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活动大班教案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科学活动大班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科学活动大班教案1
活动设计背景
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好奇的心理特点,为了激发幼儿对生活的兴趣,根据培养儿童生活能力需要引出了该活动的设计。
活动目标
1、辨识各种常用的小工具,知道各种工具的用途。
2、学习使用简单的修理工具。
3、锻炼动手能力和团结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辨识各种常用的小工具,学习使用简单的修理工具。
活动准备
常用小工具;能用这些工具进行修理的用品和废旧材料。
活动过程
一、 讨论导入
向幼儿出示坏的椅子等物品。讨论:这些东西都坏了,不能使用了,怎么办呢?用什么工具修一修呢?
二、教师示范与展示
1、教师结合幼儿的讨论,出示修理椅子的工具,介绍它们的.名称与使用方法。
2、教师修理椅子,请幼儿观察教师修理椅子时使用工具的方法。
3、向幼儿一一介绍常见的工具名称及基本用途、用法:剪子——用来剪绳子、线;钳子——用来拔钉子、拧铁丝;扳子——用来拧螺丝;锤子——用来钉钉子;螺丝刀——用来拧螺丝;锯条——用来锯木头等等。同时向幼儿介绍实用工具有哪些危险;提醒幼儿注意安全。
三、实践
让幼儿独立或选择合作伙伴,进行实践活动,教师提醒幼儿在操作活动中注意安全,对于有一定操作难度的物品,教师给予指导帮助。
四、活动小结
五、作业延伸
统计一下家里的工具都有哪些,在家长的帮助下进行使用。
科学活动大班教案2
活动目标:
1、愿意创造“工具”,解决简单的移动问题。
2、了解移动在生活中的应用。
材料准备:
玩具小汽车、双面胶、夹子、垫板、滑轮车、扭扭棒、塑料纽扣、游戏棒、卡纸、塑料环扣、吸铁石、塑料棒子、塑料圆环、报纸、视频《生活中的移动》
活动过程:
一、第一次游戏:移动小汽车
1、关键提问:什么是移动?
小结:物体从原来的位置改换到另一个位置,就是移动。
2、游戏介绍:用桌面上的材料帮助小汽车从原来的位置移动到另一边的位置。
3、操作交流:你用了什么好办法把小汽车移动了?
4、小结:相同的办法,却使用了不同的材料帮助小汽车移动。
相同的材料,想出了不同的办法使小汽车移动。
几种材料可以组合在一起变成让小汽车移动的工具。
二、第二次游戏:移动小汽车
1、游戏介绍:用一张报纸帮助小汽车从原来的位置移动到另一边的'位置。
2、操作交流:你的作品是什么?像什么?
3、小结:小小的游戏,你们却有大大的发明。在生活中还会有更大的用处。
三、活动延伸:欣赏视频《生活中的移动》
科学活动大班教案3
活动目标:
1、通过分类活动让幼儿感受到磁铁能吸引铁之类的物体。
2、让幼儿感悟到磁铁不同磁极的相斥作用。
活动准备:
大小不一的磁铁若干,幼儿钓鱼玩具,可以吸住和不可吸住的材料包若干。
活动过程:
一、认识吸铁石。
1.出示不同形状的吸铁石,请幼儿识别——它是吸铁石吗?(是或不是)
2.提问,让幼儿根据已有经验,说一说自己知道的吸铁石的作用。(上课时黑板上要用,妈妈包包上的暗扣等)
3.主要问题:吸铁石能吸住什么?
二、实验操作,体验吸铁石的神奇魅力。
1.出示各种可吸住和不可吸住的物体,请幼儿猜一猜它们跟吸铁石相遇会产生什么情况?
2.让幼儿自主验证刚才自己的.结论,两人一包材料。
3.让幼儿通过实验,将手上除磁铁外的材料分成两队,并请一名幼儿给大家演示自己的实验过程,老师和幼儿帮他集体验证。
4.引导幼儿正确区分可以吸住的材料和不可吸住的材料。
5.总结幼儿的操作结果,帮助幼儿了解吸铁石的相关知识及它的学名——磁铁。
三、玩具里的磁铁。
1.出示幼儿常见的“钓鱼”玩具,吸引幼儿兴趣。
2.与幼儿一同分析该玩具中磁铁的位置及作用。
四、同极相斥,异极相吸。
1.出示两块有n、s标志的磁铁,演示“同极相斥,异极相吸”。
2.利用小型的两极磁铁制作磁性小火车,让幼儿体验同极相遇和异极相遇的变化。
3.让幼儿实验,根据同极和异极的原理制作磁性小火车。
4.请幼儿说一说,自己知道了磁铁的哪些新本领。
五、活动延伸
1.通过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原理,利用圆环形磁铁和长棍,制作弹簧磁铁。
2.找一找社区中可以吸住和不可吸住的物体,下次和小朋友分享,比一比谁找到的多。
科学活动大班教案4
教学目标:
1、了解物体膨胀的条件。
2、发现、比较事情之间的联系。
教学准备:
1、干木耳、茶叶每组1盘,杯子每两人1个。
2、用水浸泡过的黄豆、木耳若干。
3、电磁炉、电沙锅、微波炉各1个。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引发探究。
你知道膨化食品是怎么做出来的吗?
