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时间:2023-05-11 09:47:38 教案 我要投稿

实用的中班科学活动教案四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班科学活动教案4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实用的中班科学活动教案四篇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感知气球的特点,和它给我们带来的快乐。

  2、探索各种不让气球飞起来的方法,体验胜利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普通气球(人手一只)氦气球(人手一只)

  2、活动课件。

  3、打气筒。

  4、辅助资料箱:长棍、双面胶、透明胶、尖刀、扭扭棒、废旧盒子、罐子、吸管、废旧光碟、废旧用纸、卷筒纸芯、海洋球、乒乓球等。

  活动过程:

  一、ppt引入。

  ——(出示ppt聊聊气球)你们在什么地方看到过气球?

  (幼儿泛讲)

  二、第一次玩气球(普通气球)

  ——瞧,我这里有这么多的气球,想不想玩啊?等会你们在玩的时候动动脑筋,找一找,这气球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幼儿教师一起游戏)

  ——来,让我们的气球休息一下吧,我们也来休息一下。

  ——诶?你找到什么特别的'地方了呀?你是怎么发现的?

  ——那气球里面到底有没有东西呀?

  小结:原来气球里面是有气的。

  三、第二次玩气球(氦气球)

  ——我看你们都这么喜欢玩气球,来我再多给你们一些玩玩吧!

  (幼儿教师一起游戏)

  ——你发现我们现在玩的气球和刚才玩的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了?

  小结:原来这两种气球里面装的气是不一样的。

  四、提出挑战。

  ——这气球很调皮,你手一松,它就飞起来了,越飞越高。那有什么好方法可以让这气球留在你的身边,飞不起来?

  除了我们提到的资料箱里的资料以外,只要你需要的话,我们教室里所有东西,你都可以请它来帮帮助!

  (幼儿操作,教师指导、记录)

  活动延伸:

  ——你们的方法都胜利了,可是我遇到问题了,瞧!我的气球上也绑了东西,可是怎么一放手,它还是会飞起来呢?

  (幼儿泛讲)

  ——有兴趣的小朋友可以一起来研究一下!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学习在众多物品中找出相同特征的物品放在一起。

  2.在操作活动中感知和探索分类的规律。

  3.体验帮助别人的快乐。

  活动准备:

  苹果、西瓜、梨、小椅子、碗、勺子、青菜、西红柿、南瓜的卡片若干、红、黄、绿色的货架各一个、三个篮子(其中货架、篮子都贴好双面胶)等。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兔宝宝们,今天天气不错,兔妈妈带你们去逛超市好吗?

  放音乐带幼儿进入教室走一圈问:“兔宝宝你们去过超市吗?”“超市里都有什么呢?”(幼儿回答)

  2.超市里到底有什么呢?走,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

  放音乐《逛超市》幼儿进入活动场地坐好。

  二、基本部分

  1.熊叔叔的超市到了,我们一起来看看熊叔叔的超市里有什么呢?

  教师出示物品,请幼儿用完整的话说出来。如:红红的苹果,又大又圆的西瓜

  2.引导幼儿按物品的颜色分类

  兔宝宝们真聪明,可是你们看!这么多的物品乱七八糟的堆在一起太乱了,我们来帮熊叔叔摆到货架上吧!但熊叔叔有一个要求:这些物品我们要按照它们的颜色,分别放在与它们颜色相同的货架上。

  教师示范:像这个大苹果是红色的我们就应该把它放在红色的货架上。这个小椅子是什么颜色的?(绿色的)那我们就应该放在绿色的货架上。

  3.幼儿操作:按物品的颜色分类

  4.师幼共同检查是否有错误出现。

  5.引导幼儿按物品的类别分类(分为水果、蔬菜、日常用品)

  刚才熊叔叔告诉我说:它很感谢我们的'兔宝宝,但是我们按颜色摆放不利于顾客选购它想让我们按照物品的类别分别摆放在这三个篮子里。

  6.教师示范,幼儿操作。

  7.师幼共同检查是否有错误出现。

  小朋友都分对了,熊叔叔为了感谢我们小兔宝宝,它要奖给每个兔宝宝一颗小星星。(给幼儿分发小星星)

  8.巩固游戏,教师与幼儿玩游戏。

  刚才妈妈也觉得我的兔宝宝们表现的非常棒,为了奖励你们,妈妈要和宝宝们玩一个“狼和小兔”的游戏,但我有一个要求,但你们听到大灰狼来了的时候,就要躲在与你身上带的小星星一样颜色的圆圈里,如果谁跑错了圆圈,谁表示被大灰狼抓住了。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3

