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期教学计划

时间:2024-11-14 00:38:45 教学计划 我要投稿

【精华】学期教学计划范文合集十篇

  日子在弹指一挥间就毫无声息的流逝,成绩已属于过去,新一轮的工作即将来临,是时候写一份详细的计划了。那么你真正懂得怎么写好计划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学期教学计划10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精华】学期教学计划范文合集十篇

学期教学计划 篇1

  一、指导思想

  通过数学课的教学,使学生切实学好从事现代化建设和进一步学习现代化科学技术所必需的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努力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是初中学习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学生基础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将来是否能升学。二班学生思维非常活跃,但后进面较大,有少数学生不上进,思维不紧跟老师。一班学生总体成绩均衡,有大多数同学基础特差,问题较严重。:要在本期获得理想成绩,老师和学生都要付出努力,查漏补缺,充分发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的主体作用,注重方法,培养能力。

  三、教材分析

  第十一章。全等三角形主要介绍了三角形全等的性质和判定方法及直角三角形全等的特殊条件。更多的注重学生推理意识的建立和对推理过程的理解,学生在直观认识和简单说明理由的基础上,从几个基本事实出发,比较严格地证明全等三角形的一些性质,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第十二章。轴对称立足于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初步的数学活动经历,从观察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开始,从整体的角度直观认识并概括出轴对称的特征;通过逐步分析角、线段、等腰三角形等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引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的概念。

  第十三章实数。从平方根于立方根说起,学习有关实数的有关知识,并以这些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第十四章。一次函数通过对变量的考察,体会函数的概念,并进一步研究其中最为简单的`一种函数————一次函数。了解函数的有关性质和研究方法,并初步形成利用函数的观点认识现实世界的意识和能力。在教材中,通过体现“问题情境————建立数学模型————概念、规律、应用与拓展”的模式,让学生从实际问题情境中抽象出函数以及一次函数的概念,并进行探索一次函数及其图象的性质,最后利用一次函数及其图象解决有关现实问题;同时在教学顺序上,将正比例函数纳入一次函数的研究中去。教材注意新旧知识的比较与联系,如在教材中,加强了一次函数与一次方程(组)、一次不等式的联系等。

  第十五章 整式在形式上力求突出:整式及整式运算产生的实际背景,使学生经历实际问题“符号化”的过程,发展符号感;有关运算法则的探索过程,为探索有关运算法则设置了归纳、类比等活动;对算理的理解和基本运算技能的掌握。

  四、提高学科教育质量的主要措施:

  1、认真做好教学六认真工作。把教学六认真作为提高成绩的主要方法,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新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扩充教材内容,认真上课,批改作业,认真辅导,认真制作测试试卷,也让学生学会认真学习。

  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如是说。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介绍数学家,数学史,介绍相应的数学趣题,给出数学课外思考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3、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构建,营造民主、和谐、平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分享发现快乐的高效的学习课堂,让学生体会学习的快乐,享受学习。引导学生写小论文,写复习提纲,使知识来源于学生的构造。

  4、引导学生积极归纳解题规律,引导学生一题多解,多解归一,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提高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这是提高学生素质的根本途径之一,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处于一种思如泉涌的状态。

  5、运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指导教学,积极更新自己脑海中固有的教育理念,不同的教育理念将带来不同的教育效果。

  6、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陶行知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有助于学生稳步提高学习成绩,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弥补智力上的不足。

  7、指导成立“课外兴趣小组”的民间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开展对奥数题的研究,课外调查,操作实践,带动班级学生学习数学,同时发展这一部分学生的特长。

  8、开展分层教学,布置作业设置A、B、C三类分层布置分别适合于差、中、好三类学生,课堂上的提问照顾好好、中、差三类学生,使他们都等到发展。

  9、进行个别辅导,优生提升能力,扎实打牢基础知识,对差生,一些关键知识,辅导差生过关,为差生以后的发展铺平道路。

学期教学计划 篇2

  一、 指导思想

  为进一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化教育改革,本学期的历史教学工作以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为重点,努力把本期的历史成绩提高到全市的中等水平。

  二、 工作任务

  1、初二⑴⑸班历史,每周两节。

  2、《中国历史》第三册,共27课。

  三、 教学目标

  1、平均分达到60分;

  2、合格率达到2/3;

  3、优良率达到1/3;

