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案

时间:2023-05-17 09:32:53 教案 我要投稿

实用的科学教案范文集合8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科学教案8篇,欢迎大家分享。

实用的科学教案范文集合8篇

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⒈、大胆尝试和探索,选择合适的材料调制泡泡水。

  ⒉、尝试用不同形状的工具吹泡泡,感知泡泡的大小、形状和色彩。

  材料准备

  ⒈、不同形状的吹泡泡工具(自制的,用细铁丝弯成各种形状)。

  ⒉、清水、盆、各种容器。

  ⒊、洗洁精、洗发露、洗衣粉、洗手液、沐浴露等。

  指导要点

  ⒈、引导幼儿认识各种材料及其特性,观察幼儿对所提供的各种材料是否感兴趣。

  ⒉、能大胆尝试和操作各种材料调制泡泡水,在实践操作和对比中发现哪种材料更合适吹泡泡。

  ⒊、能大胆选择不同形状的工具吹泡泡,观察吹出泡泡的形状、大小、色彩等特征。

  ⒋、鼓励幼儿大胆讲述自己的发现和感受。

  实施步骤

  出示各种材料,说出游戏内容,激发幼儿的操作兴趣。逐一引导幼儿观察、讲述各种操作材料的名称、作用和使用方法。简单讲解操作要求和方法,引导幼儿自己选择、尝试和操作,运用观察、对比的方法知道哪种材料最适合吹泡泡。在调制好泡泡水后,引导幼儿自由选择不同形状的工具吹泡泡,感知、发现最适合吹泡泡的工具。在操作过程中,鼓励幼儿分工、合作、协商,教师作为观察者、支持者,当幼儿出现问题或困难时,给予相应的提示和建议,让幼儿自主探索、发现和改进,从而获得相应的技能和经验。

  反思分析

  泡泡是晶莹透亮、轻盈神奇的,吹泡泡游戏是幼儿熟悉和喜爱的。从幼儿的生活出发,从幼儿的兴趣出发,所以幼儿非常喜欢,表现得很积极、认真。幼儿在调制泡泡水时遇到了一些问题:由于幼儿缺少经验,加入的洗洁精量太少,怎么也吹不出泡泡来,幼儿有点失去兴趣和信心,想放弃时我及时地给予了指导,请幼儿多加些洗涤用品,把水调得浓稠些再试试。当幼儿再次尝试后终于成功时 ,幼儿显得非常兴奋,这要比玩买来的泡泡玩具更开心,更有一种成功的满足和喜悦。在玩吹泡泡游戏时,幼儿只享受在吹上面,没有有意识地去观察泡泡的.形状、颜色,也没有感知什么形状的工具容易吹出泡泡来。此时我又及时地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思考和比较,在玩中感受到了泡泡的多姿多彩,发现泡泡的产生过程,从而不断提高了幼儿的操作、判断能力,丰富幼儿的审美情感。

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认识1元内的人民币,能说出它们的名称,知道它们的面值是不同的;

  2、初步掌握用货币购物的基本常识;

  3、教育幼儿爱护人民币,养成不乱花钱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每人一个学具盒,内有元、角、分的人民币若干。实物投影仪。在游戏区布置银行、商店。

  活动过程

  1、以谈话方式导入课题,激发幼儿的兴趣

  教师出示一些学习用品:小朋友你们用的这些东西是谁给你买?你们想不想自己学着到商店里去买呢?想自己去买,就必须认识钱,现在我们来一起认识钱。

  2、幼儿分类操作,区分硬币和纸币

  (1)请小朋友摸摸、捏捏、看看这些钱有什么不一样?

  (2)幼儿操作回答,教师总结:圆圆的、硬硬的叫硬币。长方形的,像纸一样的叫纸币。

  (3)请幼儿把纸币和硬币分开。

  3、认识钱币的面值

  (1)观察硬币的不同

  请幼儿观察1元、5角、……的硬币,说说它们有什么不同?

