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语文教案10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10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案 篇1
《琥珀》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根据一块有苍蝇和蜘蛛的琥珀想像其形成和发现的过程,并且判断它在科学上的价值。教学这课时应注意指导学生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因此,我在教学时,采用了如下方法。教学过程安排如下:
一、激情,引入新课
揭示课题,课前,我让学生观看多种多样的琥珀图片及实物,介绍它们的价值,以激起学生学习这课的热情。
二、认识“琥珀”
1、出示教学课件,指导学生观察其颜色、形状、包裹物等。
2、根据所看到的图象让学生对自己产生的问题进行提问。
三、自学,感知课文内容
1、读课文,结合预习要求,画出文中有关写琥珀形成、发现及其科学价值的句段。
3、细读课文,体会科学家想象的合理性。
四、深入体会科学家想象的合理性
课文中讲的这块琥珀与别的琥珀主要区别在于:它不仅有一个苍蝇和一个蜘蛛,而且这两个小东西的“腿的
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这说明苍蝇和蜘蛛曾经在里面进行过挣扎。这样的一块琥珀是怎样形成的呢?科学家根据这块琥珀的特点,想象了一个生动的故事。
1、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思考:①这一自然段写的`是实在的事物还是联想?②“高大的松树”、“太阳照得火热”、“松脂的香味”与琥珀的形成有什么关系?
2、有感情地朗读第4—8自然段,思考:①这几个自然段写的是实在的事物还是联想?②苍蝇和蜘蛛被裹在松脂球里以及它们起初的挣扎是根据什么想象出来的?
3、默读第10—11自然段,思考:文中为什么要写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及松脂球被淹没在泥沙下面?
4、读第13自然段,思考:波涛把海里的泥沙卷到岸边,与琥珀的发现有什么关系?
上述教学过程体现了情境教学法及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论,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本课,引导学生抓住狗学叫的两个过程中的不同结果,让学生选择最佳故事结局,揭示要找到真正的老师,做回自己的道理。
学前准备1.自读课文,认识课后生字。(学生)
2.制作课文相关课件。(教师)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学习目标1.认识本课的16个生字。
2.自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明白课文揭示的道理。
3.针对文章三个不同结局,发表自己的意见。
学习重点了解课文内容,对故事不同的结局发表意见。
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
一、激趣导入(用时:5分钟)1.说说在你成长过程中,哪篇童话故事对你的影响最大?
2.今天,我们要学习意大利著名儿童文学作家罗大里的一篇童话。(板书课题)1.说说自己最喜欢的童话故事及喜欢的原因。
2.齐读课题。1.我看过的童话故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最喜欢的童话故事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自读课文(用时:15分钟)1.自读课文,认读生字。
2.了解课文内容。1.边读课文边把生字圈起来。
2.不会叫的狗分别向哪些动物学叫?结果如何?2.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发怒(nùlù)
访问(fǎnfǎnɡ)
批评(pībī)
沉默(mw)
三、细读课文,感悟道理(用时:15分钟)1.找出小狗跟着小公鸡学叫的句子,体会小狗的认真。
2.找出小狗跟杜鹃学叫的句子,体会小狗的认真。
3.从小狗学叫中的体会。
(找到真正的.老师,做回自己)1.从此,它天天都练习,从早到晚偷偷地练。
2.有时候,为了更自由,它索性到树林里去练。
(练习认真→圈套)
3.它那天试了,第二天、第三天又试了。一个星期过后,它已经学得相当不错了。
(练习认真→差点送命)
3.写出下面动物的叫声。
公鸡:_________________
杜鹃:_________________
小狗:_________________
小鸭:_________________
四、选择结尾(用时:5分钟)本文最有趣的是给自己的童话设计了三个不同的结局,你认为哪个结局最好?为什么?针对三种不同结局发表自己的看法。4.自己再设计一个故事的结局。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让学生读出兴趣、体会情趣、悟出理趣,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有利于弘扬阅读个性,体现新课程“鼓励有创意的阅读”的精神。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积累语言文字,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
2.学会写“把”字句和“被”字句。
3.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过程与方法
通过听、说、读、写、记,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提高语文素养。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学会写“把”字句和“被”字句
教学难点:
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教具准备:
投影片
教学方法:
导析法,自悟、探究法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
同学们,大家一定都喜欢看书吧!那么,你都看过哪些书呢?你最喜欢的书是什么呢?你认为怎样的书才适合我们少年儿童读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与书握手,以书为话题,开个小小书迷会吧!
二、明确训练要求
让学生明确本次习作的要求。
1.从以下内容中选自己感兴趣的说
(1)介绍你爱读的书。
(2)你觉得哪些书适合我们阅读?
(3)讲一讲名人与书的故事。
(4)怎样才能读到更多的书?
2.说的时候,要把内容说清楚。
3.别人讲的时候,要认真听。
4.讲完以后评一评。
三、指导学生进行口语交际
1.想一想,你打算跟同学们讲哪个方面的内容呢?打算怎么讲?
