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片段教学教案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片段教学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片段教学教案1
师:站在一旁的作者被安静的举动深深打动着,所以他没有惊动安静,因为在这个清香袅袅的早晨,安静告诉他这样的道理:
(出示句子:)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为自己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
师:课文中是谁有生活的权利,创造了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呢?
生:课文中指安静拥有生活的权利,为自己创造了一个属于她自己的缤纷世界。
师:把谁换成安静再读读这句话。
学生读。
师:你觉得这个谁还可以换成什么人?
生:换成我。
师:你读读这句话吧!
生:我有生活的权利,我可以为自己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
师:不错,还可以换吗?
生:还可以换成“你们”“他们”“我们每一个人”。
师:换上这些词后再把这句话读一读。
生读换过词语的句子。
师:安静的举动打动了作者,也触动了老师,由此,我也想到了这样一群姑娘,她们又聋又哑,一直生活在无声的世界里,但是她们热爱生活,每天刻苦训练,终于用美妙绝伦的舞蹈《千手观音》带给了世人艺术的享受,也为自己创造了一个用心灵感受优美旋律的缤纷世界。(课件舞蹈欣赏)
还有我们熟悉的张海迪姐姐。(课件出示张海迪图片)她5岁时突然患了脊髓血管瘤,变成了高位截瘫病残人。她当过乡村医生、无线电修理工,并发奋攻下了英、德、日语;最终,她走上了文学之路。张海迪以非凡的.气魄创造了生命的奇迹,告诉我们: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
师:想一想,还有哪些人也为自己创造了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
生:我看过一部电影《隐形的翅膀》,那里面的主人公大姐姐放风筝时手受伤了,失去了一只胳膊。可她不屈服于命运,不停地和命运抗争,终于以顽强的毅力夺得了残奥会游泳金牌,也考上了大学,圆了她的大学梦。她也为自己创造了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
师:孩子,你说得真好!再想一想,在我们身边,还有哪些人,也创造了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
生:我要说的是我们班的陈俊轩同学,他听力有问题,但他从来不屈服于命运。他曾经写过一篇作文《妈妈,请发现我的闪光点》。在作文中他说:“虽然我学习不好,但是我已经很努力了。我不希望比别人差,做作业时,别人写一遍,我写好几遍。我也非常热爱这个班集体,教室的卫生没人打扫,谁来扫?我来扫。上体育课,教室的电扇没人关,谁来关?我来关。放学了,门窗没人关,还是我来关。”我觉得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创造了一个属于他自己的缤纷世界。
此时教室里响起了掌声。
师:我把掌声送给你,因为你精彩的发言,更因为你读懂了陈俊轩的心。我同时也要把掌声送给陈俊轩同学,因为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和爱心创造了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
生:我想说的是正在我们学校做房子的那些建筑工人。他们用勤劳的双手建造了一栋栋高楼,改变着城市的面貌,让深圳人们过上了幸福生活。他们也为自己创造了属于他们自己的缤纷世界。
师:是呀!同学们,正是由于这许许多多人的付出,才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你将怎样创造属于你自己的缤纷世界呢?把你的想法写下来。
片段教学教案2
一、导入
在江南水乡之中,有一条悠长而寂寥的小巷,在这条小巷里,一把孤寂的油纸伞和着雨的叹息,撑出了一个青年诗人在特定时代的心声。他的心声到底是什么,今天就让我们共撑一把心灵之伞走近这位青年的诗人,与他一道去领略那江南小巷的风景,去追寻那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二、整体感知,确立诗歌感情基调
师:请同学们一起欣赏这首诗歌的朗读音频,初步感知这首诗歌,看看这首诗歌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划出这首诗歌的节奏)
(播放《雨巷》的朗读音频)
师:欣赏了这首诗歌的朗读音频,有谁能来谈谈你对这首诗歌的感受?它是欢欣喜悦的呢?还是忧愁哀怨的呢?
生:忧愁哀怨。
师:没错,这首歌从头到尾都笼罩着一层淡淡的忧愁,所以说这首诗歌的情感基调为忧伤、哀怨。既然这首诗歌的情感基调是忧伤哀怨的,那么我们在朗读的时候也应该读出这种情感。下面就请同学们集体朗读这首诗歌,注意读出忧伤哀怨的感觉。雨巷……
师:同学们很有朝气,但缺乏点忧怨的感觉。我们再来一遍,希望大家在这次朗读的过程中把语速放慢一点,语调低沉一点,读出诗中忧愁忧怨的感觉。
师:好。大家这遍朗读得特别好。由此呢,我们也可归纳出一条规律:就是我们在朗读一些表达忧愁哀怨情感的诗歌时,应该语速放慢,语调低沉。事实上,在诗歌朗读中,我们除了要注意语速语调之外,还应该注意一些节奏与停顿。在一些你觉得需要重点突出的地方,就应该适当地加以停顿或者是读重音,这样就会使得这首诗歌更加地有韵味,比如第一节中的两个“悠长”就可以拖长一点,更体现时间延续;第二节中三个丁香,第一个丁香是表姑娘的外表美,可以读得轻快一点,第二个丁香是表姑娘的芬芳和高洁,所以我们可以把声音拖长一点,让声音在空中回荡,读出那种心驰神往的感觉,第三个丁香既是表姑娘的忧愁,则要把声音压得低沉,表现心中的愁绪;在第五节中有两个“远了”,第一个应读重一点,而第二个则应读轻一点,读出姑娘虚无缥缈地走远的感觉。那么我们现在听一下音频的范读,看看别人去如何来处理语速语调和感情停顿这些问题的。接下来给大家三分钟的时间自由朗读,一定要放开声音来读,想象一下,你就是诗歌中的“我”,你正撑着伞,行走在江南的烟雨小巷之中。
三、品味诗歌意象
师:好,时间到。刚刚我们已经反复朗读了这首诗歌,初步感知了这首诗歌的情感基调为忧愁哀婉的。那我们下面来分析一下这首诗歌,看看这首诗歌为何会给人一种忧愁哀怨的感觉?在王国维《人间词话》中有这样一句话“一切景语皆情语,一切情语皆景语”,所以说作者在诗中所传达的情感也必定与作者在诗中所刻画的景与物密切相关。诗歌中所刻画的景与物在文学上有一个特定的术语表达就是意象。关于意象,上节课呢,老师在课堂上就曾提及过,除了意象之外上还曾提及了另一个词,那就是物像。关于意象和物像二词,老师上节课可能说得不是很明晰,这节课呢,老师在这儿把这两个词再解释一遍。所谓物像,它是指自然万物中的一切,而意象呢,是寄托了主观情感的物像。这个意象就是我们诗歌鉴赏中出现的一个关键性的术语,所以我们应该注意诗歌中的意象,并我们在鉴赏诗歌时候着重分析和把握诗歌中的意象。就拿本诗来说,我们来看看,这首诗歌中主要有哪些意象呢?
生:油纸伞、篱墙、雨巷、丁香、姑娘、“我”(6个)
师:其中作者以“我”和姑娘将其他的四个意象串联在一起。那在诗歌中,“我”和“姑娘”有着怎样的联系呢?“我”行走在江南的雨巷之中,是为了什么呢?
生:是为了逢着一位姑娘。
师:“我”为了逢着一位姑娘,希望逢着一位姑娘,那这位姑娘是一位什么样的姑娘呢,诗歌中用了哪些语句来描写这位姑娘?请同学们快速浏览全诗,找出诗歌中描写姑娘的句子。
生:第一节: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第二节: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哀怨/彷徨;第三节:彷徨/撑着油纸伞/默默彳亍着/冷漠,凄清,又惆怅;第四节:静默地走近/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像梦一般地飘过(“太息”什么意思啊?叹息的意思);第五节:静默/走尽这雨巷;第六节: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怅;第七节: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
师:从刚刚同学的回答中我们可以看出,诗人在诗中用了大量的篇幅并采用了一系列的意象来刻画这位姑娘,首先呢,作者在这而写姑娘,是说姑娘出现在何处?
生:雨巷。
师:这条雨巷有什么样的特点呢?