  教师小结:这些硬币的大小不一样、颜色不一样、图案不一样、数字不一样。

  (2)认识硬币的面值

  幼儿认识硬币的面值,每个硬币上都有一个数字,数字后面有个字。教师取一枚硬币放在投影仪上,请幼儿观察。这里有数字“1”,后面有一字“元”,这枚硬币是1元,用同样的'方法认识其它面值硬币。

  (3)认识纸币的面值

  通过玩《纸币找朋友》的游戏来认识纸币的面值。

  玩游戏《看谁拿得对》:教师说出1元内的某种人民币的名称,幼儿迅速从学具盒中取出相应的硬币和纸币。

  4、玩购物游戏,学习基本的购物常识

  玩法:一名教师扮银行工作人员,一名教师扮商店营业员,幼儿扮顾客,幼儿去银行取钱(不超过1元),再去商店买物品,想好买什么。游戏可变换角色进行。可请能力强的幼儿扮演银行工作人员和商店营业员。

  5、教师讲评

  (1)请幼儿讨论:你用多少钱买了什么东西?

  (2)买东西剩的钱该怎么办?

  (3)教育幼儿要爱护人民币,不要乱花钱。

  活动延伸

  1、教师带幼儿到超市购物。

  2、家长为幼儿提供购买物品的机会,教育幼儿要爱护人民币。

  活动评析

  该活动属于“个别探究——集中研讨式”的设计。在本次活动中,通过让幼儿摸摸、看看、分分、说说,发现了硬币和纸币的不同和相同之处,充分体现了幼儿在自我操作中获得了知识。本次活动以游戏为主,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初步掌握了购物的基本常识,引导幼儿养成不乱花钱的好习惯。

科学教案 篇3

  探索活动

  泡泡真好玩 教师:刘舫年龄班:大班

  吹泡泡是小孩子们最喜爱的游戏。根据孩子这一特点我和大班展开了《泡泡》的研究活动。好玩的泡泡从哪来?泡泡都是圆的吗?怎么吹出最大的泡泡?围绕着一系列的问题我们的活动拉开了帷幕。

  活动预设了两个目标:

  一、有计划的尝试用各种洗涤用品及液体调配泡泡水,通过实验验证结果。

  二、小组合作选择可行的材料制作不同形状的泡泡器,验证我们的猜测。

  在讨论活动中,孩子们提到了很多可用于制作泡泡水的原料,然而用什么调出的泡泡水吹出的泡泡最大的问题让我们有了将各种洗涤用品相结合的想法。

  在激烈的设想与猜测后,孩子们开始了为本次探究活动做计划。孩子们凭借自己的经验在计划表中用绘画、简单文字、基本符号的形式标注了本次试验所需要的材料。而这次计划是以小组形式进行的,孩子们已经有了小组合作的经验,很快他们便做出了分工,“你来画画,我来写字,你们都把自己的名字写在表格上……”

  我们的猜测是否成功呢,这当然需要论证才能揭晓答案。第二次活动中每个小组的成员们将计划中提到的材料纷纷从家里带来,有的带茶水、矿泉水、有的带洗手液、洗发水、还有的'带了白糖和油。大家准备着进行一场“最后的较量”。

  很快结果证实了,孩子们发现他们用的方法都可以吹出泡泡,但是最大的最结实泡泡是甘油和洗衣液调制出来的……关于甘油的作用是什么,这个问题我们留给了孩子去自主探索。

  孩子们交换着好朋友自制的泡泡水,吹得不亦乐乎。

  泡泡真好玩

  泡泡真好玩

  活动反思:

  这个活动是围绕着孩子的兴趣展开的。对于大班的幼儿有挑战的活动更能调动他们的参与活动的主动性。而在活动中,不会体现个体差异,因此每个孩子都能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经验及自信。活动以合作形式的介入,目的在于培养幼儿的社会性,学会合理的分工是完成任务的保证。孩子们通过主动参与实际操作获得的经验更直观更深刻。作为教师更多的是给与孩子成功时的肯定与失败时的鼓励。