  4、名次力争上到中等。

  四、 学生情况分析

  1、学生普遍对历史科认识不够,学习态度不端正。

  2、综合分述史实的能力较差,有待在这方面的'提高。

  五、 教材分析

  1、本期历史第三册教材内容有所删改,在全面贯彻基础知识、能力培养和思想教育三大目标的前提下,突出了三点:(1)减负,降低难度;(2)增加启发性和生动性;(3)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2、本册内容叙述了从清朝到国民革命失败的历史,共27课,每课一课时,有星号的为弹性课,由提示、正文、阅读、图表、资料、注释及课文中思考题和课后练习、活动建议等部分组成,其中正文部分是必掌握的内容。

  六、 教学措施

  1、采用堂上奖分积分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同时约束课堂纪律。

  2、通过堂上练习、小测、设问等方式进行知识的反馈及巩固。

  3、充分利用图片,投影,小黑板等教具,突出每课的重点、难点、以增强直观感。

  4、在教学过程中渗入环保教育,例如在学习中国古代史部分教育学生: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长,令到人多地少,不利于社会发展,学习中国近代史部分。教育学生:战争严重破坏了生态平衡,破坏了社会的发展,环境受到重大的污染、破坏,我们要珍惜,保护自然环境。

  七、 具体安排

  周次 内容

  1 1、2课

  23、4课

  3 5、6课

  4 7、8课

  5 9、10课

  6 11、12课

  7 13、14课

  8 15、16课

  9 复习、小测

  10 中考

  11 17、18课

  12 19、20课

  13 21、22课

  14 23、24课

  15 25、26课

  16 27课,复习

  17 复习,检测

  18 复习,检测

  19 复习,检测

  20 终考

学期教学计划 篇3

  一、指导思想

  根据国家高中课程改革的精神,不断克服语文教学中不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旧观念、旧方法、旧体系的影响,树立新的语文教学理念。本着“为了边陲壮家孩子更壮”的理念,为学生继续学习、工作、生活和终生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为学生的思维品质、个性发展、人格健全打好基础,为学生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正确态度和科学方法打好基础。抓住更换大纲、教材的契机,实施教法和学法的改革,摆脱流传已久的“以讲读为中心”的老习惯,探求“自主创新学习”的新途径。

  二、目标

  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本学期教育教学工作的任务。

  三、学生知识现状分析

  现在高一的新生正处在由初中学习转入高中学习的特殊学习阶段,大部分学生来自于各乡镇、村的贫困地区,知识面较为狭窄,知识结构欠缺,且因有些基层学校的教学管理体系不够完善,部分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自觉性不高,较为被动。尽管如此,大部分学生对学习语文有一定的兴趣,基础还可以。我做为一位新老师,应该发现他们的特点,充分发挥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以培养学生良好语文素养。

  四、教学主要任务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使学生逐步提高学习语文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的思想感情和使用民族共同语的规范意识,提高道德修养、审美情趣、思维品质和文化品位,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

  五、教材重点难点:

  1、培养现代文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对现代文分析、归纳、欣赏、理解、研讨、评价的能力。

  高中语文第一册入选课文按诗歌、散文、演讲词、序言、古文的顺序编排,本学期计划在初中积累的基础之上,继续学习中国古代、现代、当代和外国文学作品,加强文学教育,进一步培养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2、重视培养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着重培养欣赏、评价文学作品的能力。

  3、扩大学生的阅读面,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

  4、重视学生写作和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培养学生写作应用文的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培养学生日常交际能力,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口语交际技巧。

学期教学计划 篇4

  一、指导思想

  从本学期开始,八年级学生要增加一门新学科——物理。物理是一门自然科学,跟平时的实际生活比较接近,本着“生活中的物理”这一思想来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形象生动中体会到物理的乐趣,也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材分析

  教科书采用了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由易到难、由简到繁,以学习发展水平为线索,兼顾到物理知识结构的体系。这样编排既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又保持了知识的结构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把学生当作第一读者,按照学习心理的规律来组织材料。全书共6章以及新增添的物理实践活动和物理科普讲座,每章开头都有几个问题,提示这一章的主要内容并附有章节照片,照片的选取力求具有典型性、启发性和趣味性,使学生学习时心中有数。章下面分节,每节内都有些小标题,帮助学生抓住中心。在引入课题、讲述知识、归纳总结等环节,以及实验、插图、练习中,编排了许多启发性问题,点明思路,引导思考,活跃思维。许多节还编排了“想想议议”,提出了一些值得思考讨论的问题,促使学生多动脑、多开口。