二、发现膨胀现象。
1、出示用水浸泡的黄豆、木耳,引导幼儿进行观察,发现没浸泡过的黄豆、木耳与它们的区别。
2、观察后请哟额说出它们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3、问幼儿:你还知道哪些食品会变化?
4、做一做:请幼儿用杯子盛一些茶叶,倒入一些温水,发现茶叶遇水后的膨胀现象。
5、教师制作"爆米花",幼儿观察玉米的变化过程。
三、生活中的'膨胀。
启发幼儿根据已有经验,说一说利用膨胀能解决生活中的哪些问题。
四、膨化食品真好吃。
幼儿品尝膨化食品,并说一说吃的感觉是怎样的。
五、看画册《有趣的膨胀》
1、让幼儿发现物体膨胀的现象与生活的关系。
2、提问:你知道图上的这些食物是怎样变化的吗?
科学活动大班教案5
活动目标:
1、对糖的制作过程感兴趣,初步了解糖的制作原料。
2、通过讨论、交流和分享等活动,知道糖的不同种类及其在生活中的广泛用途。
3、活动中,能用清楚、完整的语言向同伴介绍自己收集的糖的各种经验。
活动准备:
幼儿收集各种糖,布置"各种各样的糖"的展览。
活动过程:
一、参观展览:各种各样的糖。知道 糖的不同种类。
1、参观糖的展览。
教师:小朋友都收集了各种各样的糖,现在请大家去参观一下,看看有些什么糖。
2、交流活动:我看到的糖。
教师:清小朋友说说,你看到了什么糖?它是什么样的?
3、教师小结:糖有很多种类,有的糖是白色的,有的糖是彩色的;有的糖细细的,碎碎的;有的糖是方的,有的是小圆糖;有的是动物形状的糖等。
二、讨论:糖有什么用。了解糖在生活中的不同用途。
1、讨论糖的用途。
教师:生活中为什么有这么多糖,它们都有什么作用呢?
2、小结糖的用途。制作糖水或甜品,烧菜,酿酒,腌菜,休闲娱乐等。
3、根据糖的用途进行分类。
教师:这里有这么多种糖,你们能根据它们的用途帮它们分分类吗?
三、分享好吃的糖,感受糖的不同口味。
1、讨论糖的味道。
教师:你吃过什么糖?它是什么味道的?
2、品尝活动。
教师:小朋友随意品尝两种糖,比一比它们的.味道一样吗?
3、集体交流。
教师:你吃的是什么糖?它是什么味道的?
4、教师小结:小朋友发现糖的味道并不一样,有的甜,有的酸,有的是薄荷味,有的是巧克力味…有的是硬糖,有的是软糖,有的是酥糖,还有的糖吃在嘴里有麻麻的感觉…
四、了解糖的制作原料及蔗糖的种类。
1、讨论糖的制作原料。
教师:你知道糖是用什么制作出来的吗?
2、了解糖的制作原料。
教师:我们一起来看看书上是怎么说的?
3、了解蔗糖的种类。引导幼儿自己看图,了解图意。
活动延伸:
要求家长带幼儿去超市买糖果,使幼儿了解买糖的过程,并学习自己买糖,积累社会生活经验。
科学活动大班教案6
[设计思路]
大自然是一本无字的书,丰富多彩的自然物,千变万化的科学现象,是幼儿学习的最好内容。光随处可见,幼儿随时可以找影子,因此设计本活动,意在达到两个目的:引导幼儿认识光和影子的关系,培养他们对科学现象的兴趣;让幼儿充分感受大自然带给自己的快乐,促进探索精神的发展。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发现学习,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
2.通过各种探索影子的活动,使幼儿发现光和影子的关系。
[活动准备]
准备电灯、手电筒、幻灯机、投影仪等。活动在晴天的户外场地上进行。
[活动过程]
1、在户外找影子:如树影、房影、人影等。让幼儿在阳光下和阴暗处分别跑一跑,看看自己的影子,对比了解阳光下有影子,阴暗处则没影子。说说怎样才能产生影子。
2、想一想,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发现过影子?(在灯光、火光、月光、手电光照射下有影子);请幼儿分别在灯光、火光、手电光照射下观察影子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3、画影子:早晨中午、下午站在同一地点,两人一组互相帮忙,把地上的影子画下来。比一比,自己与他人的影子是否相同?在三个不同时期,自己的三个影子有什么变化?想一想影子为什么会变?
