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

时间:2022-11-11 06:07:18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集合九篇

  为有力保证事情或工作开展的水平质量,就需要我们事先制定方案,方案指的是为某一次行动所制定的计划类文书。方案应该怎么制定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9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集合九篇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等腰三角形的有关概念,探索并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能够用等腰三角形的知识解决相应的数学问题。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性质的探究活动和例题的分析,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引导学生对图形的观察、发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在运用数学知识解答问题的活动中获取成功的体验,建立学习的自信心。

  【学习重点】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的探索及应用。

  【学习难点】

  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的理解、证明及其应用。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出示人字型屋顶的图片(55页),提问:屋顶被设计成了哪种几何图形?

  2.小学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等腰三角形,这节课我们来具体研究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二、操作探究

  1.动手操作

  如图,把一张长方形的纸按图中虚线对折,并剪去阴影部分,再把它展开,得到的△ABC有什么特征?

  学生课前动手操作,剪出图形,课上从剪出的图形观察△ABC的特点,可以发现AB=AC。

  学生总结出等腰三角形的概念: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叫作等腰三角形,相等的两边叫作腰,另一边叫作底边,两腰的夹角叫作顶角,底边和腰的夹角叫作底角。

  找出手中图形的腰、底边、顶角、底角(△ABC中,若AB=AC,则△ABC是等腰三角形,AB、AC是腰、BC是底边、∠A是顶角,∠B和∠C是底角。)

  2.探究问题

  (1)刚才剪出的等腰三角形ABC是轴对称图形吗?它的对称轴是什么?

  学生思考、回顾剪纸过程,动手把等腰三角形ABC沿折痕对折,容易回答出⊿ABC是轴对称图形,折痕AD所在的直线是它的对称轴

  (2)把剪出的△ABC沿折痕AD对折,找出其中重合的线段和角,填入下表:

  重合的线段重合的角

  (3)从上表中你能发现等腰三角形具有什么性质吗?说一说你的猜想。

  学生经过观察,独立完成上表,然后小组讨论交流,从表中总

  结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引导学生归纳:

  性质1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写成“等边对等角”);

  性质2 等腰三角形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三线合一)

  性质3 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为顶角角平分线(或底边上的高,或底边上的中线)所在直线。

  三、合作交流

  1.性质的证明思路

  通过上面折叠的过程的启发,你能利用三角形的全等来证明这些性质吗?

  学生:我们可以通过作出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得到两个全等的三角形,从而利用三角形的全等来证明这些性质。 小组交流,展示证明思路。

  (1)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的条件和结论分别是什么?用数学符号如何

  表达条件和结论?如何证明?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猜想的结论画出相应的图形,写出已知和求证,师生共同分析证明思路,强调以下两点:

  ①利用三角形的全等来证明两角相等,为证∠B=∠C,需证明以∠B、∠C为元素的两个三角形全等,需要添加辅助线构造符合证明要求的两个三角形。

  ②添加辅助线的方法有很多种,常见的'有作顶角∠BAC的平分线,或作底边BC上的中线,或作底边BC上的高等,让学生选择一种辅助线并完成证明过程。

  (2)回顾性质1的证明方法,你能用这种方法证明性质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吗?

  让学生模仿证明性质2,并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证明。

  问题:如图,已知△ABC中,AB=AC。

  (1) 求证:∠B=∠C;

  (2)

  (3) AD平分∠A,AD⊥BC。

  (4)

  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讨论,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若证∠B=∠C,根据全等三角形的知识可以知道,只需要证明这两个角所在的三角形全等即可,于是可以作辅助线构造两个三角形,做BC边上的中线AD,证明△ABD和△ACD全等即可,根据条件利用“边边边”可以证明。

  2.证明过程

  让学生充分讨论,交流,展示后书写证明过程

  证明:方法一 作底边BC的中线AD

  在△ABD和△ACD中

  所以△ABD≌△ACD(SSS),所以∠B=∠C,∠BAD=∠CAD,∠ADB=∠ADC=90°。

  3.几何符号语言表述

  如图,在△ABC中

  性质1:∵AB=AC,∴ = 。

  性质2:

  1∵AB=AC,∠BAD=∠CAD ∴BD = , ⊥ 。

  2∵AB=AC,BD=CD ∴∠BAD= , ⊥ 。

  3∵AB=AC,AD⊥BC ∴∠BAD= , BD= 。

  4.典例分析

  如图,△ABC中,AC=BC,CD是∠ACB的平分线,AD=4cm,∠B=30°,求AB的长及∠BCD的度数。

  四、课堂小结

  每个小组说说自己的收获

  1.等腰三角形的定义及相关概念。

  2.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五、达标检测

  1.等腰三角形顶角为1500,那么它的另外两个角的度数分别是 。

  2.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为500,则另外两个角的度数分别是 。

  3.在等腰△ABC中,若AB=3,AC=7,则△ABC的周长为 。

  4.如图,在△ABC中,AB=AC,∠1=∠2,BD=BE,且∠A=1000,则∠DEC= 。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演示,更深刻掌握小数乘除法竖式要点。

  2、巩固通过观察数的特征,运用运算定律进行小数乘法简便运算的计算技能,进一步培养简算意识。

  3、通过练习进一步提高心算口算能力

  教学重、难点

  完全掌握小数乘除法竖式要点。灵活运用计算策略进行简便运算,提高学生计算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班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她想和大家比一比!

