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倍问题教案

时间:2023-09-28 13:48:49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和倍问题教案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和倍问题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和倍问题教案

和倍问题教案1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第41~42页例6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会通过线段图理解题意,并根据关键句弄清数量关系设未知数,能列方程解答稍复杂的“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理解解答思路,掌握解题方法。

  2.从解题过程中切实理解用方程解应用题的优越性,提高学生列方程解决问题的自觉性与积极性。

  3.让学生对生活中的有关数学信息予以选择、加工,进而解决问题,感悟稍复杂的“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列方程解答稍复杂的“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理解解题思路,掌握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会设未知数。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问题

  1.根据题意,写出关系式。

  (1)白兔的只数是灰兔的 ;

  (2)美术小组的人数是航模小组的 ;

  (3)小明的体重是爸爸的 ;

  (4)男生人数是女生的一半。

  2.根据线段图,列出方程

  想一想:线段图相同,列出的方程为什么不同?

  你为什么这样列方程?你能用一句话概括两幅线段图中甲和乙的关系吗?

  3.教师说明: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解决稍复杂的“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

  【设计意图】准备题的设置,是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出发的。一方面复习了找单位“1”、分析数量关系和如何列方程,分解了本课的重难点;另一方面,为后面环节的对比分析、沟通联系做好铺垫。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一)出示例6

  1.出示例6图片。

  2.提问,你从图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1)知道了我们班全场的总得分;

  (2)知道了下半场得分是上半场的 。

  3.想一想,根据已有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引导学生提出:上半场和下半场各得多少分?

  4.请学生概括图片信息,编出完整的应用题。

  引导学生概括:六(1)班参加篮球比赛,全场得分为42分,下半场得分只有上半场的一半。六(1)班上半场和下半场各得多少分?

  (二)解答例题

  1.画线段图。

  (1)根据题意,请学生把线段图画在草稿本上,其中一个学生黑板上板演。

  (2)对照板演的同学,检查自己的线段图有什么不足之处。

  2.教学用方程解答例6。

  (1)想一想:如果用方程来解答这道题目,你能在题中找出怎样的等量关系?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上半场的分数+下半场的分数 ;

  (2)说一说:根据这些等量关系,应该把哪个量设为未知数?另一个量又可以怎样表示?

  (3)做一做:用方程完整地解答例题,并请学生板演。

  学生用方程解答预设:

  ①解:设六(1)班上半场得分为 ,则下半场得分为 。

  ②解:设六(1)班下半场得分为 ,则上半场得分为 。

  ③解:设六(1)班上半场得分为 ,则下半场得分为 。

  ④解:设六(1)班下半场得分为 ,则上半场得分为 。

  (在PPT中呈现教材中的解答过程。)

  (4)如何验证方程的结果是否正确?

  (5)比一比:此题不同的列方程解答方法的联系和区别是什么?

  教师引导:从不同的等量关系出发,我们可以列出不同的方程,关键是要从题目信息中找准数量关系。

  (三)小结

  通过刚才的例题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如何求稍复杂的“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的解答方法,我们也可以把今天学习的这类题型叫做“和倍”问题。在解题时,我们应先找准题目中的等量关系,设其中一个量为未知数,用两种量之间的关系表示出另一个量,再列出方程进行解答。

  三、巩固练习,强化提高

  (一)基本练习

  1.完成练习九第2、4题。

  2.鼓励学生列方程解答。

  (二)拓展提高

  1. 把练习九第3题进行适当改编,拓宽学生思路。

  学校美术小组的人数是航模小组人数的 ,美术小组比航模小组少15人,美术小组和航模小组各多少人?

  2.比较这一题与前面的习题有什么不同?

  3.小结:前面的习题称为“和倍”问题,这题我们可以称之为“差倍”问题。我们在学习数学时,应该举一反三,做到融会贯通。

  四、总结延伸,布置作业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列方程解答应用题要注意哪些问题?

  3.完成教材第44页练习九第1题、4题、5题。

和倍问题教案2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自主经历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2、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训练学生有合理地分析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明确小括号的.作用。

  教学过程:

 活动一:出示情景图,提出问题

  师:你可以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互相交流。

  师抽生交流并板演:犁糕一共可以装多少包?

  活动二:解决问题

  师:你会解决这个问题吗?

  [生尝试解决,并交流]

  师:谁愿意起来交流一下你的做法?

  全班交流,展示不同的写法。

  生1:520÷4=130(包)

  320÷4=80(包)

  138+80=210(包)

  生2:(520+320)÷4=

  师:你能说一说每一步计算的含义吗?

