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教案

时间:2024-08-23 09:58:28 教案 我要投稿

[优秀]中班教案8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班教案8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优秀]中班教案8篇

中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知道黑夜是不用讨厌和害怕的。

  2、敢于面对陌生的事物,会采取正确的方法和态度。

  活动重难点

  重点:理解故事,知道黑夜是不用害怕和讨厌的。

  难点:在故事阅读与操作玩耍中,明白事理(黑夜是不用害怕与讨厌的)、积累认知(各个房间的用具与用品)。

  活动准备

  故事、操作卡片(物品具象:厨房用具;物品轮廓:卧室用品)。

  活动过程

  一、席奶奶讨厌黑夜

  1、这是什么时候?你是怎么知道的?

  2、这样的夜晚,你会感到怎么样?

  3、(教师讲述:小镇附近的山区里,住着一位老太太,大家都叫她席奶奶。)

  (1)席奶奶怎么啦?

  (2)席奶奶好像在躲着什么、害怕什么。是什么东西那么讨厌,让她想躲开呢?

  4、(教师讲述:她讨厌猫头鹰、讨厌蝙蝠、田鼠、鼹鼠……)

  这些都是夜间出现的动物,席奶奶讨厌,猜猜她还会讨厌哪些动物?

  :原来,席奶奶讨厌夜行动物。

  5、(教师讲述:她还讨厌黑影、讨厌月光、讨厌睡觉……和黑夜有关的东西,席奶奶都讨厌。

  6、(故事名字)这是一个“讨厌黑夜的席奶奶”,她准备赶走黑夜。

  二、席奶奶赶走黑夜

  1、(教师讲述:席奶奶想——要是我能把黑夜赶出小镇,太阳就能永远照着我的小茅屋,那该多好!)

  席奶奶想赶走黑夜,你有什么好办法可以帮助席奶奶呢?

  2、看看席奶奶用了什么办法赶走讨厌的黑夜?

  (教师讲述:她用小树枝扎了一把扫帚,要扫掉茅屋里和小镇上空的黑夜,她又扫又扒又拨又掸,但是每次向窗外一看,黑夜还是在那里。)

  这是席奶奶想到的第一个办法。

  3、(出示ppt7,教师讲述:席奶奶拿出针线,缝了一个大口袋。她想把黑夜装在里面,拿到小镇外面去倒掉。她又装又填又压又塞,蹑手蹑脚地连一个黑影也不放过,可还是没办法把黑夜全都塞进布袋里;她像剪羊毛似的去剪黑夜,但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只是一些云;她用蜡烛去烧黑夜,但是黑夜又溜到屋外去了;席奶奶用了最后一个办法,给黑夜哼催眠曲。可是讨厌的黑夜还在那里。)

  席奶奶一共用了几个办法?(5个)

  4、席奶奶把黑夜赶走了吗?

  三、帮席奶奶想办法

  1、席奶奶实在太讨厌、害怕黑夜了,连忙躲进了屋子,她一头冲进了她家的厨房。可是,她看见厨房里有一大团黑乎乎的东西。

  (1)这会是什么呢?我们一起帮席奶奶看一看。看!都有什么?(玩“练眼力”游戏)

  (2)桌上有许多图片(物品具象的图片),把你觉得席奶奶家厨房里有的找出来。(幼儿找到后放到黑板上。)

  (3)(师生共同逐一辨认、验证。)席奶奶家厨房里一大团黑乎乎的`东西原来是什么?

  :原来是厨房用具。

  2、你们的眼睛真亮!可是席奶奶不知道、看不清楚,她又躲进了卧室,看看这里黑乎乎的有些什么?(玩“练眼力”游戏)

  (1)桌上有很多图片(物品轮廓的图片),我们帮席奶奶卧室里黑乎乎的东西找出来。(幼儿找到后放到黑板上。)

  (2)(幼儿自己观察后辨认、验证。)你们刚刚看到了什么?你都找出来了吗?

  :原来,卧室里黑乎乎的是卧室用品。

  3、席奶奶还是没看清楚,又冲出卧室跑到了卫生间。这里可能会藏着什么呢?(幼儿自由猜测)

  4、刚刚我们用亮亮的小眼睛帮席奶奶找出来的都是什么?这些用具、用品,白天在哪里呢?

  :对呀!黑夜里藏着的东西就是我们白天也能看见的东西,所以一点儿也不用害怕的!

  5、知道了这个,你们想对席奶奶说些什么?

