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高中光的折射教案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光的折射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中光的折射教案1
一、学习目标:
1、了解和认识光源,知道光源大致分为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2、理解光沿直线传播及其应用(难点)
3、认识光线,了解光在真空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c=3×108m/s(重点)
二、课前导学
1、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
2、能够自身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可分为和。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B、太阳光射不到影子里,是因为光的传播路线是直的
C、太阳和月亮都是光源
D、光的传播速度是3×108m/s
4、光线指的是一条带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
和。
5、在练习射击时,要“三点一线”才能射的准,即枪上标尺缺口、枪上的准星和射击目标要重合,这是依据。
6、“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这句话证明了。
7、打雷时,雷声和闪电在同时同地发生,但是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这一现象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下列不能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的现象是()
A、日食和月食B、影的形成C、小孔成像
D、发生雷电时,先看到闪电,然后才能听到雷鸣声
9、下列物体属于光源的是()
A、亮着的电灯B、晴天时的月亮
C、小镜子D、表面光滑的金属板
三、研讨解惑
10、夜晚,人经过高挂的路灯下,其影长变化是()
A、变长B、变短C、先短后长D、先长后短
11、太阳光从大气层外射到地面的径迹是(填“直线”或“弯曲”)的,这是因为地球表面大气层的空气是(填“均匀”或“不均匀”)的。
12、太阳光垂直照射到一个很小的正方形孔上,则在地面上产生的光点形状是()
A、圆形的B、正方形的C、不规则的D、条形的
四、巩固应用
13、下列现象中,不能利用光的直线传播规律解释的是()
A、雨后天空出现彩虹B、射击瞄准时“三点成一线”
C、操场上战士们列队看齐C、挖掘隧道时,用激光引导掘进机
14、百米赛跑终点计时员必须在看到发令枪冒白烟时就开始计时,而不能听到枪声才开始计时,这是因为()
A、离起跑线太远,怕听不到枪声
B、听到枪声计时不准确,使运动员成绩偏高
C、看烟计时比较方便
D、听枪声计时不准确,使运动员的`成绩偏低。
15、产生月食现象的成因是()
A、太阳光从侧面照到月球上
B、月球运转到地球与太阳之间,射向地球的太阳光,途中被月球挡住
C、地球运转到月球与太阳之间,射向月球的太阳光,途中被地球挡住
D、其他星球转到月球与太阳之间,恰好挡住射向月球的太阳光
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B、太阳光射不到影子里,是因为光的传播路线是直的
C、太阳和月亮都是光源
D、光的传播速度是3×108m/s
高中光的折射教案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反射定律,理解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异同。
2、掌握平面镜成像的基本原理,知道什么是虚像,掌握平面镜成虚象的作图法和和利用几何知识进行光路控制的有关计算。
能力目标
1、知道反射光路是可逆的,并能用来解释光现象和计算有关的问题。
2、知道平面镜是怎样成像的,会画成像的光路图。
3、知道像的特点,能够证明物和像是镜面对称的。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通过所学的物理知识来认识自然界,从而热爱生活,用正确的科学的态度对待生活,培养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教学建议
关于光的反射、平面镜的教学建议
(-)引入新课
上一节我们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知道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光在其他介质中也是沿直线传播的,只是其传播速度小于真空中光速,当光照到两种介质的交界面时,发生反射现象,光的反射现象,我们在初中也已经做过初步的学习,现在我们将进一步学习这一部分内容。
(二)教学过程()
光的反射部分在内容上与初中没有太大的区别,所以可以先让学生思考自学,而后教师进行讲解和分析。教师可以将主要精力放在平面镜的成像上。
学生思考:
何为光的反射?
光的反射定律内容是什么?
列举光的反射现象。
漫反射和镜面反射的区别和联系。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和规律。
平面镜成像做图。
教师讲解:
光的反射
1、人是怎样看见周围物体的?
