的白人,他在游泳池里打架,被两名白人警察虐待。托尼联系了州长,以平息局势。谢利不明白:为什么同样的美国如此不同?为什么所谓的公平、民主和自由在黑人身上变成了压迫、虐待和歧视?

  托尼履行了自己的职责,保护了谢利。但他不明白音乐家是如此富有,以至于他不得不追求自己的权利?他告诉谢利:你不是住在一座明亮的城堡里吗?你为什么要制造这么多麻烦?

  谢利的回答出乎意料。他哭着回答:是的,托尼。我住在这座城堡里,但我一个人!

  所以我想起了电影中的一幕:他们的车坏了,停在广阔的农田旁边。农田里的黑人正在努力工作。田野里的黑人看到了从车里下来的黑人谢利,穿着西装,穿着笔直的衣服。两个黑人的眼睛交叉,老黑人的眼睛透露出无助。

  同样的黑人,为什么不被白人压迫呢?

  谢利不知道。他只知道世界上有许多不平等。打破这种不平等可能需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的不懈努力。

  平安夜前夕,谢利把托尼送回家,与家人团聚。托尼早已抛弃了对黑人的一些偏见,也学到了很多。

  谢利和托尼,也许是那个时代消除不平等的最好证据。

《绿皮书》观后感15

  种族话题一直是一个非常敏感的话题,电影是一个很好的媒介。但要让电影中的故事在三界之外游离,观众也要有代入感和思考感,这种平衡和角度很难选择。一般来说,这类故事的共同视角是一个强烈的视角。在看到弱点的失败后,反思自己,然后做出改变,实现大和谐。这个故事的有趣之处在于弱势群体中强势话语权人与强势群体中弱势话语权人的交集。一个好的故事必须有冲突和碰撞,tony和tang从灵魂到外壳,从外界到内心,两个角色的每一点都在冲突。冲突是理所当然的,和解是漫长而考验人的。

  这部电影展示了一个漫长而残酷的和解过程。从纽约到南,就像把两个人从象牙塔里抓出来,扔进现实世界的雾霾。从酒吧到西装店到警察局,伯明翰发生了医生种族身份折磨的高点,但和解也从伯明翰绑在了最后一个环节。博士和tony两人的和解始于浴室和警察局。医生的自我分析是他对自己的辩护和拉扯,并解释了电影前段私人舞台上过度微笑的黑人钢琴家的所有行为。tony市场气和忠诚总是恰到好处的,俗的时候真的太俗了,能干的'时候很能干。电影中有几个场景让我很感动,一路贯穿博士教学tony当他的妻子在圣诞夜悄悄地向医生说谢谢时,写情书。在写信的部分,有一个医生穿着黄格子西装指导的场景,黄叶飘落。那个场景太美了。妻子拥抱耳语后,两个人的笑容真的很美。医生邀请tony做自己的经纪人委婉地表达自己低头的意愿,那里真的有一种倔强可爱。当然,肯德基的出现是不可或缺的,别人家的桶里有这么大的鸡排!!虽然那天的晚餐不是肯德基的,但这个小片段真的很有趣。

  事实上,我很高兴终于看到了像全家福一样和解的画面。这部电影展现了美丽的一面。事实上,真正的种族歧视并没有完全消除。如果你把目光转向现实,你会感到非常虚弱。但既然这是一部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电影,最好先用最后一点柔软与自己和解。毕竟,雪夜的家庭晚餐太美了。每个人都可以拒绝这种团聚。

【《绿皮书》观后感】相关文章:

绿皮书观后感11-30

绿皮书观后感12-21

《绿皮书》观后感11-27

绿皮书观后感1000字12-16

《绿皮书》观后感9篇11-02

绿皮书观后感10篇10-15

《绿皮书》观后感(精选15篇)09-20

《绿皮书》观后感(汇编15篇)10-03

爱绿护绿倡议书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