2.把自己要讲的内容向小组交流一下。
3.当别人讲的时候,其他同学要注意听,听听他(她)讲得是否清楚、具体。
4.教师巡视,相机指导。
5.推荐学生代表在班上讲。
6.讲完后,师生评议一下:看谁推荐的书最好看?看谁的观点最鲜明?谁讲的故事最有趣?
第二课时
教学流程:
一、学习“万花筒”
1.投影出示这两组字。
2.学生借助工具书认读。
3.指名认读、正音。
4.学生试着给这几个字扩词,再与同学交流。
经 钱 轻 践 径 残
5.学生在田字格里描写这些字。
6.评一评:看谁写的`字最漂亮。
二、学习“我能写”
1.投影出示这些成语。
2.学生读成语,注意分析带点字之间的关系。
3.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
4.学生试着写这样的成语,再在小组内交流、汇报。
5.全班交流。
三、学习“我能改”
1.出示例句,让学生自读自悟。
2.学生分析例句的特点,再与小组同学交流。
3.学生依照例句改句子,再全班交流。
4.投影出示练习,让学生训练,巩固。
四、学习“百宝箱”
1.投影出示这些名言,指名读。
2.教师范读,学生跟读。
3.学生交流对这些名人名言的理解。
4.全班交流,教师小结。
5.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这些名人名言。
五、学习“大舞台”
1.明确本次训练的目标---破译植物王国的密码。
2.学生交流自己收集的一些有关的资料。
3.学生在自己收集的这些资料里,选自己最感兴趣的给大家介绍。
4.将讲得较好的同学的资料归在一起,办一期以“植物王国的密码”为专题的黑板报。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在通过读课文的基础上,理解课文的说明内容,
2.理清文章的思路,把握和理解说明顺序;
3.揣摩语言,了解本文说明语言的特点。
4.领会文章中所体现出来的科学的思维方法;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筛选有关信息;
第二课时:理解文章思考,揣摩语言。
第一课时
一、提出问题,导人新课
围绕标题进行讨论,就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并结合生物书上的内容说一说,食物是从哪里来的。
二、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分组、或分人分段朗读)
1.掌握下列词语,注意加点字的读音:
参天消耗根系细胞供给吃荤
秸秆糠麸赫赫有名
2.老师根据读的情况,有针对性地纠正错误读音。
三、搜集有关信息,理解课文内容
讨论:
1.刚才同学们就自己的理解谈到了食物的来源,而课文的作者是从什么视角来谈这个问题的呢?作者是站在科学的高度,从食物来源最原始的途径和方法来谈论这个问题的。我们从这篇文章中获得了哪些知识?(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理解畅所欲言,三言两语亦可。)
提示:
生物的体积增大了千万倍需要很多的有机物质来组成。
一切生物只要活着就要消耗能量,一个成年人一天要消耗1400千卡1)g_k的能量。食物就是一种能够构成躯体和供应能量的物质。
获得食物有两种不同的途径和方法,一种叫做自养,绿色食物都属于这一类;另一种叫作异养,动物都属这一类。
世界上除了极个别的细菌能不依赖阳光而靠化学能来合成食物外,其他一切生物都是靠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来获得食物的,等等。
2.狼和虎一类猛兽并不是以植物为食,为什么说它们归根结底是靠植物来生适?
提示:因为它们是靠兔子二类的小动物来生存;而兔子一类的小动物则是靠吃草来生活,所以说不吃草的动物归根到底是靠植物来生活的。
3.自养和异养的生物有什么不同?这两种获得食物的途径有什么联系?
提示:自养是生物体自己把无机物制造成有机的食物以满足生长的需要;异养是自己不能制造食物,靠植物来生活。异养所需要的食物是靠自养的植物提供的。
4.为什么说万物生长靠太阳?先朗读课文的5、6、7自然段,然后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口头概述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过程,并说给同桌听。
提示:因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离不开阳光,异养生物归根结底是靠自养生物生存。
复述提纲:根毛从土壤中吸收水分送入叶片,叶片的气孔一方面排出氧气和蒸腾水分,一方面吸人大量的二氧化碳,叶绿体通过吸收太阳光能,把体内的二氧化碳和水合成含有高能的有机物质。
5.朗读课文第10、11自然段,根据课文有关内容,画张图反映大自然动物、植物之间获取食物关系的图,表示自然界生物的食物链。
6.在获得食物上,人与其他动物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朗读思考课文的倒数第2自然段。
提示:入也属于异养型,但人靠劳动获取食物,并能用各种方法改造植物,饲养动物,会劳动,这是人与动物本质的区别。
四、课后练习
解释下列词语在文章句中的含义:
参天:(树木等)高耸在天空中。
贮藏:储藏,保藏。
秸秆:农作物脱粒后剩下的茎。
糠麸:谷类、小麦等农作物籽实的皮。
赫赫有名:名声盛大显著。
第二课时
五、理清思路,研究探讨
讨论:
1.如果将课文的内容分为两部分,应该分到哪里?
提示:1、2自然段写生物对于食物的依赖,食物对于生物的重要作用,由此引出食物的来源,是文章内容的第一部分;第3自然段到文章结束写生物的来源,为第二部分。
2.课文在说明食物来源时,为什么先说自养,后说异养?这样安排写作顺序有什么好处?
