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走廊》观后感

时间:2024-10-19 13:27:07 观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河西走廊》观后感

  在观看完一部作品以后,这次观看让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每个观看完影片的人都有不一样的感受与想法。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观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河西走廊》观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河西走廊》观后感

《河西走廊》观后感1

  古老的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浩瀚的历史长河波涛汹涌。昔日的光辉与荣耀通过万千年的时光依旧绽放着流光异彩。拨开历史的云烟,我们听见霍去病不灭匈奴誓不返的壮志豪言,望见张骞屈身数十载,英名垂青史的辛酸泪。曾经那意气风发的少年郎,在岁月无情的打磨中慢慢沉淀。那承载着历史年轮的河西走廊,一粒粒大漠的沙石都在讲述着这片土地的传奇。那永不止息,生生流淌的'大河顺势而去。曾经发生的故事已成永恒,走向未来的脚步仍在继续。

  对于中国而言,拥有河西走廊这片沃土,是何其幸运。偌大的沙漠,因它而变得丰富多彩。是它丰美的水草培育了一批优良的马种;是它充沛的水源滋养了无数勤劳的民族;也是它温柔的秉性谱写了一段壮美的历史史诗!

  在广袤的河西走廊大地上,一千年前那英姿飒爽的霍去病终有有了一片施展拳脚的天地。他首次联结西域,通过精密的战略部署,成功拿下河西走廊。成为汉代历史上辉煌的一页。

  纵使千百年已过去,张骞出使西域的凿空之旅依然深深地烙在人们心中。那个不畏强权,牢记使命的高大形象,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被匈奴欺压数十年人们的心。

  那一个个被史笔记录下来的平凡或伟大的人物,都以不同的心境,不同的姿态,走过那长长的河西走廊。那络绎不绝,来往东西的骆驼商队,在那驼铃叮叮当当中穿过一条两千多公里的戈壁,踏出一首悲壮的阳关曲。

  历史是厚重而庄严的,在那个时代,各民族分裂割据,一盘散沙,各自为政。免不了杀戮和争夺,而统治者的野心则是以人民为代价。回望今天,我们又该多庆幸生在了这样一个时代,这样一个国家。优良的军队,民主的政坛,日趋先进的技术,不断地保障和改善着我们的生活。因为有强大而善良的祖国,为我们保驾护航,我们可以昂首挺胸地走在世界各个角落。而我想,河西走廊告诉我们的就是:我们每个人都该珍惜这样美好的时代,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保护这来之不易的和平与幸福。

  历史的车轮从未停止它前行的脚步,让人不禁感叹,在那个辉煌一时的盛世中,历史演绎着一切的悲欢离合、荣辱兴衰,而人才是最充满悲剧色彩的存在,渺小而无奈。

  一刹那,就已千年。

《河西走廊》观后感2

  震撼又感到骄傲,又重新认识了一次家乡。做为90后,本身比较喜欢历史,对甘肃的历史有一定的了解,这部纪录片如一根线,将以前的历史知识串联了起来。河西走廊见证了国家和民族的兴衰,也见证了文明的传承。从强汉到如今,两千多年的岁月变迁,祖国母亲经历了荣光与苦难,让人深切的感受到没有国就没有家。希望以后能多出一些这样的纪录片,让我们深入的了解祖国母亲的.每一块土地的人文和历史,将前辈们积极向上丶顽强不屈丶敢于拼搏丶勇于开拓的精神传承下去,让我们一起向着民族的伟大复兴前进!

《河西走廊》观后感3

  昨天晚上我又把《河西走廊》看完了,它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这个故事讲的是在河西走廊。这个故事讲的是一只河西走廊的人,因为一点事情就和别人争得面红耳赤。他认为别人的事情和河西走廊有些相象,就认为自己的事情和别人的事不一样,认为自己不会干得更好,就不干了。这是错误的,因为他没有认清别人,就没有认清自己,认为别人不会干好。他认为河西走廊的人是不会干好自己的,认为河西走廊的人是不会干好事情的,就不干了。他认为河西走廊的人都不会干好自己的,就不干了。他认为河西走廊的人是不会干好事情的。

  河西走廊的人是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和自己的错误,认为别人的事情和河西走廊有很大的不同。他认为河西走廊的人是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和自己的错误,认为河西走廊的人是不会干好事情的,就不干了。他认为河西走廊的人是不会干好自己的,认为河西走廊的人是不会干好事情的,就不干了。他认为河西走廊的人是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和自己的错误,认为河西走廊的人是不会干好事情的。