4、教师和幼儿一块玩踩影子游戏,使幼儿明白影子可以随着物体的移动而移动。
5、出示幻灯机、投影仪,教师和幼儿一块表演手影游戏,让幼儿观察影子随着手形的.变化而变化。
6、议一议:人利用光与影子的关系制造出什么产品?(幻灯机、电影机、摄像机等)
7、我们利用影子可以进行哪些活动?(夏天乘凉、踩影子游戏、进行手影和皮影活动)
8、通过活动形成对影子的科学认识,培养幼儿不怕黑夜的勇敢精神,并喜欢影子的活动。
[活动延伸]
在科学活动区内继续投放手电筒、投影仪等,引导幼儿继续观察光和影子的关系。
户外活动时带领幼儿观察自己的影子,玩踩影子的游戏。
[效果评析]
为了让幼儿认识光和影子的关系,我们为幼儿提供了充分的活动材料,而且在活动的过程中,不进行直接的指导,而是让幼儿通过观察,亲身实践去发现问题,找出其中关系。
另外,在活动中我们并不过分关注幼儿掌握过多的知识,而是注重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兴趣以及探索精神的培养。
科学活动大班教案7
活动目标:
1、感知并了解泥鳅的主要特征,体验抓泥鳅的乐趣。
2、在探究活动中发现粗糙材料易抓泥鳅的现象,激发幼儿探索身边科学现象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幼儿已初步了解有关鱼类的知识。
2、泥鳅、脸盆、棉手套和塑料手套等。
3、相关的录象
活动过程:
一、观察感受泥鳅,了解泥鳅的外形特征。
1、看一看、摸一摸、玩一玩,泥鳅是怎么样的?
2、幼儿观察后自由讲述自己的发现。
3、再次玩一玩、抓一抓,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4、互相交流自己的发现。
5、看相关的录象,梳理有关泥鳅的知识。
二、尝试体验、比较发现粗糙材料易抓泥鳅的现象。
1、平时看过大人是怎么抓泥鳅的?
2、出示材料,交代要求:每一样都去试一试、抓一抓,看看有什么有趣的事?
3、幼儿尝试、比较、发现不同。
4、讨论:棉手套和塑料手套抓泥鳅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这样?
5、师生小结
三、延伸活动
活动反思:
通过精心地准备材料,设计教案,到活动的实施,我都认真地对待,活动中孩子们非常地投入,效果较好。通过这一活动,我也悟出了以下几点:
1、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幼儿的生活,要顺应幼儿的兴趣。其实,一开始,我设计的活动是科常类的'《认识泥鳅》。而捉泥鳅这一活动是从我试上后才生成的。试上时,我按原来的设计按部就班地进行,由于天热,泥鳅显得特别的调皮好动,不停地在托盘里游来游去,最后竟从托盘里跳了出来,这下我可傻眼了,因为我自己害怕泥鳅,不敢捉泥鳅。在我的影响下,几个女孩子也尖叫起来,可大部分孩子都显得特别兴奋,纷纷冲过去捉泥鳅,特别眼看就要捉住了,可泥鳅一滑又逃走的时候,孩子们更是激动,看得我都忍不住想去试一试。看着孩子们的表现,我也有了新的想法,活动也从科常类的认识泥鳅改为科探类的捉泥鳅。
活动中,孩子们的表现也如我所料,活动场面可以用热火朝天来形容,孩子们个个兴趣浓厚,积极主动。
2、教师要以积极的情绪感染孩子。一开始我也害怕泥鳅,可活动开始时,有教师捉泥鳅这一环节,为了克服自己对泥鳅的恐惧,我事先买了泥鳅在家里练习,先是戴了手套捉,适应一点后再把手套拿掉,到上课前,我已不再害怕,同时觉得泥鳅还蛮可爱的。我想也正是我这种情绪感染了孩子,活动中每个孩子都大胆探索,没有一个孩子因为惧怕泥鳅而不参加活动。
