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教案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春》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春》教案1
学习目标:
1、 学会细致地观察并生动地描写自然景物;
2、 学习文章严谨而精美的结构安排;
3、 灵活运用比喻、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领会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
2、培养学生“细致观察事物,抓住特点描述”的能力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重点切入法
学法指导:精读、摘录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图片导入: 同学们,这是一幅充满生机的画面:郁郁葱葱的大树,嫩绿嫩绿的草地,鲜艳茂盛的花丛,如诗情如画意。大家看到这幅图想到的是哪个季节?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美丽的春光中,让我们的心灵幻化出一派充满诗情画意的美好景象。可记得杜甫的《绝句》(放音乐,看投影,生背诗文);可记得贺知章的《咏柳》(接着听音乐、看投影,背诗文)。在多少作家的笔下曾这样深情地描绘过春天,今天让我们再读一篇描画春天的优美的散文《春》(投影出示课文题目及学习目标)。
二、作者介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宁死不受美国的救济粮。)
三、生词过关
四、感知课文:
1、 听范读,理清思路,感受语言。(读后说说文章的结构。(盼春1,绘春2-7,赞春8-10) )
2、齐读第一自然段,明确:修辞手法——反复,比喻,拟人。感情喜悦迫切,语调柔和亲切。第1段——点题,总领全篇,引起下文。
3、 师生同赏绘春图
齐读2-7,说一说,作者描绘了哪些春天的画面?(春草图、春花、春风、春雨、迎春图。)
齐读第2段:总写的一句话“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一切”说明什么?(没有一个例外。)“然”,是词尾,表示状态,样子的意思。
总写春回大地后,先分别描绘了哪些景物?怎样描绘的?(“朗润”“涨”“红”,非常准确地描绘了春天的山、水、太阳。)
(一)春草图:自由第3段,把你喜欢的词语和句子画出来,并说说这些词句描绘了春草的哪些特点?你能为这幅图取一个美丽动人的名字吗?
喜欢的词语 ①嫩嫩的、绿绿的、⑵偷偷地、钻⑶ 理由:⑴写出了春草嫩绿的特点②写出小草破土而出挤劲,写出不经意间,春草悄然而出的情景和作者惊喜的感觉。这样使无意识的、无情感的小草似乎有了意识,有了情感
喜欢的句子“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理由:写出了人们在草坪上欢快地玩耍的情景,也写出了他们的喜悦之情。在我们眼前展现的是一幅春草欢乐图。
(二)春花图:作者是如何描写的?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再写什么?一派怎样的景象?
树,花,蜜蜂,蝴蝶,野花。写花的争春,花的色彩,花的甜味,结的.果实。
花下是怎样的情景呢?有一个词用得特别好,哪个词? “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
为什么野花会像眼睛,像星星,眨呀眨的?没有明写风,但风寓在其中;没有明写太阳,但太阳寓在其中。比喻用得形象生动。
细笔描绘了一幅繁花似锦,昆虫喧闹,春意盎然的美景,色彩鲜艳,层次分明。
(三)春风图:第5节写风,写鸟,写牧童的短篇。怎么写的呢?
背诵僧人志南的诗句:“古木阴中系短篷,杖基扶我过桥东。沾衣不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写风的“抚摸”,风的芬芳醒郁,鸟的呼朋引伴,短笛的嘹亮。
鸟的清脆的声音,轻风流水的声音,牧童短笛喷亮的声音应和着,构成了一首非常动听的春天交响乐,和谐优美,此起彼落。
(四)春雨图:雨中的景色描绘得同样十分动人,先写雨的形态,再写雨中景色。从文中找两个词把雨的形态讲出来。“细”和“密”。二个比喻形象生动。
接着写雨中屋、雨中树、雨中草、雨中人,怎么写的呢?(从侧面写出雨的滋润。)
“绿得发亮”“青得通你的眼”,把树木、小草经春雨淋浴后的鲜艳色彩描绘得十分逼真。“逼”什么意思呢?可以在王安石的《书湖明先生壁》诗中找一句话来形容。“两山排阈送青来”,两座山好像把门推开,把青送到眼前。灯光给人以温暖的感觉。
雨中景是静的,但静中又有动,笔笔紧扣春天。
(五)迎春图):第2到6节着重写景,第7节着重写人。寥寥几笔。天上地下,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都写到了。一年之计在于春:“计”,计划。一年中要做的事,一年的计划,在春天要好好地打算打算。
朗读第7节,体会:寥寥几笔,有景有人,勾出了春光无限好的美景。
4、小结:
这一部分绘春是全文的重点。细笔描绘,绘声绘色绘态,绘幼绘静,语言非常生动。比如说,写草的生命力,用“钻”;写热烈的气氛,用“闹”:写小草的青,用“逼”。细致的描绘来源于什么?细致的观察。观察以后还要怎样呢?表达出来。要仔细读书,积累词语,描绘起来就会形象生动了。
5、第三段:颂春。朗读8、9、10节。
(1)在描绘春以后,作者满怀喜悦的心情来颂春,用了什么手法呢?
用比喻手法。三个比喻有联系有区别,使春意越来越浓。先喻为娃娃,再喻为小姑娘,最后喻为健壮的青年,从不同角度写,写春的成长,把春天的生意盎然、千姿百态、青春活力描绘得十分动人。
一、 盼春。
盼、来、近(总领全文,开启下文)
二、 描春
㈠春的总的轮廓: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山(朗润)水(涨)太阳(红)
㈡细致描写:(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
春草图(草报春):偷、钻、嫩、绿、满——草
坐、躺、打、踢、赛、捉——人
春花图(花争春):态——桃、杏、梨,赶趟儿。
色——像火,像霞,像雪
味——甜味
(野花遍地是`……像眼睛,像星星)
春风图(风唱春):触:抚摸
味:泥土的气息、草味、花香
声:鸟声清脆宛转,笛声嘹亮
春雨图(雨润春):形: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
状:密密地斜织、屋顶上笼着层薄烟
景:树叶绿得发亮、小草青得逼你的眼
灯、人、房屋
迎春图(欢迎春):城乡、老小、舒活、拌擞、一年之计在于春
三、颂春:三个比喻句(春天像……)
课后记:诵读是学习语文的重要方式,特别是学习本文,更要在诵读中体会美感。此外,古今中外写春的作品很多,教师课引导学生广泛阅读,开阔视野,拓展思路。
盼、来、近总领全文,启开下文——概写初春的山、水、太阳——细致描写春草、春花、春风、春雨、春天里的人们
《春》教案2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习作者细致观察春天的景物、抓住能表现春天景物的主要特征、有层次地描绘景物的写法。
2、学习文章严谨而精美的结构安排。
3、灵活运用比喻、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
过程与方法: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体会作者对春天的喜爱、赞美之情。
2、练习精读的技能,学会用摘录的方法来积累词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准确把握作者的情感脉络,体会字里行间浓郁的情味。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
1、理清文章思路。
2、诵读,结合语境,揣摩词语、句子的含义及表达效果,体会语言表达的技巧。
教学难点:
1、领会状物抓住特征、写景注意层次的写作方法。
教学方法:朗读法、点拨法、情境教学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一、导入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对于春天,历朝历代的诗人、画家,总有吟不完的诗句,画不完的美景。今天,我们通过朱自清先生的妙笔,去欣赏一篇堪称绝佳的春的散文,感受春的气息,春的声响。
二、整体感知
1、走近作者
(生介绍自己所了解的朱自清,师补充)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苏人。我国著名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他一生勤奋,共有诗歌、散文、评论、学术研究著作26种,约200多万字。散文代表作有《背影》、《荷塘月色》等。他的散文秀丽朴素、真挚质朴。
2、朗读
(1)师配乐范读,学生听准字音、语调,把握情感。
(2)生分组朗读,把握情感基调。
(3)说说文章的行文线索
明确:盼、来、近总领全文,启开下文——概写初春的山、水、太阳——细致描写春草、春花、春风、春雨、春天里的人们(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
(4)分别找出盼春、绘春、赞春的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盼春
第二部分(第2-7段):绘春
第三部分(第8-10段):赞春
三、研读赏析
1、总体把握
师:同学们,在你们的脑海中,春天是怎样的一幅画面?这篇《春》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地方是什么?为什么?
2、师生同赏第一部分:盼春
师:作者以怎样的心情迎接春天的来到?哪个词明确地告诉我们春天还没有来到?
