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语文教案9篇
作为一名老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9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语文教案 篇1
师:说明你们能边读边去想象,这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山村。一处小小的泉眼维系着全村人的生活,只有在难得的雨天大家才能够洗一回澡,而在炎炎暑日,储藏在水窖里的水就显得更加珍贵了,即使那清凉的一勺水也足以解除骄阳下的干燥和炎热。
(二)让我们先把目光聚集到那一处很小的泉眼边,去看看这一幅画面,谁来读读课文的第一小节?
生读。
1、师:这段话中的哪些词句能够让我们充分感受到——“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如何感受到水的珍贵?)
生:我从“请我喝酒不如请我喝水”看出。因为我们这里酒比水贵,他们缺水,所以水比酒贵。
生:我从“十公里”“一小时”“一担”这几个词感受到水的珍贵。
师:你直接找到了这几个词,让我们先来读读这段话。
出示:
记得那时候我们一个村子的人吃水,都要到十公里之外的一处很小的`泉眼里去挑,经常要排上一个小时的长队,才可以挑上一担回家。
指名读(2生)。
师:假如这是电影里远远的镜头,你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人们纷纷排队去挑水。
生:我看到了人们满头大汗。
师:这是近镜头,看到了人们满头的大汗。
生:我看到人们排着很长的队。
生:我看到泉眼里的水快要挑完了。
师:我们将镜头渐渐推进,老师读,你们听,看你们看到了镜头中的什么。
生:看到一个农民艰辛地挑水回家。
生:看到一位农夫挑水在很窄很小的路上。
生:很小的泉眼里一分钟只流出一点水。
师:真是滴水如油啊。
生:流出来的都是泥水。
生:排这么长的队,只是为了这一担泥水。
师:谁再来读,把你们的想象化成朗读。
指名读。
师:注意数量词,看到它,留心它,再读。
师:小小的泉,长长的路,炎炎的日,沉沉的担,这便是村里人的日子,我们再来读读,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体会村里人的艰苦。
指名读,齐读。
师:我们再来读读课题。
生读。
师:还是平平常常的水吗?
(三)那处很小的泉眼是全村人生命的源,但远水难解近渴,因而下雨天便成了村子里每个人都期盼的日子。
1、读读第二小节,这小节中的哪些句子让你再次感受到“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
生:吃来自天空的水可以看出,不卫生还吃。
生:大人们也参加,知道水在村里很珍贵,在这里只有我们这样的孩子会,而他们那大人也会在雨中洗澡。
生:从“下雨天是村子里每个人都盼望的日子”可以看出。
生:从“家家户户都都建有水窖,用来在下雨天储水,以备今后很长一段时间使用。”可以看出。
师:很长一段时间,有多少时间?你猜。
生:两三个月。
师:也许还要长。请同学们读读这段话。出示:
只有在下雨的日子里,大家才可以痛痛快快地洗上一回澡。先是像我们这样的孩子,全身脱得光溜溜的,在雨中奔跑跳跃,大呼小叫,尽情地享受水带给我们的抚摸和清凉,还仰起头,张大嘴巴,吃来自天空的水。
生读。
师:你能体会村里孩子怎样的心情?
生:高兴、兴奋……
师:假如你是村里的孩子,你会用什么举动来表现你的兴奋、高兴呢?
生:跳跃
生:用盆积水
生:跳舞
……
师:谁再来读?
生读。
师:你的耳边仿佛听到了什么?
生:欢声笑语
师:怎么笑?怎么说?
生:奔跑声
生:叫喊声
生:尖叫声、欢呼
师:直接说出话语。
生:我总算可以好好地洗一回澡了!
……
齐读。
师:雨水对村里孩子来说是什么?
生:享受。
4、从这段话中你读出了孩子们洗澡时怎样的心情?(痛快)(高兴)(激动)(享受)(兴奋)(快乐)(幸福)(舒服)(惬意),就请你痛痛快快地来读一读。
5、让我们再次重温那缺水的苦涩,谁来读读课文的第一小节,孩子们为什么会这样的(痛快)(高兴)(激动)(享受)(兴奋)(快乐)(幸福)(舒服)(惬意)呢?
师:其实他们比你们读的更沉重。我再请一个同学读第三个小节。
生读。
师:理解孩子们为什么会这般痛快、高兴、激动了吗?
