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大班教案范文汇编八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大班教案8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不同形状的楼房,感知房子有高有低;有尖有圆等不同的形状。
2、让孩子学习如何观察事物顺序的方法。
3、激发幼儿对拼贴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发展幼儿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
4、培养幼儿良好的操作习惯,保持桌面干净。
5、用舒适的方法握笔,享受大胆涂色的快乐。
活动重难点:
通过观察不同形状的楼房,感知房子有高有低;有尖有圆等不同的形状。学习如何观察事物顺序。
活动准备:
1、各种不同楼房PPT课件、玩偶小熊。
2、不同形状、大小和颜色的各种图形的蜡光纸若干。
3、胶水、白纸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大班美术公开课教案《美丽的房子》含PPT课件
3、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教师巡视及时表扬有进步和有创意的幼儿,并激发其他幼儿的.积极性。
4、展示幼儿作品,教师进行综合评价。
让幼儿把作品贴在后面的墙上,展示幼儿的作品并邀请家长一起来欣赏,相互交流。?
教学反思:
幼儿美术活动,是一种需要他们手、眼、脑并用,并需要把自己的想象和从外界感受到的信息转化成自己的心理意象,再用一定的美术媒介把它表现出来的操作活动。
大班教案 篇2
设计意图:
水是人类生命和健康的重要元素之一,没有水就没有生命,水是人类的宝贵资源,是生命之泉。通过活动让幼儿学习自己去发现问题、会主动地运用不同的途径去解决问题。特设计了以下活动。
目的要求:
1、尝试用不同的途径去寻找水源,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
2、学会从各种途径查资料,增加幼儿的知识面。
准备材料:
水果、蔬菜、鲜花、宣纸、各种榨汁工具、塑料刀、切菜板、餐具、电脑、制作课件、一大张中间画有水滴的`纸、一盒油画棒、书、分享器、磁带等
活动过程:
一、谈话活动引入。
师:“手脏了怎么办?”“那口渴了泥?”
师:“你们在那儿见过水宝宝?”
师:“水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都离不开它。”
二、探究活动:找水。
1、介绍活动的材料及要求:
师:“今天,老师准备了很多的材料,请小朋友找一找水宝宝躲在哪里?”“小朋友可以到每组玩一玩,用不同的方法找一找水宝宝。”
3、幼儿自由地分组操作活动:
A组:动手操作
①从水果中找水。(梨子、橙、西瓜、草莓)
②从蔬菜中找水。(西红柿、青菜、红萝卜、黄瓜)
③从其它植物中找水,如:花、仙人掌、芦荟。
B组:从图书里查资料、用分享器听有关于水的故事。
C组::从电脑中找有关水的资料。(下载有关江、河、湖、海、小溪、泉水、动物的奶等)
4、集中交流:(小朋友,快到这来,让我们把自己的发现告诉好朋友。)
(1)幼儿间互相交流探索中发现。
(2)提问:“谁来告诉大家,你发现水宝宝躲在哪里?”(课件)
师小结:小朋友真能干,有的做实验、有的从电脑、从书中查资料、还有的听事故,用各种各样的方法发现了水宝宝。水宝宝有的躲在植物的身体里、有的躲在了动物的身体里,还有的躲在了大自然里(总表)。
5、讨论有关水的问题引出下次活动内容,
师:“我们找到了水宝宝,大家有什么关于水的问题要问水宝宝的?”(根据幼儿的提问,用图画的形式记下网络图)
6、激发幼儿的下次探索的兴趣:
师:“小朋友刚才提了这么多的问题,下次我们也用更多的方法,寻找答案。”
大班教案 篇3
【设计意图】