  PPT出示:“女神来了!”

  师:对于这位“女神”,你们有什么想问的吗?

  生1:女神是谁?

  生2:她为什么是女神?

  生3:她来和我们比什么?

  师:让我来为你们揭晓答案,女神就是她——(PPT出示“红红”图片)

  学生可能会大笑

  师:你们可能会纳闷,这不是我们课本里的红红吗,她怎么成了女神了?因为红红在学校的算术比赛中得了第一名,获得“神算手”奖牌,所以大家叫她“女神”。(女神算手简称女神)

  现在,你猜到女神来和你们比什么了吗?

  生:计算!

  (板书:算)

  师:女神可不是随便就能和你们单独对战的.!要先通过女神为你们设置的四关,记住女神的“忠告”才能和你们单独对战。

  二、引领复习

  1、第一关——“竖式计算,要认真”

  0.36×0.045= 1.512÷ 0.15 =

  (给学生计算的时间)

  师:看大屏幕,对于竖式,女神有什么忠告:

  乘法:1、对齐 2、数 3、补 4、去

  除法:1、移动 2、对齐 3、商0 4、补0

  让学生对应PPT的竖式把“忠告”的4条讲一讲

  2、第二关——“脱式计算,讲顺序”

  3.8+6.2×0.27

  =10×0.27

  =2.7 (错)

  3.8+6.2×0.27

  =3.8+1.674

  =5.474 (对)

  (3.8+6.2)×0.27

  =10×0.27

  =2.7 (对)

  让学生总结“讲顺序”

  同级运算从左到右计算,不同级先算乘除再算加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的。

  3、第三关——“简便算法,要灵活”

  (1)6.3×8×1.25=6.3×(8×1.25)

  运用的是(乘法结合律 )

  (2)4.3×0.64+5.7×0.64 =(4.3+5.7)×0.64

  运用的是(乘法分配律 )

  (3)0.5×8×4×1.25=(0.5×4)×(12.5×8)

  运用的是(乘法交换结合律 )

  (4)7.2×10.1

  =7.2×(10+0.1)

  =(7.2 × 10)+(7.2 × 0.1)

  = 72+0.72

  = 72.72

  运用的是(乘法分配律 )

  (5)30÷25 怎样简算?

  学生试算 公布结果 30÷25

  =(30× )÷(25× )

  =120÷100

  =1.2

  运用的是(商不变的规律)

  (6)练习

  0.9÷0.125

  2.4÷2.5

  20÷1.25

  总结:看来不光乘法运算定律能帮助我们使计算快速简便,商不变的规律也能帮到我们,只要我们细心总结发现,很多运算定律都能为你所用,使计算达到简便的效果。

  4、第四关——“心算口算,能力强”

  师:看似最简单的口算,女神却放在第四关,看来心算口算只有掌握前三关的超强能力才能轻松驾驭呢!一起来挑战吧!

  (1)根据576÷12=48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商

  5.76÷1.2= (57.6÷12=4.8)

  576÷1.2= (5760÷12=480)

  57.6÷0.12= (5760÷12=480)

  (让学生试着总结这种题的做法)

  练习:根据912÷24=38直接写出下面各式的商

  9.12÷2.4=3.8

  912÷0.24=3800

  912÷2400=0.38

  (2)这一关的第二部分是口算抢答,想到答案直接起立说出即可。

  (1)0.9×0.1= (6)1.5×2=

  (2)0.7÷2= (7)2-0.3=

  (3)73÷100= (8)0.9÷0.1=

  (4)0.05+0.4= (9)0.8×0.6=

  (5)34÷1.7= (10)0.25×4=

  三、小卷测验

  师:相信大家都没过瘾呢!下面就来和女神来次单独对战吧!