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喜欢与常见的树叶玩游戏,发现它们的特点。

  2、游戏中感知6以内数与量的对应关系。

  活动准备

  1、课件准备:柳树、梧桐、枫树、银杏、松树、鹅掌楸的树叶图片,1~6点卡,1~6数字卡片,6种动物图卡。

  2、纸面教具树叶图卡,1~6点卡,1~6数字卡片,6种动物图卡。

  3、经验准备:发动家长与幼儿一起收集不同种类的树叶,幼儿人手2~3种树叶,每种树叶6片。

  活动过程

  教师出示树叶图片,引导幼儿认识几种常见的树叶。

  ——小动物到森林里玩,捡了一些好看的树叶,可它们不认识。

  ——小朋友来说说,这些树叶的形状像什么?

  ——你认识它是什么树的树叶吗?

  小结:枫树叶子像鸡爪,柳树叶子像眉毛,松树叶子像尖刺,银杏树叶像小扇,桐树叶像手掌,鹅掌楸叶像衣。

  出示相关动态图片,引导幼儿形成6以内的数字概念。

  1、教师出示每个小动物的图片,再出示不同数量、不同品种的树叶,引导幼儿点数;

  ——每个小动物都捡了几片、什么叶子?

  2、教师再出示点卡和数字卡片,请个别幼儿匹配出相对应的点卡与数字卡。

  教师和幼儿玩“树叶商店”的买卖游戏,引导幼儿给自己收集来的树叶归类,进行点数。

  1、教师说出自己想买的树叶的名字和数量,鼓励幼儿拿出对应树叶;

  ——我想买4片银杏叶,你能帮我拿出来吗?

  2、熟悉玩法后,教师尝试不直接说出树叶名称,而是说树叶的主要特征,引导幼儿根据特征准确地找出树叶;

  ——我想买黄色的、像扇子一样的树叶,你能帮我拿吗?

  3、也可交换角色请幼儿来买。教师卖树叶时请幼儿检查卖得对不对。

  4、幼儿两两分组玩“买卖树叶”的`游戏。

  活动延伸

  区域活动

  1、在角色游戏中开“树叶超市”:将树叶分别装在小盘子里,布置成超市。幼儿自由选择做营业员或顾客,进行“树叶超市”的角色游戏。“顾客”描述出树叶的特征与数量,“营业员”准确找出“顾客”需要的树叶。

  2、玩智力游戏:树叶躲猫猫。

  准备:幼儿常见的树叶若干,如银杏叶、柳叶、鹅掌楸叶、枫叶、梧桐叶等。

  玩法:

  1、教师出示树叶,请幼儿说说树叶的名称。

  2、教师当魔法师,幼儿闭上眼睛后,教师迅速拿掉(或者增加)一片树叶,然后请幼儿睁开眼睛看看,说出什么树叶不见了(或者增添了什么树叶);也可以将其中的两片树叶交换位置,请幼儿说出什么和什么换了位置。说对的幼儿当魔法师。

  提示:此游戏可提高幼儿的感知辨别力、记忆力,可根据幼儿的能力增加或减少树叶的类型。

  活动提示

  此活动列举的六种树叶,可根据当地的树叶资源进行品种上的替换。

  张贴图卡点数环节,可根据需要反复进行,给更多幼儿操作的机会。也可以为每个幼儿准备1~6的点卡与数字,看图卡在自己的桌子上匹配相应的点卡与数字,以便教师了解每名幼儿的学习情况。

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 探索不在一条支线上的三根彩棒稳定站立的现象,初步感知三角架的原理。

  2、 了解三角架现象在生活中的运用。

  3、 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探索的欲望。

  活动准备:

  彩棒若干、皮筋若干条、水彩笔、白纸。

  活动过程:

  一、自由玩棒

  指导:请小朋友想办法让彩棒站起来。(可以用小皮筋帮忙)

