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4-10-03 10:04:12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7篇[合集]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教案7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7篇[合集]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读读记记“斑斓、炽热、湛蓝、充沛、硕大、火炬、巨蟒、渗透、聆听、木薯、强悍、粗犷、篝火、繁花似锦、含情脉脉、目不暇接”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非洲独特的自然景观与风土人情,通过揣摩文章的表达特点体会作者对非洲的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

  感悟非洲风情。通过品味重点词句,感受非洲的多姿多彩。

  教学难点:

  学习非洲多姿多彩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谈论非洲,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先来聊聊非洲。板书:非洲(同学们交流以前对非洲的了解。)

  2、在人们的印象里,恐怕非洲是要和贫穷、落后、灾难、疾病、干旱联系在一起的。其实那是非洲政治、经济落后所导致,今天,老师却要用这样一个词来形容非洲(师板书:彩色)请大家读一下,有什么疑问吗?是啊!孩子们,为什么说非洲是彩色的呢?大家想知道吗?3.这节课就让我们随作者彭仁一起走进彩色的非洲,去感受非洲那独特的自然风光和异域文化,大家坐好,非洲之旅已经开始了。

  二、带入情境,走进文本

  1、这次旅行,除了观赏美妙的景色和神奇的文化以外还有几个任务:(出示幻灯)

  A.默读课文,注意生字和新词,不熟悉的反复读。

  B.游历了彩色的非洲,你有什么感受?哪几句表达作者的真切感受?

  C.课文分成几个方面来写?

  注意:快速默读,可以写写画画

  2、开火车认读词语。

  3、交流感受。说一说,你读了课文有什么感受?

  4、读出表达作者对非洲真切感受的两个句子。

  5、同学们,读一读这两个句子,你发现了这两句话有什么特点?(都是感叹句,表达出了作者对非洲的赞叹之情;前后呼应,与课题照应)

  6、讨论:“非洲真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表现在哪些方面?

  7、(课件出示)填空题

  非洲真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

  那里的 骄阳蓝天 是彩色的,

  那里的 植物世界 是彩色的,

  那里的 动物世界 是彩色的,

  那里的 艺 术 是彩色的,

  那里的 日常生活 是彩色的。

  啊,非洲,好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8、同学们找的真迅速,读了这些句子,能说说课文的结构吗?(总—分—总)。

  9、课文中用了哪些句子把这些内容连接起来的,找出这些句子。

  (课件出示)非洲不仅植物世界是彩色的,动物世界也是彩色的。

  非洲的自然景观是彩色的,非洲人的日常生活也无一不是彩色的。

  非洲的艺术也是彩色的。

  说说这些句子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承上启下,过渡作用)

  三、研读重点词语句段,感受彩色非洲

  非洲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课文里的语言也是丰富多彩的。

  1、寻找描写颜色的词。

  像“色彩斑斓”这样描写颜色的词语就用了好些,你能找出几个来吗?跳读课文,划词,交流。

  作业

  根据课文内容填写有关色彩的词

  ( )的世界 ( )的非洲人 ( )的阳光

  ( )的天 ( )的海 ( )的花

  ( )的玉杯 ( )的巨蟒 ( )的斑马

  ( )的蝴蝶 ( )的大花布 ( )的衣服

  ( )的血 ( )的木薯 ( )的香蕉

  ( )的芒果 ( )的水果沙拉 ( )的旋律

  2、师:课文不仅用了丰富的颜色词汇描绘彩色的非洲,还用了许多独有的方式展现非洲的五彩斑斓。请同学们选择最吸引你的一段文字细读,感受非洲的魅力和课文语言表达的特色。

  师:你最喜欢哪一段?

  预设一:多彩的植物世界

  ①大家自由朗读这一段,你感受到了什么?花非常多,非常壮观

  课文中用哪个词语来形容花多的?“花海”

  ②花开花很常见,但树开花却是非洲特有的情形,因此作者用了大量的笔墨写了树开花。(出示树开花的图片)我们一起来欣赏图片。

  ③作者是怎样描写树开花的呢?运用了拟人、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

  这些语句无不体现着意境的色彩美和语言文字本身的美,读来就像欣赏一幅幅五彩的画卷,让人回味无穷。让我们带着这种美的感受好好地再读一读这些句子。

  预设二:彩色的动物世界

  ①人们曾说:非洲是上帝创造的伊甸园,这里是植物的乐园,也是动物的天堂。世界上最大的野生动物园,就在非洲!