在幼儿日常生活中美丽的瓷器随处可见,可他们却很少与之互动,美丽的瓷器怎么制作出来的呢?陶艺课程是我们幼儿园的园本课程,孩子们每次也只是与泥巴打交道,却从没有亲眼瞧见陶艺作品变成真正的陶瓷作品的过程。无意间翻到一本《会痛的泥娃娃》这本儿童心灵成长绘本,通过故事让孩子了解漂亮的瓷娃娃是需要经历火烤的考验,然而故事中的两个泥娃娃在面对同样的困难时,不同的选择造就了它们不同的命运。《指南》指出: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表现出的积极态度和良好行为倾向是终身学习与发展所必需的宝贵品质。要充分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帮助幼儿逐步养成积极主动、认真专注、不怕困难、敢于探究和尝试、乐于想象和创造等良好学习品质。大班的孩子在遇到困难时可以像泥娃娃那样坚强吗?一味的跟孩子们讲道理太干涩了,把道理放进故事中明显生动很多,通过这样的绘本旨在让幼儿知道成功有时候必须经过一些考验,不能一遇到困难就放弃。
【活动目标】
1.知道泥娃娃与瓷娃娃的关系及制作流程。
2.感知故事内容,学习泥娃娃在遇到困难时做到坚持不放弃的良好品质。
3.体验成功的喜悦,吸取失败的教训。
重点:能用自己的语言看图描述两个泥娃娃面对困难时的不同表现。
难点:学习泥娃娃坚持不放弃的良好品质。
【活动准备】
瓷娃娃图片若干、PPT、音乐。
【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片,了解瓷娃娃的质地。
1.师:“这些是什么?”“他们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2.师:“用泥做成的娃娃怎么就变成漂亮的瓷娃娃了呢?请你们看一看,你们能告诉我吗?”
(出示陶瓷制品的制作流程图片:初坯——素烧(8小时)——冷却(5小时)——上釉彩——釉烧)
小结:原来泥娃娃是需要这么多步骤才能变得如此漂亮呢,真不容易!
二、出示PPT,感受泥娃娃遇到困难选择放弃时的遗憾。
1.师:看!这是一位陶瓷匠大师,叫做赛利亚。他今天用一块陶土捏了两个可爱的泥娃娃呢!看上去怎么样?(黑黑的,没什么特别)
2.师:要想变成漂亮的瓷娃娃必须经历火烤,所以在赛利亚准备睡觉时帮其中一个泥娃娃涂上一层釉就放进火炉了。
3.观察泥娃娃的表情,猜测其心理变化。
师:泥娃娃表情怎样?为什么?此时的泥娃娃会和赛利亚说什么呢?赛利亚又会怎样劝说泥娃娃呢?他能坚持下去吗?
4.经验迁移:如果你遇到困难,你是会放弃还是努力克服,如果你是泥娃娃,你会对自己说什么?
三、理解故事,感受另一个泥娃娃为成功付出的代价。
1.观察图片,提问:
师:无奈的赛利亚只能将另一个泥娃娃放进烤箱,你们觉得这个泥娃娃面对火烤他会如何选择呢?
2.仔细观察泥娃娃的'表情,感受泥娃娃为达目标的坚定性。
3.师:“经过一个晚上火烤煎熬,现在的泥娃娃会变成什么样子呢?”
小结:“赛利亚还用颜料为瓷娃娃画上了美丽的衣服,弯弯的眉毛大大的眼睛,实在是太美了,摆在橱窗里小朋友看到都非常喜欢。”
四、情感体验。
1.“原先的泥娃娃现在会是怎样呢?”,幼儿猜测并说一说。
2.出事图片,帮助幼儿理解后悔,知道错过就是错过,只能让自己不再做后悔的事情。
3.播放音乐,出示两个泥娃娃的对比图,感受选择不同就会出现不同的结果。(通过对比两个泥娃娃的命运,知道不放弃、坚持到底才能取得成功。)
五、延伸活动
通过游戏体验,感知坚持就能得到胜利。
大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在网络活动中理解作品的内容,重点把握“野猫”的形象特点,并认识作者潜置于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构思倾向。
2.帮助幼儿进一步认识城市,并用反驳的方式纠正野猫所说的“城市”。
3.培养幼儿的想象与用语言归纳以及清楚表达观点的能力. (这篇童话以其奇特的构思见长。它通过野猫向森林里的'动物描述“城市”的经过,引导幼儿在幽默的笑声中认识城市,作品逆向思维式的叙事方法是低幼儿童作品不多见的。幼儿能理解滑稽、幽默的作品的,这个作品可以让幼儿在笑声中获得逆向思维和判断力的训练。)
