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案

时间:2023-04-18 08:50:26 教案 我要投稿

有关小学数学教案范文锦集七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7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有关小学数学教案范文锦集七篇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教学目的:

  1.通过操作,引导学生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解答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激发学生参与整个课堂教学活动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分析、观察和概括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极限思想。

  教学重点:圆面积公式的推导。

  教学关键:弄清圆与转化后的近似图形之间的关系。

  教具:多媒体计算机、幻灯片。

  学具:16等份和32等份的圆形、剪刀、刻度尺、一张圆形纸片。

  教学过程:

  一、设疑导入

  1.启发学生回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微机演示)

  2.微机显示一个圆,再把圆涂成红色。提问:这是什么图形?看到圆想到什么?圆所围平面部分的大小叫什么?(圆的面积)出示课题。怎样计算圆的面积呢?请同学们思考。

  [评:通过对旧知的回忆,激起学生从旧知识探索新知识的兴趣,并决定思想方向,有利于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

  二、新课教学

  1.通过度量,猜想圆面积的大小。

  用边长等于半径的小正方形透明塑料片,直接度量圆面积,

  (如图)观察后得出圆面积比4个小正方形小,好象又比3

  个小正方形大一些。初步猜想:圆的面积相当于r2的3倍多

  由此看出,要求圆的精确面积通过度量是无法得出的。我们在学习推导几何图形的面积公式时,总是把新的图形经过分割、拼合等办法,将它们转化成我们熟悉的图形,今天我们能不能也用这样的方法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呢?

  [评:这一探索性地设问,使学生产生悬念,引入深思。它与得出圆面积计算公式后的验证,前后呼应,融为一体。使学生对圆面积与r2的倍数关系,获得十分鲜明的表象,而且有助于避免与圆周长的计算公式(c=2r)产生混淆。]

  2.学生操作。

  (1)学生分别把16等份和32等份的圆形剪开,拼成两个近似的长方形。(微机显示)老师提问:

  ①拼成的图形是长方形吗?(是近似的长方形,因为它的上下两条边不是线段。)

  ②圆和近似的长方形有什么关系?(形状变了,但面积相等)

  ③把圆16等份和32等份后,拼成的图形有什么区别?(32等份后拼成的图形更接近于长方形)

  如果把一个圆等分成64份、128份拼成的长方形会怎样呢?(微机显示)(圆等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越接近于长方形。)

  ④近似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的哪一部分?怎样用字母表示?(圆周长的一半,c/2=r),它的宽是圆的哪一部分?(半径r)

  ⑤你能推导出圆面积计算公式吗?

  [评: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并通过微机演示,把一个圆剪拼成近似的长方形,从长方形面积公式,推出圆面积计算公式。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想象力,也可以渗透以直代曲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把圆16等份分割后拼插成近似的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底相当于圆周长的四分之一(c/4=r/2),高等于圆半径的2倍(2r),所以s=r/22r=r2 (见图一)

  (3)把圆16等份分割后可拼插成近似的等腰三角形。三角形的底

  相当于圆周长的1/4,高相当于圆半径的4倍,所以s=1/22r/4r=r2

  (4)把圆分割后,可拼成近似的等腰梯形。梯形上底与下底的和就是圆周长的一半,高等于圆半径的2倍,所以s=1/2r2r=r2 (见图三)。

  3.小结:无论我们把圆拼成什么样的近似图形,都能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s=r2,验证了原来猜想的正确。说明在求圆的面积时,都要知道半径。

  4.比较圆周长和圆面积的计算公式,找出联系和区别,加强记忆。两个公式都与有关,但圆周长等于直径长度的倍,而圆面积等于以半径为边长的正方形面积的,即r2等的倍。

  5.自学例1。注意书写格书和运算顺序。

  [评:引导学生通过多次不同的`实验,采用转化的方法,利用等积变形把圆面积转化成近似的长方形、等腰三角形和等腰梯形,从而推导出圆面积计算公式。同时,利用计算机的演示,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帮助学生把抽象的内容具体化,进一步加深对圆面积公式推导过程的理解。

  三、看书质疑

  四、巩固练习

  1.看图计算圆的面积。

  2.根据下面的条件,求圆的面积。

  r=6厘米 d =0.8厘米 r=1.5分米

  3.一块圆形铁板的半径是3分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4.要求一张圆形纸片的面积,需测量哪些有关数据?比比看谁先做完,谁想的办法多?