  师: 小朋友们,今天陈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东西,我们来看一看都有什么呀?(彩棒 线 皮筋)那你们想喝彩帮做游戏吗?我们现在就来和彩棒做游戏,请你们动脑筋想一想,怎样才能让彩棒自己站起来?你可以请托盘里的皮筋和线来帮忙。赶快来试一试玩一玩吧。(幼儿操作,教师巡视)都站起来了吗?站起来的小朋友请停下来,你的彩棒是怎样站起来的?那小朋友请你看看别人的再看看自己的,你们的彩棒一样吗?哪里不一样?(引导幼儿发现有的彩棒下面分开了,有的没有分开。)彩棒下面分开一些,就会站得更稳些。那小朋友赶快调整一下,让你的彩棒站的更稳些。站稳了吗?刚才小朋友固定彩棒的时候,我发现你们有的使用的是线,有的用的是皮筋,用线的时候需要绕两圈,再系上才可以,用皮筋的时候直接套上就可以了,那你们觉的用哪个回更方便些呢?那我们接下来做游戏的时候就用皮筋吧。

  二、尝试用三根彩棒进行操作。

  指导:能不能用最少的彩棒让它站起来。

  师: 现在请小朋友包彩棒拿在手里数一数你用了几根彩棒?有没有不一样的了?刚才小朋友们有用7根的,8根的……。.那我们能不能用更少的彩棒让它站起来?我们来比一比,看谁用的彩棒又少,并且站的又稳。小朋友们赶快来试一试吧。

  1、幼儿尝试操作,教师观察幼儿的操作情况。

  2、展示自己的操作结果,观察比较影响三角架稳定性的因 素。

  提问:站稳了么?你们都用了几根?啊,原来用3根就可以站起来啊,那小朋友赶快来试一试用3根站起来,站起来了吗?站稳了请小朋友停下来,请小朋友看看这两个彩棒,它们皮筋的.位置一样吗?怎么不一样?那他们下面分开的一样吗?怎么不一样?小朋友的眼睛真亮,观察的真仔细,(老师顺手做一个彩棒)那现在请你们拿着彩棒跟我到这边来玩一玩吧。

  3、教师出示一条直线,让幼儿尝试让彩棒在直线上分开站立 。

  师:都站好了吗?站好了再稍微往后面退一下,接下来我们来完一个游戏,怎么玩呢?小朋友仔细听:请小朋友把你的彩棒下面分开,让三根彩棒同时都站在一条直线上,试试看,看能不能站稳。听明白了吗?好,现在请小朋友们试一试吧。(幼儿操作)能站稳吗?三根彩棒上面固定,下面分开在一条直线上是站不稳的。

  4、用:"连线游戏"初步感知三角架概念。

  师:小朋友拿着你的彩棒回到位置上吧,托盘里有什么?(纸 笔)我们现在来玩一个点一点连一连的游戏,怎么玩呢?小朋友们仔细听?请你取一张纸放在桌子上,让彩棒站在纸上,用笔点出他的位置,然后把彩棒合上放进托盘里,再用直线将点连起来,听明白了吗?那小朋友来玩一玩吧。画好的小朋友把你的纸给陈老师,我给你贴到黑板上。我发现了一个秘密,小朋友看看是什么秘密呢?小朋友看你们画的都是什么图形啊?(三角形)请小朋友看看你自己的三角形再看看别人的三角形,你们的一样吗?哪里不一样?(大小 形状)小朋友们观察的很仔细,说的也非常的好,像这样三根彩棒上面固定,下面分开,彩棒所在的位置连起来是一个三角形,它还有一个名字叫三脚架。

  三、感受生活中的三角架现象。

  师:那小朋友在我们生活当中你们见过像这样的三角架吗?三脚架在我们生活中的许多地方都会用到,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放课件)教师讲解。三脚架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方便,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那我们就把它介绍给别的小朋友认识好吗?结束

科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会用语言表达对不同物体的触觉感受。(软、硬,光滑、粗糙,冷、热)

  2、知道用手触摸是感知物体的一种方法,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产生兴趣。

  3、培养幼儿手眼协调的能力。

  4、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积木块、海绵、锯沫板等。

  2、两杯水(热水,凉水)。

  【活动过程】

  一、游戏引入课题

  1、教师:小朋友们喜欢小蜗牛吗?我们学小蜗牛爬一爬好吗?