  河西走廊的'人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和自己的错误,认为河西走廊的人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和自己的错误,认为河西走廊的人是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和自己的错误,认为河西走廊的人是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和自己的错误。他认为河西走廊的人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和自己的错误不一样,认为河西走廊的人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和自己的错误不一样,认为河西走廊的人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和自己的错误不一样。

《河西走廊》观后感4

  河西走廊不只是一个地理标记,更是一种历史,文化和使命。

  在曾经的历史通道上,作为通往东西两地的咽喉,河西走廊东起乌鞘岭西至玉门关,洒下无数先辈的血汗。沉淀了太多的期待和渴望,而对于我们中国人,这条横贯东西的通道,战略地位愈发凸显,也肩负起更多使命。

  两千年前,张骞义无反顾踏上西去的探索征程,才有了一个帝国。沿着河西走廊金戈铁马的生动岁月,和这条通道日后的另一种独特风格。我观后印象最深的是张骞的决心和毅力,这使他在异国他乡饱受艰苦的情况下克服了各种逆境,仍然不忘自己的使命。从走廊东西两端走来的学者和僧人,携带着经书和古老的典籍,穿越乱世动荡的时代,思想和信念依然生生不息。儒家与佛教的光芒沿着这里照射至整个东亚,而东西文化的碰撞也让河西大地变得博大且宽容。河西走廊像一个引子,引入了中国广阔的西部,和平的使者接踵而来,以会谈和结盟的方式确立了今天的中国版图。身处广阔西部和遥远欧洲海岸的人们也怀着对未来生话的希望,和对未知世界的探求,踏上了东行的旅程。

  从此,穿越了河西走廊的丝绸之路全面扩展,驮运货物的马队日夜兼程,黄金和琥珀,瓷器和丝绸,僧侣与经卷,成为慢慢旅途中坚持的决心。在这条河西走廊上,一代又一代行者穿越时光,激情,欲望,喜悦,悲伤反复轮回,把一个个遥远的`国家笼络成更加宏伟的格局。

  “曾经发生的故事已成永恒,走向未来的脚步正在继续。确实,正是那些已经发生的,才能铸就我们的现在。正是那些已经发生的,才能铺就我们走向未来的道路。历史总是在现在和未来,以各种各样的形式演绎着,读古才能知今”

《河西走廊》观后感5

  “曾经发生的故事已成永恒,走向未来的脚步仍在继续。”这部纪录片的最后,给出了这样的结尾。这里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是什么使这样的故事成为永恒?看完了这个记录片,我想我找到了答案。

  河西走廊的名字,早有耳闻,只感觉这是一个遥远的神秘的名字。央视《河西走廊》记录片,以史诗般的表现形式,再现了两千年以来,河西走廊充满了传奇色彩的发展演变史。我惊叹于编剧的巧妙构思,悠悠千年,用10集的篇子展现的恰到好处。我也感叹于河西走廊的精彩故事,每一个人物、事件,让人印象深刻,更加加深了对这片土地的向往。河西走廊有什么样的故事呢?

  ① 张骞通西域的故事,家喻户晓。汉武帝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帝王,张骞是一位勇者,他有勇气,担负开拓西域的使命,有毅力,在逆境中不改变气节,终于完成使命,封博望侯,名垂史册。他是河西走廊的开辟者,他作为中华文明的使者,第一次将中国和中亚的一些国家联系起来,河西走廊的故事,也从这里,满满的开始。

  ② 还记那个叱咤疆场,横扫千军的骠骑将军吗?还记的他为汉朝,为中华民族开疆拓土作出的杰出贡献吗?他是霍去病,一代军师奇才。在那个匈奴肆虐的`时代,他以少胜多,出奇制胜,马踏匈奴,建立了一代功勋。是他,真正打开了中国通往西域的通道。

  ③ 常惠,西汉著名外交家,我的老本家,曾经多次出使西域,经过河西走廊。为了维护国家尊严,他违反皇帝命令,出兵攻打曾经杀死汉朝使者的一个国家(地区),扬我大汉尊严。

  ④ 中原战火纷飞的岁月,河西走廊成为了儒家文化的保存站。郭瑀是在这样的时代中的一个大儒,他的学生刘昞后来成为了河西士林领袖。河西走廊为战火中的中华文化提供了传承的载体,为战乱之后儒学的复兴奠定了了希望。