生:悠长、寂寥
师:除了悠长寂寥之外,事实上呢,这条雨巷还有几份忧愁、凄凉与朦胧之感。具体来说呢,就是雨巷这个意象又可分为两个单独的意象即雨与巷。雨,江南的雨,细雨如丝,一连多天下个不停,让人不觉有一种忧愁之感,正如古人诗中所写到的“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巷,江南的小巷,斑驳的青石板,颓圮的篱墙,让人不觉有一种凄凉的感受。而雨与巷的结合,使雨天的阴沉都笼罩在整个小巷之中,使整个雨巷都增添了一份朦胧的色彩。所以,雨巷这个意象既有悠长寂寥的特点,还有几份忧愁、凄凉与朦胧的色彩。所以可以说雨巷这个环境是凄凉、朦胧与忧愁的。
师:说完姑娘所处环境之外,我们来看这位姑娘。这位姑娘同我一样都撑着一把油纸伞,使我们无法看清她的模样。说起油纸伞,不知你们有没有见过?在哪见过?。
生:电视中,对了,而且往往是一些以古代人们生活为题材的电视剧中。
师:那我们来看看油纸伞到底长什么样?(给出图片)油纸伞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生:复古、怀旧、神秘、迷蒙的特点。
师:油纸伞本就有这样的特点,而它还出现在姑娘的肩上,更加给这个姑娘增添了一层神秘、朦胧的色彩,这就是象征主义诗歌特有的朦胧美。
师:虽然我们看不清姑娘的样子,但我们却能初步一下姑娘的风采。在诗中,诗人多次用了同样一个比喻来形容姑娘,他将姑娘形容成什么呢?
生:丁香。说她像丁香一样结着愁怨。
师:那丁香是什么?丁香一样的姑娘为何是结着愁怨的?丁香是一种花。它一般开在暮春时节,颜色主要有两种,淡紫色和白色,丁香在开花的时候有一种淡淡的芬芳,它给人一种柔弱、纯洁、素净的感觉。丁香是我国古典诗词中的重要意象,它往往跟忧愁结合在一起。李商隐的《代赠》诗中就有“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的诗句;南唐李璟的《浣溪纱》中有“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诗人把姑娘比喻成丁香,即把丁香的忧愁赋予姑娘。
2.从课文来看,哪些地方可以体现姑娘是愁怨的?(主问题二)
给大家5分钟时间,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待会派代表来发言。(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讨论)
师:时间到。哪个小组先来分享一下你们的看法?
A组代表:“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用“哀怨”、“彷徨”两个形容词非常直观地表现姑娘的愁怨。
师:你们组还找到别的地方吗?
A组代表:“默默彳亍着,冷漠、凄清,又惆怅”。
师:“彳亍”是什么意思?
A组代表:走走停停的样子。
师:如果你今天很开心,那你走路的时候会走走停停吗?
A组代表:不会。
师:不会。这组同学非常不错,找到了两个地方。别组同学有没有要补充的?
B组代表:“静默地走近,走近,又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
师:不是呼朋引伴,不是欣喜雀跃的,而是静静的,默然地走近。这里的“太息”作何解释?
B组代表:叹息。
师:姑娘一边走,一边叹息,充满了忧郁和哀伤,是吗?
B组代表:对。
师:好,请坐。我们这两组同学找得很准确,理解也很到位。既然姑娘如此愁怨,那作者为何希望跟她而不是一个喜颜明媚的女子相逢?(主问题三)
师说:我们再看到诗歌中的另外一个意象——“我”。我在寂寥的雨巷中独自彷徨,希望能够逢着一个丁香般的姑娘,终于,姑娘出现了,她也跟我一样,撑着油纸伞。姑娘慢慢地走过来,越走越近,我感觉到她投来太息般的眼光,可是,正当我想说句什么话的时候,她跟我擦肩而过,而且,慢慢地远离我,越走越远,消失在雨巷的尽头。只剩下我,仍然独自撑着油纸伞,彷徨在雨巷中,继续等待,继续追寻。在这首诗歌中,我是以一个等待者,一个追寻者的姿态出现的。
四、探寻诗歌主旨
关于这首诗歌的主题,有人认为,这首诗歌是一首爱情诗,是一首男子追寻、等待姑娘的诗歌,但是另外一方面,又有人认为,这首诗是一首政治诗,诗歌中的这些意象,雨巷、丁香姑娘,都有它们独特的政治象征。
师问:你们赞同哪一种看法呢,这首诗究竟是一首爱情诗,还是一首政治诗?下面给大家三分钟的时间小组讨论,请各个小组选出发言的代表,你们小组赞同的是哪种看法,为什么?
2.小组代表发言。
3.能够坚持自己的看法,非常地不错。早在几千年前,孟子提出过,他说,读任何一篇作品,都要做到知人论世,要研究作者的身平,要研究他所处的社会环境。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首诗歌的`作者是——戴望舒。(出示ppt)
4.戴望舒(1905.3.5~1950.2.28)现代诗人。又称“雨巷诗人”,中国现代派象征主义诗人。戴望舒为笔名,原名戴朝安,又名戴梦鸥。笔名艾昂甫、江恩等。 浙江杭县( 今杭州市余杭区)人。他的笔名出自屈原的《离骚》:“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 。”意思是说屈原上天入地漫游求索,坐着龙马拉来的车子,前面由月神望舒开路,后面由风神飞廉作跟班。望舒就是神话传说中替月亮驾车的天神,美丽温柔,纯洁幽雅。曾赴法国留学,受法国象征派诗人影响。代表作有《雨巷》,此外还有《寻梦者》、《单恋者》、《烦忧》等,诗集《望舒草》、《灾难的岁月》等。 《雨巷》写于1927年夏天,当时全国处于白色恐怖之中,戴望舒因曾参加进步活动而不得不避居于松江的友人家中,在孤寂中咀嚼着大革命失败后的幻灭与痛苦,心中充满了迷惘的情绪和朦胧的希望。早期诗歌多写个人的孤寂心境,感伤气息较重,因受西方象征派的影响,意象朦胧、含蓄。
5.1927年的白色恐怖,使原来热烈响应了革命的青年,一下子高峰堕入了深渊。他们中的一部分人,找不到革命的前途。他们在痛苦中陷入彷徨迷惘,他们在失望中渴求着新的希望的出现,在阴霾中盼望飘起绚丽的彩虹。《雨巷》也可以是一部分进步青年的这种心境的反映。雨巷是狭长的,这个朦胧阴沉的意象,正象征着此时黑暗的社会现实以及人们坎坷而迷茫的人生道路,而丁香姑娘,是他们美好理想的象征。 (ppt)
6.刚才我们已经讨论了姑娘的象征意义,那么,她究竟是象征着爱情呢,还是象征着革命青年的美好理想,这一点我们无法确定。这首诗歌充满着象征色彩的,对它的这些朦胧意象,我们可以有不同的解读。而这首诗歌的主旨是指对于爱情的追求呢,还是对于美好革命理想的追求呢,我们无从知道,都有这个可能性,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只要言之成理都可以。我们唯一能够确定的是,这个姑娘是美丽高洁的,她可以是任何美好事物的象征。
五、感受诗歌艺术手法
分析完主要的几个意象之后最后我们从形式方面来感受诗歌的艺术手法。这首诗是1928年发表在《小说月报》上面的,当时《小说月报》的主编叶圣陶看完这首诗之后,就给戴望舒写了一封信,在信中他说,《雨巷》这首诗“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这个评价是非常高的。确实,这首诗歌听起来悦耳、和谐,读起来一唱三叹,迂回反复,为什么我们会有这样的感受呢?我们一起来找找看。
A.我们都知道,诗歌读起来琅琅上口,在音节上面必须——押韵。这一点这首诗歌可以说是做得非常成功的。这首诗歌主要押一个韵,大家看看能不能找出来。没错了,ang,而且,不仅是节与节之间押韵,每一个小节的内部,相隔不远的行里重复一次韵脚,比如说,我们看第一小节,押ang韵的主要有哪些呢?(巷、娘);再看第二小节,(芳、愁)。其余的五个小节也是这样子。诗人有意地使一个音响在人们的听觉中反复,不断地在我们的耳边构造回荡的旋律。
B.从全诗看,第一节和最后一节除“逢着”改“飘过”之外,其它语句完全一样,这样,同一主调在诗中重复出现,首尾呼应,不仅加重了诗人彷徨苦闷的心境,也增强了全诗的音乐性;另外,语言上用反复,如“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诗人不断地迂回往复,使一个寂寥而又哀伤的旋律紧紧萦绕在我们的心头。
C.诗歌中多次运用到了象征的手法,比如丁香用来形容姑娘,而雨巷既可以形容姑娘出现的背景,也可以指代漫长的革命探索道路,这些都体现了诗歌的象征主义手法。
