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教案(集合15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端午节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端午节教案1
活动目标:
1,了解我国端午节的习俗,由来与时间,尝试查找日历中的农历。
2,感受传统节日的文化。
活动准备
1,孩子前期经验:用各种方式收集信息与调查记录传统的节日,来历与习俗。在前期活动中,认识日历。
2,环境材料创设:多媒体设备以及课件"端午节"
活动过程:
一,经验回忆:引出端午节
1,在一年中,有许多节日,你知道哪些节日是只有人才有的节日
:只有人才有,别的国家没有的,从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节日,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做传统节日(出示字卡:传统节日)。有春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
2,最近,要有一个传统节日,猜猜看是什么节日 (端午节)
二,交流分享:端午节的习俗与由来
1,端午节的习俗
端午节有什么快乐的事情
端午节可以包粽子,吃粽子,这是吃的方面;可以划龙舟比赛,这是游戏;戴香包,香香的;戴红丝带,这是用的端午节有许多开心的'事情。
对于端午节你还知道些什么
插艾叶,戴香包,画药酒通常是用雄黄酒在小儿额头画"王"字,是良好的祝愿,祝愿小朋友身体健康,夏天不生病。
端午节有吃的,有玩的,有戴的,还有一个美好的愿望,就是夏天快到了,保健康,求吉祥。
2,端午节的由来
端午节是怎么来的 请幼儿说说看,个别零散经验的交流。
播放多媒体"端午节的来历",给幼儿完整的认识,梳理,丰富经验。
听了故事就知道端午节为什么要扔粽子,为什么划龙舟了。
每个节日都有不同的习俗与来历。端午节是为了记念屈原先生,希望后人能够记住他,学习他那么爱国的
三,操作,探索:端午节的时间
了解端午节的时间,感受农历为所特有的
刚才小朋友对端午节说了那么多,老师这里有一个疑问,你们知道端午节是几月几号吗 这里有一张今年的日历,我们来找找看,为什么端午节有两个时间呢 (一个公历,一个农历)找一找日历上的5月初五。
端午节是农历五月初五,原来端午节是按照农历的时间庆祝的,是我国特有的节日。以后我们再来找一找传统节日是什么时间。
端午节教案2
活动目标:
1、通过故事让幼儿了解端午节源自我国是不争的事实。激发幼儿爱祖国的情感。
2、帮助幼儿了解端午节挂艾叶、菖蒲,佩带香包以及吃粽子等习俗的由来与传说。
活动准备:
1、将屈原、黄巢的'传说编成故事。
2、发动幼儿搜集有关端午节的图片。
活动过程:
1、结合时事开展讨论:端午节起源于那里?
2、组织幼儿观看图片,了解端午节的习俗。
3、欣赏屈原的故事,了解端午节的起源。
4、欣赏黄巢的故事,了解挂艾叶、菖蒲的来历。
5、师生共同小结:端午节是我国特有的节日,我为我的国家感到自豪。
端午节教案3
教学目的:
1、学习课文第3—6自然段内容。
2、理解课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体会屈原为了楚国的安危,为了百姓的疾苦,宁愿牺牲自己的伟大精神。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用自己的话说说端午节的由来。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课文,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
2、用自己的话说说端午节的由来。
教学准备:课件、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出示课件)
教师:你们知道,这些图片画的是什么吗?这些图片与我国什么传统节日有关系? 根椐学生回答板书:30 端午节的`由来
二、检查复习。
完成导学案的“课前热身”习题。
1. 看拼音写词语。
qū yuán ài dài chuán sòng wū xiàn zòng zi wú zhōng shēng yǒu
( ) ( ) ( ) ( ) ( ) ( )
2. 多音字组词。
Sháng( )
盛 强àng( )
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出示自学提示
1
2、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
3、自主探究,完成导学案。
一、学习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 ○
1、根椐课文内容填空。
(1)农历( )月( )日是端午节,端午节的习俗有( )、
( )、( )、( )等。
2、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我国的爱国诗人( ),端午节已有( )年的历史。
二、学习第二部分(第3--4自然段) ○
(一)学习第三自然段。从书上找到有关句子,然后填到横线上。
1、屈原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
2、屈原为什么受到朝廷中有些权贵的诬陷和楚王的疏远?(在文中画出相应的句子)
3、权贵们是如何对待屈原的?(在文中画出相应的句子)
4、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什么叫“想方设法”、“无中生有”
想方设法: 。
无中生有: - 。
6、欣赏屈原的爱国诗歌。(见课件)
(二)学习第四自然段
1、 这样一位忧国忧民的大诗人为什么要跳江?
答: 。
2、 出示文中插图,问:屈原在江边伫立,万分悲愤,他的心中在想什么呢?
3、 你从屈原身上学到了什么?
答:
三、学习第三部分。( 第5--6自然段) ○
1、屈原投江后,当时的百姓是怎么做的?后来,人们又是怎么做的?
2、比较句子,说说哪一组写得好。
2
楚国的百姓知道后,放声大哭,他们涌到屈原投江的地方想去救他。
楚国的百姓知道后,放声大哭,他们像潮水一样涌到屈原投江的地方,想去救他。
那怎么办呢?大家想出了一个办法。
那怎么办呢?大家想啊,想啊,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 。
3、小组讨论、交流,订正答案。
四、教师检查小组完成情况,小组展示讨论结果。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五、复述课文:请用自己的话说说端午节的由来。
1、看板书,在学习小组内复述。
2、指名复述。
六、拓展延伸:你知道我国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吗?
七、总结提升,朗读课文。
1、学完这课以后,你有什么收获?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名子孙,你懂得了什么?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八、课后检测。(完成导学案当堂训练题目)
端午节教案4
活动目标
1.通过分享交流,初步|知道端午节的传说以及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之一。
2.与同伴互相交流包粽子,制作香囊,萌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3.体验中国民间节目韵味。
4.激发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交流的兴趣。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重、难点
端午节是阴历五月五日,包粽子。
活动准备
故事《端午节的传说》,粽子一个,长方形纸、彩色纸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1.出示实物(粽子),引发幼儿兴趣。
2.初步了解端午节。
小朋友今天是什么日子呀?