  :原来,黑夜是赶不掉的,也没什么好讨厌的,香香地睡一觉,黑夜自己会离开的,白天到来了,那些夜行动物也会自己回家的。

  四、活动延伸

  1、(教师讲述:为了赶走讨厌的黑夜,席奶奶忙活了一整个晚上。她累坏了,准备去好好地睡一觉。这时候,太阳爬上了小山村的山顶,照亮了席奶奶家的小茅屋。席奶奶在铺着草垫子的床上睡着了,她对着窗外说了一声:“晚安!”)

  (1)白天来了,席奶奶却去睡觉了。在美丽的白天里,你最想干嘛呢?

  (2)我们去做我们喜欢的事情吧!出发前,想一想:听了这个故事,告诉了席奶奶那么多话,你自己——还害怕、讨厌黑夜吗?

  2、回去慢慢想想。

中班教案 篇2

  设计思路:

  “水”是孩子们最喜欢的,生活在江南的幼儿对水更有深刻的感受,平时幼儿总会饶有兴趣地谈论有关水的话题。为此我设计了融认知、情感、表现为一体的关于水的探索活动,旨在引导幼儿对身边的事物进行持续的探究,并运用语言或非语言的方式创造性地加以表现。本活动可以说是系列活动的引子,其目的是通过艺术活动将无意观察引向有意观察,激发幼儿进一步探究水的兴趣。

  在这次活动中,我试图摆脱具象的.艺术表现方法,给幼儿创造一个更为广阔自由的感受与表达的空间,引导幼儿尝试运用颜色和点、线、面的变化,表现自己的体验,为进一步探索水的秘密以及更加艺术性地表现水的千变万化奠定基础。

  活动目标:

  1.倾听不同的水声,乐于运用不同颜色以及点、线、面的变化组合来表现自己的感受。

  2.培养对水声强弱、水流快慢变化的感受力与表现力,产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

  活动准备:

  1.已开展有关水的讨论。

  2.雨滴、溪流、海浪、瀑布等录像片断。

  3.油画棒、水粉颜料和笔、棉签、绳子等。

  4.四开彩色纸每人一张(墨绿色、深红色、普蓝色,由幼儿自选)。

  活动过程:

  1.引出话题,重现相关经验。

  ——师:最近,我们讲了很多关于水的事情,你们能用耳朵听辨出水的声音吗?你们听到的水声是从哪里发出来的?

  (水龙头没有拧紧时水的滴答声、雨落在屋檐上的答答声、下大雨时的哗哗声、洒水车的沙沙声等。)

  2.共同讨论水声的表现形式

  ——观看录像,启发幼儿边听边自由模仿不同场景发出的水声。

  师:水声能从这么多地方发出来,真好玩,我们也来当一回水声吧!现在就把你喜欢的水声表现出来吧!

  ——想像水是怎样说话、唱歌、飞跑或跳舞的。

  师:会说话的水怎么表现?爱唱歌爱跳舞的水又怎么表现?水会运动吗?

  ——讨论怎样将水声变成图画。如:“滴答滴答”可画成一个个或一串串小点;“沙沙沙沙”可画成一根根细细的直线或斜线;“哗哗哗哗”可用点和线画成一片;“轰隆轰隆”可用连续不断的波浪线和螺旋图案表现;大瀑布像纺纱织布,可大片大片地往下涂画。

  3.边听赏边表现

  ——反复播放录像,启发幼儿自由选择色纸和作画工具,边听赏边作画。

  师:这里有许多不同色彩的卡纸和绘画工具,它们喜欢和遵守秩序、不争抢的孩子交朋友,希望你们都能成为它们的朋友。

  ——引导幼儿倾听、想像,并尝试变换不同的工具,借助点、线、面的组合和颜色的配合,不断丰富自己的画面。

  ——鼓励幼儿在作画过程中相互欣赏、交流、学习。

  4.欣赏感受,互相评价作品。

  ——重播录像,引导幼儿边听水声,边在自己的画面上寻找这几种水声。

  师:你们的画面上都有哪些水声?能和你的小伙伴说说你画的是什么水声吗?

  ——相互欣赏作品,可以是整幅画面,也可以是局部。教师可对部分作品提出建议,如:当几种颜色调和出现脏的颜色时,可适当用一些相似的浅色或白色覆盖;当画面比较单调时,可增加色块等。

  5、活动延伸:激发幼儿进一步探究的兴趣,如:水是不是只有这几种模样?有没有更美丽的(如游泳池中的水、喷泉等)?水是不是都是美丽的(如污水、洪水泛滥等)?我们怎么表现?