  对战规则:规则:1、规定时间

  2、独立完成

  3、快

  4、对

  单人对战

  一、口算

  1÷0.01= 2.4÷8= 0.2+0.05=

  3.8×2= 0.3×0.9= 4-0.17=

  二、竖式(保留两位小数)

  2.4×0.19≈ 9.898÷1.1≈

  三、 简算

  0.128×8.8 8.4×99+8.4

  17.8×1.1-17.8 26÷2.5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教材简解

  杜牧的《山行》是苏教版语文第五册第一单元中的一篇课文,写的是诗人在山中小路上行走时所看到的深秋时节的枫林景色,描绘了一幅由“寒山”、“石径”、“白云”、“枫林”等构成的山林秋色图,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在这首诗中,作者以丰富的想象,生动的描写,凝炼的语言使这首诗的意境之美跃然纸上。我们可以在观赏胜于二月春花的火红枫叶的同时,感受秋日山林的勃勃生机。

  目标预设

  知识与技能:了解诗句的含义,把握诗文基调,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做到熟能成诵。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过程与方法:以分步解读,入境悟情等方式通过品味语言、描绘画面来体会诗歌的情感。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悟秋天,发现欣赏自然之美,激发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重点、难点:

  基于本人对教材的分析和理解,我将本课的重点难点定为

  1、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体会诗的意境;

  2、激发学生对秋天的欣赏美的欣赏,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媒体选择和应用

  1、网上有关图片的下载;

  2、杜牧《长安秋望》,王维《山居秋暝》,李商隐《霜月》古诗下载;

  3、古筝曲《渔舟唱晚》。

  设计理念

  古代教育学家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这句话在今天看来仍有很大的意义,因为古诗语言精炼,情感强烈,节奏鲜明,意境优美,引导学生学些古诗,可以陶冶情操,丰富想象,还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和感知力。

  意境,即客观事物和诗人思想感情的有机统一,它是诗的灵魂,可以说,没有意境就没有了诗:“诗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

  《山行》是一首明丽、充满生气的诵秋诗。作者以丰富的想象,生动的语言,将一幅绚丽的秋景图展现于我们面前。教学中我把握情与景的统一,引导学生走入诗境,感受诗情,以得到美的感染,情的陶冶。

  设计思路

  基于以上理念,我设计了以下教学思路:

  一、情境导入,初体诗境。

  二、分步解读,入境悟情。

  三、品味想象,欣赏意境

  四、整体诵读,体会诗韵。

  五、课外延伸,拓展视野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初体诗境

  1、谈谈秋天的印象。

  2、出示图画或课件,配乐朗诵《山行》。

  3、理解诗题,简介作者。

  【设计意图:形象的感知比抽象的分析讲解更容易激起学生的兴趣。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感知秋天,进而引入古诗,通过图片直观感受,引发学生了解全诗的兴趣。】

  二、分步解读,入境悟情

  1、“扶”学生学习第一句。

  (1)运用不同手段理解“远上”、“斜”、“寒山”这三个难懂词的意思。

  “远上”让学生联系实际,展开想象理解;

  “斜”教师用“简笔画”演示;

  “寒山”让学生查阅工具书或教师讲解。(从该词当中了解古诗所写的季节)

  (2)出示句式训练:一条石头小路。

  教师引导学生讲句意。

  (3)总结学习方法:先解字词,再讲句意。

  【设计意图:紧扣重点词,理解“远上”、“斜”、“寒山”相应词语,创设情境,让学生体会古诗的凝练与本诗意境。】

  2、“半扶半放”引导学生学习第二句。

  (1)指导学生看图或课件,启发想象,出示训练:几户人家在白云的地方。

  相机突出“生处”这个词义的难点。

  (2)试着让学生自己讲句意,教师点拨纠正。

  3、“放手”自学三、四句。

  (1)根据学法指导,让学生分成四人小组进行讨论学习,教师深入学生,了解反馈。

  (2)汇报交流,教师对重点处点拨。

  4、引导学生领会全诗的意思,进一步加深理解。

  【设计意图:突出“词义句意理解”的.训练点,以“学法指导”为主线,注重智力与技能的培养,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参与性,力求改变“讲词语——记内容——背中心”这种机械呆板的旧模式】

  三、品味想象,欣赏意境

  1、听着音乐,随着老师的描述,想象一下山林的景色,引导学生把景物说具体。

  2、面对这么多的景致你想做些什么呢?

  (1)放声朗读这首诗。

  (2)画一幅画。

  【设计意图:爱动、富于想象、形象性强是儿童的共同特性。教学时对于绘画基础较好的学生,可指导学生根据诗意作想象性绘画(非技术性)。教学中应让学生尽可充分发挥想象力,把自己意象景色描绘出来。诗中之“画”形象化、直观化了,不但有助于学生更好的入境、激情,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及创造美的意识。】

  (3)当导游介绍此处美景。

  ……

  【设计意图:能在课堂上完成的想法让学生当堂即做,如朗诵诗,不能当堂完成的可作为家庭作业布置给学生,从而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给了学生自主选择作业的权利】

  四、整体诵读,体会诗韵

  1、学生诵读,怎样才能读得美?