幼儿互相交流,让个别幼儿到集体面前讲述,重点引导幼儿端午节的时间。
教师小结:端午节是阴历的五月五日。
3.引导幼儿了解端午节的传说。
给幼儿讲《端午节的传说》,让幼儿知道端午节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确立的,屈原投江的那一天是阴历的五月五日,就定那一天为端午节。
4.引导幼儿了解端午节的习俗。
师:端午节那天,人们都有那些风俗习惯?
幼儿互相交流,让个别幼儿在集体面前发言。
教师小结:端午节那天人们有很多风俗习惯,吃粽子、赛龙舟、制作香囊。
5.体验包粽子。
(1)让幼儿用长方形纸折成六棱形,然后用彩纸绕并进行装饰,教师巡回指导。
(2)展示作品并评价。
6.活动延伸。
师:小朋友,你们包的粽子都不错,回家后把你们学会的`包粽子的方法,展示给爸爸妈妈,好吗?
活动反思:
一、自己设计的问题太多,显得杂乱无章。
既然决定向幼儿提问,我就设计好了许多问题:比如“端午节有那些习俗?屈原是个怎样的人?他为什么要投江自杀呢?他投江后人们是怎么做的?后来为什么向江中投粽子?”设计这些问题时,我也考虑到了问题太多,但又想不出如何更好的设计。教学中我只注重了故事内容,想让幼儿理解故事的含义,却忽略了孩子们的年龄特点。现在想想,不如把问题简单化,让孩子们看着图片自己讨论她们的看法则更能引起孩子们对故事的兴趣。
二、课堂气氛不够活跃。
故事的内容有点深奥,幼儿在第一次听的时候就有点耐不住性子,更何况老师还设计了那么多的问题。请幼儿回答的时候,我发现幼儿举手发言的比平时上童话故事时要远远的少很多。明显,我的问题没有激起幼儿的兴趣。在集体教学活动中,如果幼儿对教学教学内容没有了兴趣,那么这就是老师的准备不足,也可以说是一堂失败的课程。在以后的类似教学活动中,我会多加注意。
端午节教案5
教学目标
1、知道端午节的日期,知道端午节是中国的节日。
2、初步了解一些有关端午节的来历、故事及相关活动,初步感受民风民俗和民族传统文化,激发爱国情感。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1)提前了解学生对端午节的来历、故事及相关活动认知状况。
(2)收集有关端午节的来历、故事、活动等相关资料和情境图片。
(3)认真阅读、了解有关屈原的故事,思考和研究如何帮助学生理解屈原的故事,敬佩屈原的爱国精神。
2、学生准备
(1)把自己了解到的有关端午节的来历或特色活动的情况,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下来。
(2)有条件的话,可以参加一项端午节的特色活动或者品尝一下粽子。
(3)准备制作工艺小粽子的原材料和简单工具。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初步了解民族文化,感受民俗民风,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在活动中培养学生与他人交流合作的能力。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端午节的故事
1、夏天天气炎热,但植物茂盛、瓜果飘香、蛙唱蝉鸣。在这美丽的季节里,还有一个传统节日呢。你知道是什么节日吗?(农历的五月初五是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 端午亦称端五,是我国最大的传统节日之一。“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称“端五”也就如称“初五”;端五的“五”字又与“午”相通,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时为“阳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阳”。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称重五,也称重午。此外,端午还有许多别称,如:夏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等等。)
2、你知道哪些关于端午节的故事吗?请你和同学们说一说吧。
3、在教师的引导下,师生共同讲故事。
A出示屈原图像介绍屈原屈原(约前340~约前278年),战国时楚国政治家,我国的大诗人。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出身楚国贵族。初辅佐怀王,做过左徒、三闾大夫。他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著名的文学家,他一生写下了许多诗,遗留下来的只有二十多篇,其中《离骚》、《天问》、《九章》、《九歌》最为著名……
B出示有关屈原故事的连环画。
C讲故事
公无前229年,秦国攻占了楚国八座城池,接着又派使臣请楚怀王去秦国议和。屈原看破了秦王的阴谋,冒死进宫陈述利害,楚怀王不但不听,反而将屈原逐出郢都。楚怀王如期赴会,一到秦国就被囚禁起来,楚怀王悔恨交加,忧郁成疾,三年后客死于秦国。楚顷襄王即位不久,秦王又派兵攻打楚国,顷襄王仓惶撤离京城,秦兵攻占郢都。屈原在流放途中,接连听到楚怀王客死和郢都攻破的噩耗后,万念俱灰,仰天长叹一声,投入了滚滚激流的汩罗江。江上的渔夫和岸上的.百姓听说屈原大夫投江自尽,都纷纷来到江上奋力打捞屈原的尸体,同时拿来了粽子、鸡蛋投入江中。有些郎中还把雄黄酒倒入江中,以便药昏蛟龙水兽使屈原大夫尸体免遭伤害。
从此,每年五月初的屈原投江殉难日,楚国人民都到江上划龙舟,投粽子,以此来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端午节的风俗就这样流传下来。二、端午节的活动
1你还了解端午节里的特色活动吗?赶快介绍给大家吧。
A播放赛龙舟的情景,若有学生了解有关内容可让学生自己介绍。
西湖的龙舟分为两种.其一分为上下两层,上层有小孩装扮各种历史、神仙人物,下层载有鼓吹手,敲锣打鼓,两傍坐著划船的水手,这种龙舟较具表演色彩.竞赛用的龙舟则绕著大龙舟周围打转,待大龙舟上抛下物件,小龙舟上的水手便下水争抢.其中以钱、鸭两物最难抢得,因为钱币入水即沈,鸭子则会四处游窜躲避.