单从这三点来看,这首诗歌能够给我们这样强烈的心理体验,也是必然的。
六、齐读诗歌
下面我们一起来朗读这首诗,再次来感受这首诗的音乐美,注意要身临其境去体会作者的感情,读出诗歌的韵味。
七、小结
这节课我们共同阅读欣赏了戴望舒的《雨巷》,我们在读诗歌的时候感受到了它这种忧郁、哀怨的感情基调,我们还分析了这首诗歌的几个主要意象,品味了诗歌的内容,我们还根据姑娘这个意象探讨了诗歌的主旨,最后,我们通过对诗歌形式、语言的分析,感受到了诗歌的音乐美。这首诗歌,还有许多地方值得我们探讨和分析,这些就留给大家课后自己去品味。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 撑着/油纸伞 像我一样, 像我一样地 默默/彳亍着, 冷漠,/凄清,/又惆怅。
她/静默地/走近 走近,/又投出 太息一般的/眼光, 她飘过 像梦一般地, 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
像/梦中/飘过 一枝/丁香地, 我身旁/飘过/这个女郎; 她静默地/远了,/远了, 到了/颓圮的/篱墙, 走尽/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 消了/她的颜色, 散了/她的芬芳, 消散了,甚至/她的 太息般的/眼光, 丁香般的/惆怅。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飘过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片段教学教案3
案例:
学生顺利学完了《荔枝》这篇课文后,我问他们:你们还有不懂的地方吗?起初,教室里没有反映,沉默了一会儿,有同学举手,犹豫地说:老师,我觉得我懂了,可是我不理解肖复兴的母亲为什么明知儿子在安慰她而已,却依然很高兴。这个问题,学生们刚才已经讨论过,现在她再次提出来,是为什么呢?我问其他学生:你们明白吗?他们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原来,从语言文字的角度来说,他们懂了,但是从精神层面来说,他们是不理解作者母亲的心理的。于是,我结合课后的一个选做题,提出这样一个要求:回家给妈妈洗一次脚。注意观察妈妈的动作、神态、语言。
习作课上,我问他们:你们为妈妈洗脚,妈妈有什么反映?教室里热闹起来,他们兴奋地说起了自己为妈妈洗脚的事。
我给妈妈洗脚,我妈妈特别高兴,说我长大了。
我妈妈高兴得合不拢嘴,她一直夸我懂事了!。
我给妈妈洗脚,觉得她皮肤是那么的苍老,我感觉妈妈太累了!。
我妈妈昨天干活累了,我给她洗脚,妈妈问我怎么想到的,我说是老师布置的任务。有同学说。
我一听,有趣,就问他:你妈妈很失望吗?
他说:我以为妈妈会不高兴的,可没想到我妈妈还是很高兴。
这时我瞅住时机,继续对他发问道:既然母亲知道这个是你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而做的,那她为什么还这么高兴呀!
是这样的。别的同学插嘴说,我妈妈也是这样的。我还问妈妈为什么明知儿子是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才那样做的,她却依然很高兴,我妈妈说,做母亲的都是这样的',这就是母爱。
教室里又沉默了下来。我很欣慰,孩子们终于真切地理解了母爱,我说:是的,母爱就是这样无私,你们高兴母亲就高兴,你们的孝心,哪怕是被动的孝心都会让母亲很高兴。母亲的爱天天如此,只是我们以前没有用心去感受。
然后,我请他们把自己为妈妈洗脚的事写下来,并把自己的感受以日记的形式写下来。学生埋头写起来,一篇篇优秀的日记便交到了我的手里。
反思:
著名教育家于永正老师说:语文学科要让学生学会依凭语言领悟语者的思想感情,依凭语言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这一学习过程本质上是语言和精神同构共生的过程。忽视精神搞语言训练,丢开语言抓精神培养,都不可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我的这个教学案例,就是努力让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去感受思想,在实践中获得真知的。回顾学生的认识和情感发展,可分为这样几个层次。
一、阅读文本,认识母爱。原定的教学过程是让学生从语言文字的角度去认识母爱,他们通过对课文的阅读,以及教师的讲解,模模糊糊地感受母爱是这样的。然而由于他们的年龄和阅历,让他们无法从情感上去理解。我们的教学活动就此结束,似乎也不能算没有完成教学任务,然而这是多么遗憾!
二、创设情景,感受母爱。我根据学生的困惑让他们为自己的妈妈洗脚,孩子们很懂事,都认认真真地去做了,他们无一例外地得到了母亲的赞许,感受到了自己的母亲同文中的母亲一样会为了孩子的孝心而高兴。其实这样的事,每天都在孩子们的身边发生,可是孩子们往往忽视,这个作业让学生认真地感受了母亲对自己的爱。同时许多学生也理解了做母亲的辛苦,当学生看到母亲赞许的眼神、幸福的表情,他们对母爱的感受深了一层。
三、实践中获得真知,理解母爱。学生亲身感受了母爱,再回到文本,他们发现原来母爱就是这样的,天下的母亲都是这样的。原来的困惑消失了,他们终于理解了文本,理解了天下的母亲。这样的理解就不再仅仅是对语言文字的表面解释,而是透过语言文字,联系生活实际,认同了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引发了孩子们心中深出的共鸣。
四、凭借语言,赞美母爱。如果在学生理解了母爱后,就此打住,那么,这将是不伦不类的课,学生在语文素养上的进益会很小。我提供机会让学生在课堂上说,让学生依凭口头语言表达思想情感,进一步让学生写下来,让学生依凭书面语言表达思想情感,从而实现教学的真正目的。因为作文来自生活实际,大多数学生写出了自己的真情实感,他们幸福地赞美着自己的母亲。
片段教学教案4
漂亮的裙子
活动目标:
1、探索学习用点、线及简单图形装饰衣服。
2、会选择鲜艳的色彩装饰衣服。并能注意袖口的左右对称。
3、能够大胆创设花纹,喜爱画装饰画。
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人手一册。
2、音乐磁带。
3、请女孩子穿上漂亮的裙子。
活动过程:
一、欣赏女孩子身上漂亮的裙子,激发幼儿兴趣。
播放音乐,请女孩子上来进行时装表演,在教室里走一走,展示自己漂亮的裙子。
二、选择1—2件花裙子,重点引导幼儿从色彩及装饰图案上来欣赏,感知裙子的美。
三、通过提问以及简单示范的方式,帮助幼儿学会装饰的基本方法。
提问:
1、你想在裙子上装饰哪些图案?
2、在裙子的前面、裙边以及袖子上装饰怎样的.花纹?教师进行简单的示范,启发幼儿应点、线、圈及简单的图形装饰。(领边、袖边、裙边以及裙子的前面,注意左右对称。)知道在图案上的色彩上要对称的要领。
四、交代装饰要求。
教师提醒幼儿应线条和颜色对称的手法装饰衣服,鼓励幼儿用鲜艳的色彩进行装饰,注意色彩的对称和搭配。
五、幼儿装饰、教师指导。
带领幼儿打开幼儿用书,启发幼儿装饰美丽的裙子。
六、总结评价。
带领幼儿欣赏同伴的作品,引导幼儿从装饰的花纹和色彩入手进行评价。
能力弱的孩子建议用双休日学过的格子画的形式装饰。
反思:由于幼儿初次接触装饰画,因此在本次活动中,我比较重视了幼儿对线条、图形和花纹的搭配,还在裙子上作了范例,虽然我在幼儿作画前反复提示幼儿要画出和老师不一样的裙子,但仍然有一部分孩子与范例比较相象。有一部分幼儿则创造地装饰了裙子。在评价时,我特地表扬了这些有创造的孩子,鼓励其他幼儿向他们学习。在以后的活动中,要注重幼儿创造性装饰的培养,激发幼儿感受、表现美的能力。
片段教学教案5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我校是国家首批课程改革实验区之一,有20xx多名学生,34个教学班。我班学生综合素质较好,知识掌握较灵活、扎实,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较强,喜欢做数学游戏。
〖课堂实录片断〗
师:上节课,我们通过搜集资料,已经了解到我国已发现的鸟类有1166种,而且同学们都非常喜欢鸟。今天森林里的鸟儿要举行一场竞赛,邀请我们也去参加,和它们比一比,你们愿意吗?
