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学教案

时间:2023-06-04 12:09:35 教案 我要投稿

中班科学教案范文合集八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班科学教案8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班科学教案范文合集八篇

中班科学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1、在看、摸、玩小脚的过程中,激发幼儿探索身体奥秘的兴趣。

  2、培养幼儿感知的能力。

  二、活动准备:体操垫、各种豆子、木板制成的小路。

  三、活动过程:

  1、导入。教师带着孩子出去散步,来到了音乐厅惊奇的发现了几条特别的小路。

  2、激发幼儿想亲自体验的欲望。师问:“咦!这里有三条好特别的小路哦,走在上面会是什么感觉呢!小朋友想不想试一下?”。请幼儿脱掉鞋子,在路上走走,亲自体验一下。并请幼儿说出走在不同小路上的感觉。

  3、探究。请幼儿摸一摸、看一看自己的脚,发现脚的秘密(知道脚是由脚趾、脚趾甲、脚跟、脚心、脚背、骨头等组成的)。请小朋友比一比自己的脚和别人的`脚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大小不一样)。还请小朋友说一说脚的本领(走、跑、跳、踢)。

  4、讨论如何保护小脚。不打赤脚、勤洗脚、勤剪脚趾甲、勤换袜子、不要穿太大或太小的鞋子等。

  5、结束。音乐游戏(光脚丫)。

  附儿歌1:光脚丫

  大脚丫,小脚丫,

  一群光脚丫。

  变成小鸭鸭,

  呷呷呷!呷呷呷!

  附儿歌2:光脚丫

  小娃娃,光脚丫,

  扶着走,跪着爬,

  蹲一蹲,站一站,

  蹦蹦跳,快长大。

中班科学教案 篇2

  活动意图:

  大自然是活教材,对于较少接触大自然的孩子来说,对大自然的事物很好奇,尤其是昆虫,为此开展了此次活动《昆虫宝宝藏在哪》。以此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让幼儿有更多的机会去深入探索自然与发现自然。

  活动目标:

  1、认识昆虫,根据外形特征分辨不同的昆虫。

  2、提高观察能力,激发对昆虫的喜爱。

  活动准备:

  PPT课件

  活动过程:

  一、导入

  秋天到了,虫儿们在树林里玩捉迷藏游戏,找找有哪些昆虫。

  二、分辨树林里的昆虫

  找找树林里的昆虫

  (1)瓢虫

  提问:身体半球形,身上几颗星,你知道是谁吗?

  小结:瓢虫穿着漂亮的衣服,很醒目。身上的点点代表着它是几星瓢虫。

  (2)知了

  提问:这是什么昆虫。

  小结:知了的翅膀很薄。

  (3)蟋蟀

  提问:蟋蟀的特点是什么?

  小结:蟋蟀的尾须很长。

  (4)天牛

  提问:这是什么昆虫?你是怎么认出来的?

  小结:天牛的触角是一节一节的。(出示天牛图片,细述天牛的触角)

  (5)蚂蚁

  提问:谁能说说蚂蚁长什么样?

  小结:蚂蚁的身体很小。

  (6)螳螂(局部特征)

  提问:这是什么昆虫,你是怎么认出来的?

  小结:有大大钳子的昆虫是螳螂,大钳子是保护自己的`武器。

  提问:这些昆虫长得都不一样,那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

  总结:昆虫们长得都不一样,但是它们都有六条腿,两个触角。

  三、幼儿操作:它们藏在哪?

  1、教师指导

  今天这些小昆虫带来了许多好朋友和我们一起玩捉迷藏,他们就藏在树林里面。

  找到一种昆虫,圈出它和它的好朋友,并且数一数,它们各有几只?把数字贴在圆圈里。

  2、幼儿操作

  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有困难的幼儿数出不同位置的昆虫数量。

  3、验证

  提问:你找到了几只瓢虫?一起看看,你找对了吗?