  在木地板、海绵垫上爬,让幼儿用手触摸、按压,感知并说出这两种物体的硬、软。

  2、教师:哦,我们的小手能摸出硬的和软的东西,我们的小手真棒!

  当看见一个东西,我们不知道它是硬的还是软的时,可以用手摸一摸,这是一个好办法!

  二、在触摸中感知物体特性,并表述出来。

  1、摸一摸

  (1)请幼儿听口令从小筐中拿出硬的东西。(木积木)使劲捏捏、按按。

  教师:你捏得动积木吗?(捏不动的东西是硬的。)

  (2)同样拿出软的东西。(海绵)

  摸一摸,捏一捏,还可以拧几圈,海绵是柔软的。

  (3)幼儿摸摸锯沫板,感受正反两面的不同。(粗糙和平滑)

  能说出一面扎手,摸起来不舒服,是粗糙的。另一面不扎手,很舒服,是光滑的。

  (4)伸出双手分别握住热、冷水杯,并说出哪杯水热、哪杯水冷。

  小结:我们的手不仅能摸出硬的、软的东西,还能摸出冷的、热的、粗造的、光滑的东西。

  2、选一选

  请几名幼儿上来,任选一件喜欢的物品。

  告诉大家所拿物品是硬的、软的.、光滑的、粗糙的,还是热的、冷的。

  3、找一找

  带领幼儿在活动室里边摸边问哪些物品是硬的、软的、冷的、光滑的等,让幼儿逐一说出感觉。

  4、说一说

  平常还摸过什么东西,是粗糙的、柔软的、热的?

  5、小结:手能摸出硬的、软的,冷的、热的、粗糙的、光滑的东西。

  但是有些东西不能摸:如电源插座、开水、旋转的电风扇叶等,要学会保护好自己。

  三、游戏:《我能干》

  听口令把小筐中软的东西送过来,或把硬的东西送过来。

  【活动延伸】

  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找找、摸摸其他东西,说出自己的感觉。

科学教案 篇7

  著名科学家李政道、杨振宁先生,多次强调要重视科学实验。许多科学家的成长经历告诉我们,科学实验的兴趣和能力应从小培养。因此,我在开展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尤其重视幼儿的小实验活动,并对实验的内容、方法、材料、形式等进行了分析和总结,以提高科学教育活动的水平,为提高21世纪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小实验内容应浅显、丰富、有趣

  (一)由于幼儿认识水平、理解能力的局限性以及动作不够灵敏的特点,小实验应选择便于操作、易于理解的内容,让他们在与物体的相互作用中获得粗浅的知识和技能。如,用一面小镜子可让幼儿做聚光小实验,用有色透明的塑料唱片做变色游戏等。

  (二)小实验的内容丰富,范围广泛,包括:

  1,动植物生长的实验。如,“切断后的蚯蚓会不会死”、“豆芽为什么会变黄”等。

  2,自然科学现象的观察实验。如,“为什么会有白天和黑夜”等。

  3,生态与环境。如,“小金鱼怎样会死的”(盖上了盖缺氧所致)。

  4,日常生活小实验。如,“怎样辨别生、熟鸡蛋”等。

  (三)小实验是在类似游戏的情景中进行的,对有趣的活动,幼儿能积极、主动、愉快地投入,学习的内在动力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因此,选择小实验内容时,应注意趣味性。如,“不怕热的小蝌蚪”这一实验,好奇心驱使幼儿去操作、去验证。通过实验,幼儿知道了“小蝌蚪不怕热”的秘密,也明白了在炎热的夏天里,为什么鱼、虾等动物能照样生活在水中的科学道理。