  2、学生汇报,教师点拨。(读出节奏美)

  3、改变形式,反复诵读。(范读——个别读——小组读——齐读)

  【设计意图:古诗是古代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瑰宝,它语言凝练,意境深远,适宜诵读。采用不同形式的读,既可以在读的过程中深入理解诗歌内容,又可使学生情感升华至对美好景物的热爱。】

  五、课外延伸,拓展视野

  1、出示杜牧《长安秋望》,王维《山居秋暝》,李商隐《霜月》。

  2、学生自由诵读。

  【设计意图:这几首诗都与秋天有关,学生通过自读,领悟古代诗人笔下秋天的千姿百态之美。】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教学目标

  1?自学本课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并能运用。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富有魅力的语言,了解夏天的特点,体会作者赞美夏天、赞美大自然、赞美劳动者的思想感情。

  3?背诵课文第一段。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有关夏天的图片或影像资料。

  学生:课前阅读描写夏天的书籍。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出示夏天相片,包括江南水乡、苍茫塞外、黄河流域的夏日图片,请学生辨析哪一幅图片是本课描写的夏日情景。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小组交流

  1?人们爱吟诵春花秋月,冬雪的洁白也为人们称道,夏天却极少被提及。一说到夏天,人们总会想到骄阳似火,作者在文中是怎样写的呢?自由朗读课文,提出不明白的字词或不理解的问题。

  2?读课文,以小组为单位,交流预习情况。

  3?用横线勾出文章直接表达作者感情的句子,再仔细读一读。

  三、细读课文,赞美夏天

  1?文章从几方面赞美了夏?自由朗读课文,画出最能体现夏季特点的句子。

  2?感受夏天的气氛。

  (1)夏天的气氛热烈得像什么?作者把夏季、绿草、树林带各比作什么?在这沸腾的夏季、密密的绿草、茂盛的树林中,我们能感受到什么?

  (2)这一声声蝉鸣真是那样使人心烦吗?在这里,作者透过蝉鸣,想告诉我们夏天怎样的特点?

  (3)春天的灵秀之气经过半年的积蓄,这时已酿成一种磅礴之势,在田野上滚动,在天地间升腾。夏天到了。这两句话蕴含着怎样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

  3?欣赏夏天的色彩。

  (1)按绘画的观点,这大约有其中的道理。这指什么?有怎样的道理?(出示句子: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洋溢着成熟的气息。比较研读,深刻体会。)

  (2)结合对希望、成熟等词语的理解,完成填空:

  夏天,正当之间,正是一个、的.旺季。(春华秋实承前启后生命交替)

  (3)联系下文,理解句子夏天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的含义。

  (4)田间长着哪些庄稼?它们的长势怎样?

  4?感悟夏天的旋律。

  (1)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出自白居易的《观刈麦》。根据搜集的资料,说说诗句意思。(出示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他们的肩上挑着夏秋两季。引导学生读这句话。)

  (2)用自己的话谈谈人们夏季的繁忙、紧张。

  (3)有感情地朗读全段,读出夏天紧张的旋律。

  四、精读全文,拓展积累

  1?引读文章最后一段,勾出写夏季特点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全文,体会作者对夏季的赞美之情。

  3?背诵课文第一段。

  4?文中有许多句子把夏天的景象写得形象生动,读一读,抄一抄。

  板书:

  夏

  热烈磅礴之势

  金黄旺盛活力

  紧张人倍忙

  赞美春与秋之间的黄金季节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学习目标

  ①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旅游、侦察、愚蠢、争先恐后、若无其事”等词语。

  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

  ③丰富见闻,激发探究大自然对人类启示的兴趣。

  课前准备

 教师课前在小黑板上

  抄写:

 ①生字新词。

  ②两组要比较的句子。

  A案

  第一课时

 ●阅读“单元导读”,引入新课

①指名读“单元导读”,说说本单元专题是什么,有什么新的要求。

  ②今天,我们先来学习一个真实而又令人难忘的故事,初步了解大自然给人类的启示。(板书课题)

  ●自由朗读,自主预习

 ①按常规或按要求自读自学:把课文读两三遍,读通读顺;认读生字,找出生词,查字词典理解生词,标自然段序号,想一想课文大意。

  ②出示小黑板,检查生字词认读与理解情况:指名读,想读哪些就读哪些,想说哪个词义就说哪个,有的词语可用形象表演的方式,如:“欲出又止、鱼贯而出、气喘吁吁”等。

  小黑板

 旅游 筑巢 幼龟 沙滩 侦察 企图

  情愿 蠢事 返回 海鸥 补救

  争先恐后 欲出又止 若无其事 见死不救

  鱼贯而出 愚不可及 气喘吁吁 响彻云霄

  ③指名或推荐学生逐段朗读全文,检查是否达到正确、流利朗读课文,重点指导难读的句子并多读几遍。

  ④汇报: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师生共同确定学习目标与重点:了解课文大意,理解“自然之道”的含义并从中受到启发,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以演促读,感悟“蠢事”

 ①出示句子:“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这是一件什么“蠢事”呢?我们读懂了三、四、五自然段就明白了。请自由读第三、四、五自然段,等一会儿,我们来分角色表演表演这三个自然段叙述的情景。如果你会表演了,也就读懂了。