  ⑤ 鸠摩罗什,曾经被软禁17年,命运之神眷顾他,最后被救出,弘扬佛法,普度众生。这是一个外国人。正是他,翻译佛经,为佛教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⑥ 敦煌翟氏家族,他们是著名的莫高窟的修建家族。莫高窟,又被称为千佛洞,被称为敦煌壁画艺术的极品。飞天的形象,美轮美奂,拥有很高的审美和历史价值。最早认识这个是从认识樊诗锦开始的,她曾是敦煌博物馆馆长,有机会一定要到莫高窟看看。

  很遗憾我不是历史学家,没有能力为写这篇文章提供信手拈来的素材。或者也可以说故事太多,简略的笔触似乎更加合适,在这里,隋炀帝举行了盛大的万国集会,阔端(元朝河西地区领袖)和萨班(藏族领袖)通过会谈实现了蒙古帝国对西藏的管辖;在这里欧洲使者鄂本笃争取去北京大使的资格,最后遗憾的一病不起;在这里,明长城一直从嘉峪关延伸到了山海关,闭关锁国的政策也慢慢开始;在这里林则徐颠簸在流放的路上,但心中对于天下,从未忘记在这里;在这里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现了石油、镍矿等宝贵的资源……

  这里是河西走廊,这不仅是一个地理标记,更是一种历史、文化和使命——绵延不绝的中国历史、灿烂辉煌的中华文化和继承发展弘扬的光荣使命,也正是因为这些,这里的故事,有足够的理由,成为永恒。

  再次重复片尾的那句话,曾经发生的故事已成永恒,走向未来的脚步仍在继续。河西走廊加油,中国加油。

《河西走廊》观后感6

  最近看了一部制作精良的纪录片——《河西走廊》,勾起了我的很多遐想。

  河西走廊,位于今天甘肃的西北部,是一个西北—东南走向的狭长地带,因在黄河以西,形如走廊,故名河西走廊,夹在祁连山和腾格里沙漠之间,是中国内地通往今天中亚的主要通道。

  张骞出使西域,目标仅仅是为了连同西域各国一起对抗匈奴,但是他的行为却意义远超于此。河西走廊的意义在于,他是一个难得的地理缺口和桥头堡,让经过几千年融合稳定下来的华夏民族可以突破自己的地理局限去接触外面的世界,不断补充和改良自己,让自己不至于趋于僵化封闭或者说是缺乏忧患意识变得脆弱,避免面对外来冲击时消解覆亡的命运。这是河西走廊对于中华民族和中国文化存续的'意义。

  从更广阔的角度出发,张骞的出走西域,无异于就是一场中国人的地理大发现。新工具新技术的引进,新作物的传入,新族群的融入,更有资格比肩哥伦布、麦哲伦和库克船长的历史地位。

  只是张骞地理大发现动因是,面对匈奴的威胁而不是奥斯曼土耳其的威胁,走的是陆路不是海路,探索的是欧亚大陆而不是海洋。

  人类文明就是在这样的,交流沟通中发展,我想这是河西走廊的意义。这也是《河西走廊》纪录片真正要传达的思想,包容与融合才是人类发展的基本。

《河西走廊》观后感7

  20xx年,经历多次心理煎熬和情绪崩溃,把读书和电影这两个最大的兴趣爱好全都抛掷脑后。值得庆幸的是,周边的人都在帮助和温暖自己。既是前辈、领导,又是一位贴心的大姐姐,给我推荐了纪录片《河西走廊》。向来没有耐心的我,利用半个月的闲暇时间,终于看完了,震撼感动之余,又羞愧于自己的无知。

  恢宏大气的磅礴解说,跨越千年的风雨洗礼,惊奇艳丽的敦煌壁画,河西走廊资源禀赋,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嘉峪关、金昌,从汉代到新中国,从探索到兴盛,河西走廊始终作为西部大通道链接中国与世界,源源不断的'给予文化滋养与资源输出。东起乌鞘岭,西至玉门关,祁连山脉巍峨屹立,河西走廊的历史厚重而又深远。

  始于张骞出使西域,茫茫沙漠滩,浩瀚大戈壁,一主一仆,虽满眼沧桑,脚步却轻盈稳健。之后霍去病率大军打通河西走廊大通道,自此,金戈铁马的烽烟岁月正在远去,蜚声世界的丝绸之路已经启程。繁荣发达的经济贸易,来来往往的商人车队,漫天卷地的飞扬黄沙,共同绘出一幅壮观的河西走廊大地图。文化往来,精神传承,遥远的大西北给人留下无限遐思。历史沉浮,通道经济兴起衰败不断轮回,但河西走廊作为陆上丝绸之路,毗邻中亚,成为西部通往欧洲的必经之道。陆运物流价格高于海运,陆上丝绸之路贸易优势已不在凸显,但构建中亚欧外循环经济圈,河西走廊的通道价值意义非凡。