  师:你能出有括号的先加再除的混合的运算顺序吗?

  生答。

  师:请同学们解决下面的问题。

  360÷(2x3)380÷(132—127)

  活动三:练一练

  第4、5、10题:要放手让学生独立地完成。交流时注重让学生说清分析思路和策略,以此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和倍问题教案3

  教学目标:

  1、了解邮票的相关知识。让学生知道不同质量的信函邮资标准不同,寄往本埠和外埠的邮资不同,在此基础上知道确定邮资的两个因素。

  2、让学生经历确定邮资、支付邮资、设计邮票面值等活动过程,培养学生归纳、推理能力,发展学生的实践精神和创新精神。

  3、使学生体会分段函数的思想,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教学重点:

  根据邮资标准采取分段计费法计算信件的邮资

  教学难点:

  根据邮资数值寻找满足条件的邮票组合

  教学准备:

  课件、学生收集邮票知识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课件出示邮票)师: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谁能用一个词来形容它的美?其实它不止是一幅美丽的画,你们看,它是什么?(邮票)知道邮票是干什么的吗?

  师:邮费是一门艺术,它带给我们美的享受,方寸之间,精彩无限。课前老师让大家去了解邮票的知识,你都了解到了什么呢?

  2、师:你们知道世界上第一枚邮票是怎么诞生的吗?这里面还有一段非常有趣的历史。一天,爱丽丝·布朗收到一封很重要的信,她却不得不将信件退还给邮差。(课件出示: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师:原来那时候邮费是由收信人支付的,爱丽丝·布朗因为太穷没有钱支付昂贵的邮费,所以只能把信退还给邮差。这一幕刚好被英国人罗兰·西尔看见了。怎样才能避免邮差送完信收不到邮费的情况再次发生呢?1840年,罗兰·西尔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枚邮票。(课件出示:世界上最早的邮票)

  3、揭示课题:邮票是邮资的凭证,那么,该如何正确去付邮资呢?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些疑问一起来探究邮票中的数学问题。(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确定邮资的两大因素。

  (课件出示两封信)师:老师这里有两个写好的信封,从上面你能收集到哪些有用的数学信息?(生答)

  师:这两封信的邮政编码、地址、收件人都写好了。我们可以寄出去了吗?(不能)为什么?(没贴邮票)

  师:哦,对,你们提醒老师了,我还没贴邮票呢?(课件:贴邮票)老师把它们都贴上80分的邮票,现在我们把它寄出去。

  (课件显示一封信被退)

  师:怎么回事?我都贴邮票了为什么还退回来一封啊?(板书:地点)

  师:大家观察的真仔细,看来寄往外地的信因为远所以邮费会多一些,那我们换一张邮费(课件显示换1.2元),把它寄出去。

  (课件显示又退回来了)师:又怎么了?(生答)

  (在学生答不出来的情况下,课件显示超重)

  师:看来这邮费的多少不仅与寄往的地址有关,还与信件的质量有关。(板书:质量确定邮资)这是确定邮资的两大因素。

  2、自学邮局资费标准

  师:这封信我们应该付多少邮费呢?我们来看一看邮局关于信件的资费标准是怎么规定的。请大家打开书109页看看中间的表格。

  学生自学表格

  学生汇报。

  师:谁能把你了解到的知识和大家分享一下。(生汇报)

  师:关于这个资费大家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重点理解本埠、外埠、首重、续重)

  师:同学们说的太好了,通过这个表格,知道了信函资费与它的质量和到达的地点有关,也就是要分清本埠和外埠。我们一起来填一个表格。(课件出示表格)师生一起填

  师:在表格中你发现了什么?多少克为一个计费单位呢?

  3、计算信函的资费

  (课件显示图片)师:现在我们再来看一看,刚才这封信我们到底该支付多少钱的邮资呢?想好的同学可以和你的同桌小声交流,说说你的想法。

  生汇报

  师:老师这里还有一封,大家再帮忙算一算。

  师:很好,我们看看这封信能否顺利寄出?(课件演示)

  师:老师有个疑问,这两封信虽然都是外埠信件,但是质量不同,为什么邮费会相同呢?

  师小结:看来只要处于一个计费段,邮费就都一样。刚才我们计算的都是质量没超过100克的信函。那如果这封信的克数超过了100克,大家会计算吗?(课件出示)

  同桌二人商量。再汇报。师板书

  师:说得太有条理了。分别表示什么?像这样的.计费方式,我们称它为分段计费。

  师:请每一个同学把刚才这种分段计费法再重新说给你的同桌听一听。

  好的,现在老师把它们贴上邮票。(课件出示)大家看,怎么样?

