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数学教案

时间:2024-10-24 14:17:16 教案 我要投稿

大班数学教案(汇编15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班数学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班数学教案(汇编15篇)

大班数学教案1

  活动目标

  1、学会按几何图形的2-3种特征进行分类,初步掌握在表格中看图形找特征的方法。

  2、引导幼儿能正确地表述图形特征。

  3、鼓励幼儿大胆的'进行操作活动。

  活动准备

  1、知道各种图形名称。

  2、大小、形状、颜色各异的几何图形若干、每人一张表格纸、勾线笔;归类盒若干。

  活动过程

  一、猜想活动,幼儿产生学习兴趣。

  教师:老师这里有好多种图形宝宝,它们可以拼出什么来呢?

  二、拼图活动,幼儿大胆操作交流。

  1.幼儿进行大胆拼图。

  2.请幼儿说说自己拼的是什么,用了哪些图形,这些图形有什么不同?数一数各有几个?

  三、记录活动,幼儿细心记录。

  教师:请你将你刚才说的记录下来。

  教幼儿如何记录,只要看图形找特征,在特征上打勾。

  教师:请你将你的记录结果讲给好朋友听。

  四、游戏活动,幼儿将图形归类。

  1.请幼儿按图形的特征,将图形放在一起。

  2.交流:你是怎么归类的?为什么?

大班数学教案2

  活动目标:

  1.以同伴10个手指的“藏起”为情境进行10的减法算式的记录,体会减法算式在记录数量变化中的简单、便捷。

  2.比较同伴间10的减法算式记录条目的多、少、一样多,体会“有顺序”的操作活动给记录带来的帮助。

  3.在游戏活动反复进行中,增进幼儿对“一”、“一”等符号的理解。

  4.激发幼儿对数学学习活动的兴趣。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幼儿有过两两结伴进行合作运算和记录的经验。

  2.教师自制10只手指分别藏起1个到9个的图片,以及对应的10的减法算式PPT课件。

  3.记录纸,记号笔。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手指游戏。

  和幼儿一起玩他们所喜欢的手指游戏。

  师:你有几个手指头?你喜欢它们吗?你会用手指头摆造型吗?这个造型要用几个手指头?

  (这一环节的意义在于让孩子从对手指游戏、手指造型的自由表现中’,丰富和加深幼儿有关手指和数量的特殊表象,为接下来的数的运算活动建立“跳板”。)

  2.看“图”玩游戏——手指头,藏起来!

  (1)介绍游戏玩法,激发幼儿的兴趣:老师喜欢一个“藏起来”的手指游戏。我来藏,你来猜,看看能不能猜出老师藏了几个手指头。

  (2)教师演示,幼儿猜测。幼儿猜测后,教师追问:你怎么猜得这么准的呢?鼓励幼儿把自己的`观察、思考用清晰的语言表达出来,比如“我知道少掉了××,它们一共是4个,所以藏起了4个”。

  (3)鼓励幼儿自主玩这个游戏。教师可以用激将法,比如说:你们会玩这个游戏吗?让你看“图”玩“藏手指头”的游戏你能行吗?

  (4)出示“图卡”,逐张和幼儿讨论图画的意义:这是什么意思?提醒你们藏几个手指头?

  (5)幼儿自主看“图”游戏。

  (由“藏起”的游戏,自然引发到对“少掉”的直观理解,再分别与数学符号“10”、“一”、 “4”等之间建立更进一步的联系,引发幼儿自主建构“10一4”这一算式中所隐藏的数学运算意义,并通过自身的实践——也来玩“藏起”游戏,在动作表现中不断巩固和加深对减号以及减号前后数字的理解认识。这个过程必须以孩子自身的反复动作为基础建构,孩子的理解认识才能深入透彻,日后的应用也才有可能自如流畅。)

  3.“示意图”大变身——看看“?”来回答。

  (1)将“10一1”变化成“10一1=?”,引导幼儿观察思考:你发现了什么?这是什么意思?如果让你来回答这个“?”你会怎么回答?

  (2)结合情境小结“10—1=9”所表达的完整意思:原来是10个手指头,藏起了一个手指头,还剩下9个手指头。

  (3)通过追问,引导幼儿理解各种符号的意义:“一”后面的数字是什么意思? “=”后面的数字又是什么意思?

  (4)出示图片“10一4=?”,引导幼儿思考:你会回答吗?你怎么回答出来的?我们一起来检查一下。

  (5)请幼儿自主出题进行运算:让你来出“题目”考考大家,你还会出些什么题目?教师根据幼儿回答及时书写算式,并引导集体中的其他幼儿及时回答。

  同时引导幼儿思考:哪些题目我们回答比较快?为什么?有没有什么方法把那些让我们“回答得慢”的题目再快一点呢?

  小结:如果让你给今天我们玩的这个游戏取个名字,你说是什么游戏? (10的减法)刚才我们看到的这些“图”就是“减法算式”。

大班数学教案3

  设计思路

  12月是辞旧迎新的日子,这时候“时间”往往成为孩子们最敏感的话题之一,于是我抓住这一切入口设计“迎新年”的系列活动,“共同度过20xx”便是其中之一。在组织本次活动前,我先通过创设环境“新年倒计时”来激发幼儿对新年的期盼。其中我提供了20xx年和20xx年的月历,让孩子们借助月历来了解、记录离新年还有几天,引发幼儿产生使用月历的需求,积累经验,在此基础上开展活动“共同度过20xx”。在活动过程中,我和幼儿一起解读月历,了解月历上的数字所代表的含义,回忆共同度过的美好时光。在流程设计上,我首先从幼儿的已有经验人手,让他们提出问题并通过交流、讨论来解决,以此认识月历上的不同数字,理解数字所代表的含义(如年、月、日),从而学会看月历。然后,我用问题“每个月有几天”激发幼儿的思维冲突,让他们自主探索、记录,促使他们关注“每月的天数并不相同”这一特征。接着,我通过引导幼儿寻找月历上的一些文字来进一步了解月历蕴含的丰富信息。最后,我出示了幼儿在园度过的一些特殊日子的照片,让他们在月历上找出是哪月哪天,回忆共同度过的美好时光。与此同时,我又让幼儿在月历上寻找自己最开心的日子,分享快乐,进一步感受月历上的数字与我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在整个活动中,我紧紧扣住两点:

  一、梳理幼儿对于月历的零星经验;

  二、解读年历的秘密,让幼儿通过自己提出问题、交流讨论、探索操作来解决问题。

  活动目标

  1、解读月历,感受月历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同时了解数字在实际生活中所表达的含义及其运用。

  2、回忆美好生活,与同伴分享快乐的情感。

  活动准备

  1、利用20xx年和20xx年的挂历在活动室一角创设“新年倒计r时”的环境,让孩子们每天更新日期,以此引发他们对时间的关注,知道当天是几月几号,数数离新的一年还有几天。

  2、台历若干(与幼儿人数相同),记录用的笔、纸,展示板。

  3、20xx年12月份的月历(教师按标准月历放大制作)。

  4、—组有代表性的反映幼儿共同生活、游戏的照片。

  活动过程

  一、月历上的数字

  1。有谁能用完整的语言说出今天是什么日子?(某某年某月某号,星期几)离新年还有几天?