中班教案 篇3

  中班健康活动《老鼠笼》(体育)

  活动目标:

  1. 练习钻的技能,会在大圆圈内来回钻。

  2. 提高身体的灵敏性,协调能力

  活动准备:

  音乐、小老鼠头饰。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入活动,进行热身运动。

  1.听音乐,做《模仿操》进行热身运动。(黑猫警长)

  师:小猫们,在不远的地方,有个藏着米的仓库,可是贪吃得老鼠总是偷吃米,小猫们我们一样去仓库看看吧!(音乐,一起走)

  二、学习钻的动作

  师:好,变四队,好,可是,前方我们还要经过草地、小沟、山洞,小猫们要用学过的本领,到达大仓库好吗?

  师:让我们可以要用什么本领呢?请你来说,

  幼:(请一名幼儿说)

  师:(动作)你说的真棒!走,跳,钻,抓的本领来过草地,小沟,山洞。 师小结:那我们可以用我们的本领草地、小沟、和山洞。

  2.集体(分为四组)反复练习,最后一次教师将幼儿带入“仓库”。 师:现在请这一组的小猫跟着我来一次,其他的小猫认真看,等等要怎么过。 师:(一起去)

  师:(全体一起去)

  师:好了,装米的仓库了,里面有许多老鼠想偷吃米,我们一起用我们的本领来抓老鼠吧!

  师:现在我们站在大圆圈点上。

  三、介绍游戏玩法。

  师:今天我们就来玩捉老鼠的游戏,这个游戏怎么玩,我们仔细听听。

  师:我要请一些小朋友扮小老鼠,其他小朋友扮老鼠笼,扮演老鼠笼的.小朋友要手拉手,手:要自然平放,不要上举也不要下拉,要不然小老鼠钻不进去。当游戏开始时,往侧走,我们一起念儿歌,(念我也之前学过的儿歌,老鼠、老鼠。。。)当说到“咔嚓”时,扮演老鼠笼幼儿马上蹲下,在大圆圈内的“老鼠”就算被捉住,被捉住的幼儿站出来,站在大圆圈上扮演老鼠笼。游戏继续开始。一直到全部老鼠都抓完。

  四、交代规则。

  师:在玩这个游戏之前,我有要求,扮演老鼠的小朋友,不要站着不动,一定要把笼子里来回的钻。

  师:当我们念到“咔嚓”的时候,老鼠不能再钻出去。

  师:记住了吗?

  五、游戏开始,并小结。

  师:好我现在我摸到头的小朋友来当老鼠,小老鼠出来找新老师。

  师:其他的小朋友当老鼠笼,把手拉起来,好,准备好了没有,

  幼:准备好了。

  师:老鼠老鼠坏东西,偷吃粮食偷吃米,我们搭个老鼠笼,咔嚓一声捉住你。 师小结:(1)我们捉住一只老鼠,愿不愿意再捉一只。

  (2)这次没有捉住老鼠,因为老鼠太狡猾了,下次,我们再努力一些吧! 师:再请,你,你,你。

  7.分组进行游戏。(男女组)

  师:好,你们真棒,现在我要请女朋友出列,走到小圈上站好,我们现在就有几个圈,(两个圈),嗯,现在小老鼠听好了,可以在这两个里来回的钻,如果念到“咔嚓”在这两个圈里面的老鼠就算被抓住!(游戏开始)

  六、活动结束,做放松运动。(放松音乐)

  师:小猫们,仓库的老鼠抓完了,快乐吧!让我们一起跳快乐舞吧!

中班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启发孩子认真观测和察看毛线歪曲的图案,勇敢想、勇敢讲,进一步提高联想能力。

  2、勉励孩子自个儿尝试甩毛线,并从来不同的方位来观测和察看毛线图,用完好无损地语言开展表达。

  3、协助孩子凭借小动物玩具,开展自编小故事教学。

  教学预备:

  1、毛线自由歪曲范图两张,物品投影器。

  2、孩子人手两根粗毛线。

  3、小动物布娃娃数个。

  4、节拍明显的Music磁带一盘、幼儿教师变戏法的Music。(自选)

  教学过程:

  一、集体表演《毛线舞》。

  1、教师:孩子,你们手里拿的是啥呀?(毛线)很长的毛线真漂亮,我们一块儿来跳个毛线舞,好不好?(好)

  2、播放Music,孩子自由跟着教师表演毛线舞,体会毛线在天空中飞舞的动姿。

  3、教师:毛线除可跳漂亮的舞蹈,亦能做啥哩?(织衣衫、做毽子、捆物品、扎辫子……)

  二、观测和察看教师表演“毛线变戏法”,能依照毛线歪曲的图案,勇敢联想“像啥”。

  1、教师:教师还会用毛线来变戏法哩,你们想看吗?(想)

  2、教师跟着Music表演毛线变戏法:先把双手抓紧毛线的两头,开展出示教学;再一手抓紧毛线的一端,从上向下使劲甩动;最终把毛线飘落到物品投影器上。

  3、教师:孩子认真瞅瞅,你认为毛线变为了啥?

