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小班教案模板锦集九篇
作为一名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班教案9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在游戏中发现物体下落的不同现象。
2、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初步形象表现能力。
3、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体验物体下落的美。
活动准备:小树叶、纸片、纸条、沙包、手绢、积木、小皮球若干、记录纸、笔
活动流程:
一、小树叶落下来
师:歌曲“小树叶“引起幼儿对树叶飘落的兴趣,幼儿将树叶从高举的手中飘落下来,自由观察树叶落下来的过程,问:“树叶落下来像什么?”“像在舞蹈”像蝴蝶飞……“还有的转呀转呀飘下来”
二、自由探索大胆尝试
师:引导幼儿寻找发现其他物品,(沙包、纸片、积木、小皮球等)进行落下来的尝试,老师重视幼儿的发现。
1、第一次尝试:请幼儿将手中物品轻轻抛到空中,看它们会怎样?(会落下来)
2、第二次尝试:小朋友互换物品再次尝试,看看有没有新的发现?(落下来样子不一样)
3、第三次尝试:请幼儿自由操作比较各种物品下落时的现象是不同的。
三、大胆讲述发现的`秘密
请幼儿说说自己发现的秘密,并演示一遍看。有的直直地掉下来,有的慢慢地飘下来,有的边转边落下来,有的落到地上会滚动或跳起来。
四、形象表征分类记录老师讲述:这些物品在地球吸引力作用下都会落下来,掉到地上,但落下来的样子确实不一样的。
五、活动延伸
幼儿在活动区继续探索游戏。
课后:
这节课幼儿对树叶产生了探索的欲望,老师发现并引导,设计了“落下来”的游戏课程。幼儿回答的积极性很高,这节课上得很好,幼儿很喜欢。
活动反思:
小树叶一开始飘呀飘呀落下来,就引起了幼儿的兴趣,在活动中感受到了树叶下落的过程,并生成课题--落下来。这符合幼儿创新的特点,老师帮助儿进行记录和形象表征,形成初步的形象表征能力。"
小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欣赏散文,初步感知散文内容。
2.学习词汇:飘落、爬、躺、坐、游、藏等。
活动重点:
理解故事内容,感知秋天的美.
活动难点:
学习词汇:飘落、爬、躺、坐、游、藏等。
活动准备:
flash动画课件、录音机、相关磁带、《幼儿画册》
活动过程:
1.导入:调动已有经验,感知秋天树叶的变化。
师:秋天到了,书上的树叶有什么变化呢?
师总结并引出散文内容:秋天到了,树上的叶子变红了,变黄了,纷纷掉落下来,它们都掉到了哪些地方?遇到了谁呢?我们一起来听听散文《秋叶飘》就知道了。
2.分段欣赏散文,初步感知散文内容
(播放flash课件第一部分)
(1)请幼儿用动作表现树叶飘落的样子
师:秋天到了,天气凉了,小树叶从树枝上飘落下来,小树叶是怎样从树枝上落下来的,有没有小朋友愿意到前面来表演一下?
(2)师小结幼儿学说词语“飘落”
师:这个动作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飘落”。(师带领幼儿边做动作边学说散文中的句子)
(3)继续欣赏散文第二部分
师:小树叶落到了哪些地方?分别遇到了谁呢?
出示幻灯片1:落到地上,谁来了?是怎么来的?小虫想让树叶当它的什么?它是怎么做的?(引导幼儿学小虫用动作表现“爬”和“躺”)
出示幻灯片2:落到河边,谁来了?是怎么来的?蚂蚁想让树叶当它的.什么?它是怎么做的?(引导幼儿学蚂蚁用动作表现“坐”)
出示幻灯片3:落到河里,谁来了?是怎么来的?小鱼想让树叶当它的什么?它是怎么做的?(引导幼儿学习小鱼用动作表现“游”和“藏”)
出示幻灯片4:最后落到了哪里?被谁看见了?燕子把树叶当成了什么?它高兴的说了些什么?