物体发出的光(或物体被照明而反射出来的光)进入人的眼睛,并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像,人根据这像来识别物体。
2、光的反射定律:
(1)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2)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在法线两侧。
(3)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A、入射角、反射角是指入射光线、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不是与界面的`夹角。
B、在理解反射定律时,不能片面认为就是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因为符合与入射角相等的直线有无数条,只有加上“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光线才能确定。
C、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D、光线照射到光滑的平面上,产生镜面反射;照射到粗糙物体表面,产生漫反射、平行光线在粗糙面上发生漫反射时,虽然反射光线显得杂乱无章,但对每一条光线而言,都遵循反射定律。
光路的可逆性:当光线沿反射光线方向入射时,反射光线一定沿入射光线光方向反射。
3、平面镜成像:
像与物相对平面镜对称、等大、且为虚像。
关于像的问题:实像是物体发出的光会聚在一起而成的像。而虚像不是实际光线会聚在一起而成像的,而光沿直线传播的观念。认为逆着射来的光就可以找到物体,物体发出的光经过平面镜反射进入人眼中,平面镜中的是虚像。虚像是虚的,但人视网膜上像是实在的。
平面镜成像作图法:
(1)利用对称性作图。
(2)利用反射定律作图。
关于平面镜成像的教学建议
在初中阶段学习时只要求利用平面镜成像的规律进行作图,现在要求学生了解根据光的反射原理作图。
①平面镜成的是虚像,像与物等大,并且相对于镜面对称、这个结论在初中阶段由实验得出,现在可以利用几何方法证明。
②加深对虚像的理解,要让学生知道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而是由镜面反射后的实际光线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的、虚像不能用光屏接到,只能用眼睛直接观察。
③平面镜成像特点:
与物等大、正立的虚像,且物与像是关于镜面对称的
注意:虚像人眼能够看到,照相机也能拍摄
④平面镜不改变光线性质:具体是指:平行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仍为平行光线、会聚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仍为会聚光线、发散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仍为发散光线
⑤平面镜成像作图法:
1)反射定律法:从物点作任意两光线射向平面镜,由反射定律作其反射光线,此两条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交点即为虚像点。
2)对称法:先标出反射面,再找物点关于镇面的对称点即像的位置、由物点任意作两条入射光线,其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必通过像点,实际“存在”的光线或实像用实线表示,并不真实“存在”的光线即反向延长线或虚像用虚线表示,实光线方向冠以箭头。通常为了保证准确、方便,常用第二种方法。
——示例
光的反射、平面镜
(-)引入新课
上一节我们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知道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光在其他介质中也是沿直线传播的,只是其传播速度小于真空中光速,当光照到两种介质的交界面时,发生反射现象,光的反射现象,我们在初中也已经做过初步的学习,现在我们将进一步学习这一部分内容。
(二)教学过程()
光的反射部分在内容上与初中没有太大的区别,所以可以先让学生思考自学,而后教师进行讲解和分析。教师可以将主要精力放在平面镜的成像上。
学生思考:
何为光的反射?
光的反射定律内容是什么?
列举光的反射现象。
漫反射和镜面反射的区别和联系。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和规律。
平面镜成像做图。
教师讲解:
光的反射
1、人是怎样看见周围物体的?
物体发出的光(或物体被照明而反射出来的光)进入人的眼睛,并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像,人根据这像来识别物体。
2、光的反射定律:
(1)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2)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在法线两侧。
(3)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A、入射角、反射角是指入射光线、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不是与界面的夹角。
B、在理解反射定律时,不能片面认为就是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因为符合与入射角相等的直线有无数条,只有加上“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光线才能确定。
C、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D、光线照射到光滑的平面上,产生镜面反射;照射到粗糙物体表面,产生漫反射、平行光线在粗糙面上发生漫反射时,虽然反射光线显得杂乱无章,但对每一条光线而言,都遵循反射定律。
光路的可逆性:当光线沿反射光线方向入射时,反射光线一定沿入射光线光方向反射。
3、平面镜成像:
像与物相对平面镜对称、等大、且为虚像。
关于像的问题:实像是物体发出的光会聚在一起而成的像。而虚像不是实际光线会聚在一起而成像的,而光沿直线传播的观念。认为逆着射来的光就可以找到物体,物体发出的光经过平面镜反射进入人眼中,平面镜中的是虚像。虚像是虚的,但人视网膜上像是实在的。
平面镜成像作图法:
(1)利用对称性作图。
(2)利用反射定律作图。
探究活动
1、制作:利用光的反射现象制作一只潜望镜。
2、调查生活中有关光的反射的应用情况。
3、利用光的反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高中光的折射教案3
一、目标要求
1、理解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认识反射、折射现象。了解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3×108m/s。了解光的在社会生活与生产中的一些应用
2、观察光在空气、水和玻璃中传播的实验现象,认识光沿直线传播是有条件的。通过讨论“光传播的是什么”,了解光是传播能量和信息的重要载体。
3、通过介绍墨子在光学中的贡献,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通过对光沿直线传播的探究性学习活动,使学生认识到理论的片面性。
二、重点与难点
设计与组织关于“光总是沿直线传播吗”这一问题的探究活动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
三、教学过程
1、实验探究过程设计
实验前展示一些霞光万道、晨曦中穿透树林的道道阳光、节日夜空中的多彩的激光等优美图片或视频,让学生欣赏绚丽景象的同时认识到大自然中有许多光沿直线传播的.例子,在轻松的环境中进入这节课的学习。
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学生在小学科学中已经知道,“光总是沿直线传播吗?”引导学生探究“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是什么?”
