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案

时间:2023-03-07 11:37:02 教案 我要投稿

【必备】小学数学教案锦集九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数学教案9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必备】小学数学教案锦集九篇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教学内容:年、月、日

  目的要求:

  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大月、小月、平年、闰年的知识。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归纳概括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认识年、月、日的知识

  难点:判断平年闰年的方法

  教具: 年历卡,投影,电脑

  教学过程:

  出示日历册、挂历、年历卡、

  师:问他们是用来干什么的?

  谁来告诉大家自己的生日?

  谁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哪年哪月哪日诞生的?

  年、月、日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年、月、日也是时间单位,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有关“年、月、日”的知识。

  电脑出示课题 年、月、日

  一、认识年、月、日

  1、结合实际认识一年、一月、一日的时间长短

  师:问你知道多长时间是一年?多长时间是一月?多长时间是一日?

  (让学生尽量说出自己所了解的)

  师:为了看着方便,人们把日历册制成挂历和年历卡。

  2、请同学们拿出1900年、1993年、1996年的年历卡,认真观察一下,看一年有几个月,每个月有多少天?

  师:结合学生回答板书:

  一年有12个月。

  大月:31天:一、三、五、七、八、十、十二;

  小月:30天:四、六、九、十一;

  二月:平年28天,闰年29天。

  师:习惯上人们把有31天的月份叫大月,把有30天的月叫小月。

  你知道为什么这样规定每月的天数吗?

  电脑讲述故事。

  3、计算全年天数

  生计算后汇报。

  师板演:31×7+30×4+28=365,平年二月:28天,全年365天;

  31×7+30×4+29=366,闰年二月:29天,全年366天。

  二、判断平年、闰年

  问:有的年份的二月是28天,有的却有29天,是不固定的,你知道它的排列有什么规律吗?

  请你观察下表:

  电脑出示1981--20xx年二月份天数表。

  问: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当二月份是29天的这一年年份有什么特点?

  学生讨论后得出每4年出现一次29天 ,二月份是29天的这一年的年份是4的倍数。

  师:算一算1900年是4的倍数吗?但1900年的二月却是28天,这是因为公历年份是整百年时,必须是400的倍数,这年的二月才是29天。

  师:你知道为什么4年才会出现一次二月份是29天,也就是闰年。

  学生说出自己了解的'情况。

  师:用电脑介绍形成闰年的原因(地球绕太阳旋转,加解释)。

  1、练习:

  判断:下面哪一年是闰年?请你说一说是怎样判断的。

  1990、1908、20xx、1998、2100

  生说出想法后,师介绍可以用年份的末两位数字除以4能整除就是闰年,否则是平年。师告诉学生大家喜爱的奥运会一般在闰年举办。

  2、记忆每月天数

  你有什么好的方法记忆每月的天数吗?

  让知道的同学回答,师结合学生回答介绍下面的方法:

  (1)拳记法:师边示范边讲解。

  (2)歌诀法: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四、六、九、冬,三十整。平年二月二十八,闰年二月再把一加。

  三、巩固练习

  1、口答:

  (1)一年有几个月?

  (2)哪几个月是大月?哪几个月是小月?

  (3)平年二月是多少天?闰年二月有多少天?

  (4)闰年全年有多少天?

  (5)小强满12岁的时候,只过了3个生日,猜一猜他是哪一天出生的?

  2、判断:

  (1)一年中大月有7个,小月有4个。( )

  (2)每年都有365天。( )

  (3)凡是4的倍数的年份都是闰年。( )

  3、游戏

  大月过生日的举起你的生日卡。

  4、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1)你今年几岁?算一算你是哪一年出生的,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2)老师今年38岁,算一算是哪一年出生的?

  (3)今年二月你家的电费花了多少元钱,算一算平均每天花多少元钱?

  (4)今年1--3月共花电费多少元钱?平均每天花多少元钱?

  (5)4月份有几个星期零几天?