  ③演中促读,演中理解:

  a.请一个学生朗读第三自然段,请两个学生扮“幼龟”“嘲鸫”,带头饰上台表演,大家边听边看。表演后评议,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欲出又止”“踌躇”评议“幼龟”的表演,并理解这两个词语的意思,比较并书写“幼”和“幻”字;引导学生抓住“突然”“啄”“拉”评议“嘲鸫”的表演,范写“啄”字。

  b.先找出第四自然段中表示感情或表情的词语,如“焦急”“若无其事”“冷淡”“极不情愿”“颓丧”,自由读该段,要求读出各自的表情。再分角色朗读,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范读、模仿读、比赛读,初步读出感情。最后指名上台表演,教师采访“向导”扮演者:你说“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这是什么意思呢?引导学生初步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③想象课文描写的'场景,分小组再说一说。

  ④回答:我们干了一件什么样的“蠢事”?

  ⑤比较句子:下面两个句子有什么异同?

  我们干了一件蠢事。

  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通过比较,并联系课文明确:我们的确是弄巧成拙,好心办坏事,是“愚不可及”。然后范写“愚蠢”,学生在草稿本上写两遍。

  ●课堂小结,完成练习

 自主读课文,遍数自定,抄写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导读课文,感悟“启示”

 ①观察课文插图,说说图意。

  ②课文第六、七自然段就描述了这幅图的情景,请大家再自由读一读。

  ③默读六、七自然段,展开想象:

  食肉鸟是怎样“饱餐一顿”的?请大家展开想象写几句话,描述一下,并写一点儿自己的感受。

  ④指名读自己写的片段,表达出自己的心情。

  ⑤比较句子,体会“悲叹”“根本”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a.向导一边走一边说:“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就不会受到伤害。”

  b.向导一边走一边发出悲叹:“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

  ⑥感悟启示:同学们,如果你们就是当时在场的作者和他的同伴,你们一定从这件事中受到了教训,得到了启示。那么,就把你受到的启示对大家说一说吧!

  在学生广泛发言后,请大家找到《黄河是怎样变化的》的“阅读提示”,画出其中一句话,并齐读;“如果不按照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与我们的愿望相反的结果。”

  ●朗读全文,归纳大意

 ①齐读课题,再指名说说课题的含义和“道”的意思。

  ②朗读全文,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先指名说一说,如果学生不能概括清楚,就出示小黑板让学生填空式地说一说,最后小结方法──把各部分意思连起来。

  ●明确要求,启动“综合性学习”

①读一读“综合性学习”的安排,说一说活动方式与要求。

  ②分组商议:准备怎样开展这次活动。

  ③全班交流,教师针对实际情况提出活动要求和注意事项。

  ④课余时间学生分头行动,教师及时了解情况。

教学设计方案 篇6

  教学要求:

  ⒈从田忌两次赛马一输一赢的事情中,懂得要分清主客观情况后再行事,这佯才能扬长避短,变劣势为优势。

  ⒉默读课文,按故事情节的发展(第一次赛马——孙膑劝说——第二次赛马)为线索,了解段和段之间的承接关系,并给课文分段。

  ⒊学会9个生字,理解“扫兴”、“垂头丧气”、“挖苦”、“夸耀”、“讥讽”、“目瞪口呆”等词的意思。

  教具准备:

赛马的图片,小黑板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新课,检查预习

  ⒈出示课题,齐读

  ⒉田忌是谁?

  二、自学课文,重点交流,理清层次

  ⒈用四步自学法自学课文。

  ⒉交流预习情况

  ①出示,写近义词

  夸耀(炫耀,夸奖) 讥讽(讥笑,讽刺)

  轻蔑(轻视,蔑视) 得意洋洋(得意忘形)

  ②自由交流词义

  重点:

  垂头丧气——低着脑袋,无精打采。

  目瞪口呆——眼睛直盯着不动,嘴说不出话来。形容因吃惊或害怕而发愣。

  ⒊指名分节读文,思考:

  田忌与谁赛马?赛了几次?比赛顺序有何不同?结果如何?

  ①出示填空:转败为胜

  ②什么叫“转败为胜”?

  ③课文哪一部分是写“败”的?哪一部分是写“胜”的?田忌是依靠什么转败为胜的?

  ⒋通过讨论得出:

  第1、2节写田忌初战失败。13-18节写田忌再战胜利。田忌依靠孙膑的帮助转败为胜。

  课文是按“失败——帮助——胜利”的顺序来写的,也就是按“第一次赛马——孙膑劝说——第二次赛马”的顺序来写的。

  ⒌在理清层次、初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分段。

  板书:失败——帮助——胜利

  三、反复读文

  四、布置作业

  家默词语,熟读课文,做一套赛马的图片(田忌和齐威王各一套,并剪下来)。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田忌赛马,前后两次,为什么相同的马匹会产生不同的结果?今天这堂课,我们就从“转败为胜”这个词入手,学习文章,探求其中的原因。

  二、讲读课文第一段

  ⒈田忌与齐威王赛马,第一局为什么田忌都失败了?

