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小学语文教案集合五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的:
1、理解为学由难向易转化的关键是“事在人为”。
2、理解课文内容,重点理解“为”、“鄙”“语”“恃”“去”“顾”等词的意思。
3、理解“人之为学”关键在于“立志去为”的道理,激发学生树立志向,大胆实践的精神。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出人物对话不同语气和感情,并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1、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出人物不同语气和情感,并背诵课文。
2、 理解“认知为学”关键在于“立志去为”的道理。
教学方法:阅读式、讨论式。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准备:利用多媒体课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在学习中一定都遇到过困难,那么面对困难,应该怎样做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古人是怎么做的吧。
二、引导学生读课前“阅读提示”及书下注释①,了解如下内容:
①解题:为学即求学、做学问。本文原题为《为学一首示子侄》,作者写此文的目的是勉励他的子侄们努力学习的。示:给……看。
②作者的简单情况。
三、读文体会
1、学生自己放声读一遍课文,生字词看注释或。
2、互读课文。
两个学生一组,一读一听,互相纠正错误。
3、三读,订正读音。
出示需注意的字,集体订正。不逮人 久而不怠焉 迄乎成 屏弃而不用 蜀之鄙 子何恃而往
4、学生再次放声读。提示:读准字音。
5、指导朗读,读顺句子,读好停顿
出示下列语句,要求学生读出其中的停顿。然后读课文,做到不掉字、不多字、不错字。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蜀之鄙/有二僧贫者语于富者/曰子/何恃而往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6、读、译课文
两人小组互说互订正,存疑。
读、集体读并讨论
全班齐读。小组提出没有解决的问题,集体讨论,老师适当点拨。
说出下列语句的意思和加点词的意思。
a、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b、吾欲之南海,何如?
c、富者曰:“子何恃而往?”
d、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e、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
f、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g、贫者语于富者曰:
h、圣人之道,卒于鲁也传之。
四、听读课文。
老师读课文,要求学生不看书,边听边想每句话的意思。
第二课时
一、 复习质疑
1、研读课文作者对“为学”是怎样看的,又是怎样提出看法的? “人之为学……不学,则易者亦难矣。”作者通过两问两答提出看法。为学难易的转化在于是否“为”。每一设问中都是先提出问题,然后从正反两方面作答。这样,对比鲜明,突出了“为”对“学”的作用,说明了“难”与“易”的辩证关系。
2、本文说的主要是关于做学问的道理,为什么开头却从“天下事”写起?
因为“为学”是“天下事”之一,这是从一般到具体的说明事物道理的方法。
第2-3段各写了什么内容?写作上有什么特点?
第2段采用对比的方法讲述了昏庸聪敏不是固定不变的道理。
第3段叙述了蜀鄙之僧朝南海的`故事,在写法上采用了设喻论证的方法,用贫富两僧的故事来讲道理有很强的激励作用,运用对照比较一贫一富两个僧人十分鲜明,形象有力地突出了主题。
3、“贫僧自南海还”、“富者有惭色”的故事结尾说明了什么?它与作者看法有什么关系?
说明“事在人为”,这个故事是一个例证,作者用它来生动形象地证明作者看法的正确。
4、第4段得出什么结论?
人贵有志,事在人为。
二、概括本文的中心。
本文通过蜀鄙二僧朝南海的故事,说明了“事在人为”的道理,告诉我们主观努力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背诵课文
方法:给学生3-4分钟自己背,然后老师读课文,学生随之默读;请若干学生试背,全班结合投影提示背。
三、拓展练习 积累内化
(1) 指导书写生字。重点指导“鄙”和“曰”
(2) 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有关勤奋学习的名人名言或故事,丰富课外知识。
四、总结:学了本文后,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把蜀鄙之僧的故事讲给家人听。
板书设计 13为学
人之为学
贫僧:一瓶一钵
富僧:欲买舟而下,富者有惭色
人之立志,故不如蜀鄙之僧哉?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1、每个人都有名字,很多名字都有一定的含义,或寄托了父母的期望,或寄托了自己的理想,谁能告诉我你的名字有什么含义?