  三、教学目标

  1、进一步了解当前教育改革和课程改革的方向及趋势,学习新的物理教育观念。各校都要围绕新的物理课程标准,开展教学研究活动,特别是在科学探究教学上要积极实践,积累经验。

  2、进一步加强物理观察、实验教学。教学中教师要多做演示实验或随堂实验;落实学生实验,认真思考和操作;并适当增加探索性和设计性实验;鼓励学生在课外做一些观察和小实验。加强实验意识和操作训练。

  3、进一步突出应用物理知识教学,树立知识与应用并重并举的观念。物理教学要“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4、积极探索开展物理实践活动,强化学生的实践环节。要尽可能地扩大物理教学空间,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发展他们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发挥他们的主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物理实践活动要以问题为中心,初步训练一些科学工作方法,如社会调查、参观访问、资料查询、科技制作、科学实验等。物理科普讲座的内容,主要是介绍与物理相关的现代科技常识。以上项目每期至少各进行一次。

  5、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培养学生的优良学风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认识社会生活的能力。教学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要做到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学生生活实际和学生的思想认识实际以及学生认知发展水平的实际,反对离开社会生活和学生实际的抽象的“讲条条”、“读条条”。理论联系实际,还要注意适应新情况,增强时代感,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和现实性,体现学科教学的鲜明特点;要注意紧跟时代步伐,把握时代脉博,努力运用新材料、新信息以及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问题;要注意创设新情景,提出新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学习。

  6、必须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把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认识和分析社会生活的能力放在重要地位。单纯地掌握知识,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教是为了不教”。通过教学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前提下,使其能力和情感尤其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获得充分地发展,并运用已经发展起来的能力和情感去积极主动地探求未知,获取新知,使知识、能力和情感相辅相成、协调发展。

  7、继续深化教学改革,不断改进和创新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学效益,要紧持启发式教学,反对“填鸭式”的满堂灌,要继续开展研究性的`学习与试验,开展讨论式教学的研究与试验,开展开放式教学的研究与试验,要注意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与学习方法,要研究与运用新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手段,学习和借鉴先进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经验,不断改进和创新教学方法,形成自己独到的教学风格和教学特点,努力提高教学效益。

  四、具体措施

  1、对照《物理课程标准》,认真钻研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从第一堂课起就应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备好每一节的教案,不打无准备的仗。

  2、开展自主学习方式教学的研究与试验,开展开放式教学的研究与试验,要注意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与学习方法,要研究与运用新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手段,学习和借鉴先进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经验,不断改进和创新教学方法,形成自己独到的教学风格和教学特点,努力提高教学效益。

  3、积极准备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尽可能开设出要求完成的实验,让学生参与“活动”,让学生经历较多的科学探究过程。

  4、及时布置作业,及时检查或批阅作业,有时采用面批的方法,及时反馈教与学的情况,以便改进不足之处。

  5、课后抽出一定的时间辅导学生,解答疑问,点拔思路,也以便学困生完成作业。

  6、做好物理单元评价检测的工作。做好每一章的复习工作,做好期中学业和期末学业检测工作,全面完成教学工作。

  7、适当的开展相关的社会实践工作,多联系生活、多联系社会,突出“科学技术社会”的观点,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五、课时安排

  第一章:机械运动 5课时新课教学

  第二章:声现象 5课时新课教学

  第三章:物态变化 8课时新课教学

  期中考试复习: 5课时

  第四章:光现象 8课时新课教学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 6课时新课教学

  第六章:质量与密度 7课时新课教学

  期末考试复习: 6课时

  六:教学进度安排

  1至3周:一章新课教学,习题讲解及检测

  4至6周:二章新课教学,习题讲解及检测

  7至9周:三章新课教学,习题讲解及检测

  10周:期中考试复习,期中考试及试题讲解

  11至13周:四章新课教学,习题讲解及检测

  14至16周:五章新课教学,习题讲解及检测,六章部分新课教学

  17至19周:六章剩余部分新课教学,习题讲解及检测,期末考试复习

  20周:期末考试

  希望各位教师能够认真阅读最新学年度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教学计划,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学期教学计划 篇5

  学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学校安全工作直接关系着学生的安危、家庭的幸福、社会的稳定。因此,做好学校安全工作,创造一个安全的学习环境是十分重要的,做好学校安全工作也是完成上级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的基础。要确保安全,根本在于提高安全意识、自我防范和自护自救能力,抓好安全教育,是学校安全工作的基础。所以我一直十分重视教育安全工作。交通安全关系到师生生命的安危,是家庭、社会稳定的头等大事,为切实搞好这一工作,特制订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学校安全关系到师生生命安全,关系到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建国以来党和国家一贯的安全生产方针,也是学校正常工作开展的保障。落实安全教育内容,努力创建班级安全氛围.

