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精品】小班教案模板汇总六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班教案6篇,欢迎大家分享。
小班教案 篇1
[设计意图] 现在的幼儿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被父母包办太多,对于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穿衣、系鞋带、帮老师整理图书等,不善于也不勤于动手,对手没有自觉意识。通过《能干的小手》这一活动,引导幼儿认识手,知道手能做许多事情,激发幼儿自己动手的主动性、积极性。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愿望。
2、引导幼儿认识手,知道用手能做许多事情;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幼儿初步保护手的概念。
3、帮助幼儿初步获得有关数的概念。
[活动准备] 1、电脑课件、录音机、磁带。
2、丰富的手工操作材料:橡皮泥、颜料、串珠积木、棉签棒、纸等。
[重点难点] 难点:1、手指的名称不同。2、对手和手、手指和手指进行比较。
重点:让幼儿在自己动手操作中去体验、感受成功的快乐。
[活动过程] 一、音乐导入法:老师与幼儿一起听音乐、做动作进入活动室。
二、观察发现法:
1、看一看:启发幼儿观察,然后说出手上有什么?(手上有手心、手背、手指等)
2、比一比:启发幼儿说出手指的名称,并比较不同,引导幼儿与同伴、老师的手进行比较。
3、说一说:看电脑课件,激发幼儿用语言来表达手能做许多事情,教育幼儿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把自己的小手变成最能干的小手。
4、保护好我们的小手。讨论:怎样保护好我们的小手。如勤洗手、勤剪指甲,冬天洗完手要擦油,出门要戴手套等。教育幼儿保护好自己的小手。
三、游戏巩固法:玩一玩手指游戏。四、感知操作法:变一变,老师和幼儿一起用手变“魔术”,鼓励幼儿自由选择喜欢的材料进行操作活动,如印画、撕纸、穿项链、用橡皮泥串糖葫芦等。(活动结束:听音乐离开活动场地)
[活动延伸] 1、开辟“独立能力角”,为幼儿准备鞋带、蝴蝶结、筷子等,让他们练习。
2、学习儿歌“小小手”。
3、和幼儿一起做“手影”游戏。
4、建立“家长联系卡”,及时表扬、鼓励有进步的幼儿。
[活动反思] 本活动以“幼儿的.手”为切入点,在施教过程中,主要采用了音乐导入法、观察发现法、游戏巩固法、感知操作法。活动开始,孩子们在轻松的音乐中,对手有感性认识,产生活动兴趣。然后通过观察,孩子们自己发现手上有什么,有几个手指,并进行手指和手的比较。手能做什么,并与孩子们共同搭建认识的平台。这样,层层剥平,逐个扫除学习上的障碍,在观察发现中获得对手的感性认识。游戏是孩子们的天性,孩子们对玩手指游戏非常感兴趣,也非常认真,在不知不觉中激发了孩子们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愿望,这一愿望在变魔术中不断提高。那种迫切的心情,使孩子们自发地投入到操作活动中,去探求、去体验、去表现自己。
小班教案 篇2
目标:
1、学习弹跳的方法,练习跳的动作。
2、能配合手臂和腿的动作进行跳跃;
3、喜欢参与活动,能遵守游戏的规则。
准备:
1、在室外选择较平整的场地,用粉笔或其他记号笔在地上画若干类似荷叶的圈。
2、运用呼啦圈作为荷叶,可以根据孩子的弹跳能力适当改变圈之间的`距离。
过程:
1、准备活动:教师编儿歌《小青蛙》“我是一只小青蛙,捉虫本领大,手儿伸一伸,腿儿蹬一蹬,蹲下――找一找小虫,跳起来――吃掉它!”(活动四肢,巩固向上跳的动作。)
2、进行游戏:请幼儿分成男孩和女孩。
“青蛙哥哥和青蛙姐姐今天我们要到河对岸去捉害虫,看谁能从荷叶上跳到对岸。”
①请孩子从起始线开始,从一个圈跳到其他圈里,一边跳一边说,“小青蛙,要回家,跳――跳,呱――呱,跳――跳,呱――呱,跳跳跳,呱呱呱,小青蛙,回到家!”
②引导幼儿互相学习小青蛙的跳跃动作,说说那一只小青蛙跳的远,他是怎样跳得?(请幼儿个别示范)幼儿集体学习弹跳的动作,了解手臂和腿的动作要配合才能跳的远。
③指导幼儿再次尝试运用手臂和腿的配合进行弹跳的动作,进行游戏《小青蛙跳荷叶》;
④可以根据孩子的活动情况,改变增长圈和圈之间的距离;
3、放松活动:《小青蛙游泳》模仿小青蛙的动作进行腿部放松活动,(抖腿、捶腿)。
小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练习侧走的能力及动作的协调性。
2、探索用身体各部位夹球侧行的方法以及与同伴合作方式。
活动准备:
1、人手一只球 2、箩筐四只 3、螃蟹头饰一个
活动过程:
一、热身运动
1、教师提问:我是螃蟹妈妈,那你们是谁啊?现在跟着螃蟹妈妈一起去做
运动(侧着慢行,双手平举、快行、踢腿等)。那螃蟹是怎么走路的?