提示:因为自养是异养的前提,没有自养长成的植物,也就不会有靠异养获得食物的.动物。课文是根据事理自身的逻辑来安排顺序的,这样安排写作顺序有助于将事物的道理说明白。
3.课文的第一部分如果不要,文章从第二部分写起,开篇就提出问题一切生物都离不开食物。如何获得食物?,这样写行不行?为什么?
提示:不行。如果这样写,从结构上来看是可以成立的,但从内容上来看,则不完整。作者要说明的除了食物的来源,还涉及食物的归宿,课文的第8自然段明显是与1、2自然段相照应的。前面提出有机物质从哪里来?能量从哪里来?后面则回答植物合成了这些食物,大部分都用来组成躯体和贮藏在种子或块根、块茎中,小部分经呼吸作用又被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同时,放出能量,供给生命活动之用。另外,1、2自然段从生物对于食物的依赖,食物对于生物的重要作用写起,突出了食物的重要,也说明了研究这一问题的实际意义。由此可见,文章的结构是为内容服务的。
4.课文先介绍了植物、动物获得食物的途径,再说明人类的取食方法。作者为什么突出写人类?
提示:人类也是大自然自勺产物,在取食方法上有着动物的共性,也是属于异养型。但人与动物有着本质的区别。。人不是被动的顺应自然,而是能够积极主动地掌握自然的规律,用各种方式改造自然。如办绿色加工厂、食物加工厂、饲养厂等,与动物有着本质的区别。突出与人类有利于激发我们的责任感,唤起人们改造自然、造福人类的决心。
5.由本文的写作思路和内容我们可以看到作者的思维方式有哪些特点?
提示:看待事物不是用孤立的眼光,而是用联系的眼光,不仅看事物的现象,而且揭示事物的本质
六、揣摩语言,品味学习
1.一粒种子能长成参天的大树,一颗鱼卵能变成千斤的大鱼,文章开头为什么从这两桩自然现象写起?
提示:使读者从习以为常的生活现象引起思考,把读者吸引到文章所要说明的内容上来。
2.课文在说明植物的光合作用时用了一系列的比喻,把它们找出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提示:根毛原料采集站
茎运输干线
叶子食品加工厂
叶绿体合成车间
形象生动地说明了植物光合作用的过程,把抽象的事理具体化,化繁为简,把事理说得通俗易懂,另外,用原料采集站和运输干线,食品加工厂和合成车间准确而生动地说明了根毛与茎,叶子与叶绿体之间的关系。
3.课文在写到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所需要的原料时,拿制造汽水来作比较,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提示:这二者在原料的采用上有着某些相同之处,放在一处进行比较,可以加深读者的印象,增强说服力。
4.联系上下文,说说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语的表达效果。
(1)一切生物,只要活着就要消耗能量。
提示:只要活着强调生命与能量密不可分的关系。
(2)原来.一切生物都需要食物。
提示:原来连接上下段,从上段的提问有机物质从哪里来,过渡到下段的回答食物就是一种能够构成躯体和能量的物质,使文意连贯。另外,原来一词还表达出了一种推究探索的意味。
(3)叶子就是一个食品加工厂。
提示:就是使语气十分肯定,说明把叶子比作食品加工厂是十分贴切的。
(4)这莫不是要制造汽水了?
提示:用莫不是表示一种推测的语气,使文句显得幽默风趣。
(5)这就是赫赫有名的光合作用。
提示:在光合作用前冠以赫赫有名,产生一种拟人的诙谐意味,突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神奇、巨大。
(6)老虎死后,又成了细菌的乐园。
提示:把老虎死后的躯体比喻成细菌的乐园,生动有趣地说明了生物之间食物转换的道理。
七、课后回顾
学习这篇文章,你一定会更加真切地体会到万物生长靠太阳的道理,试写一篇三百字的短文,谈谈你的感想。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⒈会认13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⒉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重音、停顿和语调来表达自己读文所体会到的感情。
⒊了解大峡谷的形成和风光的奇绝以及野生动物的繁多,心中充满对大自然鬼斧神工的赞叹。
⒋学习常用的说明事物的方法,体会其作用,并学习使用。
教学重点:
阅读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由文字所描绘的画面展开丰富的联想,体会各种说明事物的方法的好处,并学习在表达中加以运用。
教学准备:
大峡谷的风光片、大峡谷的图片以及相关的文字资料。
教学时数: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
这一板块的前两课向我们呈现了不同的异域风情,今天,我们一起走进科罗拉多大峡谷,看看那里是怎样一道独特的风景。
二、初读,感知课文
⒈出示科罗拉多大峡谷的图片,感受它的独特风景。
⒉初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添字,不丢字,不改字。
⒊抽查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
三、再读,整体把握
⒈读过课文,你觉得哪句话最能体现它的特点?把它用“()”画出来。
梳理归纳出“风光奇绝”“动植物种类繁多”
⒉默读全文,找一找从课文的哪些词语、句子中能够感受它的风光奇绝、动植物种类繁多呢?分别用“ ”“ ”画出来。
⒊读读这些词语和句子,想一想作者是怎样运用语言表现科罗拉多大峡谷的呢?