2、这篇文章的作者许地山给自己取了个笔名叫落华生(板书:落华生)他为什么要取这样的笔名呢?这个名字有什么含义呢,学完了课文《落花生》之后相信你会解开这个谜的?(板书落花生)
3、根据你们课前查阅的有关资料,谁能告诉我花生为什么叫“落花生”?
出示课件(演示花生生长过程)
花生的特点就是落花入土而生果所以植物学上叫它“落花生”。
二、自由读文,了解内容。整体感知,理清作者思路
下面我们先请几位同学把课文朗读一下
通过对课文的朗读,谁能告诉我,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你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这篇课文着重讲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经过,通过对花生好处的谈论,揭示了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
理解“居然”收获了。你是怎么理解的?
那晚天色不大好,可是父亲也来了,实在很难得。
放声朗读课文,按课文叙述的顺序说说课文讲了哪几部分内容,再说说其中哪部分是主要的。
种花生—()——()——()
通过对课文的阅读,我们已经看出来了,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都写得很简单,因为文章的重点是通过议花生表达自己的.人生理想。
三、抓住重点,自学课文,
过渡:现在我们就来学习文章的主要部分,重点理解父亲的话是什么意思?
大屏幕出示父亲的话
1、你是怎么理解父亲的话的?
请一位同学朗读一下这段课文,同学们认真比较一下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相比较有什么不一样?儿小组讨论。
(出示课件,填表格)
花生桃子石榴苹果
果实埋在地里果实高高的挂在枝上
矮矮地长在地上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花生确实和桃子、石榴、苹果不一样,从这种对比中我们看出花生有什么品质?(默默无闻、不炫耀自己、朴实无华)板书(不炫耀自己、朴实无华)
同学们请看大屏幕,桃子、石榴、苹果、花生都来参加选美大赛了。同学们观看完比赛告诉我,你喜欢谁,为什么?
课件:桃子:我是桃子,你们看我皮肤多好,白里透红,百里挑一,你要是尝一口呀,准会甜到心里头,老人小孩都喜欢我。
石榴:这次选美,你们可要选我当冠军,因为我长得极新鲜,红通通地,人们见了我都喜欢我,都想接近我,而且我有助于人体健康。
苹果:要说比美,应该是我第一,先别说我的营养价值有多高,光是我那一身鲜艳的红衣裳,不管往哪儿一站,都是焦点。
落花生:其实这次选美我原本不想来,因为我只想做一个实实在在的人,只想对别人有好处,可不想跟别人比美。
(3)学生发表意见。
下面我们再齐读一下第十段。要读出父亲的赞美。
父亲仅仅是对我们赞美花生吗?(他希望我们要做花生那样的人)
让我们一起学习第12段。看看父亲是怎么说的?指名朗读父亲的话,要读是父亲的语重心长。(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不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用的东西。)(父亲的话可谓语重心长,他是来借花生来教育我们怎样做人。他想让我们做一个什么样的人?齐读十三段)(大屏幕出示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什么是体面?
理解“体面”的意思。体面:外表好看、美丽。
什么是只讲体面?(华而不实的人)
小组讨论: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有哪些像花生那样不炫耀自己、默默奉献的人呢?
学生发言。教师点评。
四.师:刚才同学们通过学习,已经知道本文是将花生、桃子、石榴、苹果作对比来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的。那么,你长大了准备做像花生一样的人,还是准备做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的人呢?为什么?