3. 再次整体欣赏一遍
幼儿完整欣赏flash动画,整体感知散文的内容。(幼儿边听教师边用动作提醒)
4.幼儿阅读《幼儿画册》
请幼儿翻开的幼儿画册第一页,边听录音边看图说散文。(教师个别指导)
5.活动延伸:请幼儿回家收集落叶,看一看,落叶还像什么?还可以被当做什么?然后告诉大家,我们再一起来续编散文。
小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对下雨的自然现象感兴趣,感知雨前、雨中、雨后周围环境的变化;体验雨中玩耍的乐趣。
物质准备
雨伞、雨鞋、雨衣等雨具。
经验准备
关注天气变化,收听天气预报。
活动重点
感知雨前、雨中、雨后周围环境的变化。
活动难点
将雨前、雨中、雨后的活动联系起来,整合。
课堂常规要求
活动中,注意安全,雨具的取放及使用;不随便跑跳、打闹;提醒拿伞的小朋友保护好自己的伞,不要伤到自己和他人;注意尽量不要被雨淋湿,若想感受雨可以将手、或脚等不怕淋湿的地方伸出去。
活动过程详案
一、引入
下雨前,带领幼儿到户外,感受雨要来临时的变化。
教师:
看一看,天上的云和平时的一样么?有没有变化?它们是什么颜色的?
找一找,有没有小蚂蚁?它们在干什么?
想一想,小朋友今天为什么带雨具来幼儿园了呢?
二、探索活动
带领幼儿穿上雨衣、雨鞋或打上雨伞到户外玩。
教师:
看一看:雨点落下了是什么样子的?天空为什么突然亮了起来?
听一听:雨点打在雨伞上、地面上或其他物体上的声音。打雷时你感觉怎么样?
想一想:雨为什么有时候是直的,有时候是斜的?我们是先看见闪电,还是先听见雷声呢?
找一找:雨点除了落在雨伞上,还落在了什么地方?那些被雨浇到的`地方变得怎么样了?
接一接:用手或身体的其他部位接雨点,体验雨点落下的感觉。
踩一踩:用脚踩水玩,体验踩水的乐趣,
转一转:旋转雨伞,雨水去哪了?
三、分享交流
请幼儿回到活动室,整理好衣物,说一说在雨中玩耍时一些有趣的事情或发现。
教师:刚才你是怎样和雨玩的?哪些是你最开心的?你发现了哪些有趣的事?
整合活动
1健康活动
《水洼雨脚印》:雨停的时候,带幼儿到户外找有水洼的地方进行踩水游戏。
2语言活动
《下雨啦》:1、初步感知蘑菇,伞,芭蕉,荷叶在雨中的样子。2、能根据图片说出事物名称。3、听懂故事,知道朋友之间要互相帮助。
3社会活动
认识天气预报中雨的天气标识,如大雨、小雨、雷阵雨、小到中雨等等。
4美术活动
1、学习用各种线条表现不同的雨。2、棉签、颜料、彩纸等装饰雨伞。
5音乐活动
《大雨和小雨》:尝试用声音和动作来表示大雨和小雨。
6安全常识
室内防雷注意事项,如关门窗、不站在电灯下、雷雨天断电等等。
突发事件和应急措施
吃完早饭,雨刚好下的不大,就准备带幼儿出去感受鱼,可是没等孩子们穿好衣服雨就停了,只好把活动改成了雨后的体验活动——看花坛里花草身上的雨露、感受到处湿湿的景物、印手印、踩水洼等。下午,雨继续下着,突然打雷了,雨也越下越大,天越来越黑。本以为雨比较小的时候开展活动比较合适,但是因为之前答应了孩子要去感受雨,不能食言,还是决定带孩子们去感受大雨。因为正在打雷,我借此机会正好引领孩子们探讨“如何在雷雨天进行自我保护”,也让孩子们体会到了雨点从小下到大的过程。
活动效果
孩子们对活动很感兴趣,开始自发的进行探究,还发现了用雨水可以在黑板上上涂画。通过活动引导孩子们关注周围生活和环境中常见的事物,发现其中的有趣和奇妙,激发他们的探索热情,培养孩子们善于观察和乐于发现的能力。
活动反思
本活动是根据幼儿园探究式活动课程中《天热了》主题教育活动展开的,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抓住幼儿日常生活契机进行比较深入、细致的研究,作为教师的我始终是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为幼儿创设了想说、敢说、愿说的宽松环境,激发了幼儿进一步活动的愿望。
在活动中,考量的东西还不够深入,有的是孩子们发现的。比如,自己跑到门上或者滑梯上蘸水然后到黑板上印手印或涂鸦等等。生活即教育,让孩子回归生活、回归大自然。
小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故事内容,让幼儿知道太阳是红红的、圆圆的、亮亮的、照在身上暖洋洋的。
2、培养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
3、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5、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活动准备:
故事挂图、录音、手偶、游戏图片。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小朋友!你们看谁来了,(小兔)对!我们拍拍小手欢迎小兔。这只可爱的小兔听说太阳是红红的、圆圆的,便要去找太阳,它找到了吗?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二)放录音,听故事。
师:边放录音,边用手偶表演故事。
提问:
1、故事的名字叫什么?