  (1)可测圆的半径,根据s=r2求出面积。

  (2)可测圆的直径,根据s=(d/2)2求出面积。

  (3)可测圆的周长,根据s=(c/2)2求出面积。

  [总评:这节课有两大特色:

  一、始终把学生放在学习的主体地位,有目的地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

  学习是学生的内部活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既重视其学习结果,更要重视学习过程,培养学生自己探索获取知识的能力。这节课的教学,紧紧抓住圆面积公式的推导这一教学重点,敢于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归纳推理。通过学生多次不同的剪拼,采用假设、转化、想象等方法,利用等积变形把圆面积转化成其他的平面图形,逐步归纳概括出圆面积的计算方法。这样多层次的操作,多角度的思考,既沟通了新旧知识的联系,又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学生学习兴趣盎然,课堂气氛十分活跃,使学生不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二)运用现代教学手段辅助课堂教学,提高了教学效率。

  计算机辅助课堂教学,有其直观、形象而又生动的特点,它能使静态的画面动态化,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同时还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这节课恰当地运用了微机演示,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是其它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教学内容:教材第5~6页例2、例3和练一练,练习一第48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圆柱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根据实际情况正确地进行计算,培养学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认识取近似值的进一法。

  2.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推理等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具学具准备:教师准备一个圆柱模型(表面要有可揭下各个部分的一层纸);学生准备一个圆柱体。

  教学重点:掌握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能根据实际情况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复习圆柱的特征。提问:圆柱有什么特征?

  2.计算下面圆柱的侧面积(口头列式):

  (1)底面周长4.2厘米,高2厘米。

  (2)底面直径3厘米,高4厘米。

  (3)底面半径1厘米,高3.5厘米。

  3.提问:圆柱的一个底面面积怎样计算?

  4.引入新课。

  我们已经会计算圆柱的侧面积,那么怎样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呢?这节课就学习圆柱的表面积计算,(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1.认识表面积计算方法。

  (1) 请同学们拿出圆柱来看一看,想一想圆柱的表而包括哪几个部分,然后告诉大家。指名学生拿出圆柞,边指边说明它的表面包括哪几个部分。

  (2)教师演示。

  出示教具,说明把表面全部展开,看一看得到什么图形,和大家说的对不对。揭下圆柱表面的纸,贴在黑板上,再与圆柱对比说明各个部分,明确圆柱表面包括一个侧面和两个相等的圆。

  (3)得出公式。

  请同学们看着表面展开的图形说一说,圆柱的表面积应该怎样计算?(板书:圆柱的表面积:侧面积+两个底面积)追问:圆柱的侧面积怎样算?圆柱的一个底面积怎样算?

  2.教学例2。

  出示例2,学生读题。提问:这道题分哪几步来算?你们会做吗?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让学生说说每一步的具体含义,是怎样算的。

  3.组织练习。

  做练一练第1题。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说说这两题计算时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为什么?指出:计算圆柱的表面积,要注意题里的条件,正确列出算式计算。

  4.教学例3。

  出示例3,学生读题。提问:这道题实际是求什么?这里求表面积与例2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只要用侧面积加一个底面积)指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追问为什么只加一个底面积。强调不用四舍五入法及其理由,说明用进一法,并让学生说明结果的近似值,板书订正。

  5.组织练习。

  (1)下面的数用进一法保留整数,各是多少?(口答)

  162.3 29.4 3.8 42.6

  (2)做练一练第2题。让学生做在练习本上。指名口答前两步各求什么,怎样算的。(老师板书算式)提问:第三步要怎样算,为什么只加一个底面积。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学习子什么内容?你学到了些什么?指出:求圆柱表面积在实际应用中,要注意题里的实际情况,弄清什么时候要侧面积加两个底面积,什么时候要侧面积加一个底面积,什么时候只要求侧面积,然后计算结果。另外,在求需要材料取近似数时,一般要用进一法。

  四、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练习一第5~7题。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教学目的:

  1、认识6和7的组成。

  2、通过学生动手操作,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3、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6、7的组成

  一、引入

  昨天我们学习了6和7,说一说你观察到身边有哪些事物可以用6或7来表示的

  二、新授

  1、出示苹果和人像挂图

  老师这有6个苹果,我想把它分给两个小朋友(或小猴)你能帮我分一分,有几种分法吗?