  (验证其他昆虫)

  活动结束:

  小朋友真厉害,把在捉迷藏的昆虫们都找到了,下次我们去室外找找昆虫朋友。

  活动反思:

  活动以提问游戏为线索,吸引着孩子们的目光,紧扣着他们的心弦。在活动过程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动物的外形特征,在帮助昆虫找朋友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的运用相关的知识经验,体验着游戏的乐趣。幼儿期是一个人语言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幼儿学习语言的最初意识源于说话,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逐步产生用语言表达自己愿望的需求,这是幼儿语言开发的心理依据和客观实践过程,教师需要努力为幼儿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培养良好语言习惯,加强幼儿口语交流,鼓励幼儿仔细观察生活,提高认知能力。激发幼儿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中班科学教案 篇3

  一、活动意图:

  春天天气干燥,许多幼儿由于不爱吃蔬菜,经常会流鼻血、便秘,同时在幼儿午餐时,我们也观察到幼儿不太爱吃芹菜。为了让幼儿对芹菜的外形特征及功用有一个整体的概念、为了培养幼儿养成爱吃芹菜的好习惯,我们选择了《好吃的芹菜》这个活动。

  二、教案:

  活动目标:

  1、 运用多种感官感知芹菜的外形特征,体验操作的乐趣。

  2、 初步了解芹菜对人体的好处。

  活动准备:

  1、 人手一棵芹菜,三盘洗烫切好的芹菜。

  2、 酱油、醋、糖等调味料若干,小碗、小勺人手一个

  3、 录像片:幼儿大便很痛苦的样子

  活动过程:

  1、 出示芹菜,引起幼儿观察、认识芹菜的兴趣。

  提问:

  (1)芹菜象什么?

  (2)闻一闻、看一看、摸一摸,你发现了什么?(帮助幼儿认识芹菜的根茎叶)

  2、 了解吃芹菜的`好处。

  (1) 看录像,提问:录像里说了一件什么事?(帮助幼儿了解吃芹菜的好处)

  (2) 请幼儿在芹菜的茎中寻找能帮助大家消化食物的纤维。

  小结:芹菜是一种粗纤维的蔬菜,可以帮助我们消化食物,使我们大便通畅,芹菜还有

  药用价值,可以治很多种病,芹菜全身都是宝。

  3、 了解芹菜的多种吃法,自己动手凉拌芹菜。

  三、活动反思:

  活动中我们始终贯彻《纲要》精神,“幼儿科学教育是指幼儿在教师指导下,通过自身的活动,对周围物质世界进行感知、操作、发现问题、寻求答案的探索过程。”

中班科学教案 篇4

  幼儿园每年都开展教学比武,今年的教学比武形式与往年不同,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教师有了主动权,每个教师都可以按照自己的教学特长和喜好自由地进行选择,因此,我选择了科学活动的执教,我觉得我喜欢上科学课,自身对科学方面的知识也相对比较丰富一些,所以,在这次的教学比武中,我选择了《千姿百态的睡姿》作为我这次教学比武的执教课。

  动物一直是孩子们的朋友,中班的孩子们也特别想了解有关动物的知识。但常见的话题只是有关“动物的外形、习性及生活方式”,很少涉及动物们各种各样、姿态万千的睡眠姿势。于是我根据孩子们的兴趣设计了这样一个活动,希望通过这个活动能激发孩子对科学的探索兴趣及保护动物、维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千姿百态的睡姿》是适合中班下学期孩子学习的一个科学活动,在这个活动中想让孩子们通过看——说——模仿等教学手段,激发幼儿观察和探究动物不同的睡觉特点,观察了解动物姿态万千、千奇百怪的睡眠姿态,从这一侧面让孩子了解人和动物的不同之处 。

  在这个活动中,我把教学的目标定位于:

  1、观察了解动物姿态万千、千奇百怪的睡眠姿态,从这一侧面让孩子了解人和动物不同之处;丰富词汇:缩、倒挂、趴等词;

  2、能够分清动物的不同睡姿。这样的教学目标有利于幼儿对各种动物睡眠姿势的了解和掌握。在教学中,我采用一首幼儿熟悉的歌谣——舒伯特的《摇篮曲》引出课题,为幼儿创设睡眠的氛围,在听听《摇篮曲》中说说、做做睡眠的姿势,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而且在幼儿做做自己睡觉的姿势的时候,发现幼儿的不良睡姿可以进行提醒和纠正。然后利用准备好的CAI课件,引领幼儿感知不同动物的不同睡眠姿态。如:小狗小猫是趴着睡觉的;猫头鹰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睡觉的;马儿是站着睡觉的;蝙蝠是倒挂着睡觉的;刺猬是缩成一团睡觉的;鱼儿是一边游泳一边睡觉的等等。

