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历史教学计划

时间:2022-11-24 19:11:27 教学计划 我要投稿

初一历史教学计划范文汇总7篇

  时间流逝得如此之快,成绩已属于过去,新一轮的工作即将来临,请一起努力,写一份计划吧。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计划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初一历史教学计划7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初一历史教学计划范文汇总7篇

初一历史教学计划 篇1

  一、本学期七年级历史与社会课的总目标是:

  本学期历史与社会课程是在掌握必要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体验对历史、社会现实问题进行综合探究的过程和方法,正确面对人生和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各种问题,逐步树立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初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价值观,理解人们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丰富内涵,学会恰当地展示自己,关爱他人与人合作。帮助学生提高道德素质,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树立法律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

  二、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

  1、文书资源:图书,教材,报纸,杂志,照片,地图。

  2、音像教材:电影电视节目录像,VCD,磁带,各类教材软件。

  3、实物资源:图书馆,阅览室,实验室,视听教室,对媒体设备,

  博物馆,纪念馆,文化馆等。

  4、人力资源:学生,求职人员,教师,邻居等社会人士。

  三、学生分析:

  初一年级是学生生活的一个新的转折点,学生从此跨入初中,跨入一个新的学习阶段。为了珍惜新的起点,为了更好地成长,要认识新环境,提高自己的各方面适应能力,因此,在教学中药充分利用学生对事物新奇的特点,促使他对本学科产生兴趣,进而珍惜这个学习机会;这一阶段的.学生有比较活泼好动,因此在教学中就要抓住这一特点进行有效教学。

  四、教学措施

  1. 认真专研课程标准,熟透教材,通过听课等方法吸取经验。把握每一节学生互动的内容,让学生真正动起来。

  2. 课堂上,让大多数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发言,发表见解,教师从中点拔。

  3. 指导学生做到课前的收集资源,资料和图片的准备。养成积累知识,做笔记的良好学习习惯,课堂上多让学生发言,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五、教材分析及课时安排

  本册教材共划分四个单元,每个单元后有一课综合探究活动,每一课为四课时,探究活动两课时,具体安排见进度表。

  本学期增补《地理读本》为扩展学生的视野知识的积累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共四个单元,总授课36课时。

  1. 第五单元:讲授六课时,活动课二课时。

  2. 第六单元:讲授十课时,活动课二课时。

  3. 第七单元:讲授六课时,活动课二课时。

  4. 第八单元:讲授六课时,活动课二课时。

  《地理读本》共四单元,总授课28课时。

初一历史教学计划 篇2

  新的一个学期又开始了,今年担任初一的历史,初一我们学习的是中国古代史。这段历史离我们很遥远,所以学起来比较费事。从来没有接触过历史的人来说,不知道从哪里入手。初一也是培养兴趣的一年,我制定以下计划。

  一、总体目标

  以我校教学计划为指导,注重弘扬中国和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重视学生的思想情感教育,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二、提高教学质量措施

  1、首先是备好课,在备课中真正做到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平等受教育的权利,坚持因材施教,分类指导努力开发每个学生的特长和潜能,要坚持基础性和科学性原则,准确传授基础知识,切实加强基本技能训练。

  2、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中心,只有切实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益,才能大面积的提高教学质量。课堂教学坚持以培养学生能力为重点,优化课堂教学,以提高课堂效率,改进教学模式和方法,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积极参与意识,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在主动的探索中获得知识,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3、课堂教学坚持整体性原则,教学过程中始终把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的全面整合,使学生全面发展,从实际出发,积极探索和实践。寻求有自己特色的教学模式。

  4、教学语言规范,精神振奋,按时上下课,关心学生,注重学生的学习方法指导,使学生学会学习,乐于学习。使学生逐步掌握历史和认识历史的一些基本技能和方法,例如:识别和运用与教学有关的历史地图、图片、图表;搜集和整理与历史学习相关的材料;叙述重要的历史事实;解释重要的历史概念,分析和评论重要的历史问题等。

