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小学数学教案集锦7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7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二级运算的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学会计算含有乘除混合以及带有小括号的三步式题.
2.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提高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敢于探索的科学精神,训练学生养成认真审题、仔细验算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混合运算顺序,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探索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过程
一、口算引入.
【演示动画“混合运算”】
出示:
8+3×7 9×2+4×3 6×(50-46)
36÷3-5 63÷9×6 (48+32)+5
教师提问:以上各式中都含有哪些运算?它们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使学生明确:当只有加减或乘除法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
当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法或除法,再算加法或减法;
如果有小括号,先算括号内后算括号外.
二、学习新知.
1.出示例1:计算74+100÷5×3
(1)请学生读题,教师提问:看到题目后你想给同学提出哪些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①这道题包含哪些运算?
②按照以前学习的运算顺序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学生分小组讨论上述问题并汇报
(3)学生动手独立完成例1,全班共同订正:
教师提问:你能按照这道题的运算顺序读题吗?
请学生两人一组用数学术语尝试读题.
教师订正:74加10 0除以5所得的商再乘3的积,和是多少?
(4)教师将上题变成74+100×3÷5和74—100×3 ÷5两题.
教师提问:谁能按照运算顺序读出题来?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为什么?
(5)先说出下面每道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指名板演并订正)
65-6×4÷2 38+56÷7×3
引导学生思考:通过演算这几道混合运算式题,你有什么发现?
使学生明确:在一道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的混合式题里,应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乘除连在一起,或加减连在一起,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2.出示例2:计算(440-280)×(300—260)
(1)学生自读题目:440减280的差乘300减260的差,积是多少?
(2)引导学生思考:这道题含有哪些运算,与前边的习题比较有什么不同?应该怎样计算?
(3)学生试做.
可能出现两种不同解法,板贴出来:
让学生比较评议以上两种解法,哪种解法更简便?
教师提问:看到这道题的简便解法你联想到什么?这种格式与复习的哪道题相似?
(4)教师让学生先按照运算顺序用数学用语读题再独立完成.
(59+21)×(96÷8) (220-100)÷(15×2)
教师提问:通过计算这三道题,你又有什么新的发现吗?
三、巩固提高.
1.计算下面各题(试着用术语读出下面各题)
700-8×5×4 (275-35)÷(17+43)
480÷(96÷16+6) (15×40—360)÷6
注意强调运算顺序和书写格式.要明确:括号里有两级运算,同样先算乘除法,后做加减法,小括号要照抄下来.
2.按照各图制定的运算顺序,在□里填上得数.
填数后,根据运算顺序列出综合算式,订正.
四、课堂小结.
要完成一道混合运算,它的计算步骤是:
①审题,看清运算符号、数字、有没有小括号,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②计算.
③检验,包括运算顺序,计算是否正确.
五、布置作业.
14+16×4-50 74+(96÷6-8)
72-45+121÷11 2520÷18×(806-799)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快乐的动物”。
教学目标:
1、进一步体验除法运算与生活实际的密切关系。
2、通过观察,进一步理解等分活动与除法之间的关系。
3、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倍”的含义,知道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计算。
4、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1、通过观察,进一步理解等分活动与除法之间的关系。
2、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倍”的含义,知道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计算。教学难点: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倍”的含义,知道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计算。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这节数学课我们就来和动物们交朋友。(板书:快乐的动物) 只要大家开动脑筋,齐心协力完成任务,就能交到很多动物朋友,大家有没有信心? 课件出示主题图 夏日的一天,森林里热闹极了,小动物们都高兴来到河边玩耍,有的唱歌,有的跳舞,大家玩得可高兴了。那就让我们来看看都来了哪些小动物了?
二、引导探索,学习新知。
1、数一数。
(1)这些小动物分别有几只,请你数一数,填在□里。
(2)汇报。
2、做一做。
(1)请你用学具摆一摆小猴和小鸭的只数,观察一下,你发现了什么?(同桌说说)
(2)出示松鼠和小鸡摆一摆、圈一圈、填一填。
3、说一说。
(1)鸭子数是松鼠的`□倍。 □÷ □= □
(2)猴子数是孔雀的□倍。 □÷ □= □
(3)你还能提出谁的只数是谁的几倍的问题吗?(小组讨论,合作探索。)
三、自主练习,巩固新知,体验成功。
1、独立解答练一练第1题。
2、数学故事:有一天,机灵狗找到淘气要比高。淘气说:“没有尺,怎么比呀?”机灵狗灵机一动,找来了几个南瓜来比高,我们就来看看他们比的结果吧。
3、我们学校气象组调查了近日来的天气情况。你能根据此表填一填吗?