  看完十集纪录片,惊讶于自己的无知与迟钝,马踏飞燕、雷台汉墓…,虽亲身所到,但内心却毫无波澜,没有学习与积淀的走马观花,似乎是毫无意义的摇摇晃晃。在这里,也立个小小的flag,毕业旅行能够沿着河西走廊走一遭。

《河西走廊》观后感8

  最近用了半个多月的时间,看了由央视团队制作的一部宏大、庄严的史诗巨片《河西走廊》。虽然我看的进度比较慢,基本上都是抽工作之余的闲暇时间来看,但是每次看后都让我受益匪浅的同时又惊叹不已,记录片所带来的感官认知要比书籍上更为的形象,它所带来的视觉、听觉上的冲击,无疑是对我在历史方面知识空缺的最好、最快的填补。

  本片共分十集,从第一集的使者到第十集的宝藏,虽然每一集所呈现的历史内容各不相同,但是纵观整部纪录片,却是给大众描绘了一部中华文明史高度发展的宏伟巨篇。从历史、贸易、文化、资源等多方面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从汉武帝第一次派遣张骞出驶西域探索河西走廊开始,历代帝王将相、文儒墨客都与河西走廊紧密相连。两千多年来,河西走廊一直是沟通中西方文化的交通要道,通过这条道路,中国的丝绸、瓷器、火药、印刷术等传入西方文明世界,而西方的葡萄、玉珠、音乐、绘画、雕塑、杂技等流入中原。最为典型的是西方佛教的传入和中方儒学的流出,使中西方文明交汇达到了顶峰。两千多年来在河西走廊里的金戈铁马、繁华昌盛的景象,让这片天然形成的贸易、军事,文化、资源之道,塑造了多个经典的历史遗迹。如敦煌莫高窟、天下第一雄关嘉峪关、金张掖、银武威、“城下有泉,其水若酒”的酒泉市等等。

  看完这部宏伟的纪录片后,仿佛也把我带入了河西走廊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去感受那汉武大帝的开拓、隋炀帝的经治、唐王朝盛世繁华的壁画、成吉思汗金戈铁马的一代雄风,以及那佛学无边的浩瀚。我想仅凭我的文化功底难以对这部伟大的作品做以深刻的观感,我只能感激生于这盛世,能让我利用最短的时间,让自己的脑子里对中国西北地区历史文化有一些碎片性的记忆和知识上的积淀,同时也让我对踏上这片古道,游览各处景色的愿望充满了期待……

《河西走廊》观后感9

  “春风不度玉门关”、“西出阳关无故人”,唐朝诗人王之涣和王维的名句中提到的玉门关和阳关连同武威、酒泉、张掖和敦煌四郡,都是汉朝在取得河西走廊之后建立起来的。汉朝以这些郡和雄关为落脚点,在河西走廊站稳脚跟,有效的防止了匈奴人的反扑并将汉朝的影响力逐步扩散到了西域地区。

  这些新建的雄关和郡都需要有士兵把守,但是这些士兵无疑要消耗大量的粮草,这对汉帝国来讲是一个沉重的负担。汉武帝时期的大臣桑弘羊提出了屯田轮台、渠犁的`主张,在汉昭帝时期被霍光采纳。从此,驻防河西走廊的士兵就有了双重身份。若无战事,他们就是手持农具的农民,河西走廊的土地本就肥沃,辅以汉朝先进的种植技术,沉睡的土地很快就被唤醒,变得生机勃勃。一旦战争发生,这些士兵马上就可以披挂上阵,骑着优良战马、手持武器的他们让敌人望风而逃。

  汉朝的屯田政策对后世的影响极其深远。新中国成立后,于1954年组建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就是一支兼具屯垦与戍边职责的军队。公元前60年,汉帝国设立西域都护府,将今天新疆和中亚一带广大地区并入版图。至此,通向亚洲腹地和遥远地中海的商路完全打通。

  河西走廊也从两军交战的战场,变成了连通汉帝国和西域各国的商路,站在玉门关的关塞之上,你可以听到由远及近传来的沙漠驼铃。这些汉朝的商队,将汉朝的丝绸、瓷器和茶叶等物产运送到西域各国;同时,也带回了西域的葡萄、石榴和胡萝卜等瓜果蔬菜以及骆驼、狮子和鸵鸟等物种以及炼钢术和掘井术。