生:愿意。
(板书课题:比一比。)
师:首先各队鸟儿报数。
(杜鹃报告:在这片森林里,我们有982个兄弟姐妹。啄木鸟说:我们有1084只。)
师:两种鸟都不少,哪种鸟更多?
生:啄木鸟。
师:谁愿意说说你是怎样比较的?把你的好方法介绍给我们。
生:我是根据数的位数来比较的。982是三位数,1084是四位数,四位数比三位数大,所以啄木鸟比杜鹃多。
师:老师记住了你的方法,我写出来,你们看对吗?
(师板书:四位数比三位数大。)
生:是的。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蜂鸟是世界上最小的鸟,体重才约2克,长约6厘米,今天它们也派代表来了(出示蜂鸟图片,3756只)。还有一种鸟天生会做针线活,用植物纤维或者蜘蛛丝当线,用嘴当针,用爪子将叶子合卷,然后一针一线地把叶片缝成口袋形,做成小巢,结线时还要打小结,了不起吧!它们的名字叫缝叶莺(出示缝叶莺图片,4184只)。
师:这两种鸟哪种数量多?
生:缝叶莺多。
师:很好!像蜂鸟和缝叶莺的只数都是四位数,该怎样进行比较呢?请同学们在小组中讨论,看谁有好办法。
生1:我们小组讨论的是,如果这两个数都是四位数,就比较千位上是几,比如4184是四千多,3756是三千多,所以4184>3756。
生2:也可以说看两个数的最高位,谁大这个数就大。
师:我知道了你的意思,看老师写出来是你要说明的方法吗?
(板书:数位相同时,最高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
生2:是这样的。
〖教学反思〗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这节课中,这句话得到了充分的验证。尤其是当我介绍世界上最小的鸟和会做针线活的缝叶莺时,学生都在聚精会神地听,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目光使我认识到作为一名课改教师,除了要有扎实的基本功外,还要有渊博的知识,精心地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主动。
新课程特别提倡所学内容与现实世界的联系,而且本单元主题也是生活中的大数。我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只考虑到增强趣味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忽略了“生活化”这一点。如果我能大胆地使用教材,有效地利用身边的课程资源,课前布置学生调查家中电器的价格,然后课堂上汇报各种商品的价格并进行比较,这样更能与生活紧密结合,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真正把知识用于生活,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效果会更好。
片段教学教案6
核心素养:
1.了解卤素单质的物理性质及其递变规律。
2.通过比较、分析、归纳总结,树立“结构决定性质”的化学观。
3.培养“结构决定性质”的化学观和绿色发展的科学观。
教学重点:
卤素单质的化学性质及其递变规律。
教学难点:
卤素单质的化学性质及其递变规律。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激发情感
1.出示多瓶不同颜色的气体,请同学们利用所学知识猜测是哪些气体?
2.学生利用卤素单质的性质这一知识点,快速判断出气体。
3.教师提出问题:卤素单质有哪些化学性质呢?引入课题。
二、实验探究,讲授新课
1.教师请学生从氧化还原的角度推测卤素单质的性质。学生初步预测卤素单质的性质。
2.教师对学生的预测进行点评,并介绍卤素单质可以与氢气反应这一特性。
3.教师请学生从原子结构的`角度推测不同卤素单质与卤素单质反应的难易程度。
4.教师请学生观察卤素单质与氢气反应的实验视频,请学生根据视频判断自己的预测是否准确。
5.学生总结卤素单质与氢气反应过程中的现象,并用表格的形式进行汇总。教师进一步提出问题:请回忆卤素单质与氢气的反应,尝试总结生成的氢化物的稳定性。
6.学生通过对视频的回顾,组内讨论,总结出生成氢化物的稳定性。
7.教师请学生对上述反应进行分析,总结出卤素单质非金属性的强弱变化。
8.教师提出问题:请同学们观察以上的递变性,尝试总结卤素单质与氢气反应中的递变性。
三、习题拓展,巩固新知
通过多媒体的展示习题,将学生本节课学习到的知识进行深化。
四、归纳总结,深入理解
由学生总结本堂课的收获,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予以肯定,并做情感态度的升华。
五、紧扣主题,扩展延伸
请学生课下查阅资料,了解卤素单质之间的反应。
六、板书设计
片段教学教案7
企鹅
教学目的:
1、学习用水粉绘画企鹅。
2、水粉背景简单干湿画法,培养幼儿艺术感。
3、简单细致作画,学会点缀细节。
材料准备:白色水粉纸、水粉笔、水粉颜料、颜料盘、涮笔筒
教学过程:
一、观察导入:
观察企鹅图片,介绍企鹅生存的环境,气候,了解其特征。引导幼儿观察企鹅的身体结构,说出企鹅身上的颜色,形态。
教师:大家看一看,今天我们要认识的这个小动物叫什么名字?(回答:企鹅)对了,这是可爱的企鹅。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企鹅是地球上最大的不会飞的'鸟,它们很可能在地球穿上冰甲之前,就已经在南极安家落户了。企鹅虽然是鸟类,但是它们不会飞翔。它们的脚长在身体最下部,呈直立姿势,因此可以像我们人类一样,直立行走;它们的脚趾间还有蹼,是不是和小鸭子的脚很像呀!企鹅的前肢像鱼的鳍,羽毛也很短。它们的背部是黑色,腹部是白色,小朋友们看企鹅像不像穿了一件漂亮的燕尾服?
实际操作:
1. 教师演示主题事物干画法,用纯色颜料不加水,教师教用水粉画企鹅,黑白色画身体,用红黄色点缀嘴和翅膀,幼儿自由发挥画面,大胆布局
2. 教师演示背景湿画法,用少量颜料加水画出淡水粉背景色
3. 教师要告诉孩子先画主体,再画背景
4. 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范画参考:
猫(版画)
教学目的:
1、让幼儿学习用吹塑纸进行版画绘画,体验创造的乐趣。
2、培养幼儿细致认真作画及动手的能力。
3、培养幼儿的创造意识,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
材料准备:
吹塑纸或KT板、铅笔、橡皮、水彩笔或圆珠笔、水粉颜料、水粉笔、水粉纸、滚轮、调色盘、水桶
教学过程:
一、观察欣赏版画
教师:小朋友们,我们在以前的课中学习了很多种绘画方法,(和小朋友们互动,说出大家知道的绘画方法),小朋友们已经了解并学会了这么多绘画技巧,那么我今天请大家看看,这几幅作品,是用什么绘画方法画出来的呢?
片段教学教案8
教学目的:
1、使学生正确地找到阅读中的读写结合点。
2、学会阅读中的写作方法,准确地运用到写作中。
3、培养学生读写结合的良好习惯。
4、增强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教学重难点:
学习阅读中准确地运用联想描写事物的方法,并能把这种方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教学过程:
一、深入课例,体会写法
1、出示《月光曲》这篇课文第八、九自然段的内容
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月光照进窗子来,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的兄妹俩,借着清幽的月光,按起了琴键。
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
2、课文既写了皮鞋匠看到真实景物,又写了他联想到的景物。请同学读课文分辨事物与联想。
3、让学生齐读第八自然段前两句,问:茅屋里真的披上了银纱吗?
生答:不是,是把月光比作银纱。
于是老师就顺水推舟说:对,这是由眼前看到的月光而引起的联想。
4、学生默读第九自然段,把描写皮鞋匠听着钢琴曲时面前出现的景象的句子划下来,通过“好像”一词让学生知道这景象并不是事实,而是皮鞋匠的联想,并引导学生从“静静地听着”了解到这个联想是由贝多芬弹的曲子而引发的。
5、听乐曲,有感情地朗读
6、比较读,明白联想的好处
师生一起有感情地朗读八、九自然段。师:听了刚才的音乐,听了同学们刚才声情并茂的朗读,那真是一种享受,但是,如果去掉这些联想的句子,只要实实在在的事物,这段文字就失去了一大半的美。请同学们比较读读看,去掉联想后的文字美不美?学生在比较读后得出:去掉联想部分的文字不美。
7、类似的写法还有:他微笑着接了过去,那种笑容是遍布满脸的,里面还有折纹,还有皱纹,还有螺旋纹,就像你往池塘里抛了一块砖那个样子;当他向那张钞票瞟了一眼的时候,这个笑容就马上牢牢地凝结起来了,变得毫无光彩,恰像你所看到的维苏威火山边上那些小块平地上凝固起来的波状的、满是蛆虫似的一片一片的熔岩一般。
8、总结:写文章的时候,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写得具体,并能恰当地加上自己的联想,文章的内容就会更充实,表达的感情就会更深刻!