四、小结。
大家真爱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问题。其实在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很多数学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小朋友多动脑,利用我们学过的数学知识来解决,老师相信大家一定行!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主动迁移已有的知识与做法解决新问题。
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自我探索,逐步学会合作学习。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主动探索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并理解每一步的算理。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小朋友,你一定去过游乐场吧,你都玩过哪些项目?今天淘气和笑笑他们高兴地来到了游乐场,咱们一起走进游乐场,我们继续学习笔算乘法吧。
二、探索新知,解决问题
1、我们先来计算5人做太空船,需要多少无。
引导学生审题列出算式,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2、仔细思考,利用以前所学的.知识,能解决这道题吗?
3、小组合作学习,自己先独立思考,再把自己的方法带到小组交流中。
(4)小组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尽可能让每一名学生都说一说,并把方法进行归纲整合。
(5)小组汇报中。
请学生到黑板前板演竖式,并说说自己是怎么做的。
教师小结,无论是12X5还是5X12,用竖式计算时,通常为了计算方便,一般把较大数作为第一个乘数。计算时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5先与2相乘,二五一十,满十要向十位上进1,在个位上写0,注意要把进位的1写在十位的下面,要写得小一些。
2、13个人要坐电动火车,需要多少元呢?
(1)独立思考列出算式:6X13
(2)拿出练习本试着来独立尝试笔算,算好了吗?
(3)要是有14人,15人,16人坐电动火车要花多少钱呢?
请你在练习本上列一个算式,自己算一算吧。
汇报时还是让学生说一说算法,老师问算理,这次你算对了吗?同桌之间把自己的算法说一说。
三、巩固练习
1、做一做,算一算,完成书55页第1题。
学生完成后要和同桌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2、完成书55页每2题竖式计算,一边做一边在心里说自己的计算过程。
做完后教师把学生出现的错误展示出来,提醒学生注意,这样更有针对性。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请大家一起来总结。
小学数学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学生能正确读、写钟面的时刻(用5分5分数的方法),学生知道1时=60分,初步建立时间观念。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事物、善于思考问题的好习惯,会用两种方法表示时间,并注意0占位的问题。
3.感受时间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正确读、写钟面上的时刻,会认读分针在各个数上的时刻。
教学难点:知道1时=60分,会看分针在各个数上的时刻。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投影仪,实物钟表、钟面模型(同桌两人一个) 练习纸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师:上个学期,我们认识了整时和半时,老师要来考一考大家,会不会看时间?
1、(出示课件:起床7时)
师:这是小明的一天。小明什么时候起床?你怎么看的?
(时针指向7,分针指向12,就是7时)
师:你说的真清楚、准确。
2、(课件显示:晚上睡觉8时半)
师:小明什么时候起床?你怎么看的?
(时针走过了8,分针指向6,就是8时半。)
师:同学们,真厉害!已经学会了看整时和半时。
3、(课件显示:读书8时15分)
师:小明在干什么?你知道是什么时间?你是怎么看的?
(时针在8和9的中间,分针指向3,就是8时15分)
为什么指向3就是15分呢?
(分针走了15小格)你们说得到底对不对,还需要验证。
4、揭示课题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时、分的.认识,解决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时、分的认识
二、教学时间单位
1、认识钟面
师:仔细观察钟面,同桌合作数一数
1、钟面上有几大格?
2、每大格有几小格?
3、一共有几小格?
生汇报:12大格、每大格有5小格,一共有60小格。
师:说的对吗?一起来验证。课件演示:12大格,一起伸出手指数一数。
师:每大格有5小格,伸出手指跟着电脑老师数一数。一共有几小格?请你5个5个地个把这个电脑老师数一数。
小结:通过发现和验证,我们知道了钟面上有12大格、每大格有5小格,一共有60小格。
2、认识分
师:分针走一小格是多长时间? (课件演示)
师:分针从12走到1是几分钟?为什么?