生:“盼望着”;“近”(拟人)
师:“盼望着,盼望着”,为什么要连用两个呢?
生:这样叠用,更能表达作者向往春天的急切心情。(反复)
3、同赏第二部分:绘春
师:春终于盼来了,大地回春,万象更新。作者先粗笔勾勒,用“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总提一笔,然后通过远近不同的三种事物──山、水、太阳,描绘出怎样的一幅景象?“欣欣然”、“朗润”、“涨”、“红”分别表现出什么?
生:表现出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景象。“欣欣然”拟人,万物复苏;“朗润”润泽,绿色饱满起来,郁郁葱葱;“涨”冰雪融化;“红”春光明媚。
师:小声读课文,把你喜欢的词语和句子划下来,并写出喜欢的理由。
(师生分组同时进行,以春草图的描写为例)
a.喜欢的词语(1)嫩嫩的、绿绿的(2)偷偷地、钻
理由:(1)写出了春草嫩绿的特点(2)写出小草破土而出挤劲,写出不经意间,春草悄然而出的情景和作者惊喜的感觉。这样使无意识的、无情感的小草似乎有了意识,有了情感。
b.喜欢的句子:“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理由:写出了人们在草坪上欢快地玩耍的情景,也写出了他们的喜悦之情。在我们眼前展现的是一幅春草欢乐图。
(2)分小组交流,读自己喜欢的词和句子,说喜欢的理由
(3)全班交流,生先自由发言,说出自己的理由,最后师交流并总结。
第二课时
一、研读赏析
1、赏析春花图
师:在这一幅图景中,用到了哪些修辞方法,试说说这样用的好处
生:①“赶趟儿”——拟人,写出花儿们争相盛开的情景
②“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三个比喻,从视觉角度写出花朵的繁茂,花色的娇艳;它们争春比美,互不相让。
③联想——秋天果实累累,又由花香引出蜂闹蝶飞(听觉),衬托春花的万紫千红。
④“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比喻、拟人,明艳照人。“散”:多,分散,面积广。
2、赏析春风图
师:春风图,着力体现春风的什么特点?如何体现?
生:春风的和暖与清新。通过触觉写它的和煦、轻柔;通过嗅觉写出了春风带给人的特有的清新;通过视觉和听觉绘出了一副明快优美、赏心悦目的美好画面。在这幅图中,作者从触觉、嗅觉、听觉、视觉等方面,把无形、无色、无味的春风描写得有声有味,有情有感,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3、赏析春雨图
师:春雨图,着力描写春雨的哪些特点?
生:细密轻柔、润泽万物。春雨的特征是,多、细。
师:形容春雨的多、细,作者怎么体现?
生:一连用了三个比喻,“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这三个比喻非常贴切,不仅展示了雨的'特点,而且能唤起读者对春雨的喜爱。
师:接着作者写雨中的树叶儿和小草,“绿的发亮”的树叶,“青得逼你的眼”的小草。“逼”字写出雨中小草怎样的特点?
生:将小草入目由被动化为主动,写出了雨中小草青绿的特点。
师:然后作者又把视线转移到了何处?
生:又把视线转移到人间,先写“傍晚时候”的景象,用“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安静而和平”的气氛;接着写行人,写农民,安宁、悠闲,带有浓烈的江南地方色彩;最后再写“在雨里静默着”的房屋,与傍晚的宁静气氛互相照应。这一段写出了春雨的特征,写出了春雨之中特有的景象,展现出一幅宁静优美的水墨春雨图。
4、迎春图:
师:迎春图,作者着力写什么?
生:着力写春早人勤。由“天上的风筝”引出地上迎春的孩子,进而带出“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一片欢腾的景象,构成一幅春意盎然的图画。
师:点出作者寓意的是哪句话?
生:“‘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师:前四幅画面主要写春天的自然美,这一幅由景及人,颂扬了像春那样奋发向上的精神,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二、讲读第三部分:赞春
师:结尾三个比喻句,分别把春天比作什么?分别表现春天景象的什么特点?
生:“刚落地的娃娃”——旺盛的生命力、充满生机,新;
“花枝招展的小姑娘”——各种新事物的到来,春天的美,生动活泼,美;
“健壮的青年”——充满力量,力。
师:三句的顺序,从“娃娃”到“小姑娘”到“青年”,又形象地点明春天成长进程。最后说“领着我们向前去”,表达了作者追求美好未来的强烈感情。“去”字正与开头“东风来了”的“来”字相呼应。开头是在盼春中到来,最后是进入春天的行列向前去,一来一去,一呼一应,形成一个完美的整体。
三、拓展练习
仿照结尾三个比喻句,试着用其他比喻来赞美春天。
《春》教案3
教材分析
这首《武陵春》为作者中年孀居后所作,这时她因金人南下,几经丧乱,志同道合的丈夫赵明诚早已逝世,自己只身流落金华,眼前所见的是一年一度的春景,睹物思人,借暮春之景,写出了词人内心深处的苦闷和忧愁。全词语言优美,意境,有言尽而意不尽之美。这首词以第一人称的口吻,用深沉忧郁的旋律,塑造了一个孤苦凄凉环中流荡无依的才女形象。
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已经学习了不少诗词,也对诗词有了一定的认识,加之他们的思想正在走向成熟的过度时期,因此对爱、恨、情、仇的.文章感兴趣,因此通过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反复朗读,感受作者之愁;其次,之前已经学习的词的有关篇章,所以对词的理解上要来的比较快;再次,学生的文学感受力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是在具体表达上还是有一定的欠缺,所以通过运用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更好的表现愁绪,使得学生更好掌握表达感情的手法的多样。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词的有关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让学会抓住意象欣赏诗词。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品味词的意境与语言。
教学难点:
1、鉴赏词作的意境。
2、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及创作风格。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1、 复习词的有关知识。
2、 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及创作背景。
二、 教学新课:
1、 师范读课文,生自读,注意词的感情基调及节奏。
2、 合作探究:
(1) 请同学们展开想象,用散文化的语言说出本词创设的意境。
(2) 在《望江南》中,主人公是“梳洗罢”,而词中作者却“日晚倦梳头”,从中你能体会到作者什么心态?
(3) “闻说”“也拟”“只恐”这三个词说明了什么?
(4) 本词的作者是如何抒发感情的?
学生合作学习10分钟,教师个别进行辅导,然后集体交流。
3、 重点解读:
鉴赏这首词美在哪里?
学生自主考虑,寻找“美点”,集体交流。
4、 拓展延伸:
请同学们搜集古人写“愁”的句子。
三、 总结:这首词与《望江南》有什么相同之处。
学生可各抒己见,教师总结。
四、类文阅读:李清照的《醉花阴》。
五、布置作业:
1、背诵这两首词。
2、练习第一二题。
《春》教案4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2、品味诗歌形象的语言;
3、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2分钟)
师:同学们好!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杭州西湖是公认的天下名胜。那西湖风光究竟有多美,大家想不想知道啊?那就先让我们一起欣赏几幅西湖风光图片,亲眼感受一下吧!
(配乐,投影风光图片)
师:看完之后,你有什么感觉呀?
二、检查预习及课下积累(5分钟)
师:西湖风光的确令人陶醉,大家肯定都想去游览一番吧?好!今天,就让我们追随唐朝大诗人白居易的足迹,去做一次超越时空的西湖之旅吧!
1、简介作者:首先让我们来认识一下今天带领着我们游览西湖的这位导游。谁能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呢?
(指一生说)
(幻灯片出示)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与李白、杜甫合称唐朝三大诗人,是唐代诗人中创作诗作最多的一个,代表作品有:《长恨歌》、《琵琶行》等。 长庆三、四年间,白居易任杭州剌史。西湖美景深深地吸引着诗人。在任期间,他写下了很多有关西湖湖光山色的诗歌。请注意:钱塘湖是杭州西湖的别名。
2、 课下积累
师:《钱塘湖春行》是白居易在杭州做刺史时所作。在我们中国历史上啊,在此地做刺史的可以说不乏名人,不过,最有名的应当就是白居易和宋代的一位大文豪?是谁呢?他就是苏东坡。无独有偶,苏轼也曾写过描绘西湖的传世佳作。有谁知道?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宋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师:是美丽的西湖赋予了他们灵感,更是他们为西湖增添了永恒的诗意啊。让我们永远的记住他们,也记住他们千古传颂的诗歌。
师:你还能说出描绘西湖的诗句吗?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宋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三、出示目标:(1分钟)
师:欣赏完这两首描绘西湖美景的诗歌,我们先来明确一下今天这节课我们的学习目标,大家请看大屏幕!