  二、小实验内容丰富、范围广泛,小实验的方法也较多,我初步归纳为:

  (一)模拟实验。是指幼儿利用有关材料,模仿自然界中常见现象的实验,在观察、操作中,他们会发现自然界中事物的特性和联系。如,“小雨滴旅行记”这一课题中,在借助于图片、故事向幼儿介绍有关雨形成的知识的基础上,教师做演示实验,让幼儿观察,边演示边讲解:烧杯里盛上适量的水(江、河、湖、海中有许多的水)——盖上玻璃(象征天空)——放在酒精灯上烧(太阳晒)——水中冒出气体(水变成水蒸气)——遇到玻璃冷却变成水珠(跑到天空中遇到冷空气聚集在一起形成云)——小水珠越聚越大,最后变成小水滴落下来(云里的水珠越聚越多,最后往下落,就是下雨。)在这一模拟实验中,幼儿颇为好奇,于是我就为他们准备好的玻璃杯倒些开水,让每个幼儿都将杯子盖上玻璃,提醒他们注意观察。他们发现玻璃上的水蒸气越聚越多,最后变成小水滴往下落,拿起玻璃兴奋地说:“我下雨啦,我下雨啦――”还相互比赛谁下的“雨”大。这一简单的模拟实验,弥补了自然条件下幼儿观察的局限性,从而激发了他们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二)封闭实验。是指实验的结果是有限的、唯一的。这是幼儿认识事物的一种基本实验法,也是进行其他探索活动的基础。我在组织“磁铁的奥秘”的实验中,将各种各样的物品分别放在几张桌子上,让幼儿自由选择、摆,过一段时间,请幼儿把自己的发现告诉大家。幼儿争着说:有的东西被吸起来了,有的东西吸不起来。我再幼儿把能吸起来的东西放在一边,吸不起来的东西放在另一边,引导他们得出结论:是铁就能被吸起来,不是铁就不能吸起来。幼儿在操作中获得直接经验:磁铁能吸铁。封闭实验是让幼儿在操作中探索,发现问题、寻找答案,是幼儿进行创造活动的基础。

  (三)系列实验。由于物体内在结构的多样性和外在联系的复杂性,往往一、两个实验活动或短时间内还不能认识事物的全部属性,而需要有相关联的.、连续的、由浅入深的、长期的一系列实验活动,这是一种有联属关系的操作探索活动。如:在认识泥土的活动中,首先要让幼儿通过看、闻、捏、压、玩等感性活动,来发现和区别有机土、硬土、沙土、粘土的颜色、颗粒的大小、形状、柔软度、粘性等特点;再通过与糖或盐进行溶解比较实验,认识泥土不溶于水的特性;最后,还要进行泥土作用的实验,将同样的种子种在泥土里和黄沙里,通过观察,得出植物生长离不开泥土的结论。通过这一系列实验活动,幼儿获得了有关土壤的第一手经验,对泥土的种类、特性、作用有了一个粗浅的认识。

  (四)归纳实验。将形态相似、存在方式基本相同的物品聚集在一起,通过观察、操作、比较,概括出类似物品的共同特征。如:在认识纸的特性的小实验中,我先出示了有一个小窟窿的小纸盒,启发幼儿学做魔术师,想出各种各样的办法,将不同种类同样大小的纸从小窟窿处放入纸盒,再请几位做法不同的幼儿实际操作演示,归纳出纸具有可折叠、易撕碎、易揉、易皱、可捏、可卷等特点;再通过燃烧纸、抱抱纸娃娃、把纸入水中等实验活动,归纳出纸易燃、轻巧、易吸水的特点。通过实验,幼儿认识了纸的共同特性。

