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备】语文教案集锦6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抓住文中描写孔子学琴的句子,画出重点词语,练习上下文推想重点词语的含义,感悟孔子不断进取、精益求精的优秀品质。
2、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孔子的琴艺是怎样一步步的达到炉火纯青的。
3、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积累重点句子和古人名言。
4、认识3个生字,会写4个字,掌握厌倦、洋溢、抑扬起伏、炉火纯青等词。
教学重点:
感悟孔子不断进取、精益求精的优秀品质。
教学难点:
默读课文,抓住描写孔子学琴的语句,理解孔子的琴艺是怎样达到炉火纯青的。
教学准备:
演示文稿(字词卡片)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掌握文章内容。
3、认识3个生字,会写4个字,掌握厌倦、洋溢、抑扬起伏、炉火纯青等词。
教学重点: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教学难点:
能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教学准备:
演示文稿(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知道他是谁吗?(出示孔子照片)
2、他就是我国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他一生致力于教育。相传他的学生有三千多人,他是伟大的教育学家,思想家。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孔子。(板书课题)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教师提醒学生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三、学习生字、新词
1、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
2、读准生字字音,认清字形,同桌合作识字。
3、学生交流识字方法。教师针对学生容易读错和认错的字作适当指导。
4、认读词语,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义。
理解:毕敬、厌倦、诚恳、如痴如醉、戛然而止、席地而坐、顺畅、悦耳
知道:厌倦、诚恳的近义词
四、练习朗读,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1、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2、轻声朗读,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3、同组互读,回答自己提出的问题。
4、指名读。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孔子不断进取、精益求精的优秀品质。
2、默读课文,抓住描写孔子学琴的语句,理解孔子的琴艺是怎样达到炉火纯青的。
教学重点:
学习孔子不断进取、精益求精的优秀品质。
教学难点:
默读课文,抓住描写孔子学琴的语句,理解孔子的琴艺是怎样达到炉火纯青的。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孔子学琴》这篇课文,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深入学习课文
1、读课文想一想,根据课文中描写的孔子弹奏的乐曲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试着用课文中的词来回答。(炉火纯青)
2、炉火纯青什么意思?(比喻学问技术或办事达到了纯熟完美的地步。)
3、孔子的`琴弹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如此完美,看到这你有什么疑问?
(为什么弹得这么好?他怎么练的?)
4、哪部分写了孔子学琴的内容?(26自然段)
(1)自读26自然段,画出文中表示时间顺序的词语,想一想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2)孔子的琴艺是怎样达到炉火纯青的高超水平呢,边读边把课文描写孔子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画出来,认真读一读,仔细体会。试着填表,小组之间交流交流。
出示表格:
时间孔子弹琴的程度孔子的想法
一晃十天会弹没有真正掌握弹琴的技巧
过了几天顺畅自然、悦耳动听没有领会曲子的思想内容
又过了几天令师襄如痴如醉没有体会出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
不知过了多少天抑扬的琴声令感情起伏不平知道作者是谁,心情激动
三、引导学生汇报交流,抓重点词句逐步体会
1、引导学生抓住毕恭毕敬一遍又一遍丝毫没有厌倦体会孔子练琴的认真、严肃。
课件:(对比读)
@他踏着琴声来到孔子的窗前,只见孔子正毕恭毕敬地弹着那首曲子,弹完一遍又弹一遍,丝毫没有厌倦的样子。
@他踏着琴声来到孔子的窗前,只见孔子正弹着那首曲子。
2、练习朗读。
3、孔子如此刻苦的练习弹琴,但他并不满足于会弹琴,而是有更高的要求,根据孔子的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和师襄听琴后的语句,说说自己的体会。
四、朗读课文,总结全文
1、朗读课文
2、说说学习课文后受到的启发。
五、课外拓展
1、摘抄描写孔子练琴、师襄听琴的精彩语句。
2、积累孔子的名言。
语文教案 篇2
设计意图:
本班孩子想象力丰富,语言表达能力较好,爱表现自己,让孩子们在感兴趣的语言活动中发挥其丰富的想象力,大胆表现自己,提高表达能力,我为孩子们选取了富童话色彩的故事《小老鼠和大彩笔》,以小老鼠要求大彩笔画画为主线,展开故事情节,让孩子们在听故事的活动感受有趣的情节,给自己带来愉悦,激发孩子和老师一起说说故事中小老鼠的趣事,达到开心、开口、开窍的目的。
活动目标:
1、 让孩子们在听故事的.过程中自由想象,大胆发言,并培养孩子们的社会交往能力。
2、 让孩子们能完整说话并模仿大彩笔说话。
3、 让孩子们发挥想象力、创造力,给故事编出结尾。
活动准备:
动画幻灯片,画板、画纸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 展示幻灯片,引起幼儿听童话故事的愿望。
二、 边听故事边进行想象活动。
(边讲故事边操作幻灯片)
1、 (展示两个三角形)你会想象是什么好吃的东西?大彩笔会怎么对小老鼠说?