活动准备
1.表现童话内容的图片。
2.大小积木、插塑、油泥等各种可供幼儿拼搭建筑以及表现城市的材料。
(图片有利于幼儿了解故事情节的连续性和故事人物的动态变化。以幼儿自己的能力建造一所“自己的城市”,只需他们熟悉的材料即可。)
活动过程
大班教案 篇5
目标
1 探索纸不同的折法与承受积木重量的关系。
2 能主动参与讨论,表达自己在操作中的发现。
3 能与同伴合作,较细致地进行操作活动。
活动前期经验
1 幼儿会折纸,学习画折痕的简笔画、写数字。
2 教师试试纸上能放几块积木,根据纸的强度选择用多大的纸。
——教师也是科学活动的参与者与学习者,因此科学活动前的准备也是教师自己科学探究的过程,对孩子将要做的实验教师自己反复多次地进行尝试,这样教师才能尽量多地预测到实验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活动准备
1 铅画纸若干(教师多备一些,用废旧的纸,但要平整)。
2 积木多块、小组记录表、粘纸小标记(贴在全班放积木最多的格中)。
3 每人四张纸:
第一张:尝试让纸站起来。(试过后大部分是不能再放住积木的)用于猜测:纸折叠后可摆放积木吗?
第二张:折起来尝试放积木。(有人能放多,有人少)用于分析比较:怎么样才能放得多。
第三张:用折两折的方法把纸折好。用于猜测:折叠后可摆放积木的数量。
第四张:备用。
——科学活动的材料准备非常重要,教师既要考虑到幼儿的使用情况,准备充足的材料,同时也要养成节约材料的好习惯,因此,在准备材料时要进行推理和测算。
活动过程
一、设置问题情景,引出“让纸站起来”的话题
——幼儿坐桌边,四人为一桌,两人为一个小组。既让幼儿都能看到教师的操作台,也便于后面活动时,幼儿能方便地分组,快速找到同伴。
1 出示纸,了解幼儿生活经验。
师:这是什么?纸有什么用?
师:你们能不能让纸站起来呢?每个人从桌上拿一张纸,想想办法,让纸能自己站起来。
——纸是幼儿生活中常见的材料,这个话题兼顾了幼儿的日常经验,同时又给了孩子从另一个角度思考“纸”的机会,引出了探索主题。
2 幼儿每人一张纸,尝试折、卷等方法,自由探索着让纸站起来的不同方法。
师:噢,你让纸站起来了。你是用折的方法。你折了几下啊?两下。你呢。数不过来了。你是用卷的方法。
3 小结让纸站起来的不同方法。
师:刚才小朋友用不同的方法让纸站起来了,看看谁的纸站得最稳?
——教师在指导中有意识地把个别孩子的操作法传递给全体幼儿,与此同时,教师的指导语中也透露出鼓励孩子想出不同的方法让纸站起来,哪怕只是折的次数的不同,这也为后面的活动打下了伏笔。
二、再次设置问题情景,引导幼儿探索
1 引导幼儿猜测纸折叠后能摆放积木。师:站起来的纸上能摆放积木吗?
2 幼儿猜测后,教师拿一块积木尝试,全体幼儿发现纸上是可以放积木的。
3 进一步引导幼儿猜测纸折叠后可摆放积木的数量。
——教师每一个提问之后,都不急于动作,而是留给幼儿思考的空间和时间。
4 鼓励幼儿尝试。
师:确实纸上能放积木。纸的哪种变化能让放的积木又稳又多呢?我们每个人可以用纸试试,看看用你的方法。可以放几块积木。
——用两种最常见的实验材料,让孩子有机会去发现并惊奇,与其说这是实验,还不如说更是游戏。
5 教师出示记录表,提出规则和要求。
师:两人一组试一试,每组一张表格。让我们把纸折的样子画在这个格中,猜的数量都记在“?”号的格子中。两人商量一下,一个记,一个放,也可以轮流放。
6 幼儿将自己的猜测记在格子里,
7 分组尝试将纸折叠后可放多少块积木。
——探索性的科学教育就是让孩子像科学家一样去研究,而记录正是这种活动的标志。通过记录,可以了解孩子的原有经验和真实想法。让孩子对实验前后的记录做个对比。更加有冲击力。
三、讨论,再次进行实验
1 幼儿搬椅子转成半圆坐。一起参与讨论。
——通过前面的游戏,孩子们已经感受到了神奇和惊讶,他们现在还不知道。讨论后的活动会使他们的实验更精彩。
2 出示不同幼儿折的纸,引导观察比较。
师:怎样才能放更多的积木?