2、现在我们沿着线慢慢的'侧行,好,现在加快速度侧行,回到原点,集合。请螃蟹宝宝们跟着妈妈坐下。
二、探索练习:
1、教师:那儿有一堆瓜,请螃蟹宝宝们把它们运回家,但是运的时候不能用到我们的大钳子,你想怎么样来运?想好之后,请螃蟹宝宝每人去拿一个瓜(强调不能用手),然后沿着线把它们运回家。
2、集合,请个别幼儿进行交流示范,请螃蟹宝宝们说说刚才是怎么样运瓜的?
3、教师:现在请螃蟹宝宝们再运一次瓜,这次用的方法要和刚才的不一样。
三、合作运瓜
1、教师:刚才是一位小螃蟹运瓜,现在请两位螃蟹宝宝合作运瓜,我们的钳子还是不能碰到瓜,想想看,可以怎么运?(运的时候注意两位宝宝的步子要整齐,大家要一起走,不能让瓜掉下来)。
2、个别幼儿进行交流示范。
3、再次练习,请螃蟹宝宝用和刚才不一样的方法运瓜,看哪一队宝宝运的又快有稳。
四、游戏运瓜比赛
1、教师:刚才我们学会了合作运瓜,现在请宝宝们分成四队,看哪一队的宝宝先把瓜运回家,在运的时候,恶魔的大钳子不能碰瓜,也不能让瓜掉下来,一定要沿着线侧行,明白了吗?
2、再次比赛。
活动结束:
现在请宝宝们把瓜搬回家吧。
小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 通过活动,激发幼儿听的兴趣,尝试运用听、看等感官探究问题。
2、 培养幼儿初步分辨不同声音并进行对应的能力。
3、 探索与实验,激发幼儿主动探索的积极性。
4、 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 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准备
门铃若干(小狗、小鸡、小鸭),外观一样的彩色房子模型四个(其中一个是干扰)
活动过程
1、 用游戏口吻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初步感知声音的不同。
师:今天有几只小动物来看咱们小二班的小朋友了。你们快来看一看,都有哪几只小动物来了?
幼:小狗、小鸡、小鸭。
师:小动物可喜欢小朋友了,它们特别想和你们做游戏,你们快来和小动物们做游戏吧。但是玩完游戏后要告诉老师,你有什么新发现。
幼:小动物能响。
师:小动物都能发出响声,它们的声音一样吗?
幼:小狗是“沙沙”的。
幼:小鸡是“咣当咣当”的。
幼:小鸭是“叮当叮当”的。
2、 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引导幼儿注意倾听门铃声音,用操作尝试匠方法分辨不同的声音。
师:三只小动物是特别好的好朋友,它们在一片绿绿的草地上建了三栋一模一样的房子。可是房子一模一样,小动物们分辨不出到底哪个是自己的家。于是他们的妈妈就想了个办法,把每座房子都装上门铃,每家门铃的'声音都不一样,每只小动物身上都带着一个和自己家门铃声音一样的门铃,这样他们就能找到自己的家了。现在,你们赶紧猜一猜,这几座房子都是谁的家。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运用各种感官,听一听,看一看,将艺术领域“节奏强弱”的内容自然地渗透到科学活动中,使科学探索和音乐活动巧妙的结合,达到动静交替。充分突出幼儿为主体,努力把握“玩中学”的度,注重多观察、少干预,让幼儿在游戏、体验、操作中获取新的知识,充分表现自己,从而达成活动目标。
小班教案 篇5
重难点
让幼儿了解大象的外形特征。
通过观察画面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活动目标
理解故事。
能用自己的话简单讲述故事。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教师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说出大象的明显特征。如:有四条粗粗的像柱子一样的腿,有两个大大的像扇子一样的耳朵,一条长长的大鼻子,还有胖胖的身体。
二、欣赏故事
1、观看课件1师:看看小象的鼻子是怎样的?它在想些什么?
幼:小象的鼻子是短短的,它在想"鳄鱼吃的是什么"
2、观看课件2(鳄鱼)师:小象来到了什么地方?河里的"木头"是谁?