  小组互相讨论有几种分法?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

  学生汇报,师板书分法

  2、总结分法

  看到这些分法,你能发现什么?我们可以将这些分法总结成这样3种。

  看到每一组,你可以想到什么?

  3、7的组成

  刚才老师拿掉了一个苹果,应该是7个,7个苹果怎样分给2个小朋友的?请拿出7个学具来分分看,有几种分法?

  汇报分法,师板书分法,看到每一组,还能想到什么?

  三、游戏巩固

  1、猜数,师左手拿几个苹果,右手和左手合起来是6个,知道右手是几个吗?

  2、一生出3个手指头,另一个出一个数能和他组成6(7)

  3、拍巴掌,学小猫叫等游戏组成6和7

  四、作业

  48页第1题

小学数学教案 篇4

  教学内容:

  北京市六年制教材第五册第四单元第100页。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初步认识有两个已知条件的两步应用题的结构,通过比较,弄清两个已知条件的一步应用题与两步应用题的联系和区别,加深对两步应用题的理解,并学会这类应用题的分析及解答方法。

  2.培养学生分析应用题的能力。

  3.教育学生养成认真审题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应用题的分析方法。

  教具准备:

  投影仪、投影片。

  教学过程:

  1.复习检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应用题。(板书:应用题)

  (1)先看一道题(投影):

  红光小学买红粉笔16盒,白色粉笔比红粉笔多32盒。____?

  默读一遍(师指上题),谁会把这道题补充完整?老师在上题横线上板书:买白色粉笔多少盒?

  怎么解答?(找1人写在玻璃片上)

  (2)下面我提几个问题,请你们回答:

  哪两个条件?

  如果两个条件都直接告诉我们了,要求这个问题用几步解答?

  (3)我们看看××做的,请你读一下。

  为什么用加法?

  刚才我们复习了旧知识,大家掌握得还不错,如果我把这道题里的问题改成:一共买粉笔多少盒?”(老师写在黑板上)谁来读一遍?要求“一共买粉笔多少盒”还能用一步解答吗?我们今天继续学习两步应用题(板书:两步)。

  2.新课

  (1)例4:红光小学买红粉笔16盒,买白色粉笔比红粉笔多32盒,一共买粉笔多少盒?

  这道题的条件是什么?问题是什么?

  要求“一共买粉笔多少盒”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我先画一条线段表示红粉笔16盒(见上图)。

  再用一条线段表示白色粉笔的盒数,这条线段画多长?为什么?

  谁来指指哪段表示白色粉笔比红粉笔多的32盒?(师指白色粉笔和红粉笔同样多的一段)这段是多少盒?为什么?问题是什么?

  你们会分析这道题吗?同桌同学互相说说。

  谁说说你是怎么分析的? ××刚才是从哪儿入手分析的?

  师:(指图)要求一共买粉笔多少盒,必须知道买红粉笔多少盒和买白色粉笔多少盒,买红粉笔的盒数是已知的,因此要先求白色粉笔的盒数,再求一共买粉笔多少盒。

  谁会解答?

  ①买白色粉笔多少盒?

  16+32=48(盒)

  ②一共买粉笔多少盒?

  16+48=64(盒)

  写不写“答”,为什么?

  答:一共买粉笔64盒。

  小结:这两道题都有两个条件,而且相同,为什么这道题用一步解答,(指准备题)这道题却用两步解答呢?(指例4)

  所以光看条件就盲目列式是不行的,必须要认真审题,弄清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关系再解答。

  (2)下面,我把例4中的第二个条件变一下“买白色粉笔比红粉笔少3盒”(贴上)谁来读题?谁说说条件和问题?

  我们来画线段图。先画什么?再画什么?

  和刚才的图一样吗?有什么不同?

  谁来分析这道题?会解答吗?

  ①16-3=13(盒) 第一步求出的'13盒是什么?

  ②16+13=29(盒) 第二步求出的29盒是什么?

  答:一共买粉笔29盒。

  (3)这道题你会做了,我再变一下,你们愿意做吗?

  红光小学买红粉笔16盒,买白色粉笔的盒数是红粉笔的3倍,一共买粉笔多少盒?

  默读一遍,小声说说条件和问题。

  能自己分析吗?试试看。

  请你打开练习本,在本上解答,不写小标题(找1人写在黑板上)。

  订正:谁做的读一读,求出的第一步是什么?第二步是什么?