  2。在这张月历上,你有没有看不懂的地方?有什么问题?

  3。这么多的数字在月历上有什么用?可以告诉我们什么?(引导幼儿分小组互相提问,互相交流,解决问题。)

  4。小结:数字出现在月历的不同地方,表达的意思也不同。(我们能通过这么多数字知道年、月、日和星期几。)

  5。12月份有几天?一年中每月的天数都一样多吗?(幼儿先表达自己的想法,然后翻看台历验证自己的想法。)

  (1)请你们边翻看台历,边记录每个月的天数,并写上自己的名字,然后将记录结果展示在活动板上。

  (2)你通过记录发现一个月有多少天?一年中有哪几个月的日子是一样多的?你是怎么记录的?(幼儿通过讲解,分享不同的记录方式。)

  6。游戏“大小月我知道”。

  一个月有31天的是大月,其他的都是小月。如果不看月历你们能记住吗?我们来玩一个游戏:一手握拳,拳心向下,此时有四个指关节突出在拳背上,从食指开始,突出的关节部位代表大月,两指之间下陷部位代表小月。数到七月后退回原位接着数。

  二、月历上的文字

  1、马上就要到20xx年了。20xx年的第一天是几月几号?这一天又叫什么?

  2、(出示日期下的文字“元旦”)“元旦”是什么意思?(师幼共同理解“元旦”的含义——一年中的第一天,也就是新年的第一天。“元旦”那天全世界人民都要庆祝新年的'到来。)

  3、中国的新年叫什么?是哪一天?(教师出示汉字“春节”,幼儿在20xx年年历上寻找“春节”两字,讲出相应的日子是几月几号。)

  4、离中国新年还有几天?那时我们能干些什么?

  5、元宵节是哪一天?我们可以做什么?

  6、小结:月历上不仅有数字还有文字,数字能告诉我们这一天是哪一年几月几号、星期几,而文字则能告诉我们一些重大的节日。

  三、共同分享年的快乐时光

  1、20xx年就要过去了,在这一年中我们共同度过了许多快乐时光。(教师出示一组反映大家快乐活动的照片。)

  2、师幼一起根据照片回忆活动,并在月历上寻找活动的日期,如6月1日,做上相应标记。

  3、—年中哪一天你最开心?请用笔在台历上圈出来。

  4、请幼儿介绍自己圈出的日子,讲讲开心的原因。

  活动反思

  亮点:该活动的内容选择和时机把握恰当,将迎新年与时间教育、数教育和文字认识有机结合,既丰富了幼儿使用月历的生活经验,也有利于幼儿加深对时间概念、节庆日的感知。活动内容和过程设计突出知识性与情感性、生活性的结合。留给幼儿较多的提问、探索和分享的空间。

  不足:该活动还可以在以下两方面加强对幼儿的引导:

  1。归纳提升幼儿对有关月历上的数字所代表的含义的理解,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能力,寻找月历上的规律。

  2。在认识月历的环节中没有设计“一年有几个月”的问题。而是直接进入让幼儿统计每月天数和记大小月的活动,因此缺乏逻辑顺序,易造成幼儿认知上的不适应。

大班数学教案4

  一、活动目标

  1。了解如何在圆形跑道中保证比赛的公平性,能够写出20以内的数字。

  2。能够正确的运用围棋子测量跑道的长度,并大胆的说出自己的答案。

  3。在活动过程中,享受到数学活动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电子白板,人手一张操作卡(正面为跑道,反面为表格)、一组一盒围棋。

  三、活动难点

  活动难点:能够正确的运用围棋子测量跑道的长度,并大胆的说出自己的`答案。

  四、活动过程

  1。谈话引入

  教师讲述,引起幼儿兴趣

  师:今天要举行了一场比赛,我们来看看有谁来参加呀?

  依次出现猪、狗、兔子。

  出示跑道图片,问:“这是什么?”“是什么形状的”“有几圈呀?”

  请幼儿回答,再提问:“你还看到了什么?”

  重点提出红旗表示方向和终点。

  2.比赛和幼儿操作。

  师:比赛要开始了,我们一起看一看。

  播放白板。后提问:谁赢了?为什么他赢了?为什么不公平?

  教师请幼儿说出自己的想法。

  教师出示白板,说:那老师想了一个方法,我们一起来用围棋子来测量跑道的长度。教师现在白板上作出示范,在请幼儿自己操作。

  教师分组指导。

  请幼儿说出自己的数字,得出结论:1号最短,3号最长。

  3.讨论:如何让比赛变得公平

  再次提出比赛是不公平的,请幼儿讨论如何让这个比赛变得公平。

  在请幼儿回答后,让跑到变得一样长。每个跑道13颗棋子。询问:从哪里开始数?

  (1) 从起跑线开始数。(请幼儿来数)

  师:还有其他方法吗?

  (2) 改变起跑线,从终点线开始数。(教师来数)

  总结:有两种方法使比赛变的公平,1是3种终点线,1根起跑线。2是3根起跑线,1根终点线。比赛中到底用的哪种方法?

  请幼儿观看正式的比赛画面。得出3根起跑线,1根终点线是正式的比赛方法。

  五、结束部分

  用正式的比赛方法开始再次比一遍。

  颁奖仪式。

  师:我们一起来颁奖吧。冠军是…小狗、亚军是兔子,季军是小猪。我们来给他们奖牌吧。

  师:现在我们一起去外面进行我们的比赛吧。幼儿随着教师退场。

大班数学教案5

  大班数学教案找规律

  目标:1.能自主找出图中的排列规律。

  2.锻炼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重点:能按规律正确完成练习。

  难点:练习用观察和比较的方法找出规律。

  准备:PPT课件、幼儿画册三P57、记录笔

  过程:一、开始部分

  1.