师:每大格有5小格,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钟,走5小格就是5分钟。板书: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钟
师:分针走一大格是几分钟?验证从1走到2。12到4,分针走了几分钟?还有其他看法吗?从12到9呢,12到11,从12到12呢。走一圈是60分钟。(多种方法数:5分5分地数,利用特殊位置,乘法口诀。重点讲)
小结: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钟,走几小格就是几分钟,我们可以用5分5分的方法数,走一圈是60分钟。
3、认识时
师:时针走一个大格是多长时间?(课件演示) 板书:
时针从12走到1是1小时,再来验证从1走到2 也是1小时。时针走一大格是1小时,你还能举例子说一说时针从几走到几是1小时?
师:从12走到6、12呢?(走了6、12小时),时针走半圈是6小时,走一圈是12小时。
小结:时针走一大格是1小时,走一圈是12小时,走过几大格就是几小时。
4、理解时与分的关系
师:再仔细观察,分针和时针走动起来的,你发现什么大秘密?
(分针走得快,时针走得慢;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了一大格)
师:分针走一圈是多少分钟?时针走一大格是几小时?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让我们再来验证一下(重看课件)也就是说1时=60分(齐读) 板书:1时=60分
师:1小时有多长呢,我们一节课是35分钟,加上一个大课间课的时间20分钟,再加做眼
保健操的时间5分钟就是1小时。
三、教学时刻的认识
1、认时间
师:大家想知道建设小学的上课作息时间吗?
师:上课以开始我们遇到的问题,这个时间就是学生们早读开始的时间(黑板贴示:8时15分),你现在能肯定地告诉大家是什么时间吗?你是怎么看的?(重点讲解)
个别说(先看什么,再看什么?先看时针,时针走过了8,就是8时多,再看分针,分针指向3,是15分,所以就是8时15分。)
同桌说(请你轻轻地说给同桌听,你是怎么看的?)
一起说(现在会说了吗?先看什么?再看什么?)
师:(黑板贴示:10时30分和12时5分),它们是什么时间?你怎么看的?
生汇报:(10时半或10时30分)
师:用今天学的几时几分怎么说?为什么几时半,分要用30分来表示?
(一圈是60分,半圈就是30分)
师:还有其他看法吗?
(几时半的时候,分针指向6,就表示30分)
师:这个时间你是怎么看的?谁还会说?
(先看时针,时针走过了12,就是12时多。再看分针,分针指向1,是5分,所以就是12时5分。)
小结:现在让我们总结一下,怎么看几时几分?先看什么,再看什么?你可以举个例子来说。(先看时针,时针走过几,就是几时多,再看分针,分针指向几,是几分,所以就是几时几分)
2、写时间
师:我们会读时间了,你会表示时间吗? 拿出练习纸试一试,把三个时间用以前学的两种方法表示出来。老师请写得快,书写又端正的同学到黑板上来写。生板演
师:放下笔,眼睛看黑板,一起看一看她们写的对不对。8时15分中文表示法,是几时几分,就写成几时几分;电子表表示法,当中写个冒号,冒号左边表示几时,是几时就写几,冒号右边表示几分,用两个数字表示,是几分就写几。
师:谁来当小老师说一说这个写的对不对?(10时30分,电子表表示法就是冒号前面写10,后面写30)
师:这个中文表示就是12时5分,有不同意见吗?电子表表示法都赞成吗?比较一下前面两个电子表示法,它们冒号后面都有两个数字,这里只有一个,符合前面的规律吗?那该怎么办呢?对!当分不满10,前面用0占位。写作12:05,读作12时5分(强调)把丢掉的0找回来,补上去。
3、巩固练习
师:下面要来检查一下同学们是不是真的会看时间了钟表王国的嘟嘟要当导游带大家去数学游乐园玩一玩。赶快出发吧!(课件显示)有一个要求就是要听从导游的时间安排不然次序会很混乱,人也容易走丢了。
第一站:儿童乐园,到底是什么时候去呢?你怎么看的?
9时5分电子表表示法9: 5对吗?分不满10,5前面先写0占位。
第二站:百鸟园,什么时候去百鸟园呢?你怎么看?
第三站:猴山,什么时候去猴山呢?时针走过了12了吗?在11和12之间,走过了11,就是11时多。再看分针,指向11,走了55小格,你怎么看出走了55小格?所以就是11时55分。再过5分钟,集合离开游乐园,是什么时间?为什么?