引导学生设计实验
(1)光在遇到其他物体,在界面处发生反射;
(2)光遇到其他透明物体,在界面处发生折射:
(3)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光线可能发生弯曲。
在探究活动中要求给每组学生配备激光笔,教师要强调激光束一定不能直射入眼睛。可以把激光笔发出的激光束照射到光滑的桌面以及小平面镜上,观察反射现象。用激光笔发出的激光束照射到水中或玻璃中,观察激光束在玻璃或水中的传播路径。为了能看到水中的光路,可以在水槽的里面铺一张白纸作衬,也可以在水中滴少许牛乳或墨水。光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的实验难度较大,建议课上放一段实验的视频,有兴趣的学生可以课下探究。
通过以上探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对所观察到的物理现象作出总结,并得出“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在两种介质的交界面,发生反射和折射”这一结论。
2.光的传播速度
在真空或空气中的速度c=3×108m/s。光在各种介质中的速度都比在真空中的小。在此,可以介绍诺贝尔奖获得者朱棣文使光在特殊介质里1s只传播几米,增强民族自信心。
为了使学生理解光速有多快,教材中用一幅漫画加以注解,形象生动地说明光速非常快。教学时应使学生了解真空中的光速是宇宙间最快的速度,并记住c=3×108m/s这个重要的物理常数。
四、作业
(一)“自我评价”参考答案
1、可以。根据光在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的规律,将两条光线作反向延长,交点即是室内电灯的位置。
2、7、46
3、瞄准器等。
高中光的折射教案4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棱镜的概念;
(2)掌握棱镜对光线的偏折作用;
(3)了解光的色散及物体的颜色等常识;
(4)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棱镜成像特点的探究过程,获得科学探究的体验;
(2)领悟科学思维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发展学生对科学的好奇与探究欲望;
(2)体验探究自然规律的艰辛与喜悦;
(3)学会合作与分享。
【教学用具】
1.实验器材:分光镜片、三棱镜若干个、透射式投影仪、光屏。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设疑激趣
1.介绍摄影技术中的一种多重影像效果
多媒体投影常运用此种特殊效果的摄影作品,如图1所示。拍摄时,在镜头前加装分光镜片,即可产生这种效果。
2.展示分光镜镜片
分光镜片如图2所示。投影展示分光镜的结构模拟图,如图3所示。
【问题】分光镜片是如何产生多重影像效果的?
(二)自主·合作·探究
1.去繁化简,抽象模型
分析分光镜片的结构特点,以面为单位分解镜片,抽象出棱镜概念。
棱镜定义:透明材料做成的多面体叫做棱镜。常用的是横截面为三角形的棱镜叫三棱镜,简称棱镜。
2.联想类比,设计方案
【诱导】从分光镜片的结构可知:分光镜片可看作由多个棱镜组合而成。透彻地分析单个棱镜的成像规律,即能揭示分光镜片产生摄影特效的秘密。
【要求】研究三棱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方案。
【自主探究、汇报结果】学生自主思考,然后相互交流,提出自己的实验方案。
【评估】受初中学习透镜成像规律的影响,学生设计的方案中最常见的是光源(如蜡烛)通过三棱镜在光屏上成像。此方案并不可行,因为三棱镜成的是虚像,在光屏上无法成像。
【诱导】联想测玻璃折射率的实验中,在玻璃砖的一侧看到另一侧的大头针的像是位置发生平移的虚像。通过方法类比、思维迁移,得出实验方案:通过人眼直接观察,研究棱镜的成像规律。
3.分组实验,操作观察
学生分组,每组一只教学用的三棱镜。
【学生活动】①观察三棱镜的结构,深化棱镜的概念;②透过三棱镜观察书本上的字或其他物体;③透过三棱镜观察光源,如日光灯。
在实验中为了避免反射成像的干扰,可引导学生把三棱镜的一个面用黑布包住或用黑墨水涂黑。
4.讨论交流,汇报结果
①正立;②虚像;③位置向棱镜顶角方向偏移;④像的边缘略带彩色,如观察的是光源,彩色非常明显。
5.逐步引导,深入论证
【诱导】作光路图是几何光学最基本的研究方法,两条光线即能确定物体的像。
(1)一条光线通过棱镜的光路图
【学生活动】引导学生作好光路图,如图4所示。
【总结】棱镜对光线的控制作用:①通过棱镜的光线要向棱镜底面偏折;②棱镜能改变光的传播方向,但不改变光束的性质;③出射光线和入射光线之间的夹角称为偏折角。偏折角度跟折射率、入射角有关。
(2)成像光路图
【学生活动】引导学生作点光源通过棱镜的成像光路图,如图5所示。
【总结】棱镜的成像规律:向棱镜顶角方向偏移的正立虚像。
6.回归问题,学以致用
摄影中多重影像效果的分析:
【诱导】分光镜片是由多个棱镜组成的,每个面都构成一个独立的三棱镜或部分三棱镜,每个棱镜都会单独成像。
【问题】分光镜片分别是图3中(a)、(b)所示的类型,试分析它们的成像效果。
【回答】(a)将产生三重影像效果;(b)将产生五重影像效果。
7.现象再分析,转换主题
【问题】像边缘的彩色光带又是如何形成的呢?