目标导航:
1、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诗歌;
2、用心品味诗歌形象的语言;
3、准确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师:同学们有没有信心达到目标?我相信,只要同学们认真学习,一定能达到目标!
四、读一读 领略诗之韵(6分钟)
1、师:有了目标,就让我们带着轻松愉快的心情向美丽的西湖进发,但旅途中我们也不能闲着,我们先来读一读这首诗歌吧!在朗读之前谁能告诉大家朗读诗歌有哪些要求啊?
一、读准字音;二、读准节奏;三、读出感情。
2、下面我们进入我们本节课的第一个环节:读一读 领略诗之韵。
3、 学生自读诗歌。
师:请同学们先自由朗读一遍诗歌。
4、点名朗读,同学纠正,师适时板书读错的字。
5、听录音:
师:俗话说“三分诗七分读”。读诗也是讲究技巧的,下面请同学们听录音,在听读的过程中,注意听准字音、划出节奏。
师:现在我们来对照一下,看看我们画出的节奏是否正确,如果有差错,请迅速更正。
(幻灯片) 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 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 绿杨/阴里/白沙堤。
6、齐读诗歌一遍
师: 现代作家梁晓声说“读书是一种幸福”。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享受这种幸福吧!请同学们一起朗读这首诗,争取能够读出情感,读出韵味。
五、 译一译 通晓诗之意(5分钟)
师:在同学们诵读声中,不知不觉我们到了西湖,西湖的美景展现在我们面前,现在如果请白居易先生做导游,他所吟诵的古诗啊,我们可能听不大懂,怎么办呢?下面就让我们进入第二个环节:
译一译 通晓诗之意
(出示投影)请自由朗读诗歌,对照课文下注释,理解诗句意思。如有疑难,可与小组内讨论,也可举手问老师。
3分钟后,比谁能正确讲解诗句意思。
2、生自学;师巡视,将学生有疑难的共性问题板书在黑板上。
3、指名学生译讲诗歌。
师备案: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刚与堤平,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
几处早出的黄莺争着飞向向阳的树木,谁家新来的燕子衔着春泥在筑巢。
繁多而五彩缤纷的春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 我最喜爱西湖东边的美景,游览不够,尤其是绿色杨柳荫下的白沙堤。
4、全部讲完,学生齐读诗歌一遍。
师:好!同学们对本首诗的内容理解得不错了!下面让我们再次朗读诗歌,注意:边读边在头脑中展现诗句所表现的意境。
六、 品一品 探寻诗之妙(6分钟)
1、 师:从同学们,朗朗的读书声中,老师听出了你们的自信已经充分的建立起来了,下面我们进行第三个环节,老师希望大家再接再厉,出色地完成学习任务。 (幻灯)品一品 探寻诗之妙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诗歌,思考:
1、作者选取哪些景物来表现西湖的美?诗歌描绘的是西湖春天哪个阶段的景色? 你是从文中哪里看出来的呢? 说说你的理解。
2、诗人描绘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3分钟后,请同学们结合诗句回答,比谁回答准确。
2、学生自学,师巡视。2分钟后检测、交流。
(分析过程:a.让多名学生回答,并从诗中找出词句作证;b.其他同学加以补充;c.师引导辨析)
答案:
1) 水、云、莺、燕、花、草;春水初涨平堤岸、春云舒展贴近湖面、莺在有阳光照到的树上歌唱、燕子啄泥衔草忙着建造新巢、春花鲜艳美丽令人眼花缭乱、春草生机勃勃刚刚没过马蹄。早春
学生进行赏析,师适时点评、鼓励。
在此环节中,如遇到学生赏析“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教师应引导学生重点赏析。 “几处”.“谁家”,改“处处”、“家家”好不好?为什么?文章写的是初春 “几处”和“谁家” 突出了初春事物都还很稀少。如果换成了 “处处”和“家家”,那就不是描绘的早春之景了
师:大诗人白居易把早春的西湖描绘得淋漓尽致,令人神往,是因为他极为讲究对语言的锤炼。
2)白居易用妙笔为我们绘出了一幅水涨云舒,莺歌燕舞,花乱草绿的早春之景。那么诗中表达出作者怎样的感情啊?
通过描绘西湖早春美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的喜爱之情。从尾联可以看出。
3、再读诗歌,要求读出喜爱和赞美之情
师:让我们再读诗歌,一定要读出对西湖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这一过程,板书)
七、想一想 感受诗之美 (8分钟)
师: 通过同学们刚才对诗歌的理解品读,我们一定会感觉到:在诗中,诗人像一位高超的摄影师,将镜头对准最能代表西湖早春美景的事物,摄制成一幅幅美妙的画面,一一展现在我们面前。
同学们,下面就让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飞向那早春的西湖。请同学们先看大屏幕,根据老师的提示,把自己从诗中所欣赏到的西湖美景用散文式的语言描绘出来。
钱塘湖春行
首联: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春日,我骑马来到钱塘湖畔,由孤山寺的北面绕到贾公亭的西边。雨后春水初涨,水面与堤岸齐平,微波荡漾;空中白云朵朵,同水面连成一片。
颔联:……
颈联:……
尾联:西湖的美景令人陶醉。而我最迷恋的却是湖东一带的景色。这里绿柳成荫,白沙堤静静地躺在湖边,那么安闲,那么自在,真让我流连忘返啊。
生:在几处向阳的'树枝上,蹦蹦跳跳着早来的黄莺,婉转悠扬地唱着春天的歌儿;湖岸边,不知是谁家新来的小燕子,呢呢喃喃地忙着衔泥筑巢。
放眼望去,五彩缤纷的花儿渐渐的开了,一丛丛,一簇簇,摇曳在春风中,尽情地吐露芬芳,快要让人眼花缭乱;绿茸茸的春草刚从土里钻出来,刚刚能遮住马蹄。
师:哦,同学们描绘的春景太美妙了,让我们再次陶醉其中了。其实,诗人在这无边的春色中穿行,自己又何尝没有融入其中,成为西湖早春中的一道亮丽风景呢!
八、背一背 积累经典诗作(3分钟)
1、师:同学们,积累古诗词可以增加我们的文化底蕴,让我们再来积累一首! (出示投影) 请自由朗诵诗歌,比谁在最短的时间内有感情地背诵。
2、学生自背
3、检查背诵。
4、学生齐背。
九、比一比 体会诗之异同(5分钟)
师:春天是美丽的,古往今来,多少的文人墨客留下了太多绘春赞春的美文佳
作。下面就是其中的一首。让我们一起大声读一遍!
阅读韩愈的《早春》,试从所描绘的景物及所抒发的情感方面比较异同。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师:除此之外,你还积累了哪些写春的古诗词佳句。
1、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惠崇春江晚景 (宋)苏轼
2、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江南春 (唐)杜牧
3、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春晓(唐)孟浩然
4、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咏 柳 唐·贺知章
十、结束新课(1分钟)
师:同学们,我们的“钱塘湖春行”就要结束了,请不要忘记风光秀丽的西湖;
不要忘记妙笔生花的白居易;更不要忘记我们曾经欢聚一堂,共同学习。谢谢大家!下课!
《春》教案5
教学目标:
1流畅地朗读并背诵课。
2揣摩欣赏文中确切而生动的词语,句子;初步掌握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3掌握文中春景画面的写作特点。
4训练朗读,品味,赏析语言。
5培养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
目标1
目标2
目标3
目标4
教学难点:
目标5
教学方法:
1诵读教学法。
2点拨法。
3课堂讨论,讨论,借鉴。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同学们,大家心目中的春天是什么样子的?能用两至三个词语来描绘吗?
能。他们分别是……你们心中的春天太美了。不过,我们不妨也来欣赏一下我们的诗人,散文家,民主战士朱自清的《春》。在那里也有如诗如画的春天。
二.感知朱自清及散文著作
朱自清(1898——1948),字佩轩,江苏人,我国著名诗人,散文家,民主战士。他一生勤奋,共创200多万字。散文代表作有《背影》,〈〈荷塘月色〉〉,〈〈绿〉〉等
散文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三.感知语言美
1. 学生自由认知朗读,划出不懂的地方。
2. 老师朗读,学生跟读,试着解决疑难问题。
3. 学生自由朗读,注意读时的感情,讨论疑难。
4. 学生提出疑难,教师点拨疑难。
四.感知课文思路流向,理清层次
1. 盼春:急切的心情
2. 绘春: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
3. 赞春:具有新,美,力的特点。
五.小结
朱自清先生以诗的'笔调,描绘了生机勃勃,花木争春的春天,赞美,抒唱春的朝气和活力,激励人们在大好春光里奋然前行,可以说是一首抒情诗,一幅风景画,一曲春的赞歌。
“一年之计在于春”,同学们问一声自己:恰值青春年少的我们准备好了吗?