四、作业
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深入理解课文
⒈再来读一读你画的句子,回顾课文内容。
⒉结合所画词语句子感受科罗拉多大峡谷的'奇绝风光,动植物种类的繁多:
如:⑴第二自然段第3、4、5句
这三句话讲述了大峡谷的形成原因。为了说明的更准确,其中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⑵第三自然段第2、3、4、5句
这几句承接上文,介绍了大峡谷天然的奇特景观,并被冠以形象的名字,使人们更易展开想象,去感受它们的奇绝,感受它们的栩栩如生。
⑶第四自然段第3句
岩石的颜色会随着太阳光的强弱和天气的阴晴产生哪些变化?抓住这个排比句来感受其奇异的景象。
⑷文中的四字词语用得很多,如“重峦叠嶂”“怪石嶙峋”“孤峰孑立”“变幻莫测”等,结合词语的意思来体会句子的含义,进一步感受大峡谷的独特风光。
⑸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来说明这里野生动植物种类繁多。
⑹第六自然段
段中运用了排比句表现了人们对大峡谷的向往和探索。
⒊相机指导朗读。
二、再读课文,整体感受意境
三、拓展
⒈大自然有许多令人惊叹的奇观,你还知道哪些奇观?能不能介绍给大家?
⒉学生畅所欲言,把自己了解到的资料与大家交流分享。
四、作业
模仿文中你最喜欢的段落的写法,选择一处自己熟悉的景观进行片段仿写练习。
板书设计
位置
形成 风光奇绝
科罗拉多大峡谷 风景 野生动植物种类繁多
动物
游人
语文教案 篇6
学习目标:
1、通过与两类人的比较,能说出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尚情操。
2、正确把握文章的主题。
3、理解作者忧乐观的现实意义。
学习重点、难点:
1、理解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思想境界。
2、通过对作者忧乐观的评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学习过程:
一、美景欣赏
自读课文,划出描写岳阳楼景色的句子,读一读,试简要概括它们的特点,并说说它们之间的关系。
二、情感体验
1、划出文中描写人们欣赏景物所产生的情感的句子,用自己的话说说他们有什么不同。
2、造成他们产生不同感情的原因是什么?结合课文内容,试作分析。
三、作者之志
1、面对这样两种人的表现,作者的态度是怎样的'?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2、从最后一段可以看出作者具有的宽广胸襟和的政治抱负。
四、文章主题
1、滕子京是否属于“仁人”?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2、你认为这篇文章的主题是什么?
五、“仁人”之心
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范仲淹身上,我们看到了忧国忧民的责任心和先苦后乐的忧乐观。面对这样的“仁人之心”,你有怎样的感悟。请联系你的生活实际谈谈。
六、学(教)后记
七、随堂练习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解释加点字词
⑴古仁人之心()⑵或异二者之为()
⑶先天下之忧而忧()⑷微斯人()
2、翻译下列句子。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微斯人,吾谁与归?
3.“古仁人”的“忧乐”与“迁客骚人”的“悲”“喜”形成鲜明对比,前文中概括写“迁客骚人”的悲的句子是“”,喜的句子是“”。
4.文段中表达作者旷达胸襟的句子是;表达作者政治抱负的句子是。
5.下列说法不恰当的是:()
A此段文字在《岳阳楼记》中是显示主题的段落,作者在此段中抒发了自己的远大抱负。
B此段文字探究了古仁人的博大胸怀,揭示了古仁人与上述两种人不同的思想根源。
C此段文字在前文写景的基础上阐发议论,点明全文的中心。
语文教案 篇7
学情分析:
学生由初中走向高中,经历了学习史上的重大转折,但是在语文学习上并没有质的提升。因此,开学初的语文课应该以实现又初中向高中学法上的过渡,重在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的习惯。
教学目标:
一、明确语文学习的常规要求。
二、语文学习方式方法的指导。
三、明确本学期的学习任务,按计划完成学习内容。
三、了解词的一些体裁知识;了解《沁园春.长沙》的写作背景。
教学重点难点: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和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语:
作为一个中国人,我时常为我们的祖国拥有的历史悠久并且灿烂辉煌的文化成就而自豪。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却又为我们的汉语的未来而感到莫名的恐惧。我的担心不是没有理由:经济的高速发展,物欲的无限膨胀,时代的疯狂前进,导致表意的汉字被排挤,传统的文化被割裂,人文的精神在冷落……我们极有可能成为汉文化衰落的历史罪人!
