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中班科学教案范文集锦5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班科学教案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班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能有创意的使用不同美工材料表现自己喜欢的昆虫。
体会独立完成任务的快乐。
活动准备:
昆虫制作方法。
广告颜色、蜡笔、图画纸、筷子、粗毛线、椰子叶、陶土(或自制面团)、剪刀、白胶、水彩笔。
日常用品:牙刷、竹筷、叉子、汤匙、塑料袋、报纸。
活动过程:
请幼儿观看幼儿用书《昆虫大集合》,并一起讨论:
--书上有哪些昆虫?
--它们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
--它们是怎样制作出来的?
请幼儿选出自己想做的昆虫模型,并鼓励其进行独立思考:用什么材料做?可以怎么做?
鼓励幼儿按昆虫的'不同特征,尽情创作--蝴蝶、蜻蜓类细长形的昆虫:用纸或塑料袋剪出蝴蝶形或其他昆虫造型,粘贴在日常用品如牙刷、竹筷、叉子、汤匙上,即可组成昆虫造型;再画上眼睛,装上触须,将更逼真。
--运用圆形的容器如冰淇淋、果冻盒子、贴上圆点和6只脚,就是瓢虫了。
--鼓励幼儿使用不同材质进行制作,完成后大家一起分享作品。
中班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让幼儿知道南北两极的特殊生态环境,了解生活在南北两极的动物种类。
2、让幼儿知道企鹅与北极熊的外形特征,知道它们是不怕冷的动物。
活动准备:
地球仪一个,北极熊生活在北极及企鹅生活在南极的图片各一张。
活动过程
一、让幼儿知道地球南北两极的特殊生态环境,了解生活在南北两极的动物种类。
1、出示地球仪:这个就是我们生活的地球。指着南北极让幼儿讨论:这是地球的什么地方?知道那儿的天气是什么样吗?这些地方有哪些动物生存?
2、南北两极的生态环境,告诉幼儿企鹅生活在南极,北极熊生活在北极。
二、说说不怕冷的动物。
1、出示南北极的.图片,请幼儿边看边说说南北极的气候。
2、说说图片中企鹅、北极熊长得什么样?它们在干什么?
3、请幼儿思考:为什么企鹅、北极熊住在冰天雪地里却不怕冷?
4、描述企鹅、北极熊的外形特征、生活方式,并解释它们不怕冷的原因,即身体的特殊构造。
5、请幼儿模仿北极熊走路。
三、游戏:企鹅、北极熊找家。
1、分别请男孩、女孩子扮演北极熊、企鹅,模仿它们这两种动物走路,并走到老师规定的“南极”、“北极”的家里。
中班科学教案 篇3
设计意图:
在我们的 日常生活中,空气无处不在,它与人们的生活紧密联系,对于幼儿园中班的孩子,空气是非常抽象的概念,也给了我智慧和灵感,多彩的气球,充气彩虹门,让我找到了孩子们的兴趣点,更找到了中班孩子活动的切入点,利用幼儿感兴趣的方式,去引导幼儿感知空气的存在,去探索袋子,游泳圈,气球肚子里的秘密对中班幼儿来说无疑是一种有趣新奇的事情,因此,我设计了这一科学活动。
活动目标:
1、帮助幼儿形象地感知空气的存在。
2、让幼儿体验在游戏探究中的快乐。
3、激发幼儿探索空气的兴趣。
4、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
皮球,粉笔若干,卡纸,蜡烛,玻璃杯,打火机,碎纸屑若干,一盆水,充气玩具若干、游泳圈、做成娃娃的袋子若干、气球一个,塑料袋若干与幼儿人数相等。
活动过程:
一、教师导入活动,激发幼儿兴趣。
1.猜谜语,引出课题:小朋友们,今儿老师带来一位好朋友,他们猜猜它是谁?谜语:看不见,摸不着,不香不臭没味道,动物植物都需要
一时一刻离不了。(空气)
2.出示皮球,让幼儿说出皮球为什么会鼓起来?(空气)
二、教师提出问题让幼儿猜想。
1.找空气:师:小朋友们现在我们一起来找一找什么地方有空气?将皮球,充气玩具,游泳圈一一出示,让幼儿说出谁住在它们的里面?(空气)
幼儿讨论后回答,教师点评。
三、探索活动,让幼儿实验操作。
1.感知身体里的空气。让幼儿用手捏住鼻子闭上嘴巴,说出自己的感受然后,用嘴对着手吹气感知身体里的空气。
2.感知粉笔里的空气。以分组活动的形式,幼儿分别把粉笔头放入盛水的盆里,让幼儿观察并说出自己看到的现象。
四、教师做实验,让幼儿感知空气存在及其特征。
1.出示玻璃杯和厚卡纸,给玻璃杯倒满水,盖上卡纸,然后把杯子倒过来。你能使杯子里的水不倒出来吗?成功的和失败的各一名代表上来演示,通过对比,幼儿知道只有盖住卡纸使杯内无气泡(杯内无空气),才能将杯子倒过来。幼儿再次进行试验,直到获得成功。
2.提问;是谁在帮忙?为什么杯子里没有空气,水才不会导出来?究竟是谁在帮忙?谁那么有力量?引导幼儿交流;杯子里没有空气,外面的空气就会不让水从杯子里流出来。
3.将蜡烛点燃,请一名幼儿用玻璃杯罩住,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把碎纸屑放在桌子上,幼儿分组,用手在周围煽动,观察纸屑的变化。让幼儿感受我们的周围充满空气,只是我们看不见它。
五、游戏;找空气。
让幼儿一人一个塑料袋到外面找空气玩,活动结束。
活动反思:
本活动是让幼儿对实验中发生的现象产生兴趣,通过在实验中让幼儿操作并在探索的基础上让幼儿获得经验,玻璃杯中没有空气,外面的'空气就会进来,把水倒入杯中用卡纸盖住,卡纸就会被吸住,水不会倒出来,添加了用杯子去盖住点燃的蜡烛,一下蜡烛就灭了。说明空气可以支持燃烧,这样吸引了 幼儿的注意,目的是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幼儿建立了一个探索,尝试与交流的平台。在活动中利用了启发提问观察的方法引导幼儿进行实践操作。幼儿通过猜谜语一一寻找空气一一试验操作的教学环节,让抽象的自然想象变得具体化,整个活动的气氛很活跃,突出了活动的重难点,丰富了幼儿的生活经验,让幼儿理解了生活离不开空气,空气无处不在,培了幼儿的认知能力。
中班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尝试运用多种方法让瓶子发出声音。
2、充分体验游戏与在音乐中感受自制乐器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制作好的“会唱歌的瓶子宝宝”范例一个(在瓶子内放入一些物品,使之发出声音。)
2、歌曲《表情歌》音乐磁带,幼儿自己自制好的人手一个画有眼睛、鼻子、嘴巴的瓶子宝宝,各种操作材料(花生、黑豆、绿豆、玻璃珠、沙子、小石块等等。)
活动过程:
一、出示“瓶子宝宝”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1、以瓶子宝宝的口吻引入:
师:“听说中一班的小朋友很聪明,今天我想跟你们交朋友做游戏,我也很棒哦!听,我还会唱歌呢:小瓶子,真好玩,摇一摇,唱一唱,摇一下,唱一下,摇二下,唱二下,我的本领大不大?”“你们喜欢和我交朋友吗?今天我还邀请来了许多好伙伴呢。”
2、让幼儿和瓶子宝宝说悄悄话。
师:请小朋友轻轻地拿1个瓶子宝宝摇一摇,和瓶子宝宝说一句悄悄话吧!