师:我们生活在细雨菲菲的江南水乡,怎能体会他们的心情。我们来看一段录像,来进入孩子们的家乡。
播放录像。
师:乌云过去了,太阳又伸出了它炽热的手,碗里一滴水也没有。
师:谁再把这段话来读一读。
生读。
师:背后品出了什么?仅仅是欢欣与快乐吗?
师:再读课题,还是司空见惯的水吗?这水是什么?
生:是农民辛苦换来的水。
生:是村里人的幸福。
生:象征了每个人的生命。
生:这每一滴水都来之不易。
三、小结课文。
长期缺水的山村到了骄阳似火的夏天,那储藏在水窖里的水就显得更加弥足珍贵,下节课我们将从那一勺水里再去感受水的珍贵。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学到这里。
板书:
水 挑水
最珍贵 洗澡 尽情享受
浇水
语文教案 篇2
一、导入。
杜甫在25岁的时候,他父亲杜闲在山东兖州任司马,他曾借省亲之机去山东各处游历,这首诗就是那个时期写的。我们读杜甫“安史之乱”后的诗作,往往会觉得他是个沉郁寡欢的老人;可是,读这一首感觉就全然不同,他的雄心,他的豪气都将使你感奋不已。
二、读读讲讲问问。
分两步:先通过解题使学生达到整体感知;后逐句诠释。
整体感知。问:诗题叫《望岳》,可见作者并未登上泰山,诗中句句都是写“望”字,只是望的角度不同,有远有近,有虚有实。试以两句为一组看看“望”的角度有怎样的不同。(“岱宗”两句是远望;“造化”两句是近望;“荡胸”两句是细望;“会当”两句是极望。)按:这是仇兆鳌的说法,“极望”一语,学生不易理解,无妨改为“俯视”。
逐句诠释(按:此诗非律诗,不可使用“颔联”“颈联”等名称)
“岱宗”两句。问:“夫”是个虚词,首句意思只在“如何”(怎么样)上,试比较“岱宗如何”和“岱宗夫如何”在语气上有什么不同?(加“夫”则惊奇、赞叹之情更明明,也更强烈。)泰山之北为故齐地,之南为故鲁地;“青”,指泰山之色,“了”,完的意思。整句话是什么意思呢?(无论从北或是从南看,泰山是看不完的。)诗人这样写有什么用意?(形容泰山极高极远。)
“造化”两句。问:“神秀”,指英灵之气,这是古人的说法。试联系前面一句说说这句的意思。(泰山如此高远,是天地间英灵之气聚集的结果。)“阴阳”一句又是什么意思呢?(据注释作答,再补充说明:山前为阳,日光先临,故易晓;山后为阴,日光不到,故易昏。)这是形容泰山高与天齐。
“荡胸”两句。大意已见注释。问:这两句写诗人望岳所见,试作具体描述(泰山中天门以上时有云团浮现,或高或低,故谓之“层云”;鸟亦时常出没于山谷间,须睁大眼细望才能见。)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向往之至,亟欲一登。)由引出下两句。
“会当”两句。绝顶,极顶,指玉皇顶。问:诗人此刻仍在山下,但他却能“一览(全都看到)众山小”,这说明了什么?(这是诗人神游玉皇顶之所见,故谓之虚景。)
三、总结。
杜甫一生极为坎坷,特别是在安史之乱发生以后,他四方飘泊,居无定所,在他生命的最后三年里竟至以舟为家,他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其中95%以上都写于这动荡不安的生活之中。读过这首诗后,你对杜甫有怎样的认识?能找到他取得如此伟大成就的原因么?