师总结:对!有句名言说得好,“比喻总是跛足的”比较同样如此,父亲拿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来对比。是仅仅就过时是否漏在外面这一点来比较的。并不是说桃子、苹果和石榴只是外表好看而对别人没有好处。其实做人的关键是对别人有好处,对社会有贡献。人各有特点,外在的美丽与朴实有些不是我们所能选择的。重要的是我们要由美丽的内心世界!表里如一也好,表里不一也罢,只有内在的美心灵的美,能够为人类,留下有益的营养才是真正的美丽。有位作家说过:我们这个地球好比一个旅店,而我们一代又一代的人就好比这个旅店里的旅客。如果每个人都从这旅店里带走些什么,那么这个旅店就会越来越空;如果我们每个人都给这旅店里留些什么,那么这个旅店里就会越来越富有。
这篇课文学完了,它让我们收到了很多启迪和教益,现在同学们明白,许地山为什么给自己取了落华生这个笔名了吗?(华和花在古文里是通假字,也就是说它们是可以通用的)许地山在一篇文章中也谈到了他的笔名.(我要向落花生一样,踏踏实实做一个淳朴的人,有用的人,我要为中华而生,为中华而贡献。)
五、指导朗读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2、了解挑水工妙用破水罐浇灌路边花草的事,帮助学生正确看待自己,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从多角度去体会破水罐的自卑心理,找出其心理变化的过程。
2、感悟挑水工与破瓦罐的两次对话,明白其中的道理。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导入语:走在这开满鲜花的小路上,鸟语花香,多惬意啊。大自然不但把这百花盛开的美景送给我们,还把这醉人的花香洒在了各个角落,为我们送来了这“一路花香”。这一路花香是谁送来的呢?
二、精读课文
(一)整体感知。
这只有裂缝的水罐能浇灌出一路花香,它可真了不起!可是读了课文,我们知道它自己却不这么认为,它的情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你能在文中找出表示它情感变化的词语吗?(快速浏览全文)
(相机板书:十分惭愧、一丝快乐、仍然伤心)
(二)体会“十分惭愧”
1、导入:那只完好的水罐总能把水满满地送到主人的家,每天如此,因而它不禁——(为自己的成就感到骄傲)。而那只有裂缝的水罐却感到——(十分惭愧)
2、体会:我们来体会破水罐的第一次情感。(十分惭愧)
“惭愧”是什么意思?“十分惭愧”可见程度更深。
3、出示填空:破水罐因为___而惭愧。
(1)破水罐因为什么而惭愧?回顾第一小节,读读相关内容。(抓住“远远”“总能”“只剩下”朗读体会)
(2)完成填空,练习说话:破水罐因为__而惭愧。
(因为自己的裂缝,使自己比不上好水罐的.价值而惭愧;)
(3)进一步体会:是啊,跟完好的水罐比起来,破水罐怎能不感到自卑呢?两年后的一天,破水罐终于忍不住内心的愧疚,向挑水工道歉,能不能把破水罐的惭愧心情读出来呢?(“只能”“却”“应有的”体会破水罐的惭愧、自责。指名读,齐读。)
(4)再次出现填空,进一步理解“十分惭愧”。
破水罐因为___而十分惭愧。
(因为自己的裂缝使挑水工白费力气而惭愧;因为自己的裂缝使挑水工得不到应有的回报而惭愧。)
4、指导朗读:
5、对于他的道歉,挑水工说了什么呢?我们分角色来朗读。(语气和蔼)
(三)体会“一丝快乐”
1、导入:听了挑水工的话,破水罐看到了什么景象?(指名读,男生读)
2、破水罐的心情有什么变化?(指名读,女生读)
3、如果你就是路人,看到了这样的景色你会有什么感受,会说什么呢?
4、为什么破水罐心中只有“一丝”快乐呢?联系上下文说说看。
(因为破水罐之前十分惭愧、自责,一直沉浸于之前的情绪中。)
(四)体会“仍然伤心”
1、过渡:可是到了小路的尽头,它仍然感到伤心。它为什么仍然伤心呢?(指名读,出示:到了小路的尽头……道歉。
总结:它的快乐是那么少,是那么短暂,因为它还在为自己的裂缝而自卑,为自己不能尽到责任而自责难过。谁来读好这段话?(指导读好“仍然”“又”“再一次”,说明破水罐依旧没有从一开始内疚惭愧的情绪中摆脱出来。)
2.当破水罐再一次向挑水工道歉时,这次他的内疚程度更深了,歉意更重了。再指名读,齐读。这时它又会说些什么呢?