  4、孩子先与小伙伴开展一下沟通,接着答道:“我认为毛线变为了×××。”勉励孩子勇敢想、勇敢讲,踊跃表达自个儿的想法。

  三、孩子自个儿尝试甩毛线,并说一说自个儿的毛线变为了啥?幼儿教师参加孩子的教学,及时捕捉孩子“光鲜”的思维与联想,并回馈给其余的小孩。

  四、学习从来不同方位来观测和察看毛线图,进而发散孩子的联想。

  1、教师:刚刚孩子变的`魔术真优秀!此刻教师又有个新的变戏法方式,请你们一块儿来专心地看看!

  2、教师跟着Music表演毛线变戏法,方式和上面的一样。

  3、四个方向旋转毛线图,启发孩子与小伙伴一块儿想、一块儿讲。

  五、孩子再次尝试毛线变戏法,并启发孩子改变自个儿观测和察看毛线图的方位,使联想更加广阔。可请2到3位孩子表演给大伙儿看。

  六、尝试凭借小动物布娃娃,与毛线图开展协作,创作美妙的小故事。

  1、教师:教师的毛线图里还藏着一個美妙的小故事哩,你们来听听。

  2、欣赏教师创作小故事,明白小动物要与毛线图编在一块儿。

  3、孩子自个儿尝试变戏法、选小动物玩具、创作小故事。启发孩子先想想、说说自个儿的毛线变为了啥?再开展说故事教学。

  4、请2到3位孩子出示他们的小故事。

  七、完结教学:

  师:今日,你们如此多的小小魔术师表现得真挺好。下课之后,你们能用双面胶带把毛线粘在白纸片上,用蜡笔来添一添、画画,让毛线图越发漂亮,好不好?(好)

中班教案 篇5

  《麦田与柏树》是荷兰著名画家梵高的作品。他的画中充满了令人迷醉的色彩和线条,一种难以模仿的、激情四溢、让人无法忘却的美。为了聚焦内容,实现艺术活动的教育价值,我们把这节美术欣赏活动定位在绘画语言的要素之一——线条上,目的是引导幼儿观察画家用扭动的线条表达物体的方式,感受作品散发出的动荡与激情。

  中班幼儿运用线条的特点

  中班幼儿对用线条表达物体的基本形状已经不感到困难了,他们能用线条连接成一些基本形状,组成自己想要表达的各种物体。在他们的作品中,感兴趣的部位得到肯定和夸张,不感兴趣的部位则被省略和忽视。让这时期的幼儿欣赏梵高的作品,感受作品中简约的形象、狂放的笔触、对事物夸张的表达,很容易使幼儿产生心灵的共鸣。同时,这时期的幼儿思维开始活跃,想象力特别丰富,求知的欲望明显增强,这些都会使他们对这种表现物体动态的绘画手法产生浓厚的兴趣,愿意探索与尝试。

  活动目标

  1、观察作品中物体的表现方法,感知曲线的运用。

  2、尝试运用长、短相间的曲线创作一幅具有动态美的作品。

  3、体验运用不同方式与同伴合作作画的乐趣。

  4、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活动准备

  水粉纸、粗细不同的水粉笔、丙烯颜料;绘画纸、油画棒;彩色纸、剪刀、胶棒。

  预设提问:

  1、这幅画中都画了什么?

  2、画面中的物体是如何表现的?

  3、这幅动态的作品带给你什么感受?

  活动重点

  1、引导幼儿观察和体会扭曲的线条所表达的动感、张力和方向性。

  2、引导幼儿感知画面中物体的色调表达的丰富性。

  活动难点

  用长短不同、扭曲方式和方向不同的线条和笔触来画不同的物体,幼儿在绘画过程中容易难以区别或者顾此失彼,教师要结合幼儿的实际绘画水平给予个别指导。

  活动过程

  1、欣赏作品。

  (1)引导幼儿欣赏画面内容。

  引导重点:感知画面中所有物体都是有动感的。

  ①这幅画中都画了些什么?(天空、草地、大树、云彩,还有大山。)

  ②画中的物体都是什么样的?(幼儿用手向上举和摆动:树是这样的,都是扭动的。)

  ③再学一学麦田是什么样的?云彩又是什么样的?(幼儿用肢体模仿树、云彩、麦子、青草在扭动。)

  ④生活中在什么情况下你见过这样姿态的树?(幼儿在刮风的时候见过这样摆来摆去的大树。)