中华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不仅要走经济强国之路,更需要走精神强民之途。担着精神家园建设的语文教育,责任重于泰山,我们有义务接过这根书写着“文明”字样的沉重的接力棒,并且还得顺利地传递下去。
二、明确语文学习的常规要求(约法三章):
听课要求:
1、认真听讲,作好笔记(便于保管,请学生把笔记做在书本相应的地方)
2、积极思考,踊跃发言,找回自信,张扬自我。(语文学习的能力目标)
3、为严肃课堂纪律,上课如有瞌睡者,要被请起表演节目。
早自修要求:
1、二、四、六语文早自修,课代表负责,班干部协助。
2、早自修大声朗读,读出语感。配套朗读《读本》上的.课文。
3、每次早自修前一天课代表要提前到我这里了解朗读任务。
作业要求:
1、配套作业,优化设计,每课一练,接轨高考
2、摘抄和书法结合起来。每天一摘抄,星期六收起来检查。摘抄用统一的练习本。
3、随笔二周一篇,用统一的硬抄本,前面空两张,第一张写上自己最欣赏的一句话。
作文要求能真实大胆地发表个人看法,能写出文体鲜明的链接着健康生命的作文。尊重版权,绝对原创。真情实感,书写清楚。
阅读要求:要有个阅读计划。每天的阅读量,每月的阅读量心中要有个数。广泛阅读,读而有得,做好摘抄或剪贴。
工具书准备:现代汉语词典
古汉语词典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晋]
陈寿:一日无书,百事荒芜。
[英国]培根:“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与笔记使人精确;史鉴使人明智;诗歌使人巧慧;数学使人精细;博物使人沉沦;伦理之学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
[前苏联]高尔基:“我读书越多,书籍就使我和世界越接近,生活对我也变得越加光明和有意义。”
阅读是一种熏陶。我们所要读的文章都是经典之作。课本与读本相互配套,一课对一课,一个单元对应一个单元,我们应该读懂,读透。
不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否则,结果往往是“皮带没眼——记不住”。
[宋]苏轼《和董传留别》
腹有诗书气自华。
[唐]杜甫: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战国]孟子:尽心书则不如无书。
清代大儒戴震怀疑朱熹给《大学章句》作的注解,终成一代宗师。
[清]曹雪芹: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机文章。
[宋]陆游: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四、结束语
完成这样的任务,必须要有坚强的语文意志:
[清]王国维《人间词话》三境界说: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晏殊《蝶恋花》)——不畏艰难,目标高远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柳永《蝶恋花》)——坚定不移,孜孜以求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辛弃疾《青玉案》)——千锤百炼,终成正果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
高中三年的语文学习,显然需要我们师生一起努力,加强合作,共建美丽富饶又博大精深的语文世界。
五、作业
1、预习《沁园春长沙》,能熟读课文,掌握生字注音。
2、随笔参考话题:《写在教师节》
教后感:第一堂课下来,感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地调动起来,特别是很多学生意识到平时阅读的重要性,课一上完,便有学生咨询如何阅读的问题,我觉得达到了预期的目标,感觉很好。
语文教案 篇8
1、1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汉语拼音教学尽可能有趣味性,宜以活动和游戏为主。因此,我们应努力改变传统的拼音教学模式,改革教学方式,在新课标的指导下,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通过创设情景、编顺口溜、做游戏、合作拼读等形式,让孩子在自主实践中兴趣盎然地学习,努力创造出有利于学生主动合作,探究的氛围,使枯燥、单调的拼音课变得生动有趣,让学生始终保持学习的热情,在各种情境中快乐地学习拼音,享受拼音。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拼音卡片、画有四线格的小黑板、录音机、情境设计图。(教师)
2.拼音卡片。(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播放录音)请听录音:小朋友,你们刚刚结束幼儿园的生活,来到学校读书学习,成为一名光荣的小学生了,面对一个个不认识的字,你们别急,给它们戴上小帽子,你就认识了,这些小帽子就是汉语拼音,汉语拼音的作用可大了,它可以帮助我们识字、学习普通话、,还能帮助我们用电脑打字呢!
2.过渡:汉语拼音ɑ、o、e的作用这么大,所以我们一定要学好它。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汉语拼音的第一课。
设计意图:利用多媒体创设一个欢乐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祖国文字的热爱,利用智慧老人的话,引出汉语拼音并介绍汉语拼音的用途,激发学生学好汉语拼音的欲望。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课表
出示多媒体课件,学生观察思考:图上画了谁?他们正在干什么?
1.学习ɑ。
(1)看图:小女孩在干什么?(在进行发声练习。)我们也来试试。
(2)老师出示拼音卡片:ɑ,讲解并示范发音,学生模仿。
(3)师:在发ɑ时,嘴巴怎样?引导学生编顺口溜:张大嘴巴ɑ、ɑ、ɑ。
(4)学生练习用ɑ说一句话。
(5)观察小女孩图,看哪部分与ɑ的形状有关系?识记并书写ɑ。
2.出示课件,认识四线格,并指导书写a。
(1)介绍四线格,引导观察:小朋友们,老师画的这幅图,数数有几条线。(四条。)这就是四线三格,指出上格、中格、下格。我们的拼音字母都写在这个四线三格里。小朋友们观察一下ɑ在四线格的位置。
(2)老师讲解笔顺并范写:ɑ先写半圆再写一竖,留个小尾巴。学生书空。谁来学着老师说说并告诉大家怎么写。现在在书上第21页描红,看谁写得好。
3.学习o。
过渡:小女孩发出的声音引来了许多小动物,你们看谁来了?
(1)出示公鸡打鸣图:公鸡在干什么?谁来学一学?