(五)体会“欣慰”
1、面对破水罐的道歉,挑水工是怎么说的?(出示挑水工的话)
2、出示小路两年前后的变化。请你再次读读课文中挑水工的话,从哪儿体现出了他的智慧?(出示“早”“利用”“撒下了花种”“插在我主人的花瓶里”指名读)
3、真聪明,如果主人看到这美丽的鲜花他会与挑水工之间有段怎样的对话呢?(同桌讨论反馈)
4、如果这时我们的破水罐听到了他们的对话,心情如何?(引出欣慰)
5、挑水工的话说的多好啊,使破水罐明白了自身的价值。破罐也能活出精彩,它这时一定“欣慰”。你想对课文中的破水罐或者挑水工说些什么?(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读挑水工的话。)
这时,破水罐的表情一定变为___(出示图片感知)。
6、小结:是啊,独具慧眼的挑水工明知道这只罐子有缺陷,但并没有嫌弃它,而是妙用了它的缺陷,这才造就了这一路花香。
三、揭示寓意
小结:世界上每一件东西,每一个人都不是十全十美的,但是他们都有其自身存在的价值,是独立的自我。我们要学会欣赏自己,不必总是欣赏别人。
四、拓展延伸:在以后的日子里你可能是个不太出色的人,想想小学时读的这篇课文你会想……
五、总结
让我们再次凝视“一路花香”。老师愿这“一路花香”带给我们的启示永远留在你、我的心中……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教学内容:人教版《语文》第三册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由5条关于团结合作的谚语组成,这几条谚语通俗易懂,给人们启示也很深刻。如“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都可以作为我们的座右铭,用来时时提醒自身,教育自身。
学习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谚语,培养同学有积累谚语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识记10个生字是本课的重点。
对5条谚语的理解是本课的难点。
教学课时 全课时
教学理念
语文课程规范指出:“同学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以同学为主体的课堂教学必需让同学有自主选择的权利,有自由表达的空间,有展示才干的舞台,有自主发现的过程。“在读课文中,你发现了什么?你还发现了什么?”作为一个开放性的问题设计,这几句话不但构建了本课教学的整体思路,而且把学习的'自主权完全还给了同学,使同学放开了手脚,大胆去探索,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学过程
一、利用同学喜爱的卡通,激发同学学习的兴趣,导入新课。
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位朋友,大家看他是谁?出示课件,他就是小朋友最喜欢的小博士,他还带来了一些礼物,看这是他带来的智慧星,他让我奖给那些肯动脑、会合作、积极参与的同学,你们想不想得到智慧星?要想得到奖品,先过第一关,老师出一些填空考大家。
团结起来__________,一个人的力量__________,集体的力量__________。谁能不能举个例子来说明,(出示课件)蚂蚁搬豆。
师:其实还有很多的谚语也是说明团结合作精神,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学习《识字5》。
二、整体感知,读准字音。
1、自由读课文
师:老师告诉你们一个秘诀,那就是认真读,反复读,遇到难读的字多拼几次,边读边考虑。
2、配乐范读课文。
师:看到你们读的这么有味道,老师也很想读一读。
3、同学互读,同学模仿老师的读法有趣练读。
师:你们喜欢像老师这样读吗?赶紧读给同桌的朋友听吧!