  2.看数卡听指令拍手。听师指令,幼儿练习顺数和倒数。

  二、新授部分:引导幼儿看PPT学习自主找出图中的排列规律,并讲述图意。

  1.情境创设:PPT画面(一)森林联欢会即将举行

  提问:小朋友们看,这是在哪里?告诉你们,图上有什么?漂亮吗?森林里将要举行什么活动

  (2)师:有的小朋友猜对了,森林里就要举行联欢会,小动物齐动手用彩旗、花朵将森林里装扮的非常美丽。咦,你们有没有发现无论是彩旗、花朵还是小兔子,它们的排列有什么特点,你发现什么秘密了吗?

  (2)幼儿讲述。

  (3)师:你们说得对,它们的排列都有一定规律。先来看看小兔子是怎样排队的。

  2.PPT画面(二),师边操作PPT边提上述问题。

  (1)指名幼儿讲述

  (2)师小结小兔排列规律:小灰兔和小白兔是一个间隔一个排的.,那这个小白兔后面应该排谁呢?

  幼儿讲,师肯定:是的,就是小灰兔。(同时点击

  出小灰兔)

  3.师逐个点击出画面(三)小花和画面(四)彩旗,用同样方法引导幼儿讲述出其规律。

  4.师继续谈话:除了小兔们来参加联欢会,你们想知道还有哪些小动物们也来了呢?一起来看看。

  (1)师点击PPT画面(四):小老鼠和小狗,幼儿说出小动物名称。

  (2)师:原来是小老鼠和小狗们排着整齐的队伍进场了,谁能发现他们的队伍排列有什么规律呢?和你的同伴讲一讲。

  (3)幼儿互讲后,师指名幼儿讲,师小结:小狗和小老鼠是两个一间隔排队的。

  (4)提问:现在你们知道后面的这两只小狗身后会有谁呢?有几只?

  三、巩固练习:考考你

  1.师继续操作PPT,问:他是谁?原来是喜羊羊,他可是羊村里最聪明和智慧的羊。喜羊羊出了几道题想考考小朋友,看谁的眼睛亮,小脑袋转得快。

  2.师操作PPT,提问:图上有什么?(绿色和紫色方块)在问号中间还缺了一点,这缺了的一块应该选择下面的哪个颜色的方块?为什么?

  3.幼儿讲述操作理由。

  4.师用相同方法引导幼儿找出下一张PPT上所有图案的排列规律,完成问号部分的练习。(幼儿讲,师操作)

  5师:你们今天的表现不错,喜羊羊送个掌声给你们。

  四、经验拓展:通过观察PPT引导幼儿感知和讲述生活中事物的排列规律,感知规律的美。

  1.师:小朋友们知道吗?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有规律的影子,今天老师就给你们看看几张生活中的照片,看看是什么?并找出其中的规律。

  2.师边操作PPT边引导幼儿说。

  3.师适当小结

  五、指导幼儿完成幼儿画册三P57“找规律”练习。

  1.师在视频台上稍作讲解操作要求。

  2.幼儿练习,师巡回观察并个别指导。

  3.展示部分幼儿练习,集体点评。

  4.幼儿收拾整理材料。

大班数学教案6

  活动目标:

  1、了解面积的几种比较方法。

  2、知道面积一样的图形,形状不一定一样,初步感知守恒。

  3、学习用画格子,数格子的方法面积的大小。

  活动准备:

  教学ppt、幼儿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引出“面积”的概念

  “大家好,我是小灯笼,告诉你们一个让人激动的好消息,漂亮的公主殿下要来我们村庄做客了啦!爷爷告诉我,公主可漂亮了,她有个奇怪的地方就是她的东西要比别人的东西面积大一些,这样她觉得才有面子。”

  师:什么叫面积?各种物体的大小不一定是一样的,那么物体表面的大小我们可以叫做面积。

  二、学习运用各种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

  1、目测法

  “我太想和公主成为朋友了,我得送她礼物,你们看,我有两条漂亮的'手帕,你们说我送哪一条?”(两条有明显大小的手帕)

  师:你是怎么比较出来的?(一眼就看出来了)

  小结:很明显看得出来大小的比较方法叫目测法。

  2、重叠法

  “哦,对了,我还有两条心爱的围巾,小朋友们,你们说,我送给公主哪一条?”(两条围巾大小差异很小)

  师:哪条大些呢?不太看得出来?

  教师引导幼儿拿出图片进行比较,请一名幼儿来师范如何比较的。

  师:他是一边、一角对齐,发现有一条多出一部分。哪条面积大些?

  小结:当两样物体大小看着差不多,比不出大小的时候,我们刚才用的方法叫做重叠法。

  3、数格子的方法

  “爷爷交给我一个任务,让我给公主准备一间房间,可是我找到了4间空房间,真的不知道哪间是面积大些的,你们能帮帮我吗?”

  (1)师:老师有个好办法,我们帮助小灯笼我给每个房间铺上漂亮的地砖,看看那个房间用的地砖最多的,那肯定就是最大的了,你们觉得可以吗?

  (2)教师讲解铺地砖的方法,幼儿分组合作铺地砖

  (3)幼儿统计结果,发现1号房间最大,2、3、4、号房间一样大。

  (4)我们发现面积的大小与物体的形状是没有关系的。

  4、画格子的方法

  “房间准备好了,我们还得为公主殿下准备一张床啊,看看这里两张床,你们看看,他们那张大些呢?”

  (1)师:这两张床的面积一样吗?看的出来吗?重叠法可以吗?数格子呢?

  (2)别担心,我今天带来了一样工具,是什么?它能帮助两个图形测量面积、比较大小。怎么量呢?(教师将图形贴在黑板上)将长方形角与1号图形边角都对齐。画下轮廓线,从左到右(从上往下)按顺序一个接一个,一行画好了,在画下一行,边量边画,将整个图形都量好、画满。之后用这个小正方形用同样办法,将②号图形量好画满。画好以后我们用数格子的方法就知道那张床的面积大些了。

  (3)幼儿操作

  (4)教师验证

  三、结束部分

  “今天,我们和小灯笼为公主准备好了礼物、房间和床,也学会了怎样比较物体的面积大小,你们表现得太棒了,美丽的公主邀请我们下次去她的宫殿做客呢。”

大班数学教案7

  活动目标:

  1、能够根据小姑娘的不同特点将4位小姑娘分为两组。

  2、知道4能够分成1和3、2和2、3和1。

  3、尝试发现数字排列的规律,感受活动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

  理解了3的分解组成

  物质准备:

  活动课件、小姑娘照片及幼儿记录表

  活动重点

  能够发现小姑娘的不同之处并按照多种方式进行分组。

  活动难点

  在分类时能够分出数量不等的两组。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分别出示4位小姑娘的照片,请幼儿观察每一位小姑娘的外形特点。