  二、课程目标:

  初中阶段重在培养学生有一定的自我保护能力。让学生在学习、生活实践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热爱集体、关心他人的品质;培养学生自我保护的能力;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情感和乐观向上的态度。

  三、主题和实施步骤

  安全教育课程是一门以安全知识为载体的综合性课程。安全教育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学校、家庭及公共场所,能够对自己及他人有一定的自我保护能力。

  1、每学期举行1~2次以安全为主题的班会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2、组织学生收看《恶性案例》录像等,以此提高学生对怎样安全过马路,和在马路上奔跑,玩耍等不良行为所隐藏的后果。

  3、利用家长会和发信形式,向家长宣传安全防范的内容与措施,要求家长紧密配合学校安全教育具体内容,共同关注孩子的安全。

  四、课程设计思路:

  在教学时,按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校、家庭的.实际情况,,每学年抓不同的重点,层层深入,每学年、每学期都能养成三到四个良好的安全习惯。本学期主要针对行路安全、野外于室内游戏安全、用电用火安全、爬高掷物安全、食用安全、谨防烫伤、外出安全、防震常识及常用安全标志等对学生进行教育。让学生针对该学年的重点教学内容,获得良好的安全知识,养成良好的安全习惯,是我们安排教学的主要依据。

  五、课程安排:

  1、骑车安全一

  2、骑车安全二

  3、怎样穿马路

  4、怎样打的

  5、生命在你手中——交通安全教育

  6、安全系着你我他

  7、中学生防火自救安全教育教案

  8、安全活动:发生火灾怎么办

  9、注意交通安全——主题教育课教案

学期教学计划 篇6

  指导思想

  以国家、省、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和20xx至20xx学年度第一学期学校工作计划为指导,深化认识教学质量校本内涵,制订试行教学质量管理校本规程,以生态课堂建设为突破口,全力提高教学质量;深度整合科研、教育、教学和管理,充分发挥名师作用,抓实教科研工作;以此促进学校、教师、学生的发展。

  主要工作

  1、教学质量新内涵认识的深化

  2、三案规程的制订与扩展试行

  3、网备规程的制订与深化试行

  4、两组规程的制订与深化试行

  5、质量监控规程的制订与试行

  6、三案模式公开教学活动组织

  7、基础年级小型竞赛深化试行

  8、教科研相关工作的持续推进

  工作措施

  一、教学质量新内涵认识的深化

  对教学质量内涵的认识是教学及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具有极其重要的导向作用。今年3月,教务处对教学质量的校本新内涵已作过专门宣讲,本学期要做好对新内涵认识的深化,以此指导本校的教学和管理。

  1、校本新内涵的再次明确:过程角度,是让大部分学生达到课程标准(教学要求);结果角度,是取得与我校在江阴市地位相匹配的成绩。

  2、校本新内涵的认识深化:知晓只是基础,对它认识的深化应由日常教学和管理行为和最终结果来体现。因此,要求在今后的教学和管理活动中,首先在活动设计阶段就应围绕课程标准展开,而后在活动实施过程中力求更高效地达到课程标准,这样才能保证取得与我校地位相匹配的成绩,特别是高考中的本一率和本科率。

  二、三案规程的制订与扩展试行

  “三案导学模式”是与校本新内涵相吻合,注重提升教学过程质量的一种模式。提出至今,已作过多次宣讲。上学期,九科教研组递交了设计案例,高一政史地生备课组已试行了一个学期,教务处已组织全体教师观摩了高一地理集体备课和高一陆凤娟老师试验课视频。应该说该模式的'试行已经跨出了第一步,本学期要做好的是三案规程的制订与扩展试行。