  (课件展示非洲的野生动物)

  ①在这些动物中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为什么?

  ②出示句子:其颜色不仅有赤橙黄绿青蓝紫,而且在不断地变幻着,交织着,渗透着,辉映着,令你目不暇接,不住地发出赞叹。这还是凝固的色彩呢,你若到盛产蝴蝶的'刚果奥旺多省,置身于五彩缤纷的蝴蝶世界,细细聆听这彩色小天使飞翔的轻微音韵,简直如同步入仙境。

  出示图片很多蝴蝶:看到这么多的蝴蝶,你想用文中哪个词语来形容你的感受?“目不暇接”

  预设三:多彩的日常生活

  师:为什么你喜欢这一段?

  【这段话里描绘了几幅非洲人民彩色的生活画卷?花花绿绿的服装、五光十色的食物、绿树红花的住房】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彩色的生活画卷。

  预设四:五彩缤纷的艺术

  出示第七自然段

  ①作者紧紧围绕“非洲的艺术也是彩色的”这句话,具体又介绍了什么?(非洲的绘画、工艺品、音乐和舞蹈艺术都是彩色的)

  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出示有关绘画、工艺品的图片,播放非洲的音乐、舞蹈片断)

  师:这就是激情似火的非洲舞蹈。

  欣赏完这些图片舞蹈,你有什么感受?感受非洲艺术的热情奔放、非洲人民的对生活充满激情。

  ②师:是啊,无论是服装,还是住宅,无论是绘画,还是歌舞,都无不流露出非洲人乐观开朗、富于活力的性格。

  四、拓展延伸

  小练笔:根据最后第七段先概括叙述后具体叙述的写作方法,围绕非洲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写一段话。

  非洲真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啊!非洲的_____——无论是……,还是……,是彩色的;非洲的_______——无论是……,还是……,是彩色的:…… ……

  交流汇报

  师:难怪作者会发出感慨,大家齐读:啊,非洲,好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

  五、课堂总结

  非洲是一方热土,他古朴、自然、美丽;他吸引了世界人的目光,他更呼唤人们对和平的心态对待这片淳朴的土地;非洲人正渴望你伸出友谊之手,共同保护这片奇异的土地。

  神奇的非洲还有着神奇的传说,还有着难解的秘密,如果有兴趣,老师给大家推荐两本书,你可以借来读一读。这两本书是:《非洲地理杂志》、《非洲之旅》

  教学反思:

  本篇课文向学生展示了一幅幅多姿多彩的异域风光和文化,鲜明地表达了作者的真切感受──“非洲真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让人读后大开眼界。

  在本文的教学过程中,我努力做到以下两点:

  一、收集资料,拓展延伸。

  因为所学课文是自读课文,同时又因为所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距甚远,因此在预习课文时,我让学生到课外书和网络上广泛收集有关非洲的资料,并且提出要结合课文所介绍的内容开展活动。关于非洲动植物,日常生活以及艺术的图片的要多欣赏,并尽可能的打印下来,对于有特色的介绍,要将文章过目后,能挑选精华抄下来或打印下来。这些工作使得学生对非洲的了解更进了一步,对文章的领悟有了充实的基础,为教学的有效进行提供了保证。同时,我为了上好这节课,也反复深入研读课文,搜集资料充实教学内容,制作了多媒体课件,能让学生在课堂中通过欣赏非洲的植物、动物、日常生活、艺术等影片或图片,对非洲有更加形象直观的了解。可以说这些做法充分地体现了立足教材,超越教材的思想。