由于光带模糊,现象不明显,给探究带来困难,我们用另一个能产生同样现象的实验来代替研究。
8.类似实验,强化现象
【验示】白光色散实验。此实验一般用太阳光做实验用光,但受天气影响,在没有太阳光的情况下,可用下面的替代实验,效果也很理想。用透射式投影仪作光源,拆下投影仪中的'反光镜,把三棱镜用支架固定,使三棱镜与投影仪相距适当距离,平行地放在投影仪上,转动三棱镜至合适位置,在墙上能成一条清晰的彩色光带。
9.分析论证,规律总结
【学生活动】①对实验现象经过观察、交流、总结:在彩色光带中从顶角到底面依次为红、橙、黄、绿、蓝、靛、紫;②引导学生作出各色光通过棱镜的光路图,如图6所示。
【总结】①单色光:不能分解为其他颜色的光,称为单色光。复色光:由若干种单色光合成的光叫做复色光。光的色散:把复色光分解为单色光的现象叫光的色散。
②如表1所示。
二、案例分析
本案例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加工创新,构成一个探究式学习的课堂教学,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1.教材内容的问题化
现代教学论研究指出,从本质上讲,感知不是学习产生的根本原因,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没有问题也就难以诱发和激起求知欲;没有问题,感觉不到问题的存在,学生也就不会去深入思考,那么学习也就只能是表层和形式的。
本案例以摄影中的多重影像效果如何实现作为探究问题,并以此问题为主线贯穿整个教学过程:首先是提出问题,一个源于生活的问题能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探究愿望,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然后是分割问题,依次分析解决单条光线通过棱镜的光路、单个棱镜的成像、分光镜片(多个棱镜的组合)的成像,由易至难、逐步深入、逼近主题直至问题的解决。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深入本节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棱镜的概念、棱镜对光线的控制作用、棱镜的成像特点,这样处理教材是完全符合学生的认识特点的。
“提出问题有时比解决一个问题还要重要”。本案例中通过三棱镜成像实验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实验观察中学生往往只能提出三棱镜成一位置偏向顶角的正立像,而忽视一个重要的问题:像的边缘有彩色光带。光的色散即以此问题为线索展开。
通过学习情境的创设,将教材内容以问题化的形式呈现给学生,把学习过程看成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这就是教材内容的问题化处理。
2.教材内容的操作化
本案例积极引导学生在“做中学”、“用中学”,让学生通过积极参与和探究活动,通过主体的体验来实现知识的意义建构。
提出三棱镜成像规律的问题后分组实验,让学生自主观察书本上的字透过三棱镜后所成像的特点,获得亲身经历和感性认识,然后是小组交流、讨论分析。使学生不仅用脑思考,而且用眼去看,用嘴去说,用手去做,即自己去亲身经历。这不仅是理解知识的需要,更是激发学生学习活力的需要。
科学探究绝不会一帆风顺,在体验成功喜悦的同时,也必须让学生体会到探索的艰辛。学生在设计三棱镜成像实验时常会想到光源、棱镜和光屏的实验装置。多一步曲折,就多一点教训,通过这个挫折能使学生深记虚像的观察方法。
操作化地处理教材,在操作过程中,学生体验到的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都能增进学生掌握正确分析事物的科学方法,逐步树立科学的信念和主张。
3.教材内容的最优化
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学生的知识差异、能力差异、兴趣差异,可以对内容进行选择、重组。教材中色散部分的内容是通过观察白光经教学用分光镜所形成的光谱来引入的,考虑到:分光镜本身就是一个较为复杂的仪器,仪器结构的复杂性降低了学生对实验的兴趣、对实验现象的信任度;大部分学校不可能让学生每人一台分光镜来观察操作;分光镜操作复杂。所以案例中对这个实验经行选择性地删减,取而代之的是两个器材简单、操作简便、现象明显的实验:一是通过三棱镜观察物体边缘的色带,可以更明显地观察光源如日光灯的边缘;二是投影仪作光源,把三棱镜置于其上,墙壁上会出现一条明显的彩色光带。
教材内容的最优化处理还体现在教学用具的选择上。如用多媒体投影多重影像的摄影作品、分光镜片的实物投影等。
高中光的折射教案5
一、人眼看不见的光
【学习目标】
知道红外线、紫外线都是人眼看不见的光,了解红外线、紫外线的应用.