  1、学校层面三案规程的制订:本学期将提炼之前试行的经验,初步形成目标叙写和三案设计的步骤和要求,着手制订学校的三案导学规程草案,为教学和管理指明方向。

  2、学科层面三案试行的扩展:本学期九科所有备课组都将纳入全程试行范围,试行针对的课型仍以新授课为主,兼顾复习课和讲评课,仍沿用由教研组安排,每月按三类课型依次开一堂研究课。

  3、三案模式教学范式的研究:本学期仍要求各组根据试行情况,推荐教师提供三案导学模式下的生态课堂示范课,由教务处全程拍摄视频,用于教师学习和课堂教学范式的提炼。

  三、网备规程的制订与深化试行

  “网络电子备课”是与当今教育技术发展趋势相吻合的,能促进集体备课,提升备课质量,保存优质资源的良好平台。推出至今,教务处已有多次试用指导,一线教师大多已有试用,13个备课组已试行了一个学期,还试行了基于网络的教案检查。应该说网络电子备课的试行第一步走得还不错,今后要做好的是网备规程的制订与深化试行。

  1、原有的电子备课将废止:20xx年春学期及之前,教务处批准的,基于教师个人电脑存储的电子备课,本学期起将废止。45周岁以上教师不作刚性要求,可沿用以往电子备课或纸质备课,也提倡使用网络电子备课。

  2、网络电子备课规程制订:本学期将提炼之前网备经验,初步形成基于三案导学模式,九科所有备课组都开始全程试行的网络电子备课,在试行过程中逐步制订网络电子备课规程,用于指导网备的深化试行。

  3、网络电子备课深化试行:原则上教龄不足5年的教师不能主备,采用参考集体网备结果,使用纸质备课本手写复备形式;教龄5年以上的教师,由备课组自主安排主备教师,建议符合网备条件的教师轮流主备。针对教案形式问题,要求必须上传三案形式的教案。PPT课件不能作为新授课教案,可作备课资源自主上传,讲评课和复习课教案形式暂不作刚性要求。针对网备监控问题,将增加监控频率,由每学期检查两次,变为每月一次,以推动网络电子备课深化试行。

学期教学计划 篇7

  一、教学目标

  1、对体育与健康课表现出学习兴趣,能认真上好体育与健康课。

  2、发展体能,发展柔韧、灵敏、速度素质。

  3、学习走和跑、跳跃、游戏、韵律活动等基本活动,发展基本活动能力,培养身体正确姿态。

  4、体验进步或成功时的心情,体验退步或失败时的心情。

  5、体验集体活动和个人活动的区别,在体育活动中尊重他人。

  6、通过利用一些废旧用品制作体育课堂用具,让学生学会废物利用以及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让学生养成爱护环境、爱护大自然的良好行为习惯。

  二、教学内容

  1、队列队形

  2、广播操

  3、短跑

  4、立定跳远

  5、耐久跑

  6、篮球与游戏

  三、教学方法

  1、转变学习方式

  2、探究式学习

  3、创新性学习

  4、师生互动

  5、学生在体验、实践中构建知识培养创新、实践能力。

  四、课程实施

  (一)教学组织

  1、行政班教学:以行政班为单位的教学。

  2、分组教学:以学生的年龄、性别、身体发育、健康状况和体育基础,把全班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有教师统一指导,小组长带领分别进行练习的一种组织形式。

  3、单元教学:

  (二)教学方法

  1、教学改革

  1)认真学习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转变体育教学观念。

  2)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3)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4)开展民主教学,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5)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改革评价制度。

  6)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2、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

  1)引导学生参与体育活动,开展课外体育活动,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也可丰富学生课余文化生活,充分发展其个性和才能,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2)坚持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参加学校群众性体育活动,例如:象征性长跑活动、体育大课间等。

  3)参加区、市组织的体育比赛。

  4)坚持班级体育锻炼,全体学生参加体育锻炼,调动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热情。

  5)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发展学生的个性,坚持自觉经常锻炼身体。

  3、激励机制。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特别是新的课程标准的颁发,教学不能停留在传授,要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受到情的感染、爱的激励、美的享受,让他们在兴奋中发扬成绩,在微笑中认识不足,在激励与期待中增强信心,不断焕发前进的力量。

  4、开展探索性学习。给学生一定的自由度,让其去探索、去发现,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发展个性,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生用以获取知识、领悟健康的思想观念、领悟所用的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包括观察、发现、学习、练习、小组合作交流等。学生通过探究学习理解动作概念,培养学生探究学习能力。