  二、学法指导,培养能力。

  为了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略读课文的有效性,进而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我采用了教、扶、放相结合的原则。首先我教学生学习了三个起总括作用的句子:(1)“非洲真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2)“蓝天、骄阳、绿树、红土、鲜花,以及皮肤油黑发亮的非洲人,构成了七彩的非洲!”(3)“啊,非洲,好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通过研读,学生由浅入深,逐步体会到了三个句子所表达的情感和它们在文中所起的作用。接着,我带领学生抓住:文章从哪几个方面赞叹了 “非洲真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这一问题,从整体入手理清了全文的脉络。然后,我纵观全文设计了下面的问题:⑴边读边想,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⑵你从内容和语言上感受到了什么?让学生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挑选最感兴趣的部分自主深入学习,并做批注。这一做法体现了学生在老师的帮扶下放开手脚,开拓思维大胆学习,让学生学会兼顾全文,有的放矢,抓住重点进行学习,使学生个性得到了张扬。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只是起到了引导作用,引导学生紧扣重点语句和段落进行多种形式的读,如大声朗读、默读、速读、个别读、引读等,以读代讲,读中感悟。我还引导学生采用“批注、聆听、查找、思考、述说”等方法,让学生细细品味文章的语言美和意境美,与文本进行亲密的接触,从而让学生学会使用新颍独特的写作方法,并积累了优美的语言。

  在本文的教学中,我也有许多不足之处,特别是在导入过程中,影片没有按照预想播放成功,课尾也没能欣赏到非洲的音乐和舞蹈,改变了一些教学预设,非常令人遗憾,使课堂教学有所欠缺。

语文教案 篇2

  【预习提示】

  阅读课文,填空:

  新型的玻璃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基础达标】

  一、读拼音写汉字。

  dào qiè xián yí lián ǒu zào yīn

  ( ) ( ) ( ) ( )

  yānchén wèn shì yán zhì fèi pǐn

  ( ) ( ) ( ) ( )

  二、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划破(huá huà) 噪音(cào zào) 嫌疑人(qián xián)

  处理(chǔ chù) 调节(diào tiáo) 粘在一起(zhān nián)

  三、组词。

  央( )操( )站( )璃( )

  夹( )噪( )粘( )离( )

  恙( )嫌( )盗( )偶( )

  羔( )谦( )姿( )藕( )

  四、选词填空。

  保持 维持

  1、小明的爸爸靠为人开车( )全家的生计。

  2、我们要和群众( )密切的联系。

  五、写近义词。

  展现( ) 繁重( ) 简便( )轻巧( )

  六、写反义词。

  安全( )坚硬( )新( )热( )

  七、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服:A衣服;B穿;C吃;D担任;E适应;F服从;G使信服;H信服、顺从。

  1、班长历来以理服人。 ( )

  2、老师的话令人心服口服。 ( )

  3、服药以后,病逐渐好起来,我高兴极了。 ( )

  4、到了西藏,小英发现自己水土不服。 ( )

  八、在表中填写各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

  名称 特 点 作 用

  夹丝玻璃

  变色玻璃

  吸热玻璃

  消音玻璃

  九、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另一种“夹丝玻璃”不是用来防盗的。它非常坚硬,受到猛击仍没有一点儿损坏,即使被打碎了,碎片仍然藕断丝连地粘在一起,不会伤人。有些国家规定,高层建筑必须采用这种安全可靠的玻璃。

  1、根据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写出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把这段话分成两层,并写出层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夹丝玻璃”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运用】

  请你试着做一回发明家,把你想发明的玻璃用你喜欢的方式写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要求:

  1.学生通过教师引导、小组自主合作,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并用自己的话讲讲。

  2.学生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做到正确、节奏停顿得当、抑扬顿挫,从反复诵读中初步感悟文言文中特殊的语言现象。

  3.学生能从课文中体会到做事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4.学生能从课内延伸到课外,进一步了解体会我国辉煌灿烂的古代文化,积累成语,文言文成语故事,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教学内容:

  学生读通读懂课文,并在问题情境中明理;学生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从中积累语言,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教学重点: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熟读成诵。

  教学难点:

  学生根据注释读懂课文内容,并用自己的话讲讲。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用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3分钟)

  1、出示常见的文言警句(投影片):

  三人行,必有我师。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温故而知新。 学而时习之。

  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这些警句, 跟我们平时所用的书面语言比较一下,这些警句与现代的读音、意义不同;言简意赅,语意深远… 这些警句就是用文言写成的。用文言写出的文章就叫文言文。它是古代的书面语体,同学们,我们祖国的文化博大精深,在1919年以前基本是使用文言文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文言文《学弈》。这篇文言文,仅有5句话,70个字,是一篇短小精悍的寓言故事,其中蕴含着警示世人的道理。