  (4)对比:

  我们看看刚才做的这三道题,有什么相同之处?

  ①两个已知条件,一个问题;②问题相同,第一个条件相同;③都用两步计算;④第二步方法相同。为什么?

  有什么不同之处?①第二个已知条件相同;②第一步解答方法不同。为什么?算式跟原来比有什么不同?其中一个条件用了两次。

  (5)小结

  在解答应用题时,已知两个条件和一个问题就一定用一步解答吗?

  今天我们学的这种题就用两步解答,所以要认真审题,分析数量关系,再解答。

  3.练习

  (1)一把椅子25元,一张桌子的价钱是椅子的4倍,一张桌子比一把椅子贵多少元?

  谁来读题,自己小声分析一遍。在练习本上解答。

  订正:先求什么?再求什么?第二步为什么用减法?

  (2)再看一道题:

  学校有长跳绳18根,短跳绳的根数是长跳绳的2倍。____?齐读,要求提出不同的问题再解答。

  ①短跳绳有多少根?要求“短跳绳有多少根”用几步解答?

  ②一共有跳绳多少根?要求“一共有跳绳多少根”,用几步解答?

  ③短跳绳比长跳绳多多少根?要求“短跳绳比长跳绳多多少根”,用几步解答?

  ④长跳绳比短跳绳少几根?要求“长跳绳比短跳绳少多少根”用几步解答?

  条件相同,问题不同,解答的步数一样吗?

  4.总结

  今天我们学的什么?

  刚才你们在分析这种应用题时,有的愿意从条件入手分析,有的愿意从问题入手分析,哪种都可以,只要你能分析清楚,正确解答就行了,今天的这种应用题和原来学过的结构不同,有一个条件在解答时用了两次,所以,一定要认真审题,仔细分析,正确判断用几步解答。

  5.作业

  (1)打开课本第100页,这就是今天咱们学的新知识,回家看看书。

  (2)课本第101页第1~4题。

小学数学教案 篇5

  【教学内容】教材第22页整理和复习第2题及23-24页练习六4-8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20以内加减法计算方法。

  [2、通过复习结合加减法的含义,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正确的进行解题。]

  【教学重点】能用画图、转化等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能有加法对减法进行检验。

  【教学过程】

  一、口算检测

  13-6 8+7 13-5

  16-8 15-6 7+9

  15-7 14-5 6+6

  12-5 14-6 12-9

  二、复习应用题

  1.出示教科书P25的第4题。

  [(1)让学生口头编题,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

  (2)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用减法计算?

  [(3)列式计算。结合图说明算式中各部分表示的含义以及算式的.含义。]

  2.独立练习教科书P25的第5题。

  3.出示教科书P26的第8题。

  [引导学生学会看懂统计表,并口头编题,列式计算,同时把表格填补完整。]

  4.独立练习教科书P26的第7题。

  [(提醒学生注意运算的顺序)培养学生灵活计算能力。]

  三、课堂练习

  [教科书P26的6题。用“想加算减法”计算很方便,用画图的方法分析问题很清楚。]

  四、总结:

  本单元学习结束了,你说说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们用到了什么好方法?

  【教学反思】

  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体验式学习方式,最大限度地让学生自主探索学习,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小学数学教案 篇6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一位数(每位乘积不满十),并且掌握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一位数(每位乘积不满十),并且掌握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主要内容有:口算乘法、笔算乘法。

  教材内容安排如下表:

  本单元的口算乘法主要包括两项内容,第一项内容是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它是在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第二项内容是估算,即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它是在学生学过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和掌握了乘法的基本口算方法的基础上教学的。口算是笔算的基础,也是估算的基础。教材先安排口算,在扩大学生的口算范围的同时,为学生学习新的估算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做好必要的准备。并且,在估算和笔算教学活动中,又可以进一步巩固口算。这样,有利于培养、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本单元的笔算乘法的内容是两位数乘两位数,是在学习了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的笔算乘法分两个层次编排。先出现不进位的,突出乘的顺序及部分积的书写位置,帮助学生理解笔算的算理。接着,编排进位的,让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需要进位的笔算过程,帮助学生掌握笔算乘法的方法。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因为,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不仅可以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还为学习多位数四则混合运算打下基础。而且,为学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因数是更多位数的乘法问题,奠定了基础。