2、故事里都有谁?
3、小兔找到太阳了吗?
这个故事真好听,老师把这个好听故事画成了几幅漂亮的图画,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听一听。
(三)看图听故事。
提问:
1、小兔来到屋子里,看到了什么?
2、小兔来到菜园里,看到了什么?
3、小兔抬起头,看到了什么?
4、太阳只有几个?还会怎样呢?
5、那太阳是什么样子的呢?(请个别幼儿上前表演)
小结:听了这个故事,知道红灯笼、红萝卜、红气球都不是太阳,太阳是红红的、圆圆的、亮亮的,照在身上暖洋洋的。
(四)游戏巩固。
那小朋友想不想去找太阳玩?(想)那下面咱们一起玩一个“小兔找太阳”的游戏,老师当兔妈妈,你们当兔宝宝,咱们一起去找太阳,来,准备好!听音乐,幼儿找太阳。出示图片:1、小朋友,这是太阳吗?那这是什么?太阳是什么样子的?(出示红灯笼)2、同上出示红萝卜3、同上出示红气球。太阳到底在哪里呢?(天上)。那我们一起到外面找一找吧。
活动反思:
孩子们经常能在天上看见太阳,但是太阳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对于小班孩子来说,受其语言能力发展的限制,还不能很好的描述出来。在本次活动中,我们借助于故事《兔子找太阳》,让孩子们用较形象完整的语言来描述太阳的特征。故事中小兔子是孩子们都熟悉的动物形象,而且班级孩子对三以内的数量、红色、圆形及方位名称都具有一定的感知经验,再运用直观的图片进行辅助教学,更易于帮助孩子理解故事内容。通过本次活动,不但可以提高孩子的语言能力,丰富词句,激发其关注周围事物的色、形的兴趣,还可以拓展孩子的知识面。
小班教案 篇5
活动内容 大家来做操
重点领域 健康
相关领域 语言
活动目标
1、能在老师的带领下积极学习做模仿操。
2、培养幼儿的.坚持性,塑造幼儿良好的形体。
重点、难点
1、重点:幼儿能积极参加活动。
2、难点:幼儿能遵守游戏规则。
活动准备
1、 幼儿学会儿歌“大家来做操”,并已熟悉音乐节拍,会和老师一
起边听音乐节拍边拍手念儿歌。
2、在体操室幼儿站成一个大圆,面向圆心站好。
活动过程:
一、热身运动:
幼儿在随音乐做动物模仿游戏:小鸭走——小鸟飞——小猫走——小象喝水——企鹅摇——小青蛙跳——小黄莺拍翅膀。
二、学做模仿操:
1、幼儿念儿歌“大家来做操”。
2、随着音乐边念儿歌边拍手。
3、采用模仿学习一节一节学做操。
(1)三、四、五、六句让幼儿自由尝试创编。
(2)总结统一幼儿创编的伸臂、弯腰、踢腿、蹦跳的动作。
(3)纠正个别幼儿动作,提醒幼儿做操时动作幅度大一些。
三、相互学习观摩做操。
1、到镜子面前让幼儿结伴做操。
2、幼儿和教师做放松整理活动。
附: 大家来做操(模仿操)
早上空气真真好,我们大家来做操。伸伸臂,伸伸臂,弯弯腰,弯弯腰,踢踢腿,踢踢腿,蹦蹦跳,蹦蹦跳,天天做操身体好。
小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利用科学图画书,初步了解动物嗯嗯的特征及作用。(重点)
2、能用语言大胆地描述不同的嗯嗯。(难点)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
活动准备:
ppt、图书《是谁嗯嗯在我头上》、动物图片以及相应的嗯嗯图片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书,引起幼儿兴趣。
"这是谁啊?它头上有什么呢?""这是谁的恩恩呢?"