  二、.读通整体感悟文章大意。(20分钟)

  1.读课题,解题。什么是学弈?1分钟 (学弈:学习下围棋。)

  2.本文选自《孟子》的《告子篇》,作者是孟子,是他谈到学习态度和聪明不聪明的问题时举的一个例子。谁能简单地介绍一下孟子的资料?2分钟

  (孟子:战国时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名轲,字子舆。战国人,肯定人性本来是善的,都具有仁、义、礼、智等天赋道德意识。提出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等论点,著作有《孟子》,是儒家经典之一)。

  《学弈》这篇文言文选自《孟子·告子》,也是成语“专心致志”的来源.

  3、指导读文。8分钟

  a:读课文, 学生小声跟老师读两遍。

  b总结老师读文言文的特点:一是速度比较慢,二是句中停顿较多。

  c学生自由练读,读通为止学生初读课文,做到读懂、读通、读不通的句子作上记号。

  4、根据注释自主合作探究,自悟句意文意。10分钟

  (1) 学生自由反复诵读根据注释、插图在文中边批划,边读懂每句话,不明白的做上记号。重点指导读好“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前一句读出疑问的语气,后一句读出肯定的语气。

  (2)反馈疑难问题。(课件显示疑难句子)

  (3)自主合作解决疑难,读懂课文。

  (教师组织指导小组合作)

  组长将各小组成员学习成果汇总集合。

  各小组向全班汇报合作成果。

  A.汇报疑难句子的解决情况

  B.汇报小组合作成果,用自己的话讲讲课文内容。

  (4)小结过渡

  5.吟诵,创设情境,体情悟道,熟读成诵 12分钟

  (1)创设“学弈经验总结会”这一情境,让学生在叙说、辩论中明白做任何事情都应该专心致志的道理。 讨论:

  a.什么原因使得两个人学习的.结果不一样呢?(第一个人学习时专心致志,凡是弈秋说的他都记得,比较用心,所以比第二个人学得好。)

  b.请大家谈谈学习本文的体会。(做什么事只有专心致志,一心一意才能成功。)

  c.你能联系实际说一说吗?(让学生充分发言,认识到不专心产生的不良结果,增强做事专心致志的意识。目的是进一步认识专心致志对待学习、工作的重要性。 )

  (2) 播放“专心致志”成语故事,加深体会。

  (3)创设“孟子讲学”这一情境,让学生通过自读、演读达到熟读成诵,进一步感悟文言文吟诵的韵味。诵读文言文,能提高语言的感悟能力、表达能力、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学习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诵读,最好的方法也是诵读。在熟读、理解的基础上指导背诵。

  三、布置作业,课内外延伸积累 5分钟

  1、(书面作业)抄写课文,并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意思;

  2、(搜集作业)搜集文言文形式的成语故事:揠苗助长、守株待兔等。引导学生学会积累,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板书设计:

  学弈

  专心致志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0个字只识不写,读准2个多音字,认识一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讲解第二段大禹治水的。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教学挂图,投影片。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读讲第1段。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谈话: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古代传说,课文中的主人翁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位为民造福的民族英雄。

  2、板书课题:16 大禹治水。指名读“禹”(yu)

  3、简介大禹:古代部落联盟的领袖,一位民造福的英雄。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学生自由轻读课文。要求:

  碰到生字用笔圈出来,多读几遍。

  碰到难读的句子用笔画出来,努力读通。

  2、检查自读情况。指名逐段试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

  下列生字的读音要强调:

  治、制(zhi翘舌音) 姓、洪、通、形、姓(后鼻音) 理(li边音)雄(三拼音)仔(平舌音) 淹没(mo多音字) 冲倒(dao多音字) mo (淹没) dao(倒下 )

  没 mei(没有) 倒 dao(倒立 )

  3、范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写的是谁?写了大禹的什么事?