  (五)求异实验。是发展幼儿创造力极为重要的方法,幼儿在认识物体特征和属性的基础上,再次摆能物体,寻找出暂时改变物体特性的一种新方法。如:当幼儿认识了“沉与浮”后,要求他们实验、思考,如何使沉下的物品浮上来,浮着的物品沉下去,这对幼儿来说是一种挑战,他们引出了有关船只和桥的问题,更进一步地实验:分别用薄铝片和泡沫、塑料、木块等做船,来装载放在水里下沉的物品。

  三、小实验材料的非正规性

  幼儿做小实验没有正规的实验室,也没有精密的仪器,材料、设备简单易行。其特点:

  (一)简单。往往是幼儿的玩具或日常用品,如,在雨的形成小实验中,幼儿只用了一个茶杯、一块玻璃和开水,就初步完成了实验的任务。

  (二)数量多。其一是种类多,如,认识磁铁的活动,不仅准备磁铁可吸的物品,而且还准备了许多磁铁吸不起来的木块、布条、泡沫等物品;其二是同种类的多,有时是人手一份,如,认识空气实验中,塑料袋、气球的数量与幼儿人数相等。

  (三)易操作。便于幼儿拿放、使用。

  (四)安全。小实验材料一般选择无毒、卫生、钝角、稍大的物体,以确保幼儿的绝对安全。

  四、小实验的组织形式应灵活多变

  由于实验内容、目的要求以及时间的不同,小实验的组织形式可分为三类:

  (一)集体实验。是指教师和幼儿共同操作,完成一个实验课题或每个幼儿都同时实验一个课题。

  (二)分组实验。一个小组或一个桌子上的幼儿共同做一个小实验,小组间的实验内容可相同或不同。

  (三)个别实验。是指请一个幼儿做实验,其他幼儿观察,是个别幼儿的单独实验活动。其中单独实验,常是个别幼儿偶发性的实验,时间、地点不固定,是在科学室、自然角或其它地方进行的,是个别幼儿探索活动中的即兴实验。教师在组织实验活动时,要灵活采用多种组织形式,以激发幼儿实验的兴趣。

  总之,在小实验活动中,既要向幼儿提出操作的规则和要求,又不过于要求他们拘泥于规则和要求,以免影响他们的实验兴趣。要给幼儿充裕的时间,适当的指导,让他们在小实验活动中获得直接经验,丰富知识,扩大眼界,培养起实验的兴趣和能力,为他们今后攀登科学高峰奠定基础。

科学教案 篇8

  设计思路:

  对于小年龄的孩子来说,车子是他们最喜欢的玩具,因此在选取教材时,我想到了这一孩子们最为熟悉和喜爱的内容。活动中停车场里的车子都是孩子们自己带来的,这样一来对于小年龄的'孩子来说,在活动中就多了一份兴趣。小班孩子正处在对颜色的认识期,摆弄颜色对他们而言是一件开心的事。所以我设计了用车子来玩弄五颜六色的颜料这一趣味性较强的环节,进一步来引起孩子对色彩的兴趣。造好了“马路”,我请小朋友给马路取名字,为了既能引发孩子们已有的生活经验,又能鼓励孩子大胆的想象和表达。

  活动目的: 了解常见车子的名称,引发孩子的生活经验,激发他们想说的愿望。初步培养幼儿能用较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鼓励孩子的大胆想象和表现。

  重点:孩子的动手操作和大胆想象各式玩具车,布置成一个停车场

  活动流程:

  感知表达:说说认识的车 --→ 体验操作,为车子造马路 --→ 迁移想象,为马路取名字

  (一) 说一说:

  指导语:“你认识哪辆车子?叫什么车?”

  (二) 做一做: 车子在什么地方开? 我们为车子造路好吗? 穿工作服 介绍怎样造路 (教师示范 重点::用力来回滚) 幼儿挑选车子,开始造路 (教师巡回指导)

  (三) 想一想:

  你的路造在哪里?

  你造的路叫什么名字?

  小汽车想开到哪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