活动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虽然活动中孩子们能与材料充分地互动,但教师缺乏向孩子传递爱护小动物的思想,因此活动时,孩子们的表现显得有点残忍,用食品夹夹泥鳅时,有的泥鳅就被夹得出血了,但孩子们还是不放过。当时我也看见抹布上的血,虽然当时我及时鼓励孩子捉泥鳅时要注意保护泥鳅,玩的时候不要让泥鳅受伤了,孩子们后面也注意到了这个问题,但现在想想,如果我在活动前就要求孩子们要注意保护动物,不要让泥鳅受伤了,那孩子们肯定会注意,不至于把泥鳅夹出血来还不放过,那活动就更完美了。这是我在活动前考虑不周,以后要吸取教训,活动前要考虑周到一点。
科学活动大班教案8
活动目标:
1、尝试用不同的材质手套捉泥鳅,感知粗糙材料能防滑的现象。
2、敢于亲近泥鳅,体验捉泥鳅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大地毯、泥鳅、盆、毛巾;塑胶手套、毛线手套;图文字卡(粗糙、光滑)
2、童谣歌曲《捉泥鳅》、PPT
活动过程:
一、看看说说——大胆表达对泥鳅特性的了解
T:(出示PPT)春天来了,冬眠的小动物们都醒来了。最近在我们的自然角多了一个朋友,看看是谁?
提问:你了解泥鳅吗?你知道关于它的秘密吗?
小结:泥鳅是一种鱼,它身体细细长长的,身上有着一层滑溜溜的保护层——黏液。
二、捉泥鳅——在操作、比赛中发现捉泥鳅的方便与材料的关系
(一)第一次空手捉泥鳅
T:你们说泥鳅的黏液可以保护它不被抓住,真的吗?那你们想不想试试捉一捉泥鳅?(提醒幼儿卷起袖子)
1、请个别幼儿尝试捉泥鳅,问:你捉起来觉得怎么样?
2、请全体幼儿一起试试捉泥鳅,体验泥鳅的光滑,不易捉住。
(二)第二次戴手套捉泥鳅:
T:泥鳅浑身都是光滑的,要抓住还真费劲!所以,今天我给你们带来两样秘密武器——两种手套,试一试,看看能不能来帮你们更容易捉泥鳅。
1、幼儿戴手套捉,要求:戴一只,用戴手套的手去抓。两种手套都试一试,比比哪一种手套更容易捉。
2、交流讨论:戴哪种手套容易捉?为什么?(丰富词:粗糙、光滑)
小结:用光滑的手套很难捉住光滑的泥鳅,而用粗糙的手套更容易捉住光滑的`泥鳅,原来粗糙的东西能——防滑。
(三)第三次捉泥鳅比赛
T:大家都觉得粗糙的绿手套捉泥鳅方便,那我们来一次捉泥鳅比赛,看看它是不是真的像你们刚才试的那样有防滑本领!
听清比赛要求:3人一组合作,2人抓,1人数。看哪队合作得好!给你们30秒时间,听到“叮”时间到,停止捉泥鳅。比比哪一队捉得多,数得最清楚。
2、交流:说说你们队一共捉到了多少泥鳅?为什么捉得多?
小结:看来除了有合适的防滑手套,还得有好的技巧和好的合作才能有更大的成功。
三、生活中的防滑——初步了解生活中的防滑措施和防滑用品
T:今天捉泥鳅让我们发现了粗糙的手套更容易捉泥鳅,所以,粗糙的材料能防滑。其实生活中还有许多需要防滑的地方,看看——
1、(PPT照片出示)雨天,我们的大厅很湿滑,怎么办?
结冰的地面很容易让人摔倒,怎么防滑?
2、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要防滑?有哪些东西能防滑呢?
(PPT出现鞋子、浴室防滑垫)
延伸:在生活中还有很多需要防滑的地方和防滑的好办法,我们回去后再去找一找,记录下来好不好?