  4、口头填空。课文主要讲的是大禹为了( ),三次经过家门都没有( )。

  三、细读课文第1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讨论:

  (1)这一自然段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2)从哪儿看出洪水很凶猛?(滔滔淹没,冲倒)。看图说说洪水的疯狂。理解:滔滔,淹没。

  (3)“无家可归”是什么意思?(自己的房子被冲倒了,没有地方居住。)

  (4)这些情况发生在什么时候?

  3、指导朗读:要用急切的语气读出洪水凶猛的态势,其中“滔滔,淹没,冲倒,无家可归”要重读。

  4、指名试读,学生自由练读,集体齐读。

  过渡:洪水如此凶猛,造成的灾难如此严重,老百姓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过着家破人亡,无家可归的悲惨生活。为拯救天下苦难的百姓,一位英雄大禹出现了,他不辞辛劳,想方设法制服了洪水,下一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看大禹是怎样治理洪水的。

  四、教学部分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卡片:治,洪,姓。

  2、指名认读

  3、对照田字格,自己看看,想想,说说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4、全班交流:你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

  5、教师范写并指出注意点

  6、学生在书上练习描红

  7、在练习本上练写。

  五、作业

  练习读课文

语文教案 篇5

  一、教学目标

  1、领会作品的内容和主旨。

  2、了解小说的主题、主题形成的途径和主题的实现效果。

  3、分析小说内容和主题的关系、不同艺术手法对主题的呈现作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运用不同艺术手法表现主题的途径。

  2、浪漫主义、寓言、象征等手法的赏析。

  三、教学时间 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介绍高尔基及《伊则吉尔老婆子》。

  (二)指名请学生复述《丹柯》的故事。共同去收集故事的要点。

  1、外敌的强大,森林环绕的艰险,在困难面前族人畏缩。

  2、美少年丹柯带领大家在森林里寻找出路,黑森林的阴森恐怖,雷电暴雨的袭击,人们对出路产生疑虑,并要对丹柯进行报复。

  3、丹柯抓开自己的胸膛,高擎自己燃烧的心照亮了大家前进的路,他带领大家终于走出了黑森林,丹柯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三)形象分析

  1、请找一找丹柯面临哪几个方面的困难。

  讨论明确:在丹柯面前有两重困难,一是自然环境,二是人为因素。

  画出描写恶劣的自然环境的句子自读,品味一下作者是怎样来表现环境的恶劣的。

  明确:作者采用铺饰、想象、夸张、比喻、拟人等手法来描写环境,与一般的对环境的描写不同之处在于作者采用了浪漫主义的手法极力渲染了环境的恶劣,预示着摆在主人公面前的困难极其强大,困难越大人物的性格越鲜明。

  人为方面的困难,在他面前是一群自私自利、胆小怕事、毫无责任感可言的族人。

  筛选出族人变化过程中重要词语。

  讨论明确:“快乐,强壮、勇敢”——“衰弱、恐怖”——“和谐、相信”——“抱怨、围攻”——“践踏”

  2、面对这样的一波三折,丹柯有没有动摇?从丹柯的话中挑选出自己感触最深的一至两句,讨论交流。

  ①“你们不能够用思想移开路上的石头。什么事都不做的人不会得到什么结果的。为什么我们要把我们的气力浪费在思想上、悲伤上呢?起来,我们到林子里去,林子是有尽头的,世界上的一切都是有尽头的!我们走!喂!嘿!”

  (首先这句话体现了这群族人胆小、懦弱的本质,其次体现了人物本身勇于实践的精神,他坚信森林一定有尽头。“林子”,特指困难,可以理解为人生旅途中的挫折,也可以理解成整个民族遭遇的灾难和困境。而“尽头”是“有限”的意思。整句话的`意思是困难和挫折都是有限的,并非无穷无尽的,只要我们咬紧牙关,坚持下去,总有一天能够走出乌云,走出困境,取得胜利。)

  ②“我有领导的勇气,所以我来领导你们!可是你们呢?你们做了什么对你们自己有益的事情呢?你们只是走,你们却不能保持你们的气力走更长的路!你们只是走,走,像一群绵羊一样!”