2、 (展示一个圆形)这是什么好玩的东西?大彩笔要怎么介绍,小老鼠才可能会喜欢?请你表演一下。
3、 (展示一个“云朵”形)这是什么好用的东西?如果你是大彩笔,你会怎么跟小老鼠说呢?请你和你的好朋友扮演大彩笔和小老鼠表演一下。
4、 你觉得这小老鼠怎么样?你愿意想出好办法帮助大彩笔脱险吗?
三、 给故事编出结尾。
1、 请幼儿快速画出“办法”并讨论故事结尾。
2、 请部分幼儿在集体面前编讲故事结尾。
附故事:《小老鼠和大彩笔》
有一天,天气真好,小老鼠出来玩,玩着玩着,它觉得有点饿了,想找东西吃。它找呀找,看见了一只大彩笔,小老鼠想要把它吃掉。
大彩笔说:“老鼠先生,你不要吃我,我不好吃,只要你答应不吃我,我给你变出好吃的东西来。好吗?”。
小老鼠眯着小眼睛说:“有好吃的东西?那还不快点给我。快,快。要不我就把你吃掉。”。
大彩笔用它的身体一转,就画出两个三角形。小老鼠一看,就开心地说:“唔,那是我喜欢吃的甜甜的、软绵绵的糕点。”小老鼠刚说完,就一口把糕点吞掉了,可是它摸摸圆鼓鼓的肚子说:“饱是饱了,但是我现在想要好玩的东西,快点给我,要不我就把你吃掉!”
。
大彩笔只好又把身体一转,就画出一个圆形。小老鼠一看,说:“我知道这是溜溜球,可以甩出去、收回来,可以带它散步,可以把它当钟摆晃来晃去,嘻嘻,好玩!好玩!”可是它小眼睛一转,还是说:“好玩是好玩,可是我家里还欠一样好用的东西,快给我,要不我就把你吃掉!”。
大彩笔没办法,只好又把身体一转,就画出一个云朵的形状。小老鼠一看,说:“唔,多柔软的枕头呀,如果枕着它睡觉,肯定会作个好梦!”可是贪心的小老鼠还是说:“不够,不够,还要,还要,我还要好看的衣服!还要漂亮的房子!还要你把我变得比猫还要威风!还要…还要…”
大彩笔心想,贪心的家伙永远都不会满足的,我得想个办法才行。于是它身体一转…
小朋友,你猜这一次,大彩笔变出了什么东西呢?小老鼠会怎么样呢?大彩笔有没有脱险呢?你们也帮大彩笔想出一个好办法吧。
语文教案 篇3
一、教学目标
1、阅读课文,感受并理解作者敬畏自然、爱护自然的观点。
2、理清层层推进的论述思路,了解对比和反问的作用。
3、揣摩课文中富有哲理、讲究形象的语言的含义。
4、培养科学理性精神和人文关怀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1、通过反复阅读,体会作者的感情。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科学文艺作品的特点。
三、教学方法
讨论法
四、课时安排
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请学生讲讲看到的环保广告
人是大自然创造的奇迹,人类离不开大自然的庇护,大自然是人类的母亲,人类在她的怀抱中成长壮大。
然而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发展,人类已渐渐远离了自然,地球上出现了越来越严重的生态问题。人类曾宣称要征服自然,而人类遭受到自然惩罚的现象也屡见不鲜,人与自然究竟是什么关系?