  第一局他们是如何对抗的呢?请大家轻声读课文第一段,找出相关语句。

  ⒉请同学用自己绘制的赛马小画片演示第一局三场比赛的情形。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课堂,找摆得较好的学生)。

  ⒊指名一学生上台操作图片,摆放图片。

  完成后,请该生指着图片说明第一局比赛的情形。

  教师归纳扳书:(第一局)

  第一场:上—→上

  第二场:中—→中

  第三场:下—→下

  ⒋那么第一局比赛的结果怎么样?为什么呢?

  出示:齐威王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强。

  ⒌由于齐威王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强,所以第一局下来,田忌每场都失败。

  板书:场场失败

  ⒍失败后的田忌显得怎样?边看插图,边读第一段有关语句,从词语中理解。

  (“扫兴”、“垂头丧气”。)理解这两词表达了田忌怎样的心情?

  指导朗读第一段,注意体会人物的心情。

  ⒎师归纳:第一场比赛田忌用上、中、下等级的马分别与齐威王的上、中、下等级的马比赛,结果都失败了。

  三、学习第二段。

  ⒈师引读:赛马失败的田忌失意地正想离开,可是好友孙膑却来劝慰他——

  生接读,出示:从刚才的情形看,大王的马比你的快不了多少呀……

  ⒉田忌认为孙膑在讥讽、嘲笑他,可这却是一句很重要的话。

  请大家想一想:“快不了多少”在这里是什么意思?指名回答:即“快一点儿”或“快得不多”,请大家检查自己摆放的小画片,看是否符合孙膑所说的这句话?

  ⒊连这么细小的地方,孙膑都注意到了,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什么?——

  ⒋师引读:正因为孙膑对赛马情形作了认真、仔细的观察,所以他——(生)胸有成竹地说:“你就照我的主意办吧。”

  师:胸有成竹?调换了出场顺序以后,就一定会胜利吗?学生各抒己见

  生①:我认为孙膑能取胜,有100%的把握。

  生②:我说只有50%的可能。假如齐威王也来一个调换顺序,田忌也照样输。

  ⒌师:多好的50%啊!那么有没有这种可能呢?请读书,答案在书中。

  生①:我从“得意洋洋”这个词体会到,齐威王的马必定按刚才的顺序出场。

  生②:“齐威王轻蔑地说:‘那就来吧!’”可以看出齐威王一点没有防备田忌会调换马的出场顺序,田忌的办法出其不意。

  生③:齐威王正夸耀自己的马呢!

  师:“夸耀”与“夸奖”一样吗?

  生:“夸奖”是一种鼓励,而“夸耀”表现出了十足的傲气。

  师:夸奖自己的马该怎么说?夸耀自己的马又该怎么说?

  生:“这匹马真好!”这是夸奖。“我的马天下无敌!”这是夸耀。

  师:好,大家又从“夸耀”这个词体会到齐威王压根儿不会想到调换马的出场顺序。我们通过读课文,找根据,看到了孙膑这一个办法看似简单,但是经过了周密的思考的。

  过渡体会:孙膑的胸有成竹并充满自信地鼓励田忌再度参赛,他的自信渐渐影响了田忌,鼓起了田忌的信心。

  ⒍读好两个人物语气——

  孙膑:充满信心,胸有成竹

  田忌:“垂头丧气”—→没信心—→不服气—→鼓起勇气。

  指名学生分角色朗读。

  ⒎段意:师引读:在孙膑的鼓励下——生接:田忌准备再与齐威王比赛一次。

  四、学习第5段

  ⒈在孙膑的鼓励下,田忌又开始了第二局的赛马。这一局孙膑是用什么办法帮助田忌取胜的呢?

  请同学自读课文第三段,找出有关语句,并用图片摆放出比赛的情形来。

  ⒉摆放完后,指名一学生上台操作图片,并说明比赛情形。

  教师归纳板书:(第二局)

  下—→上

  上—→中

  中—→下

  ⒊这样第二局三场下来,田忌最终以——生:二比一转败为胜。

  板书:转败为胜

  ⒋齐读最后一节,想一想:为什么第二局不换任何一匹马却可以转败为胜?

  ⒌学生讨论后归纳:在对赛马的双主作了准确的分析后,调整秩序,合理安排,使得田忌最终胜利了。

  板书:准确分析,合理安排

  ⒍归纳段意:孙膑用改变马匹出场顺序的方法,使田忌转败为胜。

  五、总结全课点明中心。

  ⒈《田忌赛马》的故事就要结束了,这篇课文以“田忌赛马”为题,那么本文的中心人物到底是谁?