4、拨时间
师:刚才认识了那么多时间,下面我们动手拨一拨时间?老师报时间,学生上来拨:5时20分,学生说一说拨的对不对?(先拨时针,拨到5和6之间靠近4,再拨分针,拨到4)
师:同桌合作拨一拨
课件显示(6时45分10时5分)以及同桌合作拨一拨的要求
1、先拨时针,再拨分针。
2、一人拨,另一人说怎么拨。
3、拨完一起检查。
4、轮流拨时间。
同桌合作展示怎么拨的?(一人拨一人说)
四、总结
师:今天我们认识看时间几时几分。看时间,先看时针,时针走过了几,就是几时多,再看分针,分针指向几,分针走了几小格,就是几时几分。
师:快下课了,你能估计一下我们下课的大约时间吗?你是怎么看的?
师:下课!
小学数学教案 篇5
复习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能熟练掌握长度、面积、体积的计量单位,质量单位,时间单位等。能正确使用学过的计量单位解决实际问题。
2、熟练掌握有关计量单位之间的进率关系。
教学重点:
1、学生小组整理计量单位和进率。
2、熟练进行名数的改写。
教学难点:
使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计量单位的具体表象。
复习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篇由“小马虎”同学写的数学日记。(请一名同学读日记)
今天是20xx年4月29日,早上从睡梦中醒来已经7:30了,我立刻从床上爬起来,马上穿衣、洗脸、刷牙,不知不觉中已经过了20小时。该吃饭了,我端起一杯300L的牛奶一饮而尽,又吃了200千克面包和一个煎鸡蛋。吃过早餐,我便冲出家门,步行500千米到达学校!进校门的时候铃声刚刚响起!
师:你们笑什么?
生:他用的单位不恰当。
师:同学们观察还真是仔细,我们学习就应该细心、认真、一丝不苟。其实在我们日常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经常要接触到各种量,并且进行各种量的计量。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复习小学里面学习的一些常见的量和它们的计量单位。(板书课题:量的计量)
师:那请同学们找找这则日记中有哪些常见的量呢?(时间、长度、质量、体积)
二、分类整理。
师:我们还学过哪些量?它们各有哪些计量单位?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对我们所学过的量和计量单位进行分类整理。
过程要求:
1、由小组同学共同分类整理。
2、教师引导学生列表整理,并巡视课堂进行个别指导。
三、汇报交流。
各小组派代表上台充当小老师,讲解计量单位的进率和意义。并适当板书,老师作点拨处理,强调各单位间的进率和意义,并鼓励学生对发言同学提出建议或者意见。(每个小组汇报一种量)
1、长度。
(1)什么是长度?长度:两点之间的距离。
(2)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用字母如何表示?(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
(3)1厘米有多长?1分米有多长?1米呢?(用手比划比划)
(4)它们之间的进率是什么?(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米=100厘米)
2、面积。
(1)什么是面积。面积:物体表面(图形)的大小。
(2)我们学过哪些面积单位?(平方千米、公顷、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平方毫米)
(3)我们的教室面积大约是多少?用什么单位最合适?
(4)它们之间的进率。(1平方千米=100公顷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3、体积/容积。
(1)体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容积:容器所能容纳的物体的'体积。
(2)体积计量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升、毫升
(3)1立方厘米有多大?1立方分米有多大?1立方米呢?
(4)进率。(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升=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1毫升1升=1000毫升)
4、质量。
(1)常见单位:克(g)千克(kg)吨(t)
(2)进率: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
5、时间单位。
(1)常见单位:世纪、年、月、日、时、分、秒。
(2)进率:1世纪=100年1年=12个月1年=365天(闰年366天)
有31日的月份是:1,3,5,7,8,10,12。
有30天的月份是:4,6,9,11。
平年的二月有28日。闰年的二月有29日
怎样判断某一年是闰年还是平年?
(年份能被4整除的是闰年,不能被4整除的是平年,整百数年份能被400整除的才是闰年,如1900年虽能被4整除,但不是闰年。)
1日=24时1时=60分1分=60秒
(补充时和小时的概念区分。时是时间点,小时是时间段。)
教师补充:季度、旬、星期。每月分三旬:上旬(1至10日);中旬(11至20日);下旬(21日至月底)。
四、作业。
请同学们课后修改一下“小马虎”同学的日记。
小学数学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掌握加减混合计算的运算顺序。
2、用竖式正确计算加减混合两步式题,提高计算能力。
3、培养观察、比较、分析能力,养成认真审题、书写工整和格式规范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初步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能正确的`使用竖式计算加减混合运算式题。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你会填吗?