中班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让幼儿体验到玩变色游戏的乐趣,产生探索的欲塑;

  2、感知颜色的变化,进行三种颜色的分类。

  3、幼儿积极参与活动,并获得其中的乐趣。

  【活动准备】

  透明饮料瓶若干个,颜色标记,塑料篓子三个。

  【活动过程】

  一、观察、探索瓶子的秘密。

  1、导人:“小朋友,平时我们常常会喝饮料,饮料瓶有各种各样的。今天我带来的可是神奇的饮料瓶。(揭开遮布)这些瓶子怎么神奇呢?这些瓶子呀都会变魔术!”

  2、观察瓶子

  “大家快来看看,神奇的瓶子是什么样的?”(都是透明的,身体是细细长长的……装着没有颜色的水。)教师要做准确概括。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你发现了什么呢?

  二、发现秘密,激发探索欲望。

  过渡:“瓶子里有秘密噢!下面一个人拿一个,我也拿一个。”(注意:站的位置不要太挤,不要背对大家。)

  1、晃瓶子

  (1)“拿好你的瓶子,音乐响起来,让我们和瓶子一起跳个舞吧。”

  (2)“让瓶子动起来,让瓶子里的水也跳动起来!”

  2、找变化

  (1)“看看你们的瓶子有没有什么变化啊?”(只有三位幼儿拿的瓶子里的`水变颜色了。注意让孩子自己说出颜色。)

  (2)“咦,你瓶子里的水变成了什么颜色?他的也变了,变成了什么颜色?我的怎么没有变啊?(感到很奇怪。)

  (3)收瓶子:“我们先把瓶子送回去,然后赶快坐到椅子上。”

  幼儿讨论:想想会是什么原因呢?”

  三、玩变色游戏,进行颜色分类。

  过渡:“这儿还有好多神奇的瓶子呢(揭开遮布),一个人拿一个,我们再来试一次吧。”

  1、变颜色

  “准备好。(音乐开始)动起来吧,让瓶子里的水也跳动起来!”

  2、送瓶子

  (1)(音乐停止)“你们发现了什么?变成了什么颜色?这红红的像什么?”

  (2)“下面我们来玩一个找朋友的游戏:我数一,二,三,红色和红色站在一起,蓝色站在一起,黄黄站在一起。我要开始数啦,一,二,三。”(检查)

  (3)(神秘一点)“嘘!我的瓶子在和我说话呢,他说瓶宝宝想要回家了。他们的家在哪儿呢?找找看,在这儿呢,(出示空篓)上面还贴着标记。下面请你们看着瓶子里水的颜色,按标记把瓶子送回家吧。”

  (注意:节奏要慢一点,要让孩子都能安静下来才开始说,不要急。)

  四、再变颜色,揭示秘密。

  1、老师换瓶盖变色。

  过渡:“瓶宝宝都回家了,我们也坐到椅子上休息休息吧。”

  (1)“刚才我瓶子里的水变成了黄颜色,它说它还会变颜色!”“这次能变出什么颜色呢?我们仔细看看吧。”(边说边换瓶盖,音乐起。如果有孩子说出我换瓶盖了,“我是在换瓶盖,老师为什么要换瓶盖呢,待会儿你就知道了。”)

  (2)“看,颜色真的又变了,变成了?绿色啦!”

  (3)“你们也把瓶宝宝轻轻地请出来。看清楚你拿的瓶子,里面的水是什么颜色的。”

  幼儿拿瓶子,随音乐的节奏舞动。

  (4)“瓶子里的水变色了吗?为什么没变色呢?”

  2、小朋友换瓶盖变色。过渡:“原来这里面有一个小秘密呢!想知道的人赶快找一张椅子坐下来。”(幼儿回位置)幼儿猜测。(如幼儿猜测不到,教师启发:细心的小朋友就会发现,刚才魔法师换了一个瓶盖,瓶子里水的颜色就又变了,那么,秘密到底在哪儿呢?)

  (1)“秘密真的在瓶盖里吗?我们拧开瓶盖看一看,你会发现什么?”

  (2)“对了,盖子里有颜色。看看你瓶子里水的颜色和瓶盖里的颜色是不是一样的啊?”