  2、请幼儿观察4位小姑娘并进行横向比较,发现其共同点与不同点。

  二、理解4的分解组成

  1、请幼儿观察4位教师并按照共同点将4位教师分在两个家中。

  预想策略:教师准备大小相同和大小不同的两组房子,请幼儿对教师进行分组。

  2、教师将幼儿的不同分法记录在纸上。

  3、幼儿操作材料,对4位小姑娘进行分类并记录分解方法。

  4、请幼儿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分的.,分成了几和几。

  5、教师请幼儿观察数字排列的顺序并尝试发现其中的规律。

  6、请幼儿出4可以分成1和3、2和2、3和1。

  7、引导幼儿发现1和3、2和2、3和1合起来都是4。

  三、游戏

  1、教师请4位听课教师参与活动,请幼儿对4位教师按照共同点进行分组,并说一说4分成了几和几。

  四、延伸

  请幼儿自由结伴,尝试多种方法的分类并能说出4分成了几和

大班数学教案8

分礼物数学:分礼物

  目标:在二等分的活动中培养幼儿爱妈妈和长辈的情感。

  初步尝试把图形或物体等分成两份,知道部分小于原来的那一份,原来的那一份大于部分。

  准备:幼儿每人一份操作材料,背景图、几何图形纸4张、剪刀浆糊、巧克力糕、糖、巧克力、笔、抹布。

  过程:小朋友很喜欢自己的妈妈,妈妈也有自己的妈妈,妈妈的妈妈叫什么?爸爸也有自己的妈妈,爸爸的妈妈叫什么?爸爸妈妈都爱自己的孩子,辛辛苦苦把自己的孩子养大。

  熊妈妈有两张圆形纸,两张圆形纸一样大。她拿一张给两只小熊,要小熊把圆形纸分成一样大小的两份,一份给奶奶,一分给外婆。

  小朋友猜一猜,两只小熊用什么办法分这张纸?幼儿讲述

  讲解:小熊把纸对折后打开,中间有一根折线,沿着折线剪成两分,再放在一起比一比,两份是不是一样大?再拿其中的一份和原来的一份比,分出来的一份比原来的`小。

  熊妈妈还有四张漂亮的纸片,熊妈妈请小熊把每张纸片都分成一样大小的两分,一份送给奶奶,一份送给外婆。请幼儿示范剪好后粘贴在背景图上。小朋友想不想帮小熊一个忙。幼儿操作,老师指导,动作快的幼儿在形上加根线再等分。

  熊妈妈又拿出小螃蟹的画,小螃蟹画了什么形?幼儿说一说。熊妈妈请小熊用看一看加一根线的办法,把图形分成一样大小的两份。

  熊妈妈有四粒糖,四粒糖怎么分成一样大小的两份?

  熊妈妈有八粒巧克力,八粒巧克力怎么分成一样大小的两份?

  熊妈妈有一块巧克力,一块巧克力怎么分成一样大小的两份?

  幼儿讲述,老师按照其中的一种方法切糕。

  熊妈妈把两块巧克力糕给小熊吃,两只小熊一起说,问小熊说什么?送给奶奶外婆吃。

大班数学教案9

  一、活动目标:

  1、让幼儿在看看、玩玩中学习将物体以2和5为单位分群,并能按群计数。

  2、发展幼儿目测数群的能力以及学习计数的兴趣。

  二、活动准备:

  1、多媒体教学设备及软件。

  2、幼儿操作材料:各种图形、底版、胶水等。

  三、活动过程:

  1、幼儿复习20以内的数数。

  教师导语:“看,这里有这么多数字,哪个小朋友愿意来数数看!”

  (1)请幼儿用顺数和倒数的方法练习数数。(1个1个数)

  (2)用双数的方法练习数数。(2个2个数)

  (3)以2为单位进行计数。

  教师导语:

  鱼儿正在进行队列表演,请小朋友一个仔细看,它们是几条在一起的?(划圈,说明这是群) 有几群?一共有几条鱼?

  小结:这样两种数数的方法,2个2个数比1个1个数快。

  2、学习按5分群计数

  (1)幼儿操作活动,练习按5分群。

  教师导语:

  每个小朋友都有一袋几何图形,请小朋友按照5个5个分好,并贴在纸板上。

  (2)学习5个5个唱数到20。

  教师导语:请小朋友把含有5的数字找出来。(同时用双手帮助幼儿理解10与5的关系。)

  运用多媒体让幼儿练习5个5个唱数到20。

  (3)学习按5分群计数。

  将鱼按5分群,并有规则地排列;

  将鱼按5分群,排列上稍有改动;

  将鱼按5分群,不规则排列。

  小结:5个5个数比2个2个数更快。

  出现错误的分群,引导幼儿发现错误。

  小结:每一群的.数量一定要一样多,这样才能数得准确。

  3、游戏“快速抢答”

  玩法:幼儿分成四组,进行抢答。答对一道题加上相应的分值。最后评出优胜队。

  规则:抢答中出现错误的一队要暂停一次比赛。

  最后评出优胜队。

大班数学教案10

  活动目标:

  1、发展幼儿数学逻辑推理、肢体运作、空间、内省、自然探索智能。

  2、尝试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观察并发现事物间内在的联系,进行简单推理与分析。

  3、养成爱动脑、勤思考的好习惯。

  4、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5、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教具准备、红、黄丝带若干条;故事图片,眼罩一付,自制书小颜色不同的碗;1个小球;3杯水和勺糖。

  活动活动:

  一、导入部分:

  谈话:小朋友们早上好,今天废师要和小朋友一起来玩一个游戏,在玩游戏之前,小朋友先告诉我10以内的单数都有谁?10以内的双数都有谁?

  二、基本部分:

  1、游消称:跳单双①教师介绍游戏规则:今天我们小朋友身上都系有漂亮的丝带,那小朋友看一看你们的丝带有什么不同?(颜色不同)那我们系红丝带的小朋友围成一个圈,系黄丝带的小朋友在红丝带小朋友的外面再围一个圈,小朋友手插腰跳,里面的小朋友往外跳,外面的往里跳,按照老师的的口令来回的跳复进行,直到老师说:“停”则立即停下,老师检查完丝带就可以判断出你跳的是单数还是双数,你们相信吗?教师要说的神秘一些引发幼儿的好奇心和兴趣②游戏过程:教师喊口令幼儿做游戏,提醒幼儿遵守游戏规则,并对犯规的幼儿及时提醒。 ③教师总结:为什么老师能说出你们谁是单数,谁是双数呢?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听一个故事,听完这个故事你们就知道了。引起幼儿的好奇心