1、笔算加减法时相同数位要(),从()算起。
2、个位相加满十要向十位进(),个位不够减时,要从十位退()。
你会算吗?
60-24-16= 18+27+39=
先让学生说出运算顺序,再让学生列竖式计算。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教学例3。
出示主题图。
师:看校门口开来了一辆大巴车,仔细看,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了解信息,小组交流。
让学生说:有人下车,下车25人,有人上车,上车28人。
师:我们乘坐公交车要遵守乘车规定,有秩序的先下车再上车。车上原来有67人,根据上下车人数的变化,你能连起来说一说吗?
让学生把图意连起来说一句话:车上原有67人,下去了25人,又上来28人,现在有多少人?
师:同学们想一想,这道题该如何计算?充分发挥你的聪明才智,看谁的解决方法更好、更合理、更科学。
生:理解题意、独立解答。
小组交流、汇报板演。在练习本上写连写竖式。
比一比,看那种算法更合理、科学。让学生自己说一说。
口述:这道题都有什么运算符号?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让学生说)
讨论:用竖式怎样计算?这道题可以不可以把两个竖式连在一起写?这道题有没有简便写法?使学生初步理解明确因为被减数和减数不能交换位置,所以这道题不能交换位置计算。
学生动笔在小黑板上写算式,教师在下面巡视,找出几种有代表性的做法,可能有几种情况,可出示正确的做法。再出示学生中可能出现的两种情况,由学生判断有没有错,错在哪里。
拓展思维
这道题还有没有其它做法?
2、教学例4。
先说明和例3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和运算顺序。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指名说说计算过程。
提问:这道题竖式有没有简便写法?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五第6题,第5题。
师:哪位同学说说你的计算方法?
2、完成练习五第5题教师巡视、指导。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完成练习五第6题。观察了解信息,和同桌交流发现。独立思考并说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及时的练习,使学生巩固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
四、课堂总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又学会了什么?计算加减混合运算时需要注意什么问题?教师引导梳理。
生:认真思考,自由发言,谈自己的体会。
小结:加减混合的笔算试题,在笔算的过程中,把两个竖式写成一个竖式比较简便。计算的过程中能口算的要口算,这样可以提高我们的计算速度。
小学数学教案 篇7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铅笔有多长》(分米、毫米的认识)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在学习了厘米和米的基础上,认识分米和毫米。教科书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借助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引入对新的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的认识,并关注了对长度单位之间关系的学习。
【教学目标】
1、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认识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掌握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感受分米、毫米的实际意义,积累测量经验,初步发展空间观念。
2、能根据具体情境恰当选择长度单位,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进一步体会单位的实际意义,初步发展估测意识,并激发学生对测量学习的好奇心和参与测量活动的主动性。
3、通过寻找生活中“1分米”“1毫米”的事物,加强对分米和毫米实际意义的体会,并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实际测量,知道1分米、1毫米有多长,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能力。
难点:通过实际测量体会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同时,通过“估一估”、
“量一量”等活动,发展学生的估测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
学具:米尺,卡片,吸管,铅笔,剪刀,测量单
【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温故引新。
1、观看数学故事《偷吃红土的小象》。
师:请看数学故事《偷吃红土的小象》,看看在这个数学故事中能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数学思考?你有什么好办法?
2、回忆在测量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师:你觉得在测量时要注意些什么呢?周老师带来了现场留下的脚印,谁来测量?
生:测量并汇报,这个脚印的长度是10厘米。
3、揭示“分米”。
师:10厘米还可以用另一个长度来表示,它就是——1分米,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分米的认识。
师:你知道分米用字母怎么表示吗?
二、认识分米。(11:00之前必须结束)
1、在直尺上找出“分米”,揭示分米和厘米的'关系。
师:现在请你拿出直尺找一找1分米,并用手指比划出1分米的长度。
PPT 活动一:
在直尺上找一找1分米,并用手指比划出1分米的长度。
生汇报
师小结:借助直尺,同学们充分的感受了1分米的长度,如果要把1分米和10厘米用一个符号来连接,你会选择哪个符号呢?
师:很好!1分米=10厘米。
2、自主学习,进一步认识分米。
师:现在,我们对1分米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接下来请你拿出桌上的吸管,估一估这根吸管的长度比1分米长,还是短?