——这次的讨论对后面的实验以及实验会给幼儿带来的惊喜,有很重要的作用,因此,要集中幼儿的注意力,排除不必的干扰,形成讨论的氛围,从而将个体的`经验转化为集体的经验,让孩子获得新信息,修正自己的操作方法。
师:通过交流,我们发现纸折的次数不能太少。也不能太多;要把纸对齐折;先让纸自己能站稳,再小心地轻放积木,不能碰桌子。
——教师的小结语也是经过提炼的,不仅仅是大家的发现,更是对下一步实验的规则要求,只有这样才能使孩子的实验更具科学性。
3 设置挑战,再次尝试。
师:刚才,我们在纸上放得最多的是14块积木,现在大家换张纸重新折,再试一次,比一比哪组小朋友放得最多。
4 教师出示记录表,提出第二次记录的要求。
师:两人一组一张表格。选择一种方法进行实验。
——提出记录的要求,培养记录的习惯,对实验很重要。
四、交流
1 细心地用自己的方法对结果进行记录。
师:把纸的折法记下来,把放积木的结果也记下来。
——孩子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孩子总是希望自己的猜测是对的,一旦发现自己的猜测出错,往往不愿意面对,因此在培养幼儿的科学素养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对科学实事求是的态度。
2 表达自己的实验结果与发现。
师:你和好朋友在实验的时候用了什么方法?放了几块积木?说给我们听听。
——在活动中,孩子感受到哪些内容是值得记录下来的。
大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能理解故事《下雨之前》。
2、知道有许多动物都有预测气象本领。
3、了解气象与动植物的行为反应之间有一定联系。
4、在活动中教育幼儿从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动、植物在下雨之前的变化,了解天气状况。
活动重难点:
重点:听讲故事,了解动植物气象预报天气的方式。
难点:说说还有哪些动、植物能够预报天气,怎样预报的?
活动准备:
1、教学挂图《下雨之前》。
2、幼儿用书《找不同》。
3、含羞草、南瓜苗图片。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谈话引入课题:小朋友,你们想知道一些动物有预报天气的本领吗?(如:蜻蜓、小鱼、蚂蚁),它们是怎样预报天气的呢?请听故事《下雨之前》。
二、活动指导
(一)听讲故事《下雨之前》。
1、教师出示挂图,讲述故事内容。
2、讨论:
(1)故事中谈到哪些小动物?(小公鸡、小蜻蜓、小鱼、小蚂蚁)。
(2)下雨之前,小公鸡感到怎样?(又闷又热)
(3)小公鸡走着走着,看到谁飞得很低?(小蜻蜓飞得很低)
小蜻蜓为什么飞不高呀?(天快下雨,空气里有许多水汽、小飞虫的翅膀沾满了水气、飞不高)。
(4)小公鸡又看到了谁游到水面上?(小鱼)
小鱼为什么要游到水面上?(小鱼在水里觉得很闷到水面吸收新鲜空气)
(5)小公鸡又看到谁在往高处上搬运东西?(小蚂蚁)
小蚂蚁为什么要往高处搬运东西呀?(小蚂蚁说:天快下雨了,我们家原来住的地方太低会被水淹没的)。
3、教师小结:小公鸡走出家门想去玩一会儿,看到小蜻蜓飞不高,小鱼游到水里,小蚂蚁排着长长的队伍,正往高坡上搬运东西,打听到天快要下雨了,就连忙跑回家了。当我们看到这些小动物有这种动态时,就知道天气要变化了对吗?
(二)讨论
1、教师:你还知道有哪些动物能够预报天气呢?它们是怎样预报的?