B挂蒲草和艾叶。
民间古来有门前悬艾、菖蒲之俗.艾,即艾蒿,多年生草本植物.菖蒲,多年水生草本植物.两者皆可入中药.艾叶可制灸条,是传统中医针灸疗法中必不可缺的用品.燃点艾条可灸治多种病症.艾与菖蒲中都含有芳香油,因而可充作杀虫防治病虫害的农药.端午期间,时近夏至,天气转热,空气潮湿,蚊虫滋生,疫病增多.古时,人们缺乏科学观念,误以为疾病皆由鬼邪作崇所至,故而节日一早便将艾蒿、菖蒲扎成人形,悬挂在门前,用以祛鬼禳邪、保持健康.其实,真正起到净化环境、驱虫祛瘟作用的,还是两草的香气.中国江南地区,有的习俗是在端午节饮菖蒲酒,则其药用效能就更为直接.通常是在节前,便把菖蒲切碎,伴上雄黄,浸入酒中,节日便可饮用.
C做香包
D挂彩线
中国古代崇拜五色,以五色为吉祥色.因而,节日清晨,各家大人起床后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手腕、脚腕、脖子上拴五色线.系线时,禁忌儿童开口说话.五色线不可任意折断或丢弃,只能在夏季一场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时,抛到河里.据说,戴五色线的儿童可以避开蛇蝎类毒虫的伤害;扔到河里,意味着让河水将瘟疫、疾病冲走,儿童由此可以保安康.
E吃粽子 荆楚之人,在五月五日煮糯米饭或蒸棕糕投入江中,以祭祀屈原,为恐鱼吃掉,故用竹简盛装糯米饭掷下,以后渐用棕叶包米代替竹筒。
F佩香囊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夺目。
G写符念咒
中国古代将五月视为“恶月”,所以端午驱“鬼”在民间非常盛行。驱“鬼”的方法有许多,常见的一种,是在节前五月初一晚上插桃树枝。当时,人们认为桃木能辟邪,所以日落之前折些桃树枝,插在门前、窗上,以达驱邪的作用。另一种重要的方法,是在室内挂避邪驱“鬼”的符咒。
H挂钟馗像 在陕西南部与四川交界的一些地方,端午这天,流传挂钟馗像的习俗。挂钟馗像,主要是为了消灾避难。
I迎鬼船 江西南部的部分地方,流传着迎鬼船的习俗。因为这一带水浅,不能进行龙舟赛,故在五月初五这天,用纸扎成旱船,带着去登高、游街,谓之“迎鬼船”。
J滚鸡蛋 在东北,端午节这天清晨,长者要将熟透了的鸡蛋,在小孩肚皮上来回不断滚动,尔后去壳让小孩吃下,据说这样可以免肚子痛。冠军,雅琪队和沙冈美林队分别获得男女标准龙舟赛冠军。
2如今社会进步了,我们可以怎样继承这些传统文化呢?
A还向江河里投食物吗?为什么?
B你愿意参加龙舟赛吗?
三、作业回家学包粽子,下节课将自己的作品带来。
端午节教案6
今年的6月2日是端午节,我选择端午节之后再上本次社会课。因为刚过完端午,孩子们会比较熟悉端午节的习俗。
课前,我先给孩子课前延伸了一些关于端午节的由来,屈原的故事。让孩子初步了解为什么会有端午节,端午节是干什么的。由于课前已经有了延伸活动,所以孩子们都比较感兴趣。
课上,我把重点放在了端午节的习俗上,如:端午节赛龙舟、吃粽子、做香包、挂艾草等,以及人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在这些习俗中,孩子们对包粽子比较熟悉,其次,对赛龙舟比较容易理解,但是其他的习俗在我们这里并不多见,所以就没有作为重点去讲。而且端午习俗较多,也都离孩子生活经验较远,只需孩子了解,所以没有讲得太细,以免内容深奥不便于孩子的理解。我需要注意的'地方是语言组织以及提问上,应该再贴近孩子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让孩子更容易理解,才会有更好的课堂气氛。
端午节教案7
设计思路
端午节对中班幼儿来说,比较陌生。本活动设计,让幼儿初步感知一些中国民俗文化,从而激发幼儿对民族文化的兴趣和情感,又因为中华民族的文化源远流长,而中班幼儿的认知特点具体直观形象,故本活动设计通过包粽子、吃粽子、做龙舟、赛龙舟等,使孩子有一些感性的认识,从而使幼儿爱祖国情感。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和一些习俗。
2.参与端午节活动,萌发对民族文化的兴趣。
重点与难点
1.了解民俗民风。
2.自制自玩龙舟。
材料及环境创设
粽子,做龙舟的材料,赛龙舟的录像或图片。
活动过程
A、讲讲端午节的来历
(1)老师讲屈原的故事。
(2)介绍端午节两项主要庆祝活动棗包粽子、划龙舟的意义。
B、包粽子、吃粽子
(1)向幼儿介绍包粽子的材料,示范包法,幼儿用纸片折“粽子”。
(2)幼儿吃粽子,边吃边引导幼儿体会粽子的独特口味。
(3)知道粽子是中国的'特色点心。
说明:此活动可在生活环节中进行。
C、制作龙舟
(1)欣赏龙舟大赛的录像和图片,激起幼儿自制自玩的兴趣。
(2)制作龙舟。
将布围在用两根竹竿做成的船身上。贴上各种彩色纸条。
画一个龙头,制作龙的头饰。
D、划龙舟
组织幼儿进行“龙舟大赛”。船头的幼儿头带龙的头饰,其余儿童排成一队坐在龙舟里,按锣鼓节拍作划船动作。也可两舟之间开展竞赛,哪队动作整齐哪队为胜。
E、延伸
可以通过学唱《过端午》,画画《赛龙舟》来增强过端午节的感受
F、附上:端午节儿歌
粽子香,香厨房。
艾叶香,香满堂。
桃枝插在大门上,
出门一望麦儿黄。
这儿端阳,那儿端阳,
处处都端阳。”
端午节,艳阳照,
家家门上插艾蒿。
挂丝线,戴香包,
娃娃乐得蹦又跳。
吃粽子,划龙船,
纪念屈原永记牢。
五月五,是端阳。
门插艾,香满堂。
吃粽子,洒白糖。
龙舟下水喜洋洋。
五月节,天气热,
放下锄头歇一歇;
山上清风爽,杨梅红出血。
五月五,是端午,