  五、评价

  1、考试

  2、技能、认知、应用

  3、评价:五个学习领域

学期教学计划 篇8

  一,指导思想

  在本学期的英语教学中,坚持以下理念的应用:1,整体设计目标,体现灵活开放,目标设计以学生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的发展为基础;2,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3,采用任务型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4,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建立能激励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评价体系。总之,让学生在使用英语中学习英语,让学生成为Good User而不仅仅是Learner。让英语成为学生学习生活中最实用的工具而非累赘,让他们在使用和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体味到轻松和成功的快乐,而不是无尽的担忧和恐惧。

  二,所教班级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从本周上课情况和教学档案来看,本班学生在英语基础方面很薄弱,由于学生对英语课缺乏兴趣以及对英语课并未足够的重视,主要表现在:(1)在听,说,读,写等方面的.基本技能未能掌握,连音标和单词的拼读都没有掌握好;(2)由于方言影响,多数同学的发音不准确。(3)单词量掌握较少;(4)上课时精力不集中,对英语有一定的抵触心理;(5)学生整体的惰性还是很强,自觉性很差。(6)学生在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方面还存在诸多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例如:很多学生不能明确学习英语的目的,没有真正认识到学习英语的目的在于交流;大多数同学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做好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学习没有计划性和策略性;不善于发现和总结语言规律,不注意知识的巩固和积累。

  三,教学目标:

  1,钻研新课标,努力提高自己教学水平。

  2,帮助学生能开口用英语进行简单的交流。

  3,抓好词汇关,帮助学生掌握好重点单词,掌握适当的拓展单词。

  4,掌握好关键句型,特别是每个单元的标题。

  四,具体措施

  1,每天背诵课文中的对话和短文。目的:要求学生背诵并默写,培养语感。

  2,每天记10个左右生词,2个常用句子或习语。实施:利用"互测及教师抽查"及时检查,保证效果并坚持下去。

  3,认真贯彻晨读制度:规定晨读内容,加强监督,保证晨读效果。

  4,每周做1—2次听力练习。

  5,坚持日测,周测,月测的形成性评价制度:对英语学习实行量化制度,每日,每周,每月都要给学生检验自己努力成果的机会,让进步的同学体会到成就感,让落后的同学找出差距,感受压力。由此在班里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人格和竞争意识。

  6,关注学生的情感,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7,实施"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8,在教学中根据目标并结合教学内容,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学生通过思考,调查,讨论,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学习和使用英语,完成学习任务。

  9,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为他们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10,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利用计算机和多媒体教学软件,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开发英语教学资源,拓宽学生学习渠道,改进学生学习方式,提高教学效果。

  五,课程安排及教学进度

  第1——2周:教学准备工作 和 Unit 1—Unit 2 阶段性检测

  第3——4周:Unit 3—Unit 4 阶段性检测

  第5周: 国庆放假休息

  第6——7周:Unit 5—Unit 6 阶段性检测

  第8——9周:Review Unit 1—Unit 6 期中复习阶段

  第10周 : Mid—exam of Unit 1—Unit 6 迎接期中考试

  第11——12周:Unit 7—Unit 8 阶段性检测

  每13——14周:Unit 9—unit 10 阶段性检测

  第15——16周:Unit 11—Unit 12 阶段性检测

  第17——18周:Review Unit 7—Unit 12 复习迎接期末考试

  第19——20周:Revision and test

学期教学计划 篇9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历史遗产在现实中的展现。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实践活动中创造积累的文明成果,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见证,它博大精深,为世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伟大贡献。

  学习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弘扬民族精神,是基础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习诵优秀传统文化经典,了解历史名人、名胜古迹、科技发明、艺术创造(如建筑、绘画、书法、戏曲)和民俗风情等传统文化内容,对少年儿童人格的陶冶和智慧的启迪,对培养他们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都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一、教材分析

  (一)、课程性质

  传统文化课程是对少年儿童进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启蒙课程,是我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中的必修课程之一。

  本课程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一)典范性

  本课程遵循少年儿童的认知规律,选取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具有积极意义的典范作品作为教育内容,通过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滋养,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趣味性

  本课程贴近少年儿童生活,注重兴趣培养,教材的呈现形式应符合少年儿童的接受心理,学习形式力求生动活泼、丰富多彩,使少年儿童感受到学习传统文化的乐趣。

  (三)启蒙性

  本课程注重对少年儿童进行传统文化价值观的熏陶和影响,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应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体现启蒙性。