学生自由发言。
《春望》赏析
唐肃宗至德元载(756)六月,安史叛军攻下唐都长安。七月,杜甫听到唐肃宗在灵武即位的消息,便把家小安顿在郎州的.羌村,去投奔肃宗。途中叛军俘获,带到长安。因他官卑职微,未被囚禁。《春望》写于次年三月。
诗的前四句写都城败象,饱含感叹;后四句写心念亲人境况,充溢离情。全诗沉着蕴藉,真挚自然。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开篇即写春望所见:国都沦陷,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旧,可是乱草遍地,林木苍苍,一个“破”字,使人怵目惊心。继而一个“深”字,令人满目凄然。司马光说“‘山河在’,明无余物矣;‘草木深’,明无人矣。”(《温公续诗话》)诗人在此明为写景,实为抒感,寄情于物,托感于景。为全诗创造了气氛。此联对仗工巧,圆熟自然,诗意翻跌。“国破”对“城春”,两意相反。“国破”的颓垣残壁同富有生意的“城春”对举,对照强烈。“国破”之下继以“山河在”,意思相反,出人意料;“城春”原当为明媚之景,而后缀以“草木深”则叙荒芜之状,先后相悖,又是一翻。明代胡震亨极赞此联说:“对偶未尝不精,而纵横变幻,尽越陈规,浓浓淡淡,动夺天巧。”《唐音癸签》卷九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两句一般解释是,花鸟本为娱人之物,但因感时恨别,却使诗人见了反而堕泪惊心。另一种解释为,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也惊心。两说虽则有别,其精神却能相通,一则触景生情,一则移情于物,正见好诗含蕴之丰富。
诗的前四句,都统在“望”字中。诗人俯仰瞻视,视线由近而远,又由远而近,视野从城到山河,再由满城到花鸟。感情则由隐而显,由弱而强,步步推进。在景与情的变化中,仿佛可见诗人由翘首望景,逐步地转入了低头沉思,自然地过渡到后半部分——想望亲人。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自安史叛乱以来,“烽火苦教多信断”,直到如今春深三月,战火仍连续不断。多么盼望家中亲人的消息,这时的一封家信真是胜过“万金”啊!“家书抵万金”,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急切心情,这是人人心中所有的想法,很自然地使人共鸣,因而成了千古传诵的名句。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烽火遍地,家信不通,想念远方的惨戚之象,眼望面前的颓败之景,不觉于极无聊之际,搔首踌躇,顿觉稀疏短发,几不胜簪。“白发”为愁所致,“搔”为想要解愁的动作,“更短”可见愁的程度。这样,在国破家亡,离乱伤痛之外,又叹息衰老,则更增一层悲哀。
这首诗反映了诗人热爱国家、眷念家人的美好情操,意脉贯通而不平直,情景兼具而不游离,感情强烈而不浅露,内容丰富而不芜杂,格律严谨而不板滞,以仄起仄落的五律正格,得铿锵作响,气度浑灏,因而一千二百余年来一直脍炙人口,历久而不衰。
《石壕吏》教案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
2、揭露官吏的横暴
3、同情人民的苦难
教学重、难点:
体会老妇的话对表达文章中心的作用。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介绍背景导入,简介作者:
1、介绍背景。
2、简介作者。
二、出示教学目标:
《石壕吏》简案第1页共2页
三、整体感知:
1、质疑,画出难懂的句子。
2、谈谈你的初步感悟。
四、看图理解课文:
1。根据图画找出对应句。
2。有人认为老妇的话不是一口气说出来的,而是吏一步一步逼问出来的。试据此想象吏与妇对话的情景。
五、说一说:
用现代汉语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
六、复述课文——“走进石壕村”
七、合作探究:
石壕村这户人家,留下的老翁、儿媳、幼孙三人以及
老妪的命运将会怎样呢?
八、感受今天美好生活
欣赏音乐《家和万事兴》。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去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
教学重点:通过语言文字体会张家界的迷人
教学难点:知道张家界的武陵源为什么被联合国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认识它的美学价值和科学价值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顾学法、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我国湖南,有个非常美丽、又非常迷人的地方。它有着泰山之雄伟、华山之险峻;又有着黄山之变化、桂林之秀丽。你们猜是什么地方?出示课题:10*迷人的张家界
以前是怎么学习阅读课文?(抓住预习和课后思考练习中的问题和要求来读通、读懂、读好课文。
[出示](1)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了张家界的迷人景色?
(2)武陵源为什么能被联合国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3)文章三、四、五自然段开头一句话有什么作用?
(4)把你喜欢的.部分找出来,与同学们交流。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通过预习,你解决了哪些问题?