师:公鸡发出的喔喔声,就是我们要学习的字母o的发音。
(2)出示卡片,学习o的发音。(教师讲解、示范发音;学生练习发音。)
(3)学生自编顺口溜:嘴巴圆圆ooo。
(4)学生用o练习说一句话。
(5)师:这个o像什么?你是怎样记住它的形的?(可以编顺口溜,可以形象记忆。)
(6)指导书写:小朋友们,o像一个圆,要写得均匀,教师范写,学生描红。
4.学习e。
过渡:听到公鸡的叫声,大白鹅也来了。
(1)课件出示大白鹅:
小朋友和它打个招呼,(大白鹅好!)大白鹅在水中的倒影,就是我们要学习的字母e。
(2)学习e的发音。(教师讲解、示范;学生模仿练习。)
(3)学习自编顺口溜帮助记忆:嘴巴扁扁eee。
(4)由图中大白鹅的倒影引出字形e,识记,书写。小朋友们再仔细观察一下这个e,像什么呢?(白鹅的倒影。)聪明的小朋友再找找它与我们学的o有什么不同。(e不是一个圆,它中间有一横,而且一横转弯的地方不封口。)
(5)指导书写:中间有一横,右边不封口,e只有一笔。教师范写,学生书空、描红。
设计意图:利用插图启发学生说出字母与图的哪一部分相似,学习发音,记忆每一个字母的形状,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学生学起来就不会感到枯燥、乏味。
三、趣味游戏,巩固新知
1.我会读。看板书练读。(巩固音)
2.摘果子。(巩固形)课件出示一棵大树,树上有大苹果,苹果上写有ɑ、o、e、b、m、d、n等字母,找到今天所学的字母,如果对了,水果就落地。
3.猜一猜。四人一组,一名同学做这几个字母的手势,另外的同学猜。还可以在同学的手心上写一写让同学闭上眼睛感受后再猜。
4.角色扮演(小女孩、大公鸡和大白鹅):一天清晨,大公鸡喔喔地叫了,发音o;小女孩听到了公鸡的叫声,马上起床,来到草坪上,开始发音练习,发音ɑ;你看她多勤奋啊,她动听的歌声引来了大白鹅,发音e。他们多开心啊!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己探究字母的发音、记住字形、编顺口溜、练习说话,游戏,在巩固字母的发音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枯燥的字符“活”起来,让学生的才华“露”出来,让机械的记忆“趣”起来。
四、归纳总结,布置作业
1.师:今天我们认识了三个新朋友ɑ、o、e,不仅知道了它们的名字,还记住了它们的样子。它们还特别爱美呢,喜欢戴上各种不同的帽子,下节课我们一起去认识一下戴帽子的它们吧。
2.请小朋友们把我们今天认识的三个新朋友回家读给爸爸妈妈听,并写给爸爸妈妈看。明天老师再问大家,看哪位小朋友记得又快又好,不仅会读还会写。
设计意图:在趣味谈话中,总结本课学习的内容,进行知识的整合。并引出下节课学习的内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第二课时
一、复习字母,导入新课
1.抽读卡片: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几个单韵母,谁还记得?(指名回答)多媒体课件出示。其他小朋友一定也记得,不信我们一起读读。(齐读)
2.抽读ɑ、o、e卡片。指名说是怎么记住它们的,说口诀。(圆圆脸蛋ɑɑɑ,一个圆圈ooo,白鹅倒影eee。)
3.看口形猜单韵母。
4.指名说发音口诀。(嘴巴张大ɑɑɑ,嘴巴圆圆ooo,嘴巴扁扁eee。)
5.教师说单韵母,学生摆口形,然后发音并从自己的卡片中找出字母。
设计意图:复习巩固上节课内容,唤醒孩子已有的知识储备。从而更好的进入本课的学习。
二、结合儿歌,学习四声
1.过渡:现在就让我们进入下一轮的“魔法”活动。
2.认识声调符号和四种声调名称。
(1)汉语拼音规定一个音节有4个音调。它们好像四个兄弟,名字各不相同,读音的高低升降情况也不相同。
(2)板书四个声调并讲述:这4个声调符号分别用来表示4种声调,标写在字母的上端。标“”的表示第一声,标“”的表示第二声,标“”的表示第三声,标“”的表示第四声。指着声调符号分别领说“第一声、第二声、第三声、第四声”。
(3)教师配合手势教学声调儿歌:一声平,二声扬,三声拐弯,四声降。
3.学习ɑ的四声。
(1)出示课件小白兔开车图讲述:“汽车平走āāā,汽车上坡ááá,汽车下坡又上坡ǎǎǎ,汽车下坡ààà。”
(2)教师边打手势边范读,让学生看清手势,听清四声的不同读音。
(3)按四声顺序请同学读,检查学生读音的'情况。指名读,互相读,开火车读。
(4)教师教儿歌:一声高高平又平,二声就像上山坡,三声下坡又上坡,四声就像下山坡。
(5)学生自由练读ɑ的四个声调。
(6)教师指生读ɑ的四个声调。重点练读ɑ的二声和三声。
(7)打乱四声顺序练习读,逐步达到能正确地直呼出带调韵母。
4.学习o的四声。
(1)师:o和ɑ一样也有四个声调。
(2)多媒体课件出示:ō、ó、ǒ、,教师提问:谁能像读ɑ的四声那样,试着读一读o的四声。学生练习。
(3)教师纠正学生发音,学生练习读o的四声。
(4)多媒体课件出示o的四个声调,打乱顺序读。
5.学习e的四声。
(1)出示课件:新朋友e也有四个兄弟,它们也想跟小朋友交朋友,你们欢迎吗?