二、集体看图书,老师讲述故事,引导幼儿认识常见动物的嗯嗯。
重点引导幼儿讲述幼儿描述嗯嗯的特征。
三、教师小结:原来小动物们的嗯嗯大小、形状、颜色都是不一样的,有的.是大大的,有的是小小的、有的是圆圆的、有的是长长的、有的是黄黄的、有的是白白的、有的是黑黑的。
四、幼儿操作:为小动物匹配嗯嗯,巩固对动物嗯嗯的认识。
1、交代要求
2、幼儿操作
3、请幼儿将自己匹配好的找一位客人老师说一说。
五、活动结束。
教学反思:
引领幼儿再次深入地进行探索,给幼儿留出探索的余地和延伸的空间。整个活动,给予幼儿较宽松的氛围,教师只是充当了活动中的支持者,鼓励者,合作者,引导者,用心倾听幼儿的表述,并及时的梳理与小结。
小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知道现代通讯工具是多种多样的,它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方便。
2、能关注生活中的先进科技产品。
3、有操作现代通讯工具的兴趣,乐于与他人交流。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1、家庭调查——现代通讯工具。
2、幼儿自己准备会使用的通讯工具。
3、幼儿用书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幼儿交流自己认识的通讯工具。说说它可以用来干什么?
二、教师创设情景,幼儿了解各种通讯工具的用途。
1、小红在家有急事要告诉外婆怎么办?用什么通讯工具?
2、爸爸和小红到公园玩,走到半路,突然想起一件事要告诉妈妈,应该用什么通讯工具?
三、引导幼儿阅读幼儿用书,了解现代通讯工具。
1、观察画面,说说画面上有哪些现代通讯工具?它们有什么特点?
2、仔细观察电话机键盘,说说少了什么?请幼儿添画数字号码?并说说键盘上符号的`意思。
3、启发幼儿说说其他的现代通讯工具的特点及优点。
四、小结:现代通讯工具是很多的,它能给人们带来很大的方便。
小班教案 篇8
设计思路:
小班的孩子对周围世界充满无限的好奇,对他们来说,声音是美妙的,对能发出声音的东西更是好奇无比,考虑到小班幼儿年龄特点,结合主题活动《奇妙的声音》,依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中提到的:“既符合幼儿的兴趣和现有经验,又有助于形成符合教育目标的新经验;既贴近幼儿的生活,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于是,我抓住幼儿的兴趣点,利用声音这个最容易获取的自然资源,选择了《小老鼠的漫长一夜》这本图画书,想通过对声音的感知、猜测、体验、表演,引领幼儿在有趣的游戏中走进声音的世界,让孩子们充分、自主地去发现声音、探究声音,让辨证的意识悄然潜入他们的心灵,激发他们后续阅读的兴趣。
活动目标:
1、通过对声音的感知,学习象声词并能掌握句式。
2、发展幼儿的听说能力,并能大胆用语言、动作表现。
3、养成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体验语言游戏带来的乐趣。
活动重点:
学习象声词并能掌握句式。
活动难点:
能大胆用语言、动作表现故事情景。
活动准备:
1、幼儿已对声音有所了解;2、课件,图画书《小老鼠的漫长一夜》,和幼儿人数相等的小老鼠头饰和体操圈。
活动过程:
一、设置情境,提出质疑:小老鼠怎么了?。
出示课件一(图画书封面):“夜深了,小老鼠怎么也睡不着,它怎么了?我们来猜猜看。”
引导幼儿用完整的语言表述,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它究竟听到了什么声音呢?我们来听一听!”
二、这是什么声音?让幼儿在听、猜、说、演中学习象声词,并掌握句式。。
1、听声音猜测,学说“风呼呼呼地吹”。
(1)播放课件二:风声。
“这是什么声音?”鼓励幼儿大胆猜测。
出示画面,让幼儿得出结论:这是风的声音。
(2)运用多种形式完整学习句式。
“风的声音是怎样的?”(呼呼呼)“风怎么吹?”(风呼呼呼地吹)引导幼儿用动作、声音大胆表现。
“原来这是风的声音,我们一起来告诉小老鼠吧!”
2、听声音猜测,学说“树枝啪啪啪地敲打窗户”。
(1)播放课件三:敲打声。
“小老鼠还可能会听到什么声音呢?”鼓励幼儿大胆猜测。
出示画面,引导幼儿观察画面:“这是什么在敲打什么?”让幼儿得出:这是树枝敲打窗户的声音。
(2)运用多种形式完整学习句式。
“树枝敲打窗户时发出了什么声音?”(啪啪啪)“树枝怎样敲打窗户?”(树枝啪啪啪地敲打窗户)鼓励幼儿用动作、师幼合作表演句式。
“原来是树枝敲打窗户的声音啊,我们告诉小老鼠吧!”