根据学生回答,随机板书:奇山秀水
植物宝库
动物乐园
二、品读课文、发现美、感受美
1、学习描写山峰的部分(2——4节)
四人为小组,读书交流喜欢的部分,可以朗读、可以说喜欢理由。
第二节
(1)指名读,读出喜欢之情。[出示]“重重叠叠……利剑……”
(2)[出示课件]看图,师配乐范读。
(3)指名读,再次欣赏,齐读。
(4)省略号表示什么?再出示图片,让学生用“有的……有的……”说话。
(5)引读“它们纷纷排列……优美的诗”。
(6)再次配乐齐读。
第三节
(1)指名读或说。
(2)其他学生考考金鞭岩爱好者,生提问题,生解答。
(3)看图理解“斧砍刀劈”、“怒举的金鞭”、“气势磅礴”并指导朗读。
第四节引读完成
2、学习第五节
(1)看录象、谈感受
(2)自由读,画出认为优美的词。
(3)交流,并出示词语“满山清翠”、“流水潺潺”、“纤尘不染”、“清澈见底”、“安谧静美”,读好词语,读好文章。
(4)用上喜欢的词语练习看图介绍金鞭溪。
3、小结,回到课始问题,解决问题3,并点出美学价值欣赏到的,下面欣赏科学价值。
4、学习第六节,看录象大体了解。
问题解决了,鼓励学生课后翻阅资料,获取更多的知识。
三、总结升华
齐读最后一节,总结,完成板书:人间仙境。
齐读课题。
板书安排:
奇山秀水
植物宝库
迷人的张家界
动物乐园
人间仙境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通过改写,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培养文字表达能力。
2、理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3、通过对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的描写,体现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
重点、难点:1、读懂原作,先列提纲,理清起因、经过、结果,将剧本改写成故事。
2、了解人物性格,引导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等描写人物的方法来突出人物的性格。
教学准备
《负荆请罪》的'剧本及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主教案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阅读习作提示,明确要求。
1、学生自读习作提示,明确要求。
2、集体交流,明确要求。
将《负荆请罪》改写为故事。
二、指导。
1、了解什么是改写。
2、回顾剧本《负荆请罪》内容,了解人物性格特点,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3、引导改写。
(1)先列一个提纲,理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2)刻画人物,体现人物性格特点。
A可以通过对人物语言、外貌、动作、心理活动的描写来体现人物性格特点。
B引导学生将原作内容进行揣摩,如何表达出来。
C可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补充原作中省略的没有表现的内容,使人物丰满起来。
三、学生讨论交流。
1、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如何?
2、人物各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3、如何从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活动来刻画人物?
四、学生自由习作。
第二课时
一、学生交流习作。
1、学生朗读习作。
2、学生欣赏习作:习作有哪些优点?存在哪些不足?
3、找出习作的精彩之处,说说是怎样写具体的?
4、提出修改建议。
二、学生修改习作。
1、对照欣赏的习作,找自己习作的精彩之处、不足之处。
2、检查自己的习作是否符合改写要求。
3、进行修改。
4、小组内交流、评议。
5、再次自行修改。
三、抄写习作。
将自己的习作抄写在本山。
第三课时
一、组内交流,品评习作
1、小组内交流,品评习作。
2、推荐小组优秀文章。
二、全班交流优秀文章
1、学生朗读优秀文章。
2、学生点评,教师点拨。
3、师生共同推荐优秀文章,共同欣赏。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初步了解什么是语文、高中语文课本的特点、学习高中语文的方法和要求
教学过程:
一、欢迎你们:
欢迎大家来到新洲一中阳逻校区。这儿将会成为未来三年大家生活和学习的地方,但愿这儿也能成为三年后的未来的日子里时时入梦乡的地方。老师们在送走一届届学生中渐渐感到岁月的流逝,是你们的到来让我又感受到希望和憧憬还在,是 你们的到来让我感觉到渐行渐远的青春与活力还在,是你们的到来让我感觉到身体里的热血又在沸腾。所以,我真诚的欢迎你们,欢迎你们来到新洲一中阳逻校区。
二、自我介绍:
我,蔡小倩,将和大家一起开始我们的高中语文课程的学习,高中三年,大家想跟老师一起学习什么呢?(学生自由回答)
三、什么是语文
你们学了九年语文,能不能说说你们对语文的认识?
(自由发言,谈谈什么是语文)
我心中的语文
我们学语文课程所学习的'汉语,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语言之一,它的精炼、优雅和丰盈,世所公认。我常常很庆幸,在我们的语言地图里因为有这样的一笔遗产人生就不会显得贫乏,寂寞的心情也不会担心找不到归宿。走在语文的小路上一处山水、一段笛音便能牵动心底的感叹;一朵花儿、一片雨丝就能勾起无穷的思绪。如果你的记忆里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有“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有“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有“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那么本已远去的那些伤感岁月,本以流逝的那些灿烂面容,就可随时复活,随时在语言里与你相逢,谁又能说这些纸上的行旅,不是真实的延续与扩展呢?