《河西走廊》观后感10

  一周看完了河西走廊,这种几天之内看一段几千年的历史的感觉,很震撼。

  历史是客观存在的,历代皇帝也是有功有过,没有完人。如隋炀帝杨广这般的雄心大志开创了史上第一次中外博览会,开凿隋唐大运河,改革管制,均田制,为以后唐的兴盛奠定了基础。但是杨广的大力发展基建与征战苦了农民,以至于矛盾激化不可调和而隋朝迅速灭亡。这其中给我的感悟颇深:隋的各种发展为以后的唐兴盛奠定了基础,但却让自己走向灭亡。所有的事情都是一个选择,但是平衡之道却是关键。应用到我们普通人亦是如此,把握平衡是个大智慧。历代君王无不亡之于平衡,就如天平,我们要不断的调整两侧的重量才能保持平衡,若是任由一侧重量加下去将永远失去平衡而坠入深渊。

  延伸到生活中亦是如此:工作生活学习的平衡要把握,若是觉察自己陷入了某一个执念里面,要及时抽身,切不可沉迷进去。所有的.沉迷必有其害。

  从中学到的几点:

  1.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王朝的兴盛是需要时间积累的。前人做了对的决策,但是决策需要几十年才能看到作用,这也叫战略规划。所以看看历史可以让自己学到什么是远见,历史让我们学会了拉长时间看到分析一件事。

  2.平衡之道

  从中看到平衡很重要,度很难把握,以后慢慢学习这点。

  3.要开放自己,封闭让国家走向灭亡,也让一个人走向灭亡。

  汉、隋、唐、宋支持对外贸易,到明之后开始闭关锁国直到清朝,长期的封闭导致国家经济衰退,人也是如此吧。

  4.人无完人,历代皇帝都有功过,犯错不要苛责有功也不要炫耀,无愧于心就好。

《河西走廊》观后感11

  作者的文笔优美飘逸,但缺乏主线与灵魂,历史深入还不够。建议有兴趣的你可以观看央视综合频道《河西走廊》的专题片,带给人灵魂的共鸣和视觉的盛宴。

  不过依然感恩作者,也感恩这悠闲的假期,让我有时间、有眼福渐次展开《河西走廊》这宏大的历史篇章。回头凝望,在那久远的年代,天苍苍野茫茫的草原,白雪皑皑的高山,深不可测的峡谷,河流、湖泊、海子,月氏、乌孙、匈奴……数十个少数民族,弯弓射雕,弯刀映月,一阵阵马蹄声踏破了静悄悄的.西北黎明。

  丝路悠悠,驼铃漫漫,河西走廊作为古代丝绸之路的咽喉要道,物质和精神的洪流相向而行、川流不息。文化是永恒的,其魅力和影响足以跨越时空。历史文化辉煌耀眼,可以明照当下,可以指导现实并启迪未来。

  但愿有生之年,可以沿着这条路去走走,去触摸这两千多年前文化元素的热度,去探测这些文化遗迹的深度……

《河西走廊》观后感12

  《河西走廊》,一部我认为国产最好的纪录片,不论是背景音乐还是旁白配音,旁白文案以及演员的演技都做到了非常完美,总共十集不长不短却最好的介绍了河西走廊的前世今生。

  战马斯鸣,旌旗林立且昂首飘扬,战士坚毅目光如炬且虎虎生风,北风呼啸扬起阵阵黄沙,黑云压境且悬挂于苍穹,此时无声胜有声,巨变即将一触即发。武帝刘彻凝视着眼前的大汉疆域地图,眼神坚定的盯着那条狭长的走廊不由的激情豪迈,荡气回肠。年轻的霍去病“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这位年轻的将军十八便皮甲挂帅,他以初生牛犊的气势在为国为家的道路上挥斥方遒,二十便封狼居胥,祁连山、焉支山无一不留下他的激情挥洒、理想安家,他的不世之功遍布在河西走廊的每个角落。纪录片《河西走廊之梦》不时在我耳边回响,我总感觉两千多年前的秣马厉兵、峥嵘岁月依旧如昔,音乐声里渗透着每一位为家国浴血奋战将士理想和忠魂。

  张骞背负着国家的使命前进在未知的领域,这个过程,他经历了沧海桑田也经历了转身千年,他的探索历经了艰险也积累了太多的沉淀,他崇高的使命感,崇高的气节,对家国崇高的信仰让河西走廊,让大汉充满了意气风发和无尽的期待,期待精神永存,期待家国永存,期待走廊永存。