  板书设计:

  一年 12个月(7个大月、4个小月、1个平月) 365天 (366天)

  大月 31天

  一月 小月 30天

  平月 29(28)天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0页的例题,第10~11页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材简析]

  本课教学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教材提供学生熟悉的教室场景,让学生通过观察,领会上下、前后的含义,认识上下、前后的方位,再组织学生领会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是相对的。想想做做通过看一看、摆一摆、说一说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观察、描述上下、前后位置关系的习惯和应用意识,同时使学生具有初步的空间观念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认识物体之间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

  [教学目标]

  1 在具体场景里体会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能比较准确地确定物体上下、前后的方位

  2 能按上下、前后的方位要求,解决日常生活里的简单问题,初步学会用上下、前后等词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发展初步的位置观念

  3 在分组学习中培养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 观察:小朋友观察自己宽敞、漂亮的教室,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 (黑板、讲台、课桌椅、小朋友)

  2 设疑:它们之间有什么样的位置关系呢

  3 揭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一认它们之间的位置。(板书:认位置)

  二、讨论交流,感悟新知

  1 出示主题图教室

  提问:观察主题图,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 (教室)教室里有些什么 (各小组推荐一名同学说一说) 告诉学生图中四个小朋友的.姓名

  2 讨论交流

  (1)组内讨论:国旗在黑板的什么位置 小明在小军的什么位置

  (2)小组汇报。板书:国旗在黑板的上面,小明在小军前面

  (3)讨论:国旗在黑板的上面,还可以怎么说 小明在小军的前面,又可以怎样说

  3 分组讨论

  提问:你还能找出图中哪些物体有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

  讨论后汇报:

  地球仪在讲台的上面,讲台在地球仪的下面

  小红在小平的前面,小平在小红的后面

  4 联系教室真实场景,感悟位置关系

  小组学生相互说一说、指一指,教室里的人或物的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

  指出:两物体之间有一定的位置关系,

  如果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上面,那么另一个物体就在这个物体的下面。

  如果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前面,那么另一个物体就在这个物体的后面

  5 游戏

  (1)指一指你的前面、后面、上面、下面

  (2)拍手:

  上拍拍,下拍拍,

  前拍拍,后拍拍,

  你拍拍,我拍拍,

  上、下、前、后认得准

  三、拓展应用,深化提高

  1 想想做做第1题

  先让学生指一指、说一说,坐在你前面的小朋友是,坐在后面的小朋友是

  再让学生转换位置后说一说,坐在你前面的小朋友是,坐在你后面的小朋友是。

  2 想想做做第2题

  (1)按照指定的要求,学生独立摆一摆

  (2)小组内相互检查摆得对不对

  (3)小组采取互帮活动,把小朋友摆得不对的地方纠正过来

  3 想想做做第3、4、5题

  情境1:有几只小动物,看到小朋友能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也高兴地赶来了。(投影演示动物图)

  小朋友,你能说说这些动物之间的位置关系吗

  小组讨论后汇报

  情境2:小动物们为了答谢小朋友说出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想邀请一些小朋友到它们家做客,想去的小朋友上来排排队

  上来排队的小朋友分别说一说,我前面有几个同学,后面有几个同学

  情境3:(投影演示冰箱)

  小朋友,你能根据冰箱里物品摆放的位置,用上和下说一句话吗

  情境4:最后,小动物们还邀请小朋友去看电视呢!(投影演示组合家庭影院)

  你能用今天所学知识说一说它们的位置关系吗

  小组交流后汇报

  四、总结评价

  1 今天这节课我们又学到哪些本领

  先让学生互相说一说,再告诉大家

  2 回家以后,把家里各种物品间的位置关系说给你的爸爸、妈妈听

  [总评]

  认位置这节课主要是引导学生在具体场景里体会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能按上下、前后的方位要求,解决日常生活里的简单问题。具体地讲,这节课的设计有以下几个特点:

  1 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感悟上下、前后的位置 关系

  2 引导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描述物体所在位置,不但培 养了学生用上下、前后等词描述物体所在位置的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初步空间观念

  3 选用了观察、讨论、游戏等生动活泼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喜闻乐见中主动探索位置关系的变化过程,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4 重视学生学习过程的自我评价能力培养。如小组同学相互检查摆得对不对;小组成员间开展互帮活动,把摆得不对的地方纠正过来等等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字,会写3个字。认识笔画“一”。

  2、正确、流利、稍带感情的朗读课文。

  3、初步感受童谣中所表现的景色美。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认识12个字,会写3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认识笔画“一”。

  难点:分辨“入”和“八”。

  课前准备:生字卡片、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朗读歌谣,初步感受课文的景色美。

  2、认识笔画“一”和田字格,会写“一”。

  【课时重难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会写生字“一”,写好笔画“一”。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音节tínɡèryāntái liùjiājiǔhuāshízu

  2、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经过开学到现在一个多月的学习,我们不知不觉已经掌握一把通往知识宝殿的金钥匙,那就是汉语拼音,有了这些拼音朋友的带领,我们将很快地进入识字王国,在那儿我们会认识更多的汉字朋友!你们高兴吗?现在让我们一起快乐地向识字王国出发吧!

  二、借助拼音,初读感知。

  1、咦?这是什么地方?不急,你将会从这首古诗中找到答案。知道什么是古诗吗?想读吗?

  2、请小朋友打开课文,自己借助拼音读读这首诗,不会读的音节可以画一画。(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3、读给你的`同桌听一听,或者和同桌一起读两遍。

  4、指名读:请会读一句的小朋友读一读,请会读两句的小朋友读一读,请全都会读的小朋友读一读。

  5、用铅笔圈出这首诗中的生字,借助拼音读一读,记一记。

  6、出示生字卡片齐读、指名读、小老师领读、开火车读。

  7、我们把生字宝宝送回诗中再读一读,齐读诗歌。

  8、师:读着读着,你仿佛看见了什么?(生自由说)

  三、借助画面,再读感悟。

  1、出示课文插图,听师范读。刚才脑海里出现这幅画的小朋友请起立,掌声表扬自己。你们不仅会读课文,而且读懂了课文,多能干呀!

  2、看图。师:中国有句话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你们能读着诗看到画,能不能看着画读出诗呢?

  老师指着行走的孩子,学生读“一去二三里”

  老师指着炊烟袅袅的房屋,学生读“烟村四五家”

  老师指着亭子,学生读“亭台六七座”

  老师指着路边的花,学生读“八九十枝花”

  老师指着整幅画学生读整首诗。要求读流利、读正确。

  3、情趣练读,读出节奏感。

  老师以什么样的速度读前一句,学生也以什么样的速度读后一句。

  一学生以什么样的速度读前一句,另一学生也以什么样的速度读后一句。

  4、当小诗人,有感情的读一读。试背。

  四、巩固生字。

  1、全班交流:这篇课文里,你已经认识了哪些字?是怎么认识的?(表扬自主识字的学生)

  2、打乱顺序开火车巩固生字。

  3、给生字排排队。(一至十是数字,去和里不是)

  五、认识田字格,学习田字格歌

  1、小朋友我们已经知道拼音的家在四线格,那汉字的家在哪儿呢?这就是生字的家(出示田字格),就是这样四方方的,中间有横中线和竖中线分割成四个一样大小的小格。你们知道它们有什么用吗?