  5、教学中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里特征,从学生的认识水平出发,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同时,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从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角度出发,启发学生对历史的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减轻学生的负担。

  6、有效的作业,是学生复习巩固所学知识,教师发现教学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在不增加学生学习负担的前提下,布置有效的学习任务,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学习任务,争取在课堂中完成习题。对于考试和作业做到及时批改和反馈。查漏补缺。

  三、辅导

  辅导以学习上的优生和暂时的后进生为主,即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各种能力,重视知识的查漏补缺和学法上的指导,又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及学习兴趣的激发,学习意志、习惯和方法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在辅导中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对那些学有余力的优秀学生,帮助他们发展特点,创造性地进行学习,培养其创新能力。在课堂上让优生发挥骨干作用,带动班级的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风气。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利用学校开展的学困生辅导工作,在多方面关心爱护他们,帮助他们掌握历史基础知识的学习,使他们增强学习的信心,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四、自我提高

  1、认真完成学校的教育教学任务,对于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最好归纳和总结。

  2、虚心向其他教师学习,积极参加听课活动。

  马林惠

  20xx—9—8

初一历史教学计划 篇3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将根据学校工作精神,以全面推进尝试教育教学为指导,在学校教学部门的领导下,以打造高效课堂为目标,突出学的自主学习能力为主,加强常规教学的研究力度,切实深化七年级历史教学,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二、基本情况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七年级学生刚从从小学升入初中,表现为:好奇、好动、上进心强、学习的积极性高;但是不会听讲和自学、不会做笔记、个别学生不交作业、课堂吵闹、学习习惯差。四个班每个班级人数在45人左右,各个班级在班风、学风上存在着差异,许多学生不重视历史课的学习。

  虽然绝大部分学生上课时能围绕着老师思路转,但仍有学生回答问题跑调。由于学习态度不端正,习惯又较差,认识又不足,故要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较难,整体看来不愿读书及低智力者大有人在。所以从起始年级就要抓课堂常规管理、学习习惯的培养,严格管理和规范学生的行为,在教学中必须加大力度备好课,做好每一个,及时巩固消化,力求每一节课都能有实际成效。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特点

  本学期初一历史第一册选用的是人教版教材,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学性、知识性于一体。可读性强,图文并茂,新增了许多趣味性较强的课堂知识活动。

  2、教材内容

  本学期中国历史教学内容共分为四个单元,叙述从中华文明的起源祖国境内远古居民时代到魏晋南北朝各个时期的兴衰过程及其经济、民族融合及文化的历史,共22课。

  本教学材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探索新的教学途径和教学方法。课文个性鲜明、异彩纷呈。克服了注重教法轻视学法的弊病。注意了学生活动的多样性,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饶有趣味。

  教材第一单元主要讲述人类文明的起源,共三课,从最早的人类讲起到华夏族的形成。使学生统分认识了我国境内远古居民的生活面貌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第二单元主要讲述奴隶制社会的产生发展和衰亡及社会的变革,使学生深刻认识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对人类文明的进步的影响。第三单元主要讲述秦汉政治、经济与文化的发展,使学生从学习中认识秦汉对后世的影响。第四单元讲述了政权的分立和民族的融合。

  3、教材重点、难点

  教材重点在于与历史发展的线索相关的重大事件和人物以及经济、文化的发展。难点在于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及对历史事件、人物的评价、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三、任务目标

  增强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把握不同历史时期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趋势。

  培养学生识图、读史料的分析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知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弘扬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完成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的历史教学任务。

  四、主要教学措施:

  1.夯实基础,培养学生能力。

  这学期的教学内容是授完七年级中国历史上册。理清每个阶段的历史线索,概括每个阶段的历史特征,找到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是本学期教学最核心的内容。这就必须夯实基础,引导学生自己来探索历史发展规律,从而培养学生的能力。

  2.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课堂上做到精讲多练,课后认真做好培优补差工作。

  3注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和现代化。积极运用幻灯、投影、录音、录像、影片,模型多媒体,网络等进行辅助性教学。