3、听声音猜测,学说“猫头鹰呜呜呜地叫”。
(1)播放课件四:猫头鹰的叫声。
“听,这是谁叫的声音?谁又会在夜里叫呢?”鼓励幼儿大胆猜测。
出示画面,让幼儿得出正确答案:这是猫头鹰在叫。
(2)运用多种形式完整学习句式。
“猫头鹰是怎么叫的?”(猫头鹰呜呜呜地叫)“哈哈,原来是猫头鹰的.声音啊。我们告诉小老鼠吧!”
三、欣赏故事《小老鼠的漫长一夜》P1—P12,并进行角色表演。
1、播放课件五,教师有感情地配乐讲述故事P1—P12。
“在这漫长的一夜,小老鼠听到了许多奇妙的声音,我们一起来看这本有趣的图画书吧!”
2、在表演中巩固句式,及时肯定孩子的表现。
“现在,我就是那只大老鼠,你们就是小老鼠。”师幼戴好头饰,每人蹲在一个体操圈中表演故事。鼓励幼儿用完整的语言、动作大胆表演对话。
师幼互换角色表演,对孩子的大胆表现给予表扬。
四、延伸活动:小老鼠还会听到什么声音呢?
“在这漫长的夜里,小老鼠还会听到哪些奇妙的声音?你们想知道吗?我们一起去图画书中寻找答案吧……”
幼儿随着音乐愉快地进入阅读区。
教学反思:
幼儿非常喜欢听故事,一听老师说要讲故事,都静静地坐在椅子上,眼神极渴慕地望着老师,都希望快一点听老师讲故事。在完整的欣赏了故事后,孩子们不由的发起了感慨,为此,教师让孩子们互相说说自己对故事的看法,给幼儿创设了自由表达的空间,幼儿都积极发言,用语言表达着自己内心的感受及自己的看法,随后结合挂图,分段欣赏故事,加深了幼儿对故事的理解。
小班教案 篇9
设计意图:
随着上海市二期课改的不断深入,在主题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幼儿园数学教育强调数学与生活及其他活动的整合。数学活动以主题为线索,以幼儿为中心,以生活经验为基础,培养幼儿的思维和探究能力。《上海市学前教育纲要》指出:3岁幼儿行动自如,认知范围扩大,逐步形成了一些与生活经验相联系的实物概念。他们对数学的学习依赖于生活中对具体事物的反复自由探索和亲身体验。因此我们应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采用符合小班幼儿年龄特点的、生活化的、具有童趣的方式表现数学教育内容,让幼儿在幼儿园的游戏活动、教学活动、日常生活中学习数学,掌握数学。
心理学家皮亚杰曾说:“数概念不是直接教会的。”这说明幼儿形成数概念必须通过自身大量的感知,通过与具体实物互动,从经验中逐步获得。因此,一个有教育价值的数学活动必须以幼儿的现有经验为起点,将数学教育与他们所关心的事物、兴趣和对生活的情感有效地连结在一起,这样才能帮助幼儿建立正确的数学概念和获得丰富的数学知识。
花花班正在进行“糖果甜蜜蜜”的主题活动,幼儿对各种糖果非常感兴趣,他们喜爱吃甜甜的糖果,对糖果的名称、形状等已经有了初步的感知。而小班上学期数学活动目标之一是感知一一对应,并能说出什么东西多了、什么东西少了或是一样多。基于这些因素,我设计了学习活动“我是快乐的小糖果”。
活动目标:
愿意跟着教师一起游戏;在说说、玩玩中,感知、体验一一对应,并能说出什么多了、什么少了或是一样多。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增强幼儿对糖果的兴趣和感知;了解和分析幼儿关于一一对应的经验。
材料准备:塑料圈13个;糖果头箍12个;与幼儿人数相匹配的糖盒若干、糖若干、塑料筐12个(三种颜色:红、蓝、绿各4个)、装糖盒的蓝色格子架三个(里面是一格一格的)、遮布若干。
活动过程:
一、扮成糖果宝宝,引出游戏
1.你们喜欢吃糖吗,吃过哪些糖?今天我们把自己变成糖果宝宝好吗?我这里有许多漂亮的糖果头箍,等会儿每个宝宝去选一个戴。记住,一个宝宝只能戴一个头箍!
2.幼儿扮成糖果宝宝——每个幼儿选一个自己喜欢的糖果头箍戴在头上。
3.大家互相看看是不是一个宝宝戴一个糖果头箍?