4、读全文。
三、学中发现,积极探究。
1、读中你发现了什么?你还发现什么?让同学自由议论。
2、组内说自身对每一句谚语的理解,也可以提出不懂的地方。
如:
(1)“人心齐,泰山移”图片抗洪,加深对谚语的理解。
(2)“人多计谋 广 ,柴多火焰高。
出示课件:柴多火烧得旺的画面。再让同学说说这句谚意思。理解“计谋”的意思。
(3)“一根筷子容易折,一把筷子难折断”。
指导同学可以从字面上理解,了解容易的反义词是困难。
(4)“树多成林不怕风,线多搓绳挑千斤”。
出示画面:大片树林(讲解有关植树防止风沙的故事。)
再出示“搓绳”的画面,来理解这句谚语的意思。
(5)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出示春天的画面
师:春天是怎样的景象?(百花盛开),出示画面
3、选择自身喜欢的谚语,读给大家听,并说说自身喜欢的理由。
四、有趣游戏,巩固字形。
1、师生对读,体会每句谚语中前半句和后半句之间的联系,再齐读全文
2、小组学习,让小组与组对口令。
3、背5句谚语。
4、与动物交朋友。
出示课件:在绿油油的草地上有一群动物,有天上飞的老鹰,地上跑的小兔、大象、小狗等点击他们会出示自身的生字。
师:小博士还带来了一些动物,你们想和动物们交朋友吗?想和动物交朋友有个条件,就要得读有关动物身上的生字,并给生字组个词语,好吗?说明这个朋友跟你已经成为好朋友,谁最有信心。
五、拓展训练,交叉写字。
1、我会读,读出生字。
2、我会记,记住自身用什么方法记住了。(用熟字去换加偏旁识字)
3、我会写,指导书写。
六、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5句谚语,给大家很深的印象,比方,“人心齐,泰山移”等,却作为我们生活中的座右铭,时刻提醒自身,教育自身。
七、实践活动,收集起来的谚语读读。
(1)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2) 众人划浆开大船。
(3)宁可做过,不可错过。
(4)让人一寸,行理一尺。
(5)两虎相斗,必有一伤。
(6)风大就凉,人多就强。
(7)一争两丑,一让两有。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正确认读“嗅、摇撼、扎煞、掩护、拯救、嘶哑、搏斗”等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无可奈何、扎煞、掩护”等词语。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够找出描写小麻雀、猎狗、老麻雀的神态、动作的句子,感受爱的强大力量。
过程与方法:
1.练习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抓住重点语句,结合生活实际展开想象,体会作者通过神态、动作描写表现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
3.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发表自己的见解,体会文章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感悟老麻雀在危急关头挺身而出,为救小麻雀而奋不顾身的勇敢的献身精神,感悟“爱”的强大的力量。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找出描写小麻雀、猎狗和老麻雀神态、动作的句子,体会三者的形象,感受爱的强大力量。
教学难点:
体会第四、五自然段中描写老麻雀神态、动作的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即“一种强大的力量”就是爱的力量。
三、教学策略
《麻雀》通过对不同角色的神态、动作的具体描写,不仅刻画出小麻雀弱小可怜,猎狗庞大凶猛的形象,而且塑造出老麻雀在危急关头挺身而出为救幼儿奋不顾身的勇敢的献身精神,热情地歌颂了“爱”的强大的力量。教学时可以采取如下策略:
1.体现“学用语言”的教学原则。即通过品词析句感受作者运用语言的精妙,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使工具性和人文性有机结合;将阅读和写作关联,促使学生把思想感情迁移到生活中,以表达真情实感。
2.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围绕“爱”字展开教学,先整体感悟故事中的爱意,再逐一品析小麻雀、猎狗、老麻雀的形象,借语言文字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在读中想象情境,感受老麻雀对孩子无私的爱、感悟“爱”创造的奇迹;最后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感恩有爱的生活,让学生的情感体验得到升华。
四、教学过程
(一)感知文本中浓浓的爱意
1.同学们,俄国作家屠格涅夫写的《麻雀》这篇课文中有哪些角色?(“我”、猎狗、小麻雀、老麻雀)