(2)学生自主学习e的四声:ē、é、ě、è。
(3)小组合作学习,组内齐读,组长抽读。
(4)教师指学生读,学生评议,教师相机指导。
(5)联系日常生活,教师引导用带调的e组词:é飞蛾、额头;ě恶心;è饿了、凶恶。
(6)多媒体课件出示e的四个声调,打乱顺序读。
6.出示:āōē、áóé、ǎǒě、àè,教师范读一遍,学生练读五遍,分组读、齐读各一遍。说一说阿姨的ā是第几声,喔喔叫的wō是第几声,小鹅的é是第几声。(阿姨的ā是第一声,喔喔叫的wō也是第一声,小鹅的é是第二声。)
设计意图:结合小兔开车图学习ɑ、o、e的四个声调,再利用儿歌引导学生读准ɑ、o、e的四个声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拼音学习能力。
三、多种形式,反复练读
1.抽读ɑ、o、e的四声卡片。
2.听老师读不同声调的3个单韵母,说出是第几声。
3.给三个孩子分别起字母名字,一个叫ɑ,一个叫o,一个叫e,然后请他们上台介绍自己。还可以给这三个字母分别加上四个声调再起12个名字。
4.看屏幕开火车读。(屏幕显示:带调的ɑ、o、e共12个字母随机逐个闪烁,轮到的同学就读那个闪烁的带调单韵母。)
5.同桌互读。
(1)小朋友。请拿出我们制作的单韵母卡,同桌互相认读。
(2)请两对小朋友上讲台前试试互相认读。
6.二、三声对比读。á—ǎ、ó—ǒ、é—ě。
7.抄写ɑ、o、e,再依次加声调符号。在四线格的中格每行分组写4个ɑ、4个o、4个e。
设计意图:运用抽读、指读,同桌读、对比读等多种方式,反复练习ɑ、o、e的四个声调,使学生掌握了ɑ、o、e的四个声调的读法,为以后的拼音学习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四、归纳总结,布置作业
1.小结:我们认识了3个拼音朋友,单韵母ɑ、o、e,不仅掌握了它们的音形,能够正确书写,而且能读准四个声调,真棒!
2.回家做字母卡片,然后读给爸爸妈妈听。
设计意图:总结本课学习内容的同时,把课内知识延伸到课外,使学生对开学第一课的拼音知识掌握得更扎实,更牢固,提高学生学习的欲望。
教学反思
1.从图入手,引导学生观察图上画了谁,他们在做什么。学生回答小女孩在唱歌,小女孩发出的声音就是字母ɑ的音。张大嘴发ɑ要响亮。这样初入学的儿童易于接受,知识给得很自然,重点观察小女孩的头,以配合字母ɑ的字形记忆。
2.重视起始教学,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书写的指导,为学生写好字打下基础。
3.根据儿童年龄特点,采用了多种方式记忆字形。如顺口溜记忆,用动作表演记忆,使学习富于情趣,让学生愉快学习。
4.练习四声时将重点放在二声、三声。通过手势的帮助使四声发音更加准确。最重要的是根据儿童的遗忘规律,在准确的教学后坚持反复有序的练习及循序渐进的复习。
语文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训练用普通话正确朗读的能力学习圈点批注的读书方法。
2、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
3、体会中心与段落层次的关系。
4、通过学习课文引导学生观察父母的生活与情感,主动为父母分忧解难。
教学重点
1、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
2、体会中心与段落层次的关系。
教学难点
课文2、3两段对于表达中心的作用是本文的难点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导入新课,介绍相关文学常识。
2、检查预习情况,初步感知全文。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
〖课前准备〗在上课前,在大屏幕里放事先用FLASH做好的《父亲》这首歌,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师】(激发情感,创设氛围)在我的记忆中有这样几首歌词:“在我心中有一座山,险峰万里它最伟岸,爸爸,亲爱的爸爸,你就是我心中的山”;“父亲是儿那登天的梯,父亲是那拉车的牛,想儿是一封家书,千里写叮嘱,盼儿归,一袋闷烟,满天数星斗”。这些饱含深情的话语充满了对父亲的.爱戴之情,同时也是父亲最真的写照,
今天,我们就来学一篇文质兼美的纪实散文,其中也刻画了一位疼爱儿子的父亲,这篇散文就是朱自清的《背影》。〖板书课题〗
二、解题
1、《背影》是一篇著名的纪实性散文,也可以说是回忆性散文,本文写于1925年,至今已六七十年,一直被广大读者所传诵,多少年来也一直被选入教材,哺育了几代人。对于这样的名篇,我们应认真阅读、学习。
2、作者简介(看投影片)
朱自清,字佩弦,号秋实。江苏省扬州市人,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创作成就最大的是散文,细腻清丽、意境隽永、于朴素中见真情、洋溢着一股清新气息。
三、朗读训练
1、听录音朗读(选一段节奏舒缓情调感伤的音乐)
要求:将那些自己读不准的字标出记号;将自己不能理解的词语框出来
2、检查课前预习情况
给加点的字注音(出示课件)
奔(bēn)丧(sāng) 差(chāi)使(shi) 狼(láng)藉(jí) 簌(sù)簌(sù) 妥(tuǒ)贴(tiē) 踌(chóu)躇(chú) 迂(yū) 蹒(pán)跚(shān) 箸(zhù) 拭(shì) 琐(suǒ)屑(xiè) 晶(jīng)莹(yíng)
3、朗读