正是借着语文这一通道,狭小的人可以进入广大的世界,短暂的生命可以留下永恒的声音。因此能否获得语言的恩惠,能否领悟语言的秘密,是在是关乎每个人生存质量的大事,不容忽视!
(板书)
語 = 吾 + 言真实的生命感受
听说读写(养根)
文 = 文?饰文章 文学 文化
(语文名称的由来。从前叫国文,现在叫语文。依叶圣陶先生的解释:语,口语;文,书面语。语文是动态的,各个学段侧重点不同:小学:语,说话;文,识字;初中,语,词语,文,文章;高中,语,语言基础知识,文章、文学、文化)
四、高中语文课本的特点
学生自行比较初高中语文课本的不同。
必修 + 选修 模块 + 板块 + 积累与应用 + 写作实践
五、高中语文学习方法
学好语文我们更应该注意语文学习的方法。培养兴趣,养成习惯,勤于思考,课内课外结合,随时记忆,勤于诵读。语文学习是慢功,要长期磨炼,功夫不断,始克成功。
请学生填写,然后交流:
语文学习,贵在 记性 + 悟性 + 韧性
死(去)活(来)
长期坚持,养成八大习惯
一、熟读、背诵课文
二、自主学习,勤思考,爱质疑
三、做笔记,积累语言材料
四、独立自觉完成练笔
五、认认真真书写
六、勤查工具书
七、喜读优秀课外书
八、专注听人说话,说话文明得体
六、学习物质准备:
一:一本《唐诗三百首》;
二:两本工具书(《现代汉语词典》、《古代汉语词典》);
三:三本本子(笔记本,课外练笔本,默写本);
七、布置预习作业。
1、熟读第一课。
2、课外练笔:写在9月1日
语文教案 篇6
对比内容
少年闰土
中年闰土
外貌
十一二岁,紫色圆脸,头戴小毡帽,颈上套一个银项圈,有一双红活圆实的手。
脸色灰黄,很深的皱纹,眼睛周围肿得通红,手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动作
语态
活泼刚健,动作干脆利落,说话脱口而出,朴质、生动;有智有勇,热情、纯真。
4个省略号(5处对话)说明闰土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说也说不完。
说话前的神态是“欢喜--凄凉--恭敬”说话吞吞吐吐,断断续续,谦恭而又含糊,显得迟钝麻木。说话后的神态是“只是摇头,脸上虽然刻着许多皱纹,却全然不动,仿佛石像一般”
9个省略号(5处对话)说明闰土心里有说不尽、道不明的苦处。
对我态度
“只是不怕我”,“不到半日,我们便熟识了”,送我贝壳和鸟毛,告诉我很多希奇的事。对“我”友好,热情,和“我”建立了纯真的友情。
恭敬地叫“老爷”,要水生“给老爷磕头”,认为少年时的“哥弟称呼”是“不懂事”,不成“规矩”。和“我”之间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
生活态度
捕鸟、看瓜、刺碴、拾贝、观潮……
——天真活泼、对生活充满热情和希望。
拣了“一副香炉和烛台”。
——将希望寄托于神灵。
3.从表中的语句中,我们可以看出少年闰土是怎样的形象?中年闰土又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是什么原因使一个天真活泼、对生活充满热情和希望的小英雄变成了麻木迷信的木偶人呢?
(讨论并归纳:少年闰土,天真活泼、无忧无虑,懂得很多生产知识,简直是个小英雄;中年闰土,变成了满脸愁苦、麻木的迷信的木偶人。“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都苦得他像一个木偶人了。”是封建统治的压迫,使闰土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
4.“我”对闰土的态度前后有什么不同?为什么?闰土这个形象表现什么样的主题?
(明确:当年,“我”因闰土
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而羡慕不已;现在,“我”为闰土与我之间的不了解和隔膜感到悲哀,使“我”与闰土之间的关系产生了冷漠、隔膜。闰土这个形象闰土揭露了封建思想、封建等级观念对群众精神上的压抑和毒害)
5.既然闰土的变化已经反映了封建思想、封建等级观念对人们精神上的压抑和毒害了,作者为什么还要花那么多的笔墨来写杨二嫂呢?