  4.加强对个别学生的检查和督促工作。通过每天的抽考和每月的.月考,及时查漏补缺。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抓好后进生的个别辅导工作,从端正其学习态度,积极参与课堂的读、思、练活动,使其成绩在原有基础上更进一步。

  5、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如课堂上答题、小讨论,故事会,通过这些活动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同时也使学生主动复习当天所学的内容。这样就使学生上课的注意力集中,加强课堂纪律的管理。及时发现不足,及时总结。

  一、学生状况分析

  初一是起始阶段年级,最大特点是:好动,好讲,比较浮夸。初一(2)、(3)班课堂比较活跃,绝大部分学生上课时能围绕着老师思路转,但有个别学生问题回答完毕后就会跑调,放出去就收不回来。初一(1)班上课纪律较好,但思维不够活跃。所以这个年级主要抓常规工作。

  二、教材简析

  本学年讲授第2册中国历史,主要以课为单位,第2册中国历史叙述我国隋朝至清朝的历史,共22课,每课教学一课时,其中有*的为弹性课,不做统一要求,可根据学生情况,灵活掌握。其余课时除每单元安排一节活动课外,可灵活掌握,每课课文由引导框、正文、阅读课文、图、表、资料、注释以及课文中动脑筋和课后练习,活动与探究等组成。其中正文紧扣教学大纲目标要求,可作为课堂教学应完成的基本任务。其余内容,可根据学生具体情况,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与要求。

  三、教学目标

  初一历史教学要使学生增强对历史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把握不同历史时期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趋势。培养学生识图、读史料的分析能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

  四、重点工作及措施

  (一)重点工作:

  1、抓好起始年级的常规教育,端正他们的学习态度,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

  2、深化对课标及现行教材的理解,提高教学质量。

  3、积极参与课题研究,把信息技术与课堂激趣有效整合。

  (二)措施:

  1、抓好课堂45分钟的效率,在教学中贯彻“全面性、系统性、准确性、综合性、科学性、巩固性”的原则。要做到精讲精练,概念清楚明白,条理清楚,重点突出,难点讲清,切实做到落实“三基”,打好基础,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

  2、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学生为本,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转变传统的学习方式,为探究性学习创造条件。

初一历史教学计划 篇4

  一、指导思想:

  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注重弘扬中国各民族的优秀文化,重视学生的思想情感教育,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倡导教师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二、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及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知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进一步认清历史前进的大趋势和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树立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远大理想,肩负起时代赋予的社会责任和崇高使命,当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人。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素养。

  三、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初一年级学生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阶段,每天都接触社会,他们的一些想法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映,而他们受到年龄与知识的限制,社会分辨能力正在形成之中,虽然是不定型的思想,但也会影响其行为。教师有责任帮助他们正确认识社会,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端正学习态度,应经常了解、分析学生的心理与思想状况,以便做到心中有数。其次要切实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认真分析其学习状况,发现其长短处,在此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从大多数同学的实际情况出发,同时也要兼顾两头。

  四、教材分析:

  本学期所授的内容是中国历史古代史部分,由文化课和活动课两种课型组成,以课为单位。课本按历史时期或学习主题编写了“单元回眸”,梳理基本线索,小结重要内容。书中还设计了一些开放性习题以及“畅想天地”等栏目,旨在启发思维,提倡各抒己见,答案不求。

  五、教学措施:

  1、注重学科间知识的`融合与渗透

  在把握教材时,教师应从总体上突破原有学科之间的界限,使学生能在多学科的背景下掌握教学内容。在宏观上,应保持合理的综合结构;在微观上,更要注重各人文学科知识间的合理渗透、相互融合和必要联系。

  2、注重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倡导真正立足于学生发展的新的学习方式,即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通过那些能够带给学生理智挑战的教学;通过那些在教学内容上能够切入并丰富学生经验系统的教学;通过那些能够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深层次的体验的教学;通过那些给学生足够自主的空间、足够活动的机会的教学,真正做到“以参与求体验,以创新求发展”的教学,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3、突出能力目标的主导