科学活动大班教案9
在日常生活中,孩子们对身边的=事物非常感兴趣,经常问“为什么”。在种植区和自然角里,孩子们经常发现植物不浇水,叶子就会发蔫,而浇水后,植物的叶子就会慢慢地舒展、水灵。为什么往土里浇水,植物的叶子就能吸收水分呢?这就是生活中常见的毛细现象。我设计了本活动,抓住了幼儿这一兴趣点,意在通过游戏活动和观察活动,激发他们的探索兴趣,使幼儿感知到身边随处可见的毛细现象,由此培养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并在活动中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活动,使幼儿直观地感知到生活中的毛细现象。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活动准备:
1.毛巾、海绵、布等吸水材料及塑料盆(大小不同)若干。
2.红、黄、蓝、绿颜色水及红墨水、大白菜叶、细管(医用采血管)若干、饼干、粉笔毛线等若干。
3.饮料瓶和白色皱纹纸做成的纸树,塑料小碗若干。
4.图片(画有植物靠根须吸水)。
活动过程:
一.设置游戏环境,提供材料,让幼儿在游戏中发现这些材料都能吸水。
1.玩一玩:引导幼儿用教师提供的材料帮水搬家。
教师提出问题:“怎样让小盆里的水住到宽敞的大盆里”,引出游戏,并交待规则:不用倒的办法,用筐里的东西来帮水搬家。
2.说一说:“你是用什么办法帮水搬家的?”
鼓励幼儿说出自己是怎么做的。
小结:这些东西都能帮水搬家,它们都能吸水。
3.想一想:“还有哪些东西能吸水?”(棉花、纸、植物等。)
二.
教师设疑,激发幼儿探究的欲望。
1.“细管能吸水吗?”请幼儿试一试,用细管去吸颜色水,当细管一接触到水时,就能吸上水。
2.白菜、粉笔毛线、饼干、布条能吸水吗?鼓励幼儿试一试。
3.幼儿交流。
4.鼓励幼儿找一找白菜里的小细管,掰开菜梆,能看到非常清楚的红了的小细管。
5.小结:这些放进水里以后,能吸上水的东西里都有“小细管”有的“小细管”很小很细,不容易看见。有了这些“小细管”,毛巾、海绵才能吸水。
三.想一想、玩一玩。
1.教师设疑:怎样把纸树变成彩色的树?教师应肯定幼儿的想法,引导幼儿想一想:“能不能让纸里的小细管来帮忙吸颜色水呢?”
2.幼儿自己操作,将纸树变成彩树。
四.看一看。
请幼儿随意观察环境中的图片,以及吸了红墨水的萝卜、生菜、花菜、莴笋等蔬菜上的,弯弯曲曲的像红线似的“小细管”,了解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毛细现象。鼓励幼儿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做萝卜吸红墨水的小实验,一起观察萝卜上的“小细管”。
附:
知识背景:
毛细管:指内径很小的'管子,通常把物体的细微缝隙也认为是毛细管,如纱布、毛巾、吸水纸纤维间的缝隙。
毛细现象:酒精灯里的酒精由棉纱灯带吸上来供点燃;桌上茶杯打翻了,放上一块抹布,水很快就被吸干,这些都是生活中常见的毛细现象。而植物通过根系吸收水分,再通过许多极细的管道向上输送水分到叶和花朵中,这也是毛细现象,土壤深处的水分则靠土壤的毛细作用升到土壤表面,使泥土表面保持湿润的。
把直径很细的管子插到液体里,当液体的内聚力大于附着力时,管内液面下降,表面凸起;当液体的内聚力小于附着力时,管内液面上升,表面凹下。
科学活动大班教案10
活动目标:
1、认识常见昆虫的名称和特征。
2、感受昆虫世界的奥妙。
3、培养观察,比较昆虫的能力。
4、主动参与活动,体验活动的快乐及成功的喜悦。
5、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活动准备:
1、利用各种工具捕捉过昆虫,参观过昆虫馆。
2、多媒体制作——昆虫小博士、昆虫小侦探图片数张或昆虫录像。
活动重难点:
根据昆虫的关键特征,学会辨别昆虫和非昆虫。
观察发现昆虫的共同外形特征,初步形成昆虫概念。
活动过程:
一、唤起回忆。
参观了昆虫馆,介绍看到的昆虫名称。
二、学当昆虫小博士
1、挑战一:看阴影猜猜我是谁?
2、挑战二:躲起来猜猜我是谁?(出示昆虫局部明显特征)
交流:天牛的触角是它们年龄的表示,螳螂的前腿就像带刺的刀。瓢虫家族的害益之分,如:七星瓢虫是益虫,二十八星瓢虫是害虫等。
3、挑战三:看看谁的眼睛最厉害?
快速看图片,合上图片回忆有哪些昆虫?
哪些昆虫躲在里面?
再次打开图片,看一看又多了哪种昆虫?
4、挑战四:猜一猜什么昆虫会和它们在一起?