  讨论小结:孙膑才是本文的中心人物,文章要表现的也正是他。

  ⒉那么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你从孙膑身上学到了些什么呢?

  交流、讨论。

  教师归纳:做任何事情,在遇到挫折和困难时不要像田忌那样灰心丧气,而要像孙膑那样,仔细观察分析,找出失败的原因,正确估计双方力量,在可能的情况下,克服困难,争取成功。

  ⒊教师简介孙膑。

  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军事理论家,《孙子兵法》就是他写的一部军事理论著作,也是世界各国军事家公认的一本伟大著作,在现代战争中,仍发挥着它的重要作用。

  ⒋生齐读全文。

  六、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册;

  七、课外阅读

  板书设计 :

  10、田忌赛马

  (第一局) (第二局)

  第一场:上—→上 下—→上

  第二场:中—→中 上—→中

  第三场:下—→下 中—→下

  场场失败 转败为胜

  准确分析,合理安排

教学设计方案 篇7

  中班语言活动:小猪盖房子

  活动目标:

  1、倾听童话故事,感受故事中三只小猪团结互助的美好情感。

  2、理解故事内容,知道只有勤劳、不怕困难才能造出结实的房子。

  活动准备:

  1、挂图(三只小猪盖房子)

  2、语言磁

  活动过程:

  1、师幼谈话,引出话题。

  教师:你们看见过用什么材料造的房子?(如木头、草、竹子、砖等)

  教师:你认为用什么材料造的房子最结实?

  教师:有三只小猪,他们每个都盖了一幢房子。他们为什么要改房子?使用什么材料盖的房子呢?房子结实吗?我们来听听故事(三只小猪盖房子)。

  2、教师结合挂图讲述故事第一遍,帮助幼儿初步了解故事情节。

  教师:三只小猪为什么要盖房子?

  教师;三只小猪分别用了什么材料盖了房子?(小黑猪用稻草,小白猪用木头,小猪用砖头)

  教师:那么,哪只小猪盖得房子结实呢?让我们再来听一遍故事。

  3、教师讲述故事第二遍,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教师:那只小猪盖的房子最结实?你是怎么知道的?

  教师:那么,小白猪和小黑猪盖的房子结实吗?你是怎么知道的?(不结实,因为被大灰狼用力一撞就撞到啦)

  教师:小白猪和小黑猪的'房子被撞倒了他们逃到了哪里呢?(小花猪的房子里)

  教师:带灰狼为什么没把小花猪的房子撞到呢?(因为小花猪的房子是用砖头造的)

  教师:三只小猪是用什么方法来对付大灰狼的?

  教师:故事中谁是最勤劳的?你是怎么知道的?

  教师:你最喜欢哪只小猪?为什么?

  教师:那么,你想对小猪们说些什么呢?(如小白猪,以后做事可不能贪图省力,勤劳的小猪才能造出结实的房子,小花猪你是一只爱劳动的小猪,我喜欢你)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进行总结。

教学设计方案 篇8

  创造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帮助学生领悟到学习一篇按事情发顺序写的记叙文要分清事情的全因后果。

  2、提高抓重点词句、前后联系读懂课文的能力,体会诸葛亮的杰出才干。

  3、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自学本课生字新词。

  创造出发点:

  草船借箭的经过。

  创造训练点:

  认识诸葛亮成功的原因是有胆识,有计划的'培养学生思维独特性。

  创造训练策略:

  引导法、自学法,训练学生思维深刻性。

  教具准备:

  《草船借箭》录像幻灯片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第三课时(略)

  第二课时

  内容:二、三、四段。

  重难点:草船借箭的经过,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过程:

  教学环节 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创造教育渗透点

  一、复习前文

  导入新课

  1、周瑜怎样为难诸葛亮?

  2、诸葛亮又是怎样做的?

  回答:

  1、三天造十万支箭。

  2、立下军令状。

  复习导入,保存持思维的性。

  二、讲借箭准备紧扣妒忌与才干

  1、周瑜为什么这样做?

  2、诸葛亮是怎样做的?

  3、哪些词句可以看诸葛亮挺有才干?(自有妙用)

  1、自由读课文思考,找出周瑜为难诸葛亮的词句,在书上做记号。(故意延迟,不给齐练)

  2、体会心情,自读自练。

  3、读诸葛亮说的话,

  4、体会心情。

  通过读讲引导学生分析明白借箭的实质原因,培养学生思维独特性。

  三、学习借箭经过

  突出神机妙算

  1、指名读机关句子,诸葛亮是怎样做靠近水寨。一字儿摆开,擂鼓呐喊。

  2、鲁肃怎样说的?说明什么?诸葛亮又是怎样说的。

  3、曹操怎样说,怎样做的。此时诸葛亮又是怎样说怎样做的?两者相比较说明了什么?