  2、教师讲述故事《小鸭子学游泳》 ①教师提问:乌龟老师为什么说小鸭子撒谎了。幼儿可以根据刚才玩的游戏的经验判断,推理②教师总结:因为它在原地往对面游,到对面是一次,到原位是2次,复……让幼儿说出答案听完了这个故事小朋友知道老师为什么这么聪明吧!是因为老师通过简单的分析和推理才想出它的结果,所以我们小朋友不管遇到什么困难和难题时要多动脑筋,多思考。接下来我就要考考你们,我们来玩一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叫“猜猜他是谁。”

  3、游消称:猜猜他是谁游戏规则:教师选一位幼儿戴上眼罩,任意再请一位幼儿上前,让戴眼罩的幼儿用手摸摸其头部并可以提任意的问题。如:是男孩还是女孩,胖还是瘦的,喜欢什么等,请戴眼罩的幼儿来猜猜他摸的是哪位同伴。

  4、阅读推理游戏今天老师还给小朋友带来了一本奇妙的书,出示书幼儿观察,从封面到第3页,封面是彩条,依次红、橙、黄、绿、紫,第1页是一个的红苹果,第2页是两个橙色的桔子,第3页是三个黄香蕉,请幼儿依次猜猜后面几页上有什么,是怎么猜的。

  5、小朋友真聪明接下来我们在玩一个游戏“猜猜看”。出示三个碗和小球,请幼儿闭上眼睛,把三个碗倒扣好,再将小球放入任意一个碗中,根据情境给线索,如球放在最右边的碗里,给出的线索可以是不在中间的碗里,也不在中间碗的左边的碗里,请幼儿猜出小球换位只继续游戏。 6、小朋友你们喝果糖水吗?那我们一起做一个实验“猜猜哪杯水最甜”在3个杯子里倒入不同量的开水,水量区别一些在分别放入一勺糖,请幼儿猜一猜哪杯水最甜,并说明理由,尝一尝验证一下。

  三、结束部分:

  今天我们小朋友通过动脑筋思考,进行分析与推理说出了很多难题的答案和结果,最后我们所有的小朋友都获得了爱动脑筋的小明星,接下来我们一起到外面继续玩“猜猜他是谁”的游戏。

  活动反思:

  推理是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作为二年级的学生,简单的推理只是个开始,学生在生活中,数学问题中已经无形的接触了一些简单的推理知识,已经积累了一些合情推理的'知识经验,只不过没有意识到这是推理的内容而已。而这节课主要是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叙述推理过程,目的在于让学生充分体验到推理的趣味性,增加学习数学的兴趣。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我紧紧围绕重点,做到:

  1、本节课用学生喜欢的、擅长的猜密码引入。低年级的学生对游戏永远是充满了兴趣。通过猜密码的游戏,由开始没有任何的提示引导学生了解要想猜对,必须要有提示。体验因为所给提示不同,所猜得结果也不一样。调动起学生猜的兴趣和激情,初步感知推理的意义。

  2、助学生建立多种推理模式。学生在推理的过程中基本都是借助于语言的表述,教师引导他们借助连线法、表格法来推理,简化了推理的过程。

  3、在推理的过程中做到言之有理、落笔有据。我想在小学阶段主要是发展学生的简单推理的能力。简单推理是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在某种情境和过程中推出可能性结论的推理。让学生根据所给的提示,清晰表述自己在推理过程中的想法。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只有想得清,才能说得明。因此在让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的时候,让学生多说,完整的说。然后加以引导,让学生能够用简洁的语言有条理的表达推理的过程。

  4、练习形式多样化。通过设计形式生动的练习,充分调动学生的练习兴趣,练习层次分明,有坡度、有新意,充分体现生活化、自主化、开放化。既巩

  固了新知又拓展学生的思维,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大班数学教案11

  活动目标:

  1.能发现比一个数多一少一的数初步理解相邻数的含义

  2.知道5以内1除外的任何一个数与前后两数之间的关系

  3.乐于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1-5的数字卡片,点卡。

  2、新房图一字排开五间连在一起,

  3、幼儿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出示数字宝宝。

  1、情景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教师;今天,又到了数学王国的时间。我从王国里请来了几位小客人。你们想看看是谁吗、

  2认识数字宝宝,并拍手欢迎。

  二、住新房从小到大排列。

  1、数字住新房。

  教师:这些可爱的数字宝宝看到别人都住上了新房,他们也想住新房。于是,老师昨晚连夜设计了一张新房图。

  (1)你们看房子漂亮了吗。那一共有几间房你们怎么知道的,从那边数的

  (2)要从左往右数,那么第一间给哪个数字宝宝呢?

  (3)幼儿操作教师表扬。

  2、点卡住新房,

  (1)我也要住新房,我也要住新房小朋友你们愿意帮她吗?

  (2)为什么要这样放呢?

  (3)教师小结

  三、找邻居

  1、给小2找邻居。

  教师;数字宝宝和点卡妹妹住在新房里可开心了,可过了一段时间。数字宝宝2觉得太无聊了,于是他带着点卡妹妹去找离它最近的邻居玩玩,谁离2最近。

  (1)教师引导幼儿观察,2的邻居

  (2)观察1和3与2的关系。

  (3)教师小结;1比2小,就是它的小邻居。3比2大,是2的大邻居。在数学王国里它们叫相邻数。

  2、数字四找邻居。

  (1)教师;小4也要找邻居那我们来看看他的邻居是谁、教师事先把4的左右两边遮起来,让幼儿猜。

  (2)幼儿说结果教师肯定。

  3、找中间数

  (1)出示2和4找它们的中间数,

  (2)教师引导幼儿

  (3)教师小结:三个数之间,中间的一个数比前面的数多一,比后面的数少一。

  四、幼儿操作

  1、给小动物找门牌号。(相邻数)

  2、画苹果。(找中间数)

  3、幼儿集体操作,

  教师;刚才国王送来了进入城堡的`入场卷,但是,你们必须把上面得题目了,才有效哟。

  五,活动结束部分

  教师;小朋友们真聪明,都得到了入场卷,下次我们可以随时去王国玩。今天,我没得数字宝宝也累了,它们想回家了。它们说今天有许多数字宝宝没来,下次还要带更

  多的数字来。再玩找邻居的游戏,你们欢迎吗?跟数字宝宝再见!