  (四)开放性

  本课程的学习内容涉及社会生活的许多领域,应充分利用课内外各种可利用的学习资源,组织学生走出课堂,进行参观游览、调查访问、参加村镇或社区传统文化活动等,让学生在感悟、体验中接受传统文化教育。

  (二)、基本理念

  (一)感受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认识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特点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富。通过学习,学生可以了解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和特点,感受传统文化丰富的思想内涵和艺术魅力,从而认识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二)逐步提升传统文化素养,培养民族精神

  引领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髓进行学习,能够拓宽学生的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实践领域,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逐步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

  民族精神的形成是传统文化长期熏陶、影响的结果。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对于培养民族精神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发挥传统文化的教育功能

  强化朗读、背诵传统文化的精华,不仅能锻炼和提高学生的记忆力,而且能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经典的感悟能力。

  充分利用当地的课程资源,加强课内外结合、校内外沟通,如参观文化馆、博物馆,游览文化古迹、文化名胜等,使学生直接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感染。

  二、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1、认识传统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传统文化的智慧,初步感悟、了解传统文化的精神、审美理想、审美情趣等,感受中华民族的文化魅力,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2、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不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3、初步了解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和形式,自觉拓展学习视野,积极参与校内外的传统文化活动。

  4、培养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掌握学习传统文化的科学方法,养成学习传统文化的良好习惯。

  5、学习传统文明礼仪,提高个人修养。

  6、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培养合作意识。

  (二)、阶段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经典古诗文60篇(首或段),能默写出重要的名言名句。

  2、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能借助相关资料理解所学诗文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观点态度,品味作品的语言内涵,感受作品的艺术魅力。

  3、能针对所学诗文中作者的观点进行讨论,能结合现实生活谈出自己的认识和体会,明确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如何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精神。

  4、能借助有关资料了解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不断积累传统文化知识。如《论语》、《孟子》、《老子》、《庄子》等文化经典著作,孔子、孟子、老子、庄子、墨子、孙武、孙膑等诸子百家代表人物,秦始皇、汉武帝、曹操、诸葛亮、唐太宗、魏征、唐明皇、包拯、成吉思汗、康熙、乾隆等政治方面的杰出历史人物;屈原、张衡、王羲之、吴道子、李白、杜甫、苏轼、辛弃疾、陆游、文天祥、李时珍、康有为等文化艺术、科学名人,长城、泰山、黄帝陵等名胜古迹,诗、词、曲、小说等主要文学体裁。

  5、能向同学介绍自己搜集到的当地某一历史文化名人的生平事迹和主要贡献,能谈出自己对该历史文化名人的看法;在广泛交流的基础上,每个同学选择一位自己最喜欢的历史文化名人,写出自己喜爱的理由并提出自己的奋斗目标。

  6、能根据学习内容写读书笔记,能根据实地考察所得写出考察简报,能根据有关资料编辑班级或校内报刊等。

  7、继续学习传统文明礼仪,规范自己的言行,提高个人修养。

  8、能自主搜集名胜古迹和传统民俗的相关资料,能向同学介绍某一名胜古迹或传统民俗的有关知识,能结合实际体验谈出自己的认识和感受。

  9、能根据所学诗文进行拓展阅读,将自己搜集和整理的优秀作品介绍给同学;能自主开展经典诗文朗诵会、传统文化考察、传统文化知识竞赛、书法比赛、传统文化摄影展等活动。

  10、能初步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培养热爱传统文化的感情,吸收传统文化的智慧,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

  三、实施措施

  (一)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传统文化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教师应积极发挥主导作用,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二)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

  通过传统文化课程内容的熏陶感染,潜移默化,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三)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性

  通过活动性学习,使学生在诵读、感悟、讨论、交流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对传统文化学习的兴趣。

  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学习活动,如诗歌朗诵、书法比赛、艺术节等,充分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通过参观游览文化古迹、寻访历史文化名人、参与传统节日活动等,亲身体验传统文化的社会意义。

  (四)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组织学习活动,要注意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从小养成喜欢读书、认真书写、勤于思考、踊跃发言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体现教学的层次性

  教学中要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在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等方面的不同特点,体现教学要求的层次性,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和自信,在原有基础上都能循序渐进,得以发展提高,不可盲目拔高教学要求。