二、运用联想,练习写作
1、出示一幅春天美景图。今天让我们来当一回大作家,把自己看到的.写具体的同时,恰当地加上自己的联想,使文章的内容更充实。
2、学生观察,动笔描写
3、学生展示自己的习作片段,师生体会其联想的妙处。
4、出示片段,你能在这句话里加上你的联想,使它更生动吗?
5、出示片段,加上你的联想。
6、请同学分享自己的作品,师生共评。
三、总结
人的内心总是有丰富的想法,正是这些想象使我们的生活充满美丽。联想也是一种能力,习作中联想的运用,使文章内容更加生动充实,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习作中能经常用到这种方法,使自己的习作更加出彩。
四、布置作业
修改第一单元习作,在恰当的地方用上联想。
片段教学教案9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的达成:
懂得通过人物的外貌描写表现人物的个性特征。
能力目标的达成:
在老师的重点讲解下,学会描写人物外貌的基本技巧,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提升习作水平。
情感目标的达成:
通过微课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写作的积极性、自主性。
教学背景:
这堂课教学的对象是五年级的学生。他们有着五年的写作功底,积累了一定的词语,但是,文章的创新意识不强,千篇一律,没什么特色。怎样通过外貌的描写就能突出人物的性格?外貌描写要注意什么?如何抓住人物特征进行细致地描写?对五年级的学生来说却是有难度的。希望通过这短短的视频,紧紧抓住外貌描写的技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激发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教学重难点:
人物描写需要掌握的几个要点:有顺序、抓特点、用修辞、积词语。
学会观察人物的特点。
教学策略:
由于是采用“一对一”的学习方式,教学方法简单,重点突出,简单易懂,教学的有效性高。老师总结描写方法,直接传授习作技巧,学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一、了解含义。
什么是外貌描写?外貌描写就是对人物的外貌特征进行描写,突出人物的性格,表达作者的爱憎喜好。(微点评:开门见山,直奔主题,明确本次微课目的。)
二、掌握方法。
方法一:描写有一定的顺序。
片段对比,思考喜欢哪个片段描写?为什么?
出示两个片段:
(1)门一开,班主任领进一位女生。她长得很好看,衣着朴素。“我叫小丽,请多关照。”简单的开场白后,她被分到我的旁边,以后我们成了同桌。
(2)门一开,班主任领进一位女生。她中等个儿,梳着两根羊角辫,黑里透红的脸上,有一对明亮的眼睛。穿着一身洗的褪了色的学生装,裤子的膝盖处还缀着两个像眼睛一样的补丁。“我叫小丽,请多关照。”简单的开场白后,她被分到我的旁边,以后我们成了同桌。
我们不难发现,在第二个片段里对人物的外表进行了透彻地分析,从整体到局部,从上至下,让读者一下子就记住小丽。
总结:人物片段描写首先要注意顺序,从整体到局部,从上至下。(微点评:从片段中寻找差异,迅速掌握观察的顺序。片段简单易懂,适合微课方式的学习内容。)
方法二:抓住人物特点。
1、游戏:“猜猜他是谁?
出示三个片段,让学生猜一猜描写的是谁?
(1)只见他黑脸短毛,长嘴大耳,圆身肥肚,穿一件青不青、蓝不蓝的梭布衣服,系一条花布手巾,提一柄九齿钉耙。
(2)他有三头六臂,脖子上套着乾坤圈,脚踏风火轮,威风八面。
(3)他身穿金光闪闪的战袍,头戴金冠,手持从东海龙宫掠来的金箍棒,显出一副威武霸气的样子。一对火眼金睛炯炯有神,透露出铲除一切妖魔的决心。浑身透露出一种天不怕、地不怕的精神。
没错,就是猪八戒、哪吒、孙悟空。因为这三段话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抓住人物的外貌特点”。这点是最重要的,就像画漫画一样,要能够让大家一眼就可以看出是谁,那是因为作者仅仅抓住人物的外貌特点进行夸张化,写作文也是一样的。
总结:外貌描写最重要的是要抓住人物的特点。(微点评:选取学生熟悉的人物,更便于学习人物描写的技巧——抓住人物特点。)
2、练习巩固:诊断毛病。
出示片段:走到镜子前面看一看:浓密的眉毛下有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高高的鼻梁,还有一张红红的小嘴巴能说会道,这就构成了一个这样的我。
分析:外貌描写模式化,没有突出特征
修改:我呀,小头长脸像母亲,浓眉大眼像父亲。不够白净的脸上有许多褐色的雀斑。由于读书写字的姿势不正确,我成了近视眼,这不,最近我的鼻梁上又多了一副眼镜。别看我不漂亮,我可从来没为我的容貌烦恼过。
总结:抓住外貌特征具体描写,文章不仅形象生动,读者对主人公也有了更深刻的印象。(微点评:在前面简单而有针对性的.学习后,学习分析片段并进行适当的补充,让文段更具体。有了之前的铺垫,学习者会有更多的想法。)
3、片段赏析(一):
(1)金豆才七岁,头发披散着,垂到脖子边,见人就羞得把头低下去,或者跑开了又悄悄地望着人,或者等你不知不觉时猛然叫一声来吓唬你。
(2)她大概叫琅琅,一头柔软的卷发,凸额头、塌鼻梁,穿一件红底白点小罩衣,总是不声不响,像个静默的小哲学家似的。
(3)女儿长得像她娘,眼睛长得尤其像。白眼珠鸭蛋清,黑眼珠棋子黑,定神时如清水,闪动时像星星。
总结:抓住特点的外貌描写能体现人物的性格特点。从以上三个片段我们发现金豆是个怕羞但天真、活泼的小女孩;琅琅则是个非常文静的小孩子;而片段三的小女孩应该非常聪明。
4、片段赏析(二)
除夕晚上,儿子、孙子都来到她身边,她满脸皱纹都舒展开了,就像盛开的菊花瓣,每根皱纹里都洋溢着笑意。
一天,她的老伴儿病倒了,她脸上珠网般的皱纹更深了,两道眉毛拧成的疙瘩锁到一块儿了。
她望着老伴儿的遗像,嘴唇微微抖动着,刀刻般的皱纹里,流淌着串串泪珠。
总结:人物的外貌描写不仅能体人物的性格特点,还能反映人物的内心情感。仔细欣赏一下三个片段。你能体会人物当时的心情吗?(微点评:选取了表现人物性格明显的片段,让学生知道外貌描写不仅是外貌的描述,更能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与之前的片段不同的是,体现出更深的层次。)
方法三:妙用修辞手法
片段对比,突出运用修辞的优势
运用前:你也带孩子,人家也带孩子,你带的孩子又脏又瘦,人家带的孩子又白又胖。
运用后:你也带孩子,人家也带孩子,怎么你带的就跟才从垃圾堆拣出来的似的,人家带的就像才剥壳的鸡蛋心子,又白又光鲜。
总结:修辞手法的运用使文章更生动形象、能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微点评:让学习者知道,适当运用修辞手法能使人物更形象。教学目的明确,片段的选取有针对性。)
方法四:积累词语
出示描写人物各部分特点的成语,有描写脸部、头发、身材等,为学生提供参考。(微点评:不仅能给学习者提供适当的资源,也让他们能积累一定的学习素材。)
三、归纳提炼
希望你拥有一双发现个性的眼睛去观察生活,有一支神笔去描绘生活,都有一颗盲人似的心灵去感悟生活,这样我们的文章就会多姿多彩形象生动。(微点评:用鼓励的话语结束本次微课学习,希望学习者能以积极的、饱满的热情投入到习作当中,掌握描写人物的基本技巧。)
教学总结:
片段教学教案10
一、弄懂句意。
1.有感情地诵读全诗,想想梅花的特点从诗句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2.讨论交流:诗人赞扬梅花不怕寒冷,在百花凋零的时候惟有它傲霜斗雪,从“凌寒独自开”这句诗可以看出。又赞扬梅花像雪一样洁白美丽,从“遥知不是雪”这句诗可以看出来。还赞美梅花的香味清雅不俗,从“为有暗香来”这句诗可以看出来。
重视学生自读自悟,正所谓诗读三遍,其义自见。
二、欣赏诵读。
这首诗写得真美呀!大家都来读一读,比比谁读得最好。听听范读,看看插图,把你最喜欢的诗句朗诵给同学听,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由自由读→范读欣赏→体会诵读,朗读指导由浅入深。
讨论要点:
1.这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图画:雪后,房上覆盖着厚厚的雪,地上也铺上一层雪白的“地毯”,洁白的树枝上绽开着银花。大地成了银白的`世界。墙角几枝盛开的梅花不时飘来阵阵清香,多么优雅、素净。(议论这项内容时可相继出示图片,让学生看图展开联想,有条件的还可制作CAI课件,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意境,给学生美的感受。)
让学生议论,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在进行思维训练的同时,体会诗意。
2.全诗寥寥二十几个字,巧妙地介绍了梅花开放的地点(墙角)、季节(凌寒,表示冬季),以及梅花的颜色(“遥知不是雪”,表示梅花颜色与雪相似)、香味(“为有暗香来”说明香味清幽)。
感受我国古典诗词的文学魅力。
3.诗句构思新颖。例如,不直接讲梅花的颜色而用“遥知不是雪”来表达。以“为有暗香来”进一步体现梅花的香及活力。
三、体会诗意。
寒冷的冬天,在冰天雪地里,你看见了生长于墙角的梅花,闻到它那沁人心脾的幽香,你的心中涌动的是什么感情?