阅读本文后,我们会多一些思考。
(二)整体感知
1、读一读,写一写
蓬篙
咫尺
狼藉
呐喊
自不
量力
相形
见绌
精巧
绝伦
美味佳肴
2、自读课文,圈画每段关键语句,理清论述思路
人与自然相比,论历史,宇宙至少已有200亿年,人类永远只是一个天真幼稚的孩童。论关系,人类只是大自然机体上普通的一部分。论智慧,自然指挥是大海,人类智慧就只是大海中的一个小水滴。
第一自然段,作者着重比较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
在大自然面前,人类的指挥并不值得自傲。
第一,即使拿高科技来说,航天事业的空间,在大宇宙中间,还是非常狭小。
第二,人类的认识史也是一部不断纠错的历史,一万年以后看今天,我们的认识还幼稚得很。
第三,矿坑也可能成为人类自倔的陷阱。
第四,作者推断,在宇宙中,一定存在着远比我们的智慧要高得多的生物,在太空人看来,人类的智慧就算不得什么。
大自然的智慧则是无与伦比的。大自然创造了宇宙的一切,一切都精巧绝伦,令人不能不赞叹大自然智慧的深邃、高超;大自然创造了丰富多彩的生命,人类更是大自然的杰作,大自然能运用美的规律创造宇宙的一切。所有这一切,都是人类智慧所不及的。
作者进一步的阐述人类智慧与大自然智慧的关系。
一、人类智慧也是大自然所赋予的,人类智慧是自然智慧的一部分,是宇宙自我认识的工具。二、人类智慧是宇宙智慧的高级形态,人类智慧与宇宙智慧,是同一智慧的不同阶段。既然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与自然是一体。理所当然,人类应该爱护自然。
作者从自然智慧进而论述宇宙生命,得出结论。
3、思考问题
(1)本文写了什么内容?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本文中最能表达作者观点的句子是哪些?
[明确]
(1)本文谈论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
作者认为,人类不要再宣称什么征服自然,应该敬畏自然爱护自然。
(2)文章最后一段我们再也不应该把宇宙的其他部分看做只是我们征服的对象,再也不应该把其他生物仅仅看做我们的美味佳肴,而首先应该把它们看做是与我们平等的生命,看做是宇宙智慧的创造物,看做是宇宙之美的展示者,首先应该敬畏它们,就像敬畏我们自己一样。敬畏它们,就是敬畏宇宙,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4、为什么要敬畏自然?为什么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因为人们常常把人与自然对立起来,宣称要征服自然,这种观点有其合理的一面,但走到极端往往违背自然规律,破坏自然,导致自然界的惩罚。只有认识自然的伟大,爱护自然,人类才能求得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敬畏自然之所以就是敬畏我们自己,是因为人类与自然都是宇宙智慧的创造物,都是宇宙生命的组成部分,尽管生命的存在形式不同,生命形态有高低之别,但都是平等的生命,所以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智慧,敬畏生命,就是敬畏我们自己。再则,敬畏自然,就是爱护自然,爱护人类生存的家园,就是爱护我们自己。
(三)研读赏析
我们感知到人类应该敬畏自然,敬畏,就是敬重又畏惧,敬畏就是爱护。对于这样的观点,作者用了什么样的方法,让读者明理呢?
1、本文从表达方式看有什么特点?
2、文章是怎样推出议论中心的?
3、文章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有何表达效果?