  (对于这群族人丹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通过丹柯对族人的批评认识到实践和合作精神的可贵,进一步感受丹柯身上的实践精神和献身精神。)

  3、丹柯用自己的燃烧的心照亮了前进的道路,最后他们走出了森林,“树林忽然在他们前面分开了,分开了,等到他们走过以后,它又合拢起来,还是又密又静的;丹柯和所有的人都浸在雨水洗干净了的新鲜空气和阳光的海洋里。在那边,在他们的后面,在林子的上空,还有雷雨,可是在这儿,太阳发出了灿烂的光辉,草原一起一伏,好像在呼吸一样,草叶带着一颗一颗钻石一样的雨珠在闪亮,河面上泛着金光……”如何理解这段景物描写的特点、意义和作用?

  这段景物描写,以浪漫主义的夸张和想象,拟人化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展示了丹柯的英雄壮举所产生的强烈的震撼效果及其胜利带领族人抵达草原后的那种安宁、自由、和平与美好的景象,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英雄及其英雄精神、英雄业绩的热情讴歌和真诚赞美。

  4、丹柯用自己的燃烧的心照亮了这一群自私自利的族人前进的道路,他的举动得到理解了吗?

  明确:充满了希望的快乐的人们并没有注意到他的死,也没有看到丹柯的勇敢的心还在他的尸首旁边燃烧。只有一个仔细的人注意到这个,有点害怕,用脚踏在那颗骄傲的心上。……

  5、对于人们的表现请问同学有何感受?

  明确:丹柯把生命献给了大家,可是却不被理解,作品批判了这一群无知的族人的同时也给丹柯这一个英雄身上蒙上了一层悲剧意味。

  (四)分析小说的主题,体会浪漫主义手法:

  美丑对比----丹柯眼睛明亮如火,族人则恶如野兽

  想象夸张----抓出心,心燃烧,拿在自己手里,给人们照亮。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课文中的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优秀的品质。

  2.学习作者留心周围事物和描写人物的方法。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理解“鱼游到了纸上”和鱼“游到了我的心里”的意思及两者之间的关系,并从中受到启发;学习作者留心周围事物和注意积累材料的方法。

  【教具准备】生字、生词卡片。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谈话,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学习27课。(板书:鱼画到了纸上)

  学生:老师,您写错了,是“鱼游到了纸上”,不是“鱼画到了纸上”

  老师:(故作愕然)不对吧,鱼怎么会游到纸上呢?

  学生之间的争议引入课文。

  二、检查预习

  上一节课老师已经布置同学们预习这篇课文,现在检查一下预习情况。

  1.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鱼游到了纸上”的意思是什么?

  (“我”去玉泉观鱼,认识了一位残疾青年,他每个星期天都来这里画金鱼。“鱼游到了纸上”意思是说这位青年画的金鱼十分形象生动,像活的那样在纸上游动。学生可以从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只要大致说出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就行了。)

  2.你是怎么知道这位青年是聋哑人?找出课文中的有关语句。(“从来不说一句话”“没有任何反应”,和他胸前佩戴的“福利工厂”的厂徽,可以看出他是一位聋哑青年。如果是会说话的人,不可能从来不说一句话;如果是听得见的人,那么在众人的赞叹、议论声中,不可能“没有任何反应”;“福利工厂”一般是专为残疾人开办的工厂。)

  三、初读课文,理解内容

  1.学生默读课文,画出有关“鱼游到了纸上”和鱼“游到了我的心里”的句子。

  2.轻声朗读课文,试着给课文分段,想想每段讲了什么。

  3.指名给课文分段,说说每段的段意。学生讨论。

  第一段(1—2自然段)讲“我”常去玉泉观鱼。

  第二段(3—4自然段)讲“我”在金鱼缸边认识了一位举止特别的青年。

  第三段(5—8自然段)讲“我”通过看这位青年画金鱼,对他有了更多了解。

  第四段(9—13自然段)讲“我”对这位青年产生了敬佩之情。

  4.出示生字生词卡片,用指名读的方法检查生字读音。提醒注意“致”是翘舌音,“聋”是后鼻音。

  5.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教师纠正读音和停顿不恰当的地方。

  四、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课文中的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优秀的品质。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指名朗读第一、二段