  活动反思:

  对于大班的幼儿来说可能也会有难度,而对于中班的幼儿来说可能更难。但它既然出现在了幼儿园中班的教材里,就说明这个年龄段的幼儿还是能够理解的,因而在今天的活动中我决定选择《我的邻居朋友》这一课,为了上好这一课让幼儿能够学会这一知识,我做了精心的设计和准备,活动一结束就发现许多的问题。为了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特对此次活动作以反思:

  一、借助故事,激发幼儿学数学的兴趣

  本次活动我尝试打破传统教学的模式,把幼儿数学活动与故事进行了有机的结合,在设计的过程中,我充分结合幼儿对动物的喜爱之情,让幼儿在轻松地在故事情节中自然将问题解决,为幼儿提供了主动探索的机会。

  二、调整教学顺序,分解知识难点

  在阅读教材的过程中,我发现教材中对学习相邻数的安排是先认识比本数多1的数,再认识比"本数"少1的数,最后总结出比本数多1或少1的数是它的相邻数。我觉得这种教学不利于幼儿掌握相邻数这一知识,本课的重点应该是先学会找相邻数,然后再认识相邻属于本数的关系,幼儿接受起来也就更加容易。

  三、游戏化的教学过程,促进幼儿对知识的掌握

  虽然因个体差异有的幼儿不能脱口而出某一数字的相邻数,但一定会用一节课中的学习方法,然后慢慢找出答案

  一堂课下来我收获颇多,给我感受最深的是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更要勤于动脑思考选择好教学方法。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注意语言的严谨性和规范性,在组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的倾听和应变能力也显得尤为重要。让幼儿真正意义上做到"玩中学,学中乐",从而达到教学效果。

大班数学教案12

  设计意图:

  利用橡皮筋在钉板上拉出各种有趣的图案这一做法,既可以加深幼儿对形状的认识,又可以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增强对数学的兴趣。

  当然,如果该活动仅仅让幼儿学会用橡皮筋来表现物体的主要特征,便成了单纯的智力游戏。因此,该活动还有一个要求,即让幼儿用语言来描述自己的造型作品中蕴含的形状及其数量,帮助幼儿掌握有关数学概念。

  目的:

  1.能用橡皮筋在钉板上拉出各种几何图形或表现某些物体的主要特征。

  2.学会用比较确切的语言描述物体的形状及其数量。

  准备:

  1.每个幼儿一块钉板,颜色不同的橡皮筋若干。

  2.在数学角里放置钉板、彩色橡皮筋,让幼儿利用这些材料进行直线、斜线和各种形状的造型练习,并让幼儿相互观摩、讨论。

  3.掌握各种几何图形的主要特征。

  过程:

  一、复习巩固几何图形的主要特征

  教师出示各种几何图形,让幼儿分别说出它们的名称及主要特征。

  二、用橡皮筋造型

  1.鼓励每个幼儿自由造型,或几个幼儿合作,共同拉出想象中的物体的图形。

  2.教师重点指导那些有丰富的想象力但在造型上有困难的幼儿,帮助他们回忆、分析物体的主要特征,指导他们运用点、线、面互相重叠的表现方法来进行造型。

  3.提醒幼儿在制作过程中注意造型物体中蕴含的形状及其数量,各种颜色橡皮筋的使用数量,从而为描述自己的作品作好准备。

  三、描述作品

  1.启发幼儿说说自己作品中使用了几种颜色的橡皮筋,数数共用了多少根橡皮筋,有多少种图形,每种图形各有几个。

  2.请个别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并用完整、清晰的语言描述自己的作品。如:“我用红色、黄色和绿色的橡皮筋在钉板上拉出了热带鱼和水草,共用了20根橡皮筋。”对描述得好的幼儿,教师予以表扬,以增强幼儿讲述的信心和兴趣。

  3.让每组幼儿互相交流,介绍自己的作品。

  活动延伸:

  1.将幼儿作品摆放在数学角展览,激发幼儿继续创造的欲望。

  2.在数学角活动中,教师可用命题方式鼓励幼儿进行造型活动,例如要求幼儿用10~20根橡皮筋拉出某一物体,或用1~2种颜色的橡皮筋拉出某一物体,看谁拉得好,并用竞赛形式让幼儿讲述作品中包含的形状及其数量,看谁说得又快又准确。[NextPage]

  大班数学活动——奇妙的回形针图案

  目的:

  能用回形针摆放出各种有趣的图案,学习用比较确切的语言描述自己的作品。

  准备:

  1.幼儿每人一块钉板,若干枚彩色回形针,少许木珠。

  2.幼儿已用橡皮筋、木珠等材料进行过拼搭活动,有一定的拼搭经验。

  过程:

  一、引起兴趣

  老师准备了许多颜色鲜艳的回形针,你们能用它拼出有趣的`图案来吗?

  二、操作联想

  1.引导幼儿用1枚回形针通过改变其原状,使之变成另一种物体的形状,如钩子、衣架、拐杖等,启发幼儿互相讨论。

  2.教师表扬富有创造力的幼儿,并请他们介绍自己创造的物体图案,如“我把1枚黄色的回形针变成了数字3”,“我把1枚绿色的回形针变成了一棵小草”,以引发全班幼儿的兴趣。

  3.你们只用1枚回形针就变出了那么多有趣的东西,那么几枚、几十枚回形针放在一起,不是能变出更加有趣的东西了吗?现在请你们用许多彩色回形针来拼搭。

  三、创造拼搭

  1.每个幼儿自由拼搭,也可以自由结伴,将几块钉板联结起来共同拼搭较为复杂的图案。

  2.教师重点指导结伴拼搭的幼儿,启发他们选用颜色鲜艳的回形针,使画面更加美丽。

  3.提醒幼儿在拼搭时,注意自己使用了几种颜色的回形针,每种颜色的回形针各有几枚,从而为描述自己的作品作好准备。

  四、描述作品

  1.请幼儿展示作品,要求幼儿讲出自己用了几种颜色的回形针拼成了什么,其中什么颜色的回形针用得最多,什么颜色的用得最少。如“我用6种颜色的回形针拼出了一只小兔,其中黄色回形针用得最多,绿色回形针用得最少”。

  2.让幼儿互相观摩作品,并自由讲述作品中蕴含的形状及其数量。

  活动延伸:

  在以后的数学角活动中,可以放置钉板和彩色回形针,让幼儿自由操作练习,还可以用竞赛形式要求幼儿在规定时间内拼出某一物体,看谁拼得又快又好,以增强幼儿的拼搭兴趣。

大班数学教案13

  【背景与主题】

  一年级的孩子们年龄小,有意注意时间短,持久性差;孩子们都有争强好胜的天性,喜欢表达自己的意愿,却不善于倾听别人的想法;孩子们多数以自我为中心,不善于与同学沟通和合作。这些问题往往影响课堂的学习效果。课改给我们打开了一个崭新的局面——有趣的情境能促“学”,那么如何把握情境的特点,又怎样科学的运用情境呢?如何组织一年级的孩子进行有效的学习,提高课堂学习效果呢?课堂上如何关注孩子的情感?我从“分类(二)”这一课得到了一点启发。