在吟诵、看图中感受诗人对绽放于严冬的梅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片段教学教案11
听了姚老师的<汉语拼音yw>一课的教学,我感受最深的是学生高昂的学习兴趣.作为一年级的学生,注意力是最容易分散的,但是在这堂课上我却看到极 少有学生走神,每个孩子都在那儿兴趣盎然地,自主地,快乐的学习着.能够收到这种效果的主要原因是姚老师针对学生的特点,把枯燥的拼音教学贯穿在有趣的故事情境中,而且在教学中采取了多种学习方法,是学生时时感到新鲜,有趣.
一、复习导入中情境激趣
师:小朋友们想不想到字母村去看看老朋友呀?
(评:贴合低年级学生的特点,学生很感兴趣。)
生:……
师:谁能叫得出他们的名字
(评:创设情境,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激起学生的好胜心)
二、新授课中情境辅助。
师:看图,说说是什么季节,都有谁,在干什么?
生:……
师:小朋友们乐得唱起了歌,你们的妈妈有没有这样关心过你们,让我们也一起唱一唱,乐一乐。
(评: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指导学生感情朗诵儿歌,方法很好)
师:图上画的谁?想到了什么?哪儿像?
生:……
师:除了借助图,还有什么好的方法可以记住它的样子。
生:铅笔、树杈、手指比划……
(评:尊重学生个性的识记方法,激发学生创新思考的热情)
最精彩的就是教写字母yw的环节,师设计了让学生当小老师的情境。
师:要做一名优秀的小老师,自己首先要做好准备,教的时候才能讲得清楚,正确。
又把学生放到了一个竞赛的环境,“小老师”的头衔吸引着学生积极地,自主地去观察,去学习。在此过程中,姚老师针对学生爱出错的地方故意出错,给学生制造一个给老师指出错误的机会,不仅给了学生向权威挑战的机会,而且起到了强调易错地方的作用。这样以来,学生对这个难点印象深刻,就不会再出错了。
三、在情境中扩展学习
师:字母村的人员到此为止都到齐啦,让我们一起再来认识一下他们。
(向给字母小宝宝点名一样,多有趣呀。学生怎么会不愿意读呢?)
生:……
……
四、情境中学习整体认读音节
师:为了奖励小朋友的出色表现,现在我给大家讲个故事。
(评:这样既肯定了学生前面的表现,又用故事吸引了学生学习整体认读音节的注意力。随着教师娓娓道来的故事,看着生动的画面,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完成了学习任务,而且印象深刻。)
五、情境中巩固,激趣。
师:秋天到了,苹果树上结满了又大又红的苹果,小朋友们很想摘一个尝尝,可是,他们够不着。我们来帮帮他们好吗?只要你用音节组一个词,你就可以帮他们摘下一个苹果。
(评:帮助别人是小孩子们最爱做的事,再加上多媒体显示苹果被摘入筐中,学生又有了一种成就感,当然兴趣很浓,很乐于去做啦。)
片段教学教案12
一、片段教学的含义
所谓片段(片断)教学,是相对于一节完整的课堂教学而言。一般说来,截取某节课的某个局部的教学内容,让教师进行教学,时间大致限定在十来分钟。也就是说,片段教学只是教学实施过程中的一个断面,执教者通过完成指定的教学任务,来表现自己的教学思想、教学能力和教学基本功。我们把片段教学与正常的课堂教学作比较,前者是局部的虚拟的,而后者是整体的实际的;前者的目的更多是为了教研而用,而后者主要是为了传授知识。
二、片段教学的类型
从教学内容看,片段教学可分为节选与专题两种类型。节选类是从教材中选取某些片段进行教学,教者根据节选的内容确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方案,然后实施课堂教学。
从教学场景看,片段教学可分为实境与虚境两种类型。实境型片段教学为教者提供真正的课堂,教者可以面对学生进行教学。虚境型则只能面对评委或参加教研活动的教师进行模拟教学。由于虚境型片段教学不为时空所限,操作方便,所以尽管有脱离学生主体之弊,但常常被人们所采用。
从选题来源看,片段教学可分为自定和他定两种类型。自定型是由教者自己选择片段教学的内容;他定型则由他人(专家、评委、组织者)指定选题,教者按要求进行片段教学。
三、片段教学的形式
片段教学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带有浓厚的虚拟色彩。没有学生的教学活动是如何进行的,通过什么形式来反映师生双边的活动状况呢?这是我们所面对的难题。为此,我们可以采取以下三种形式进行施教。
1.单口相声式。单口相声式,就教师身兼师生双重身份,自问自答,自言自语,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反应清楚地展示出来。
运用单口相声式,学生的活动、发言,可以通过“老师……”的开头语,与教师的教学语言清楚地区分开来,清晰地再现师生双方的活动情况。像单口相声演员一样表演师生双边的活动。
2.重复评价式。重复评价,就是通过教师重复学生的发言,评价学生的发言来展示师生双边的活动情况。“重复”学生的内容,并相继引导和评价,能很好地展示师生的互动过程。
3.转述说明式。有时也可以采用教师转换叙述方式,将学生的回答内容清晰地转述出来。教学时为了节省时间,有时采用转述说明的`方式。
四、片段教学的意义
由于片段教学不受时间、场地和人数的限制,形式比较灵活,不管是教学研讨、教学技能大赛,还是职称评审、招聘教师等都可以使用,具有评价教师业务水平的作用。我认为,开展片段教学有以下三个方面的意义:
1.片段教学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对教者而言,片段教学要求他在某种教学思想的指导下,从分析教学内容入手,寻求最佳的切入角度,科学安排教学活动。对听者而言,由于片段教学的精短使自己更容易吸取精华和发现问题,作为今后教学的借鉴。
2.片段教学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通过片断教学,可以进一步明确教学的重点、难点,理清教学的思路,这样就可以克服教学中重点不突出、难点不突破、训练不到位等问题,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3.片段教学有利于提高教研活动的实效。听评课是常规的教研活动形式,在一定的时间和地点往往只能听到个别教师的课,虽然不乏针对性,但形式单一容量不大,实效性不高。
五、片段教学活动中常出现的问题
片段教学的大量使用是近两年的事,但目前许多老师对它的认识还肤浅,为此在片段教学与其他的“度”的把握上存在问题。
1、片段教学与说课混淆不清。说课是说教学依据,而片段教学是教学过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说课是片段教学的理论依据,而片段教学就是一种教学实践,是说课的具体体现,这两者有关联,但实际展示时又不能混为一谈。
2、教学目标把握不准。比如,前不久举行的市骨干教师评选活动中,不少选手的片段教学的内容是八年级下册语文《云南的歌会》第四自然段,而有的选手由于审题不清,就把目标定在全文的教学目标上,这样,即使他上的再精彩,给评委的感觉还是目的不明确,纯属离体,分数自然就不高了!