五.拓展创新
请同学们用自己手中的笔,写出自己心中的春天,可以“我眼中的春天”为题,也可以自拟题目;可以写成作文,也可以写成片段。
板书设计:
盼春——绘春——赞春
《春》教案6
教学要求
(一)教学目标
1、读准本课字词的音,能欢快而有节奏地朗读全文。学习作者准确生动地用词,体会作者清新自然的语言风格。
2、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的特征,细致观察景物的方法。
3、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
1、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的特征,细致观察景物的方法。
2、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的特征,细致观察景物的方法。
(四)课型
新授课
(五)课时
第一课时
(六)教具准备
幻灯机、录音机
(七)教学方法
朗读法、讲授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同学们,在一年四季里你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指定同学回答)
2、正确引导学生进入课题———曾经有一位同学这样回答:(幻灯出示)
“我喜欢春天,因为它很美,有绿树红花,花香鸟语;因为它很新,春回大地,万物复苏,一切都是新的;因为它充满希望充满活力。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切希望在春天,而我也总在春天的第一天里订好新一年的学习目标。
3、教师归纳:这位同学喜欢春天的原因如朱自清,朱自清写的《春》这篇散文正是描绘了白花争荣,生机勃勃的春景图画、赞美抒唱了春天的创造力和带给人们无限的希望,从而激励人们在大好春光里辛勤劳作,奋然向前。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抒情诗,这幅风景画,这曲春的赞歌!
4、板书课题
5、听课文录音,幻灯出示问题,提示学生将课文划分段落。
本文围绕一个“春”字,给我们写了“盼春”、“绘春”、“赞春”三部分,
请同学们以最快速度将课文分成三个部分。指名回答,订正答案之后板书:盼春绘春赞春
6、教师述说本课学习目标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和作者感情基调:
这是一篇写景的散文,在学习的过程中大家要重点学习作者细致观察景物,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写的方法,以及作者对抒情,描写的表现手法的运用,对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二、分析课文内容
(一)分析课文第一部分
问:1、春天到来之际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哪个地方可以看出?
(渴望春天的急切心情———盼望着,盼望着)
板书:盼
2、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来写?有什么作用?
(用反复,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突出作者盼春的急切心情。)
3、小结:
文章第一部分只有一句话,作者通过抒情的手法,运用反复、拟人的`修辞方法给我们写出了他渴望春天的急切心情,在他感情的渲染之下,我们也产生了同感,同样渴望春天尽早到来。
板书:抒情
(二)分析课文第二部分
1、终于迎来的春天是怎样的呢?作者在一开始便用一句话对春回大地作了概括形象的描绘,指名学生朗读这段话,其他学生找出这句话。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2、导学生了解作者依次概括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中哪些详细
描写?哪些几笔带过?从而分析出“绘春”分为“宏观勾勒”和“细笔描绘”两部分。
明确:
宏观勾勒:山,水,太阳
细笔描绘:春草,春花,春风,春雨,迎接春天的活动
3、于这些景物作者并没有一一详细地描绘,开始作者先粗笔勾勒,
通过远近不同的三种事物———山,水,太阳,给我们总体描绘出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景象。有了粗笔勾勒的背景之后,作者才开始用他那细致的笔触,工笔细描富有特征的春天的景物,绘出一幅幅美丽的春景图。他一共描绘了几幅图?(五幅)
板书:宏观勾勒——山,水,太阳
细笔描绘——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
4、小结:
作者正是如此有主有次,有详有略地按一定的顺序给我们描写春天的景物的,在写春天的山,水,太阳时虽只有一句话,但他却能够运用排比、拟人的修辞手法来描写,赋予春天生命,对春天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
板书:排比,拟人
(三)分析春草图
1、教师朗读文段,让学生体会应采用愉快,赞美的语调来读,然后让学生朗读,教师放音乐,要求学生带着愉快与赞美跟着音乐小声朗读本段册
2、作者写了小草的什么特点:哪些句子可以说明?
板书:生命力顽强长势旺盛
3、幻灯出示一名学生的作品
这里有一位同学用一段话描写春草,请大家将这段话与朱自清先生写的课文这段话作对比,试根据以下问题欣赏朱自清的文章好在哪?
作品:
春天到了。大自然里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小草不知不觉地从地里长出来,绿油油
的。风来了,小草为风弯了腰;雨来了,小草没有躲闪,而是再一次挺直了身躯,任凭风吹雨淋,风雨过后,小草脸上充满了笑容,好象在告诉人们:只要坚强,困难一定能克服。
问题:
用词方面:
品位下面两句话中加点的词语哪个词语用得好,好在哪里?
(1)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偷偷地钻)
(2)小草争先恐后地从土里长出来(争先恐后长)
描写方法:
1、同学们在作文的时候,由于能力的限制,写作手法会单调些,描写事物时一般只会从正面去描写,而不会通过侧面的描写来衬托事物的特征。大家来看这句话(幻灯出示)
(“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问:这句话表面上是写人的活动,但实际上是写小草,这里突出了小草的什么特点呢?
(长势旺盛,绿草如茵)
2、这里通过写人在草地上的活动与感受,从侧面提示了春草勃发给人们带来的欢乐。
修辞手法:
写景的文章运用修辞手法是最灵活的,像这位同学写的这段话,正是成功地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小草的顽强的生命力,朱自清先生所写的春草同样成功运用了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用简洁的语言去突出春草的特点。
板书:拟人排比
(四)点拨学生析读春花图
1、听录音,四人为一组思考、讨论以下问题(幻灯出示)
(1)春花有什么特点?
板书:花多花艳花香
(2)作者写树上果实,花丛的蜜蜂,蝴蝶,是否脱离了内容?写这些对写春花有什么作用?
明确:没有脱离课文内容,写这些正是为了突出春花的特点。
(3)本段是按的顺序描写春花的。先写,再写,最后写。
(4)描写春花时,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并画出相应的句子。
板书:排比比喻拟人
(5)品味句子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问:如果把“闹”换成“叫”好不好?为什么?
2、小结:
通过这段内容的分析,我们主要要学习作者描写时抓住事物特征进行合理联想,由花多联想到果实多这种写法,使我们的作文读起来能让
读者有更大的想象空间,尤其在对春草和春花的描绘,作者擅于遣词造句,将自己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溢于言表。
三、总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讲了盼春和绘春里的春草图、春花图,大家重点要学习作者是如何抓住事物特征进行描写的方法,以及修辞方法的运用,希望大家回去好好消化,将学到的写作知识转化为自己的写作能力。
四、布置作业
你能给春草图和春花图各配上一句古诗吗?
春草图——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浅草才能没马蹄。
春花图——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支红杏出墙来。
——乱花渐欲迷人眼。
——红杏枝头春意闹。
附:板书设计(下页)
五、板书设计
9、春
朱自清
(抒情)盼春———盼:(反复,拟人)
宏观勾勒———山,水,太阳(排比、拟人)
(描写)绘春
春草图———生命力顽强,长势旺盛
(拟人、排比)
春花图———花多、花艳、花香
(排比、比喻、拟人)
细笔描绘春风图
春雨图
迎春图
赞春
《春》教案7
一、活动目标:
1、感受散文中对春天景色的描绘,体会散文的语言美、意境美。
2、通过多通道感受的方式,充分表达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3、能够安静地倾听文学作品以及同伴的的介绍。
二、活动准备:
1、展现温馨的春天景色的背景音乐。
2、幼儿每人一张纸、水彩笔。
3、幼儿用书14~15页。
4、挂图《春》。
5、语言磁带。
三、活动重点:感受散文中对春天景色的描绘,能够安静地倾听文学作品以及同伴的的介绍。
四、活动难点:体会散文的语言美、意境美。
五、活动过程:
1、聆听音乐,欣赏散文《春》,感受春天的温馨和美好。
(1)让我们闭上眼睛,一起来感受春天的美好吧!
(2)教师有感情地朗读散文《春》。
(3)提问:春天美吗?你从哪里感受到的?