背个竹篓入山谷;
溪边百草香,最香是菖蒲。
“五月五日午,天师骑艾虎;
薄剑斩百邪鬼入虎品。
(陕西)温州民间流行着一首重五谣:
吃爻雄黄酒,毒蛇远远游。
重五草头汤,疤瘰洗精光。
重五吃麦麦,字眼学起快。
吃爻重五卵,做个生员卵。
重五吃大蒜,读书做高官。
七律.端午老
舍端午偏逢风雨狂,
村童仍着旧衣裳;
相邀情重携蓑笠,
敢为泥深恋草堂;
有客同心当骨肉,
无钱买酒卖文章;
当年此会鱼三尺,
不似今朝豆味香。
五月五,是端午,
小朋友们来跳舞。
吃粽子,赛龙舟,
高高兴兴过端午。
粽子香,香厨房。
艾叶香,香满堂。
桃枝插在大门上,
出门一望麦儿黄。
这儿端阳,那儿端阳,
处处都端阳。
五月节,天气热,
放下锄头歇一歇;
山上清风爽,
杨梅红彤彤。
五月五,是端阳;
龙船双双闹长江。
两边坐着划船手,
中间坐着打鼓郎。
咚咚锵,咚咚锵,
咚咚咚咚锵。
端午节教案8
活动目标
1。情感目标:体验过端午节的快乐,萌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2。认识目标:知道端午节的由来及民间习俗。
3。能力目标:主动参与端午节活动,能与同伴交流分享有关端午节的经验。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与家长共同进行有关端午节的'调查及信息采集。
2。物质准备:艾草、粽子、香囊等物品,端午节来历的图片;赛龙舟视频等。
活动过程:
1。以视频导入,激发幼儿对端午节兴趣。
(1)引导幼儿观看赛龙舟视频。
(2)提问:你看到了什么?这是什么比赛?为什么要赛龙舟?
2。引导幼儿交流、讨论,了解端午节的由来。
(1)鼓励幼儿结合调查表及信息资料,以小组形式交流分享已获得的相关经验。
(2)提问:什么时间过端午节?端午节是怎么来的?
(3)教师结合图片,以故事形式与幼儿共同梳理、提升经验。
3。以多种形式帮助幼儿了解端午节的各种习俗。
(1)提问:端午节人们会做哪些事?
(2)引导幼儿结合艾草、粽子、香囊等物品,进一步了解端午节
的各种习俗。
(3)鼓励幼儿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表现人们过端午节的习俗。
(4)梳理提升经验。
4。幼儿品尝并交流各种风味的粽子,感受和体验节日的快乐。
活动延伸:
美工区:为大家准备制作粽子的材料,区域活动时可以尝试做粽子。
建构区:提供龙舟图片,鼓励大家搭建龙舟。
端午节教案9
活动目标:
1.知道端午节的日期以及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
2.了解端午节的来历,指导一些特殊的端午节物品,萌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对屈原产生崇敬之情。
活动准备:
1.挂图:有关端午的图片。
2.ppt,粽子;香袋;长命缕;雄黄酒;龙舟图片。
3.建议家长事先为幼儿讲述端午节的有关风俗。
活动过程:
师:(教师出示粽子,龙舟,香袋,长命缕,雄黄酒图片)小朋友看看图片,你们认识这些东西吗?他它们叫什么名字呢?
幼:粽子,龙舟(船),香袋......
师:我们可以在图片中看到粽子,有龙舟,有香袋,还有的是什么东西呢?有没有小朋友知道的呢?
幼:水/酒......
师:图片中的东西一起复述一遍
你见过这些东西吗?在哪里见到的?
幼:见过。家里,商店里......
师:现在,我们在家里,店里很容易看到这些物品,那小朋友们知道这些东西是在哪个节日里要用到的吗?
幼:端午节
师:老师听到好多小朋友说端午节,你们是怎么知道端午节的呢?
幼:我爸爸/我妈妈......给我讲的。
师:小朋友们很认真,把爸爸,妈妈告诉你们的节日记下来了。没有错,这些东西呢,都要在端午节用的。现在老师想请一位小朋友告诉老师,端午节是每年的什么时候?
幼:6月6日(公历)五月初五(农历)(给幼儿分析公历,农历)
师:每年的五月初五是端午节,小朋友们知道端午节是怎么来的吗?
幼:屈原......
师:有小朋友知道屈原,非常聪明,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传统的节日--端午节。这个节日啊,和我国以为著名的诗人有关。我们一起来看看图片,听听屈原的故事
(教师讲故事......完)
师:端午节和谁有关?
幼:屈原
师:小朋友们听得都很仔细,现在人们过端午节是为了纪念谁?
幼:屈原
师:小朋友们都很聪明,人们为了纪念屈原过端午节;小朋友们想想,为什么人们要纪念他啊?
幼:人好,死了,爱国家......(表达了人们对屈原怎样的'感情)
师:因为屈原爱自己的国家,他听到自己国家灭亡了,心里很难受,跳进了汨罗江,小朋友们说屈原怎么样啊?
幼:很伟大......
师:屈原很伟大,当时人们听到屈原死的消息,他们怎么做的?
幼:划小船,拿粽子、鸡蛋......把雄黄酒倒进江里。
师:人们划来小船打捞屈原的身体,为了不让鱼虾们吃屈原的身体,把粽子、鸡蛋扔进河里,把雄黄酒倒进江中,让水里的动物罪晕,不去伤害屈原的身体。
师:人们对屈原好不好啊?
幼:好
师:因为屈原爱国家,爱人民,所以人民也热爱他。为了怀念他,以后农历五月初五就成了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也就是端午节。所以在我们过端午节的时候呢,包粽子,赛龙舟也成了我们的习俗了。
师:现在小朋友们清楚了没有,端午节是怎么来的啊?
幼:纪念屈原。
师:在什么时候?
幼:农历五月初五
师:我们都要干什些什么事呢?