这一环节旨在让幼儿通过扮演糖果宝宝的游戏情景,初步感知、理解一一对应。
二、游戏“糖果宝宝找家”
1.念儿歌:“我是快乐的小糖果,跟着妈妈做游戏,扭一扭、转一转,糖果宝宝回家了,一个宝宝一个家。”
2.看看哪里是你们的家?
(哦!这些圆圈就是你们的家。等会儿糖果妈妈说,糖果宝宝回家了,每个宝宝就要快快回到自己的家。每个家只能待一个糖果宝宝哦。)
(1)第一遍玩游戏(边念儿歌边玩):
“我是快乐的小糖果,跟着妈妈做游戏,扭一扭、转一转,糖果宝宝回家了,一个宝宝一个家。”
教师和糖果宝宝一起核对:是不是一个宝宝一个家。糖果宝宝和家一样多,所以大家都找到家了。
(2)第二遍玩游戏:
每个糖果宝宝都找到了家,好像多了什么呀?
多了一个家,那少了什么呀?(糖果宝宝少、家多。)
(3)第三遍玩游戏:
为什么这个糖果宝宝没有找到家啊?(少了一个家。)
那多了什么呀?(糖果宝宝多,家少。)
通过念儿歌,玩“糖果宝宝找家”的游戏,让幼儿在游戏情景中感知什么东西多了、什么东西少了或是一样多。
三、游戏“装糖”
1.娃娃家的小客人要来做客,我们给他们送点糖好吗?
2.我们先一起来装糖。这里有许多糖盒,等会儿请每个宝宝去拿一个糖盒,然后把糖装进糖盒。记住:一个糖盒装一粒糖。
3.幼儿每人一个糖盒,开始装糖,教师巡回指导。
4.宝宝们,糖盒和糖一样多吗?(引导幼儿讲出多1个糖盒、少1粒糖等)。
5.原来多了糖盒、少了糖都不行。只有糖盒和糖一样多,才能一个糖盒装一粒糖。
前一环节“糖果宝宝找家”是以集体活动的形式开展,本环节的游戏是让幼儿进行个别化操作,让幼儿将获得的数学概念运用到现实生活中,解决一些具体问题。并通过教师的个别指导,进一步了解每个幼儿对这个数学概念的掌握程度,给予个别回应与指导。
四、送糖盒去娃娃家的.格子里
1.现在为这些糖盒装上盖子,把它们送到娃娃家放糖盒的格子里。记住:一个格子放一个糖盒。
2.幼儿盖盖子,并将糖盒放进摆糖盒的格子里。
学习活动不仅要关注幼儿的认知发展,也要关注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及自我服务能力的培养。因此活动的最后环节,让幼儿将装好的糖盒送到娃娃家放糖盒的格子里的过程,不仅使整个活动达到高潮——且再次验证幼儿对于一一对应概念的运用,同时也让幼儿在潜移默化的游戏情景中学会自己物品。
点评:
这个活动以游戏形式进行,符合刚入园小班幼儿的特点。游戏让枯燥的数学变得有趣,简单重复的练习也因游戏而变得生动起来。幼儿在欢快、轻松的气氛中参与、体验、感受和学习初步的数学知识,游戏与学习有效融合。
活动中,教师将集体活动的环节与个别化操作体验的环节有机整合,充分满足了幼儿自我学习、自我内化的需求。让幼儿将已有经验运用到现实生活中,活动目标的达成度比较高。
活动中,教师创设的环境及的教玩具充分满足每个幼儿的需求(幼儿扮糖果宝宝,戴头箍;给幼儿了三种颜色的筐即具有三个维度),这些教具能很好地为幼儿的游戏服务,幼儿通过各种感官感知、理解数学概念。正如心理学家皮亚杰所说的:“对儿童来说,逻辑数理知识的获得,不是从客体本身直接得到的,而是通过与材料的相互作用发现和从自身内部构建数学关系的。”
活动中,教师追随幼儿、顺应幼儿,始终以游戏的口吻积极引导、回应幼儿,关注到每个幼儿的发展水平,并给予大量表达表述的机会。从幼儿的语言表征中进一步加强他们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幼儿学习的内在潜能被充分激发。
【小班教案】相关文章:
小班教案07-30
小班安全教案06-24
小班寒假教案12-22
小班安全教案03-14
小班教案(优选)09-06
小班走路教案12-25
小班户外教案04-18
(精)小班教案04-24
小班健康教案07-06
小班活动教案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