(4)大家再仔细听听。
2、结合挂图,再次欣赏散文,引导幼儿用散文中的`语言描述春天。
(1)为什么说春雨像绿丝线,从地上牵起麦苗?
(2)小羊说春雨是什么味道的?你们觉得它说得对吗?
(3)你喜欢散文中的哪一句话?为什么?
3、播放录音,幼儿边听边画散文所表达的意境。
鼓励幼儿除了画出散文中描述的景物外,继续添画春天其它景色。
4、展示幼儿作品,交流各自的感受。
(1)教师引导幼儿用完整、优美的语言描述自己的绘画内容。
(2)幼儿相互欣赏点评。
六、活动反思:
这首散文诗以它优美的节奏和朴素的语言,赞美着春天的美丽、大自然的神奇,引导幼儿用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去观察、体验春天的特征。
本活动采用挂图的方式让幼儿通过具体、直观的画面理解诗歌的内容,配合音乐、美术作品丰富孩子们对春天的感性认识,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挖掘幼儿内在潜能,激发他们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再通过一个个具有引导性的提问帮助幼儿理解散文诗表达的意境,最后采用分段和整体学习的方法帮助幼儿记忆内容,起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春》教案8
美工活动-----<<春>>
一、 目标
1、初步学会对折剪“春”字,培养幼儿熟练运用剪刀的能力,掌握“春”字的结构。
2、让幼儿感受春节的喜悦,了解春节是我国最大最热闹的民间节日,从而培养幼儿的爱国主义情节。
二、 材料准备
大小不一的正方形和长方形彩纸 剪刀 胶水
三、 活动过程
(一)回忆与演示
1、谈话活动
师:你们知道我们中国人最大最热闹的节日是什么节日吗?
幼:是春节。
师:那你们说说过春节时,我们中国人有那些风俗?
(结合主题,让幼儿从自己已有的经验说说过春节的体验,引发幼儿期待春节到来的喜悦。)
幼:放爆竹、挂灯笼、贴对联、剪窗花……。
师:现在我们来看一段片子,看看过春节是不是和我们小朋友说的一样?
(播放过春节动画,给幼儿直观的教学,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兴趣。)
师:在我们中国人过节时,贴窗花也是一种风俗,接下来老师给你们看一些剪纸窗花。
(播放剪纸作品,让幼儿观赏,激发幼儿兴趣。)
师:你们觉的漂亮吗?
幼:漂亮的。
师:想不想学?
幼:想。
2、欣赏活动
师:你们看老师这里也有一个窗花,他是一个字,你们认识它吗?
幼:是“春”字。
(识别“春”字,满足幼儿认读汉字的兴趣。)
运用“故事”的方式介绍“春”字的剪纸顺序。
春节来了,爸爸妈妈和我三个人在家里迎接客人的到来,我先把窗户打开,看看客人来了没有。客人来了,我赶紧把楼上的门打开,又下去把楼下的门打开,迎接客人的到来。
3、示范
师:你们有没有发现老师这样剪“春”字的.?
幼:先把纸对折,剪“春”的一半。
师:为什么只要剪“春”的一半?
幼:“春”的左右是一样的。
(让幼儿了解“春”的字形是左右对称结构。)
(二)创作要求
请幼儿尝试用不同形状大小的彩纸剪春字。
(三)幼儿剪纸、老师指导
1、运用对折的方法剪“春”字,从而了解“ 春”字是左右对称结构。
2、结合故事,掌握剪“春”字的顺序。
3、能熟练的运用剪刀,注意剪纸的平整。
4、也可以根据幼儿的差异性,剪一些难度较底的对称图案,如灯笼、图形窗花。
四、 引导评价
1、请小朋友向大家介绍自己的剪纸作品。
2、请小朋友说说“春”的含义,并互相说一句吉祥语。
3、让小朋友把剪好的窗花布置教室,感受春节的氛围。
《春》教案9
教学目的
一、领会文中描写景物委婉细致,用词准确、生动,比喻形象鲜明,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二、朗读、背诵
教学时数:两教时。
教学步骤
一、复习旧知识,展现春的意境。
今天,学习朱自清先生的《春》。一提到春,我们眼前就仿佛展现了阳光明媚,东风荡漾,绿满天下的美丽景色,就会觉得有无限的生机,无穷的力量。古往今来,许多文人用彩笔描绘春天,歌颂春天。
同学们想一想,诗人杜甫在《绝句》中怎样描绘春色的?(同学背诵:“两个黄鹤鸣翠柳,一行白簿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油东吴万里船。”)王安石在《泊船瓜州》中又是怎样描绘的?(同学背诵:“京口瓜州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苏舜钦在《淮中晚泊犊头》的诗中又是怎样写春的呢?(同学背诵:“春阳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晚泊孤舟古铜下,满川风雨看潮生。”)
二、进行比较,激发兴趣。
以上背诵的诗都是绝句,容量有限,是取一个景物或两三个景物来写春的,今天学的散文《春》写的景物可多了,有山、水、草、树、花、鸟、风、雨等等。作者是怎样描绘的呢?再说,春就在我们身边,现在我们就欢乐地生活在阳春三月的日子里,文中写的这些景物的姿态、色彩等等你注意到没有呢?让我们细读课文,领略大好春光,寻找与作者观察的差距。
三、学生朗读全文,要求:
1.提出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
2.文中以迎接春天写到描绘春天的美丽景色,再写到歌颂春天,读后分分看,哪几节写什么。
注意正音:
巢Cháo巢
应和hè
酝酿yùn
niàng
晕yùn
第一节
迎接春天。(第一段)
第2至7节
描绘春天。(第二段)
第8至10节
歌颂春天。(第三段)
四、讲读体会:
1.第一段:迎春
(1)作者以怎样的心情迎接春天的来到?哪个词明确地告诉我们春天还没有来到?
“盼望着,盼望着”。为什么要连用两个呢?这样叠用,更能表达作者向往春天的急切心情。“近”用得十分准确,告诉我们春天还未来到。
(2)轻声读第1节,体会四个词尾的作用。两个“着”,两个“了”,给我们以非常柔和、亲切的感觉。
第二段:绘春。
春终于盼来了,大地回春,万象更新。作者满怀喜悦的心情,先用一句话对春回大地作了概括形象的描绘,然后再分别作细致的描绘。
(1)齐读总写的一句话“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一切”说明什么?没有一个例外。
“然”,是词尾,表示状态,样子的意思。
(2)朗读第2节。总写春回大地后,先分别描绘了哪些景物?怎样描绘的?
山、水、太阳的脸。
朗润:明朗,润泽。“朗润”是怎样一幅情景呢?出示月历上山景彩色照片;再叫学生看外语课发的《Lookandsay)里第140幅“hill”这幅画,那个山,就是润泽的样子。
水涨Zhǎng“朗润”“涨”“红”,非常准确地描绘了春天的山、水、太阳。背诵第2节。
(3)第3节写小草,写得很细。从哪些方面写的?哪些词特别用得好?
钻,写生命力。嫩,写质地。
绿,写颜色。……满是的,写范围。
软绵绵,写姿态。
“钻”,用得非常好,写草的旺盛的生命力,人盼望着春天,革从泥土里钻出来,盼望春天。草好,人欢乐。
朗读、背诵。
(4)第4节写什么呢?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再写什么?一派怎样的景象?
树,花,蜜蜂,蝴蝶,野花。
眨zhǎ
赶趟儿:争先奔赴目的地的意思。
写花的争春,花的色彩,花的甜味,结的果实。
花下是怎样的情景呢?有一个词用得特别好,哪个词?“闹”
“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
为什么野花会像眼睛,像星星,眨呀眨的?没有明写风,但风寓在其中;没有明写太阳,但太阳寓在其中。比喻用得形象生动。
细笔描绘了一幅繁花似锦,昆虫喧闹,春意盎然的美景,色彩鲜艳,层次分明。
朗读背诵。
(5)第5节写风,写鸟,写牧童的短篇。怎么写的呢?
背诵僧人志南的诗句:“古木阴中系短篷,杖基扶我过桥东。沾衣不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写风的“抚摸”,风的芬芳醒郁,鸟的呼朋引伴棗叫朋反,引伙伴,短笛的嘹亮。
鸟的清脆的声音,轻风流水的声音,牧童短笛喷亮的声音应和着,构成了一首非常动听的春天交响乐,和谐优美,此起彼落。
朗读。
(6)雨中的景色描绘得同样十分动人,先写雨的形态,再写雨中景色。找两个词把雨的形态讲出来。
“细”和“密”。二个比喻形象生动。
接着写雨中屋、雨中树、雨中草、雨中人,怎么写的呢?