  本节课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课改教材中的一节活动课,在这一课之前,学生已通过〈整理房间〉这一活动体验了分类的含义和方法,这一节课重点在于让学生经历分类的活动,感知分类的多样性,不同的标准,分类的结果也不相同。

  【案例描述】

  课的开始,课件演示《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诙谐、有趣的片段,并配上这部片子的主题曲。孩子们被这父子俩逗得哈哈大笑,呀呀大叫,兴奋异常,都在情不自禁地跟着哼起这首歌。

  课件刚演示完小头爸爸与大头儿子去挑帽子作礼物,几乎全班的孩子已把小手举得高高的。帽子的类型只有两种,颜色也只有三种,对于他们来说这个分类很简单(在幼儿园已学过简单的分类),学生很快按照颜色、形状、个数分了三种。

  师说:同样的帽子,你们却分出了三种不同的结果,真了不起……

  这时一个怯怯的声音说:“还有。”

  举手的是朱于悦,这个孩子平时较内向,很少举手,我马上让她说。

  她说:“把布做的放一起,毛的放一起”。观察的多仔细啊,学生的智慧是不可估量的,我及时给予表扬,教室里更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画面一转,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买完帽子回到家,妈妈买来好多的水果,叫大头儿子赶快洗一洗,分一分。

  师说:老师把这些水果的图片带来了,你们会不会分?请每个小组的小组长把水果领回去,小组内先说一说都有些什么,再小组讨论怎样分,按什么标准分的。

  小组的同学讨论非常热烈、认真,不时有孩子说:“老师,我们小组已分出三种了。”“老师,你快过来,我们已分出五种了……”我穿梭于小组之间,倾听他们的意见,分享他们成功的喜悦。

  小组汇报的时间到了,蝴蝶组第一个汇报,一个同学摆,一个同学说:“我们按颜色分把红的'放一起、绿的放一起、黄的放一起,按形状分把圆的放一起,不是圆的放一起,按个数分把一个的放一起、把两个的放一起、把三个的放一起、把很多的放一起,按大小分把大的放一起、小的放一起,按吃法分把要剥皮的放一起、不用剥皮的放一起。”

  其他组有没有补充?

  “还有还有”不少小组都纷纷举起了手。

  草莓组说:“还可以分成地上和树上的。”

  苹果组说:“还可以看他的皮,分成带刺和不带刺的。”

  “还有”,候家骏已迫不及待地边说边从凳子上站了起来。

  他是一个聪明机灵的小家伙,思维特别活跃,但表达能力不是很强,说话也有点结结巴巴的。我想他一定有特别的想法,虽然他没有经过我的同意就站了起来,但我还是示意让他说。

  他说:“我也是按颜色分的”,我一听,就不由分说地打断他的回答,说:“好,说过的就不重复了”,并让他坐下。看我已不让他继续说下去,他的脸上写满了茫然和失望,但也无奈地坐下了。

  我继续了下一环节。但当我让孩子们把人物进行分类时,我却注意到其他孩子都在热烈的交流着,只有这个平时最活跃的侯家骏坐在一边不说话。

  难道我没让他说完,他就生气了?有其他原因吗?

  我走了过去,摸了摸他的头,还未等我开口,他却急在我之前,满脸不高兴地对我说:“老师,我还有要说的,你却不让我说”。

  师说:“我不是让你说了吗?可你在重复别人的分法,没有创意”。

  他说:“不是的,我是按冷暖色分的,跟他们分的不一样,把红的、橙的、黄的、紫的放一起,这几种色属于暖色,把绿的放一起,它属于冷色调”。

  我的心咯噔地往下沉,笑容凝固在我的脸上,这么富有创意的想法却让我的武断给扼杀了,我感到非常地惭愧和内疚,我该如何补救我的失误?跟全班同学说,我刚才打断侯家骏的话是错的,其实他还有更有创意的方法,大家想听吗?然后让侯家骏把他的分法说给大家听。我如何在孩子们面前下这个台?况且这还是一节公开课,听课的老师又会如何看待我?安慰他几句?就让它过去?我能这样做吗?“课改”就是“改”在一切的教学活动要“以生巍【”,教学过程要特别重视孩子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这样做,也许以后他都不会喜欢数学了。我这样做还是一个教师吗?

  我应该选择前者。

  于是,我不动声色继续让孩子们把图片上的人物进行分类。由于前面的小组合作学习组织得好,学生对分类的多样性掌握得很好,再加上有趣的情境,学生的思维特别活跃,学生分了好多好多种,就连我备课时认为学生不一定能把人物按是否是一家人进行分类,结果好多学生都能把“大头儿子”一家放一起,其余人放一起,达到了我的设计意图。

  等孩子们基本上发表完意见,我毅然地向全班同学表达了我的遗憾……,我注意到发言后的侯家骏,带着他那两个可爱的小酒窝欢欣的坐下了。

  【反思与问题】

  1、记得一位中国的数学家说过:“人们对数学早就产生了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印象,成因之一便是脱离实际。”对刚刚入学的一年级的小学生而言,学习带有浓厚的情感色彩,对于熟悉的情境,他们的知觉活动便能较自觉、顺利的开展,因此给学生创设一个接近生活的情境,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使学生体验生活中数学是无处不在的,而且学生在观察思考中,思维得到发展。这节课我创设了以《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的故事这一情境贯穿整节课,学生熟悉的人物,精美的动画,让孩子始终处于一种兴奋的状态,充分激发了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的欲望:孩子们所熟悉的《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诙谐的故事,把孩子很快进入到情景中,使学生的视觉、听觉、记忆、情感同时参与教学活动,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本节课是一节实践活动课,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给孩子们充分的活动时间,是较符合课改精神的。但如何组织一年级的孩子进行合作学习?我认为我在“分水果”这一环节处理得比较好,我要求孩子先说一说有些什么,然后再说分类的标准,最后动手分。这样孩子们讨论的目的很明确,而不是为讨论而讨论,以至陷入讨论的误区。

  孩子真的是我所尊称的学习的主人吗?——这是这节课后值得我深思的问题。虽然我学了很多的“课改”理念,也在课堂上放开让孩子探索、研究、提问……,可在我的脑子里,我真敢放开吗?我为了完成自己既定的教学任务,竟粗鲁地打断了孩子的发言。放开了怎么收?如何满足孩子的表达欲望又能不浪费时间呢?如何培养孩子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

大班数学教案14

  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位的第四课时《三角形的内角和》,主要内容是: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等。

  教学内容分析:

  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是三角形的一个重要性质,它有助于学生理解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之间的关系,也是进一步学习的基础。