二、引导幼儿思考。
出示会唱歌的“瓶子宝宝”让幼儿观察。
师:“怎样让你们的瓶子宝宝也唱起歌来呀?”(引导幼儿想象出让“瓶子宝宝”唱歌的方法。)
三、提供操作材料,鼓励幼儿大胆探索。
1、简单介绍操作材料。
师:老师今天带来了豆子、花生、玻璃球、沙子、小石块,小朋友自己也来动动手,想想办法也让你的瓶子宝宝唱起歌来,好吗?
2、提出操作要求:
师:待会儿小朋友可以选择一样材料放进瓶子里试一试,盖上盖子,摇一摇,听一听;它唱出来的歌声是怎样的?试好了以后,再换另一样材料试一试,听一听,它们发出来的声音一样吗?哪一种最响亮?
3、幼儿自由尝试、探索。
①提醒幼儿注意倾听装不同材料的瓶子发出的声音。
②鼓励幼儿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
四、分享交流操作结果。
1、感受不同材料发出的不同声音。
(幼儿自由选择材料,尝试瓶子宝宝会唱歌。)
师:谁愿意和大家分享你的发现呢?你在瓶子宝宝里面放了哪样材料,它唱出来的声音是怎么样的?
(引导幼儿讲述自己的发现,并摇一摇瓶子宝宝。)
2、小结:小朋友说得真棒,豆子发出来的声音很脆、很亮、最好听。花生发出来的声音较粗、较沉。沙子发出来的声音沙沙沙,较轻、较小声。玻璃珠发出来的声音咚咚咚,最响。
3、引导幼儿用多种方式让瓶子宝宝唱歌。
师:大家想一想:“你还可以用什么办法让瓶子宝宝唱歌?”
(让幼儿尝试用其他方法让瓶子宝宝唱歌,并向同伴展示。如:弹、按、拍、转、踢、滚、搓、敲身体各部位等。)
五、以“瓶子宝宝乐队”的形式为乐曲伴奏,体验自制乐器的乐趣。
1、放《表情歌》音乐,用摇动方法为乐曲伴奏。
2、让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打击自制乐器为乐曲伴奏。
六、活动延伸:
1、在音乐区投放会唱歌的瓶子宝宝和音乐磁带,让幼儿随时都能为乐曲伴奏。
2、请幼儿回家找一找,还有哪些材料放在瓶子宝宝里面,也会唱歌。
活动点评:
1、有趣的操作材料是对幼儿学习的一种最好刺激。《瓶子总动员》正是借助了幼儿熟悉的生活物品——瓶子,让幼儿在做做、听听、玩玩、比比等活动中探索奥秘,极大的激发了幼儿学习的兴趣。活动中老师以活泼有趣的“瓶子宝宝”引入活动,并充分考虑到操作材料的科学性、趣味性,如:提供小石块、玻璃珠、绿豆……既能吸引幼儿反复操作的兴趣,又能给幼儿留出探索的余地和延伸的空间。
2、在活动过程中,老师以激趣—思考—探索—分享—体验等环节有序地组织,让幼儿在宽松的操作环境中体验科学探索的乐趣。活动的整体设计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思路清晰,老师以大朋友的.身份参与讨论,并适时地提出开放式的问题,引导幼儿的积极思维。幼儿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能力水平,来表达自己观察、思考、发现的答案。如:“谁愿意和大家分享你的发现”,引导幼儿讲述。充分展示了一个幼儿为主体、师为主导的发现学习的动态活动过程。
3、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结合打击节奏的形式让幼儿在轻松的音乐氛围中获得快乐,进一步将活动引向深入,激起幼儿的创作欲望,同时也使幼儿的环保意识得到进一步的增强。整个活动轻松、有趣又不乏科学知识的获得,是一次值得学习、推广的科学探索活动。
设计思路:
瓶子不仅好玩,而且能发出清脆的声音,真好玩。当我看到孩子们手上拍着瓶子、敲着瓶子脸上兴奋的表情时,使我有了设计瓶子这活动的冲动,因为在成人眼里,空的瓶子就成了垃圾;但在孩子们眼里却成了宝贵的玩具,可看可玩可制作……由此可见瓶子也蕴含着丰富的教育价值。于是就利用这些唾手可得的废旧物来促进幼儿多方面能力的发展,可谓一举两得。为此,我设计了《瓶子总动员》这一活动,即是贴近幼儿生活来选择感兴趣的事物,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给幼儿的学习带来了很大的乐趣,寓教于乐。