  (3)“请你看看你旁边的小朋友和你的颜色是不是一样的。找一个和你颜色不一样的,互相交换一下瓶盖,换好后一定要用力把瓶盖拧紧。”

  (4)幼儿换瓶盖(音乐响起来)。

  (5)“原来是什么颜色的?现在变成什么颜色了?”两三名幼儿说。

  (6)结束语:“噢,不同的颜色碰到一起,就会变成另外一种颜色。小朋友们请带上你的瓶宝宝,跟老师来吧!我们再去换个瓶盖,试试看吧!”

中班科学教案 篇6

  一、 设计意图

  在这次优质课评比中,我抽到的题目是《物体的转动》,因为这个课中班已上过,再加上自己的教学水平的限制,对中大班幼儿的发展水平不是了解得很透彻,自从上次家长半日活动后发觉中班幼儿对科学领域很感兴趣,因此我降低了难度,在制订活动目标时浅些,选择了中班进行教学。转动这个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也给我们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纲要》中指出要积极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欲望。幼儿是学习的主体,作为教师要尽量为幼儿的探究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从而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并培养幼儿一种运用科学的态度、方法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活动目标、重难点

  1、 在操作活动中,让幼儿获得物体转动的感性经验,培养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2、 培养幼儿对“转动”这一科学现象的兴趣,并在操作、引导幼儿获得物体转动的.相关经验。

  3、 体验物体转动的乐趣,初步感受现代科技给人们带来的方便。

  这是一堂科学课,主要培养幼儿对科学活动感兴趣,其中提供了日常常见的物体让幼儿进行探索,设计了课件让幼儿能直观的欣赏,这样可以加深幼儿的印象,因此整堂课重点就在于让幼儿对物体的转动有初步的了解并获得物体转动的相关经验,而作为难点,是让幼儿自己去动手发现物体是怎样在转动的原理。

  三、活动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伞、钟、自行车、电动玩具、风车等

  四、教法和学法

  针对这次教学活动的教学目标、教学设计和幼儿的实际情况,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以幼儿尝试教学法为主,同时在各个不同的教学环节中还穿插运用讲述

  法、操作法、启发联想法等教学方法。在科学教育活动中,他们是主动的探索者,研究者和发明者,而教师是幼儿的探究活动的支持者和引导者。在幼儿探索的过程中,要放手让他们通过亲生经历并带着问题去进行实际操作,这样他们才能真正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五、活动过程:

  一、我首先设计情节来引出转动并揭示课题:1、老师想喝水了,谁能帮我把瓶盖打开?刚才你是怎样把盖子打开的?2、教师再次演示几样能转动的物体,(伞、钟、按摩器)让幼儿找找他们的共同点,在让幼儿找的同时引出“转动”。

  二.设计第二个环节,是让幼儿通过操作法,直接感性地获得经验。但是在操作前我提了几个要求,让幼儿带着问题去操作,培养幼儿边操作边思考问题的习惯。我设计的题问是(1)哪些东西能够转动?(2)它们又是怎样转动的?

  1、在给幼儿分组探索、操作时,教师适时介入,观察引导。

  2、等幼儿操作完后进行交流,请部分幼儿上来说说你是怎么在玩的,把幼儿的玩法呈现出来,初步让幼儿了解转动原理。3、最后教师进行小结:这些物体的转动都是围着一个转动轴作圆周运动。但考虑到小班幼儿对转动轴不是很理解,于是我再次演示伞的转动,让幼儿找找转动轴在哪里,以加深印象。

  三、讨论转动带给我们的好处,首先我先对幼儿进行提问,让他们找找生活中有哪些转动的现象。引导幼儿说出电风扇、钟、自行车、门等。然后我制作了课件,让幼儿从图片中更直观地得到启发。

  四、运用转动的原理,享受现代科技带给我们的好处。我出示榨汁机,并进行演示,让幼儿品尝果汁。

中班科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认识线和绳,了解用途。

  2.描述线绳的异同,了解线绳使用方法。

  3.探索和体验线绳的乐趣。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1.布置丰富线绳原材料的活动室。

  2.收集各种各样的线绳,探其用途。

  3.多媒体课件,线绳实物,记录卡。

  活动过程:

  探究活动一:

  自取神秘袋。

  1.摸摸,猜猜袋子里是什么?