  这片土地上虽厮杀不断,但包容也不断,这里是中外文明交汇的.必经之路,这片土地上可以看到各种民族的人,也发生着各种不为人知的传奇故事。张国臂腋,扬我军威,滴酒入泉,盛世敦煌也。佛教进入中原的必经之地,石窟艺术的重要发祥地,马蹄寺石窟、莫高窟、炳灵寺石窟、麦积山石窟、大象山石窟等一大批璀璨的石窟艺术在河西走廊,在甘陇大地上生根发芽。这里有着世界上第一次“万国”博览会,这片土地首先向世界展示了中华大地的盛大容颜,在海权文明未到来之前河西走廊一直是中华文明的血脉,它的繁荣即是国家的繁荣,汉时的丝绸之路,东汉再次延续开启,隋时的“万国会盟”,唐安史之乱以前河西走廊是西域进入中原的第一站,元初蒙古和吐蕃在河西走廊的会谈无一不记录着盛世的变迁。

  这片富饶的土地让资源匮乏的新中国看到了希望,玉门油田,铁人王进喜等为新中国的石油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无意中发现的镍矿让新中国一举成为镍产业的大国而这次的贡献者便是河西走廊上的金昌,金川公司和无数为镍事业做出贡献的人。还有很多宝贵的资源在河西走廊的大地上被发现,酒钢,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等。

  远远望去祁连山的纯净延续千年,它滋润着河西走廊这片神奇的土地,缓缓流淌的雪水渗透到每一处足迹。历史在其中流淌、岁月在其中流淌、激情在其中流淌,或许它经历了许多变化,但其中总有一些东西是不变的,如:梦想,渴望、期待、天下。

  如今的河西走廊已经重现往日的期许,它不仅仅是一个名词,不仅仅是一段历史,它更多的是中国人内心的激情、使命。

《河西走廊》观后感13

  《河西走廊》,一部值得推荐的纪录片,结构和细节都非常完美。热泪盈眶,十分虔诚得看完了。

  汉武帝时期张骞出使西域,本是开疆扩土、安定边境,未曾想造就了一个个奇迹,诞生了闻名世界的“丝绸之路”。

  在这部影片中,细细道出了一个个了不起的人物的故事。“封狼居胥”扫除匈奴说出“何以家为”的霍去病,为汉帝国解忧远嫁的解忧公主,陪同苏武出使却默默无闻的常慧,为传播儒家经典传承根脉坚守一生的.郭荷、郭瑀、刘昞三师徒,致力翻译佛经的鸠摩罗什,西巡河西走廊过雪山的隋文帝,历经隋唐两朝的重臣裴矩,来自吐蕃的萨班、八思巴师徒,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意大利传教徒利玛窦,“开眼看世界”第一人林则徐,抬着自己的棺材保卫新疆的战士左公左宗棠……是他们,让河西走廊更加绚丽夺目。

  武威、张掖、酒泉、敦煌,这些历史留下来的名字仍旧熠熠生辉,被越来越多的人熟知。有幸在大学毕业的时候来了一次“环游大西北”的旅行,敦煌石窟、沙漠骆驼、丹霞山、魔鬼城、扁都口油菜花等等,那时候的惊喜与感慨仍不能忘记,那也是我一生中最美的回忆之一。

  河西走廊,已不仅仅是一个地名,更是一个历史的代名词。这里的盛衰枯荣,亦是中华自古至今的缩影。

  河西走廊的故事,只是我国历史的冰山一角,一样的故事在全国都在不停的上演。

  历史的长河正如星空,历史中的人和故事正如星空中的繁星点点,正是已经发生的这些故事,才构成我们厚重的历史,才有灿烂的中华文明,才能成为永恒值得铭记。

《河西走廊》观后感14

  最近先后看完《觉醒年代》《天道》,又陪孩子一起看完纪录片《河西走廊》,心中热血沸腾,感慨万千,想要写点什么,摩拳擦掌,即便输出水平有限,也凑合两三字说说自己的感受。