3、观看课件3师:看看发生了生么事?(引导幼儿看图并说出鳄鱼正 在咬住岸上边小象的鼻子,让幼儿观察小象的鼻子被拉得长长的。)
4、观看课件4师:小象使劲拉呀,拉呀,它的鼻子拉得长起来了,鳄鱼放开了小象的鼻子。
5、观看课件5师:小象的鼻子变长了之后可以做什么事情?(引导幼儿回答出故事中的意思)
6、观看课件6师:原来小象的鼻子变长了有这么多好处啊!让我们一起看看其它的小象都在干什么。
三、师生共同复述故事
教师带领幼儿一起看课件复述故事的内容,帮助幼儿梳理思路,知道小象鼻子的作用。
四、活动延伸
鼓励幼儿回家后把故事讲给自己的爸爸妈妈听,同时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了解鳄鱼的特性。
故事《好奇的'小象》
从前,象的鼻子都是扁扁短短的,就跟一只小皮靴那么大。
可是,有一只好奇的小象,他忽然想知道:鳄鱼拿什么当饭吃呢?
"请问,"小象对着河里一根木头似的东西有礼貌地问,"您知道鳄鱼拿什么当饭吃吗?""到这儿来,小家伙,我小声告诉你。"于是,小象把头伸过去,"木头"一口就咬住了它的鼻子。"我就是鳄鱼,我今天午饭就吃小象了!""哎呀,快放开我!"小象哼哼着说。他使劲拉呀,拉呀,鼻子都拉长了……鳄鱼终于"噗"的一声放开了他。
鼻子真痛啊!
忽然,有只苍蝇飞来,长鼻子"啪"地一下就打死了苍蝇。肚子饿了,长鼻子一下就卷起一把草,送进嘴里去了。
长鼻子真有用!小象的兄弟姐妹们都跑来找他拉鼻子。
从那以后呀,所有的小象就都长着长鼻子。
小班教案 篇6
设计意图:
孩子的学习来源于生活,生活中的一切都是孩子学习的内容。幼儿的心理既有具体形象性又带有情趣性。生活活动的学习符合幼儿学习的特点。本着生活既教育的原则,结合我班近期开展的主题活动“我真棒”,以及孩子们认识袜子和学会穿袜子的基础上,同时利用“五·一”劳动节进行节日教育,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爱动手实践;引导幼儿爱劳动,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乐于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因此我们生成了这一活动,使孩子们的自理能力有一个更大的提高。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会自己动手洗袜子,掌握洗袜子的基本方法。
2、懂得爱劳动,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3、体验自己洗袜子的快乐。
活动准备:
知识经验的准备:幼儿已经认识了袜子,并且学会了穿袜子。
物质材料的准备:
1、幼儿每人一个小盆子、一块小肥皂、夹子若干。
2、脏袜子若干。
3、兔妈妈头饰、音乐。
活动过程:
一、情境讲述,导入活动
“打电话”的游戏:“兔妈妈打来的电话”引入活动,情境讲述“到兔妈妈家去,”从而引出请小朋友帮忙来洗袜子,从而调动幼儿洗袜子的欲望。
师:兔妈妈打电话来有什么事吗?原来是兔妈妈生病了,家中有许多脏袜子,想请我们小朋友去帮忙洗袜子,你们愿意去吗?
幼:愿意。(创设情境,调动幼儿参与的积极性。)
师:你们到兔妈妈家去做客时应该怎样呢?
幼:要敲门、要有礼貌、不能随便去动别人的东西(提醒幼儿要敲门、要有礼貌、不能随便去动别人的东西,加强行为教育,发展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
二、学习洗袜子
1.教师介绍洗袜子的材料,引导幼儿了解洗袜子的基本方法。
师:你们的妈妈在家里是怎样洗袜子的?