  二、提问

  1.“赏心悦目”是什么意思?作者在玉泉观鱼时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

  (“赏心悦目”的意思是指因欣赏美好的景物而心情舒畅。因为玉泉的“池水清澈见底”,鱼儿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这样美好的情景看在眼里自然觉得心情舒畅愉快。)

  2.想想第一段的哪句话引出下文?(“十几缸金鱼”。)

  3.“举止”的意思是什么?“我”是怎样认识那位举止特别的青年的?他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举止”,动作、神态。“我”是在金鱼缸边认识那位举止特别的青年的。他“特别”的地方就是“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即爱鱼达到了忘掉自己的程度。)

  三、抓住重点,理解课文内容

  1.学生默读课文二、三、四段,思考问题:这位青年“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找出课文中的有关句子。

  2.学生讨论思考题。

  (“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有时……有时”“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太阳快下山了……那位青年还在金鱼缸边画画。他似乎忘记了时间,也忘记了自己。”“为了画好金鱼……常常忘了吃饭,忘了回家。”等)

  3.提问:

  (1)“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指的.是什么?说明了什么?

  (青年画的鱼仿佛活的一样在纸上游动,引起了人们围观和赞叹。说明他对鱼的特点非常了解,画得非常像。)

  (2)“融为一体”的意思是什么?说明了什么?

  (融合在一起的意思。他和金鱼融合在一起,好象自己也成了金鱼,这正是达到忘我境界的集中表现。说明这位青年画鱼非常勤奋、专注。)

  (3)“先游到了我的心里”是什么意思?鱼“游到了心里”和“游到了纸上”有什么关系?

  (青年对鱼的特点非常熟悉,在心中已经形成了金鱼的清晰、准确、生动的形象。一个“先”字点明了“游到了纸上”和“游到了心里”两者之间的关系。要把鱼画得像,画得活,必须反复观察,使头脑中的金鱼形象、生动。鱼“游到纸上”是“游到心里”的结果,鱼“游到心里”是“游到纸上”的前提和原因。这位聋哑青年之所以能使鱼“先游到”自己的心里,是他勤于观察,刻苦练习,达到忘我境界的结果。)

  四、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五、布置作业: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2.学习作者留心周围事物和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指名分段朗读。注意读出不同人物在不同场合所表达的语气。

  2.教师范读课文。

  3.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二、讨论下面问题:

  1.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作者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

  (作者与那位青年“只是碰到过几次”,却发现了他的“特别”之处,对那位青年爱鱼爱到忘我境界的准确描写以及发现那位青年是聋哑人,都能体会出作者观察的细致入微。正因为作者留心观察周围事物,注意积累材料,所以文章写得具体、生动)

  2.聋哑青年又是怎样观察事物的?

  (“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一看就是一整天”等,说明他观察事物十分专注、刻苦。从“有时……有时”可以看出他观察时抓住了金鱼的特点,因此,画出的金鱼才能做到仿佛在纸上游动。)

  3.你从中受到哪些启发?

  (教师可从两方面加以引导,一是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积累,并说说这样做有什么好处;二是谈谈如何学习那位聋哑青年的勤奋、刻苦的精神。)

  三、布置作业

  ①抄写生词两遍,提示难点:聚、聋、哑。

  ②先写出带点字的意思,再写出词语的意思:一丝不苟、赏心悦目、融为一体。

  附:板书

  27.鱼游到了纸上

  聋哑青年 举止特别(忘我)游到纸上 先游到心理

  “我”

  认识 了解 敬佩

  教后记: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课文中的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优秀的品质,学习作者留心周围事物和描写人物的方法。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理解作家以讲述自己幼时听过的神话故事代替正式的说教对女儿解释爱情的用意

  2.引领学生通过讨论交流,理解爱情的深意

  3.树立正确的爱情观,能够体会到人间的真情至性

  教学重、难点:进行爱情教育,初步理解爱情的真谛,理解爱情的甜蜜,美好与理智、谨慎的关系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由、合作、探究学习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人类自有史以来,爱情一直被传唱不衰:地老天荒、海枯石烂,这是关于爱情的成语;牛郎织女、天仙配,这是关于爱情的传说;“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这是关于爱情的诗句;还有爱情的俗语:醉过方知酒浓,爱过方知情重… …同学们,人在花季,多彩的心事正困扰着你,那些令人魂牵梦萦的情思正等着你长大,你真正懂得爱情的真谛吗?到底什么是爱情?大家也许能从苏霍姆林斯基<<致女儿的信>>中得到启示。