[明确]
1、本文以议论为主,富有文学色彩,讲究形象的语言、文学的语言,有浓郁的抒情成分和感情色彩,可以说是一篇议论性的散文。
2、作者运用了层层推进、水到渠成的论述方法,最后引出结论。
如,从否定征服自然到做出敬畏自然的结论。
比较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是一层,指出人类的智慧也是大自然所赋予,人类的智慧也就是大自然的智慧,是进了一层。从论智慧到论生命,又进了一层。
3、运用对比、拟人、反问。
(1)对比:
人类的智慧和自然的智慧,不但两大方面构成对比,而且两个方面的议论又有对比,用自然的眼光看人类的智慧,就包含着对比。
(2)拟人:
宇宙的智慧、宇宙的生命。把宇宙比拟成为人,将宇宙的一切,都设想为造物主的创造,那么这种创造的'智慧真是太神奇了。
人本身就是自然智慧的最高体现,是她最接触的作品之一,就是拟人的说法。
(用拟人手法,有生动、形象、亲切的效果)
(3)反问:
我们有什么理由和资格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卖弄小聪明呢?更有力地强调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卖弄小聪明是毫无理由、毫无资格的。
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反问语气更强烈,更发人深省。
那永恒的运动、那演化的过程,不正是她生命力的体现吗?反问更能激发读者的思考,语气也更强烈。
你难道没有听到石头里也有生命的呐喊吗?反问句的语气更强烈,且有催人深思的效果。
(四)体验反思
本文有许多富有哲理的句子,请同学们互相交流,谈谈看法。可以写在摘抄本子上。
1、人类为自己取得的这些成就而喜形于色,然而,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
掉入陷阱,就是危机。这句话的意思是,人类开采煤炭、石油、天然气以及其他各种矿物,留下了无数矿坑,也就破坏了地貌和地层结构,很可能酿成严重后果,危及人类自身。
2、宇宙之所以创造智慧生物是为了进行自我认识,为了欣赏她自己壮丽无比的美。
这句话的意思是,宇宙创造了人类这种智慧生物,等于宇宙长出了大脑,有了自我认识的工具,人类对于宇宙的认识即是宇宙对于自己的认识。这句话是把宇宙拟人化,把人类的出现,说成是宇宙有目的的创造。
3、人类并不孤独,在宇宙中处处是我们的兄弟。
宇宙的一切,包括人类,都是宇宙生命的构成部分,人类之外的一切,也是生命种种存在形式,所以它们与我们是平等的生命,是我们的弟兄。
(五)小结
长期以来,人类就宣称自己是万物之灵,本文的作者却提出人类只是大自然机体上普通的一部分,正像一株小草只是她的普通部分一样。因此,我们应该平等呢感的看待其他生命,去敬畏自然,爱护自然。
(六)作业
以人·自然·生命为话题,写一篇感想
语文教案 篇4
课时:一课时
授课对象:五年级学生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要认真完成第三学段阅读学习目标,注重阅读能力的培养。教材中精读课文数量减少,略读课文的数量有所增加,在教学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教学中要继续强调自主学习,在阅读中培养学生自主识字,自读自悟的能力。 目标
(一)认识至少200个字、书写至少150个字,能联系上下文并结合生活实际或查阅工具书,理解词语意思和句子含义,并学会运用文中语句。
(二)通过读文章想画面,理解文章内容。了解写景类文章的叙述顺序。
(三)通过口语交际的练习,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想法。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养成向人请教、与人商讨的'习惯。
(四)留心周围事物,善于观察,习作时会把内容写得清楚具体。会写简短的书信便条。能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学习目标
1.认识“窃、腋”等7个生字,会写“窃、炒”等14个生字,正确书写“倾盆大雨、饥肠辘辘”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热爱读书的思想感情.
3.重点感悟描写“我”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 评价任务
1、认读生字词,书写生字。
2、自读,指名读等形式正确地朗读课文,积累新词和优美的句子。
3、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热爱读书的思想感情.