出示花、雷鸣记号、灯泡,猜出蜜蜂、蝴蝶、萤火虫等昆虫。
三、建造昆虫馆
1、昆虫是个大家族,虽然它们有不同的名称,可是家族成员都有很多相同的地方,找一找,它们有哪些相同的地方。
2、从以上昆虫中归纳发现昆虫家族共同的特征,并一一贴在展示板上。
3、今天昆虫馆里来了许多虫子,有一些不是昆虫也混在里面,请小博士把它们找出来。
(教师将蜘蛛、青蛙、天牛、蜜蜂、蛇、螃蟹、独角仙、蜗牛等都放进原来出示的昆虫中,请幼儿分别把不是昆虫的虫子找出来。)
4、共同对照检查对错,说出理由,并向不是昆虫的朋友告别:“对不起,你不能住在昆虫馆。”
(例如:蜘蛛八条腿、蜗牛没有腿都不是昆虫,蜜蜂符合昆虫的特征要求,是昆虫。)
5、虫馆开馆。播放录像,感受昆虫世界的奥妙。
活动反思:
昆虫是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幼儿在生活中有着很深的探索欲望。活动中,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幼儿的认识能力,同时也提升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幼儿的参与性也比较高,能积极地表达自己对于昆虫的认识,而且在活动中,教师与幼儿的交流以幼儿为主,顺应幼儿的发现与认识。让活动变得更加生动。
不足之处:
活动中鼓励性的语言少了点。
科学活动大班教案11
教学目标:
1、了解电话、对讲机等通讯工具的使用方法。
2、知道现代化通讯工具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准备:
1、各种电话、对讲机模型若干。
2、事先在生活中对电话等有一定了解。
3、《科学》下P.16~17。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幼儿讨论。
1、小明的'爸爸外地出差,小明很想他,用什么方法可以很快的联系上爸爸呢?
2、你使用过什么电话?各有什么特点?
3、请幼儿根据原有经验讨论并回答。
二、结合实物,认识移动通讯工具。
1、教师小结幼儿的发言,进一步讲述电话的用处和功能。
2、介绍近距离童话时使用的另一种通讯工具:对讲机。
3、说一说:移动电话与固定电话相比,什么地方相同?什么地方不同?你更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三、探究与发现。
1、请幼儿认识一下手机上的按键,了解特殊按键的功能及其使用的方法。
2、试一试,手机怎样通话,它都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
3、我们什么时候要使用电话?
四、观看画册《电话的发展》
1、幼儿在观察中了解电话的发展是怎样的。
2、知道几种应急电话号码。
五、打电话玩游戏"打电话"
科学活动大班教案12
【活动目标】
1、知道有些植物是可以移栽的。
2、初步学习使用小铲子,正确的把菜移栽到土里。
3、有乐于观察青菜生长及管理菜地的积极性。
4、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已初步具有种蚕豆、洋花萝卜等经验。
2、在蛋糕盒或泡沫塑料盒中观察老石撒播青菜籽,并观察、管理菜秧生长的过程。
3、将小园地土翻松,幼儿参加拾小砖头、捡草等活动。
4、长大的青菜一颗(有根的、壮实的),有根菜秧每人1—2棵,小铲子人手一把(最好分组进行),装水的.桶、小水舀若干(废旧小茶杯也行)。
【活动过程】
1、观察比较小菜秧和大青菜。
提问:看看这两棵青菜有什么不同?
怎样让这些小菜秧都能长得大大的?(引导幼儿知道每一棵青菜都需要有一个大一些的地方既空间)。
2、到小园学习移栽青菜。
(1)带幼儿到小园地边。先看教师用铲子把小园地划分成行距、棵距相等的距离(挖一个小洞做标记)。
(2)看老师移栽青菜。
先用小铲在标记处挖一个洞(把挖出的土堆在洞边,看看青菜秧的根有多长,洞就挖多深)。用左手那住菜秧梗部,直直的把根放进洞中,手扶直菜秧。
用小铲把土轻轻的填到洞中(注意菜秧根的四周都要填进土),再用手轻轻的把土压实。
(3)幼儿学习移栽青菜。
注意坑的深度,提醒幼儿左手拿菜秧时不要太紧或太松。
3、给移栽的菜秧浇一点水。
注意提醒幼儿把水轻轻的浇在菜的根部。
小百科:青菜是十字花科,芸苔属一年或二年生草本植物。
科学活动大班教案13
活动目标:
1、通过讨论、看图示的方式,学习制作风车的方法。
2、遇到困难能主动寻求解决方法,感受制作活动的快乐。
3、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4、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制作风车的步骤图5幅。
2、各色正方形纸(数量多于幼儿人数)、吸管、透明胶、剪刀、大头针等。
活动过程:
一、出示风车,引发幼儿制作的兴趣。
1、师:今天老师带来了很好玩的玩具,你们看看是什么呢?(出示风车)
2、师:你们想玩吗?你们自己也来做一个好吗?