  设计意图

  螺丝在生活中随处可见,触手可及,无论是小朋友的玩具,还是家中的家用电器,或者是汽车、自行车上,都有他们的身影。中班的孩子对周围的环境和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并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螺栓和螺帽这种拧拧转转的物体很容引起他们的兴趣和探索欲望,因此,我设计了“拧拧看”这科学探索活动。

  活动目标

  1、在愉快的活动中认识螺丝,了解螺丝的作用。

  2、学会为螺丝和螺帽配对,探索螺丝的拧法。

  3、积极投入到探索活动中,初步体验合作获得的成功。

  活动准备

  1、各种型号、材料(铁制和塑料)的螺丝,螺丝组合玩具。

  2、带有螺纹的物品,如不同口径的饮料瓶颈和瓶盖,灯泡和灯座,能拧的笔和笔帽等。

  活动过程

  一、手指游戏“小白兔”,活动小手

  师:小朋友们,伸出你们的小手,我们一起来活动活动小手。

  师幼一起说儿歌边玩手指游戏。

  (评析:让幼儿充分活动小手,为后面的拧螺丝环节做准备。)

  二、游戏导入,引出主角

  激趣:玩具车坏了,谁来帮忙修下?

  提问:玩具车是怎么连接起来的?(出示螺丝)

  小结:从孔里穿进去再拧起来,拧拧紧就能把汽车装好,螺丝的本领真大。

  (评析:兴趣是幼儿产生学习动机的重要因素。请幼儿来当修理工,把汽车零件通过螺丝连接,变成一辆消防车,激发幼儿想玩、想探索的欲望,同时也引出了本次活动的主角——螺丝。)

  三、活动操作,深入探索

  1、交代操作要求。

  师:请小朋友们想一想,你们见过这些螺丝吗,在哪见过,请你比一比,这些螺丝有什么地方不一样,再拧一拧,看看能不能把它们分开,能分开和不能分开的分别放在两个筐子里。

  2、幼儿操作。

  师: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螺丝能拧开吗?分开放,分别放在两个筐里。

  交流操作结果。

  师:发现了吗,什么地方不一样?能拧开吗?拧开后变成了几部分?

  小结:原来螺丝由螺栓和螺帽组成,螺栓上和螺帽里都有螺纹。张大嘴巴的是螺帽,他和螺栓是一对好朋友。螺栓和螺帽能紧紧的咬合在一起连接固定物体。

  (评析:这一环节设计了三层次的探索:首先让他们想一想,生活中在哪见过螺丝;其次,比一比,发现、认识螺丝的外形特征,拧一拧分一分,知道螺丝的主要结构;最后,通过集体交流分享操作结果,统一认识,构建新知识。这一环节的操作是本次活动中幼儿与操作材料的首次互动,操作任务简单明了,使孩子们体验到了发现的乐趣和获得新经验、新知识的快乐。)

  螺栓螺帽配对找朋友。

  (1)提问:螺帽和螺栓是一对好朋友,你们能把它们连在一起吗?看谁找的又对又多。

  (2)幼儿操作,交流操作结果。

  提问:为什么能拧到一块儿?成功了吗?成功了几个?你是怎么给它们找到好朋友的?

  (3)小结:粗螺栓配大螺帽,细螺栓配小螺帽,拧在一起不大不小正合适。

  (评析:这是本次活动的难点。通过与操作材料互动以及与同伴交流分享操作经验,孩子们自然而然的总结出了螺栓与螺帽匹配的.方法。在孩子们不断的探索中,将整个活动引向高潮。)

  四、联系实践,感悟提升

  1、介绍自己找到的螺丝物品。

  (1)提问:你们回家找到哪些地方用到了螺丝?谁来介绍一下,这些地方的螺丝是干什么用的?

  (2)小结:螺丝虽小,但是很有用,向外面的吊车,如果少了螺丝就很危险,小椅子少了螺丝,我们就坐不成了。

  2、玩螺丝组合玩具。

  (1)交代操作要求。

  师:两个小朋友合作完成一架小飞机或小汽车,看哪组完成的又快又好。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3)交流、展示作品。

  师:你们完成了吗?你们是怎么合作的?