  师:是啊,贴得太多了,不只没地方写地址和名字了,而且还要盖好几个邮戳,太耽误时间了。你认为我们应该怎么办?

  师:邮局一般规定最多贴3—4张邮票,所以邮票的面值大一些,邮票的张数就会减少些。

  4、小组设计邮票

  师:那么问题来了,如果邮寄一个不超过100克的信函,最好只能贴三张邮票,而且只许用80分和1.20元的两种邮票,能满足所有情况的需要吗?

  让学生们小组内商讨把书中表格内容填出来,并把不能仅用0.80和1.20元的邮票支付的钱数圈出来。

  (学生汇报,课件演示)

  师:既然有这样三种情况不符合要求,那么我们能不能自已再另外设计一种面值的邮票,来满足题目的要求呢?面值大小组内可以自定。

  小组合作谈论,给学生充裕的思考时间完成。

  学生汇报:可以是2.00元、2.40元、4.00元。

  师:你们都是生活的有心人,设计的特别好。讲得也很清楚,都是出色的设计师。在支付邮资时,虽然满足条件的邮票组合很多,但是国家邮政部门在发行邮票时,还要从经济、合理、方便、实用等角度考虑,这与人民币的面值组合是相同的道理。比如你要买一件80元的上衣,有没有一张80元的人民币呢?(没有)但是我们有很多种支付方式,其实邮票组合也是这个道理。

  四、全课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共同研究了邮票中的数学问题,其实生活中还有很多计费方式类似于信函的分段计费,你能说说吗?

  (出租车计费、水费、电费)

  师:关于邮票中的数学问题还有很多很多,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回去接着研究。

和倍问题教案4

  一、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体会加减法估算必要性;掌握加减法估算的方法,会根据具体问题进行合理的估算。

  2、在活动中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通过感受估算解决问题的简洁性,培养估算意识。

  3、体会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步骤,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方法,具有回顾与反思的意识,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

  二、教学重点

  1、在具体的情境中,掌握加减法估算的一般方法。

  2、体验估算的多样性,能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估算策略。

  三、教学难点

  体验估算的多样性,能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估算策略。

  四、教具、学具准备

  教学课件、习题卡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说说下面各数的近似数

  583接近()百

  718接近()百

  192接近()百

  219接近()百

  583接近()百()十

  718接近()百()十

  192接近()百()十

  219接近()百()十小结:刚才小朋友们都积极动脑,学会判断一个三位数接近哪个整百数或整百整十数,下面我们就来用这个本领解决问题。

  (二)探究新知

  1、出示情境,引出新知

  向阳小学组织学生去看巨幕电影,我们一起来看看。带来的问题是什么?需要利用哪些信息?

  你想怎么解决这道题?(估一估,算一算)

  下面就解决一下这道题。

  2、汇报交流。

  六个年级的学生同时看能坐下吗?说说怎么想的。

  预设1:221+239=460(人)460人>441人所以六个年级的学生不能同时坐下。

  预设2:把221看成200,把239看成200,200+200=400(人)221+239>400人。

  预设3:把221看成220,把239看成230,220+230=450(人)450人>441人所以六个年级的学生不能同时坐下。

  预设4:221>220,239>230,220+230=450,221+239一定大于450,所以不能同时坐下。

  讨论交流:

  (1)这些方法方法合理吗?为什么?

  (2)方法一和方法三、方法四都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你更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3、小结虽然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同,有的是精确计算,有的是估算,但是一般我们不用找到准确答案更简洁一些。

  4、方法提炼:我们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

  明确问题,找到信息——运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回顾反思方法

  (三)巩固提升

  1、解决15页问题

  (1)出示问题

  如果两个旅行团分别有196名和226名团员,这两个旅行团同时看巨幕电影坐得下吗?

  (2)汇报方法

  2、解决17页第7题

  (1)仔细审题,说说你想用什么方法?

  (2)独立解决

  (3)汇报方法

  3、解决17页第6题

  (1)要帮助小猫解决问题,你想用什么方法?为什么?

  (2)独立完成

  四、总结。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和倍问题教案】相关文章:

倍的认识教案合集9篇01-31

《每逢佳节倍思亲》教案03-05

《倍的认识》说课稿11-04

《每逢佳节倍思亲》教学设计06-10

《狮子和兔子》教案11-11

哭和笑教案04-25

《酸的和甜的》教案08-24

《狐狸和乌鸦》教案07-14

《大雨和小雨》教案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