  本单元加强了“解决问题”的教学。首先,把计算内容都置于实际生活的背景之下,如送报纸(送信)、估座位、购书等。让学生在现实问题情境中理解计算的意义和作用,探讨计算方法。然后,为学生提供生动有趣、有意义的、联系生活的情境材料,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有利于学生体会计算的作用,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并且,对于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数感是十分有利的。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会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2.使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过程,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3.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乘法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4.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5、在计算过程培养学生的情感与,使他们养成认真审题、书写整洁、仔细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

  1.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2.让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完善学生对计算过程与算理的理解,使学生掌握口算、估算和列竖式计算的方法。

  突破重难点的方法:

  1、引导学生利用以有经验进行知识的迁移,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学习计算方法。

  2、在学习中,给学生创设主动探索数学知识的空间,让学生主动探索,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亲自感悟和体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重视口算和估算能力的发展,逐步形成技能。

  4、重视对两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估算、笔算方法的回顾和整理,培养学生总结

  和归纳的能力。

  四、课时安排:

  8课时。

  1、口算乘法。 3课时

  2、笔算乘法。 4课时

  3、整理和复习。 1课时

  《两位数乘两位数》口算乘法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8页例1、做一做,练习十四第1~4题。

  教学目标:经历探索口算方法的过程,学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及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幻灯片;把练习十四第2题制成香蕉形的口算卡片。注意补充相关的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的题,如:32×20、13×300。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口算下面各题。

  40×4 60×5 30×3 300×7 200×8

  12×4 24×2 13×3 32×3 11×5

  自己选两题,说一说口算方法。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提出问题。

  (1)运用多媒体课件幻灯片呈现邮递员送报纸、送信的情景。

  (2)请学生提出问题。

  (3)从学生提出的问题中选择需要用整十、整百数解决的问题,可以是与教材上完全相同的问题,也可以是不同的。

  例如:“邮递员工作100天,要送多少份报纸?”

  “工作30天,要送多少份报纸?”

  2.探讨口算方法。

  (1)请学生思考、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出算式:

  300×10 300×30

  (2)小组讨论:怎样想出得数?

  (3)各组代表向全班汇报本组的各种口算方法。

  (4)评价。

  对于学生想出的方法,尽可能板书在黑板上,方便全体同学了解不同方法的口算过程。

  例如:300×10 300×9+300=2700+300=3000

  100×10×3=1000×3=3000

  300×30 3×3=9→300×3=900→300×30=9000

  300×10×3=9000

  教师点评每一种方法,强化学生对口算方法和过程的了解。同时,用点评的方式给学生以表扬、鼓励,增强学生主动探索数学知识的信心。

  3.尝试解决问题。

  (1)请学生运用口算方法解决其余的问题。比如:“工作10天,要送多少封信?”“工作30天,要送多少封信?”

  (2)组织交流。

  请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让学生在交流中品尝学习的乐趣。

  4.探讨新的口算方法。

  (1)出示:42×10 23×30 14×200

  请学生思考,讨论怎样算?

  (2)组织交流,并由教师评价每种方法。

  学生可能会出现多种方法。例如:42×10→42个10→420;

  42×10→40×10+2×10→420……

  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口算方法,再次体验成功。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升

  1.完成教科书第58页“做一做”中的8道题。

  (1)先由学生独立计算,然后集体订正。

  结合订正过程,有意识地选择两、三道题让学生说一说口算过程。[]

  (2)引导学生总结,发现规律。

  结合“做一做”中的口算,引导学生总结口算方法,发现规律。

  2.完成练习十四第1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

  开始做题前,提出:看哪一组的每个小朋友都能全做对。

  完成后,集体订正。对全体都对的小组给予表扬,奖励小红旗一面。

  3.解决实际问题。

  练习十四第3、4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如果学生有困难,可以和小伙伴交流讨论。教师注意巡视,及时参与学生的讨论。

  在学生完成后,请几位说一说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4.游戏。

  贴出香蕉形口算卡片,组织学生做“摘香蕉”游戏。说明游戏规则:谁算对卡片上的题,就把香蕉摘下来。

  最后,比一比哪一组摘的香蕉多。让学生体验收获的喜悦。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高

  请学生谈收获。

小学数学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并掌握2和5的倍数的特征,能准确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或5的倍数以及理解并掌握奇数、偶数的含义,能准确判断一个数是奇数还是偶数。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理解2、5的倍数的特征的过程中,使学生的探索、推理、概括等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得到成功的体验和快乐,并帮助学生建立独立获取数学知识和解决问题的信心。