  (2)引导幼儿感知作品中线条的运用。

  引导重点:感知画中的物体均是用不同的扭曲的线条画出来的。

  教师首先将孩子们以前的绘画作品制作成电子幻灯片给他们放映。

  ①让我们来看看用其他方法画的树和这幅画中的'树有什么不同?(我们画的树都不动,是用一种绿颜色涂出来的;画家的树是用不同颜色、许多弯弯的线画在一起的。)

  ②看画家的画你有什么感觉?(像是在刮风,草和大树还有云朵都在动。)

  ③画家用什么样的线条画的柏树?它是直的还是弯的?(弯弯的线条。)

  ④请你找一找画面中还有哪些地方用了这样的线条?(麦田、云、山,都是用了弯弯的线。)

  ⑤这些线的长短一样吗?方向一样吗?(不一样,有长的,有短的;方向也不一样,有向这边的,还有向那边的。)

  ⑥麦田、柏树与云彩的曲线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不一样。麦田的曲线短,柏树的曲线长一点,云朵的曲线最弯、最长。)

  ⑦曲线让画中的物体有了怎样的感觉?(云朵像是在飘来飘去;大树和麦田像是被风吹得摇晃了起来;感觉这幅画里面的东西都在动;画家画的云,像《西游记》里的孙悟空踩的云;画家画画的地方刮起了大风,但不是很冷。)

  (3)讨论。

  ①这幅有动感的作品带给你什么感觉?(很特别的感觉。)

  ②你认为画家的心情是什么样的?他为什么要用这样的线条来画画?(他很激动;他喜欢刮风;这样画很好看,画出来的东西都在动。)

  引导重点:当幼儿不知怎样表达对作品的感觉时,需要教师进一步引导,帮助幼儿寻找自己对作品的确切感觉。这里教师就用询问画家心情的方法,巧妙地启发幼儿去体会画家的情感表达。

  2、创作。

  (1)创作引导,主要让幼儿体验用扭动的线条创作有动感的绘画作品。

  师:请你们也用画家的方法创作一幅画面上物体会动的作品吧,说说你们都想画什么。

  (2)幼儿创作,教师个别指导。

  师:注意要分别用长短不同的曲线来画不同的物体。

  3、作品评价。

  绘画结束后,孩子们的作品在桌面上摆放一排,教师组织他们进行了讨论。

  ①让我们找出画面中的物体似乎在动的作品,说说你的理由。

  ②让我们找出画面中的线条长短不同的作品,说说你的理由。

  ③让我们找出画面中有新意的作品,说说你的想法。

  孩子们的回答五花八门,有的说文杰画的线条流动感最强,和画家的作品非常像;有的说子琦画的草线条最长也特别好看,天空中的云彩被他用手指旋转涂抹后还显出了晕染的效果。萌悦画的“跳舞小人”,线条有长有短,有曲有直,恰当地表达出了人物的身体特征和肢体舞动的姿态;宇诺用绿色彩纸粘贴出“树”的枝叶好像随风起舞,彩色碎纸粘贴的树干更加衬托出树的勃勃生机。孩子们在作品中的表达与发挥,是他们自己对作品欣赏的诠释。

  活动反思

  在活动过程中,教师通过提问、放映幻灯片等方法对幼儿加以引导,不断地调动幼儿的审美积极性,使他们进行积极的思考、联想、体会、感受。幼儿也通过语言、动作、手势、表情来表达对美术作品的认识与理解,与教师积极呼应。美术欣赏也是一种思维习惯,是需要通过长期持续的培养和潜移默化的熏陶而形成的,本次活动在班级中为孩子提供了一个丰富多彩的欣赏环境,让他们在丰富的审美体验中学会欣赏美、喜爱美、追求美。

  小百科:柏树为一般对于柏类植物的统称,柏树包含侧柏、圆柏、扁柏、花柏等多个属。柏树树高一般可达20米左右。柏树分枝稠密,小枝细弱众多,枝叶浓密,树冠完全被枝叶包围,从一侧看不到另一侧,多为墨绿色的圆锥体。树皮红褐色,纵裂。

中班教案 篇6

  设计意图: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也指出“能发现事物简单的排列规律,并尝试创造新的排列规律”。所以我设计了这次数学绘本《蜈蚣叔叔的袜子》,让孩子们掌握abb和aab的规律排序。

  活动目标:

  1.在绘本中感受蜈蚣叔叔袜子的特别,学习按abb或aab的规律排序。

  2.尝试用不同的组合形式创新规律排序,并会用语言表达。

  3.体验绘本教学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教具:ppt

  学具:操作材料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讨论蜈蚣特征 小朋友们你们见过蜈蚣吗?知道它最特别的地方是哪里呢?