  2、了解作用:有了它们就知道笔画的位置了,可以帮助小朋友把字写工整、写匀称,

  3、读儿歌

  田字格,四方方,写好汉字它来帮。

  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右下格。

  横中线、竖中线,各个方位记心间。

  六、指导书写“一”:先师范写,生描红

  1、写字姿势歌。

  写字时要注意,头摆正,肩放平,腰挺直,脚踏实。还要做到三个一……

  2、指导写字。

  介绍笔画名称:“一”由一笔组成,这个笔画叫横,生书空。

  书写要领:师范写,边写边讲述,横的写法从左到右,起笔时稍重,有一点向上斜,收笔时向右稍按一下。

  字的位置:“一”写在横中线上,字要居中。

  3、学生描一个、写一个,教师巡视,讲评。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复习生字,背诵歌谣。

  2、会写生字“二、三”。

  【课时重难点】

  背诵歌谣,会写生字“二、三”。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

  1、唱对数歌。师:我说一,谁对一,哪个最爱把脸洗?

  生:你说一,我对一,小猫最爱把脸洗。

  师:我说二,谁对二,哪个尾巴像把扇?

  生:你说二,我对二,孔雀开屏像把扇。

  师:我说三,谁对三,哪个驮着两座山?

  生:你说三,我对三,骆驼驮着两座山。

  师:我说四,谁对四,哪个满身都是刺?

  生:你说四,我对四,刺猬满身都是刺。

  师:我说五,谁对五,哪个头上长小树?

  生:你说五,我对五,小鹿头上长小树。

  师:我说六,谁对六,哪个爱在水里游?

  生:你说六,我对六,鸭子爱在水里游。

  师:我说七,谁对七,哪个叫人早早起?

  生:你说七,我对七,公鸡叫人早早起。

  师:我说八,谁对八,哪个唱歌呱呱呱?

  生:你说八,我对八,青蛙唱歌呱呱呱。

  师:我说九,谁对九,哪个会用头顶球?

  生:你说九,我对九,海狮会用头顶球。

  师:我说十,谁对十,哪个学话有本事?

  生:你说十,我对十,鹦鹉学话有本事。

  2、你能把他们与数学数字一一对起来吗?师出示卡片,再板书1-10,让学生连线。

  12345678910

  四五一三二七九六八十

  3、说说你是怎么记住这些汉字的?(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记)

  辨析字形:九—几,去—云,八—入

  4、读一读《咏雪诗》;与书里的诗有哪些地方相似。

  一片二片三四片,

  五六七八九十片,

  千片万片无数片,

  飞入梅花都不见。

  二、朗读课文,试背。

  1、小朋友们生字学的真好,那课文更要读得既有感情又有韵律。

  2、自由读、同桌读

  3、指名读、全班读。

  三、书写指导

  1、“二”:观察字形,发现什么?横的长短,田字格的位置。

  两横上短下长,先写上横后写下横。上横写在上半格,下横写在下半格。

  师范写,生描红

  2、“三”;第三横长,第二横写在横中线上,稍短

  ,横与横之间距离要匀称。

  3、师范写,学生描红,再在田字格上练写。

  4、把优秀作业放在实物投影上让学生看,并加星。

小学数学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用连除解决的实际问题的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能列式解决这类实际问题。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进一步培养分析和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初步了解用连除解决的实际问题的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能列式解决这类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进一步培养分析和推理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看图体温并解答

  图1:显示10盒羽毛球,并出示一共600个。

  学生可以提问:平均每盒有多少个?

  图2:显示很多小袋羽毛球,小袋上标注6个装,旁边出示一共600个。

  学生可以提问:一共有多少袋?

  2、根据问题选择条件解答。

  二、学习新课

  1、观察图意

  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问:图上告诉了我们哪些数学信息?

  问:要求什么问题?怎么样列式?

  2、自主探索。

  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同桌或小组商量,教师巡视指导。

  3、交流汇报

  ⑴224/2=112(本) 112/4=28(本)

  问:第一步是根据哪两个已知条件来求的?第二步是根据哪两个条件来求的?

  ⑵4*2=8(层) 224/8=28(本)

  问:第一步是根据哪两个已知条件来求的?第二步是根据哪两个条件来求的?

  4、讨论比较。

  问:这两种思考方法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和相同的地方?