(讨论并归纳:其实这也是一种过对比手法,小说以杨二嫂杨二嫂的自私、尖刻、贪婪、势利来对比衬托闰土的淳朴诚实,从更广泛意义上展示人与人关系的隔膜,深入揭露封建社会传统观念对他们的精神毒害,造成人们纯真的人性被扭曲。作者塑造这两个人物形象,真切地抒发了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希望有新的生活的炽热感情。)
6.课文从哪些方面去描写杨二嫂的?表现她什么样的性格特征?
(明确:通过肖像、语言、神态、动作的细节描写,表现了杨二嫂的自私、尖刻、贪婪、势利的性格。)
品味语言,体会感情:
齐读第三部分课文,品味、领悟小说语言的含义。
1.同学们对这部分课文中,感受最深的是哪些语句?为什么?
(让学生从内容和语言方面谈个性感受)
2.从文中看,“我”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明确:文中的“我”是一个有作者影子,具有进步思想倾向,同情、热爱劳动人民的知识分子形象。)
3.面对回故乡的所见所闻,这位同情、热爱劳动人民的具有进步思想倾向的知识分子当时有什么样的感受?“我只觉得我四面有着不见的高墙,将我隔成孤身,使我非常气闷’文中的“高墙”指什么?
(讨论并归纳:指封建思想,等级观念毒害下造成人与人之间的冷淡隔膜。)
4.“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为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讨中的“新的生活”是指什么样的生活?
(讨论并归纳:自由、平等、幸福的生活。)
语文教案 篇7
【素质教学目标】
1、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欣赏小说的精妙构思。
2、理解小说中刻画人物性格时运用的主要方法。
3、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1、小说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
2、情节出人意料而又在情理之中的精妙构思美。
【教学课时】
二课时。
【课前准备】
1、学生通过各种信息渠道收集法国作家莫泊桑的信息。
2、认真阅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熟悉课文情节发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理解课文内容,理解主题思想。
2、了解本文刻画人物性格时运用的主要方法。
〖教学过程
一、介绍作者,导入新课
法国作家莫泊桑,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之一,19世纪后半期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代表作《羊脂球》、《项链》、《漂亮的朋友》以及本文等。
艺术风格以善于构筑故事情节和设计结局见长,另外用洗练的语言揭示人物内心世界,塑造鲜明的艺术形象,也是他的特长。
二、整体感知,探究问题
1、听课文内容朗读的录音,思考问题:
⑴ 于勒是怎样的一个人?
⑵ 菲利普夫妇一家为什么盼望于勒回家。
⑶ 小说的结局是菲利普夫妇一家人躲开了日夜盼望的.于勒,这是什么原因?
⑷ 这篇小说揭示了怎样的主题思想?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如下内容:
⑴ 于勒由一个浪荡子到富人再到一个一贫如洗的穷鬼的人生境遇的转变。
⑵ 菲利普夫妇一家人对于勒由恐怖到希望、福音再到恐怖的态度转变。
⑶ 菲利普小职员身份与拮据的家庭生活的介绍的意义。
⑷ 小说结局的出现的偶然性与必然性。
2、对比手法的应用与体会。
学生要明晰情节的转变,人物态度的转变。
3、学生交流学习的体会,完成下列练习。
体会下列句子中吃的含义。
⑴ 于勒叔叔把自己应得的部分遗产吃得一干二净。
⑵ 可别吃得太多,吃多了伤胃。
⑶ 可要多加小心,可别叫这小子又回来吃咱们。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欣赏小说情节出人意料而情节出人意料而又在情理之中的精妙构思美。
2、研讨小说主人公是谁
3、为小说另拟个结局,做口头作文训练。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莫泊桑小说的特色之一是构思布局别具匠心,故事结局,耐人寻味。这节课我们就来欣赏这一特色。
学生先复述课文的大意,注意以下几个方面:时间、地点、人物;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局。
二、研读欣赏
1、选材构思巧。事情平常,人物普通,却能以小见大,以个别见一般。反映社会的人情冷暖,揭露社会的病态现象。
2、情节安排巧。于勒经济地位由穷──富──穷的变化,菲利普夫妇对他的态度由撵──盼──怕──躲的转变。都由吃牡蛎的联系了起来。
3、巧设悬念。
三、问题研究
谁是这篇文章的主人公?