师:现在我们就利用这根吸管来继续研究1分米。请看活动要求!
PPT 活动二:
估 估一估1分米的长度。
量 用直尺量一量,进行调整后剪下1分米长的吸管。
找 用1分米长的吸管比一比,量一量长约1分米或几分米的物品。
生汇报
师小结:在今后的估计中,这些1分米、2分米、7分米(分别拿出吸管、文具袋,指出课桌的高)的长度都可以作为我们估计的标准和依据。
3、发现米和分米之间的关系。
师: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分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上学期我们还认识了米,那米和分米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请四人小组合作探究,试着在米尺上找一找,也可以借助吸管来研究。
PPT 活动三:
小探究
1米 ? 分米
生汇报
师小结:真棒!我们通过在直尺上找出1分米,用手指来比划1分米,还找到了生活中的1分米,相信同学们对分米已经有了充分的认识和感受!
三、认识毫米。
1、通过“量一量”,揭示毫米。
师:请用直尺在测量单上“量一量”铅笔有多长?
生汇报
师:不是6厘米吗?铅笔的长度比6厘米长,但是又不到7厘米,这时候就需要一个比厘米更小的长度单位来表示,它就是刚刚——毫米,用字母来表示。
2、通过自学,发现毫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
师:刚才我们一起对分米进行了研究,接下来请同桌之间用研究分米的方法,展开对毫米的独立学习吧!
PPT 活动四:
找一找 在直尺上找出1毫米。
比一比 用手指比划出1毫米。
看一看 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或厚度,大约是1毫米或几毫米。
想一想 1厘米=?毫米。
生汇报。
师小结:看来同学的收获可真多,通过自学,我们知道了1厘米=10毫米。
3、通过摞卡片,感受毫米、厘米和分米之间的关系。
师:刚刚我们说一张卡片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现在请你将3张卡片放在一起,这时的厚度大约是——3毫米,用手摸一摸,感受一下3毫米,现在把5张卡片放在一起,这时的厚度大约是——5毫米,再用手摸一摸!如果同桌两个人把所有的卡片合在一起,这时候大约是——10毫米,也就是1厘米,用手指感受一下10毫米的长度吧。
师:现在请看,周老师吧20张卡片摞在一起,这就是?30张卡片呢?90张卡片呢?再添10张卡片就是?
师:10厘米也就是——1分米!那看来1分米就是10厘米,也是100毫米!看来1毫米实在是太短了!不细心都注意不到,所以,在测量时一定要认真仔细!
师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新的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并且在老朋友米和厘米的帮助下,发现了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接下来就请你带着这些满满的收获,赶快帮黑猫警长找到偷吃红土的小象吧!
四、实际应用,解决问题
1、测量脚印
师:你觉得案发现场的这个脚印是哪只小象留下的?
生独自测量
师:看来确实是小象嘟嘟偷吃了红土,可是,你知道小象为什么要偷吃红土吗?
师:红土中有小象所需要补充的矿物质铜和盐,但是我们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想要的东西,不劳而获是不对的。
2、修改日记。
师:小马虎最近也学习了长度单位,他已经迫不及待的写了一篇数学日记,一起读一读吧!
今天早晨,我从2米长的床上爬起来,拿起1毫米长的牙刷刷完牙后,洗了洗脸,
用70米长的毛巾把脸擦干,吃过早饭去上学。来到学校,我坐在5分米高的凳子上,
拿出7厘米厚的语文书准备开始语文课。
3、选择合适的单位填空。
师:这两个算式请同学们今天回家后想一想,并把自己的想法说给爸爸妈妈听!
1( )-9( )=1( ) 1( )-99( )=1( )
4、全课小结。
师:谁来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师小结:看来同学们收获了很多有关长度单位的知识,其实长度单位不只是我们现在认识的这四个,还有比米更长的单位,也有比毫米更短的单位,这些长度单位都等着我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去探索、去发现!
五、板书。
分米、毫米的认识
米
1米=10分米 分米 d
1分米=10厘米 厘米 cm
1厘米=10毫米 毫米 mm
【小学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教案03-21
小学数学教案07-22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案07-26
小学数学教案(15篇)12-30
小学数学教案15篇07-29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3篇03-08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4篇02-24
关于小学数学教案3篇02-27
【推荐】小学数学教案4篇03-11
实用的小学数学教案3篇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