  三、应用提高

  1、想想做做1

  先让学生观察图片,了解图中呈现了哪些数学信息,再让学生独立思考解决,最后让学生交流思考方法。

  交流反馈时,教师分别提问:第一步求的是什么?根据哪两个已知条件来求的?

  针对学生可能出现的两种解法进行比较。

  2、想想做做2

  联系生活实际,出示一个药瓶,通过投影放大显示药瓶上的`相关信息共150片,每日3次,每次2片。

  提出问题:这瓶药可以吃多少天?

  让学生先讨论这些信息的含义,再商量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交流汇报。

  3、想想做做3

  出示学生购买乒乓球拍的图片,让学生观察思考,独立解答。

  注意提示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找到图中隐藏的已知条件有两个小朋友。

  解答后同桌学生交流比较。

  四、课堂作业

  商店运来2箱毛巾,每箱4包,一共有480条。每包有多少条毛巾?

小学数学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活动中,体验左、右的位置与顺序,能确定物体的左右顺序。

  2.理解左与右的相对性,能用语言表达出来。

  3.让同学们充分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并在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

  能正确确定物体的左、右顺序,理解左、右的相对性。

  1.左右的认识与区分

  2. 以自身为中心区分左右

  3. 分辨图片中的左右

  教学难点:

  分辨图片中的左右,理解左、右的相对性。

  教学准备:

  PPT课件,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知左与右

  a.师:小朋友们,大家有没有听过一句话:人有两个宝,双手和大脑。 手在我们生活中作用可大了呢,大家想一想,我们经常用它们来做什么事?(吃饭,刷牙,写字)

  b.师:那你们知道我们写字是用哪只手吗?(右手)举给老师看看,我们边举边念:右手右手。(放)那另外只手就是左手,那大家把左手举起来,和老师一起念下:左手左手。

  c.师:我们左右手真是一对好朋友,那小朋友再看下自己的身体,有没有象左右手这样的一对对的好朋友呢?(我左眼的好朋友是我的右眼)

  d.师:小朋友的小眼睛可真厉害,发现了我们身上的左与右,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左与右(板书课题:左与右)左与右两个汉字特别容易混淆,大家想一想,我们怎么才能辨别这两个汉字呢?(左“工”,右“口”)

  e.师:小朋友们找到了好多对好朋友呢,那现在我们就用这些好朋友,来玩个游戏,叫“听口令,做动作”(之前先做一个示范如伸左手) 伸右手,伸左手。拍左肩,拍右肩。拍左腿,拍右腿。摸左耳,摸右耳。右手摸左耳,左手摸右耳。伸右手。

  师:老师举的也是右手,为什么和小朋友的不一样呢?(因为我们面对面,站的方向不一样)师:那老师要怎么做,才能和小朋友一样呢?(转过来) (小朋友们可真厉害,大家都好棒!)

  二、深化认识

  1.看看讲讲 (出示书上图片,全班一起做)

  问:你是怎么想的? 讲一讲

  师:身上的左右我们已经知道了,那身边的左与右你们知道吗? 下面啊,小朋友就来介绍下你左右边的小朋友。

  用:我的左边是 ,我右边是 ---

  师:小朋友都掌握的非常好,现在就和你的同桌说说看!

  三、练习

  (一)判断

  1.我看到羽毛球的左边是篮球 ---( )

  2.教室的门在我们的左边 -( )

  3.我们敬礼用右手 --( )

  (二)在街上(PPT)

  先指导两个向左向右分别看到什么,再让小朋友自己完成小丁丁左右看到什么。

  (三)摆一摆,谁最快

  按题目要求摆放,看谁最快。

  (四)画一画

  A.在笑脸的左边画3个三角星,在笑脸的下面画2个爱心; 在爱心的右边画1个长方形,在爱心的上面画2个菱形; 在菱形的左边画4个五角星。

  (五)找一找

  1.从右起,第4个是香蕉。第2个是梨

  2.从左起,第1个是草莓,第6个是菠萝

  3.香蕉的左边苹果。右边是桃子

  师:你能把这些水果都找出来吗?