(评析:孩子的世界是多姿多彩的,表达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给他们自由的空间,让他们在相互交流中,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互相启发。)
二、引导幼儿一起讨论制作风车所需材料及制作方法。
1、师:做风车我们需要哪些材料呢?需要哪些工具呢?怎样用这些材料呢?(引导幼儿自己思考并提出意见。)
2、师:怎样制作风车呢?老师今天带来了做风车的步骤图,你们要按顺序一步一步地看,就能学会做风车的。
3、引导幼儿观察步骤图:
师:一共有几步?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里面要用到哪些材料和工具?
重点让幼儿掌握两个注意点:
剪刀剪折痕时不要全剪开。
第4步中的四个角要按图中箭头的方向分别折向纸的中心点,
并加以固定,防止散开。
(评析:步骤图的出示,可以帮助幼儿明确探索的方向,调动了幼儿探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丰富了幼儿的知识经验,在这一环节中幼儿的兴趣与活动的预设自然的相融合了起来,从而引发了幼儿新的探索行为。)
三、幼儿自由探索制作风车。
1、师:老师准备了你们想要的材料,请你们看着步骤图做一个风车吧。如果你们在做的过程中碰到了困难,你会怎么做呢?
2、幼儿自由操作,制作风车。
3、教师鼓励幼儿遇到困难看图示或向同伴、老师寻求帮助,并注意观察幼儿不同的制作方法和解决问题的策略。
(评析:在操作活动中,有二门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充分享有自主性,而教师作为孩子的引导者、支持者、合作者,给予了孩子更多的探索时间和相应的材料,引导幼儿自己去探索,进而使幼儿的潜能充分开发和释放。)
四、师幼一起玩风车。
1、引导幼儿通过相互对比发现风车制作的问题:为什么我的风车不转?为什么我的风车比他的转得慢?
2、师:你在玩风车时发现了什么问题?为什么会这样?(引导幼儿就制作风车的材料、方法提出自己的想法。)
(评析:问题是幼儿学习的开端,也是教师了解孩子的窗口,幼儿在活动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学习发展的过程,是他们积极思维、发展个性、培养良好学习态度和方法的过程。)
活动反思:
这一次,我也被感染了,拿着小风车和孩子们一起玩。孩子们脸上的笑容和对知识无穷的探究深深地我。那一打动了个个新的为什么从他们小小的脑袋中奇异地冒出来,让人惊叹他们的思维原来如此的奇特。
美国华盛顿图书馆墙上挂有这么一条标语;“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做了就理解了。”这颇有哲理的标语说明了光听不行,过后就会忘记。光看还不行,虽比听效果好,能记住了,但能理解吗?若亲自做了,其中道理就明白了,运用起来就得心应手了。由此看来,探究在学习中的重要性。探究性学习是一种积极。能动的学习过程,它注重让幼儿亲身经历科学探究过程,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从而达到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增强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目的。并且总结出探究在科学教学中的运用:
一、注重实践性,在实践中探究
好动。爱玩是小朋友的天性。在活动中探究学习,培养幼儿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将学习中的智力活动和操作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在玩中探究知识。克服传统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的倾向。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孩子。
二、培养合作精神,在合作中探究
课堂教学中是否体现幼儿学习的合作性,是新课标下凸显幼儿主体地位的关键一环,本课在制作过程和讨论过程中都放手让幼儿进行小组合作。在玩中发现问题,互相探究,共同解决问题,从小培养幼儿的合作习惯和合作精神。
三、加强开放,促进探究
课堂开放性,是教学改革的主要标志,更新教育理念。根据教材的需要。选择开放的教学形式,提供广阔的空间,让幼儿进行活动实践,放手让幼儿展开思维的翅膀去猜想。去操作,去讨论,去验证结论。有不少教育专家都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幼儿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开放式的课堂,要确保幼儿思考问题。提出问题。发表意见的时间和空间,使幼儿敢于质疑,敢于提出挑战性的问题,在问题的讨论中促进信息的探究,以获取知识和技能。