4、重点感悟描写“我”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
附:板书设计
窃读记
复杂:快乐 惧怕(心理描写 独特感受) 急切:(动作描写:跨、踮、钻、挤、找)
1窃读记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抓住主要内容,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受到感染。
2.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评价任务
1、知道作者在哪读书,在那读书有什么不便之处,体会窃读时的复杂心理。 2、 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说出“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这句话的含义。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对子歌,争取背诵下来。
2、初步了解对联中对仗的特点。
3、感受对子歌中所写的古代人景情趣。
重点及难点
生僻词的.意思及对子歌中的古代情趣。
教学准备
对联的初步知识。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对联是汉语家园的一种特有的文学样式。学习对对联的基础是古代蒙学的对子歌,我们上学期已经接触了《对子歌》,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二首。
二、利用多种方式熟读课文
1.范读课文。注意其中的字音。
2.学生自由练读。
3.指生朗读并正音。
4.齐读课文。做到正确。
5.上下联对比接读。(男女生或小组间)
三、学习对子歌(一)
1.利用工具书结合书下注释用自己的话还原古文。
2.注释
牛女:牛郎、织女二星。
河,银河。
参商:二星名。《左传昭元年》载,传说高辛氏有二子,长阏伯,季实沉。兄弟不睦,日寻戈矛。帝迁阏于商丘,主辰;迁沉于大夏,主参,使之永不相遇。
斗:北斗七星。
戍旅:守边塞的兵卒。
3.交流互补。
四、当堂积累
1.齐读,齐背。
2.同桌互相考:我出上联你对下联。
五、留作业
1.熟读课文。
2.抄写《对子歌》(其一)并背诵下来。
3.预习《对子歌》(其二)。
第二课时
一、回顾上节内容
1.指生背诵《对子歌》(其一),检查作业完成情况。
2.提问《对子歌》(其一)中的个别对联。
二、继续学习《对子歌》(二)
1.齐读课文。
2.用自己的语言还原《对子歌》(其二),边默读边标记。
3.小组交流学习所得。
三、教师点拨
四、总结全文
1.你喜欢哪几句?为什么?
2.做课后题
五、留作业
1.抄写《对子歌》(其二)并背诵。
2.预习下一课。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设计A】
创意说明:本设计拟用主问题探究法,即用一个大容量的问题来统帅两文的教学。同时针对两文的主旨和风格,对教材作了灵活处理,深教细教《行道树》,浅教淡化《第一次真好》,避免课堂上因平均使力而造成的固定节奏。
教学步骤:
一、探究主问题:这两篇小散文,你更喜欢哪一篇?深入钻研课文后,作出有理有据的回答。
学生独立思考,然后作答,鼓励发表不同意见,提倡有价值的争论。明确两文特色:
从内容上说,《行道树》赞美的是无私奉献者的崇高精神,《第一次真好》抒写的是人生体验;从表现的哲理上说,前文让人明白奉献是一种牺牲,也是一种快乐,后文告诉人们尝试第一次需要勇气,但往往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从艺术魅力上说,前文富有感染力,后文富有亲和力;从传情效果上说,前文含蓄,后文直白;从语言表达上说,前文是内心独白式,是诗意的抒情,后文是寓理于事式,是叙议结合……
二、探究分问题一:《行道树》读起来极优雅动人,你认为原因有哪些?