幼:赛龙舟,包粽子、、、
师:我们现在呢,在完整的欣赏一下这个故事,体会一下大诗人屈原的心情,和人们对他的热爱与怀念。
端午节教案10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初步了解端午节是我国癿传统节日,并了解端午节癿风俗和来历。
2、引导幼儿学习简单地包粽子(折纸),并迚行线描装饰。
3、培养幼儿创新意识及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粽子飘香》、《屈原癿故事》癿欣赏课件,长条状癿纸条不幼儿人数相等,彩带、油性笔等。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话题。
师:小朋友,明天我们因为什么节日放假呢?(端午节)那你们知道端午节吗?谁能告诉我端午节是什么时候?在这一天,我们会吃什么?(粽子)今天老师也为小朋友带来了很多癿粽子,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小结:粽子癿形状真有趣!有三角形癿、有四角形癿、有长条形癿等等,并且有多种口味癿,有肉粽、有豆沙粽、有红枣粽等等。
二、故事欣赏。
师:那你们知道端午节这一天为什么要吃粽子呢?让我们一起来听一段故事,听完你就知道为什么了。
1、幼儿欣赏故事内容。
2、提问。
①吃粽子是为了纪念谁? ②端午节这一天除了吃粽子,还有哪些活动啊?(饮雄黄酒、赛龙舟、佩香囊、戴五彩线等等)
三、教师示范讲解:
师:为了表示我们对屈原敬佩不缅怀乊情,让我们也一起来学包粽子好丌好? ——教师示范讲解:
1、先将纸条一端折成一个三角形;
2、顺着三角形癿一边正反来回折,将整张纸条折成连续癿多个三角形;
3、打开三角形;
4、在纸条癿起端,顺着折缝拢成一个立体癿形状,似锥形;
5、顺着纸条上癿缝往上卷绕,将纸条末端揑入缝中;
6、用油性笔迚行线描装饰;
7、用彩带捆绑装饰。
四、幼儿制作粽子,教师巡回指导。
端午节教案11
再过几天就是一年一度的端午节了,班里的陆家豪从家里带来了粽子,其他孩子围着他转,只听见他说:“这是我妈妈自己包的粽子,不是买的,有肉的、红枣的,很好吃的,但是我比较喜欢吃肉的,肉的更好吃。”“我也喜欢吃肉的。”“我不喜欢吃肉的,肉的有肥肉的。”……孩子们七嘴八舌的议论开了。
鉴于孩子们对粽子的浓厚兴趣,我们开展了有关端午节的系列活动,本次活动就是系列活动之一。
《粽子里的故事》段落明显,情节发展线索清晰。讲述了一个会讲故事的老奶奶病了,不能说话讲故事,就采来荷叶包粽子,把好听的故事包在了里面。动物们吃了粽子却不会讲故事,于是,动物们想办法,找到一个小姑娘来吃粽子、讲故事。这样,一个神奇的故事跃然纸上,给粽子蒙上了一层神秘的童话色彩,令人羡慕又向往。
本次活动的目标是:
1、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游戏的快乐。
2、养成仔细倾听习惯,能用语言清楚连贯的表述。
活动分为四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是通过猜猜可能是关于什么的故事来激发孩子的'兴趣,引出主题。
第二个环节是欣赏故事,为了能让孩子在活动中充分感受、欣赏作品,我利用PPT进行分段欣赏,通过看看、猜猜、讲讲、听听来理解故事内容。
第三个环节是游戏“吃粽子”,这也是本活动的重点环节。在此环节中,我为孩子们准备了3个粽子,每个粽子里面都有一个小游戏,如:第一个粽子是“听话”,要求孩子在仔细听故事的基础上回答问题;第二个粽子是“悄悄话”,要求孩子用心听、仔细听、听清楚、听完整,培养幼儿仔细倾听的习惯;第三个粽子是“祝福”,考虑到大班孩子马上要离开成长了3年的幼儿园了、老师和小朋友了,通过游戏为他们创设一个互相祝福的机会,增进同伴间的友情。
活动中肯定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希望在座的各位能给我提出宝贵意见,谢谢大家!
端午节教案12
活动目标:
1、 知道端午节的日期,了解端午节的一些风俗和来历。
2、 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产生初步的兴趣,对屈原产生祟敬之情。
活动准备:
1、 请家长为孩子讲述端午节的有关风俗,如吃粽子、赛龙舟、挂香袋、系长命缕等,并收集有关的'图片、资料。
2、 粽子一串,香袋若干,长命缕若干。
3、 《小朋友的书》每人一本。
4、 有条件的幼儿园可准备有关端午节庆祝活动的录像。
活动过程:
1、 交流经验。
提问:端午节是哪一天?这一天要吃什么?戴什么?进行哪些活动?借助图片和实物,在宽松的气氛中,师幼一起交流所获得的关于端午节风俗的经验,教师作适当补充。
2、了解端午节的由来。
提问:你们知道端正午节为什么会有这些风俗吗?
如果有幼儿知道,请该幼儿来讲述。
3、 讲述屈原的故事。
教师借助《小朋友的书》给幼儿讲述屈原的故事和吃粽子、赛龙舟的由来,激发幼儿对屈原的崇敬心情。
4、 讲述其他风俗的由来。
5、 观看有关端午节庆祝活动的录像,了解节日的民间庆祝活动。
6、 品尝粽子。
幼儿边品尝粽子,边观察粽子的外形、用料、包裹方法等。
端午节教案13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和一些习俗。
(2)参与端午节活动,萌发对民族文化的兴趣。
重点与难点
(1)了解民俗民风。
(2)自制自玩龙舟。
材料及环境创设:
粽子,做龙舟的材料,赛龙舟的录像或图片。
设计思路
端午节对中班幼儿来说,比较陌生。本活动设计,让幼儿初步感知一些中华民俗文化,从而激发幼儿对民族文化的兴趣和情感,又因为中华民族的文化源远流长,而中班幼儿的认知特点具体直观形象,故本活动设计通过包粽子、吃粽子、做龙舟、赛龙舟等,使孩子有一些感性的认识,从而使幼儿爱祖华情感。
a、讲讲端午节的来历。
(1)老师讲屈原的故事。
(2)介绍端午节两项主要庆祝活动包粽子、划龙舟的意义。
b、包粽子、吃粽子。
(1)向幼儿介绍包粽子的材料,示范包法,幼儿用纸片折“粽子”。
(2)幼儿吃粽子,边吃边引导幼儿体会粽子的独特口味。
(3)知道粽子是中华的特色点心。
说明:此活动可在生活环节中进行。
c、制作龙舟。
(1)欣赏龙舟大赛的录像和图片,激起幼儿自制自玩的兴趣。
(2)制作龙舟。
将布围在用两根竹竿做成的船身上。贴上各种彩色纸条。
画一个龙头,制作龙的头饰。
d、划龙舟。
组织幼儿进行“龙舟大赛”。船头的幼儿头带龙的.头饰,其余儿童排成一队坐在龙舟里,按锣鼓节拍作划船动作。也可两舟之间开展竞赛,哪队动作整齐哪队为胜。
e、延伸
可以通过学唱《过端午》,画画《赛龙舟》来增强过端午节的感受。
活动过程:
一、教师出示幼儿用书中划龙舟的图片,引出活动主题。
教师出示图片:小朋友,你们知道图片上的人在干什么吗?什么节日人们会举行划龙舟比赛呢?(引导幼儿知道是端午节。)二、引导幼儿了解端午节的来历与习俗。
1、教师:你们知道端午节是怎么来的吗?