  小结:它的脚很多。

  二、观看图片,学习规律排序

  1、初次发现abab的规律排序这里有一只蜈蚣叔叔,瞧它的脚上穿着什么?这些袜子一样吗?谁来说说这些袜子的颜色?这些袜子的排列有什么秘密?小结:蜈蚣叔叔是个有名的帅哥,因为每次出门它总会搭配各种袜子,这次出门蜈蚣叔叔把袜子是这样排列成一红一蓝的'规律,所以看上去非常的干净、整洁。

  2、继续感知规律排序

  (1)学习aab的规律排序瞧,你发现了什么?蜈蚣叔叔这会儿想干嘛?袜子呢?谁会帮助它?嘟嘟是怎么帮助蜈蚣叔叔穿袜子的?猜猜接下来会是什么颜色?小结:嘟嘟帮蜈蚣叔叔把袜子是这样排列成两蓝一绿的规律,看上去也非常的干净、整洁。

  (2)学习abb的规律排序蜈蚣叔叔说我每天穿袜子的方式都是不一样的,它心情好的时候还会这样穿。谁能接着往下排?小结:蜈蚣叔叔每天出门都会穿上不同颜色的袜子,而且袜子的顺序都是有规律的,有时按照一红一蓝的规律,有时按照两蓝一绿的规律,有时按照一蓝两绿的规律。

  三、操作练习,巩固规律排序

  1.交代要求,幼儿尝试创新排序。如果你是嘟嘟,你会选择哪两种颜色、按照什么规律帮他穿好袜子呢?

  2.幼儿操作,老师指导

  四、结束评价,体验活动乐趣

  你们都很棒,用了不同的方法帮助蜈蚣叔叔穿好了袜子,蜈蚣叔叔非常感谢你们,今天我们看到的这些其实是一本好看图书,它的名字叫《蜈蚣叔叔的袜子》,下次老师带你们一起去阅读这本书吧!

  反思:

  这是第一次上绘本数学,一开始备课的时候我去网上找了一些备好的教案,他们的教案都是把绘本中的故事情节给写入了教案,然后我就照着他们的修改,可是在上课之给学科组的老师们看教案的时候她们发现我的教案太长了,太罗嗦了,对我说我上的课不是数学课了,到是像语言课,我们只是借住绘本中的一个情境来进行教学,之后就开始重新修改,汤老师和夏老师帮助我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过,每个提问都要有针对性,环环要紧扣,语言也要精炼一些,今天上下来之后觉得环节还是比较顺畅的,孩子们的掌握程度还是蛮高的,但是一堂课中我显得太主动了,什么都帮他们想好了,什么都告诉了他们,其实可以完全让他们自己去寻找其中的一些小秘密,让他们自己叙述自己发现的知识,在操作的时候不应该用ppt,应该让孩子上前来操作,师幼互动起来,而不是自己光点点图片,在最后也没有回归到绘本中,显得有些脱节了。

中班教案 篇7

  【设计意图】 一次活动区游戏时,我发现孩子们在数学区很喜欢玩图形拼摆。乐乐在拼房子的房顶时,只找到了两个小三角形,没有找到合适的大三角形,他犹豫了很久,最后放弃了房顶的拼摆。其实他寻找的那两个小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大三角形,正好做房顶,但孩子没有这方面的经验,所以没有完成操作。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教育契机,在日常生活中孩子们会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所以我设计了图形分割和拼合的教育活动,帮助幼儿积累对于图形关系的认知。

  【活动目标】

  1、情感目标:对图形的分割和拼合感兴趣。

  2、知识目标:理解二、四等分的含义,了解正方形等分后图形间的关系及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3、创新目标:

  (1)探索正方形四等分的方法;

  (2)通过图形的分割和拼合解决实际问题。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

  (1)认识三角形、正方形,知道其基本特征。

  (2)进行了三角形的二等分,初步感知图形与等分后图形之间的关系。

  2、物质准备:

  (1)教师教具:大黑板,正方形蛋糕图片一张,剪刀一把,喜羊羊、美羊羊、懒羊羊、沸羊羊图片压模各一张,正方形图卡一张,二、四等分的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

  (2)幼儿学具:正方形纸若干、剪刀、图例引导卡、胶棒若干。

  【活动过程】

  1、引入部分。

  环节目标:对图形的分割和拼合感兴趣。

  (1)情景引入:教师以羊羊村要为喜羊羊过生日为主题,出示正方形生日蛋糕图片。

  (2)幼儿观察,教师提问。教师:孩子们,这是什么呀?教师:生日蛋糕是什么形状的呢?