  二 简介作者

  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前苏联教育学家。出生于乌克兰一个农民家庭。17岁当小学教师,从1948年直至逝世,他一直担任他家乡所在地的一所农村完全中学的校长。在从事学校实际工作的同时,他进行了一系列教育理论问题的研究。他主张教育就是要培养全面发展的、和谐的个性,强调德育、体育、智育、美育和劳动教育都非常重要,不可偏废。一生写的教育著作有40多种,600多篇论文。主要代表作有:《和青年校长的谈话》、《帕夫雷什中学》、《学生的精神世界》、《公民的诞生》、《把整个心灵献给儿童》、《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等。

  三 学习字词

  繁衍 ( ) 刹那间( ) 忐忑( )( ) 一抔( ) 伫立( )

  勃然大怒( ) 迷惑不解( ) 怒不可遏( )

  四 合作交流 解读探究

  1.指导学生读课文,引导他们谈谈自己读后的感受

  学生读课文,就课文整体或某一点谈谈自己的认识和感受

  2.老师就学生的感受出示问题:

  大家差不多都有14岁了,有谁问过自己的父母什么是爱情呢?没有问过的,设想一下,如果你问了他们这个问题,他们会怎么说呢?

  3.通过学生回答的内容,引导学生探究出自己的家长在做这方面的解释时和苏霍姆林斯基给女儿解释的不同,再次引导学生探究作者这样解释的好处

  学生进行讨论,合作探究学习,交流发言

  4.引导学生品读神话故事,深入探讨下边的问题(投影显示)

  (1)上帝来到人间几次?每次来到人间都看到了什么?

  (2)上帝每次的态度都怎么样?

  (3)上帝为什么不能创造、也不能理解人类的“爱情”?

  (4)为什么上帝最后一次态度会有不同?你能想想上帝当时在想什么吗?

  (5)“爱情、忠诚、心灵的追念”三者有什么联系?为什么放在一起来解释爱情?

  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合作探究,教师巡回并参与。然后全班交流,相互补充

  5.拓展

  爱情,不同时期被赋予不同的内容,为了更深入地理解爱情的真谛,下发给学生关于爱情的名言、诗句和一篇关于爱情故事的文章。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爱情的认识。教师小结。

  6.案例分析:这是真正的爱情吗?

  某中学一女生在宿舍告诉舍友,她特别喜欢一同班男同学,这次是真的喜欢,和前几次说的`那几个截然不同。因为她总想看到他,她去校外学习就是想要见到他。后来她主动给他写纸条,他俩常常单独出现在校园的各个角落。为此,她成绩下降,上课神情恍惚,和同学相处情绪也很不稳定。老师家长也从不同的角度给她做工作,可她就是抹不去他的影子。再后来,家长让她转学了。他们再没联系。

  五.总结

  “爱情是什么”是个既简单又深奥的问题,作者用充满诗意的故事告诉我们:万物生存、繁殖、传宗接代,彼此忠诚,永远思念,这就是爱情,是人类才有的爱情。爱情只有是理智的,聪明的,审慎的,它才是高尚的,才会使人感受到幸福。我们正处于青春的花季,而青春不是爱情的季节,这时的我们还没有足够的能力去承担的责任。所以,还是让我们把青春的情愫暂时藏在心里酝酿,到适当的时候,再来品尝爱情的甘甜吧。

  六.作业

  同学们,爱是美好的情感,人的全部道德都可以在爱情上反映出来。爱情是人类文明的产物。结合课后练习三,根据自己的理解,你以自己喜欢的形式,说说什么是爱情。可以是一段随笔,也可以是一篇文章。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经典】语文教案11-10

语文教案(经典)09-07

语文树教案12-07

语文荷花教案06-21

(精选)语文教案09-19

语文教案09-28

语文教案09-26

语文《丰碑》教案05-16

[优秀]语文教案09-24

语文复习课教案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