学生对于勒、菲利普夫妇、我在文中的作用做逐一判断后,说明自己的看法。
四、拓展延伸
改写文章结尾,进行口头作文训练。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会认“驻、逗、厨、鞠、躬、衷”6个生字。
2、理解陈小龙为什么称中国大使馆为“大使馆妈妈”。
3从陈小龙的故事中体会祖国对我们的爱,教育学生热爱祖国,报效祖国。
教学重点:
理解大使馆是怎样帮助陈小龙的,以及陈小龙给大使馆那封信的内容,从而弄明白陈小龙为什么称中国大使馆为“大使馆妈妈”。
教学难点:
从陈小龙的故事中体会祖国对我们的爱,教育学生热爱祖国,报效祖国。
教学方法:引导点拨法、讨论法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准备:预习生字、新词,了解有关大使馆的知识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导入新课。
1、同学们,当你身处异地、语言不通、举目无亲、无依无靠时,你最渴望得到的是什么?(别人的帮助)的确,在我们中国就有这样一位小伙子,他的`经历令人终身难忘。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第16课《大使馆妈妈》。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为什么管大使馆叫妈妈?文章写了什么事?)
二、出示预习提纲。
三、依据自学提纲汇报交流。
1、汇报积累的字词
(1)课件出示“驻、逗、厨、鞠、躬、衷”6个生字,读字并组词,多种形式读。
(2)你想提示大家注意那个字的读音。
(3)理解词语的意思。“安顿、举目无亲、由衷、逗留、厨师、鞠躬、热忱、朦朦胧胧、钥匙”九个词语。
2、自己轻声读课文,要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把自学的生字再认真地读好、记牢。
a、找出这些词语在课文的哪句话里,用喜欢的符号画出来,并认真的读一读。
b、集体交流,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3、这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4、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5、师生共同评价学生朗读情况。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想: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五、再读课文,质疑。
1、陈小龙是在什么情况下,得到中国大使馆的帮助的?
2、大使馆是怎样帮助陈小龙的?
3、陈小龙为什么称中国大使馆为“大使馆妈妈”?
六、小组讨论,深化感悟。
根据学生的质疑,解答疑问,顺势引导学生对以下三个话题进行讨论:
问题一:陈小龙是在什么情况下,得到中国大使馆的帮助的?
1、在课文第4自然段,学生汇报:在不拉格机场,由于他一句外语都不懂,看着周围的乘客纷纷离去,他呆呆地站在候机厅,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2、想象一下当时陈小龙的心情如何?(害怕)
问题二:中国大使馆是怎样帮助陈小龙的?他的心情又是怎样的?
1、在课文第5至第7自然段,,学生汇报:首先……然后……接着……
2、此时的心情如果用一个词语来形容是什么呢?
(感动、高兴、激动、像到家一样的温暖……)
3、有感情朗读令陈小龙感动的句子。
“他朝大使馆深深地行一个鞠躬礼,然后钻进大门,双手抱头,哭了起来。”
问题三:陈小龙为什么称中国大使馆为“大使馆妈妈”?(讨论)
有感情朗读陈小龙给大使馆写的信,体会人物的心情。
七、巩固练习,检测反馈
1、学习本篇课文后,你有什么感受?
2、想象一下陈小龙后来的故事,续写。
板书设计:
16*大使馆妈妈
爱戴
害怕 平静 感激
(未帮前)(帮助时)(帮助后)
教学反思:在学习本课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角色表演,通过角色转换来帮助学生感受陈小龙在孤助无援的情况下,内心的急切和中国大使馆帮助他之后,他对祖国的感激之情.
语文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饱含深情地诵读课文,发现并体味济南的冬之美。
2、体会比喻、拟人手法的妙用,学习表现美的方法。
3、仔细揣摩作者对平凡景物的独特感受,寄予的深情。
[教学重点]:
朗读、品读课文,发现并感悟济南的冬之美。
[教学难点]:
借鉴语言大师老舍用心体验美、用笔表现美的技艺。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意会导入。
1、欣赏狗尾巴草的图片,请教学生一个问题:你关注过路边的狗尾巴草吗?你对它们有怎样的感觉?