  教学重点:

  掌握2和5的倍数的特征,理解奇数和偶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掌握2和5的倍数的特征,会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或5的倍数。掌握奇数和偶数的含义,判断一个数是奇数还是偶数。会归纳总结其中的规律和方法。

  教学工具:

  课件、百数表、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以旧引新,铺垫迁移

  师:同学们,在学习新课之前呢,我们先来复习一下上节课我们学的知识。谁来说一说,我们上节课学了什么知识?

  生:上节课我们学了因数和倍数。

  师:是的,那什么是因数?什么是倍数?他们有什么关系?他们又有什么特点呢?哪位同学来说一说,让老师看一看谁上节课学的最棒。(鼓励学生举手发言,带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①在整数除法中,如果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被除数是除数和商的倍数,除数和商是被除数的因数。

  ②因数与倍数是相互依存的。

  ③一个数的最小因数是1,它的因数是它本身。一个数的最小倍数是它本身,没有倍数。

  ④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师:这位同学说的很对。那我们来做一做下面这道练习题。看一看同学们对这些知识的应用情况怎么样?

  做一做

  写出下面每个数的因数,然后再写出每个数的倍数(至少写4个)。

  20 因数: 倍数:

  25 因数: 倍数:

  28 因数: 倍数:

  20因数1、2、4、5、10、20 倍数20、40、60、80

  25因数1、2、25 倍数25、50、75、100

  28因数1、2、4、7、14、28 倍数28、56、84、112

  师:同学们总结的很完整,说明同学们对上节课学的知识总结的都很好。下面同学们再按要求做一做下面两道题。

  (1)从小到大写出10个2的倍数?

  生:2的倍数有:2、4、6、8、10、12、14、16、18、20。

  (2)从小到大写出10个5的倍数?

  生:5的倍数有:5、10、15、20、25、30、35、40、45、50。

  师:那同学们能看出来2和5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吗?

  生:看不出来。

  师:那同学们就和老师一起探索一下2和5的特征,看一看我们会发现什么有趣的事情?

  2 举例交流,探索新知

  二、5的倍数的特征

  (1)引入百数表

  师:在自然数中,5的倍数有多少个?

  生:无数个

  师:我们不能一个一个地研究,怎么办呢?

  生:选择一部分数进行研究

  师:那我们就先在1-100这一百个数中研究5的倍数的特征。

  (2)出示百数表,在这些数中找出5的倍数,涂上红色。

  (3)师:观察5的倍数,你有什么发现?

  生:我们发现100以内5的倍数的个位都是0或者5的数。

  (4)师:除了这些数以外,其它5的倍数也有这样的特征吗?我们来举例验证一下。

  例1:判断105 225 160 380是不是5的倍数,并说出理由。

  生:105个位是5,105÷5=21,105是5的倍数。

  225个位是5,225÷5=45,125是5的倍数。

  160个位是0,160÷5=32,160是5的倍数。

  380个位是0,380÷5=76,180是5的倍数。

  师:这进一步验证了3位数中个位是5或者0的数也是5的倍数。那我们来看一看个位不是0或者5的数是不是5的倍数呢?

  例2: 202 136 343 564是不是5的倍数?

  生:202÷5=40.4,202不是5的倍数。

  136÷5=27.2,136不是5的倍数。

  343÷5=68.6,343不是5的倍数。

  564÷5=112.8,564不是5的倍数。

  师:通过以上的两道例题,谁来概括一下5的倍数到底有什么特征?

  生:个位上为0或5的数都是5的倍数。

  师:是的,学习了5的特征有什么好处?

  生:能更快的判断出一个数是不是5的倍数。

  师:是的,那我们就来验证一下,同学们猜猜下面的数是不是5的倍数。

  练一练

  下面的数都是5的倍数吗?

  75、280、1325、172、52460

  生:75、280、1325、52460都是5的倍数,因为它们的个位都是0或者5;172不是5的倍数,172个位是2,而且172÷5=34.4,不是整数。

  师:我们都知道了5的倍数的特征,那同学们知道2的倍数的特征吗?