可以分为四个部分:1-3段、4-5段,6段,7段分别找不同的小组读。6段齐读。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学,圈点批注与整体阅读训练。
教学内容和步骤:
圈点批注与整体阅读训练
1、阅读全文,用规定符号进行圈点批注
【师】批注要点
1)、词语:不能理解的用横线,认为用得好的用框框
2)、关键语句(或写得好的语句)用波浪线
3)、有疑问的地方,用括号再加问号
4)、用双竖线和单竖线划分文章层次
(这一环节主要用于学习读书方法,形成不动笔不读书的习惯,既是对课文内容的进一步熟悉,又是个种发现式的学习过程,当然毕竟是初中的学生,不能做太高的要求,能够有所批注,不论对错都是可贵的)。
2、(稍停)找几位同学简要说说批注的地方并理由(找成绩好的同学,旨在给其它的同学做出示范,教师可在学生阅读时巡视,找那些批得较好的同学发言。教师可根据此收集反聩信息)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讨论讲解全文。
2、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
3、体会中心与段落层次的关系。
4、通过学习课文引导学生观察父母的生活与情感,主动为父母分忧解难。
语文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认识“聪”、“活”等11个生字,会写“以”、“后”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植树造林的道理。
认识11个生字,会字6个字;能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书写“以、更”。
小组合作探究
课文插图图片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小松鼠吗?你们知道松鼠是什么样的?谁愿意说一说?[板书:松鼠]你们对松鼠有些什么了解?[板书:松果]
齐读课题。
小松鼠和松果之间会发生什么事呢?我们今天来读一读这个故事吧!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在读书过程中,有什么困难?画出生字词,多读几遍。
3、小组交流生字词的情况,通读课文。
4、说说课文讲了小松鼠做了一件什么事?结果怎样?
三、学习生字词
1、出示以下生字词(带拼音):(指名读)
[ 聪明 活泼 忽然 眨 眼睛 如果 总有 以后 主意]
3、学生认读去掉拼音后的词语。(个别读,小组读,全班读)
4、学生交流认记生字的.方法。
四、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出示挂图)说说小松鼠在森林里干什么?
2、如果你是小松鼠,在这么美丽的森林里,看着绿油油的松树,吃着香甜的松果,你想说些什么?(指导读句子:每个松果都那么香,那么可口)
五、指导写字“以”、“后”、“更”
1、注意观察“以”:哪些笔画落在竖中线上?最后一笔是一点。
2、注意观察“后”的两个撇:“平撇”和“竖撇”(平撇要写平,竖撇要先竖后撇)
3、注意观察“更”的“竖撇”,要先“竖”后“撇”。
4、学生描红,教师范写“以、更”。
5、写字练习,展示作品,评议。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开火车读本课生字。
2、学生朗读第一自然段。
二、学习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1、小松鼠一边玩一边吃香甜的果子,忽然,小松鼠眨眨眼睛,想起来了,(出示投影)引读:如果光摘松果,不栽松树,总有一天,一棵松树也没有了!
(学习自由读句子)
讨论:读了这句话,大家知道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指导朗读这句话,注意读出担心、惊讶的语气。
大家想一想,没有了松树,没有了森林,到处是(读词)光秃秃的,小松鼠们吃什么呢?到哪儿去住呢?
3、自由朗读第三自然段,指导朗读。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1、小松鼠为了自己有吃的,有住的,想出好主意了。
(出示投影3)你们看小松鼠在干什么?
如果你是小松鼠,你还会怎么做?
2、齐读第四自然段。
四、学习第五、六自然段
1、到了春天,小松鼠种下的松果怎样了?
(出示投影4)小松鼠成功了吗?我们用欣喜的语气来读第五自然段!(师范读,生自由读。)将来这里会怎样?(齐读最后一句)
讨论:小松鼠在这松树林里生活得怎样?
五、写字指导“主”、“意”、“总”。
1、注意“主”在田字格中笔画的位置。 、
2、区别“意”与“总”心字底的不同。
3、学生练写,教师巡视。
4、写字展示,评议。
六、扩展活动
小松鼠和其他的小动物们在松树林里生活得怎么样?动手画一画未来的森林。
板书设计:
松鼠和松果
松鼠 ————吃————松果
(种)
长 松 树
教后记:
教学反思: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经典】语文教案11-10
语文树教案08-07
(经典)语文教案12-27
语文教案09-28
(精选)语文教案09-19
语文教案(经典)09-07
语文荷花教案06-21
语文教案09-26
语文《丰碑》教案11-19
语文教案[通用]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