幼:打肥皂、搓泡泡、拧干。(幼儿回忆妈妈洗袜子的过程,从而引导幼儿认识洗袜子的所需材料。)
师:我们和老师一起来学一学妈妈的样子吧!(带领幼儿一起来学习洗袜子的基本过程,重点提醒幼儿不要把水弄到地上和身上,练习用手搓的动作。)
师:兔妈妈为小朋友准备了许多的小围裙,让小朋友穿上,我们就不会把衣服弄湿了。(为幼儿穿上小围裙。)
2.幼儿动手学习洗袜子,教师观察指导。
师:我们不能把兔妈妈家弄湿了,帮兔妈妈把袜子洗干净了她一定非常高兴的。幼:孩子们都特别投入,非常专心地开始洗袜子。小手把衣服的袖子拉得高高的,
胸前围着小围裙,打肥皂、用手搓的样子都是有模有样的。
三、晒袜子,感受劳动的快乐
1.清洗袜子,晾晒袜子,幼儿自由交流,比一比谁洗的袜子最干净。
师:冲洗干净了的袜子请老师帮忙在水龙头上用清水洗一下,把肥皂泡都冲洗干净。(幼儿纷纷将洗干净的袜子给老师进行清洗。)
师:洗干净的袜子就可以自己晒在教室外面的走廊上。(幼儿用自己的小手把袜子夹在绳子上进行晾晒。)
2、在音乐《劳动最光荣》的伴奏下让幼儿共同来分享劳动的快乐。
师:今天我们小朋友都自己动手帮兔妈妈把脏袜子洗干净了,兔妈妈非常感激我们小朋友,特邀请我们小朋友一起来跳舞庆祝。
师:我们小朋友平时在家里也要经常帮助爸爸妈妈做一些自己能做到事,成为一名爱劳动的好孩子!(带领幼儿跳舞,欢庆劳动的喜悦。)
活动延伸
让幼儿回家帮爸爸妈妈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激发幼儿爱劳动的情感,从而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活动反思:
社会领域的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幼儿社会态度和社会情感的培养应渗透在各个领域和幼儿的一日生活费各个环节中,要创设一个能使幼儿感受到接纳、关爱和支持的良好环境。
《袜子变干净了》是本学期开展的社会活动之一,这节活动中既有成功之点,亦有不足之处。通过对这一节活动认真细致的剖析与反思,使我对如何更好的开展社会教育活动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如何在社会活动中运用游戏有了更加明确的手段,现就将其反思的内容成果总结如下,对今后社会教育活动的开展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让学习走进生活
小班幼儿乐意在熟悉的、有趣的、来源于真实生活的情境中被游戏。“周围的事物就是一本书,应让周围的事物进入幼儿的生活,使他们通过活动获取知识”。(卢梭)我发现我班孩子们在洗手时对搓肥皂非常感兴趣,在他们学会穿鞋子和袜子后,为了增强孩子们的自理能力,我想尝试一次让孩子们动手来洗袜子的活动,以激发他们爱劳动的情感。在说课活动中,许多老师都觉得在小班可能不适合开展这样的活动,,我也觉得可能有一定的难度,但为了满足孩子们的欲望和好奇,我还是决定开展这一活动。在活动前我丰富了孩子们的知识经验的准备和物质准备,为了防止孩子们在洗涤过程中弄湿衣服,我还将废旧塑料带袋为每一个幼儿改装成一个小围裙,请孩子们拿来一个小盆子。总之我始终让孩子的生活成为课程的来源,让生活融入课堂教育之中,真正体现“生活即教育”的理念。
二、为幼儿营造一个宽松的教育氛围
儿童教育家阿莫纳什维说“创造条件将游戏中固有的自由选择和全身心投入的心态迁移到教学过程中去,从而使幼儿自己发现和探索”。在整个活动中我创设了一个完整的游戏情境“到兔妈妈家去帮忙洗袜子”导入活动,使孩子们一直都沉浸在游戏之中,为他们创设了一个宽松、和谐、向上的有利于幼儿创造性发展的环境,使学习真正成为一件快乐的事,使每个幼儿都有亲自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孩子们在轻松的游戏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劳动的快乐。
三、在交流中沟通,分享爱的体验
小班幼儿由于年龄小,情感外露,在与老师平等的交流中他们体验到了教师对他们的关爱,同时爱的种子也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滋长,在“帮助兔妈妈洗袜子”的过程中孩子们体验到了帮助别人的快乐,同时也体验到了自己劳动的快乐,并且通过活动让幼儿初步掌握了“搓”的动作,发展了幼儿的动手能力和自理能力,在活动中还巩固了孩子们到别人家去做客要有礼貌,学会遵守规则,学习讲卫生等一系列生活习惯的培养,还增强了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在活动延伸的环节中我还让孩子们回家帮助爸爸妈妈洗袜子、洗手帕,还和爸爸妈妈一起比赛,从而进一步提升孩子们的成就感。
在活动中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如:在活动的细小环节上角色的语气还要更加浓厚一些,特别是在最后的环节中要更加清楚,在“搓”的环节可更加夸张一些,充分调动孩子们参与的积极性,还可增添一些幼儿熟悉的容易掌握的儿歌和歌曲,使整个活动的气氛更加温馨,孩子们更加轻松和快乐一些。
活动后我想,孩子的学习来源于生活,生活中的一切都是孩子学习的内容。让幼儿在玩中去学,并通过故事游戏情节,带领孩子们去探索、去亲身体验,真正体现教师是活动的参与者、合作者、引领者的作用。解读孩子们的思维,为他们提供一个展示与表达的机会,远比给予他们所谓的知识更有意义。
总之,通过这次活动,我感触最深的就是:生活是个大课堂,在这个生活的课堂里,教师和幼儿的关系是平等的。老师要始终成为孩子们活动中的引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在幼儿年龄提高的同时,作为教师的我们也在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养。让我们和孩子们一起“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