  (六)重视对学生的文化熏陶

  学习经典重在积累感悟。通过品味经典之韵、感受志士之魂、领略山水之美、参与艺术之乐,使学生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滋养,获得文化积累,从而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文化品格。

  要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力求以情动人、以情启智、以情养德,激发学生情感共鸣。

  (七)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初步的鉴别意识

  传统文化因历史的局限,也存在一些不符合现代价值观念的内容。教学中要逐步培养学生初步的辨别和鉴赏能力,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具有初步的鉴别意识。

  (八)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传统文化是一门新课程,教师要加强对传统文化内容的学习与研究,不断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同时也要在教学过程中大胆探索新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九)因地制宜,充分利用本地文化资源

  要建立开放的课程资源网络,充分利用农村、社区等本地文化教育资源,并发展校外指导教师队伍,选择不同的教育活动方式和类型,对学生进行教育。

  (十)注意处理好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既有自己的独特性,又与其他课程有一定的联系,在实施本课程的过程中,应注意与语文、品德等学科的教学或校内外其他教育活动相结合,相互促进,实现综合教育效益。

  四、教学进度

  本教材共四个单元,本学期教授前两个单元。《论语》十三则各一课时,名人长廊中四个人物各一课时,合计共17课时。

学期教学计划 篇10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语文教学组将在新的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深化语文教学改革,努力转变教育教学观念,,认真学习学校的教学理念,细致落实学校和教务处有关教学任务,大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大面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为目标,结合学科自身的特点,扎实有效地开展工作。完善教学常规管理,以教育科研为动力,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目标,努力推进“轻负担、高质量”的课程改革。

  二、工作目标:

  1、认真学习教育理论,树立现代教育的观念。

  2、规范常规教学,保证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3、继续进行课题研究,提高课题研究的质量。

  4、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促进语文教师队伍素质的全面提高。

  三、工作措施

  1、认真学习教育理论。

  (1)明确学习内容。

  (2)突出学习重点。

  (3)完善学习制度。各年级备课组要根据理论学习的内容、本年级的实际情况制订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采用集体读和个人读相结合的办法,注意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相结合,注意学习、实践与经验总结相结合,努力提高学习效率,切实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

  2、科学规范常规教学,保证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1)抓好常规教学。本学期教学常规将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以抓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活动为出发点,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发展学生语文素质为宗旨,以抓学生的"双基"和学习习惯为立足点,真正把素质教育落在实处。以月考为教学常规评价的重要方式,促进教学常规中教学知识点的落实。

  2)学习研究课程标准及新教材仍然是本学期教研工作重点之一。让每位教学组成员有计划地学习课程标准,以课程标准为准则进行教学,以确保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3)教学组活动的常规要求。教学组活动至少每周一次,每次至少两节课,形式多样,做好记录,记录时要书写规范、整齐、详实,以备参加优秀教学组的评比活动。

  4)备课组抓好集体备课的过程管理,重在讨论教材的处理,每位成员要因材施教,实施自己的教学过程以提高教学质量。集体备课的目的是为教师创造自主发展的条件,备课前要组织同年级同学科的教师认真分析教材,统一认识,并做好讨论记录,然后分工备课,认真修改,直至将它转化为自己的认识。

  5)在学校阅览室完工后要充分利用学校阅览室、图书室的优势,加大学生的阅读量。本学期要通过个教学组员,成立我校文学社,出校刊。

  3、抓好课题研究,提高课题研究的质量,积累素材,积极申报相关的课题。

  4、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促进教师队伍素质的全面提高。

  5、坚持正确导向,积极做好横向与纵向联系,抓好毕业班教学工作,特别是毕业班学生语文基础知识。

  6、认真落实学校教学工作精神,实行教学五统一:统一教研活动,统一备课,统一教学资料,统一作业,统一考试。要把教研组、备课组营造为学习型组织,增强团队意识,加强合作交流,注重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

  四、活动安排

  1、做好七、八年级的月考命题、阅卷等考务工作,做好资料积累。组内加强联系、交流。

  2、落实教学教研常规,做好备课组内的教学工作。

  3、做好每位教师公开课、理论学习等教科研工作。

【学期教学计划】相关文章:

学期的教学计划11-12

学期教学计划10-23

学期教学计划12-01

小班学期教学计划11-15

学期教学计划范文07-15

小班学期教学计划07-17

学期班数学教学计划12-08

新学期教学计划02-18

学期语文教学计划11-24

新学期教学计划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