2.这些角色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请快速读课文,完成填空。
出示课件:
在打猎回来的路上,猎狗想( )小麻雀。老麻雀( )小麻雀,吓( )了猎狗。我( )了猎狗。
3.学生读文,交流。
4.这个看似简单的故事中却蕴含着一种浓浓的味道,不知你感受到了吗?(爱)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通过快速读文,旨在紧扣教学目标,先找出文中出现的角色,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脉,初步感知课文体现的浓浓的爱意。
(二)感悟小麻雀的可怜
1.这浓浓的爱意,是由一只小麻雀的遭遇而展开。这是一只怎样的小麻雀呢?请同学们朗读课文的一至三自然段,找出描写小麻雀的句子并用横线画出来。
2.学生交流。
预设:学生说到小麻雀神态的句子。
出示课件:
我顺着林阴路望去,看见一只小麻雀呆呆地站在地上,无可奈何地拍打着小翅膀。
预设:
(1)这是对小麻雀哪方面的描写?(神态)
(2)请认真读读这句话,想想这是一只什么样的麻雀?(可怜、无助的麻雀)从哪些词语可以感受到?(呆呆地、无可奈何)
(3)“无可奈何”在这里指什么意思?(引导学生结合上文理解:小麻雀没有办法可想感到很无奈),带着小麻雀的无奈,我们再读这句话。
预设:学生说到小麻雀外形的句子。
出示课件:
它嘴角嫩黄,头上长着绒毛,分明是刚出生不久,从巢里掉下来的。
(1)这是对小麻雀哪方面的描写?(外形)
(2)从这外形的描写中,你感受到小麻雀怎么样?(小、可怜)
3.因为麻雀太小,所以才会从巢里掉下来,站到这陌生的地方,遇到庞大的猎狗,它呆呆地、没有一点办法,只能无助地拍打着小翅膀,多么可怜啊!我们带着这样的心情一起读一读第三段。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找出文本中描写小麻雀的句子,再分别从“神态”“外形”两方面进行品析,感悟此时的小麻雀又小又无助,非常可怜,为下文的展开做好铺垫;同时让学生体会细节描写对突出人物形象的作用。
(三)感悟猎狗的可怕
1.刚才,我们通过朗读描写小麻雀的神态和外形的句子,体会到这是一只可怜的小麻雀。那这是一只怎样的猎狗呢?请读课文第四自然段,画出描写猎狗的句子。
2.学生交流。
出示课件:
猎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嗅了嗅,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
3.自己轻轻读读这句话,说说你的感受。(猎狗这样凶,小麻雀多危险啊)
出示课件:猎狗张开大嘴图。
4.看看此时的猎狗,张开血盆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显得多么凶狠。想想那刚出生不久的小麻雀,嘴角还是嫩黄,个头不过咱们拳头那般大,如果猎狗一口咬下去,后果不堪设想。这是多么令人害怕的一幕!你感觉到这紧张的气氛了吗?一起读读这句话。
【设计意图】本环节设计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通过想象体验文中意境的能力。教师用形象生动的语言进行情境描绘,借助图片,为学生创设一个紧张的.氛围,不仅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更让学生得到不一样的情感体验,为下文感悟老麻雀的勇敢埋下伏笔。
(四)感悟老麻雀的勇敢
1.就在这危急关头,谁出现了?(老麻雀)
2.它是怎样做的,哪些语句让你感动呢?请同学们仔细默读课文的四、五自然段,画出描写老麻雀的句子。
3.学生交流。
出示课件:
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
(1)这句话中主要描写了老麻雀哪个方面?(动作)哪些动作?(飞、落)
(2)“像一块儿石头似的”是什么意思?(突出表现老麻雀为保护小麻雀的勇敢和坚定)
(3)小小的动作描写带给我们的思考,一起来读一读。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旨在让学生关注老麻雀的动作,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妙,生动地描绘了老麻雀在情急之中奋不顾身的英勇行为,对理解老麻雀形象有很大的帮助;同时也能指引学生在平时习作中关注语言文字的运用。
4.它还有什么动作令你感动?学生交流。
出示课件:
它扎煞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
(1)什么叫“扎煞”?(张开)
(2)它张开了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它可能在叫着什么?
(走开,你这可恶的猎狗!不许你伤害我的孩子!)
(3)它为什么要“绝望地尖叫”?(它感到很害怕)带着这种感觉再读这句话。
5.它还有什么动作令你感动?学生交流。
出示课件:
老麻雀用自己的身躯掩护着小麻雀,想拯救自己的幼儿。可是因为紧张,它浑身发抖了,发出嘶哑的声音。
(1)哪些动作让你感动?