启发幼儿说:还有青蛙、蚯蚓在叫,好象在唱歌。
2、教师:植物可以预报天气吗?你觉得哪些植物可以预报天气?(有含羞草、南瓜苗儿)边讲边出示图片,让幼儿观察。
3、教师:这些植物在天气变化的时候,会有什么的反应呢?教师告诉幼儿,含羞草的反应是半开半含,南瓜苗儿往下垂。
(三)德育教育: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注意,观察这些动物或植物的.动态,从小学会观察、探索,做个气象员,为人民服务好吗?
(四)比一比。
幼儿翻开幼儿用书《找不同》,教师:左右两幅图有4处不一样的地方,请你找一找并圈出来,比一比谁找得快?谁找到的不同多?(教师评讲幼儿练习)
三、活动结束
简要小结:通过学习《下雨之前》,知道有许多动、植物有预测气象的本领,我们要学会观察、探索,了解天气的变化状况好吗?
大班教案 篇7
教育目标:
1、欣赏作品,感受丰收的鱼景,初步理解上下重叠遮挡的关系。
2、尝试用勾、点、染的方法表现画面内容,体验合作创作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实物鱼若干、竹筐、盆。
2、捕鱼撒网的视频;音乐。
3、吴冠中作品《鱼海》;毛笔、墨等国画工具材料。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实物(将竹筐中的活鱼倒进大盆中),激发幼儿兴趣。
“你们在哪里看到过这么多的鱼?”
“还有谁看到这么多的鱼会很高兴呢?”
2、播放“渔民捕鱼”课件,介绍画家与他的家乡以及作品的由来。
“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教师介绍作者画家爷爷吴贯中。
3、师生欣赏作品《鱼海》,帮助幼儿感受和理解作品中上下重叠遮挡的关系。
“你们知道这里有多少鱼呢?我们一起来数一数?”(有的鱼能看到眼睛,有的鱼只能看到尾巴,有的鱼能看到肚子……)
“为什么有的鱼只能看到眼睛,或只能看到尾巴呢?”
(这里的'鱼太多了,都上下重叠在一起了,所以画家爷爷给画取了个名字就叫《鱼海》,为什么叫鱼海呢?)
4、教师重点介绍眼睛和鱼背的画法。(勾、点、染)
“这幅画最亮得地方在哪里?”“那眼睛怎么画才最漂亮?”
“鱼背可以用国画中的哪种方法来画?”
5、教师小结,介绍写生方法。
“今天,我们几个小朋友合作,把我们这里很多很多的鱼画下来”幼儿合作写生“鱼海”。
6、幼儿自由创作(播放背景音乐),教师巡回指导。
7、相互欣赏展示作品。
大班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认识黑色食品的种类,了解其丰富的营养价值。
2、乐于与同伴分享生活经验。
环境与材料
1、每个幼儿带来一种自己认为有营养的食品。
2、教师带来几种黑色食品。
3、《科学》下P1。
一次备课
一、了解原有经验1、问幼儿:哪些食品有营养?为什么?
2、鼓励说得正确的幼儿,并纠正幼儿不正确的饮食习惯。
二、黑色食品有营养1、出示几种黑色食品,让幼儿认识。
2、提问:你认识的黑色食品还有哪些?它们对人体有什么好处?
3、教师介绍黑色食品的营养。
4、请幼儿品尝一些黑色食品,进一步了解它的味道、口感。
5、请幼儿将带来的食品按颜色进行分类。
三、观看画册《黑色食品》
1、看图说说图中都有什么黑色食品,它们有什么特点和营养。
2、让幼儿知道吃什么食品搭配对人体有好处?
3、引导幼儿合理搭配食品,让身体得到均衡营养。
活动反思:
课前,我没有上网查查关于黑色食品的鉴定,所以,当孩子问我可乐是不是的`时候,我只能告诉他们不是,却不能说出原因,孩子接受的很勉强。所以,下次我应该先自己了解,做好充足的准备,才能给孩子讲解。
【大班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教案07-22
礼仪教案大班11-01
(热门)大班教案09-05
大班树的教案11-10
大班音乐教案08-14
大班儿歌教案01-18
(精)大班教案11-20
大班美术教案11-03
大班健康教案06-15
大班活动教案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