  四、联系实际

  A.上下楼梯

  1.师:是上楼梯的小朋友走得对还是下楼梯的小朋友走的对?(学生自由发言,老师总结)

  2.师: 如果上楼梯不靠右走,会怎么样呢?(会和对面的小朋友相撞,不仅是上下楼梯,平时走路,都要这样靠右行。)

  B.在街上

  师:刚才我们在街上看见小丁丁和小巧。那我们再来看下胖和小丁丁。

  师:我们先看下四位小朋友站的位置有什么不一样吗?

  (小丁丁和我们同向,小胖和我们反向)

  那你知道小汽车

  五、总结评价

  今天大家学习了什么?(左与右)

小学数学教案 篇6

  一、教学目标

  1.借助现实的情境和活动,树立辨认方向的意识,发展空间观念。

  2.能在具体情境下,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3.在实践活动中体验数学对生活的作用。

  4.能够与他人合作、交流,大胆表达自己的意见,进行自我评价和评价他人。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本单元后,由教师自行设计的一节综合应用课。

  三、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本单元学习用八个方向来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这个内容对只有七八岁的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特别是对于我们重庆的学生来说,离生活实际比较远(重庆是座山城,人们在生活中不常用东、南、西、北来表述方向),学生对方向的意识不强,学起来就更困难了。我在教学中十分注重为学生创设每个人都能参与的活动情境。但当本单元教学结束时,我发现学生在地图上辨认方向、描述方位比较好,但在现实中描述方位的能力并不强。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不是纸上谈兵,更重要的是实际应用。于是,我充分应用教材中的现有资源,结合生活实际,设计了下面这节综合应用练习课。在这节课中,我创设了动物园这一情境,把纸上的动物园真正搬到了教室里,把桌子拉开,摆上好看的动物园各馆区的图,让学生去当道路询问员,并看实景画出地图。这样,就真正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方向的现实意义。最后,我又让学生自己设计学校,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设计,进行自评与互评,让学生在评价中增强自信心,正确认识自我。

  四、课堂实录

  学具准备:课件、大景点图、小景点图、固体胶、漂亮的不干胶贴画。

  (一)创设情境

  1. 你们能在这间教室里辨认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八个方向吗?回忆一下,早晨太阳从哪方升起?太阳升起的方向就是东方,其余方向各是什么方向?

  2.小游戏:师说生转

  面向东、面向西、面向北、面向南

  (这个环节既是对知识的复习,也是下一环节的基础。)

  (二)实践活动(动物园)

  1. 课件出示情境

  星期天,明明去动物园。走到门口,看见好多小朋友围在那儿看什么。明明上前一看,原来他们在看一则招聘启示。我们一起看看要招聘什么。

  2. 招聘启示

  随着重庆市旅游事业的不断发展,到重庆旅游的外地游客不断增多。本动物园接待的外地游客也越来越多。为了方便外地游客的游览,本动物园准备招聘一批各馆区的道路询问员。要求:能用普遍话为客人提供道路咨询服务。年末将评选最优询问员,发给本动物园的贵宾卡。

小学数学教案 篇7

第四课时 小小养殖场

  第五课时:练习一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掌握数的组成和写法。

  2、进一步体会“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差不多”的'含义。

  3、进一步掌握100以内数的读写,巩固数位的概念。

  4、能正确比较几个数的大小。

  教学重点:理解五个词语的含义。

  教学难点:写数、读数、比较

  教学过程:

  一、指导第1题

  先让学生自己填写,再让学生说一说第4小题是怎么想的?

  二、指导第2题

  1、看图说说谁最多谁最少?

  2、用“( )比( )多得多,( )比( )多一些”等的句式说一说。

  三、指导第3题

  1、学生自由选择。

  2、说说为什么选这个数?另几个数为什么不可以?

  四、指导第4题

  1、师拨生写,同桌检查。

  2、选几个数说一说你为什么这么写?