  教学对象分析:

  作为四年级的学生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在平时的生活中已经接触到三角形,在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的基础上和利用他们已掌握的学习方法,教师把课堂教学组织生动、活泼,突出知识性、趣味性和生活性,使学生能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生通过量、剪、拼、摆等操作学具活动,找到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主动掌握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概括能力和初步的空间想象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学生亲自动手和归纳中,感受到理性的美。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教学难点:

  验证所有三角形的内角之和都是180°。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各种三角形等。

  学具准备:

  三角形、剪刀、量角器等。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复习旧知

  1、认识三角形的内角。

  (1)复习三角形的概念。

  (2)介绍三角形的“内角”。

  2、理解三角形的内角“和”。

  【设计理念】通过复习三角形的概念的过程,不仅可以巩固学生的旧知识而且可以为新知识教学提供知识铺垫。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通过预习,认识结论,提出疑问

  2、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

  (1)用“量一量、算一算”的方法进行验证

  ①汇报测量结果

  ②产生疑问:为什么结果不统一?

  ③解决疑问:因为存在测量误差。

  (2)用“剪一剪、拼一拼”的方法进行验证

  ①指导剪法。

  ①分别拼: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③验证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3)用“折一折”的方法进行验证

  ①指导折法。

  ①分别折: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③再次验证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3、看书质疑

  【设计理念】此过程采用直观教学手段。通过让学生动手量、拼等直观演示操作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感官,激活学生的思维,有助于学生的认识由具体到抽象的转化。从而明确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三、实践应用,解决问题:

  1、在一个三角形中,∠1=140°,∠3=25°,求∠2的度数。

  2、求出三角形各个角的度数。(图略)

  3、爸爸给小红买了一个等腰三角形的风筝。它的一个底角是70°,它的顶角是多少度?

  4、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你能求出下面的四边形和正六边形的内角和吗?(图略)

  5、数学游戏。

  【设计理念】练习设计的优化是优化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方向,所以在新授后的巩固练习中注意设计层层递进,既有坡度、又注意变式,更有一练一得之妙,从而使学生牢固掌握新知。

  四、总结全课、延伸知识:

  1、今天你们学到了哪些知识?是怎样获取这些知识的?你感觉学得怎样?

  2、知识延伸:给学生介绍一种更科学的验证方法——转化。

  【设计理念】课堂总结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会了什么,更要关注用什么方法学,要有意识的促进学生反思。

  板书设计:

  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方法:

  ①量一量 拼角(略)

  ②拼一拼

  ③折一折

大班数学教案15

  活动目标:

  1.复习巩固10以内的数量关系,学习按数字的大小规律排序。

  2.让幼儿在自由组合排序活动中,体验排序活动的乐趣。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字的乐趣。

  4.引发幼儿学习数字的兴趣。

  活动重点:

  会按大小顺序给数字排序 。

  活动难点:

  找错字。

  活动准备:

  1.大数字卡片1-9

  2.四张实物卡

  3.幼儿数字卡片1-9若干

  4.幼儿数字操作卡,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1.复习数字1-9 (9:50-9:55)

  (1)教师出示数字卡,让幼儿认读

  教师:我们请来了几位数字朋友,看看都有谁?

  (2)教师出示实物卡,请幼儿找出相应数量的数字卡并粘贴

  教师:有几个苹果?用数字几来表示?请你把它找出来。

  2.幼儿操作活动:找错 (9:55-10:05)

  出示数字操作卡,请幼儿玩找错字的游戏,将写错的数字圈出来。

  3.音乐游戏:1234567 (10:05-10:25)

  (1)介绍游戏规则:“我们围成圆圈边走边唱歌曲《1234567》,当老师说3个小朋友是一家时,大家就要找三个小朋友,抱在一起组成一个家,并在地上的线上排队站好。”

  第一次游戏,幼儿自由排序报出门牌号码,教师引导能力较弱的幼儿找朋友。

  第二次游戏,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序,报出门牌号码。

  第三次游戏,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序并报出门牌号码。

  (2)尝试4个数字进行排序,教师帮助能力弱的幼儿找朋友。

  5.活动结束

  这一环节,幼儿掌握的较好,大部分幼儿积极参与到活动中。

  这一环节有一张上面有两个错误,幼儿只找出了一个,我也没有仔细的检查漏掉了。

  幼儿在找朋友做家时很高兴,但是在按要求排序时有点乱,特别是报门牌号码时,幼儿只顾自己的号码,不能替别人检查。

  幼儿的倾听习惯需要培养。

  活动反思:

  我国伟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教师的教法要符合幼儿的学法,孩子们怎么学,教师就怎么教。”活动“有趣的数字”设计依据大班幼儿思维特点和认知规律,利用生活中处处皆是的'数字,进行教学活动。活动过程难易结合,环环相扣,层层深入,从而激发幼儿自生探索的积极性,多通道感知与实践操作相结合,便于幼儿学习。

  活动中首先是生活化的体现,活动来源于生活又归于生活,游戏“1234567”。让幼儿带上数字牌三个人自由组合一个家,选出一个代表报出门牌号码,幼儿在活动中感到亲切而自然,生活化的数学活动使幼儿真正做到了“生活即教学”让幼儿在没有学习压力和思想负担的情况下,轻松愉快的学到科学道理,从而掌握有关数学的奥秘。

  活动以游戏的形式进行,幼儿游戏的过程便是学习过程,学习的动力来自幼儿自身,活动中采取的游戏形式为幼儿提供一个轻松愉快而且丰富刺激,鼓励幼儿自主学习的良好环境,使他们获得安全感,自尊和自信,获得对学习的持久热情,从而终生受益。但是在幼儿在游戏过程中,情绪高涨,表现的特别兴奋。特别是要求幼儿排好队报门牌号码时,每个孩子只关注自己的,对别人的结果不认真倾听,所以显得活动有点失控。

  让幼儿学会学习是我们教学的基本目标之一。活动把教育的重心从“教什么,学什么”转移到“如何学”,变“教师为主”为“幼儿为主”变“个别”与“群体”参与,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尝试,孩子们积极投入,思维活跃,张扬个性,而教师有很强的组织能力,放似骏马驰骋,而收则立拢,活动以幼儿为主体,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幼儿真真正正成为学的主人。

【大班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数学教案02-10

大班数学教案(优)09-21

大班数学教案【精】04-01

【热门】大班数学教案04-02

【推荐】大班数学教案04-02

大班数学教案【推荐】04-01

实用的大班数学教案07-25

大班数学教案15篇02-25

大班数学教案 15篇03-28

大班数学教案(精选15篇)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