  (3)提出问题,思考解决办法。教师:你们看谁来了?(出示美羊羊图片)她要为喜羊羊过生日,喜羊羊可高兴了,要把生日蛋糕分给美羊羊一起分享。师:这个生日蛋糕需要分成几块呢?师:怎么分才能一样大呢?

  2、操作部分。

  环节目标:通过操作理解二、四等分的含义,尝试对正方形进行二、四等分,了解正方形等分后图形间的关系及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1)为每个幼儿发一张正方形的纸,请幼儿观察后进行二等分操作。

  (2)操作后提问。教师:你们把正方形分成了几个什么样的图形?教师:你是怎么分的?还有别的方法吗?教师:这两个三角形(长方形)一样大吗?你是怎样知道它们一样大的呢?师:把这两个三角形(长方形)拼合在一起是什么形状呢?

  (3)小结:可以用对边折或对角折的方法把正方形分成两个一样大的三角形(长方形),两个一样大的三角形(长方形)拼合在一起可以变成原来的正方形。

  3、探索部分。

  环节目标:探索正方形四等分的方法。

  (1)小朋友,你们快看谁又来给喜羊羊过生日了?(出示懒羊羊、沸羊羊图片)一共有几只小羊在一起过生日呢?(四只)

  (2)引发思考并提问。教师:现在这个生日蛋糕需要分成几块呢?师:怎么分才能把蛋糕分成四块一样大的呢?教师:请小朋友们试一试!

  (3)幼儿尝试探索,教师指导。

  (4)操作后提问。师:你们把正方形分成了几个什么样的图形?师:你是怎么分的?用了什么方法?教师:这四个三角形(正方形)一样大吗?你是怎样知道它们一样大的.呢?教师:把这四个三角形(正方形)拼合在一起是什么形状呢?

  (5)小结:可以用对边折再对边折的方法,把正方形分成四个一样大的小三角形,这四个一样大的小三角形和在一起还是原来的正方形。用对角折再对角折的方法把正方形分成四个一样大的小正方形,四个一样大的正方形拼合在一起还会变成原来的正方形。

  4、运用部分。

  环节目标:通过图形的分割和拼合解决实际问题。

  (1)喜羊羊的生日过得非常开心,它带来了许多小游戏和小朋友们一起玩,咱们一起看一看,是什么游戏呢?

  (2)教师出示正方形图卡,引导幼儿用提供的三角形、长方形等进行拼合,巩固正方形二、四等分和拼合。

  (3)游戏:和图形娃娃做游戏。幼儿操作,每组投放图例,正方形、小三角形等图形若干,请幼儿依据自选图例,采用正方形二、四等分的方法或拼合的方法,完成图例。

  (4)送礼物。教师引导幼儿将制作好的图形画送给喜羊羊。

  5、活动延伸。

  环节目标:巩固对正方形二、四等分和所分图形与整体的关系的理解。

  交流讲评: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其他幼儿的操作结果,请幼儿介绍自己的做法。

  【活动反思】

  此次活动设计我能够结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确定活动目标和活动形式。由于幼儿直觉行动思维和形象思维的年龄特点,整个数学活动我都采取了操作和游戏的方式,让幼儿在动手的过程中亲自感知、探索、总结。

  中班幼儿在图形认知方面仅限于简单的图形分割与拼合,因此在孩子们开展了三角形二等分的经验基础上,设计了正方形二、四等分和拼合活动,进一步了解各图形的分割与拼合。活动中采取游戏情景法引入数学活动内容,利用为喜羊羊过生日,结合了幼儿的兴趣和已有经验,调动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孩子们一看到喜羊羊等图片,情绪十分高涨。针对中班幼儿我设计了一个问题情境“给喜羊羊分生日蛋糕,怎样能够分得一样大”,请幼儿集思广益,帮助喜羊羊想办法,孩子们操作的热情一下子被调动了起来。

  通过两次探索操作,幼儿充分感知正方形图形二、四等分与拼合,感知和理解图形间的关系以及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两次操作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并且教师结合幼儿的操作进行小结,帮助幼儿梳理经验认识。孩子们到底是否掌握了对正方形图形二、四等分和拼合的理解呢?我又通过一个“和图形娃娃做游戏”的环节,引导幼儿将所学的知识灵活运用。在游戏的设计中,我有意识地创设一些小困难,引导幼儿能够用所学到的知识经验解决这些困难。

  最终,幼儿将生活中的知识又运用到生活中,活动的设计比较完整。为了能够突出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我重点考虑了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活动中提问的设计。在这次数学活动中,我设计的提问具有一定的启发性,既能够引导幼儿按照一定的目标思考问题,又能够激发每个幼儿求异的思维方式,为幼儿在思维上拓展了空间,鼓励幼儿和别人想的不同,如进行正方形二、四等分的提问:怎样能够把蛋糕分成一样大的两(四)块呢、还有别的方法吗等。