  今天便先来说说《河西走廊》,以前对大西北的印象非常少,看完这部纪录片,整体了解了河西走廊从汉朝到如今的一个历史变迁的过程,纪录片重点讲述了有关河西走廊有关的重要历史人物.从最开始,张赛出使西域,中途两次被匈奴人扣留先后9年,又历时2年时间逃回大汉,其所见所闻,对西域的了解给当时正一筹莫展对付西北匈奴的汉武帝注入一剂良药,可谓是及时雨.张骞出赛可以说对中国国家版图的开拓,对西北历史的布局犹如盘古开天辟地之同等的作用。此后,汉武帝,卫青,霍去病征服河西走廊,设置自己的郡县.随后的两位汉朝皇帝,汉昭帝,汉宣帝用和亲的方式巩固了河西走廊的格局和地位.汉朝之后直到隋朝期间,河西走廊不断经历朝代的更迭,确实当时继后晋时期避免最好的世外桃源之地,为逃避战乱,许多文人大家相继来到河西走廊避难,当时的文人大家热衷推广儒家思想,同时苦心研究儒家和当时他们带过去的经典著作.因此儒家思想在河西走廊在隋朝统一全国之前的战乱的300年得到广泛的推广.

  后隋炀帝杨广统一全国,他意识到河西走廊的重要性,在祁连山脚下举办历史上首次的万国盛会.可谓使东西方的商贸得到空前的繁荣,后唐朝入住中原,成吉思汗横扫整个中亚和欧洲地区,随后的几十年里,当时蒙古国统领阔端和藏族部落首领的班智达进行和谈,从此藏族归于元朝版图.

  纵观历史变迁,汉朝开拓,元朝,隋朝,唐朝得到发展的鼎盛时期,而在明朝和清朝时,因政府闭关锁国政策,河西走廊进入了最为萧条的几百年.而这几百年的历史,中国从过了文艺复兴,也错过了欧洲的工业革命.即便是当时开放国门,没有当时很好的.国民基础和卓越的领导统治,中国即便知道文艺复兴,估计也是hold不住。

  到新中国建立初期,国家需要石油和大量的原材料进行工业改革,而祁连山,这座宝山,给中国源源不断的输出了石油,镍,铁,玉石,水晶等重要的核心国家战略资源.为新中国的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能源和力量。

  直至今日,内陆的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为振兴中国的重要要塞.

  读毕,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感叹历史风云人物变幻,感叹祖国的打好山河,感叹历史先贤为这片土地注入的浓墨重彩的一笔,感叹这块巨大宝藏之地带给我国人民的用之不竭的财富。

《河西走廊》观后感15

  最近看了一部制作精良的纪录片—《河西走廊》,勾起了一些或近或远的记忆。

  自初中读到关于敦煌的故事起,就一直心向往之。曾经还向高中历史老师打听过某个闪现于志异小说的敦煌城主,以及书上寥寥几笔勾出的一场好仗。也亏得那位历史老师是个英雄不问出处的主,一心只盼着和学生分享正史野史中的奇闻异事,于历史长河中拾得些许真趣,管它教学大纲还是考试范围,向来有问必答,生冷不忌。他不清楚,还为此专程回家翻书,第二天兴高采烈地占用了我宝贵的十分钟课间休息。我极其喜欢和佩服这位老师,只可惜缘分太浅,文理分科之后,未能继续在他麾下受教。更为可惜的是,我高三之时,经历了一场教师罢课风波,风波之后有一批老师离开了学校,他也是其中之一。现在回想当时的感受,五味陈杂,却很难说出其一。想来一是时日已久,二是当年少不更事,空余对学校上层的满腔义愤,却体会不到从此师长是路人的零落萧索。

  多年过后,翻开某本史书或是志异笔记,我还是会想起高一的历史晚自习,老师并不在A班驻守,一个人蜷在B班小教室的椅子上,有时刁根烟,等着有问题的学生去问。我匆匆赶完其他各科的作业,拿了历史书随便寻个由头,跑到B班请教。如果学生少,又都是我这种对历史有点儿兴趣,且不太在乎个把小时能多做多少数学题的.闲淡散人,那B班便可以开一场微型历史讲座(因为统共也就三四人)兼茶话会。时间过得飞快,晚自习也不再难熬。

  时间果真过得飞快,我已有五年多未曾见过老师。偶返母校探望师长,却无处可寻他的踪迹。

  高三保送之后,得了闲暇。和同学相约,一行六人前往河西走廊。我是因为有些执念,朋友们有的和我兴趣相近,有的并不在乎出游地点,反正都没去过,准备的时候都很兴奋。最后我们出于时间、预算和体力的考虑,略过酒泉,定下了成都—兰州—武威—山丹—张掖—嘉峪关—敦煌的线路,除成都与兰州之间乘飞机外,其余都坐火车。现在想起来,那其实是我第一次完全丢开家长和旅行团,全靠自己和朋友筹划进行长途旅行。当然,家人联系了甘肃的朋友,在兰州和武威多有照拂,不过余程,全靠我们六人走完。所以,我与河西走廊大概真的有缘。