  生:不知道。

  师: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一下2的倍数的特征。请同学们再次拿出百数表。

  (二)2的倍数的特征

  师:根据研究5的特征的经验,同学们猜一猜2的倍数可能会有什么特征呢?

  生:可能和数的个位有关系,个位是几的数是2的倍数特征。

  师:同学们猜想的很有道理,但也只是猜想,到底是不是呢,我们来验证一下。

  出示百数表,找出2的倍数,涂上绿色。

  师:同学们观察一下2的倍数特征,你发现了什么?

  生:100以内2的倍数的个位都是2、4、6、8、0的数。

  师:是的,除了这些数以外,其它2的倍数也有这样的特征吗?请举例验证。

  例3:判断124 282 360 458 396是不是2的倍数,并说明理由。

  生:124÷2=62,124是2的倍数;

  282÷2=141,282是2的倍数;

  360÷2=180,360是2的倍数;

  458÷2=229,458是2的倍数;

  396÷2=198,396是2的倍数。

  它们都是个位是0、2、4、6、8的数,而且都是2的倍数。

  师:所以2的倍数有怎样的特征?

  生:个位为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师:很好,那请同学们做一做下面一道题,判断一下哪个是2的倍数,哪个不是,把它们归归类。

  例4:做一做

  48、125、91、6、307、554、920、43

  是 2的倍数:48、6、554、920;

  不是2的倍数:125、91、307、43

  师:通过以上的练习,相信大家都能确认2的倍数的特征了。学习完了2的倍数的特征,老师还要告诉你们一个有趣的规律。同学们想不想知道啊?(以此引入奇数和偶数的概念)

  三、探究深入,总结概念

  (一)奇数与偶数

  师:我们已经掌握了2的倍数的特征。那这里呢,就出现了这样的一个概念:在整数中,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0也是偶数),其它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奇数。例如,2是偶数,3是奇数。14是偶数,15是奇数。下面我们来做一做下面的练习题,进一步感受奇数和偶数的概念。

  练习三

  1、下列数中,那些是奇数?那些是偶数?

  33 98 355 0 123 881

  8089 1000 988 565 3678 677

  生:奇数:33、355、123、881、8089、565、677

  偶数:98、0、1000、988、3678

  (二)2和5的倍数的特征

  师:做一做下面的练习题,看看我们会发现什么?

  做一做

  下面哪些数是2的倍数?那些数是5的倍数?哪些数即是2的倍数,也是5的倍数?

  24 35 67 90 99 15 106

  60 75 130 521 280 6018 8100

  生:2的倍数:24、90、106、60、130、280、6018、8100

  5的倍数:35、90、15、60、75、130、280、8100

  即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90、60、130、280、8100

  师:做完这道题,你发现了什么?

  生:即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的数个位都是0。

  师:是的,数学就是这么有意思,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发现这么多有趣的规律。

  4 及时练习,巩固提高

  师:今天我们学了5的倍数的特征,2的倍数的特征。通过2的倍数的特征,我们又总结出了奇数和偶数的概念。还有即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的特征。下面我们做一做下面的练习题,巩固一下今天所学内容。

  练一练。

  1、按要求用2、3、7、0四个数字组成三位数。(有几个写几个)

  2的倍数有

  5的倍数有

  同时是2和5的倍数的数有

  生:2的倍数有:372、732、230、320、302、720、270、702、370、730;

  5的倍数有:230、270、370、320、730、720;

  同时是2和5的倍数的数有:230、270、370、320、730、720。

  2、一个三位数27( ),

  (1)当括号里填( )时,此数是2的倍数。

  (2)当括号里填( )时,此数是5的倍数。

  生:(1)0、 2、 4、 6、 8

  (2)0、 5

  四、课后小结

  1.提问:这节课你都获得了哪些知识?

  学生:学习了2的倍数的特征,5的倍数的特征。总结出了奇数和偶数的概念。

  2.教师归纳整理。

  师:5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或者5的数,都是5的倍数;

  2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奇数:整数中,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奇数;

  偶数:整数中,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

  即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的数,都即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

【小学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教案03-21

小学数学教案07-22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案07-26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4篇02-24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3篇03-08

小学数学教案(15篇)12-30

小学数学教案15篇07-29

【热门】小学数学教案4篇02-28

关于小学数学教案3篇02-27

实用的小学数学教案3篇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