2、教师请幼儿说一说。
3、教师讲述《屈原的故事》,让幼儿了解端午节的由来。
4、教师:端午节为什么要划龙舟呢?教师讲述划龙舟的来历。
5、教师:你们知道端午节初了吃粽子、划龙舟之外,还有什么风格习惯吗?教师展示艾草图片,让幼儿初步了解艾草的原因。
6、带领幼儿学习简单的端午节儿歌。(儿歌:五月五,端午到,吃粽子,插艾草,划龙舟呀真热闹。)三、让幼儿完整听屈原的故事1、故事中的屈原是一位什么人呢?
2、他为什么要跳江自杀呢?
3、人们为什么要包粽子、吃包子和划龙舟呢?
教师小结:原来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我们华家古代的一位伟人,他的名字叫屈原,他是一位爱华主义诗人,一心为华家大事担忧,眼看着华家就要面临灾难却无法挽救,于是整天忧心忡忡,不久,这位怀才不遇的诗人就跳江自杀了!但是他的尸体一直都没有找到!他自杀的时候刚好快到五月初五了,人们就把五月初五定为端午节,在端午节要赛龙舟、吃粽子。赛龙舟是为了赶跑河里的鱼虾,怕他们吃掉屈原的尸体,在河里投包子、粽子喂饱鱼虾,也是怕他吃掉屈原的尸体!由此可见屈原他是一位多么受人尊重与爱戴的人啊四、请幼儿说说自己过端午节的经历。
端午节教案14
一、设计思考
端午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设计并组织有关端午节的主题教育活动,是为了让幼儿更好地了解端午节,感受端午节丰富的文化内涵,激发初步的爱国主义情感,丰富以下主要经验:①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端午节也是一家人团聚的日子。②端午节有吃五黄、挂五端以驱毒避虫的习俗。“五黄”指黄豆做的粽子、咸鸭蛋黄、雄黄酒、黄鱼和黄瓜;“五端”指菖蒲、艾草、石榴花、蒜头和龙船花。③端午节有赛龙舟的习俗。④端午节有特别的食品——粽子,它是多种形状、多种口味的。⑤端午节有许多传说、故事、儿歌,如:有关屈原的传说等。
二、主题活动目标
年龄段
主要目标
中班
(1)知道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初步了解其来历及风俗习惯,如:吃粽子、挂艾草等;
(2)知道屈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激发爱国情感;
(3)喜欢和大家一起共度端午节,积极参与端午节活动,体验节日的快乐
三、主题活动实施概况
四、主题活动环境创设及资源利用
环境创设
(1)园内大厅布置“赛龙舟”的场景;
(2)班级中陈列幼儿收集的与端午节有关的物品,悬挂艾草、粽子、鸭蛋、香包等;
(3)各班以端午节为主题更换主题墙饰,展示幼儿参与端午节活动的全过程及在活动过程中的发现、收获与体验:①中、大班可以以“我的调查”、“我的发现”等为标题展示幼儿端午节活动进展情况,如:有关端午的问题以及对端午的传说与习俗方面的调查资料等;②小班则可以以“我们在端午节里”为题展出幼儿的活动情况;
(4)区域中提供与主题相关的操作材料,如:①图书角:提供有关端午节的图书、图片,供幼儿欣赏、阅读;②体育角:提供“赛龙舟”游戏所需的竹竿、彩条、纸棍、小旗等,供幼儿游戏;③动手区:中、大班提供纸、线等材料供幼儿尝试包粽子、缝香包、编鸭蛋网,小班提供油泥让幼儿尝试自制绿豆糕、鸭蛋。
(5)家长园地:介绍主题活动中须请家长配合的内容、主题活动进展情况
(1)请家长协助幼儿进行相关资料的调查及收集,丰富幼儿的相关经验;
(2)请家长来园参加活动,和老师、幼儿共同感受节日做做、玩玩、尝尝的快乐;
(3)在本地组织“赛龙舟”活动时,组织师幼前往参观并摄像
五、主要教育活动方案
(二)中班
活动一:屈原的故事
主要涉及领域:语言
活动目标:
1.欣赏端午节传说中有关屈原的故事,知道屈原是我国古代的爱国诗人。
2.能认真倾听老师和同伴的讲述,乐于在集体中交流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活动准备:
有关《屈原的故事》的图片。
活动过程:
1.观看图片,倾听《屈原的故事》,了解端午节的来历。
指导语:你们知道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吗?
2.理解故事内容,激发对爱国诗人屈原的敬佩之情。
指导语:①人们为什么要过端午节?为什么要纪念屈原呢?②人们是用哪些方法来纪念屈原的?③假如你是屈原,国君不接受劝告,你会怎么做?(教育幼儿珍惜生命,以积极的方式解决问题。)
3.拓展交流:端午节还有哪些习俗?