  一路平安,相处的也很融洽,却并不完全顺遂。

  武威的雷台汉墓,墓室早被盗掘,所幸精美绝伦的马踏飞燕还让世人有幸一观实物。不过真品保存在兰州市的甘肃省博物馆中,雷台汉墓只有景区门前的一尊雕塑。其余的记不大清,只记得墓道中有一处深井颇为奇特,罔顾近大远小的物理规律,你投一枚硬币下井,硬币在井底却大于实物。我没有查到科学解释,网上说法不一,建筑结构、光程和光程差、温度湿度甚至是心理暗示,有兴趣的人不妨一探究竟。白塔寺我们也去了,纪录片《河西走廊》第八集,详细讲述了白塔寺的由来及萨迦班智达,即蒙古国师八思巴的师父,波澜壮阔的一生。

  我们的火车入夜才到山丹,山丹县城少有游人问津,一片黑灯瞎火,还有零星的本地人盯着我们窃窃私语,心里平添几分慌乱。好不容易在县城中心找到一处所谓最好的宾馆,要了两间房,房间很脏,一间的卫生间完全不能用,没有水;另一间只有一股涓涓细流,我们只好轮流去冲了冲脚,和衣而眠。我们来山丹是为了去这里的军马场,自前苏联顿河马场解体后,山丹军马场便成为了世界第一大军马场,据说当年汉朝的骠骑将军霍去病就在此处圈地养马,西逐匈奴。我们一早起身,却被冻了个透彻。时值五月,山下却只有十来度,当地人说山上更冷,没什么好看的,还有人传言连马都没有。我虽带了羽绒服,但一行人中大多没带,只得灰溜溜作罢。虽然后来听一个去了的学弟辟谣,说五月也是有马的。无论如何,这只能成为一个遗憾,也成为了一个要再次前往河西走廊的理由。

  张掖的丹霞地貌非常漂亮,我们起了一个大早,整个景区似乎只有我们一行六人,天空还飘起了星星点点的小雪,那种天地辽阔,唯我独存的感觉真的很好。我曾于冬天独自前往甘肃天水麦积窟,那一次,是真真正正整个景区就我一人,独自面对岩壁上容色庄严的石刻佛像,它低眉垂首,我战战兢兢。嘉峪关有龙门客栈的拍摄基地,还可以挑战横跨黄河的滑索。敦煌的莫高窟、鸣沙山,再往前的玉门关、汉长城遗址,连接着罗布泊的雅丹地质公园,说过它们的人已经太多太多,我也没有什么可以补充的了。敦煌市到雅丹地质公园的路十分颠簸,我们几乎是睡过去,被抖起来撞上车顶,醒来,再睡去,这么一路前往的。而莫高窟、鸣沙山离敦煌市区就很近了,租自行车半小时即可到达。笔直的长路人烟稀少,向前骑行,上一秒还是两道延伸交汇的线条,下一秒便巍然耸起黄沙堆成的高山,震撼突如其来。

  直到现在还能想起那么多的细节,可见当初的旅行给我留下了多么深刻的印象。当时的那群人,一个去了法兰西留学,一个选择去和袋鼠浣熊作伴,两个投奔日不落的大学,还有一个断了联系,不知去向。还好,因为有共同的回忆,大多数人一直联络着,来日相聚的机会还多。

  《河西走廊》其实还是以历史为主的纪录片,按时序推进。虽然一向不太喜欢以演义的手法来重现历史的纪录片,但至少,这部不让人感到怪异和腻烦,而且地图画得很详细,再佐以当今的地理风光,风光摄影尤其优美,显得整部片子内容扎实。文案优美且不矫情,雅尼的音乐更是没话说。其中对博望侯、骠骑将军、汉武帝、隋炀帝等人的定位,也自有其惹人热血沸腾的独到之处。

  片子里说,张掖马蹄寺石窟、武威天梯山石窟、安西榆林窟都是佛教造像艺术的瑰宝,骆驼城遗址、黑水城遗址也是当年盛极一时的商路上尚未消歇的余韵,还有郭瑀隐居的临松薤谷,敦煌旁的党河风光,还有心心念念的七一冰川,当时未能一晤,盼望将来能有机缘。

【《河西走廊》观后感】相关文章:

《心愿》观后感03-30

《论语》观后感11-11

《八佰》观后感02-06

《心曲》观后感02-18

颐和园观后感06-10

芬芳观后感11-03

长城观后感12-01

情书观后感11-17

《同行》观后感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