中班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了解各种蘑菇的名称、外形特征,认识各种各样的蘑菇。
2.知道有些蘑菇是有毒的,不能吃,初步学会分辨有毒蘑菇及食用菇。
3.培养幼儿乐于参加探索游戏活动的兴趣。
4.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对蘑菇见解。
5.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各种各样的蘑菇;分辨有毒蘑菇及食用菇。
活动准备
1.兔妈妈头饰一个,兔宝宝头饰幼儿人手一个。
2.选择一处室外草地,设置草地场景,草地上散落各种蘑菇图片。
3.香菇实物若干(干的和鲜的两种),各种干燥过的食品,如木耳、海带、金针菇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
老师:“今天我们来玩采蘑菇。老师当兔妈妈,小朋友当小兔,我们一起到山上去采蘑菇。”
二、认识蘑菇
1.教师出示各种蘑菇的'图片,结合幼儿用书,让幼儿观察蘑菇的外形。
2.教师给幼儿讲解蘑菇的基本知识。
三、讨论
1.教师引导幼儿回忆自己吃过的蘑菇类食物,如平菇、金针菇、香菇等。
2.教师请幼儿说说,自己最喜欢吃哪种蘑菇。
四、玩游戏
1. 教师要幼儿一起来玩采蘑菇的游戏。教师当兔妈妈,把画有蘑菇的卡片分散放在室外的草地上,请幼儿当小兔去采蘑菇。在草地上捡起一张卡片就算采摘了一朵蘑菇。
2.在采蘑菇的时候,幼儿一定要仔细分辨有毒的蘑菇和没有毒的蘑菇,有毒的蘑菇幼儿就不要摘。等小兔子摘完没有毒的蘑菇后,由兔妈妈统一把有毒的蘑菇摘走。
3.幼儿在采摘蘑菇的过程中,教师请幼儿分散地找蘑菇采摘。
教学反思
教学成功之处:我以兔妈妈带宝宝们到山上采蘑菇的游戏导入活动,一开始就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及兴趣,在这一过程中我激发了孩子们参与活动的热情,一下子拉近了孩子与老师的距离,把幼儿带入了宽松和谐的气氛中去,幼儿很快进入角色。这一环节的展开,幼儿和老师都起到了热身的效果。第二环节,认识蘑菇,大部分孩子都投入到了自己的角色中,注意力一直被吸引,积极性相当高,通过教具的操作,孩子们一直在用所有的感官参与活动!他们看着、听着。第三环节,多数孩子能按讨论要求说出自己喜欢吃的蘑菇,第四环节,采蘑菇是幼儿学习知识的实际运用。
改进之处:1.认识蘑菇这一教学环节,可以让班上语言表达能力强,认识部分常见蘑菇的幼儿先讲讲,然后教师再讲。2.讨论环节,分组的时候幼儿表达能力强和较差的要进行搭配。3.采蘑菇环节,由于幼儿积极性强,兴趣浓,分组游戏秩序需要进一步规范。
小百科:蘑菇广泛分布于地球各处,在森林落叶地带最为丰富。食用蘑菇是理想的天然食品或多功能食品。迄今为止在全世界食用最多的食用蘑菇,学名为双孢蘑菇,通称为蘑菇。
【中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经典)中班科学教案09-25
中班科学教案01-08
实用的中班科学教案09-01
中班科学教案(优选)08-16
中班科学教案(精品)09-30
中班科学教案三篇05-07
【精选】中班科学教案四篇05-14
【精选】中班科学教案三篇05-03
中班科学教案《种子发芽》07-05
【精华】中班科学教案四篇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