朗读第6节,开展想象。
“绿得发亮”“青得通你的眼”,把树木、小草经春雨淋浴后的鲜艳色彩描绘得十分逼真。“逼”什么意思呢?可以在全安石的《书湖明先生壁》诗中找一句话来形容。“两山排阈送青来”,两座山好像把门推开,把青送到眼前。灯光给人以温暖的感觉。
雨中景是静的,但静中又有动,笔笔紧扣春天。
(7)第2到6节着重写景,第7节着重写人。寥寥几笔。天上地下,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都写到了。
一年之计在于春:“计”,计划。一年中要做的事,一年的计划,在春天要好好地打算打算。
工夫:时间。
朗读第7节,体会:寥寥几笔,有景有人,勾出了春光无限好的美景。
(8)小结:
这一部分绘春是全文的重点。细笔描绘,绘声绘色绘态,绘幼绘静,语言非常生动。比如说,写草的生命力,用“钻”;写热烈的.气氛,用“闹”:写小草的青,用“逼”。细致的描绘来源于什么?细致的观察。观察以后还要怎样呢?表达出来。要仔细读书,积累词语,描绘起来就会形象生动了。
3.第三段:颂春。
(1)朗读8、9、10节。
(2)在给春以后,作者满怀喜悦的心情来颂春,用了什么手法呢?
用比喻手法。三个比喻有联系有区别,使春意越来越浓。先喻为娃娃,再喻为小姑娘,最后喻为健壮的青年,从不同角度写,写春的成长,把春天的生意盎然、千姿百态、青春活力描绘得十分动人。
五、作业:
1.诵读全文,仔细体会本文用词造句的妙处。体会那些像小河里的水流淌一样的词句是怎样从笔端流淌出来的。
2.下周去长风公园春游,仔细观察春景,领略大好春光,写一篇《春天的歌》,也可自己命题。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1.接初一下学期班级后,自选了这篇教材作为补充读物。第一次教学生写景的散文,着力于细,让学生体会用词的准确、生动、培养学生想象的能力。
2.学生十分喜爱,两节课教下来,学生已能背诵。
3.兼带教“百花争艳”“繁花似锦”“芬芳黎郁”“大地回春”“万象更新”“红杏枝头春意闹”等问句。
4.比较“买、卖”“胀、涨”。
5.有些地方过于细碎,要改进。
又记:
第二次教《春》时,吸取了前次教得细碎的教训,重点放在朗读训练上,内客只作了粗线条的分析,学生读得比较流畅,但在写作上反映的效果反不及前次。第一次抓住细笔细绘的特点引导学生仔细品味,学生在习作上明显地进了一步,写景不是大而化之,笼笼统统,而是平时注意细致地观察,下笔具体得多,生动得多。要注意:纠正教学中缺点时,不能把长处也甩掉。
又记:
第三次教《春》时,又作了较大的更动。一是加强了单元教学,把《春》《海滨仲夏夜》《香山红叶》和《济南的冬天》结合起来考虑,除抓住特点,比较异同外,引入课文也重新作了设计。设计是这样的:法国雕刻家罗丹曾这样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我们生活在大自然之中,大自然的美可以说是无处不在。它不同于巧夺天工的工艺美,也不同于绕梁三日的音乐美。然而,它似乎是各种美的组合。尤其是我们祖国壮丽的山河,真是美得令人陶醉,在香、夏、秋、冬不同的季节,不同的地方,展观出不同的美姿。现在我们要学习的就是一组描写四季景物特征的情文并茂的散文。通过反复诵读,咀嚼推敲,来领会它们精采的写法和表现的情境美。二是加强思维与语言的训练。先给学生做样子,就春草的描绘进行分析,明确写了些什么,从哪些角度描绘的,哪个词或哪些词川得特别精当,描绘时主要运用哪些方法。然后帮助同学自读课文,有条理的进行分析。学生把理解、口述、朗读结合起来,学习的效果比较好。
《春》教案10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江南春》;
2.理解诗句,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3.学习作者边观察边想像以及动用各种感官从多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教学重难点:理解诗句,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介绍背景,导入新课
1.惠崇是北宋有名的和尚,著名的画家,善于画鹅、鸭等小动物。
2.出示《春江晓景》图,这是惠崇画的一幅画。
3.简介诗人苏轼: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二十六岁中进土,曾做过幕僚,很不得志。他关心民生疾苦,在任地方官期间为人民做了一些好事。他在诗、词、散文的创作上都有很高造诣。《惠崇春江晚景》这首诗就是他为好友惠崇的这幅画题写的。杜牧,字牧之,今陕西省西安市人。
二、自读诗句
熟读诗句,勾画不理解的字、词,借助工具书自学。
三、深入探究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字音、停顿、语调、语速等)。
2.边读边想象诗的意境。
(1)认识蒌蒿、芦芽、河豚,减缓想象难度。
蒌蒿:长在洼地的一种野草。
芦芽:芦苇的嫩芽。
河豚:味道鲜美但肝脏等部位有剧毒的鱼。在近海,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
(2)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描绘画面内容。
3.诗人从哪些景物感受到春天就要来了?
(桃花刚开,鸭子戏水、蒌蒿长势很旺、鲜嫩的芦芽从土里钻出。)
4.诗的最后一句是画面上的景物吗?
(不是,是作者依据画面景物展开的`想象。)
(这是作者通过观察岸上、水面之物所进行的联想,它在告诉人们:桃花开放、春江水暖、蒌蒿满地、芦苇冒尖,也就是河豚上游产卵繁殖的季节。)
四、指导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1.指名背诵这一首诗。
2.描述诗意。
诗人苏轼笔下描绘画中的江南春景是那么美,现实中的江南春天又是怎样的一幅画面呢?
3《江南春》写出了江南春天的哪些特点?(到处是黄莺宛转啼鸣,到处是绿叶红花相互映衬。依山临水的城乡,迎风招展的酒旗。)
4.诗的前两句抓住了黄莺、红花、绿叶、水乡、山城、酒旗、春风等七种景物来描写,共同构成了一幅春天江南的画面。
5.后两句还是描写江南春天的吗?
读后两句诗,体会一下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抒发了作者忧国忧民之情)
6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7.背诵古诗
五、小结:
两首古诗同是诗人笔下描绘的江南春景,可表达的思想感情却不相同,想一想,自己是怎样体会出来的。
六、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默写《江南春》。
3.抄写生字词两遍。
4.依据《江南春》这首诗歌的内容,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为这首诗配一幅画。
《春》教案11
教学目的
一、领会文中描写景物委婉细致,用词准确、生动,比喻形象鲜明,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二、朗读、背诵
教学时数:两教时。
教学步骤
一、复习旧知识,展现春的意境。
今天,学习朱自清先生的《春》。一提到春,我们眼前就仿佛展现阳光明媚,东风荡漾,绿满天下的美丽景色,就会觉得有无限的生机,无穷的力量。古往今来,许多文人用彩笔描绘春天,歌颂春天。
同学们想一想,诗人杜甫在《绝句》中怎样描绘春色的?(同学背诵:“两个黄鹤鸣翠柳,一行白簿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油东吴万里船。”)王安石在《泊船瓜州》中又是怎样描绘的?(同学背诵:“京口瓜州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苏舜钦在《淮中晚泊犊头》的诗中又是怎样写春的呢?(同学背诵:“春阳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晚泊孤舟古铜下,满川风雨看潮生。”)
二、进行比较,激发兴趣。
以上背诵的诗都是绝句,容量有限,是取一个景物或两三个景物来写春的,今天学的散文《春》写的景物可多,有山、水、草、树、花、鸟、风、雨等等。作者是怎样描绘的呢?再说,春就在我们身边,现在我们就欢乐地生活在阳春三月的日子里,文中写的这些景物的姿态、色彩等等你注意到没有呢?让我们细读课文,领略大好春光,寻找与作者观察的差距。
三、学生朗读全文,要求:
1.提出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
2.文中以迎接春天写到描绘春天的美丽景色,再写到歌颂春天,读后分分看,哪几节写什么。
注意正音:
巢Cháo巢 应和hè 酝酿yùn niàng 晕yùn
第一节 迎接春天。(第一段)
第2至7节 描绘春天。(第二段)
第8至10节 歌颂春天。(第三段)
四、讲读体会:
1.第一段:迎春
(1)作者以怎样的心情迎接春天的来到?哪个词明确地告诉我们春天还没有来到?