  3、拿出学具,同桌之间进行你拨我写,相互检查,师巡回指导。

  五、指导第5题:拨一拨,比一比。

  先师生间进行再学生间进行。

  六、指导第6题

  1、拿出卡片,让学生自由组数,并把数写下来。

  2、同桌交流你组合成了哪些数?

  3、说一说在这些数中,最大的数是多少?最少的数是多少?并为这些数排排队。

  七、课堂总结。

小学数学教案 篇8

  【学习目标】

  1.知识技能

  熟练掌握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及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并运用它们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

  2.数学思考

  (1)通过学习懂得如何正确使用性质、判定,发展逻辑思维能力.

  (2)通过学习过程中题目的变式训练,发展一题多变的能力,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解决问题

  (1)通过归纳、整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及判定,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发展收集、整理、总结、概括等方面能力.

  (2)通过题型的变换,感受学数学的乐趣.

  4.情感态度

  (1)在整理知识点的过程中培养独立思考习惯,提高归纳总结能力.

  (2)经历合作探究的过程,培养我们合作交流意识和探索精神.

  【学习重难点】

  1.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及判定定理,并能熟练运用.

  2.教学难点: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的综合运用,以及几何推理方法的应用.

  课前延伸

  1.回顾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及判定.

  2.在ABCD中,,则____°

  3.已知ABCD的'周长为30cm,,则____cm.

  4.ABCD中,AC、BD相交于点O,,则的周长为_______,的面积为_______,ABCD的面积为_______.

  5.已知四边形ABCD中,AB∥DC,则可以添加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使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6.在下列给出的条件中,不能判定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的是()

  A.AB平行且等于CDB.

  C.D.(O为AC、BD的交点)

  课内探究

  一.学生自主探究题1:如图,在中,是边的中点,分别是及其延长线上的点,.

  (1)求证:.

  (2)请连结,试判断四边形是何种特殊四边形,并说明理由.

  二.学生自主探究题2: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D∥BC,OE=OF,OA=OC.

  求证: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聪明的你一定能把本题结论改为开放性问题,并作出正确解答.

  三.小组合作探究题:如图,是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上的点,.请你猜想:与有怎样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并对你的猜想加以证明.

  猜想:

  证明:

  四.当场训练反馈题:如图,D、E在三角形ABC的边BC上,F、G分别在AC、AB边上,DF与EG互相平分,且DF∥AB,EG∥AC.

  求证:BD=DE=EC.

  课后提升

  如图,在ABCD中,AE=CF,M、N分别ED、FB的中点.

  求证:四边形ENFM是平行四边形.

小学数学教案 篇9

  详细介绍: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正确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两步式题的方法。

  (二)通过计算连加、连减两步式题,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三)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的能力及书写工整、规范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两步式题的方法。

  难点:正确计算连减式题。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板演(指名两个学生到黑板上演算):

  2。在两名学生板演的同时,其他学生口算下面的题,抽问其中一道连加、一道连减的口算过程,从而复习连加、连减运算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20+40+30=10+40+20=3+20+6=

  70-20-40=80-50-10=65-5-20=

  订正板演,两名学生分别说一说计算过程,大家检查计算是否正确。然后观察一下,两道加法题之间有什么联系,引导学生发现第一个加法算式两个加数的和也就是第二个加法算式中的第一个加数。如果把这两道加法题连在一起写,就是一道连加题。今天我们就要学习连加、连减用竖式计算。出示课题连加、连减。

  (二)学习新课

  1。出示例128+34+23=

  启发提问:

  (1)连加式题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2)用竖式怎样计算?

  相邻的两位同学互相说一说,然后自己动笔试着做一做(如果有条件,每人一块小纸黑板,每人在纸黑板上做)。

  在学生自己试算过程中,教师行间巡视,找出几种有代表性的做法,可能有下面几种情况,先出示正确的算法,即大家进行评议,公认这种算法是正确的。然后出现下面两种学生可能出现的算法(如果班里学生没有出现这种情况,就不必提出,以免误导)。让学生说一说错在哪里。

  小结性提问:

  (1)计算连加式题,先加什么,再加什么?