2、学生自由抒发感想,老师引导学生认识:平凡亦出神奇,美在于发现。引用:“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罗丹
3、冬天万物萧条,风雪凛冽,没有其他季节那种勃发的生命力,但是,在老舍眼中冬天的济南一切都是美的,可爱的!在中国文学史上,人们曾经对中国现当代的一些著名作家进行排位,用六个字来概括:鲁郭茅,巴老曹,(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
当然,这种排名并不是绝对的。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他们都不是等闲之辈,在艺术上各有千秋。老舍曾在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任教7年之久,对山东一往情深。下面,请随着老舍一起去发现洋溢着的特殊的美丽。看看他是怎样发现美,又是怎样来表现美的。(出示“发现美表现”)
二、整体感知,集体赏析。
1、思考:济南的冬天最特别之处在于什么?参考:温晴。
2、听课文录音,学生在语言的熏陶中(可闭眼倾听)感受一下温晴的济南的美丽景色。
3、冬天的特色是雪,我们平时对雪的印象是如何的?你的笔下的雪景如何?老舍笔下的雪又是如何的.呢?设问并引出品读第三节:薄雪覆盖下的山景。
(过渡:我们共同来分析一下,老舍是从什么角度来发现美、表现美的)
4、配乐(班瑞德的《初雪》)朗读并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采用读、品、议相结合的方法来赏析第三节。
预设:
(1)请同学来朗读这一段。
(2)请用一个词语来概括“薄雪覆盖下的小山”。参考:秀气。
(3)作者如何表现这种秀气?请学生找出欣赏的句子读读,或讲自己的认识。
要点:一髻儿白花,一道银边,带水纹的花衣,山的肌肤,害了羞……以及一些关键的字词。(这一过程中学生或许会质疑,可以穿插在品读中。)
(4)从文中的景物描写我们可以感觉出作者对于济南的山水有什么的感情?从哪些语言可以看出来?它们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5)再次配乐齐读第三节。
三、适度模仿,自由点评。
1、下了小雪的济南的山无比美妙,济南的水也富有情趣;由此过渡到最后一节的自由品析阶段。
2、要求模仿第三节的学习方法,小组合作交流,在书的边上作好点评,自由谈最后一节的学习体验。
四、方法借鉴,学会发现。
1、文章把冬之美表现得淋漓尽致,向我们呈现了一个充满活力与温晴的冬天的济南,写作成功的要素有哪些?
小组讨论,交流归纳:
A、融情于景B、展开联想C、巧用修辞
2、投影一组不起眼的花草图片,要求学生根据图片想象并发现美,用几句话来描写,表现美;至少运用一种修辞。
3、用名家之言作结,如“情动而辞发”等,以求对学生阅读与写作美文有所启迪。
五、布置作业,由此延伸。
观看美丽的画面,想别人之未想,发别人之未发,把你眼中的美景用恰当的语言表现出来吧。播放《钱塘潮大潮》的视频图像,在钱塘潮壮阔的景象和雄壮的声音中发现美,并运用今天学过的方法表现美。
六、结语。
愿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用你热情的心去感受生活,用你的慧眼去观察生活,愿你发现生活中的美,愿你的生活如花一样灿烂。
2、作者通过这些对比,目的是为了什么?
(烘托出济南冬令阳光和煦、天朗地秀的总体形象。在结构上是全文的总起,为下文具体描述作铺垫。突出济南独有的“温晴”美景,赏它是个“宝地”。)
3、济南的冬天是“温晴”是个“宝地”,作者在文中是通过什么来具体描述这一内容的?(冬天的山景和水色)
四、精读课文,深入理解
1、学生诵读课文
2、作者用2、3、4三段文字写冬天的山景:先用拟人化的笔法烘托出一个“暖和安适”的“理想境界”,给人以济南冬天的总体感觉,然后分写济南冬天的山,请学生能根据文中的描述,给每幅画面起一个合适的名字。(阳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盖下的山、城外远山、水清绿)
3、作者在写这些景物时,是突出它们的什么特点?
4、文中是如何来写这些景物的特点的?
阳光朗照下的山:温睛小摇篮
薄雪覆盖下的山:秀气山上(矮松青黑)山尖(全白)
山坡(白暗黄)山腰(粉色)比喻、拟人
城外远山:美水墨画比喻
水:澄清暖蓝水晶冒热气比喻
5、文章的结尾直到什么作用?(段落在文中的作用)
(照应标题写出济南冬天的美表达了作者对济南冬天的赞美与喜爱)
五、课堂总结
六、布置作业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精选)语文教案09-19
语文教案09-26
语文教案(经典)09-07
语文教案09-28
语文荷花教案06-21
【经典】语文教案11-10
语文《丰碑》教案05-16
语文树教案12-07
语文复习课教案12-27
语文过秦论教案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