【重点难点】
认识红外线、紫外线的存在红外线、紫外线在生活中的应用.
【学习过程】
新课引入:
引入:除了七色光外,有无其它光存在呢?学生自学知道:可见光:人眼能感觉到特定频率范围内的光.
不可见光:人眼无法觉察的光.包括红外线、紫外线等.
1.红外线
学生按照图3—16实验,先将温度计放在红光、紫外上读出示数,再将温度计分别放在红光、紫光外侧分别读出示数(将温度计玻璃泡涂成黑色).
总结:红外线具有热效应.
红外线的应用:
1).红外线探测器2).红外线测温仪3).红外线照相机4).响尾蛇导弹
5).红外夜视仪等6).遥控器等
2.紫外线
学生阅读知道紫外线是德国物理学家里特1801年发现的.里特有一次把含有氯化银的照相底片放在可见光谱的紫光外侧,发现底片被感光了.里特没有忽略这个问题,反复探究,终于发现了这里有一种看不见的光,叫紫外线.
学生通过学习知道紫外线的性质:能使荧光物质发光.
紫外线的应用:验钞机,紫外线灭菌灯.
紫外线的危害:引发白内障,导致皮肤过早衰老,甚至发生癌变.
3.生活.物理.社会
学生阅读课本.通过课本知道臭氧层能吸收绝大部分来自太阳的紫外线,对地球起到了保护作用.人类应控制氟氯炭化物的排放,如早期冰箱中的氟利昂,发胶、摩丝.
4.典型例题
(1)下列仪器利用红外线来工作的是()
A.验钞机B.夜视仪C.灭菌灯D.三棱镜
(2)太阳射到地球的紫外线大部分是被空气中的()
A.二氧化碳所吸收B.氧气所吸收C.臭氧所吸收D.水蒸气所吸收
二、课内作业
1.下列选项中,并非红外线应用的是()
A.烘烤食物B.鉴别古画C.监视森林火灾D.电视遥控器
2.能够不停地向外辐射红外线的是()
A.只有太阳向外辐射B.只有发红光的物体才辐射
C.只要是发光体都向外辐射D.所有物体都向外辐射
3.目前,在地球的南极上空出现了臭氧空洞,其元凶是()
A.地球的温室效应B.人类使用的空调,冰箱中逸出的氟利昂等物质
C.阳光中的大量紫外线作用D.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超标
4.关于物理知识的应用,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电视遥控系统使用的红外线是不可见光
B.医院杀菌用的紫外线是可见光
C.雷达天线发射和接收的是无线电波
D.医生用超声波为人们检查
5.关于红外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以下的物体不发出红外线
B.红外线人眼可以直接观察到
C.温度越高的物体,辐射出的红外线越强
D.医院中经常用照射红外线的方法来进行消毒
6.美英联军攻打伊拉克时,曾有消息传,叙利亚向伊拉克运送红外夜视仪,夜视仪是一种可以在夜晚达到侦察目的的设备,其依据的'原理是()
A.不同的物质结构不同B.不同的物质发出的色光不同
C.它能在夜间发出红外线并到达不同的物体上
D.不同的物体温度不同,所辐射的红外线的强度也不同
7.下列关于紫外线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由于紫外线有杀菌作用,因此人们要多照射紫外线
B.紫外线具有杀菌作用,但人体只能适量地接受照射
C.紫外线对人体有害,人们要尽量避免紫外线的照射
D.虽然紫外线对人体有害,但与人类的生活、健康关系不大
8.下列设备没有应用红外线的是()
A.红外夜视仪B.数码照相机C.验钞机D.“响尾蛇”导弹
9.紫外线能使__________发光,适当的紫外线照射对人体____.天然紫外线的重要来源是______,地球周围大气层上部的______可吸收紫外线,使得阳光中的紫外线大部分不能到达地面,但目前__________正在受到空调、冰箱里逸出的_________等物质的破坏,出现了“空洞”.
10.把一支温度计放在色光中的红光之外,可以发现温度计示数_____(填“上升”、“不变”或“下降”),这说明了红光之外有一种不可见光,它叫红外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