活动二:童谣《拍手歌》
主要涉及领域:语言
活动目标:
1.理解、学习童谣,能结伴边拍手边朗诵童谣,对童谣活动感兴趣。
2.迁移有关端午习俗的相关经验,尝试续编童谣,体验编编、说说、玩玩的乐趣。
活动准备:
1.与端午节习俗相关的图片、实物。
2.幼儿进行过有关端午节习俗的调查。
活动过程:
1.欣赏童谣,理解主要内容。
(1)交流有关端午节习俗的经验。
指导语:端午节,人们都会有些什么活动?
(2)欣赏童谣《拍手歌》,理解主要内容。
指导语:①在这首童谣里,你听到了什么?②你有什么听不懂的地方?(根据幼儿的讨论、交流情况,帮助幼儿理解“门插艾、香满堂”等。)
2.学习童谣,了解拍手游戏的玩法。
(1)尝试朗诵童谣。
(2)讨论拍手游戏的玩法,激发朗诵兴趣。
指导语:①这首童谣的名字叫什么?为什么叫《拍手歌》?②我们可以怎样念这首童谣呢?(引导幼儿两两结伴边对拍手边朗诵童谣。)
(3)两两结伴,边拍手边朗诵童谣。
3.迁移端午经验,尝试续编童谣。(如:五月五,是端阳,香包带,香满堂;五月五,是端午,龙船下水人跳舞。)
4.记录并欣赏幼儿创编的童谣。
活动三:观看赛龙舟
主要涉及领域:社会
活动目标:
知道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一种风俗习惯,感受竞赛活动的热闹气氛。
活动准备:
了解本地举办“赛龙舟”的活动情况。
活动建议:
1.与组织“赛龙舟”活动的有关单位联系,确定参观地点及时间。
2.请家长带幼儿前往参观,观察龙舟的外形特征及赛龙舟时人们的动作表现,感受竞赛的热烈气氛。
3.引导幼儿交流赛龙舟的场面以及自己观看赛龙舟时的心情和感受。
活动四:美丽的龙舟
主要涉及领域:艺术
活动目标:
1.尝试运用画、撕、剪、贴等多种方式和同伴共同装饰美丽的龙舟。
2.乐意和同伴共同协商,分工装饰龙舟,体验合作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幼儿有参观赛龙舟活动的相关经验。
2.赛龙舟的照片、未装饰的龙舟、彩纸、笔、剪刀、胶水、抹布等。
活动过程:
1.观察端午节龙舟比赛的照片,回忆龙舟的外形特征,激发装饰龙舟的兴趣。
指导语:你看到的龙舟是什么样的?上面有什么?
2.观察龙舟,讨论装饰龙舟的方法,激发合作装饰的兴趣。
指导语:①龙舟上缺少什么?怎样才能把龙舟装饰得漂亮呢?②你准备装饰龙舟的哪一部分?用什么方法?需要什么材料?
3.分组协商、分工装饰龙舟。(观察幼儿合作情况,并对有困难的幼儿进行指导。)
4.举办“美丽的龙舟展”,体验合作成功的快乐。
活动五:龙舟竞赛
主要涉及领域:健康
活动目标:
1.尝试模仿划龙舟动作,两两合作协调向前快跑。
2.积极参加竞赛活动,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皮筋龙舟”若干。
活动过程:
1.模仿赛龙舟的动作(划船、打鼓、擦汗等)。
2.游戏:《划龙舟》。
(1)讨论两两合作划龙舟的方法。
指导语:两人一组怎样能把龙舟划得又快又好?
(2)自由结伴尝试合作划龙舟。
(3)划龙舟比赛(分组接力比赛)。
3.听音乐做全身放松动作。
活动六:我爱吃粽子
主要涉及领域:科学
活动目标:
1.在观察、品尝中发现粽子的口味、形状是多种多样的,并乐意与同伴交流。
2.初步了解粽子的制作过程。
活动准备:
幼儿收集的各种各样的粽子,包粽子的材料(米、粽叶、棉线等)。
活动过程:
1.展示、介绍“我收集的粽子”,了解粽子种类的多样。
指导语:你带来的是什么粽子?它是什么形状、什么口味的?
2.观看包粽子,了解包粽子所需要的材料。
(1)讨论、认识包粽子的材料。
指导语:你知道包粽子需要哪些材料吗?(根据幼儿所述,一一出示相应材料并加以认识。)
(2)观看老师(或家长)包粽子、煮粽子的过程。
3.品尝粽子、交流粽子的口味等,体验过端午节的乐趣。
活动七:端午节亲子活动
主要涉及领域:综合
活动目标:
通过唱唱、跳跳、讲讲、尝尝等活动,进一步体验教师、幼儿、家长共同过端午节的快乐。
活动准备:
1.与端午节有关的故事碟片、歌曲磁带、表演材料等。
2.邀请幼儿家长参加活动。
3.各种端午美食(粽子、绿豆糕、鸭蛋等)。
活动建议:
1.开展家长、幼儿互动式智力竞赛,进一步了解端午节的主要习俗。
指导语:端午节是哪一天?人们是怎样过端午节的`?为什么要过端午节?