科学活动大班教案14
活动目标:
1.按要求接管子,发现管道的多种连接方法,知道节约使用材料。
2.能与同伴共同合作,体验成功的快乐。
3.积极参与讨论,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课前经验准备:有接管子的经验:用接头连接过管子
2.试验材料:
各种长短不同的管子,直、弯接头,地上贴有接管子的框架标记。
活动过程:
1.自由接管子,回忆已有接管子的经验。
讨论:牢固连接管子及改变管子方向的方法。
2.实验操作:按要求在两点间连接管子。
(1)第一次在两点间连接管子
观察操作材料,了解连接要求:幼儿两人一组将分离的两个水管连接起来。
幼儿两人合作连接管子
集体检查管子的连接情况。
幼儿交流介绍,发现管子的多种连接方法。
(2)第二次在两点间连接管子
了解连接要求:节约使用材料,用尽可能少的材料两人一组合作将分离的两个水管连接起来。
幼儿两人合作连接管子
集体检查各组的连接情况。
3.统计使用管子的数量,知道要节约使用材料。
(1)讨论统计的'方法
统计方法:从同一起点开始,将使用的管子连接成直线,并在结尾处做上标记,通过比较长短,发现使用管子的多少。
(2)各组幼儿统计本组使用的管子数量,与同伴进行比较。
(3)小结:将两个分离的管子连接起来有多种连接方法,最节约材料的方法是最好的方法。
科学活动大班教案15
设计背景
活动背景:以散文诗 < 春天 > 为背景
春天到来的时候 ,春风吹绿了小草和树上的嫩芽,吹开了鲜花,吹醒了野许多冬眠的动物,青蛙开始 “ 呱 呱 叫,像是在说 “ 春天来了”,燕子随着春风从南方飞回来了,它们用草和树枝搭成崭新的窝,成了我们的新邻居,春天到来的时候,我们再也不用穿那么厚重的棉衣,我们可以轻快地和春天赛跑了。
活动目标
1 、认识春天的`特征。
2 、热爱春天。
3 、理解”春天” 内容,学习”吹绿” 、“吹开” 等词语。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春天的植物、动物特点 。
教学难点: 学习春天的特点后,对春天的仿编 。
活动准备
准备春天的一幅画 (略)
活动过程
1、通过提问引出散文的名字 , 出示图片,教师提问,图上是什么季节 .
2、 和幼儿一起读散文一遍,教师提问,春天到来的时候发生发什么变化?为什么说吹绿了小草和树上的嫩芽 , 吹开了鲜花……幼儿如果回答不全 ,引导幼儿认识到,因为小草和树上的嫩芽是绿色的,所以散文里说 : “吹绿了小草和树上的嫩芽”,启发幼儿思考:春天里还有什么是绿色的?
3 、游戏 : “ 表演春天 ”。让幼儿扮演散文里的 “ 青 蛙 ” 、” 燕子” 、” 小朋友 ”
4 、活动延伸: 提醒幼儿在放学的路上观察树木和小草有什么变化,加深幼儿对春天特征的理解。
到来的时候,我们再也不用穿那么厚重的棉衣。小编收集整理的大班科学活动春天教案,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设计背景
活动背景:以散文诗 < 春天 > 为背景
春天到来的时候 ,春风吹绿了小草和树上的嫩芽,吹开了鲜花,吹醒了野许多冬眠的动物,青蛙开始 “ 呱 呱 叫,像是在说 “ 春天来了”,燕子随着春风从南方飞回来了,它们用草和树枝搭成崭新的窝,成了我们的新邻居,春天到来的时候,我们再也不用穿那么厚重的棉衣,我们可以轻快地和春天赛跑了。
教学反思
1 、幼儿对春天的特征只能说到简单几点,对不明显特征掌握不够,创编、仿编有困难,活动结束后 ,在散步和春游时有意识引导幼儿观察春天特点 . 加深幼儿对春天特征的理解。
2 、这一堂课由于课前准备充分,既有幼儿喜欢的散文诗,又有春天的图画,所以生动形象 , 收到了良好效果,实现了活动目标。
1 、幼儿对春天的特征只能说到简单几点,对不明显特征掌握不够,创编、仿编有困难,活动结束后 ,在散步和春游时有意识引导幼儿观察春天特点 . 加深幼儿对春天特征的理解。
2 、这一堂课由于课前准备充分,既有幼儿喜欢的散文诗,又有春天的图画,所以生动形象 , 收到了良好效果,实现了活动目标。
【科学活动大班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10-05
大班科学活动有趣的影子教案11-21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10-03
科学活动教案03-14
大班科学活动好玩的传声筒教案12-10
大班科学教案07-14
大班科学教案07-27
大班科学活动教学设计08-03
大班活动教案10-27
大班科学种子的旅行教案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