  (评析:在这个环节中,让孩子不仅亲身感受到了螺丝作为连接好帮手的方便、牢固,而且体验到了同伴合作获得成功的快乐,实现了教育在生活中的延伸,体现了本次活动的教育价值。)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4

  活动准备

  放大镜、P PT、图片等。

  活动目标

  感受放大镜为我们生活带来的便利。

  了解放大镜具有放大物体影像的功能,并会正确使用放大镜。

  活动过程

  一、游戏:找找小瓢虫

  (一)、出示图片,请幼儿从中找出小瓢虫,并用笔圈出来。

  设计意图:幼儿人手一张小图片,边找小瓢虫,边用笔圈出来。教师在设计图片时,有意识地将小瓢虫画得非常小。不仅如此,还“混”入了一些颜色、形状与小瓢虫相似的草莓,在增加趣味性的同时,让幼儿意识到“看起来有点困难”,为后面的活动埋下伏笔。

  (二)、讨论与验证(结合PPT画面):

  1.你找到小瓢虫了吗?它们分别躲在哪里?

  设计意图:由于画面大、小瓢虫分布分散且没有规律,这给幼儿的观察以及表述都设置了难度。因此,当幼儿表述不清楚的时候,教师在PPT画面上添加了网格。网格的出现无疑给幼儿搭建了“脚手架”,既可引导幼儿结合网格,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初步了解有序观察的方法,又便于幼儿用语言进行表达。

  2.找对了吗?有什么办法能够让我们看得更清楚?

  设计意图:由于图片上的小瓢虫太小,因此,幼儿产生了争论:有的觉得图片中有许多小瓢虫;有的觉得里面有一些不是小瓢虫,好像是草莓;有的则模棱两可,无法给出确切的答案。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很容易联想到“放大镜”。工具的出现显得顺理成章。

  3.使用放大镜进行验证。

  设计意图:此时幼儿对于放大镜的使用都基于原有的经验。有的幼儿将放大镜贴在图片上;有的幼儿将放大镜贴着自己的眼睛;当然也有的幼儿会不断地调节放大镜与图片之间的距离,以求看得最清楚。无论幼儿如何使用放大镜,教师都要给予积极的鼓励,因为幼儿在使用的过程中,确实感受到了放大镜具有放大图片的功能,只有使用放大镜,才能让我们看清楚图片上的小瓢虫。

  (三)、小结:放大镜真神奇啊!原本小小的图案在放大镜下会变大,让我们看得更加清楚。

  (四)、一共找到了几只小瓢虫呢?让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吧!

  设计意图:结合PPT,再一次引导幼儿能够运用先前的好方法——在网格的帮助下,按照一定的顺序数数,以巩固有序观察的方法。

  二、这些瓢虫一样吗

  (一)、你们找到的7只小瓢虫都一样吗?用刚才数数的好方法,再用放大镜仔细地看看,把相同的`小瓢虫找出来。

  设计意图:此环节主要帮助幼儿梳理两个问题,一个是放大镜的使用方法,这是本次活动的重点,也是难点。另一个是鼓励幼儿能够在放大镜的帮助下,运用先前有序观察的方法,观察、比较小瓢虫。因此,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教师可将个别幼儿使用放大镜的好方法用旁白的方式给予其他幼儿提示,如:××小朋友还会上下移动放大镜,估计在调整距离,使自己能够把小瓢虫的样子看得更清楚……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需要恰当地把握好语气、语调及音量,使自己的旁白既不影响幼儿的观察,又能起到提示的作用,让幼儿学会正确使用放大镜的方法。

  (二)、其他几只小瓢虫长得什么样呢?你们看清楚了吗?

  (三)、相互验证、交流。

  设计意图:在验证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再次帮助幼儿梳理放大镜的使用方法,还可以通过过程性的小问题:用刚才的好方法,从小瓢虫头部开始看起,一点一点往下看,比比两只小瓢虫是不是长得一模一样?帮助幼儿再次巩固有序观察的方法。

  小结:原来拿着放大镜看东西也是有方法的。

  三、有用的放大镜

  (一)、平时谁会使用放大镜?为什么要使用放大镜?

  (二)、结合幼儿的讨论,介绍放大镜在生活中的使用(播放PPT)。

  设计意图:放大镜作为一种工具,在生活中的使用非常普遍,因此,了解放大镜在生活和工作中的使用是为了让幼儿进一步体验放大镜的功用,加深幼儿对放大镜的了解。

  小结:聪明的人们发明了这么有用的小工具——放大镜,为我们的生活服务,使我们的生活更方便。

  四、延伸

  继续使用放大镜观察各种小昆虫。

  寻找生活中其他有用的小工具。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11-16

精选中班科学活动教案3篇04-27

【精华】中班科学活动教案三篇04-27

【热门】中班科学活动教案四篇04-28

【热门】中班科学活动教案4篇04-28

【精品】中班科学活动教案四篇04-10

【精华】中班科学活动教案4篇04-12

【必备】中班科学活动教案四篇06-01

【推荐】中班科学活动教案四篇06-11

精选中班科学活动教案4篇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