  第二,操作活动后鼓励幼儿交流。幼儿在操作过程中正是显示思维差异性的时候,教师作为一名观察者和指导者一定要了解幼儿的操作特点和思维特点,在操作活动后有目的地引导幼儿进行方法和经验的交流。孩子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能够学到别人的经验,这对每一名幼儿来说都是十分宝贵的,而且教师的行为会影响到孩子的思考,他们会努力展现自己的想法,与别人分享。

  第三,将所学知识进行运用。在教师的引领下,孩子们在一次教育活动中能够学到一定的知识,而知识的作用正是“学为所用”,因此孩子们能将所学的知识得以运用十分重要。

  所以我在活动中设计了一个运用知识的游戏环节,鼓励幼儿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此次数学教育活动只是拉开了图形分割与拼合的序幕,我们还会相继开展圆形、半圆形等图形的分割与拼合活动,引领幼儿在图形学习的领域里探索,为幼儿提供操作、探索与创新的机会,促进幼儿动手、语言和思维等各方面的发展。

中班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情节,学习新的词语闷闷不乐、安慰等。

  2、学会帮助别人、关心别人。

  3、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4、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活动准备:

  1、彩虹图片

  2、《七彩虾》ppt

  活动过程:

  一、谜语导入,激发幼儿对故事的兴趣喜爱,愿意倾听故事。

  1、猜谜语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个谜语,我们一起来猜一猜?

  谜语一:一座七彩桥,白云上面飘,平时不见面,雨后才见到。彩虹是什么样子的?

  师:小朋友们真棒,对啦,就是彩虹,你们看看彩虹是什么样子的,(颜色呀、形状呀等很多方面。)师:刚才小朋友说了很多彩虹的特点,像拱桥、有七种颜色等……小朋友们想一想,你觉得还有哪些东西像彩虹?(拱桥、香蕉、虾等)还有一个谜语,小耳朵听好哦!

  谜语二:驼背老公公,胡子乱蓬蓬。生前穿青衣,死后披红袄。;本文(噢,是虾子)今天呀,老师还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个故事,故事的名字就叫《七彩虾》,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故事里彩虹和虾公公发生了什么事,故事中还有谁?

  二、听故事

  1、教师有感情地讲述,幼儿倾听,初步理解故事内容。(第一次)故事的名字叫什么?故事中的七彩虾是什么?

  2、第二次倾听故事(重点引导幼儿从情感方面理解故事)七彩虾什么时候会出现?谁把自己变成了一条七彩鱼?他为什么要变?

  3、第三次听故事

  (1)引导幼儿讨论:体会帮助、关心别人的情感。

  ①小青鱼是什么时候背虾公公到河面上去的?当时小青鱼是怎么对虾公公说的?哪个小朋友来试一试?

  ②虾公公看见了什么?(出示画面)虾公公把彩虹当什么了?

  ③彩虹不见了,虾公公是怎么说的?他的心情怎么样?哪个小朋友学虾公公的语气说一说?

  ④师:小青鱼看到虾公公伤心的样子,心里怎么样?它又是怎么做的呢?

  三、讨论

  1、组织讨论:你喜欢小青鱼吗?为什么?

  师小结:因为小青鱼帮助别人、关心别人、富有同情心、尊敬老人

  2、你在生活中是怎样对待老人的?

  师:小朋友说得很好,老人年龄大了,行动不方便,许多事情不能自己来做,小朋友你们可以帮助它们,把你见的`新鲜的事情告诉他们,也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带老人出来玩,尊敬他们。

  四、结束活动延伸:根据故事情节绘画。

  1、画出主要人物的外形特征(小青鱼、虾公公)。表现故事情节:虾公公游不动了——小青鱼来了——虾公公看到了彩虹——虾公公想去和七彩虾聊天——小青鱼变成七彩鱼陪伴虾公公。

  2、提问:虾公公、小青鱼后来怎样了?鼓励幼儿大胆地创编不同的故事结尾。

  教学反思:

  在本次活动中也存在着不足:孩子的语言表达不够成熟,缺乏连贯性;孩子们安静倾听同伴发言的习惯仍需加强等等。总之在以后的活动中我们会注意这些方面的引导与教育,争取做得更好。

【中班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教案[经典]05-06

中班教案07-23

中班教案08-09

中班教案(精选)08-14

[精选]中班教案08-16

中班美术教案11-07

中班标志教案04-25

中班健康教案01-17

超市中班教案05-31

中班教案(精华)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