3、没有重视教学设计。备课要写教案,这大家都知道,是毋庸置疑的。但片段教学方案设计却经常被人们忽视。
片段教学教案13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对识字教学提出了会认和学会两种不同要求。在人教版低年级教材中,大量的生字出现在不同单元的课文之中。以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材二年级下册的《日月潭》一课为例,要求学生在本课中会认的生字有9个,分别是:环、绕、茂、隐、筑、晰、朦、胧、境;要求会写的字有12个,分别是:岛、展、建、纱、省、胜,还有可以组成词语的环绕隐约和茂盛(其中含有4个认读字:环、绕、茂和隐)。在一节课有限的40分钟时间里,要让学生认读、识记、理解、书写生字,并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如果仅仅是简单重复,机械记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很难被有效地调动,学习效果也会受到影响。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能够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识字,即达到了识字教学的要求,这里所说的语言环境,包括含有生字的词语、句子、段落或短文。所谓语境识字就是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设语境条件,更好地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提高学生自主识字的积极性,帮助学生轻轻松松识字,快快乐乐写字。在《日月潭》一课的识字教学中,就力图体现对语境的创设和运用。
一、随文识字提高认读效率
(一)教学片段实录
教师:(出示中午时的日月潭图片)刚才我们欣赏的是日月潭清晨的美景,请你猜猜这是什么时候的日月潭?
学生答后师追问:你怎么知道的?
学生:因为图中阳光灿烂,景物清晰
教师:在图片下方出示词语──清晰,学生认读。教师在图片下方出示文中句子:中午,太阳高照,整个日月潭的美景和周围的建筑,都清晰地展现在眼前。(师生合作读句子)
教师:中午,太阳高照,整个日月潭的美景和周围的建筑,都怎样了──(学生跟读)
教师:中午,什么变得清晰了?(学生练读句子)
教师:(出示雨中日月潭的图片)雨中的日月潭更有一种特别的美,对比晴天时的景色,你有什么感受?
出示两幅图片对比:如果说晴天的日月潭景色清晰可见,那么雨中的日月潭就是一片朦胧。出示词语:清晰──朦胧,再读读这两个词语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它们是一组反义词。
教师:朦胧还可以换一个词就是──隐约(生答);这是一组──近义词(生答)。谁来为我们解说雨中的日月潭?
在图片下方出示句子:要是下起蒙蒙细雨,日月潭好像披上轻纱,周围的景物一片朦胧,就好像童话中的仙境。学生读句子。
教师出示词语:仙境,学生练读词语。
教师:联系你听过的传说、看过的故事,说说什么是仙境?学生:传说中神仙住的地方。
(二)点评
教学中,教师将文中要求会认的生字隐筑晰境朦胧等随文识字。这种在语境中识字的方式,为学生提供了一定的语言环境,通过多种方式感知含有生字的`词语、句子、段落或短文。学生在认读生字时,生字不再是孤立的个体,而是在一定的语境中,再配上背景中出示的日月潭风光的图片,有效地帮助学生建立起与生字的亲切感,激发了学生认读生字的兴趣,降低了识字的难度。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结合语言环境,学生既知字音、认字形,又能借助语言环境解字义、明用法,提高了识字的效率,对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的内容也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运用多种方法巧记字形
(一)教学片段实录
教师:课前,同学们收集了不少日月潭风光的图片,想不想欣赏欣赏?
教师:(出示日月潭风光的图片)你都看到了什么?
学生:小岛;茂盛的树;环绕的群山。
在图片下方出示词语:群山环绕,学生读词语。
教师:什么是环?出示圆环图片,学生尝试说说环的意思。
这就是环(中空的圆形的东西)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个字?
学生1:我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记,王字旁加上不字。
学生2:我用熟字换偏旁的方法记,把杯字的木字旁换成王字旁就是环字。
教师:生活中还在哪儿用到过环字?(二环路、奥运五环)
教师:(出示日月潭风光图片),课文里出现的词语是──环绕,你能结合图片说说什么是环绕?
学生:围绕的意思。
教师:绕字怎样记呢?
学生1:我用熟字换偏旁的方法记,把烧字的火字旁换成绞丝旁就是绕字。
学生2:把浇字的三点水旁换成绞丝旁就是绕字。
学生3:把晓字的日字旁换成绞丝旁就是绕字。
教师:(板书烧浇晓),这几个字都是──形近字(生答)。
教师:(指图)除了环绕的群山,在日月潭的周围还有许多──树木(生答),出示词语:树木茂盛(男女生分别练读)。
教师:怎样记住这两个字?
学生:可以用猜字谜的方法记:森林里藏着一座旧城堡。
教师:能说说谜语的意思吗?
学生:旧城堡就是城字去掉土和成里面的横折钩,森林就是艹。
教师:很有意思!
学生:我能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记住盛,成加上皿字底就是盛。
教师:我们一起读一读文中的句子(出示句子)。
学生齐读──指名读,那里群山环绕,树木茂盛,周围有许多名胜古迹。
教师:生活中,你还见过什么是茂盛的?
学生:花草茂盛。
教师:结合图片想想,能把环绕茂盛分别换个词语再读这句话吗?
学生:围绕环抱;茂密
(二)点评
二年级的学生已经经过了一年半的学习,掌握了一些识字的方法、记字的规律,教师应有意识地帮助学生梳理和归纳多样的识字方法,并引导学生尝试多种方法识字记形。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借助圆环的彩色图片,直观形象地帮助学生理解了环的意思,为学生进一步理解环绕的意思创造了有利条件。借助日月潭的风光照片,教师引导学生在日月潭秀美的风光中学习了环绕茂盛等生字。学生还充分运用已有的熟字加偏旁和熟字换偏旁的方法记忆环的字形,并通过熟字换偏旁的方法将绕烧浇晓等形近字进行了分辨,学生还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性地用有趣的字谜森林里藏着旧城堡来识记生字茂,既富童趣,又生动形象,直观易记,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最后,教师请学生将课文句子中含有生字的词语进行替换,借助语言环境,引导学生用生字组成词语,进一步理解了词语中的字义。
三、变换语言环境多次复现
(一)教学片段实录
教师:没有了拼音,离开了图片,这些词语你还认识吗?
出示词语:附近
环绕
茂盛隐隐约约
清晰
建筑
朦胧
仙境(学生多种方式练读词语:顺读、抽读、齐读、指名读)
教师:这些生字又回到课文中去了,谁愿意为大家读读课文,注意把语句读通顺。(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教师:我们班许多同学都利用寒假的时间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同学就来到了日月潭旅游,她还写下了一篇游记,愿意为同学读一读吗?
大屏幕出示:
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我来到了闻名中外的日月潭。站在日月潭中的小岛上环视四周,雄伟的群山,茂密的树林,数不清的建筑物清晰地展现在眼前,真像一幅美丽的图画。
突然,下起蒙蒙细雨,空中就像垂着轻纱,远处的景物变得朦朦胧胧的,水中的倒影也变得隐隐约约的。我仿佛来到了传说中的仙境,变成了一个美丽的小仙女(全班同学自己小声练读)。
(二)点评
教学中,教师在学生认读生字的基础上,去掉拼音复现生字,检查学生对生字的掌握。之后,将生字回归到文本,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又是一次生字的复现。教师还巧妙地利用了学生自己写的一篇游览日月潭的日记,复现了本课出现的生字,复现的形式紧密联系课文内容,又使学生很有新鲜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变换不同的语言环境多次识记生字,既是对学生识字效果的检查,也是有效的复习巩固。
四、发现结构规律指导书写
(一)教学片段实录
教师:观察要写的字,它们的字形结构规律有什么特点?
学生:岛、展、建──半包围结构;
纱、胜、环、绕、隐、约──左右结构;
省、茂、盛──上下结构。
教师:不同字形结构的字在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学生:半包围结构的字要注意被围住的部分要写得小些;左右结构和上下结构的字都要注意看清哪部分占格少、哪部分占格多。
教师:再观察一下生字的偏旁,哪些字有共同点?
学生:纱、绕、约都有纟。
教师:这三个字中,哪个字不容易写好?