  (2)计算连加两步式题,应注意些什么?

  在此基础上得出:

  计算连加式题时,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第三个数。要注意计算第二步时,是把第一步计算的结果加上第三个数,还要注意每一个计算过程中,不要抄错数。

  教师介绍简便写法。为了书写简便,我们可以把两个竖式连起来写。

  提问:这种写法和原来的'写法有什么不同?简便在什么地方?

  教师总结同学的意见,得出:这种把算式连起来写的方法,不仅可以少写一个62,比较简便,同时可以避免计算过程中抄错数的错误,使计算正确、迅速。

  做一做:46+25+17=

  要求学生在课堂练习本上做,先分步书写,再用简便方法书写。指名一个同学在小黑板(或投影片)上做,便于在全班订正。

  2。出示例252-20-18=

  启发性提问:

  (1)这是一道什么样的两步式题?

  (2)你能根据刚才研究的连加两步式题,推想出连减两步式题的计算方法吗?同学们试一试在小黑板上做一做。

  教师通过行间巡视,可能发现有以下三种情况,教师先出示第(1)(2)种。

  通过学生评议,两种算法都是正确的,而第(2)种是用简便算法,值得提倡。

  再出示第(3)种算法。

  让学生说一说这道题错在哪里。第一步计算对了,问题出在第二步是退位减法,而这位同学没有退位,造成计算错误。大家要吸取他的教训。

  在此基础上,教师进一步指出:在计算两步式题时,遇到哪一步可以用口算,就不必写竖式。如上面这道题,第一步可以用口算,就可以不写竖式(把第一步竖式用虚线框起来)。做一做:84-26-30=

  由学生在课堂练习本上试做,指名一个学生在小黑板(或投影片)上做,便于在全班订正。教师还可以了解一下哪些学生直接用简便方法书写,而且一次做对;哪些同学还用两个竖式做;哪些同学只写了第一步竖式,第二步用口算就得出了结果。对最后一类同学可以提出表扬。

  小结性提问:

  (1)计算连减式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计算连减两步式题,应注意什么?

  (三)巩固反馈

  1、基本练习

  可以让学生直接在书上填写。

  2、对比性练习

  (1)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54+26+15=90-58-24=

  直接在书上第2页做,可以列两个竖式,也可以用简便写法。

  (2)口算下面各题。(书上第2页,直接在书上写得数)

  7+59+20=72-6-40=

  3、趣味性练习(练习一第1题)

  把每行的三个数加起来把练习一的第1题,如上图那样,把每行三个数的旁边画一个括号,把得数填在括号里。

  4、课后练习

  练习一的第1题和第2题。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及笔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以及口算连加、连减的基础上进行的。这节课的新知识就是,让学生学会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的式题。教学中要紧紧抓住这一重点。

  教学过程的设计充分利用旧知识,引导学生探索主动获取新知识。教学一开始,安排两道有联系的加法算式进行板演,第一个加法算式中的得数就是第二个算式中的一个加数,就为学生探索连加法怎样用两个竖式进行计算打下了基础。两道例题都是放手先让学生试算,在此基础上,全班讨论、交流,引导学生总结出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以及计算中应注意的问题。这样安排,使全体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不仅获得了新知识,而且培养了观察、分析能力和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本节课的练习除了边讲边练外,最后安排了有层次的集中练习,并进行及时反馈,表扬用简便写法及结合口算算得正确的同学,从而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小学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教案03-21

小学数学教案07-22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案07-26

小学数学教案(15篇)12-30

小学数学教案15篇07-29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3篇03-08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4篇02-24

关于小学数学教案3篇02-27

【推荐】小学数学教案4篇03-11

实用的小学数学教案3篇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