  即强调学生思考能力、创造精神和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以能力目标为主导,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以平等、理解、信任的态度,创造融洽的教学环境,给学生足够的空间,促使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在教学中,始终围绕能力目标的实现,努力探讨用能力目标主导教学的途径和方式,真正地把知识、能力和人格培养有机结合起来。

  六、教学进度安排:

  初一《历史》课程设置为2课时/周,全学期约40课时,现将教学进度安排如下:

  九月份:第一、二单元

  十月份:第二单元

  十一月份:第三单元

  十二月份:第四单元

  一月份:复习迎考

初一历史教学计划 篇5

  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教七1、6两个班,七(1)班有学生x人,七(6)班有学生x人,大部分学生因为从小学刚刚步入中学,学习习惯不好,学习方法还未掌握,不能较好地完成学习任务,本学期要多加学法指导、习惯养成,因材施教。

  二、指导思想:

  进一步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思想精神,结合中学历史与社会教学实践,促进历史教学工作发展,深化基础教育教学改革。

  三、工作思路:

  坚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教学工作方向,贯彻基础教育改革的思想精神,认真学习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以及史学研究的有关理论,优化课堂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学实效。

  以课程教材改革为契机,以义务教育新课程实验、初中新教材教学为重点,切实落实义务教育新课程教学过程方法探索、新课程教法研究、历史学科教学质量提高,促进教学成效。

  学习与掌握先进的.教学手段与方法,全面提高自身素质,进一步提高历史教学工作的实效性与可持续性,提高历史教学质量。

  四、教材分析: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教材内容,主要以地理知识为主。从对社区的了解,到对地图的认识,再到对大洲、大洋的分布和主要国家的了解,然后是对时间自然环境的初步把握,最后是中国国家地理的展示,从中国在世界的位置——中国国土的组成——邻国——地形类型——平原——山地——高原——盆地——河流——以及村落的发展。

  五、教材重难点:

  重点:第二、三、四单元

  难点:比例尺的计算和运用;地理事物之间的联系;分析和归纳地理事物的特点。

初一历史教学计划 篇6

  一、班级情况分析:

  这个学生这学期在高一五、七、八班教历史。经过两周的观察,学生基本上可以完成学习任务。5班,7班学习兴趣浓厚,组织纪律性强。8班反应比较慢,学习氛围一般,学习上有一定障碍。有鉴于此,这学期学生应该花更多的时间在课堂上。这样才能提高整体的学习成绩。

  二、教材分析: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的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真实地反映了课程改革的精神,体现了鲜明的时代感。本书以人类文明史发展为主,教材重点突出,从点到面建立新的评价机制。全书图文并茂,生动规范,单元、类、副标题设计合理规范,更注重吸收当代文化的变化发展,更科学合理地把握和处理历史分期发展的力量、民族关系等重要问题。

  初中七年级上册主要讲述从中华文明起源到魏晋南北朝的历史。在课程类型设置上,提倡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新教材提倡探究性学习,增加了“学习与探究”课程。在栏目设置上,有很多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探究学习栏目。图形材料的有效运用大大增强了历史知识的生动性和直观性,同时也注重与其他学科的交叉和渗透。

  三、教学目标和要求:

  1、以元谋人、北京人等早期人类为例,了解中国原始人类的文化遗存。

  2、简述河姆渡和半坡聚落的原始农耕文化特征。

  3、了解炎帝、黄帝、隋禹的传说,了解传说与史实的区别

  4、简述夏朝建立的'史实,直到从禅让制到皇位世袭制的演变,了解夏、商、西周三代。

  5、讲述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内容直到春秋争霸和战国七雄的史实。

  6、通过商鞅变法的史实,了解战国时期的社会变迁和汉字的演变,并以慕斯武定为例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