“盼望着,盼望着”。为什么要连用两个呢?这样叠用,更能表达作者向往春天的急切心情。“近”用得十分准确,告诉我们春天还未来到。
(2)轻声读第1节,体会四个词尾的作用。两个“着”,两个“”,给我们以非常柔和、亲切的感觉。
第二段:绘春。
春终于盼来,大地回春,万象更新。作者满怀喜悦的心情,先用一句话对春回大地作概括形象的描绘,然后再分别作细致的描绘。
(1)齐读总写的一句话“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眼”。
“一切”说明什么?没有一个例外。
“然”,是词尾,表示状态,样子的意思。
(2)朗读第2节。总写春回大地后,先分别描绘哪些景物?怎样描绘的?
山、水、太阳的脸。
朗润:明朗,润泽。“朗润”是怎样一幅情景呢?出示月历上山景彩色照片;再叫学生看外语课发的《Look and say)里第140幅“hill”这幅画,那个山,就是润泽的样子。
水涨Zhǎng
“朗润”“涨”“红”,非常准确地描绘春天的山、水、太阳。
背诵第2节。
(3)第3节写小草,写得很细。从哪些方面写的?哪些词特别用得好?
钻,写生命力。嫩,写质地。
绿,写颜色。……满是的,写范围。
软绵绵,写姿态。
“钻”,用得非常好,写草的旺盛的生命力,人盼望着春天,革从泥土里钻出来,盼望春天。草好,人欢乐。
朗读、背诵。
(4)第4节写什么呢?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再写什么?一派怎样的景象?
树,花,蜜蜂,蝴蝶,野花。
眨 zhǎ
赶趟儿:争先奔赴目的地的意思。
写花的争春,花的色彩,花的甜味,结的果实。
花下是怎样的情景呢?有一个词用得特别好,哪个词?“闹” “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
为什么野花会像眼睛,像星星,眨呀眨的?没有明写风,但风寓在其中;没有明写太阳,但太阳寓在其中。比喻用得形象生动。
细笔描绘一幅繁花似锦,昆虫喧闹,春意盎然的美景,色彩鲜艳,层次分明。
朗读背诵。
(5)第5节写风,写鸟,写牧童的短篇。怎么写的呢?
背诵僧人志南的诗句:“古木阴中系短篷,杖基扶我过桥东。沾衣不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写风的“抚摸”,风的芬芳醒郁,鸟的呼朋引伴棗叫朋反,引伙伴,短笛的嘹亮。
鸟的清脆的声音,轻风流水的声音,牧童短笛喷亮的声音应和着,构成一首非常动听的春天交响乐,和谐优美,此起彼落。
朗读。
(6)雨中的景色描绘得同样十分动人,先写雨的形态,再写雨中景色。找两个词把雨的形态讲出来。
“细”和“密”。二个比喻形象生动。
接着写雨中屋、雨中树、雨中草、雨中人,怎么写的呢?
朗读第6节,开展想象。
“绿得发亮”“青得通你的眼”,把树木、小草经春雨淋浴后的鲜艳色彩描绘得十分逼真。“逼”什么意思呢?可以在全安石的《书湖明先生壁》诗中找一句话来形容。“两山排阈送青来”,两座山好像把门推开,把青送到眼前。灯光给人以温暖的感觉。
雨中景是静的,但静中又有动,笔笔紧扣春天。
(7)第2到6节着重写景,第7节着重写人。寥寥几笔。天上地下,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都写到。
一年之计在于春:“计”,计划。一年中要做的事,一年的计划,在春天要好好地打算打算。
工夫:时间。
朗读第7节,体会:寥寥几笔,有景有人,勾出春光无限好的美景。
(8)小结:
这一部分绘春是全文的重点。细笔描绘,绘声绘色绘态,绘幼绘静,语言非常生动。比如说,写草的`生命力,用“钻”;写热烈的气氛,用“闹”:写小草的青,用“逼”。细致的描绘来源于什么?细致的观察。观察以后还要怎样呢?表达出来。要仔细读书,积累词语,描绘起来就会形象生动。
3.第三段:颂春。
(1)朗读8、9、10节。
(2)在给春以后,作者满怀喜悦的心情来颂春,用什么手法呢?
用比喻手法。三个比喻有联系有区别,使春意越来越浓。先喻为娃娃,再喻为小姑娘,最后喻为健壮的青年,从不同角度写,写春的成长,把春天的生意盎然、千姿百态、青春活力描绘得十分动人。
五、作业 :
1.诵读全文,仔细体会本文用词造句的妙处。体会那些像小河里的水流淌一样的词句是怎样从笔端流淌出来的。
2. 下周去长风公园春游,仔细观察春景,领略大好春光,写一篇《春天的歌》,也可自己命题。
板书设计
总写 一切
山、水、太阳的脸(远)
草:钻、嫩、绿、满、软绵绵
花:开满,红、粉.白、甜味儿(树上、花间、地上)
绘春 分写 风:抚摸、酝酿
雨:细、密
人:赶趟儿
颂春 生意盎然 千姿百态 青春活力
教学后记
教后:
1.接初一下学期班级后,自选这篇教材作为补充读物。第一次教学生写景的散文,着力于细,让学生体会用词的准确、生动、培养学生想象的能力。
2. 学生十分喜爱,两节课教下来,学生已能背诵。
3. 兼带教“百花争艳”“繁花似锦”“芬芳黎郁”“大地回春”“万象更新”“红杏枝头春意闹”等问句。
4. 比较“买、卖”“胀、涨”。
5. 有些地方过于细碎,要改进。
又记:
第二次教《春》时,吸取前次教得细碎的教训,重点放在朗读训练上,内客只作粗线条的分析,学生读得比较流畅,但在写作上反映的效果反不及前次。第一次抓住细笔细绘的特点引导学生仔细品味,学生在习作上明显地进一步,写景不是大而化之,笼笼统统,而是平时注意细致地观察,下笔具体得多,生动得多。要注意:纠正教学中缺点时,不能把长处也甩掉。(教案略)
又记:
第三次教《春》时,又作较大的更动。一是加强单元教学,把《春》《海滨仲夏夜》《香山红叶》和《济南的冬天》结合起来考虑,除抓住特点,比较异同外,引入课文也重新作设计。设计是这样的:法国雕刻家罗丹曾这样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我们生活在大自然之中,大自然的美可以说是无处不在。它不同于巧夺天工的工艺美,也不同于绕梁三日的音乐美。然而,它似乎是各种美的组合。尤其是我们祖国壮丽的山河,真是美得令人陶醉,在香、夏、秋、冬不同的季节,不同的地方,展观出不同的美姿。现在我们要学习的就是一组描写四季景物特征的情文并茂的散文。通过反复诵读,咀嚼推敲,来领会它们精采的写法和表现的情境美。二是加强思维与语言的训练。先给学生做样子,就春草的描绘进行分析,明确写些什么,从哪些角度描绘的,哪个词或哪些词川得特别精当,描绘时主要运用哪些方法。然后帮助同学自读课文,有条理的进行分析。学生把理解、口述、朗读结合起来,学习的效果比较好。
《春》教案12
一、教学目标
1、学习作者细致观察,体会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
2、品味文章生动活泼的语言,体会文本的语言风格适应情感抒发的特点。
3、感受作者对春的盼望、赞美之情,激发学生热爱新生命之情,对希望的憧憬之情。
二、教学重点
品味文章生动活泼的语言。
三、教学难点
体会文本的语言风格适应情感抒发的特点。
教学课时:
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文导入
挑选几篇同学改写的《春之古韵》散文。同学们,在你们将古诗改成散文的过程中,都加上了自己观察春天的特征,也融入了自己对春天的情感。今天让我们随着朱自清先生的足迹,看看他笔下的《春》具有怎样与众不同的特点。
二、初步感受,进入文本
1、播放视频朗读。
2、学生跟跟随视频朗读,体会其中的感情。
3、朗读完文章有一种什么样的心情?你觉得用什么样的语气读能读出文章的味道?(欢快、欣喜)
三、提升感受,概括特点
1、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来描写春天呢?从字里行间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对春天充满了怎样的情感呢?
2、作者从哪些方面来描写这美好的春景呢?
答:春草、春花、春风、春雨、春天里的人。
3、每个小组挑选一幅图画,说说这幅春景图美在哪里?