  4、诸葛亮借到箭后又是怎 样做的。

  5、小结

  1、自由读课文,用划出诸葛亮做的、说的。用~划出曹操做的、说的。

  2、看录像(一字儿摆开,擂鼓呐喊)

  3、看幻灯片,比较一定不敢与不一定敢体会诸葛亮的胸有成竹。

  4、看录像,体会他们说话时的神态,心情,模仿神态分角色朗读。

  5、体会谢谢的含义齐读这一句话。

  6、体会理解自有妙用体会周的心情,朗读长叹一声说

  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学,提高自学能力。

  录像、幻灯片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

  引导学生分析,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四、讲借箭结果突出周瑜的长叹

  1、指名读课文,诸葛亮借了多少枝箭。周瑜是怎样说的?说明了什么?

  2、小结

  五、总结全文分清前因后果

  师述:借箭的表面原因实质原因表面结果实质结果,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的文章,注意分清前因后果。

  六、作业

  3` 幻灯片,填空(略)

  板书设计 创造教育得失

  草船借箭

  赶造十万支箭→借→十万多枝箭

  周瑜:妒忌 故意迟延 不给齐全 长叹一声

  自有妙用 管保有箭

  诸葛亮:才干 只要三天(大雾漫天)靠近水寨

  立军令状 一字摆开 擂鼓呐喊

  神机妙算(放箭如雨)掉转船头

  本课能过引导学生分析字词句,有感情地朗读,在读中理解人物的内心。弄清前因后果。使学生明白分析问题,要运用多层次多角度思维方式。

教学设计方案 篇9

  【教学要求】

  1、学会认本课8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王宁选自己的目的是为了向李小青学习爱劳动、爱集体的好思想,为大家服务。教育学生从小树立关心集体的好思想。

  【教学重点】

  1、重点:

  是通过课文学习,知道王宁选自己的目的是为了向李小青学习爱劳动、爱集体的好思想,为大家服务。教育学生从小树立关心集体的好思想。指导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识记生字。

  2、难点:

  是生字中有些字不容易读准字音,有些字容易写错。

  【课前准备】

  1、生字词卡片。

  2、朗读课文的录音带。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理解“选”。

  (选举、推选的意思。)

  2、齐读课题,提问:

  看了课题以后,你想知道什么?

  (“我”是谁?他选自己干什么?他为什么要选自己?)

  3、下面你们就轻声读课文,自己解决这些问题。

  二、初读课文

  借助汉语拼音轻声读课文,要看清楚拼音,读准每个字的音。先自己认真读一遍,再同桌互相交替读、听、纠正读音。读过以后,在课文中画出生字。

  三、检查初读情况

  1、出示带注音的生字词卡片,先读生词,再读生字。用齐读、开火车读的方法,检查生字的读音。

  2、指名按自然段朗读课文,注意纠正读音和指导长句子的停顿。

  四、教师示范

  请学生说一说:

  “我”是谁,他为什么选自己当班上的劳动委员?

  五、理解课文,指导朗读

  1、齐读第1自然段,指名说说这段讲了什么:

  班上的劳动委员李青转学了。

  2、学生自由轻声读第2、3自然段:

  ⑴ 边读边想:

  ① 当林老师让大家补选一名劳动委员时,为什么教室静悄悄的`?

  ② 当王宁说:“我选我”时,为什么大家都愣住了。

  ③ 王宁为什么要选自己当劳动委员。

  ⑵ 学生读后讨论,教师加以点拨,先理解前两个问题。

  “静悄悄”就是一点声音都没有。说明大家对补选劳动委员这件事很认真,都在想该选谁劳动委员。“愣住”的意思是遇到没有想到的情况时呆住了。大家愣住的原因是王宁的发言大家都没有想到。因为一般选举总是选别人,难得有人选自己。

  ⑶ 指导朗读:

  “选谁呢”要读出思考的语气。“教室里静悄悄的……”要读得慢而低,显示出教室里很安静,大家正在思考问题。“我选我”,要读出坚定的语气。

  ⑷ 让学生多读王宁的话,体会他为什么选自己当劳动委员:

  ① 王宁和李小青是好朋友,非常想学习李小青爱劳动,爱集体的优点。

  ② 王宁有信心,有决心,能做得像李小青那样热爱劳动、关心集体。

  3、有感情地朗读课第1~3自然段。

  (齐读、指名读。)

  4、齐读第4自然段,讨论:

  为什么王宁的话刚说完,教室里就响起一片掌声?

  (全班同学想念王宁一定能当好劳动委员,大家用掌声表示赞同和鼓励。)

  六、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教学设计方案】相关文章:

教学设计方案08-03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10-14

教学设计方案范文04-17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06-12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方案10-09

教学设计方案15篇06-13

教学设计方案(15篇)06-14

教学设计方案(精选15篇)06-14

实用的教学设计方案四篇09-19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集锦八篇09-16