学生讨论,合作学习,然后作答。
明确:有很多原因。如:
①形象选择高妙——行道树本身就是城市里一道亮丽的风景,况作者还喻它为无私奉献者,的确惹人喜爱。
②形象烘托巧妙——作者为行道树设置了一种独特的背景氛围,使描写主体始终处于鲜明醒目的位置上,如烘云托月。
③作者构思奇妙——用行道树形象与原始森林同伴、与沉浸于夜生活欢乐之中的市民对比,赞美了无私奉献者的崇高精神,还有诸多对比隐在文中,如堕落与高尚、神圣与庸俗、深沉与肤浅、痛苦与欢乐、黑夜与朝霞、喧闹与孤独、污浊与清新、忧愁与快乐等等,发人深思。
④语言表达精妙——作者善用富含感情的词语达意,善用转折句层层翻新,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三、探究分问题二:《第一次真好》所阐述的一些观点你赞同吗?结合课文及自己的亲身体会来谈。学生可就“第一次的感觉真奇妙”“第一次的经验不一定都愉快,但新鲜而刺激,使人回味无穷”“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生命也就愈益多姿多彩”“愿你珍重第一次”等有感而发的句子设问探究。学生各抒己见,能以理服人就行。
四、小结。
【教学设计B】
创意说明:许多篇幅较短的散文有文眼,如果教学时能引导学生找准这些关键词或关键句,然后顺藤摸瓜,带动全篇教学,定能事半功倍。这是教法,同时也是学法。
教学步骤:
一、读课文前的导语,导入课文。
二、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感受《行道树》中的抒情和《第一次真好》中的事理。
三、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找出文章的关键词句,深入理解课文。结合课后练习,引导学生重点理解《行道树》中的哲理句——“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和直接抒情句——“立在城市的飞尘里,我们是一列忧愁而快乐的树”的深刻含义,重点弄清《第一次真好》中“好”的积极意义。
四、回头再答导语所提出的问题。
【教学设计C】
创意说明:本设计观照语言的读写训练。《行道树》优雅的叙述、诗意的抒情,适合于朗读。《第一次真好》中的事例很能勾沉起学生对往事的回忆,适合替换式的改写,这样设计兼顾了两篇短文自身的特点。
教学步骤:
一、学习《行道树》,强调训练点——读。
1.听配乐朗读,要求想象行道树形象,感受文章的思想感情。
2.自由朗读,要求理解行道树形象的意义,理解词语含义,理解文章的哲理。
3.感情朗读,要求体味文章精美的语言和诗意的表达。
4.配乐诵读,要求读出韵味,读出美感。
二、学习《第一次真好》,强调训练点——写。
1.读课文,了解课文先叙事后点示道理的结构。
2.替换式改写,用你亲身经历的某个感人精彩的第一次替换文中的事例。
3.范文交流、评点。自主参与交流,修改,定稿。
【资料整合平台】
课文扩读材料
梧 桐
张晓风
其实,真正高大古老的梧桐木,我是没有见过的。
也许由于没有见过,它的身影在我心中便显得愈发高大了。有时,打开窗子,面对着满山蓊郁的林木,我的眼睛便开始在那片翠绿中寻找一株完全不同的梧桐,可是,它不在那里。想象中,它应该生长在冷冷的山阴里,孤独地望着蓝天,并且试着用枝子去摩挲过往的白云。在离它不远的地方有山泉的细响,泠泠如一曲琴音。渐渐地,那些琴音嵌在它的年轮里,使得梧桐木成为最完美的音乐木材。
我没有听过梧桐所制的'古琴,事实上我们的时代也无法再出现一双操琴的手了。但想象中,那种空灵而缥缈的琴韵仍然从不可知的方向来了,并且在我梦的幽谷里低回着。我又总是想起庄子所引以为喻的凤鸟鹓鹐,“夫鹓鹐,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一想到那金羽的凤鸟,栖息在那高大的梧桐树上,我就无法不兴奋。当然,我也没有见过鹓鹐,但我却深深地爱着它,爱它那种非梧桐不止的高洁,那种不苟于乱世的逸风。
然而,何处是我可以栖止的梧桐呢?
它必定存在着,我想——虽然我至今还没有寻到它,但每当我的眼睛在窗外重重叠叠的峦嶂里搜索的时候,我就十分确切地相信,它必定正隐藏在某个湿冷的山阴里。在孤单的岁月中,在渴切的等待中,聆听着泉水的弦柱。
使用建议:此文与《行道树》同出于张晓风之《林木篇》,都是寄情于物类散文,都是张晓风诗意散文中的优美篇章,但状物不同,象征意义也不同。此文可作为课文比较参照的对象,课堂使用。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树教案12-07
语文《丰碑》教案05-16
语文教案09-26
【经典】语文教案11-10
语文复习课教案12-27
语文过秦论教案11-28
小学语文教案11-21
《语文园地八》教案02-24
背影语文教案11-18
语文教案[通用]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