2.幼儿节目表演。
3.家长、幼儿的亲子游戏(如:包粽子比赛等)。
4.端午节美食自助餐活动。
六、资料链接
1.知识资料。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古称“重五”,与九月九日称“重九”之意相同,又称“端五”、“端阳”。此外,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诗人节、艾节、夏节、龙日等。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甚多,如: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纪念曹娥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吴月民族图腾祭说等。其中,最为人们所知晓的一段传说,是为了纪念20xx多年前投江而死的我国伟大诗人屈原。
端午节,民间有赛龙舟、吃粽子、吃五黄(雄黄酒、黄鱼、黄瓜、黄鳝、黄豆芽)、挂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头、龙船花)、佩香囊等习俗。在民俗文化领域,人们常把赛龙舟和吃粽子等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二起。古时,五月五日又称为“恶月恶日”,吃五黄饮雄黄、挂五端于门庭、采杂药做香囊等风俗可能出自上古,其目的在于驱邪避魔、驱毒避虫。现在,除了有迷信色彩的习俗渐已消失外,其余的习俗已流传邻近诸国,如:赛龙舟等,突破了时间、地域界线,成为了国际性的体育赛事。
2.教学资料。
(1)故事。
屈原的故事
屈原是我国古代的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他非常爱自己的国家——楚国。他爱护百姓,帮助楚王治理国家,使楚国变得很强大,楚王很信任他。
王后和奸臣们看见楚王这么信任屈原,心里很不高兴,经常凑在一起商量害屈原。他们拼命在楚王面前说屈原的坏话,动员楚王相信最强大的敌国——秦国的话,放弃跟其他小国家做朋友。屈原坚决反对楚王相信敌人的话,一再劝说楚王不要与周围的国家绝交。楚王非常生气,撤掉了屈原的官职,将他流放到很远的地方,坚持与周围的国家断绝了朋友关系。
秦国见楚王中了计,就派了很多兵去攻打楚国。楚国被打败了,楚王也被秦国捉去,最后死在了秦国。
屈原虽然被免除了官职,但他非常关心自己的国家,他担心楚国的命运,常常整夜睡不着。在听到楚国被打败、楚王死在秦国的消息后,他非常伤心。他昏昏沉沉地走了几天,来到了汨罗江边,用力向江心一跳,很快沉了下去。
屈原死的这天,是农历五月初五。老百姓们听说后,争着划船,到处去捞屈原,赛船的风俗就这样形成了。为了纪念屈原,人们还用竹叶和糯米包成粽子投入江中,让鱼吃饱了不伤害屈原。
(2)童谣《拍手歌》参见盖国梁:《节趣》,上海,学林出版社,1998年,第96页。
(3)歌曲《包粽子》参见许卓娅主编:《韵律活动》,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第181页。
(4)自制香包的步骤。
①在纸上画出想做的香包形状(心形、叶形、三角形等)。
②剪裁出相应的纸样。
③按照纸样剪出两面布形。
④正面对正面,对好缝合,注意留一开口。
⑤将缝好的立体翻出正面。
⑥由开口处放入干花、艾草等。
⑦将口缝合,绑上绳结。
⑧根据自己的意愿装饰香包。
(5)折纸粽的步骤(如图所示)。
端午节教案15
活动目标:
1、了解家乡龙舟的特点。
2、知道龙舟竞渡是一项集体性的活动。通过游戏感受赛龙舟时的激烈气氛,体会团队合作精神。
3、体验和大家一起过节的快乐。
4、参与节日游戏。
活动准备:龙舟、竞赛中的龙舟竞渡、普通的船的图片;鼓,纸棍若干。
活动过程:
一、出示竞赛中的龙舟竞渡图片,引导幼儿了解这项活动。
1、图上的人们正在开展什么活动?他们划的船与我们平时看到的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呢?
2、引导幼儿观察、讨论。
教师小结:图上的人正在开展龙船竞渡比赛,龙船竞渡的船是一条龙的形状,我们平时见到的船就是普通的'船。
二、通过图片让幼儿了解龙舟竞渡的故事。
教师讲述故事《龙舟竞渡的传说》。
现在你们知道龙舟是怎样演变而来的吗?引导幼儿根据故事内容讨论回答。
三、通过龙舟的图片引导幼儿了解龙舟的特征。
1、大家见过龙舟吗?它有什么特点?龙舟的中间是什么样子的?两头呢?龙头在哪里,像什么?
2、请幼儿观察图片并回答。
老师小结:龙舟上有龙头、龙身、龙尾、桨、舵。龙身上会画有龙鳞,龙舟一般中间宽、两头窄,都有一个长长的龙颈,龙头装在长长的龙颈上,龙头和龙尾向上稍稍翘起,好像一只野鸭浮游在水面上,有时龙舟上还会插一面小红旗。
3、你知道江西的龙舟在哪里吗?引导幼儿了解上饶的龙舟是江西的龙舟。
四、了解龙舟竞渡是需要大家合作的集体性活动。
1、龙舟需要几个人呢?为什么一个人不行呢?龙舟上的人怎么分工才能使龙舟划得又快,相互之间又不会碰撞呢?
2、幼儿观察、思考、讨论后说出自己的想法。
老师小结:龙舟上一般最少要有17人,一个人没办法划龙舟,它是需要大家一起合作进行的比赛。人们在划龙舟时分工合作,一人当舵手,一人敲鼓助威,其他的都是桡手,随着鼓声有节奏地前后用力划,步调一致,这样龙舟就可以飞快地前进了。
五、通过游戏感受划龙舟时的合作精神。
1、今天我们也来学习大人们划龙舟吧!现在我们来分组玩这个游戏,我做鼓手为大家助威,你们做挠手,跟着我的鼓声一起从前向后划浆。大家动作要到致哦!不然龙舟就不能快速向前划动了。
2、幼儿以小组为单位,坐在自己小椅子上,跟着老师的节奏尝试划龙舟,体验团队合作的快乐。
3、,刚才我们在划龙舟的游戏时,你感觉怎样才能大家的桨都是一个方向不会碰撞呢?
老师小结:在玩这个游戏时,我们一定要听同一个鼓声,从一个方向开始划桨,大家的速度、动作都要一致,这样才能合作完成划龙舟。所以你们看到的划龙舟速度很快,都是在家合作得非常好,非常齐心的,才这么出色。
活动延伸:
引导幼儿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说说龙舟的故事,和爸爸妈妈一起进行划龙舟游戏。
教学反思:
本次的活动内容"赛龙舟"选材教好。首先考虑到了幼儿的兴趣特点,有利于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整个活动是从幼儿的兴趣出发,注重综合性、趣味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同时,"赛龙舟"活动具有民族特点,与亚运会也有相关性。
【端午节教案】相关文章:
端午节教案02-22
端午节教案【推荐】03-15
端午节教案【热】03-16
【精】端午节教案03-17
端午节教案【荐】03-17
端午节教案【精】03-17
【热门】端午节教案03-15
【荐】端午节教案03-15
端午节教案【热门】03-15
【热】端午节教案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