  7、了解“百家争鸣”的主要史实,以都江堰为例,体验古人的智慧和创造力。

  8、了解秦国吞并六国和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史实,探讨建立统一国家的意义。

  9、列举汉武统一的主要史实,评价汉武帝,讲述张骞通西域的史实,了解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10、了解“四大发明”,名医华佗,张仲景,李时珍,祖冲之,《九章算术》。

  11、了解佛教传入和道教兴起的主要史实,《史记》和《资治通鉴》。

  12、了解三国形成的历史事实,人口迁居南河民族交流。

  13、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和谐的措施。

  14、《水经注》、《天工开物》等作品,书法、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重大成果。

  四、教学改革思路:(具体教学措施)

  1、让学生形成一种意识,即把历史的地位提升到主体。

  2、把握课堂纪律,充分利用“45分钟”。

  3、说更有名的嗨。

初一历史教学计划 篇7

  一、指导思想:

  根据本学期学校教科室推出的“双思三环六步”教学模式实验,努力在课堂上构筑基本框架,然后逐步深入层层深入,使本科教学水平再上一个新的台阶;进一步落实推进滨州市中小学课程的改革,形成先进的课程结构和综合的教学理念,提高语言能力、教学能力;在历史与其他学科之间建立对话的能力;加强大家协同作战、教学研究的能力;跟各位老师一起定位在新的.教师角色上,努力提升教学的境界;实施综合性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二、教学建议:

  1、转变观念,

  担当“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课程的研究者、开发者”的角色;努力提升教学的境界;超越教材,创造课堂情境,灵活把握当时的课堂资源,教出兴趣,教出美感。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联系实践案例,在历史备课组、教研组活动中通过思维碰撞,使课改的理念真正走进大家的头脑。积极参加区、校教案的征集、教育教学论文的征稿、课题的研究,力求教学促科研、科研带教学,为创造人民满意学校贡献自己一份力量。

  2、改革备课,减负增效“磨好课”。

  在制定规划、教学目标时突出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多维设定;备课突出学生的主体性,突出学生活动、合作学习、探究方式,以教学方式的改革带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明确重点、难点及其对策,强化支撑点;将备课大而化之、实而共享。提高备课的质量和信息收集的能力,把解放的时间用于“磨好课”,创设氛围,掀起高潮,力争随堂课好课率达50%以上。

  3、提高素质,提供舞台“练内功”。

  努力学习掌握娴熟的教学推理能力和综合的教学理念;倡导鼓励跨学段、学科听课,加强大家协同作战、教学研究的能力;听课验收中提高优课率;

  三、教学措施;

  1、重视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对“学困生”既要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习的自觉性,更要对他们进行学法指导。

  2、强化理想前途教育、学习目的性教育和形势教育,使初一学生打好基础,健全成长。

  3、强化质量意识,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积极发挥集体智慧,打好团体战。

  4、着力提高课堂效率,向45分钟要质量;要面向全体学生,不歧视任何一个学生;课堂上做到精讲多练,课后认真做好培优补差工作。

  5、加强对薄弱学生的检查和督促工作。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6、复习阶段,要认真制定复习计划,精心组织复习,做到经纲为纲、以书为本,讲清概念,提示规律,指点迷津,提高学生的审题、解题的能力及速度。

  7、引资料、学经验。同科老师要互相学习,正常开展听课活动,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学校统一订购的复习资料统一使用,以充分发挥其效益。

  8、认真组织测试,强化综合训练,抓住学科的薄弱环节,及时补救。

  四、教学进度

  1-4周 第一单元

  5-8周 第二单元

  9,10单元复习

  11-15周 第三单元

  16-20周 第四单元

  21,22周 复习

【初一历史教学计划】相关文章:

初一历史教学计划10-30

初一历史教学计划15篇10-06

初一上册历史教学计划11-16

初一历史教学计划(15篇)01-17

历史教学计划07-24

初中历史教学计划12-01

高中历史教学计划09-07

高三历史教学计划04-03

初二历史教学计划11-04

历史教师教学计划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