学生先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再看教师板演范字:
绕:左右结构,纟在格中占位略窄,右边占位略宽。
右上无点,右下是兀,不是元。
教师:还有哪个字书写起来有困难。板演:
建:半包围结构,这个字的偏旁是建之旁,共有两笔:横折折撇、捺。书写时先写右上部分,再写建之旁。注意在田字格中要做到:上留天,下留地,左右都要有余地。关键笔画是竖。
教师:请你们认真观察范字,选择合适的字把田字格补充完整。(学生在同学的日月潭游览日记的短文中找到相应的田字格练习书写,教师巡视并提示书写姿势)。
投影展示学生的书写练习,师生共同进行评价。
(二)点评
书写生字是识字教学一项重要的教学目标,也是记忆字形的重要方法。在指导书写的环节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按照从整体到部分的顺序观察发现字的结构规律。首先是对本课要求会写的所有字的结构特点进行整体把握,并根据半包围、左右、上下等不同的结构特点回忆了书写时要注意的位置关系。进而引导学生发现左右结构的字中相同偏旁的字。对于少数不易写好的字,教师引导学生细致地观察范字、观察板书,并提示学生易写错的笔画。这样从宏观到微观的指导,教给了学生习字时观察的方法,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
教师还改变了以往在独立的田字格中进行书写指导的模式,把田字格印在了学生那篇游览日月潭的日记中,让学生对照拼音找到相应的位置再练习书写,又一次创造了条件,使学生在语境中学字、写字、用字,既激发了学生练字的兴趣,又是一次生字的复现,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可以说也是一种积极的尝试。
片段教学教案14
在26号上午,我有幸听了盛新凤老师的《燕子专列》这节课,给我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面对生疏的学生,盛老师循循善诱,在语言中建构精神,在精神的建构中发展语言,充分体现了语文教学人文性和工具性的有机统一。与此同时,精神催生了语言、净化了语言、提炼了语言,让听课老师赞叹不已。学生在课堂上理解、感受语言文字魅力的同时,享受着丰富的文化大餐,经历着难忘的精神之旅。
课堂实录片断一:
课前谈话:我来自
(措辞比较优美)
师:你们喜欢我这样说话吗?(生说喜欢)
师:为什么呢?
生1:因为语言十分优美。
生2:因为用了许多好词好句。
师:我们语文就是这样美,讲究语言的韵味。现在让我们来小试牛刀,说说关于春天的好词。
师:再说说表示天气非常寒冷的词语。
师:向大家介绍一个小女孩,她和她的父母常年生活在非洲,她与一些动物们相处得十分融洽,看看她与野生动物亲昵接触的照片吧!(师出示一组照片,一边稍作解释、描绘。)
师:你看了之后,有什么感觉?
生说感受。
第一课时
一、导入引言
1.放《小燕子》的歌曲,生一起跟着唱。
师:唱着这首歌,是不是让人感到这样一幅场面
出示才下过几阵
这是咱们刚学过的内容。
生齐读两遍。
2.小燕子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机,然而,就是这可爱的.小燕子,在欧洲瑞士遇到了麻烦。
二、感受燕子所处的艰难环境
1.出示第一节,请小朋友快速地阅读,读通顺、读流利。
2.指名请一生读。
师评价:这位同学学会了用眼睛读课文,眼睛比嘴巴走在前面,所以没有读错。
3.请一位学生领读新词。
出示新词,学生自由读。
学习生字骤,在文中空白处写一个骤,说说意思。
4.再读第一段,静想、体会:燕子当初遇到了什么样的麻烦?当时的处境怎样?实在不行,也可以读出声音来。
5.交流:你觉得燕子当时的处境怎样?
危急、危险。
6.哪句话最让你感受到燕子处境的危急?
师根据回答点拨:什么叫濒临死亡?怎么会这么严重?
再读,把气温骤降这个感觉、境况读出来。
还有哪个字词也写出了寒冷?
饥寒交迫(抓饥)。怎么会那么饿呢?
你们知道小燕子一个夏天要吃多少条虫子吗?(几十万,如果排起来有几公里长呢!)
7.除了这些,燕子还有什么困难?(出示地图),介绍燕子过海的艰难。疲劳。
8.读到这里,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指名读第一节齐读。
9.揭题齐读课题:然而,就是这群疲劳、饥寒交迫的燕子,却坐上了燕子专列。齐读课题《燕子专列》。
正如盛老师说的,她在生活中追求完美,她的课也体现着完美。听她的课真的是一种享受!令我印象深刻的首先是她新颖的教学思路:上课开始,她并不急于揭题,而是让大家说说描写春天,描写天气寒冷的词语,为理解全文做了铺垫。接着她又让大家看了一位非洲小女孩在大自然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图片,请同学们谈谈感受,为课文的教学再次做了铺垫。而后又播放了《小燕子》的音乐,让同学们唱一唱歌,读一读描写春光中燕子的片断,让同学们感受燕子的美好,在此基础上再进入课文的学习,不得不让人拍手叫绝。
课堂实录片断二:
(2)你对哪个词有特别的感受?
四处寻找,你们想他们会到哪里去找?
纷纷出门,你仿佛看到了哪些人出门?
怎样地走出家门?
这么多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身份的人都走出家门,不顾危险、放下工作,到处地找,这是一种怎样的情景啊!
2.这是一种怎样的在乎啊?
(一段十分动情的小结):这是对燕子怎样的在乎呀!这就是对燕子的爱。同学们,爱是一种多么神奇的语言呀!这种对生命的尊重和在乎就是爱呀,这种爱联系着人和动物之间的感情。
3.齐读第三段。
四、拓展说话,激情延伸:
出示图片(专列火车),创设情境:
车厢里,成千上万只小燕子身上记载着成千上万歌动人的故事,被成千上万只温暖的手抚摸过,爱抚过。小燕子们在诉说,在感谢。现在,你们就是其中的一只小燕子,你想说什么?
生说自己的想法。
让我们用充满激情的语言来读最后一段。
有了全人类的爱,明年春天,小燕子肯定会为我们带来更多的帮助,更多的美
再读才下过几阵。
有人说过:语文老师应该是性情中人,应该是多情善感的人。善于抒情和煽情的语文教师会使她的语文课堂魅力无穷。充满磁性与感动的声音会使语文教师本身光彩照人,鲜亮无边。这一点,在盛老师身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她深厚的语文功底使我折服。整堂课上,她都用优美动听的语言,时时刻刻感染着学生,把文章的感情色彩渲染得恰到好处。尤其是结尾部分,在感人的背景音乐下,老师深情地说着:这种对生命的尊重和在乎就是爱呀!有了这么多人的爱,小燕子一定会生活得更加美好!并让学生反复朗读最后一句话,学生一次比一次读得有感情。就在这样的情境中,这堂课进入了尾声,让听者觉得意犹未尽的同时,也感叹盛老师深厚的语文功底!
片段教学教案15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鲜花爱雨露》。
2、听赏歌曲《我爱米兰》。
教学目标:
1、学会歌曲《鲜花爱雨露》。
2、通过聆听歌曲《我爱米兰》,激发学生对老师的崇敬之情。
3、培养和营造良好的师生情谊,使学生养成尊师的行为习惯。
教学过程:
(一)唱歌《鲜花爱雨露》
1、观察教科书中的`插图,同时聆听歌曲《鲜花爱雨露》的范唱。
2、提示学生注意歌曲的情绪以及歌词内容,然后复听一遍。
3、听赏后,请学生谈谈歌曲的情绪及歌曲内容。
4、教师可结合鲜花、雨露等知识向学生讲解老师与学生的关系;教师可带领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歌词,以使学生更好地体会歌曲的内涵。
5、听伴奏,轻声学唱歌曲(用“啦”模唱或直接哼唱歌词均可)。
6、为使学生始终对学唱产生兴趣,教师应根据学生学唱的熟练程度而改变学唱的方式。可以采用分小组、男女生接唱、单独演唱等形式。
7、全体学生有感情地、完整地演唱歌曲。
(二)欣赏《我爱米兰》
1、教师展示歌曲《我爱米兰》的图片或课件,导入歌曲欣赏。
2、聆听歌曲,初步感受歌曲的情绪和节奏,注意歌曲表现的内容。
3、请学生谈谈听后的感受和联想。
4、复听歌曲,学生可随歌曲哼唱,或根据歌曲情绪进行动作创编。
(三)综合复习
1、教师将两首歌曲进行对比,请学生谈谈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2、为歌曲《鲜花爱雨露》创编动作表演(也可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将表演较好的同学集中,其他同学拍手或用打击乐器伴奏)。
3、小结。
教学反思:
学生在音乐活动中能够主动思考及对歌曲内容的理解。在歌表演活动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以充分发挥和体现。
【片段教学教案】相关文章:
个人教学教案11-04
运算的教学教案08-26
跳绳教学教案08-27
小学教学设计教案06-23
《笋芽儿》教学教案02-07
《识字》教案及教学反思01-11
高中化学教学教案10-17
解决问题的教学教案06-26
荷花教学设计活动教案范文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