  2.拿出袋中各种各样的线绳,认识、比较。

  ①识别名称:草绳、铁丝线、礼品绳、松紧绳、毛线绳、鱼线

  ②比较异同

  ●比较长短——哪根线绳最长(短)?

  ●比较粗细——哪根线绳最粗(细)?

  ●比较软硬——哪根线绳最粗(细)?

  ③功能用途(PPT)

  草绳:捆扎物品、为树保暖、制作草帽等

  铁丝:捆绑重物、制作铁网、防护安全等

  礼品绳:包装礼物、装饰美观……

  探究活动二:

  1.寻找和发现自己身上的线和绳。如:鞋带绳、皮套绳、毛线、棉线等

  2.寻找和发现教室里中的线和绳。

  ①师:在活动室里就有很多的线和绳,我们一起去找找吧。并把你找到的线和绳用你喜欢的方式把它们记录下来。

  ②讨论:数数你找到了几种线和绳?说说你找到了哪些线和绳?它们可以帮助我们做些什么?

  探究活动三:

  1.绳子游戏。

  引导幼儿利用找到的.线绳进行游戏。

  ①串珠游戏

  ②跳皮筋

  ③跳绳

  ④翻绳等

  2.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①散落的许多吸管怎样携带才方便?(用绳子捆扎)

  ②娃娃的头发散开觉得太乱怎么办?(用绳子捆扎)

  ③项链珠散落了怎么办?(用线绳串起来)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以游戏为主,由实物触摸、猜想引发幼儿的兴趣开始,通过“自主观察,比较、描述和了解线绳特点”到“寻找生活中的线绳做记录、玩游戏,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有效地激发幼儿探究欲望,引导幼儿主动学习,重视幼儿自身的实践过程。让幼儿在做中学、玩中学。为幼儿认知与动手能力的发展搭建平台。

中班科学教案 篇8

  【活动设计】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丰富多彩的塑料制品在人们的生活中随外可见,塑料制品的广泛应用给人类带来的是什么?学习这一课让幼儿明白,塑料制品它一方面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便利,同时也造成了“白色污染”的危害。幼儿在生活中几乎每天都能接触到各种塑料制品的实物,因此,这一课题幼儿容易接受和掌握,同时,这一课题中的教具,具体、直观、丰富多样,大量生动的实物教具易于刺激幼儿感官,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和近不急待的探索渴望。

  【活动目标】

  1、通过对具体实物的观察比较,让幼儿在探索中认识各种塑料制品,知道它的特性。

  2、幼儿自主的了解塑料制品在人们生活、生产中的用途。

  3、幼儿通过亲身体验和观察、观看,建立初步的环保意识。

  【活动准备】

  1、幼儿每人自带塑料制品一、两件。

  2、带领幼儿在园中搞“塑料垃圾”清理活动。

  3、在活动区投放各种各样的塑料制品。

  【活动过程】

  一、激发幼儿兴趣。

  首先教师提问:“小朋友们,请把你们带来的各种东西拿出来吧,告诉大家,你带来了什么?有什么用?是由什么制成的?”

  (这时幼儿会把带来的东西摆放在他们面前的桌子上,具体生动的教具摆放在桌子上,自然构成了一个色彩缤纷的塑料制品展示会,幼儿感受到刺激,学习兴趣和探索愿望立即被激发出来了。)

  幼儿自由发言:我带的是小杯子,喝水用的;我带的是一辆小汽车,玩游戏用的……

  教师小结:小朋友带来的这些世界杯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塑料制品。自然引出课题。

  二、引导出现。

  1、在活动室里寻找塑料制品。

  2、寻找后启发引导幼儿说出塑料制品的特征。

  教师出示实物,引导幼儿说出形状不同、颜色不同、薄厚不同、软硬不同、高矮不同、长短不同。

  (经过幼儿的观察比较和教师的启发引导,塑料制品的外部特征得到解决。然后同样用示范引导的方法,让幼儿说出它不怕摔、不怕水、比较方便、比较安全等内部特征。)

  三、交流讨论。

  1、生活用塑料制品。

  2、学习用塑料制品。

  3、电器产品中的塑料制品。

  四、活动小结。

  教育幼儿不随意乱扔塑料制品,尽量少使用塑料制品,鼓励幼儿研究一些处理塑料制品的科学方法,让幼儿从小树立学科学、爱科学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