(1)春草图
①想像一下,“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下面诗句中哪一句描写的画面与它最接近?( C )
A、春风又绿江南岸(王安石《泊船瓜州》)
B、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C、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D、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歌》)
②从哪些角度描写春天的.小草?
质地(嫩嫩的、软绵绵的)、颜色(绿绿的)、范围(园子里、原野里、满是的)
③这样的小草给人怎样的感受?
“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春草充满生机与活力,给人以欢乐。
④“钻”字用得好不好?好在哪里?
用拟人的手法写出小草旺盛的生命力。
《春》教案13
教学目标
1、 本文充满了希望、热情和生命的气息,阅读时注意感受,从而提高自己感受美、体悟美的能力。
2、借鉴本文的写作手法,学会细致地观察景物,抓住特点,生动地写景抒情。
3、能品味文中精妙语句的含义,学会赏析散文的一般方法。
4、能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感受课文所展现的情境,为其配诗、配画。
重点难点
1、欣赏散文优美、精辟的语言,体会课文表达的感情。
2、了解课文抓住特征写景的方法和写景的层次。
3、学会观察景物的特点,并作简单描述。
4、说话有针对性,有吸引力,善于打动别人。
教具学具
1、运用课件,展示有关春的音乐《春天在哪里》、图片(根据课文内容所涉及的春天美景、flash欣赏。
2、运用课件,展示知识点及学生课外搜集的有关诗文。
预习要求
1、在网上查阅朱自清简介及他的'作品,把朱自清简介及作品篇名写在笔记本上。
2、反复朗读课文,把你认为写得最美最精彩的句子画出来,体会美在哪里,精彩在哪里。
板书设计
教师活动内容、方式
一、导入
由歌曲《春天在哪里》导入。 (组织学生了解朱自清)
二、整体感知课文
1、播放《柔如彩虹》钢琴曲朗读课文,让学生边听边展开联想和想像。听完后,谈谈自己的感受。(从哪个角度谈都可以。)
2、要求学生在协作组内模仿朗读录音自由地有感情地朗读,注意读准字音、语音的高低和速度的快慢。(朗读比赛)
3、要求学生在听示范朗读时,用简洁的语言理出全文的线索,并分别用一个小标题的形式概括春天的美好景色。
互相交流相关内容。
边听边想、班内交流。
组内朗读、互相改进朗读方式,推选出最佳选手在班内做示范朗读。
边听边思考,在书上做好标记。
学生活动内容、方式
赏析“春景图”
1、组织学生研读课文,对精彩的或自己喜爱的语句进行圈点勾画,并做好点评。(组织协作组内交流、评价)
2、布置协作组任务:在“绘春”部分任选其中一幅图画进行赏析,可从描写顺序、角度、方法、语言、精彩语句等多角度赏析。
四、语文活动:为文章配诗、配画。(组织、参与活动)
五、解读作者眼里的春天:
1、创设问题情境:作者眼里的春天具有怎样的生活哲理。
2、师生共同仿照“春天像……”写一组比喻或拟人句构成排比,看谁写得多、写得好。
六、领悟“春“的内涵
1、组织学生反复朗读“颂春”部分,体会其含义。(组织交流、点拨、评价)
2、学习评价:学习了本课你有什么情感体验,根据自己的生活实际说:春天究竟在哪里?或在哪里能找到春天?或在你眼中春天应该是怎样的?(描绘你眼中的春天。)
七、语文活动:
1、根据你对“春”的理解改写《春天在哪里》的歌词。
2、搜集有关“春花”、“春草”、“春风”、“春雨”、等内容名诗、名句编制一期以“春春天无处不在”为主题的壁报。
阅读、勾画、批注
组内交流,讨论,完成一篇简单的赏析性文章。
小组推荐交流,组与组之间互评。
学生根据对课文的理解用古诗名句评注春草、春花、春雨等图,并展开想象为文章配相应图画。
阅读、思考、圈画、讨论
描写、交流、互评
阅读、勾画、思考、讨论
思考、自由发言
《春》教案14
教学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学习作者抓住特点、多角度、按顺序描写景物的写法。
3、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4、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青春的感情,为理想而奋斗的品质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感受春天的美。
2、引导学生学习用美的语言来表现景物的美。
课前准备:
1、 课前布置学生预习课文,认知理解文中的生字词
2、 有感情的.朗诵朗读、背诵全文
教学设想:
《春》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描写细致,感情丰富,语言生动、精炼,宜指导学生反复诵读,读得多,读得熟,可以领会得深切,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为帮助学生掌握写景技巧,可选择重点语段进行精讲分析,加深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展现春的意境
二、整体感知课文
1、 听录音(配乐朗诵)
2、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展示生字词卡片)
3、提问:
a、文中抒发了作者对春天怎样的感受?
b、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要求学生按“盼春----绘春---赞春”划分文章层次。
c、文中具体描绘了哪五幅春景图?
三、品读探究语段
1、分组讨论:你喜欢那个画面?为什么?
2、教师明确:由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点拨。并选两幅图作为指导的重点,让学生在讨论中了解本文写景的特色:
A、分层次,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描写。如:春风图中从触觉、嗅觉、听觉等方面,把无形、无味、无声的春风写得有形、有味、有声,有情有感。
B、巧用词,用生动的语言进行描写。如:用词的准确;叠词的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都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
名称 特征 角度(顺序) 写法 修辞
春草图 嫩、绿、多、软 由物到人 正面与侧面结合 拟人
春花图 多、艳、甜 由高到低 虚实结合 排比、比喻
春风图 和悦 触角、嗅觉、视觉、听觉 多感官描写 拟人、比喻
春雨图 细密、轻盈 由物到人由远到近 动静结合 排比、比喻
3、探究质疑:
(1)、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已经构成了一幅春的画图,可否删去迎春图?为什么?
(2)、课文结尾为什么把春天比作“刚落地的娃娃”、“花枝招展的小姑娘”、“健壮的青年”?(老师指导学生结合课后练习三了解比喻的作用)
(3)、你觉得春天还像什么?你还能用别的比喻来赞美春天吗?
四、拓展练习
1、“春雨绵绵夏雨急,秋雨凉爽冬夹雪”,试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为这四种雨各写几句话。
2、仿照《春》,写一篇《秋》。
《春》教案15
目标:
1感受春天的美景,体会作者对春天的热爱之情。
2写景的组织与安排。
3欣赏优美精彩的语言。
师导入新课:
春游芳草地,夏赏绿荷池,秋饮黄花酒,冬吟白雪诗,这是古时候一个孩子写的一首咏四季的诗。四季景色千姿百态,美不胜收。今天我们来欣赏朱自清写的春。同学们曾经学习过哪些写春天的优美诗句。
生:春回大地千峰秀,日暧神州万木荣。
生:轻烟芳草地,大地遍春风。
生: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生: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暧鸭先知。
生:接天连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生: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生: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生: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生“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师:你最欣赏文中哪些优美语句,请先声情并茂地读一读,也可以做一下赏析。
生:(读)“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这一段话写了春草,尤其是拟人化的写法赋予春草以生机和活力。
生:我认为他只有最后一句话读的不太好,读的太有力了,没有表现出风的轻和草的软,我想应该这样读:“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生:我认为他这个读法效果很好,让我们听了好像真的是坐在软绵绵的'草上,柔和的风在耳边轻轻擦过。
生:我认为闭上眼睛才会有这种感觉。
师:好,请同学们自由读一遍,边读边把作者所描绘的春草的画面在脑海中浮现出来,这样才容易入情入境,也才更容易表达感情。
生:(读)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些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支去。野花遍地是,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生:我认为他“闭了眼,树上已经满是”这一句读的最好,让人看了有陶醉的感觉。
生:这一段写了春花,“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这一句子运用排比和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春天花的五彩缤纷。
生:文中说“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的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这句话中的一个闹字用的非常好,写出了喧闹沸腾的景象。而且还把蜜蜂拟人化了。
师:说的好,把蜜蜂人格化了,赋予它以人的灵性。
生:为什么说野花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生讨论交流)
生:因为有风,野花摇摆,所以会有眨眼的感觉。
生:确实,很有道理。
【《春》教案】相关文章:
《春》教案07-19
《春望》教案08-06
七年级上册语文《春》教案11-21
《春》教学设计09-18
心灵的暖春05-01
春写景作文07-26
春初中作文10-13
春初一作文10-09
《红楼春趣》说课稿12-22
写春的周记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