(2)老麻雀拿什么来掩护小麻雀?(自己的身躯)那拳头般大小的身躯,能掩护得了吗?(掩护不了)所以,现在的老麻雀是什么心情?(紧张、害怕)
(3)老麻雀紧张成什么样子了?(浑身发抖,声音嘶哑)带着这种感觉,再读这句话。
(4)如此紧张、害怕的老麻雀并没有退缩,一起读这句话。
出示课件:
它呆立着不动,准备着一场搏斗。
(5)如果搏斗开始,这会是一场怎样的搏斗?(激烈的搏斗)搏斗的结果是什么?(老麻雀战败、战死)知道结果的老麻雀为什么还要来掩护、拯救这小麻雀?(看到自己的孩子面临危险,它不能眼睁睁地看着孩子被猎狗吃掉)
(6)这说明老麻雀怎么样?(勇敢、爱自己的孩子)那这勇气来自于哪里?文中是这样说的,一起读读这句话。
出示课件:
可是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
(7)这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呢?(爱的力量)在老麻雀看来,猎狗是个庞大的怪物,它知道自己不能打败它,但这种强大的力量,让它能为了孩子,毫不犹豫地从树上飞下来,奋不顾身地去拯救自己孩子,哪怕是牺牲自己,哪怕是只能延续孩子一分钟的生命……这种强大的力量,让身躯弱小的老麻雀变得如此高大,变得如此勇敢。对,只有爱的力量才能如此强大!带着这些感悟,我们一起再读读第四、五自然段。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引导学生从老麻雀的动作出发,展开想象,通过有层次地追问,让学生感悟老麻雀虽紧张、害怕,但为了自己的孩子可以不顾一切,麻雀外形弱小但精神强大。同时让学生了解,刻画人物形象不仅要关注人物的神态、动作,还应关注心理活动。
(五)感悟爱的奇迹
1.麻雀斗猎狗无疑是以卵击石,可正因为老麻雀那震撼人心的爱,产生的巨大力量,使得那令人惊恐不安的险情出现了奇迹。请大家读一读第六、七自然段,想想结果是怎么样的?
2.面对着毫不犹豫、奋不顾身的老麻雀,猎狗退缩了,这真是奇迹啊!回想一下猎狗开始看到小麻雀时是什么样子的?这是多么鲜明的对比啊!请男、女生分别读一读。
出示课件:
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
慢慢地,慢慢地向后退。
【设计意图】利用猎狗刚才和现在两种不同的表现,让学生感受作者采用的对比方法,不仅让我们进一步感受到那“一种强大的力量”,还让故事的情节显得更加生动,对于习作方法的渗透也起到润物无声的作用。
3.亲眼目睹了这场惊心动魄的“狗鸟之战”的作者,为什么要急忙唤回猎狗,带着它走开?(对小麻雀的怜爱;被老麻雀的勇气所感动)
4.回读全文。
(六)感恩有爱的生活
1.正是这种强大的爱,拯救了小麻雀;正是这种伟大的爱,吓退了猎狗;正是这种伟大的爱,感动了充满爱心的作者——屠格涅夫。《麻雀》选自屠格涅夫的小说《猎人笔记》,在原文的结尾,其实还有这样一段话:
出示课件:
是的,请不要见笑。对那只小小的、英勇的鸟儿,对它的爱的激情,我是怀着虔敬之情的。我想,爱比死,比死的恐惧更强大——只有它,只有爱,才维系着生命,并使它充满活力。
——屠格涅夫《猎人笔记》
【设计意图】引用“原文”资料补充课内,体现大语文教学观,让学生更加明确文本所蕴含的深刻道理:爱,维系着生命,使生命充满活力。同时,引出下一环节的写话主题。
2.爱无处不在,我相信,文中这只小麻雀将沐浴着老麻雀浓浓的爱意健康成长。同样,同学们也沐浴着父母、老师、朋友之爱在一天天长大,在你们的成长道路上,也会有着许许多多感人至深的爱的故事。谁愿意分享一下?
3.用你们的妙笔把故事写下来吧!
4.分享爱的故事。
【设计意图】本环节既使课文中心得到升华,又将文本与生活结合,勾起学生的生活经验,发现自己生活中得到的点点滴滴的爱,同时引导学生用感恩之心回报所有爱自己的人。读写的结合,让学生获得“学以致用”的练习机会。
(七)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录好词佳句。
2.阅读屠格涅夫的小说。
【设计意图】积累语言,拓展阅读,丰富知识面,增加阅读量。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的教学教案11-22
小学语文教案11-24
小学语文教案【热门】01-23
小学语文教案【热】01-24
【荐】小学语文教案01-24
小学语文教案【精】01-24
【热】小学语文教案01-24
小学语文教案【推荐】01-24
【推荐】小学语文教案01-25
【精】小学语文教案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